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葉泡久了為什麼水面上會有一層油花茶葉泡久了為什
1、如果你用的是自來水,那麼就是水鹼與茶葉中的脂類,酚類物質形成了一種絡合物,看似跟油一樣。你換純凈水就看不到了。
2、如果你用的是純凈水,那就是茶葉有問題。
3、一般茶葉你泡時間久了,比如你放置了2天以上沒有及時清理,那是因為發霉變質了。
2. 泡茶時表面有一層油狀的東西,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形成
茶水表面浮著一層似油的東西是茶釉,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茶鹼和可可等成分,泡茶時間過長,茶葉中的咖啡因、可可充分分解而浮在上面。
過去曾有一種說法,認為隔夜茶喝不得,喝了容易得癌症,理由是認為隔夜茶含有二級胺,可以轉變成致癌物亞硝胺。
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二級胺廣泛存在於多種食物中,尤以腌臘製品中含量最多,就拿麵包來看,通常含有2mg/kg的二級胺,如以麵包為主食為例,每天從麵包中食進的二級胺就有1—1.5mg。
而人們通過飲茶, 從茶葉中食進的二級胺只有主食麵包的�0�40,可見是微不足道的。況且,二級胺本身並不是致癌物,必須有硝酸鹽存在才能形成亞硝胺並達到一定數量級才有致癌作用。飲茶可以從茶葉中獲得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它們都能有效地阻止人體內亞硝胺的合成,是亞硝胺的天然抑制劑。因此,飲茶或隔夜茶是不會致癌的。
但是,從營養衛生的角度來說,茶湯暴露在空氣中,放久了易滋生腐敗性微生物,使茶湯發餿變質。
另外茶湯放久了茶多酚、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易氧化減少。因此,隔夜茶雖無害,但一般情況下還是隨泡隨飲好。
隔夜茶含有豐富的醇素、氟素,可防止毛細血管出血。如患口腔出血、皮膚出血、瘡口膿瘍等毛病,可用它醫治。若毛病出在口鼻部分,可用隔夜茶盥洗,含漱或喝下去。
皮膚有病者可用洗滌,眼睛出現紅絲或原因不明的眼淚,可用隔夜茶洗眼,有良效。早上刷牙後或飲食前含漱幾口隔夜茶,不僅能使口腔清新爽利,還可固齒。治療鼻炎的中葯有些也是用隔夜茶製成的。
此外,用隔夜茶洗頭,有止癢,生發和消除頭屑的作用。眉毛稀疏者每日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三五個月後眉毛就會便的濃密烏亮起來。口臭含隔夜茶漱洗口腔,可減除臭味。隔夜茶還能祛除油污,腥氣。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人可一日無食但不可一日無水,但是並非所有的水都可以飲用,以下五種水在某種程度下會形成亞硝酸鹽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因此要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老化水:俗稱「死水」,也就是長時間貯存不動的水。常飲用這種水,對未成年人來說,會使細胞新陳代謝明顯減慢,影響身體生長發育;中老年人則會加速衰老;許多地方食道癌、胃癌發病率日益增高,據醫學家們研究,可能與長期飲用老化水有關。有關資料表明,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質也隨著水貯存時間增加而增加。
二、千滾水:千滾水就是在爐上沸騰了一夜或很長時間的水,還有電熱水器中反復煮沸的水。
這種水因煮過久,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等重金屬成分和亞硝酸鹽含量很高。久飲這種水,會干擾人的胃腸功能,出現暫時腹瀉、腹脹;有毒的亞硝酸鹽還會造成機體缺氧,嚴重者會昏迷驚厥,甚至死亡。
三、蒸鍋水:蒸鍋水就是蒸饅頭等剩鍋水,特別是經過多次反復使用的蒸鍋水,亞硝酸鹽濃度很高。常飲這種水,或用這種水熬稀飯,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水垢經常隨水進入人體,還會引起消化、神經、泌尿和造血系統病變,甚至引起早衰。
四、不開的水:人們飲用的自來水,都是經氯化消毒滅菌處理過的。氯處理過的水中可分離出13種有害物質,其中鹵化烴、氯仿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當水溫達到90℃時,鹵代烴含量由原來的每公斤53微克上升到177微克,超過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的2倍。專家指出,飲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腸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當水溫達到100℃,這兩種有害物質會隨蒸氣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分鍾,則飲用安全。
五、重新煮開的水:有人習慣把熱水瓶中的剩餘溫開水重新燒開再飲,目的是節水、節煤(氣)、節時。但這種「節約」不足取。因為水燒了又燒,使水分再次蒸發,亞硝酸鹽會升高,常喝這種水,亞硝酸鹽會在體內積聚,引起中毒。
許多人都覺得隔夜茶不能喝,說法很多,其中比較「危言聳聽」的是說喝隔夜茶會得癌症,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 隔夜茶的概念很難區別
早晨泡的茶下午喝很常見,
深夜工作泡的茶,清早起床後喝,茶水中發生的變化不會比白天大,如果非得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倒是白天的氣溫高,茶水變化可能更大些。
◆ 茶水放置時間長了,會發生一些什麼變化呢
研究表明,最主要的變化是茶多酚的進一步氧化,顏色加深。一杯清澈碧綠的茶水,尤其是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放置久了,會失去綠色,增加黃色的程度。這是茶水中的茶多酚氧化形成黃紅、紅褐色的氧化產物,主要是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這些產物是無毒的,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 還有人推測,茶水放過夜後,會產生亞硝胺這種致癌物質
首先,應該肯定茶葉中即使有亞硝胺,也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日常食用的許多食物中,如麵包、蔬菜,腌菜、咸魚、鹹肉等均含有亞硝胺,而且量較茶水中多多了。可也沒見大家都不吃飯菜了。每千克肉製品中的亞硝胺含量有4~50微克,豈不是很可怕,其實非也,因為人體本身就有分解亞硝胺的功能。
再說,亞硝胺要達到每千克體重吸收100~20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而且是常年持續性大劑量的服用。一般正常的進食量,是不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的,喝茶的數量與攝入的飯菜數量相比,更是微不足道。如果輕而易舉地對這些微量的亞硝胺「俯首稱臣」,人怎麼還能稱得上是「萬物之靈」呢?
因此,擔心喝茶會帶來亞硝胺致癌的危害,是毫無道理的。
另外,研究顯示,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是亞硝胺天然抑制劑。因此喝茶還能消除其他含有亞硝胺食物帶來的危害。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通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對其他致癌物的抑制效果也相當明顯。茶水中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也有輔助抗癌的功效。
所以,隔夜茶或是沖泡時間過久的茶水,只要沒有變質,是沒有毒害作用的。
並不是說隔夜茶不能喝,而是說不能喝超過12小時的茶。
因為超過12小時後,茶中會生成許多對身體有害的菌類,但可以用它來漱口,能夠清除口臭,清潔牙齒,而且對牙齦還有堅固和保護作用。
將它敷在眼睛上,還可以消除黑眼圈,尤其是隔夜的菊花茶效果更佳。
隔夜茶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湯中蛋白質、糖類等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故不宜飲用。
但未變質的隔夜茶在醫療上自有妙用(注意,前提是未變質!~)。隔夜茶中含有豐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細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痛,濕疹,牙齦出血,瘡口膿瘍等,可用隔夜茶治療。眼睛常流淚或有血絲,也可每天幾次用隔夜茶洗眼,有較好的療效。清晨刷牙前後或飯後,含漱幾口隔夜茶,更可使口氣清新,並有固齒作用。
過去曾有一種傳說,認為隔夜茶喝不得,喝了容易得癌症,理由是認為隔夜茶含有二級胺,可以轉變成致癌物亞硝胺。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二級胺廣泛存在於多種食物中,尤以腌臘製品中含量最多,就拿麵包來看,通常含有2mg/kg的二級胺,如以麵包為主食為例,每天從麵包中食進的二級胺就有1-1.5mg。
而人們通過飲茶, 從茶葉中食進的二級胺只有主食麵包的1/40,可見是微不足道的。況且,二級胺本身並不是致癌物,必須有硝酸鹽存在才能形成亞硝胺並達到一定數量級才有致癌作用。飲茶可以從茶葉中獲得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它們都能有效地阻止人體內亞硝胺的合成,是亞硝胺的天然抑制劑。因此,飲茶或隔夜茶是不會致癌的。
隔夜茶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所以,人們通常認為隔夜茶不能喝。其實,沒有變質的隔夜茶不但可以飲用,還有以下保健作用:
抗癌、抗氧化:茶水放置時間長了會變為紅褐色,這是由於茶多酚氧化成了紅褐色的茶色素。研究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均有很強的抗癌、抗氧化作用,雖然說隔夜茶中維生素C的含量大大減少,但依然具有抗病作用。
止血:隔夜茶中含有豐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細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癰、濕疹、牙齦出血等,均可用隔夜茶漱口治療。瘡口膿瘍、皮膚出血也可用其洗浴。
明目:隔夜茶中的茶多酚有抗菌消炎作用,如果眼睛出現紅絲,可以每天用隔夜茶洗幾次。
止癢:用溫熱的隔夜茶洗頭或擦身,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癢,還能防治濕疹。
生發:用隔夜茶洗頭,還有生發和消除頭屑的功效。如嫌眉毛稀落,每天可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日子久了,眉毛自然變得濃密光亮。
固齒潔齒:茶水中的氟與牙齒的琺琅質鈣化以後,會增強對酸性物質的抵抗力,減少蛀牙的發生;氟還能消滅牙菌斑,最好飯後兩三分鍾用茶水漱口。
除口臭:茶中含有精油類成分,氣味芳香,清晨刷牙前後或飯後,含漱幾口隔夜茶,可使口氣清新,經常用茶漱口可消除口臭。
防曬:皮膚被太陽曬傷,可用毛巾蘸隔夜茶輕輕擦拭。因為鞣酸對皮膚有收斂作用,茶中的類黃酮化合物也有抗輻射作用。
去腥除油膩:隔夜茶還有特強的除腥氣和除油膩的功效,吃蝦蟹後用來洗手倍感清爽。
使用隔夜茶,應以不變餿(變質)為度。夏季溫度高,茶水易酸敗變味,如果擱置了24小時以上,最好不喝,否則會引起腹瀉。
口味不好
喝隔夜茶會傷胃。
聽說會拉肚子,不過我喝過一兩次,好象沒那麼
3. 泡茶水上有一層油一樣的東西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種:
1、茶葉中的茶皂素引起的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皂角苷、皂甙,具有苦辛辣味,難溶於冷水,可稍溶於溫水,易溶於熱水。茶皂素具有很強的起泡力,不受水質硬度的影響,一般泡沫豐富的茶滋味相對濃郁。
勿用保溫杯:
1、當今,無論藍領、白領、離退休養老人員,還是就讀學生,都習慣用保溫杯泡茶。這也難怪,保溫杯因其保溫可靠、便於攜帶才得以迅速普及,因此許多人就養成了用保溫杯泡茶的習慣。
2、殊不知這樣不利於營養物質的保護,甚至還會使其風味變劣。
3、茶葉中含有大量的蹂質、茶鹼、可可鹼、咖啡鹼、芳香油以及多種維生素,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但如果泡茶方法不恰當,那麼就往往會破壞其中的營養物質,從而降低茶水的飲用價值像用保溫杯泡茶就是一種不科學的泡茶方法,因為用保溫杯泡茶實際上為茶葉創造了一個高溫、恆溫的浸泡環境,其結果是使茶葉中的維生素大量破壞。
4、同時芳香油大量揮發,茶鹼和靴質等大量溶出。這樣不僅降低了茶葉的營養價值,而且還使茶水變得苦澀乏味
5、所以,用保溫杯泡茶是不可取的。如果外出時需要攜帶茶水,那麼最好先用茶壺沏好,然後待水溫降低後再倒入保溫杯中。
4. 為什麼自來水泡茶葉,不到20分鍾就又一層很明顯的油漬,用礦泉水就沒有
茶葉裡面會有茶樹油,不一樣的茶葉含量也不一樣,但總的來說這油不會很多很明顯的。 如果你看到一層很明顯的油,而且是像銹油那樣的,那很可能是泡茶的水裡面含有氯化物。一般的自來水都含有氯化物,因為自來水在製造的時候要加氯來消毒的。含量較多的話,氯化物會和茶葉裡面的成分反應,在茶水的表面形成一層銹油。 所以如果是用自來水泡茶,在水燒開的時候,要把水壺的蓋子打開,讓水充分煮開,然後裡面的氯會跑掉很多。而不是像一般書上說的,泡茶的水只能初沸。初沸只適用於飲用的純凈水或礦泉水之類的。
5. 用燒開的自來水泡茶,上面為什麼飄著一層類似油一樣的東西
茶葉裡面會有茶樹油,不一樣的茶葉含量也不一樣,但總的來說這油不會很多很明顯的。
如果你看到一層很明顯的油,而且是像銹油那樣的,那很可能是泡茶的水裡面含有氯化物。一般的自來水都含有氯化物,因為自來水在製造的時候要加氯來消毒的。含量較多的話,氯化物會和茶葉裡面的成分反應,在茶水的表面形成一層銹油。
所以如果是用自來水泡茶,在水燒開的時候,要把水壺的蓋子打開,讓水充分煮開,然後裡面的氯會跑掉很多。而不是像一般書上說的,泡茶的水只能初沸。初沸只適用於飲用的純凈水或礦泉水之類的。
6. 為什麼用燒開的井水泡茶茶涼了上面浮有一層油
可能是與水或者溫度有關。水的硬度影響沖茶的質量和味道。而且龍井茶也不能弄剛開的水沏,最好是70到80度左右。
我平時喜歡喝茶,所以注意的比較多。
7. 最近泡茶時茶水上面總有一層類似油狀漂浮物,不知漂浮物是什麼物質,對人體有益還是有害
那是好的龍井,沒怎麼經過處理
沒經過處理的茶葉、中葯往往都有這樣一種泡沫,是類似皂刺的東西,不大量服用是無毒的,但是它對咽喉部粘膜有一定刺激作用,所以喝茶時盡量把它除去。
鐵觀音也有類似的泡沫建議用蓋碗沖泡可以把泡沫颳了去
8. 為什麼開水燒開後有一層油花
自來水中是不含油脂的,自來水上方漂浮著的白色的東西是人們常說的水垢,是鈣、鎂礦物質含量比較高,加熱後結晶析出引起的。
有些人家裡燒水的水壺用久了,內壁上就會沉積一層厚厚的白色水垢,也是這個道理。因為燒開後硬水中「超標部分」的鈣鎂已經結晶析出了,剩下的水對人體是沒有什麼危害的。
解決電熱壺煮開水出現油狀物的問題
用大鋁鍋在煤氣爐上煮開水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電熱壺之類加熱快保溫好,大鋁鍋加熱均勻散熱快,所以就不至於讓水中的鈣鎂等析出結晶,所以,用電熱壺煮開水後,如果馬上打開蓋子讓水溫不要繼續保持高溫,就能解決鈣鎂析出結晶的問題了。
開水壺用久了,內壁會長出一層厚厚的水垢。這些現象說明,看起來清亮透徹的水裡確實有雜質。雨降落到地面,涓涓細流匯成江河,穿過山脈,越過平原,沖刷著土壤和岩石,溶解了不少礦物質。井水、泉水等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礦物質。
如果在一塊干凈的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水,等到水滴干後,玻璃片上留下水痕。這就是水裡溶解了礦物質。明礬,自來水公司常用的凈化水質的東西,把它過濾掉就好,最好是把水沉澱後倒出,最底下的水就不要了。
9. 請問泡茶水上面有一層類似油花樣的東西是怎麼回事謝謝
那是茶油,請放心飲用,而且茶葉品質好的,茶油越明顯O(∩_∩)O~
10. 茶葉泡久了為什麼水面上會有一層油花
「為圖賣相好,在炒茶過程中添加蠟油已成行業潛規則!」在春茶上市的節骨眼上,昨天南京有媒體報道的這則消息可讓不少茶友們一驚,這茶究竟還能不能喝了?為了求證消息的真偽,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專門展開了調查,證實所謂的蠟油實際上就是一種無害的制茶專用油,而它的存在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
有消息稱:炒茶添加「蠟油」危害健康
昨天一則消息令眾多茶友們為之揪心,該消息披露稱,南京有茶廠在炒新茶的時候竟然添加一種對人體有害的蠟油,而這種蠟油是一種外包裝上標注為「制茶專用油」的白色油棒狀的東西,根據所謂的業內人士披露,添加該物質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種蠟油融化後附著在茶葉的表面,凝固後,可保持茶葉形狀好看,使得賣相好之後加價。
該消息強調說,古代也有蠟油,但是都是用天然烏桕葉製成的,而現在這種烏桕油價格高,所以茶葉生產廠家都用不起了,因此就開始暗中使用這種不明蠟油,而這種蠟油對人身體有害甚至威脅生命。
記者調查:確實有制茶油棒,來自杭州茶研所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了城東的一家茶廠內,這里的工人師傅正在緊張地對當天採回的茶葉進行炒制。
「你們這里在炒制的時候會用蠟油嗎?」記者向這家茶廠內的一位負責人詢問,對方搖了搖頭,表示並不明白記者的意思。
記者隨即提及是否知道一種名為「制茶專用油」的東西,這位負責人肯定地點點頭,並不隱瞞地從廠房內拿出了一個白色固體棒狀的東西。記者接過來一看,果然上面寫著「制茶專用油」幾個字。
「這個專用油給用嗎?」記者有些疑惑地問這位負責人。
負責人回答說,當然給用了,這可是杭州茶葉科學研究所提供的喲。他介紹說,這種制茶專用油的主要成分就是從天然的烏桕葉中提煉而成的。
「這個東西的使用頻率高嗎?」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一般不怎麼用,手工炒茶一般一鍋要花70多分鍾,通常情況下一口鍋在炒了三四鍋之後會抹一點,主要起到潤滑作用。
對話茶協秘書長
蠟油真的有所說的那麼可怕嗎?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專門采訪了南京市茶葉協會秘書長李松,對於昨天傳出的蠟油成為炒茶葉賣相好的潛規則,李秘書長有話要說。
炒茶用的油對人體有害?
「制茶專用油」用了幾千年,國家批准銷售的
李松指出,「蠟油」的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雖然看起來像蠟燭一樣,但實際上是固體的油棒。與石蠟相比是兩回事,從外觀上來說,很相似,遇到高溫就會融化,變成油狀的物體。而其准確的名稱就應該叫做「制茶專用油」,中國幾千年的炒茶,都是用的這種產品。
其通常的生產原料就是從烏桕葉中提取的烏桕油,都是純植物提煉的。只要是產茶的主產地就都有銷售的,就連南京下關的茶葉批發市場都有賣的,因為是國家批准銷售的,自然就是公開的,這並不是什麼行業潛規則。
用「蠟油」就可以增加賣相?
多用油會使茶葉變黑,而且泡茶有油花影響賣價
「這是不懂的人所說的外行話。」李松糾正說,看到這種說法讓他感到可笑。因為每一次在做炒茶培訓的時候,專家們都會強調,「要少用制茶油、慎用制茶油。」
因為制茶油是油性的東西,油性的東西在鍋里一抹之後,縱然工人擦得再干凈,鍋內還是會有油的殘留。因此在油的作用下,茶葉就會明顯地變黑。所以用制茶油炒的和不用制茶油炒的,外觀顏色肯定不一樣,前者會變黑。而且在泡製的時候前者還會飄著一層小油花,這樣一來有油花的茶葉,喝起來就會非常不舒服,嚴重影響名優茶葉的品質和賣價。因此一般情況下,炒茶企業都不會用這個東西的。
而抹油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一下手工作業的辛苦程度,因為鍋澀人很費勁,而潤滑之後方便操作,這與增加賣相根本不搭邊。
制茶專用的烏桕油很貴買不起?
很便宜,一斤制茶油不到4元錢
「一根500克的固體狀的烏桕油才不到4元,怎麼能說用不起呢?」李松說,為了方便使用,生產廠家會把烏桕油製成固體銷售,而一根500克的固體「制茶專用油」的油棒價格在3.5至4元,這個東西非常耐用,一個人一口鍋一個季節最多用三分之一。
在什麼情況下採用「專用油」?
人工炒茶的時候,才需要在鍋里抹些油
李松告訴記者,在人工炒茶的時候,時間一長,鍋里會比較干比較澀。而炒茶葉時,茶葉必須在手和鍋之間不停地滑動,才能塑造他們所需要的圓的、直的等形狀茶葉,達到這個要求,必須要進行摩擦,在摩擦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用力過猛的話,茶葉汁會溢出來。
而茶葉汁本身是粘性的,粘糊糊的,這樣老是在鍋里擦來擦去的話,茶葉上面的毛,就會像灰塵一樣,粘到鍋上,越粘越多,鍋就不光滑了。例如龍井茶當中,就有搨、抹等基本動作,操作起來就不流暢了,那為了達到這種流暢程度,就需要在鍋里抹一些這種油,把鍋潤滑一下。
用制茶油炒茶的企業多嗎?
南京99%的企業機械化生產不用
李松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字,南京一年地產的雨花茶有450噸,而這其中大型機械炒茶的佔99%以上,手工的產茶量極少,因為人工成本太高,出茶率太低。
而「專用油」只會在人工炒茶的時候用,機械不用添加這種潤滑油,因為機械本身是滾動的,機械力量比較大,通過動力炒茶,受熱均勻,因此可以這么說,南京地產雨花茶99%以上都與油不搭邊的。
http://www.lanews.com.cn/zgxw/content/2012-04/03/content_4984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