導航:首頁 > 飲水凈化 > 反滲透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反滲透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發布時間:2022-08-25 15:09:29

❶ 膜分類過程的推動力有幾種什麼是反滲透的工作原理

4種。

原理:反滲透亦稱逆滲透(RO)。是用一定的壓力使溶液中的溶劑通過反滲透膜(或稱半透膜)分離出來。因為它和自然滲透的方向相反,故稱反滲透。根據各種物料的不同滲透壓,就可以使大於滲透壓的反滲透法達到分離、提取、純化和濃縮的目的。

1、 以靜壓力差為推動力的過程:微濾、超濾、反滲透、納濾

2、 以氣體分壓差為推動力的過程:氣體膜分離、滲透汽化。

3、以濃度梯度差為推動力的過程——透析。

4、以電位差為推動力的過程——電滲析。

反滲透RO膜應用范圍:

太空水、純凈水、蒸餾水等制備; 酒類製造及降度用水;醫葯、電子等行業用水的前期制備;化工工藝的濃縮、分離、提純及配水制備; 鍋爐補給水除鹽軟水; 海水、苦鹹水淡化;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用水及廢水處理。

反滲透是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膜分離技術。它的孔徑很小,能去除濾液中的離子范圍和分子量很小的有機物,如細菌、病毒等。

❷ 反滲透技術是什麼

反滲透--技術簡介
反滲透技術是當今最先進和最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由於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僅為10A左右),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去除率高達97-98%)。系統具有水質好、耗能低、無污染、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等優點。美國HYDRANAUTICS(海德能)公司及陶氏FILMTEC公司。
反滲透技術通常用於海水、苦鹹水的淡化;水的軟化處理;廢水處理以及食品、醫葯工業、化學工業的提純、濃縮、分離等方面。此外,反滲透技術應用於預除鹽處理也取得較好的效果,能夠使離子交換樹脂的負荷減輕松90%以上,樹脂的再生劑用量也可減少90%。因此,不僅節約費用,而且還有利於環境保護。反滲透技術還可用於除去水中的微粒、有機物質、膠體物,對減輕離子交換樹脂的污染,延長使用壽命都有著良好的作用。
反滲透是目前高純水制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脫鹽技術,它的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圍和分子量幾百的有機物,反滲透(RO)、超過濾(UF)、微孔膜過濾(MF)和電滲析(ED)技術都屬於膜分離技術。

※近30年來,反滲透、電滲析,超過濾和膜過濾已進入工業應用,發展很快,在半導體、集成電路製造工藝中、食品、醫葯工業中,通常將反滲透作為高純水制備中的脫鹽,超過濾則多作為制水系統的後處理,膜過濾則用於水處理的預處理和後處理,用於過濾微粒和細菌。

滲透及反滲透--工作原理
滲透現象在自然界是常見的,比如將一根黃瓜放入鹽水中,黃瓜就會因失水而變小。黃瓜中的水分子進入鹽水溶液的過程就是滲透過程。如圖1所示,如果用一個只有水分子才能透過的薄膜將一個水池隔斷成兩部分,在隔膜兩邊分別注入純水和鹽水到同一高度。過一段時間就可以發現純水液面降低了,而鹽水的液面升高了。我們把水分子透過這個隔膜遷移到鹽水中的現象叫做滲透現象。鹽水液面升高不是無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會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時隔膜兩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壓力被稱為滲透壓。滲透壓的大小與鹽水的濃度直接相關。
反滲透現象和反滲透凈水技術在以上裝置達到平衡後,如果在鹽水端液面上施加一定壓力,此時,水分子就會由鹽水端向純水端遷移。液劑分子在壓力作用下由濃溶液向稀溶液遷移的過程這一現象被稱為反滲透現象。 如果將鹽水加入以上設施的一端,並在該端施加超過該鹽水滲透壓的壓力,我們就可以在另一端得到純水。這就是反滲透凈水的原理。

※反滲透設施生產純水的關鍵有兩個,一是一個有選擇性的膜,我們稱之為半透膜,二是一定的壓力。 簡單地說,反滲透半透膜上有眾多的孔,這些孔的大小與水分子的大小相當,由於細菌、病毒、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和水合離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不能透過反滲透半透膜而與透過反滲透膜的水相分離。
在水中眾多種雜質中,溶解性鹽類是最難清除的.因此,經常根據除鹽率的高低來確定反滲透的凈水效果.反滲透除鹽率的高低主要決定於反滲透半透膜的選擇性。目前,較高選擇性的反滲透膜元件除鹽率可以高達99.7%。

❸ RO反滲透原理

RO是英文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逆滲透,一般水的流動方式是由低濃度流向高濃度,水一旦加壓之後,將由高濃度流向低濃度,亦即所謂逆滲透原理:由於 RO 膜的孔徑是頭發絲的一百萬分之五( 0.0001 微米) , 一般肉眼無法看到,細菌、病毒是它的 5000 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體的礦物離子能夠通過,其它雜質及重金屬均由廢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過程,以及太空人廢水回收處理均採用此方法,因此 RO 膜又稱體外的高科技人工腎臟。
反滲透的原理:
首先要了解「滲透」的概念.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當兩種含有不同鹽類的水,如用一張半滲透性的薄膜分開就會發現,含鹽量少的一邊的水分會透過膜滲到含鹽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鹽分並不滲透,這樣,逐漸把兩邊的含鹽濃度融合到均等為止.然而,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很長時間,這一過程也稱為滲透壓力.但如果在含鹽量高的水側,試加一個壓力,其結果也可以使上述滲透停止,這時的壓力稱為滲透壓力.如果壓力再加大,可以使方向相反方向滲透,而鹽分剩下.因此,反滲透除鹽原理,就是在有鹽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滲透向相反方向進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壓力到膜的另一邊,變成潔凈的水,從而達到除去水中雜質、鹽分的目的。 反滲透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離的過程.反滲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縮寫為「RO」. RO(Reverse Osmosis)反滲透技術是利用壓力表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源於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後逐漸轉化為民用,目前已廣泛運用於科研、醫葯、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 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1納米=10*-9米),在一定的壓力下,H2O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從而使可以透過的純水和無法透過的濃縮水嚴格區分開來。 一般性的自來水經過RO膜過濾後的純水電導率5μs/cm(RO膜過濾後出水電導=進水電導×除鹽率,一般進口反滲透膜脫鹽率都能達到99%以上,5年內運行能保證97%以上。對出水電導要求比較高的,可以採用2級反滲透,再經過簡單的處理,水電導能小於1μs/cm), 符合國家實驗室三級用水標准。
RO膜原理
[1]反滲透又稱逆滲透,一種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操作。對膜一側的料液施加壓力,當壓力超過它的滲透壓時,溶劑會逆著自然滲透的方向作反向滲透。從而在膜的低壓側得到透過的溶劑,即滲透液;高壓側得到濃縮的溶液,即濃縮液。若用反滲透處理海水,在膜的低壓側得到淡水,在高壓側得到鹵水。 反滲透時,溶劑的滲透速率即液流能量N為: N=Kh(Δp-Δπ) 式中Kh為水力滲透系數,它隨溫度升高稍有增大;Δp為膜兩側的靜壓差;Δπ為膜兩側溶液的滲透壓差。稀溶液的滲透壓π為: π=iCRT 式中i為溶質分子電離生成的離子數;C為溶質的摩爾濃度;R為摩爾氣體常數;T為絕對溫度。 反滲透通常使用非對稱膜和復合膜。反滲透所用的設備,主要是中空纖維式或卷式的膜分離設備。 反滲透膜能截留水中的各種無機離子、膠體物質和大分子溶質,從而取得凈制的水。也可用於大分子有機物溶液的預濃縮。由於反滲透過程簡單,能耗低,近20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現已大規模應用於海水和苦鹹水(見鹵水)淡化、鍋爐用水軟化和廢水處理,並與離子交換結合製取高純水,目前其應用范圍正在擴大,已開始用於乳品、果汁的濃縮以及生化和生物制劑的分離和濃縮方面。

(楚瑪爾海水淡化處理設備廠技術科提供)

❹ 反滲透膜的研究歷史

反滲透裝置結構緊湊、安裝簡單、操作簡便、能耗低,在常溫下操作,易於工業化生產。
80年代發明的復合膜,由超薄反滲透膜、多孔支撐層、織物增強自疊加而成,透水量極大,除鹽率高達99%,是理想的反滲透膜。反滲透膜在分離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時也特別有效,因此對有機化工、釀造工業、三廢處理等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在21世紀以前,反滲透膜技術都是被國外所壟斷,而中國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開始掌握了反滲透膜的生產技術.這個歷史要追述到建國初期,當時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意識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將來在社會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員等首先在中國開展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海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國C.E.Reid建議美國內務部將反滲透研究列入國家計劃。
隨後1967年,國家科委組織全國海水淡化會戰,組織全國在水處理和分析化學、材料化學、流體力學等各個學科的精英會戰海水淡化。
1970年,會戰主力匯集中國浙江省的杭州市,組織了全國第一個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間,他們一直用電滲析技術進行海水淡化,研製成功海洋監測專用微孔濾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電滲析海水淡化站——西沙永興島海水淡化站。一度在海水淡化方面成為世界領軍人物。
1982年,中國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學會經中國科協學會部批准在杭州成立。但是,因為經歷了十年浩劫,畢竟還是衰弱下去了,此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全芳香族聚醯胺復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經赫然問世。
1984年,國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為主體,組建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中國開始對膜技術重視了,但是,美國海水淡化用復合膜及其卷式元件已經大面積商業化了,投入到了國家和民用中去了。
1992年,國家為了追趕膜方面技術與世界的差距,,國家科委軍頂,以「中心」為依託,組建國家液體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開始悄悄研製國產反滲透膜。
直到2001年,「中心」實行集團化分體管理,所轄三個控股的中外合資公司,兩個中資公司和一個研發中心。
同年,杭州北斗星膜製品有限公司正式公開問世,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反滲透膜產品,享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由中國製造、具有民族品牌的高性能復合膜元件開始投放市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自主反滲透膜技術的國家。而杭州水處理下的杭州北斗星膜製品有限公司也成為全球八家自主反滲透膜生產廠家之一..

❺ 凈水器中的RO反滲透是什麼意思

反滲透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內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容離的過程。反滲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OSMOSIS」,縮寫為「RO」。

RO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RO膜,而源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等雜質無法通過RO膜,從而使可以透過的純水和無法透過的濃縮水嚴格區分開來。

因為RO膜能夠有效去除水中鈣、鎂、細菌、有機物、無機物、金屬離子和放射性物質等,RO反滲透膜的凈水器適用於家庭和賓館、酒店、醫院等企事業單位飲用凈水使用,凈化出的水晶瑩清澈、甜美甘醇。

安吉爾凈水器足夠專業,其產品具備長效反滲透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中國芯,中國凈水技術的全球突破,獲全球十大創新專利,六大國際權威認證,精度達到0.0001微米,可以過濾細菌、病毒、重金屬等水中的幾乎一切雜質。

❻ 反滲透技術到底是什麼時期發展起來的呢

反滲透又稱逆滲透,一種以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操作。因版為它和自權然滲透的方向相反,故稱反滲透。根據各種物料的不同滲透壓,就可以使用大於滲透壓的反滲透壓力,即反滲透法,達到分離、提取、純化和濃縮的目的。
反滲透技術是利用壓力表差為動力的膜分離過濾技術,源於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後逐漸轉化為民用,目前已廣泛運用於科研、醫葯、食品、飲料、海水淡化等領域。

反滲透法通常又稱超過濾法,反滲透膜屬新材料范疇,是一種用高分子化學材料特殊加工製成的、具有半透性能的薄膜。它能夠在外加壓力作用下使水溶液中的某些組分選擇性透過,從而達到淡化、凈化或濃縮分離的目的。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整個過程中無水相變化,能耗較少,而且設備投資省、建設周期短。它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反滲透海水淡化的技術關鍵在於反滲透膜、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和系統優化設計技術。

❼ 什麼是反滲透

反滲透(Reverse Osmosis,簡稱RO),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型膜分離技內術。為了從海水容中獲得廉價的淡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雷德(Reid)在1953年首次提出了反滲透法的方案,並在其後的研究中發現:醋酸纖維膜是分離鹽分最好的一種膜,它對鹽分的分離率可達90%以上,但透水率卻非常低,每平方米的膜24小時只能得到25升淡水,不能投入工業化生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洛布(Loeb)和加拿大的索里拉金(Sourirajan)等,製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世界上第一張高脫鹽率(98.6%)、高通量(10.1MPa下透過速度為0.3×10-3cm/s,合259L/d.m2)膜厚約100μm的非對稱醋酸纖維反滲透膜。從此,反滲透法作為經濟實用的海水和苦鹹水的淡化技術進入了實用和裝置研製階段。

❽ 反滲透技術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反滲透技術是世界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開始應用的一項新技術。反滲透(RO)亦稱逆滲透,主要由高壓泵和反滲透膜兩部分組成。在足夠高壓力的情況下,除水分子外、水中其他礦物質、有機及各種離子幾乎都被拒之於膜外,並被高壓水流沖出。
它已成為現代純水、高純水制備、海水淡化、苦鹹水淡化及其他行業分離工程中重要的技術設備。電滲析技術從五十年代確立以來,在工程技術應用過程中迅速崛起,在海水淡化苦鹹水脫鹽、海水濃縮制鹽、廢水處理以及食品、醫葯、電子、電力等行業中所起的作用與日俱增。它以許多出色的應用實例,證實了其在技術上的先進性以及其他分離方法所不能替代的若干優異的特點.
1、
耗能低,經濟效益顯著。實踐證明將2000-5000mg/L的苦鹹水脫鹽至5000mg/L的飲用水是最經濟的。
2、系統應用靈活,操作維修方便根據不同的條件要求,可以靈活地採用不同形式的系統設計,並聯可增產水量,串聯可提高脫鹽率,循環或部分循環可縮短工藝流程。在運行過程中,控制電壓、電流、濃度、流量、壓力與溫度幾個主要參數,可保證穩定運行。
3、
不污染環境。
4、
使用壽命長。膜一般可用3-5年,電極可用7-8年,隔板可用15年左右。
5、
原水率高。海水、高濃度苦鹹水回收率可達到60%以上。一般苦鹹水回收率可達65%-80%。

❾ 什麼是反滲透

1、 反滲透現象 滲透是指一種溶劑(即水)通過一種半透膜進入一種溶液或是從一種稀溶液向一種比較濃的溶液的自然滲透。但是在濃溶液一邊加上適當的壓力,即可使滲透停止,此時的壓力稱為該溶液的滲透壓。若在濃溶液一邊加上比自然滲透壓更高的壓力,扭轉自然滲透方向,把濃溶液中的溶劑(水)壓到半透膜的另一邊稀溶液中,這是和自然界正常滲透過程相反的,此時就稱為反滲透。 滲透是在所有活細胞中存在的一種自然過程,水可以透過半透膜而懸浮固體、鹽類、大分子物質被截留,這些半透膜的孔徑大概在0.0005微米左右。 滲透過程-在純水溶液和鹽溶液兩種環境之間,水分子有從純水溶液向鹽溶液滲透的傾向。水流通過半透膜從純水溶液向鹽溶液滲透,該過程的作用力是兩種環境的濃度差。 反滲透過程-膜滲透過程中,在鹽溶液的方向施加壓力可以使滲透過程反向進行。外加壓力的作用下,水透過半透膜與溶液中的離子分離,當滲透過程進行到一定程度時,滲透壓與外加壓力相等後反滲透過程結束。 在實際應用中,在反滲透壓力顯著上升前鹽溶液需要不斷更換。為有效利用切向流理論,半透膜表面的溶液需要不斷更新,因此,商業膜組件設計有一個進水口和兩個出水口,進水口眾作為給水入口,而出水出口分別作為處理後純水和濃縮液的排出口。 滲透現象早在1748年已由Abbe Nollet首次得到證明,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才開始利用反滲透或超濾作為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有效分離方法,並使其成為一種實驗室技術。 2、反滲透技術 反滲透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離的過程.反滲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縮寫為「RO」。 反滲透技術是當今最先進和最節能有效的膜分離技術。其原理是在高於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由於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僅為10A左右),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去除率高達97-98%)。

閱讀全文

與反滲透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企業用水處理 瀏覽:768
最有效的馬桶除垢方法 瀏覽:375
飲水機的三個燈什麼意思 瀏覽:221
g120slvc變頻器轉矩提升參數 瀏覽:540
華為凈化器1i怎麼換粉 瀏覽:928
歐曼柴油過濾器故降燈 瀏覽:138
蒸餾時空冷管選擇 瀏覽:630
石家莊回秦皇島用隔離嗎 瀏覽:506
污水檢查井禁用磚砌安徽 瀏覽:583
除垢劑用在哪 瀏覽:993
反滲透凈水機壓力桶怎麼接觸 瀏覽:305
超濾膜是不是ro膜 瀏覽:477
海亇凈水器不出水是什麼原因 瀏覽:635
壺里的厚水垢土豆能去除 瀏覽:718
沃訊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929
木桶水垢怎麼清理 瀏覽:806
半透膜可以用什麼替代 瀏覽:196
海水簡單蒸餾可以喝嗎 瀏覽:675
家用凈水器出水量一般多少 瀏覽:899
凈水器的增壓泵數字表示什麼意思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