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純水 > 凈水廠怎麼調節ph

凈水廠怎麼調節ph

發布時間:2025-07-02 02:14:37

『壹』 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水處理工藝流程為:

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

2、二級處理—污水生化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

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

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1)凈水廠怎麼調節ph擴展閱讀:

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

1、PH值:

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2、溶解氧

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

3、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處理工藝

『貳』 急急急急急 求自來水廠的各個分系統控制對象分析

沒有是啥系統,也沒有系統圖,所以只能給你典型的水廠系統控制對象分析。
1 生物預處理技術應根據水源、水質、水溫變化,依據設計要求, 控制水力停留時間、運行水位,沖洗周期、氣水比、生化水力負荷和排泥周期等工藝參數。
2 粉狀活性炭技術應根據原水水質和出水要求,嚴格控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投加點和投加方式
應符合下列要求:
1)投加點: 應考慮粉末活性炭與其它葯劑相互抵消和協同作用的影響,合理確定粉末活性炭
的投加位置。由於粉末活性炭對氯等氧化劑的吸附有極強的優先選擇性,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點應與氯等氧化劑的投加點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投加點的設置還應保證足夠的吸附時間。
2) 投加方式:必須有防粉塵爆炸措施。乾式投加時,以粉末活性炭在水中快速均勻分散開,減
少結團, 提高粉末利用率為原則。濕式投加一般要有專用設備,先配成漿狀,攪拌均勻後再投加。
3) 投加量:根據原水水質進行攪拌試驗做出的等溫曲線為依據,合理確定投加量。
3 預氧化技術包括預氯化、高錳酸鹽預氧化和預臭氧化。其投加量應根據水源水質和試驗結果確
定葯劑投加量、投加方式和投加點。同時要定期監測消毒副產物的影響,對於副產物有超標現象時,應採取相應的措施。
1) 高錳酸鹽預氧化時,應根據原水特點和出水要求適量投加,避免過量投加造成出水色度、錳
指標的超標。
2) 前臭氧量不宜過大,應結合當地原水水質通過試驗確定投加量。
4 高濁度水預沉澱,當原水濁度較高時, 預沉澱應使濁度降到常規工藝可接受的標准。
5 結合水源PH值和生產混凝劑種類或去除目標污染物時,通過實驗調整水源PH值,使混凝劑
葯效或目標污染物去除效果達到最佳值。
3.2.2 常規處理工藝、工序質量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凈水葯劑投加工序質量控制
1) 凈水葯劑的投加量,一般應以當日原水進行的混凝攪拌試驗推薦值為參考數據進行投加。
並依據其混凝效果進一步調整,確定合理的加註率。
2) 投加凈水葯劑的濃度,應按制水生產工藝、葯劑種類和計量裝置的需要進行配置,計量投
加。
3) 凈水葯劑的投加點,應根據不同葯劑的特點和對混合強度的要求及其在制水工藝中的作
用,調整適宜的投加點。混凝劑應加在混合的最佳處,有機高分子凈水劑一般加在混合工序之後,絮凝工序的始端。
.2 混合工序質量控制
1) 混合強度應滿足投加的凈水葯劑快速均勻擴散到水中。
2) 利用進水泵進行混合的工藝,葯劑投加點不得設在水泵的吸水管路上,防止因帶入氣體而
影響水泵及其後序的工作質量。
.3 絮凝工序質量控制
1)應按設計要求和實際生產水量,通過調整絮凝工序設施、設備運行數量控制進出口流速、
運行水位、停留時間等工藝參數。
2)對絮凝效果進行控制,可採用對加葯混合的水樣做燒杯實驗和對絮凝池出口形成的絮體通過
觀察其形態和與水體的分離度來判斷絮凝效果,調整絮凝劑的投加量。
3)應定期排除絮凝池的積泥。
4 沉澱、澄清、氣浮工序質量控制
1) 應嚴格控制其運行水位。對於沉澱池根據原水水質情況控制連續排泥時間和排泥周期。對
於澄清池應根據泥渣的沉降比控制迴流量、排泥和排泥時間。對於氣浮池應根據浮渣厚度和出水水質確定清渣時間和周期。
3)應定期停池清理池中死區積泥。
4)嚴格控制沉澱、澄清出水水質符合工藝規程的要求。
5 過濾工序質量控制
1) 應按生產實際情況,依據設計要求,控制濾池濾速、運行水位、沖洗周期、沖洗時間、沖
洗強度等工藝參數。
2)嚴格控制濾後水質,符合工藝規程的要求,一般濾後水濁度應優於出廠水濁度標准。
3)應定期對濾池濾床、承托層進行相關技術參數的測定。如:濾料層厚度、承托層平整度、濾
床沖洗膨脹率、濾料級配、濾料含泥量等。並對測定參數進行分析,對測定的技術參數嚴重偏離設計要求的應對濾池進行維修以保證濾池的運行效果。
4)濾池沖洗後,應採取措施控制投入運行時濾池的初濾水濁度。
6 消毒工序質量控制
1)化學法消毒劑的投加量應以消毒試驗推薦值為參考數據進行投加。並依據處理水量、水的pH
值、水溫和接觸時間等參數調整投加量。
2)一般氯氣消毒,可採用一點加氯法或多點加氯法。並應嚴格控制游離氯與水體的接觸時間大
於30分鍾。嚴禁將液氯向水體中直接投加。並必須具備安全可靠啟動有效的氯氣吸收或中和的設施。
3)採用次氯酸鈉消毒時,應將有效氯在水體中的濃度作為消毒的控制指標,有效氯與水體的
接觸時間應大於30分鍾。
4)採用二氧化氯消毒時,一般在使用現場制備,應嚴格控制制備原料的稀釋濃度,制備車間
禁用火種、具有良好的通風換氣設施。同時應對水中二氧化氯含量建立快速、靈敏、適合現場操作的檢測方法。實現對二氧化氯消毒工藝的有效控制。
5)出廠前加氨的工藝系統,應嚴格控制氯、氨的投加比為3~4:1。並應具備安全可靠啟動有效
的氨氣吸收的設施
7 清水池工序質量控制
1)根據設計和生產實際的要求,應嚴格控制清水池的水位。嚴禁超上、下限(最高、最低水位)
運行。應裝有在線連續檢測水位計和固定式水尺。
2)當送水量低於最高設計負荷時,清水池應在24小時內有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運行過程,
以防止池內滯留區存水時間過長。
3)清水池的通氣孔、檢修人孔,均應有衛生和安全防護措施。
4)應定期對清水池進行清洗,地下水池排空時應按設計要求對其抗浮採取相應的措施。
3.2.3 深度處理工序質量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生物活性炭的反沖洗不宜採用含氯水,宜採用專用沖洗水池或水箱。
2 活性炭濾池進水,應嚴格控制濁度小於1NTU。
3 應根據生產實際情況,依據設計要求控制活性炭濾池濾速、接觸時間、反沖洗強度等工藝參數。
4 活性炭失效的評價指標不能僅依據活性炭性能指標降低程度,而應同時依據處理後水質能否穩
定達到規定的水質目標為依據。
5 活性炭經評價失效後,需再生處理或更換。
3.2.4凈水廠污泥處理工序質量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經濃縮、脫水後的污泥干固率應≥22%。
2洗池水經沉澱後上清液和污泥濃縮上清液回用時,其沉澱、濃縮過程加註的有機絮凝劑為陰離
子聚合物方可回用。回用的水質經與原水摻混後符合三類水體的標准。
3污泥脫水後的脫水液禁止回用,當排入下水道時應符合排放標准,脫水液中殘留有機絮凝劑不應對下水道造成影響。
3.2.5地下水處理工序質量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取水構築物應布置長期觀測設施,監測地下水開采動態。長期觀測網、長期觀測孔的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2 地下水水源水質監測,應按GB/T14848有關規定執行。
3地下水水源保護區、構築物的防護范圍,應根據水源地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量、開采方式和污染源分布。
4在單井或井群保護區范圍內,不得使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修建滲水坑,不得堆放廢渣或鋪設污水管道,不得從事破壞深層土層的活動。
5 地下水水質應符合GB/T14848的要求。若限於條件限制需加以利用時,針對超標的水質項目,應設置相應的處理設施,處理後水質應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對於超標的水質項目,應每日檢測原水和處理後的水。
6地下水凈水處理設施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操作規范運行。對於設計好的處理工藝,必須設計單位提供運行操作規范。
7 地下水處理採用的氧化劑、消毒劑、吸附劑、阻垢劑、濾料等所有涉水產品不應對水質產生污染。
8 地下水鐵錳去除工藝質量控製程序
1) 自然氧化法除鐵錳: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曝氣量,運行效果好壞與水中的有機物、
鹼度、還原性物質、水溫有關。一般採用較細的濾料、較厚的濾層和較低的濾速。
2) 接觸氧化除鐵錳: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曝氣量,一般可在濾速較高的條件下運行。
3) 氧化法直接過濾除鐵錳:
① 氧化劑投加量直接關繫到處理效果,因為水中含有還原性物質,實際需要量要高於理論值,
具體投加量需要進行實驗室試驗。
② 液氯、次氯酸鈉作為氧化劑,要考慮消毒副產物和剩餘氯量,避免出廠水余氯太大,影響
用戶使用。
③ 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需控制投加量,避免過量投加造成出水色度、錳指標的超標。
④ 臭氧作為氧化劑,需考慮氧化後水中余臭氧問題。
4) 濾池的運行管理符合本規程4.8.1的規定
9 地下水石灰軟化工藝質量控製程序:
1)水的pH值和葯劑投加量是該技術的關鍵。通常通過燒杯試驗、模型試驗進行確定。
2)投加石灰後,出廠水的pH值會較高,出廠水應進行酸中和。
10 地下水膜處理工藝質量控製程序
1)為了防止膜污染,採用超濾膜、微濾、砂濾作為納濾設備的前處理工藝,以去除水中鐵錳、
粘泥等,降低膜污染。
2)在膜系統停止運行時,不能使膜變干,必須對膜進行定期清洗,防止微生物的繁殖。
3) 納濾膜處理過程中出現以下的情況,應進行沖洗。
(1)當進水水質一定,處理水電導率增加明顯時;
(2)高壓泵壓力增加8%—10%以上,才能保證膜通量不變時;
(3)進水量一定的情況下,膜裝置的進出口壓差明顯增加時。
11地下水氟處理工藝質量控製程序
1)絮凝沉澱法工藝:氟離子絮凝沉澱法常用的絮凝劑為鋁鹽。硫酸鋁除氟混凝最佳pH為6.4~
7.2,投加量大(100~300 mg/L)。聚鋁絮凝沉澱的pH范圍為5~8,使用鋁鹽混凝劑除氟,要定期檢測出水中溶解鋁。
2)吸附過濾工藝:用於除氟的常用吸附劑主要有活性氧化鋁、斜發沸石、活性氧化鎂、磷酸三
鈣、骨炭、活性炭。不同吸附劑,對氟的吸附容量也不同。
12 消毒工序質量標准應符合本規程3.2.2.中第六款的規定。
13 清水池工序質量標准應符合本規程3.2.2.第七款的規定。
3.3 制水生產工藝安全
3.3.1 制水生產工藝及其附屬設施、設備應保證連續安全供水的要求,關鍵設備應有一定的備用量。設備易損件應有足夠量的備品備件。
3.3.2 制水生產工藝應保證出廠水水質的安全,並符合下列規定。
1供水廠應根據各自的水源流域內可能的污染源,制定相應的水源污染時期的水處理技術予案和
生產指揮預案。
2一般水廠均應具備臨時投加粉末活性炭和各種葯劑的應急設備與設施。
3.3.3 供水廠應針對突發事件,如地震、台風等自然災害,大面積傳染病流行期可能給水廠生產帶來的影響,制定安全生產預案。
3.3.4 為保證制水生產過程的安全,對於有害氣體、壓力容器、電器設備的安全使用應符合相關規范及各專業的安全要求。

『叄』 凈水廠的凈水過程是什麼

1. 先從河流等處引水至處理廠,同時用濾網濾除大型物體
2. 摻入明礬,將泥土等物與明礬粘合成礬花,然後沉澱水以濾除礬花
3. 當水流過沙和沙礫群時,濾除了一些有機物和化學成分
4. 把氯加入水來殺死剩下的微生物

『肆』 智慧水務建設浪潮!全國32家智慧水廠大盤點

智慧水務建設浪潮正席捲全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為指導,智慧水廠成為供水行業發展趨勢。水務加對近10年新建或升級的32家智慧水廠進行了盤點,主要分布在華東、中南和西南地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水廠的風采。

北部水廠隸屬廣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位於白雲區石井鎮,總設計供水規模150萬立方米/日,一期為60萬立方米/日。2019年1月常規工藝運行通水,2019年9月超濾膜車間試運行通水,確保居民喝上優質自來水。北部水廠是創新智慧水廠,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實現安防智慧防控、葯劑精準投加、泵站智能調度和能源智能監測等功能,保障高效運行。

楊樹浦水廠隸屬於上海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始建於1883年,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它經歷了多次擴建,佔地面積增加3倍,日供水能力達40萬立方米,成為東亞第一大水廠。現在,它已轉型為集工藝合理化、生產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於一體的現代化水廠,年供水量超過4億立方米,約占上海供水總量的四分之一。

南京北河口水廠隸屬於南京水務集團,始建於1929年,是擁有現代化生產線的百萬噸級水廠。通過完善的新、老廠自動控制系統,實現「就地、現場、遠程」三級控制,各類生產數據實現在線監測,自動生成生產報表,具備預警和報警功能。

宗關水廠創辦於1906年,經過多次擴建改造,現已發展成為日供水能力為105萬立方米的現代化大型自來水廠,服務人口超過200萬,成為自來水水質標准行業領先者。

泰和水廠隸屬於上海城投水務集團,建於1995年,歷經三次大規模擴建,有4個系統,是市北部地區最大的主力供水水廠,為寶山區南部、靜安區北部、普陀大部分區域和嘉定西南區域約200多萬居民提供更優質的飲用水。

宋六陵水廠隸屬紹興市制水有限公司,作為浙江省單體規模最大水廠,採用在線儀表實時監測、人工定期比對檢測和外部機構突擊抽檢相結合的人機聯動檢測手段,確保水質安全。

鄭州航空港第二水廠隸屬於鄭州航空港水務發展有限公司,設計規模80萬立方米/日,一期為20萬立方米/日,採用超濾膜工藝,水質標准居國內領先水平,運用自動化、信息化、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生產運營全過程自動化及現場無人值守。

蘇州相城水廠隸屬於蘇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水源取自太湖金墅港水源地,設計總規模70萬立方米/日,是江蘇省內地級市水司中第一家採用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自動化程度較高。

樂楠水廠是樂清市供水集團下屬的綜合型凈水廠,設計總規模為60萬立方米/日,一期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日,水源取自永嘉楠溪江,通過自動化控制手段實現閥門自動調節遠程式控制制和計算機輔助決策。

錫東水廠由錫山市自來水公司投資建設,設計生產能力80萬立方米/日,經過多次擴建和調整,已形成30萬立方米/日的生產能力,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和安防智慧化的管理。

臨江水廠位於浦東新區與閔行區的浦東交界處,水源地為青草沙水庫,供水能力為60萬立方米每天,運用一體化運維管理平台實現生產實時監控、運行數據分析、設施自動運行和遠程式控制制。

合肥供水六水廠設計供水規模60萬立方米/日,引入深度凈水工藝,升級臭氧消毒設備,確保高質高效節能運行。

閑林水廠是杭州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山地、重力流水廠,水源藉助地勢的「高差」自流,出水採用重力自流方式,實現節能環保的高位供水。

東錢湖水廠隸屬於寧波自來水有限公司,設計生產規模50萬立方米/日,採用重力自流供水,省去了二級泵房,實現高效節能運行,智能化程度高。

寧波桃源水廠隸屬於寧波市供排水集團,設計日制水能力50萬立方米,採用全自動化管理,實現自動化操作,生產運行高度智能化。

武漢金口水廠一期設計能力25萬立方米/日,2018年擴建至50萬立方米/日,採用常規處理工藝與深度處理工藝相結合的方式,正在進行智慧水務升級改造。

魚嘴水廠隸屬於重慶兩江水務集團,一期供水設計能力為20萬立方米/日,2019年二期擴建至40萬立方米/日,實現凈水全流程自動化。

蘇州胥江水廠由原橫山水廠遷建而來,設計規模為30萬立方米/日,採用在線儀表和人工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全過程水質監測,2019年完成了漁洋山泵房的物聯網智慧改造。

新洋湖水廠隸屬於江西省景德鎮水務有限責任公司,設計日供水量25萬立方米,採用全集成數字化運營管控、全流程自動化、智能聯動安防管理等技術,實現無人值守。

江東水廠隸屬於寧波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建於1956年,經過多次擴建改造,制水能力達到35萬立方米/日,採用集中和就地控制的生產方式,實現自動化操作。

徐涇水廠隸屬於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初期規模7萬立方米/日,後逐步擴建至20萬立方米/日,採用深度處理改造,2021年6月1日成功投運二氧化碳調控pH新工藝,成為上海首家實現原水pH調控的自來水廠。

深圳光明智慧水廠由深圳市深水光明水務有限公司在兩座設計規模為20萬立方米/日的水廠基礎上進行數字化改造,最終建成兩座智慧水廠,包括全集成數字化運營管控、全流程自動化、智能聯動安防管理等內容。

島北水廠是舟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的現代化漁農村供水水廠,一期供水規模8萬立方米/日,遠期規劃規模16萬立方米/日,採用常規加深度水處理工藝,實現高度智能化、自動化和無人化。

南太湖水廠由長沙(中國水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一期於2018年7月10日建成投產,二期於同年10月啟動,2019年7月中旬竣工,成為湖南省首個無人值守水廠,設計總規模達到16萬立方米/日。

貫涇港水廠隸屬於浙江嘉源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採用高科技、高質量、高效率的現代化管理,配備自動監測儀表,實現24小時在線監測,生產自動化運行。

鹽田港水廠隸屬於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運用「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手段,實現數據變化趨勢和異常波動的實時監控和預測,保證水廠高效穩定運行。

高明水廠隸屬於佛山水務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投資約3.2億元,經過擴建,實現新增產能10萬立方米/天,致力於打造無人化智能水廠。

內江第二水廠隸屬於內江市水務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制水能力10萬立方米/天,為內江市數十萬人口和重要單位提供供水保障,採用「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手段優化運行。

西咸新區第三水廠由西鹹水務集團投資建設,設計水處理能力總規模近期5萬立方米/天,遠期10萬立方米/天,主要面向西咸新區靜脈產業及周邊大型生產製造企業提供工業用水保障。

北京路水廠隸屬淮安自來水有限公司,佔地面積36畝,取水水源為古淮河,設計水處理工藝採用常規工藝,並率先應用MIEX深度處理技術。

太白湖水廠隸屬於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設計供水規模每日4萬立方米,採用無人值守的「智能化」供水模式,實現調度監控中心的全自動智能化控制。

壩光水廠隸屬於深圳水務集團,設計建設規模為4萬立方米/日,是大鵬新區首座深度處理工藝水廠,通過優化管理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控制、運維數字化管理、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少人」「無人」智慧化水廠。

智慧水務建設浪潮推動下,全國32家智慧水廠的數字化提升改造已初見成效,涉及人力資源管理、設計理念、凈水工藝和出廠水質等方面,為提升供水質量、保障民生用水提供了堅實基礎。未來,隨著更多水廠的數字化躍升,智慧水務將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為人民提供更安全、便捷、優質的用水服務。

『伍』 凈水廠內實驗室監測的廢水怎麼收集

凈水廠內實驗室監測的廢水處理方法:
有獨立洗渣槽的斗底沉渣池,初專次沉澱池,生物濾池屬,有重力迴流至原廢水濕井循環管線的最終沉澱池,處理污泥的單級消化池及干化床。
迴流至原廢水濕井的有以下廢水:洗渣槽的隘流,最終沉澱池的迴流污泥,干化場的排泄水和消化池的澄清液。

閱讀全文

與凈水廠怎麼調節ph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sgo144顯示器提升 瀏覽:176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怎麼回 瀏覽:150
高鈣廢水 瀏覽:148
化學鎳廢水磷如何處理 瀏覽:32
海參用純凈水泡目的是什麼 瀏覽:272
印染廠污水排放台賬 瀏覽:837
廢水處理中如何去除錫 瀏覽:951
中央電視台使用什麼凈水器 瀏覽:785
除垢劑不銹鋼鍋能用不 瀏覽:925
排污提升器能接洗衣機嗎 瀏覽:236
汽車濾芯換什麼型號好 瀏覽:331
滎陽污水排到了哪裡 瀏覽:419
超濾脫除膠體硅 瀏覽:360
君威的空氣濾芯怎麼拆開 瀏覽:457
脈沖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瀏覽:602
富士和復合樹脂誰好 瀏覽:657
水分子比ro膜大 瀏覽:31
上海瓶裝純凈水哪個牌子好 瀏覽:565
ro膜有什麼做用 瀏覽:163
租過濾飲水機什麼品牌好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