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usb數據線的接法是什麼
紅、白、綠、黑是標準的配線顏色,分別對應1、2、3、4引腳,四根線分別是1-電源、2-數據、3-數據、4-電源。一般的排列方式是:紅白綠黑從左到右。
紅色-USB電源 標有-VCC、Power、5V、5VSB字樣;白色-USB數據線(負)-DATA-、USBD-、PD-、USBDT+;綠色-USB數據線(正)-DATA+、USBD+、PD+、USBDT+;黑色-地線 -GND、Ground。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正負極弄反了,否則會燒掉USB設備或者電腦的南橋晶元。
『貳』 Usb數據線的接線方法
USB數據線用於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通俗的說,用於傳數據和充電。
紅黑綠白」是標準的配線顏色,分別對應1、4、3、2引腳;
「紅黑棕黃」據我分析也是以上順序,但最好檢測一下棕、黃兩根線,看是不是分別接的3、2引腳,這里可能要用到萬用表,如果沒有的話可以用銅線、電池、手電筒構建簡單的電路進行檢測,在下圖中你可以看到usb引腳的編號。
『叄』 OTG 線裡面的幾根線是如何接法的肯定和普通的數據線不一樣
其實很簡單啦,micro usb介面和標准usb介面是一樣的,只是多了一個第四腳的ID腳,只要把這個ID介面接地,手機設備就能檢測到otg線了。
然後micro usb介面的其餘腳按顏色對應接上標准usb母頭就好了,普通數據線的micro usb介面中的第四腳是浮空的,沒有接地,手機檢測到這個後就會默認為普通數據線。
USB介面有4根線,將USB介面平放,依次是1、2、3、4觸點,對應的依次是電源線、數據線、數據線、地線,即紅、綠、白、黑,詳細如下:
1、VBUS (4.75-5.25 V),電源線,紅色線。
2、data-,數據傳輸線,綠色線。
3、data+,數據傳輸線,白色線。
4、gnd,地線,黑色線。
(3)軟化水設備數據線接法擴展閱讀:
數據傳輸
主控制器負責主機和USB設備間數據流的傳輸。這些傳輸數據被當作連續的比特流。每個設備提供了一個或多個可以與客戶程序通信的介面,每個介面由0個或多個管道組成,它們分別獨立地在客戶程序和設備的特定終端間傳輸數據。
USBD為主機軟體的現實需求建立了介面和管道,當提出配置請求時,主控制器根據主機軟體提供的參數提供服務。
USB支持四種基本的數據傳輸模式:控制傳輸,等時傳輸,中斷傳輸及數據塊傳輸。每種傳輸模式應用到具有相同名字的終端,則具有不同的性質。
控制傳輸類型
支持外設與主機之間的控制,狀態,配置等信息的傳輸,為外設與主機之間提供一個控制通道。每種外設都支持控制傳輸類型,這樣主機與外設之間就可以傳送配置和命令/狀態信息。
等時(lsochronous)傳輸類型(或稱同步傳輸)
支持有周期性,有限的時延和帶寬且數據傳輸速率不變的外設與主機間的數據傳輸。該類型無差錯校驗,故不能保證正確的數據傳輸,支持像計算機-電話集成系統(CTI)和音頻系統與主機的數據傳輸。
中斷傳輸類型
支持像游戲手柄,滑鼠和鍵盤等輸入設備,這些設備與主機間數據傳輸量小,無周期性,但對響應時間敏感,要求馬上響應。
數據塊(Bulk)傳輸類型
支持列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等外設,這些外設與主機間傳輸的數據量大,USB在滿足帶寬的情況下才進行該類型的數據傳輸。
USB採用分塊帶寬分配方案,若外設超過當前帶寬分配或潛在的要求,則不能進入該設備。同步和中斷傳輸類型的終端保留帶寬,並保證數據按一定的速率傳送。集中和控制終端按可用的最佳帶寬來傳輸傳輸數據。
『肆』 USB接頭數據線的接法
1:先不要插入數據線,放入光碟,驅動安裝程序會自動運行,按程序提示操作。
2:若光碟不能自動運行,則先不要插入數據線,雙擊CD-ROM 中的「USB 數據線驅動程序/Driver Setup」圖標,按軟體提示安裝。
3:安裝完畢,重新啟動電腦至待機狀態。
4:再插入數據線,電腦會自動載入驅動程序。
『伍』 usb 四種顏色線接法
紅線:正電源,白線:負電壓數據線,綠線:正電壓數據線,黑線:只供地面參考,不能作為實際數據,因為有些數據線的內部顏色可能不同,在數字儀表中,可用於測試電阻小於1K的相應線路。
電源線由左右兩條線組成,中間兩條線是數據線。顏色也可能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用萬用表或LED燈進行測試,以確定電源的兩根導線。
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等多家公司聯合在1996年推出後,已成功替代串口和並口,已成為當今電腦與大量智能設備的必配介面。USB版本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到如今已經發展為3.0版本。
(5)軟化水設備數據線接法擴展閱讀:
定義:
紅色-USB電源:標有-VCC,電源,5V,5VSB。
白色USB數據線:(負極)-數據-,usbd-,Pd-,usbdt-。
綠色-USB數據線:(正極)-數據+,usbd+,PD+,usbdt+。
黑色-地線:地線,地線。
USB具有以下優點:
1、可熱插拔。使用外部設備時,用戶無需關機重啟電腦,而是在電腦工作時直接插入USB。
2、攜帶方便。USB設備大多是「小、輕、薄」的。用戶隨身攜帶大量數據是非常方便的。當然,USB硬碟是首選。
3、標準是統一的。帶有IDE介面的硬碟、帶有串列埠的滑鼠和鍵盤以及帶有並行埠的列印機掃描儀是常見的,但是有了USB,這些應用外圍設備可以以相同的標准連接到個人計算機上,然後就有了USB硬碟、USB滑鼠、USB列印機等。
『陸』 軟化水裝置操作方法
軟水器的工作過程軟化水設備工作流程示意圖,一般由下列幾個步驟循環組成:反洗、吸鹽(再生)、慢沖洗(置換)、快沖洗五個過程。不同軟化水設備的所有工序非常接近,只是由於實際工藝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會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鈉離子交換為基礎的軟化水設備都是在這五個流程的基礎上發展來。自動軟化器運行程序:
A.運行(工作)
原水在一定的壓力(0.2-0.6Mpa)、流量下,通過控制器閥腔,進入裝有離子交換樹脂的容器(樹脂罐),樹脂中所含的Na+與水中的陽離子(Ca2+,Mg2+,Fe2+……等)進行交換,使容器出水的Ca2+,Mg2+離子含量達到既定的要求,實現了硬水的軟化。
B. 反洗
樹脂失效後,在進行再生之前,先用水自下而上的進行反洗。反洗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反洗,使運行中壓緊的樹脂層松動,有利於樹脂顆粒與再生液充分接觸;一是使樹脂表面積累的懸浮物及碎樹脂隨反洗水排出,從而使交換器的水流阻力不會越來越大。
C. 再生吸鹽
再生用鹽液在一定濃度、流量下,流經失效的樹脂層,使其恢復原有的交換能力。
D. 置換(慢速清洗)
在再生液進完後,交換器內尚有未參與再生交換的鹽液,採用小於或等於再生液流速的清水進行清洗(慢速清洗),以充分利用鹽液的再生作用並減輕正洗的負荷。
E. 正洗(快速清洗)
目的是清除樹脂層中殘留的再生廢液,通常以正常流速清洗至出水合格為止。
F. 再生劑箱注水
向再生劑箱中注入溶液再生一次所需鹽量的水。
『柒』 數據線斷了怎麼接起來
接網線步驟
1、首先利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剪裁出計劃需要使用到的雙絞線長度。
2、把雙絞線的灰色保護層剝掉,可以利用到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將線頭剪齊,再將線頭放入剝線專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把其中一部分的保護膠皮去掉。
3、接著大家會看到兩兩纏繞的八根銅線,分別對應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我們需要把每對都是相互纏繞在一起的線纜逐一解開。解開後則根據需要接線的規則把幾組線纜依次地排列好並理順,排列的時候應該注意盡量避免線路的纏繞和重疊。把線纜依次排列並理順之後,由於線纜之前是相互纏繞著的,因此線纜會有一定的彎曲,因此我們應該把線纜盡量扯直並盡量保持線纜平扁。
4、把線纜依次排列好並理順壓直之後,應該細心檢查一遍,之後需要用網線鉗的「剪線口」減去多餘的部分,只留下大概1.5cm左右的長度,切口一定要整齊,切完後左手不要松。
5、右手拿起水晶頭,有銅片的一面朝上,讓切過的八根銅線塞入水晶頭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間左手的八根銅線切口要保持整齊,如果不整齊,用網線鉗再切。且塞入時注意順序不能亂,從左到右依次是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在最後一部的壓線之前,我們可以從水晶頭的頂部檢查,看看是否每一組線纜都緊緊地頂在水晶頭的末端。
6、確認無誤後,把成功插好的水晶頭帶線插入壓線鉗的壓線口中,把水晶頭插入後,用力握緊線鉗,若力氣不夠的話,可以使用雙手一起壓,這樣一壓的過程使得水晶頭凸出在外面的針腳全部壓入水晶並頭內,受力之後聽到輕微的「啪」一聲即可。
7、按照同樣的方法接好網線另一邊的水晶頭。並分別插入測線器中。測線器有兩個,網線兩頭分別插入一個,按下電源按鈕。正常情況下測線器上的 指示燈 從第一個開始分別亮起依次到第八個,對應八根網線是否通路。如果有其中一個不亮,說明這一條線不通。如果沒有按順序亮起,說明網線順序連接錯誤。返回檢查,排除問題後,直到正常為止。
『捌』 求USB數據線內部構造,兩頭的具體接線方法
USB線就4個頭,在電腦上是有標準的,兩邊是電壓極,中間是數據
四根線,從外面看兩長兩短,長的是電源線,短的是數據線
線的顏色依次是紅,白,綠,黑對應電源Vcc,數據Data-,數據Data+,地線GND
不能接反 !!!
『玖』 數據線的四根線怎麼接電池充電
數據線中的四條線中,兩邊的兩條線是電源線,中間的兩條線是數據線。
使用的電池的電壓絕對不能超過5v的。否則就會損壞手機的。
建議還是使用充電寶來充電吧。使用充電寶會更安全的。
『拾』 數據線里的四根線接三根怎麼接
三根線,另一根用外屏蔽線充當負極用不幾個月就壞!這就是用屏蔽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