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建於上世紀的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經過40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以鋼鐵業為主、多種配套產業為一體的國有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現有資產總額85億元,在崗職工2.23萬人,主要設備有:788m3、1200m3、1350m3高爐各一座,100噸轉爐兩座、30噸轉爐3座。主體生產設施具備年產鐵280萬噸、鋼300萬噸、鋼材300萬噸的生產能力,是全國500強企業之一。
法定代表人:王建偉
成立時間:2001-12-28
注冊資本:34139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202000000164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巴西中路
B. 煉鋼專業畢業論文 加急!!!
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農業對鋼材質量要求的提高,鋼廠普遍採用了爐外精煉工藝流程,它已成為現代煉鋼工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由於這種技術可以提高煉鋼設備的生產能力,改善鋼材質量,降低能耗,減少耐材、能源和鐵合金消耗,因此,爐外精煉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鋼鐵冶金發展的方向。對於爐外精煉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有必要進行探討。
1 國內外爐外精煉技術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隨著煉鋼技術的不斷進步,爐外精煉在現代鋼鐵生產中已經佔有重要地位,傳統的生產流程(高爐→煉鋼爐(電爐或轉爐)→鑄錠),已逐步被新的流程(高爐→鐵水預處理→煉鋼爐→爐外精煉→連鑄)所代替。已成為國內外大型鋼鐵企業生產的主要工藝流程,尤其在特殊鋼領域,精煉和連鑄技術發展得日趨成熟。精煉工序在整個流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過這道工序可以提高鋼的純凈度、去除有害夾雜、進行微合金化和夾雜物變性處理;另一方面,精煉又是一個緩沖環節,有利於連鑄生產均衡地進行。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降低煉鋼成本,提高鋼的純凈度和質量,率先將爐外精煉技術應用於特殊鋼生產中,隨後西歐的鋼鐵企業也加入到推廣和使用這項技術的行列中。據資料報道,日本早在1985年精煉率達到65.9%,1989年上升到73.4%,特殊鋼的精煉率達到94%,新建電爐短流程鋼廠100%採用爐外精煉技術。80年代連鑄技術發展迅速,原有的煉鋼爐難以滿足連鑄的技術要求,更加促進了爐外精煉技術的發展,到1990年為止世界各主要工業國家擁有1000多台(套)爐外精煉設備。
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煉鋼生產中採用高鹼度合成渣在出鋼過程中脫硫冶煉軸承鋼、鋼包靜態脫氣等初步精煉技術,但沒有精煉的裝備。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鋼企業(大冶、武鋼等)引進一批真空精煉設備。80年代我國自行研製開發的精煉設備逐漸投入使用(如LF爐、噴粉、攪拌設備),黑龍江省冶金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開發了喂線機、包芯線機和合金芯線,完善了爐外精煉技術的輔助技術。現在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以爐外精煉技術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短流程工藝廣泛應用於國內各鋼鐵企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煉(電爐或轉爐)→精煉→連鑄,成了現代化典型的工藝短流程。
2 爐外精煉技術的特點與功能
爐外精煉是指在鋼包中進行冶煉的過程,是將真空處理、吹氬攪拌、加熱控溫、喂線噴粉、微合金化等技術以不同形式組合起來,出鋼前盡量除去氧化渣,在鋼包內重新造還原渣,保持包內還原性氣氛。爐外精煉的目的是降低鋼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鋼中的含量,以免產生偏析、白點、大顆粒夾雜物,降低鋼的抗拉強度、韌性、疲勞強度、抗裂性等性能。這些工作只有在精煉爐上進行,其特點與功能如下:
1)可以改變冶金反應條件。煉鋼中脫氧、脫碳、脫氣的反應產物為氣體,精煉可以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有利於反應的正向進行,通常工作壓力≥50Pa,適於對鋼液脫氣。
2)可以加快熔池的傳質速度。液相傳質速度決定冶金反應速度的快慢,精煉過程採用多種攪拌形式(氣體攪拌、電磁攪拌、機械攪拌)使系統內的熔體產生流動,加速熔體內傳熱、傳質的過程,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鋼反應的面積。各種精煉設備均有攪拌裝置,攪拌過程中可以使鋼渣乳化,合金、鋼渣隨氣泡上浮過程中發生熔化、熔解、聚合反應,通常1噸鋼液的渣鋼反應面積為0.8~1.3mm2,當渣量為原來的6%時,鋼渣乳化後形成半徑為0.3mm的渣滴,反應界面會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變性處理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提高精煉效果。
4)可以在電爐(轉爐)和連鑄之間起到緩沖作用,精煉爐具有靈活性,使作業時間、溫度控制較為協調,與連鑄形成更加通暢的生產流程。
3 爐外精煉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目前得到公認並被廣泛應用的爐外精煉方法有:LF法、RH法、VOD法。
3.1 LF法(鋼包精煉爐法)
它是1971年由日本大同鋼公司發明的,用電弧加熱,包底吹氬攪拌。
3.1.1 工藝優點
1)電弧加熱熱效率高,升溫幅度大,控溫准確度可達±5℃;
2)具備攪拌和合金化的功能,吹氬攪拌易於實現窄范圍合金成份控制,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3)設備投資少,精煉成本低,適合生產超低硫鋼、超低氧鋼。
3.1.2 LF法的生產工藝要點
1)加熱與控溫LF採用電弧加熱,熱效率高,鋼水平均升溫1℃耗電0.5~0.8kW·h,LF升溫速度決定於供電比功率(kVA/t),而供電的比功率又決定於鋼包耐火材料的熔損指數。因採用埋弧泡沫渣技術,可減少電弧的熱輻射損失,提高熱效率10%~15%,終點溫度的精確度≤±5℃。
2)採用白渣精煉工藝。下渣量控制在≤5kg/t,一般採用Al2O3-CaO-SiO2系爐渣,包渣鹼度R≥3,以避免爐渣再氧化。吹氬攪拌時避免鋼液裸露。
3)合金微調與窄成份范圍控制。據試驗報道,使用合金芯線技術可提高金屬回收率,齒輪鋼中鈦的回收率平均達到87.9%,硼的回收率達64.3%,鋼包喂碳線回收率高達90%,ZG30CrMnMoRE喂稀土線稀土回收率達到68%,高的回收率可實現窄成份控制。
3.1.3 LF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000年6月,鞍鋼第一煉鋼廠新建的連鑄車間正式投產,精煉設備由兩座LF鋼包精煉爐,年處理鋼水200萬t;一座VD鋼水真空處理裝置,年處理鋼水80萬t組成。LF爐最大升溫速度為4℃,LF爐平均處理周期≤28min;處理效果:平均[H]≤0.0002%;最低[H]≤0.0001%。
我國現有家重軌生產廠(攀鋼、包鋼、鞍鋼和武鋼)生產典型的工藝路線如下:LD→LF→VD→WF→CC,鋼包吊到LF處理線的鋼包車上後,由人工接通鋼包底吹氬的快速接頭,根據要求的鋼水成分及溫度確定物料的投入量(含喂絲)重軌鋼含碳量較高,因而增碳顯得很重要,轉爐出鋼時鋼水含碳量控制為0.2%~0.3%(wt),爐後增碳至0.60%~0.65%(wt),在LF爐處理時再增0.10%~0.15%(wt)個碳至標准成份的中上限,經VD處理後即可達到鋼種成分要求。
3.2 RH法(真空循環脫氣法)這種方法是1958年西德發明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氣泡將鋼水不斷的提升到真空室內進行脫氣、脫碳,然後迴流到鋼包中。
3.2.1 RH法的優點
1)反應速度快。真空脫氣周期短,一般10分鍾可以完成脫氣操作,5分種能完成合金化及溫度均勻化,可與轉爐配合使用。
2)反應效率高。鋼水直接在真空室內反應,鋼中可達到[H]≤1.0×10-6,[N]≤25×10-6,[C]≤10×10-6,的超純凈鋼。
3)可進行吹氧脫碳和二次燃燒熱補償,減少精煉過程的溫降。
3.2.2 RH法工藝參數
1)RH循環量。循環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上升管或下降管的鋼水量,單位是t/min。有關資料給出的計算公式為: Q=0.002×Du1.5·G0.33,式中:Q———循環流量,t/min;Du———上升管直徑,cm;G———上升管內氬氣流量,L/min。
2)循環因數。他是指在RH處理過程中通過真空室的鋼水與處理量之比,其公式為:μ=w·t/v式中:μ———循環因數,次;w———循環量,t/min;t———循環時間,min;v———鋼包容量,t。
3)供氧強度與含碳量的關系。向RH內吹氧可以提高脫碳速度,即RH-OB法。當[C]/[O]>0.66時鋼包內氧的傳質速度決定脫碳速度,其計算公式為:
QO2=27.3×Q·[C]式中:QO2———氧氣強度,Nm3/min;Q———鋼水循環量,t/min;[C]———含碳量,Nm3/t。
3.2.3 RH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日本的山陽鋼廠將LF與RH配合生產軸承鋼形成EF-LF-RH-CC軸承鋼生產線,鋼中總氧量達到5.8×10-6。LF-RH法首先利用LF爐將鋼水升溫,利用LF攪拌和渣精煉功能進行還原精煉,是鋼水脫硫和預脫氧,然後將鋼水送入RH中進行脫氫和二次脫氧。經過這樣處理大大的提高了鋼水的清潔度,同時鋼水的溫度達到連鑄需要的溫度。
寶鋼爐外精煉設備有RH-OB、鋼包噴粉裝置、CAS精煉裝置,RH-OB的冶煉效果較理想,脫氫率為50%~70%,脫氮率為20%~40%,一般情況下,經RH-OB處理後[H]≤2.5×10-6,[C]≤30×10-6,去除鋼中非金屬夾雜物一般能達到70%,鋼中總氧量≤25×10-6,而且在RH中合金處理可以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和控制的精確度,[C]、[Si]、[Mn]的控制精度能達到±0.01%,鋁的精確度可達到1.5×10-3,取得了較好的爐外精煉效果。
3.3 VOD法(真空罐內鋼包吹氧除氣法)
3.3.1 VOD的特點VOD法是1965年西德首先開發應用的,它是將鋼包放入真空罐內從頂部的氧槍向鋼包內吹氧脫碳,同時從鋼包底部向上吹氬攪拌。此方法適合生產超低碳不銹鋼,達到保鉻去碳的目的,可與轉爐配合使用。他的優點是實現了低碳不銹鋼冶煉的必要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的條件-高溫、真空、攪拌。
3.3.2 VOD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大隆鑄鍛廠從德國萊寶(leybold)公司進口1台15tVODC的關鍵設備和技術軟體。採用電爐初煉鋼水經VODC爐外精煉的工藝方法,精煉了超低碳不銹鋼、中低合金鋼和碳鋼,取得了很好的冶金效果,鋼中非金屬夾雜物減少,氫含量小於3×10-6氧含量小於6.5×10-6,不銹鋼中鉻回收率達98%~99%,精煉後的鋼具有十分優越的性能。VODC精煉工藝成熟,控制容易,適應中小型鋼廠和鑄鋼廠的多鋼種、小噸位精煉生產需要,對發展鑄鋼行業的精煉生產會起到很大積極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0。
撫順特殊鋼有限公司有30tVOD爐,採用EAF+VOD技術精煉不銹鋼,可使[H]≤2.58×10-6,T[O]≤41.9×10-6,鉻回收率達到99.5%,脫硫率64.2%,精煉高碳鉻軸承鋼T[O]≤12.13×10-6 。
4 發展爐外精煉技術需解決的問題及發展方向爐外精煉技術已經應用40年,對提高鋼的純凈度、精確控製成分含量及細化組織結構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煉成本大幅降低,同時提高了鋼的品質和性能。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待於解決,使這項技術更加完美。
1)實現爐外精煉工藝的智能化控制,根據來料鋼水的各種技術參數,利用信息技術,制定最佳的精煉工藝方案,並通過計算機控制各精煉工序。精煉工位配備快速分析設備,實現數據網路化,減少熱停等待時間。
2)爐外處理設備將實現「多功能化」。在水鋼精煉設備中將渣洗精煉、真空冶金、攪拌工藝以及加熱控溫功能全部組合起來,實現精煉,以滿足超純凈鋼生產的社會需求。
3)開發高純度、高密度、高強度的優質鹼性耐火材料,以適應不同精煉爐的需要,注重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耐火材料的使用條件應盡可能與爐渣相適應,最大限度地降低侵蝕速度。要根據精煉設備的實際情況形成不同層次的配套材料,研究開發保溫和修補技術,提高爐襯的使用壽命。
4)減少精煉過程的污染排放,精煉過程會產生大量廢氣,其中含SO2、Pb、金屬氧化物、懸浮顆粒等,在真空脫氣冷卻水中含有固態懸浮物、Pb、Zn等,這些污染物須經企業內部的相關處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標准後再排放,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5 結束語
爐外精煉技術是一項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先進技術,是現代化煉鋼工藝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具有化學成分及溫度的精確控制、夾雜物排除、頂渣還原脫S、Ca處理、夾雜物形態控制、去除H、O、C、S等雜質、真空脫氣等冶金功能。只有強化每項功能的作用,才能發揮爐外精煉的優勢,生產出高品質純凈鋼種。
C. 中冶南方六盤水水鋼氣體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冶南方六盤水水鋼氣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6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法律、法規、國專務院決定規定禁止屬的不得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紀貴東
成立時間:2010-06-24
注冊資本:5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2020100004749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首鋼水鋼氧氣廠西區辦公樓301、302號房
D. 你們有脫氧劑的配方設備
爐外精煉技術的特點與功能 爐外精煉是指在鋼包中進行冶煉的過程,是將真空處理、吹氬攪拌、加熱控溫、喂線噴粉、微合金化等技術以不同形式組合起來,出鋼前盡量除去氧化渣,在鋼包內重新造還原渣,保持包內還原性氣氛。爐外精煉的目的是降低鋼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鋼中的含量,以免產生偏析、白點、大顆粒夾雜物,降低鋼的抗拉強度、韌性、疲勞強度、抗裂性等性能。這些工作只有在精煉爐上進行,其特點與功能如下: 1)可以改變冶金反應條件。煉鋼中脫氧、脫碳、脫氣的反應產物為氣體,精煉可以在真空條件下進行,有利於反應的正向進行,通常工作壓力≥50Pa,適於對鋼液脫氣。 2)可以加快熔池的傳質速度。液相傳質速度決定冶金反應速度的快慢,精煉過程採用多種攪拌形式(氣體攪拌、電磁攪拌、機械攪拌)使系統內的熔體產生流動,加速熔體內傳熱、傳質的過程,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鋼反應的面積。各種精煉設備均有攪拌裝置,攪拌過程中可以使鋼渣乳化,合金、鋼渣隨氣泡上浮過程中發生熔化、熔解、聚合反應,通常1噸鋼液的渣鋼反應面積為0.8~1.3mm2,當渣量為原來的6%時,鋼渣乳化後形成半徑為0.3mm的渣滴,反應界面會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變性處理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提高精煉效果。 4)可以在電爐(轉爐)和連鑄之間起到緩沖作用,精煉爐具有靈活性,使作業時間、溫度控制較為協調,與連鑄形成更加通暢的生產流程。 3 爐外精煉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目前得到公認並被廣泛應用的爐外精煉方法有:LF法、RH法、VOD法。 3.1 LF法(鋼包精煉爐法) 它是1971年由日本大同鋼公司發明的,用電弧加熱,包底吹氬攪拌。 3.1.1 工藝優點 1)電弧加熱熱效率高,升溫幅度大,控溫准確度可達±5℃; 2)具備攪拌和合金化的功能,吹氬攪拌易於實現窄范圍合金成份控制,提高產品的穩定性; 3)設備投資少,精煉成本低,適合生產超低硫鋼、超低氧鋼。 3.1.2 LF法的生產工藝要點 1)加熱與控溫LF採用電弧加熱,熱效率高,鋼水平均升溫1℃耗電0.5~0.8kW·h,LF升溫速度決定於供電比功率(kVA/t),而供電的比功率又決定於鋼包耐火材料的熔損指數。因採用埋弧泡沫渣技術,可減少電弧的熱輻射損失,提高熱效率10%~15%,終點溫度的精確度≤±5℃。 2)採用白渣精煉工藝。下渣量控制在≤5kg/t,一般採用Al2O3-CaO-SiO2系爐渣,包渣鹼度R≥3,以避免爐渣再氧化。吹氬攪拌時避免鋼液裸露。 3)合金微調與窄成份范圍控制。據試驗報道,使用合金芯線技術可提高金屬回收率,齒輪鋼中鈦的回收率平均達到87.9%,硼的回收率達64.3%,鋼包喂碳線回收率高達90%,ZG30CrMnMoRE喂稀土線稀土回收率達到68%,高的回收率可實現窄成份控制。 3.1.3 LF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000年6月,鞍鋼第一煉鋼廠新建的連鑄車間正式投產,精煉設備由兩座LF鋼包精煉爐,年處理鋼水200萬t;一座VD鋼水真空處理裝置,年處理鋼水80萬t組成。LF爐最大升溫速度為4℃,LF爐平均處理周期≤28min;處理效果:平均[H]≤0.0002%;最低[H]≤0.0001%。 我國現有家重軌生產廠(攀鋼、包鋼、鞍鋼和武鋼)生產典型的工藝路線如下:LD→LF→VD→WF→CC,鋼包吊到LF處理線的鋼包車上後,由人工接通鋼包底吹氬的快速接頭,根據要求的鋼水成分及溫度確定物料的投入量(含喂絲)重軌鋼含碳量較高,因而增碳顯得很重要,轉爐出鋼時鋼水含碳量控制為0.2%~0.3%(wt),爐後增碳至0.60%~0.65%(wt),在LF爐處理時再增0.10%~0.15%(wt)個碳至標准成份的中上限,經VD處理後即可達到鋼種成分要求。 3.2 RH法(真空循環脫氣法)這種方法是1958年西德發明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氣泡將鋼水不斷的提升到真空室內進行脫氣、脫碳,然後迴流到鋼包中。 3.2.1 RH法的優點 1)反應速度快。真空脫氣周期短,一般10分鍾可以完成脫氣操作,5分種能完成合金化及溫度均勻化,可與轉爐配合使用。 2)反應效率高。鋼水直接在真空室內反應,鋼中可達到[H]≤1.0×10-6,[N]≤25×10-6,[C]≤10×10-6,的超純凈鋼。 3)可進行吹氧脫碳和二次燃燒熱補償,減少精煉過程的溫降。 3.2.2 RH法工藝參數 1)RH循環量。循環量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上升管或下降管的鋼水量,單位是t/min。有關資料給出的計算公式為: Q=0.002×Du1.5·G0.33,式中:Q———循環流量,t/min;Du———上升管直徑,cm;G———上升管內氬氣流量,L/min。 2)循環因數。他是指在RH處理過程中通過真空室的鋼水與處理量之比,其公式為:μ=w·t/v式中:μ———循環因數,次;w———循環量,t/min;t———循環時間,min;v———鋼包容量,t。 3)供氧強度與含碳量的關系。向RH內吹氧可以提高脫碳速度,即RH-OB法。當[C]/[O]>0.66時鋼包內氧的傳質速度決定脫碳速度,其計算公式為: QO2=27.3×Q·[C]式中:QO2———氧氣強度,Nm3/min;Q———鋼水循環量,t/min;[C]———含碳量,Nm3/t。 3.2.3 RH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日本的山陽鋼廠將LF與RH配合生產軸承鋼形成EF-LF-RH-CC軸承鋼生產線,鋼中總氧量達到5.8×10-6。LF-RH法首先利用LF爐將鋼水升溫,利用LF攪拌和渣精煉功能進行還原精煉,是鋼水脫硫和預脫氧,然後將鋼水送入RH中進行脫氫和二次脫氧。經過這樣處理大大的提高了鋼水的清潔度,同時鋼水的溫度達到連鑄需要的溫度。 寶鋼爐外精煉設備有RH-OB、鋼包噴粉裝置、CAS精煉裝置,RH-OB的冶煉效果較理想,脫氫率為50%~70%,脫氮率為20%~40%,一般情況下,經RH-OB處理後[H]≤2.5×10-6,[C]≤30×10-6,去除鋼中非金屬夾雜物一般能達到70%,鋼中總氧量≤25×10-6,而且在RH中合金處理可以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和控制的精確度,[C]、[Si]、[Mn]的控制精度能達到±0.01%,鋁的精確度可達到1.5×10-3,取得了較好的爐外精煉效果。 3.3 VOD法(真空罐內鋼包吹氧除氣法) 3.3.1 VOD的特點VOD法是1965年西德首先開發應用的,它是將鋼包放入真空罐內從頂部的氧槍向鋼包內吹氧脫碳,同時從鋼包底部向上吹氬攪拌。此方法適合生產超低碳不銹鋼,達到保鉻去碳的目的,可與轉爐配合使用。他的優點是實現了低碳不銹鋼冶煉的必要的熱力學和動力學的條件-高溫、真空、攪拌。 3.3.2 VOD法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大隆鑄鍛廠從德國萊寶(leybold)公司進口1台15tVODC的關鍵設備和技術軟體。採用電爐初煉鋼水經VODC爐外精煉的工藝方法,精煉了超低碳不銹鋼、中低合金鋼和碳鋼,取得了很好的冶金效果,鋼中非金屬夾雜物減少,氫含量小於3×10-6氧含量小於6.5×10-6,不銹鋼中鉻回收率達98%~99%,精煉後的鋼具有十分優越的性能。VODC精煉工藝成熟,控制容易,適應中小型鋼廠和鑄鋼廠的多鋼種、小噸位精煉生產需要,對發展鑄鋼行業的精煉生產會起到很大積極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0。 撫順特殊鋼有限公司有30tVOD爐,採用EAF+VOD技術精煉不銹鋼,可使[H]≤2.58×10-6,T[O]≤41.9×10-6,鉻回收率達到99.5%,脫硫率64.2%,精煉高碳鉻軸承鋼T[O]≤12.13×10-6 。 4 發展爐外精煉技術需解決的問題及發展方向爐外精煉技術已經應用40年,對提高鋼的純凈度、精確控製成分含量及細化組織結構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煉成本大幅降低,同時提高了鋼的品質和性能。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待於解決,使這項技術更加完美。 1)實現爐外精煉工藝的智能化控制,根據來料鋼水的各種技術參數,利用信息技術,制定最佳的精煉工藝方案,並通過計算機控制各精煉工序。精煉工位配備快速分析設備,實現數據網路化,減少熱停等待時間。 2)爐外處理設備將實現「多功能化」。在水鋼精煉設備中將渣洗精煉、真空冶金、攪拌工藝以及加熱控溫功能全部組合起來,實現精煉,以滿足超純凈鋼生產的社會需求。 3)開發高純度、高密度、高強度的優質鹼性耐火材料,以適應不同精煉爐的需要,注重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耐火材料的使用條件應盡可能與爐渣相適應,最大限度地降低侵蝕速度。要根據精煉設備的實際情況形成不同層次的配套材料,研究開發保溫和修補技術,提高爐襯的使用壽命。 4)減少精煉過程的污染排放,精煉過程會產生大量廢氣,其中含SO2、Pb、金屬氧化物、懸浮顆粒等,在真空脫氣冷卻水中含有固態懸浮物、Pb、Zn等,這些污染物須經企業內部的相關處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標准後再排放,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5 結束語 爐外精煉技術是一項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的先進技術,是現代化煉鋼工藝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具有化學成分及溫度的精確控制、夾雜物排除、頂渣還原脫S、Ca處理、夾雜物形態控制、去除H、O、C、S等雜質、真空脫氣等冶金功能。只有強化每項功能的作用,才能發揮爐外精煉的優勢,生產出高品質純凈鋼種。
E. 首鋼水城鋼鐵發生煤氣中毒是什麼原因
「首鋼水城鋼鐵發生煤氣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違章、作業環境濃度高、設備原因和煤氣泄漏。煤氣中毒事故的產生原因概括如下:
1、為防風防寒,一些企業緊閉門窗作業。
2、一些企業處於生產淡季,訂單量少,車間未啟動通風排風設施,導致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升高。
3、臨近年底,一些企業突擊生產,組織人員加班加點作業,現場管理混亂,化學品容器未密閉存放或使用後未及時蓋好蓋子。
4、作業人員完成工作後,洗澡、洗手和換洗衣物的頻率低,有毒物質通過污染皮膚或衣物進入人體。
5、一些企業未落實安全防護措施,未結合季節特點及時組織隱患排查整改。
煤氣中毒症狀有哪些?要想判斷是否煤氣中毒,臨床可根據患者是否有一氧化碳接觸史、是否有突然昏迷或者皮膚黏膜是否呈櫻桃紅色改變等作出診斷,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輕度中毒者有頭暈,頭痛,乏力,心悸,惡心,嘔吐及視力模糊。
2、有產生煤氣的條件及接觸史。職業性中毒常為集體性,生活性中毒常為冬季生火取暖而室內通風不良所致,同室人也有中毒表現,使用熱水器也是煤氣中毒的重要原因。
3、病情嚴重者皮膚呈櫻桃紅色,呼吸及脈搏加快,四肢張力增強,意識障礙,處於深昏迷甚至呈屍厥狀態,最終因肺衰、心衰而死亡。
4、血中碳氧血紅蛋白(HBCO)呈陽性反應。輕度中毒血液HBCO濃度為10%~30%,中度中毒血液HBCO濃度為30%~40%,重度中毒血液COHB濃度可高達50%。
煤氣中毒危害有哪些?煤氣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CO為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CO經呼吸道吸入,通過肺泡吸收入血液後,與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成穩定的碳氧血紅蛋白,隨血流分布全身。由於碳氧血紅蛋白形成後不易分離,妨礙氧合血紅蛋白的正常離解,使血液帶氧能力發生障礙,造成機體組織缺氧,特別是大腦缺氧導致昏迷,從而使人中毒和死亡。
CO對人體重要器官缺氧損壞以中樞神經、心血管及血液系統為突出。CO的密度與空氣相近,一旦擴散就能在空氣中長時間不升不降,隨空氣流動。由於它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人的感官很難發現,所以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覺中中毒。
如果空氣中的CO濃度超過30mg/m³,人就有中毒的危險。空氣中含有CO超過0.06%即有害於身體,含0.20%時可使人失去知覺,含0.4%時迅速死亡。空氣中允許的CO深度為≤0.02g/m³。
煤氣中毒該如何進行急救?
1、應盡快讓患者離開中毒環境,轉移至戶外開闊通風處,並立即打開門窗,流通空氣。(警告:在保證中毒環境空氣流通前,禁止使用易產生明火、電火花的設備,如電燈、電話、手機、電視、燃氣灶、手電筒、蠟燭等,防止一氧化碳濃度過高遇明火發生爆炸。)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證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給以氧氣吸入。患者應安靜休息,避免活動後加重心、肺負擔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須盡快抬出中毒環境,在最短的時間內,檢查病人呼吸、脈搏、血壓情況,根據這些情況進行緊急處理。
4、若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
5、病情穩定後,盡快將病人護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警告:即使患者中毒程度較輕脫離危險,或症狀較輕,也應盡快到醫院檢查,進行注射葡萄糖、VC,吸氧等治療,減少後遺症危險。切記避免因一時脫離危險而麻痹大意,不去醫院診治導致出現記憶力衰退、痴獃等嚴重後遺症。)
6、爭取盡早進行高壓氧艙治療,減少後遺症。即使是輕度、中度,也應進行高壓氧艙治療。
如何預防煤氣中毒事故?
煤氣中毒的搶救和急救固然非常重要,是減少事故傷亡,挽救生命的重大措施。但是,解決煤氣中毒事故的根本途徑還是預防煤氣中毒。
1、企業應定期檢修設備、排查隱患,防止煤氣發生爐及管線泄漏。
2、加強設備密閉和作業場所通風,在易產生一氧化碳的車間配備相關報警設備。
3、制定操作規程並嚴格按規程組織作業,在一氧化碳高濃度區域,要落實監護措施。作業前,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如需動火作業,則應辦理動火作業證,並由專業人員監測一氧化碳含量,確保在安全的范圍內作業。
4、企業應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識。
5、作業人員進入危險區作業時,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護。
6、有明顯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嚴重貧血的人員及年齡較大的人員,不要在易產生一氧化碳的崗位上作業。
7、採用煤爐取暖的作業場所值班人員,需警惕一氧化碳聚積引發中毒,夜間值班人員必須嚴格按要求取暖。
8、救援人員進入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的作業場所時,應使用自給式空氣呼吸器,並攜帶一氧化碳報警器,穿上防護服。
9. 發現作業人員中毒後,應將其移離中毒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松開其衣領,使其保持呼吸暢通,並注意保暖。有條件的應盡早給予吸氧。經現場急救處理後,應將中毒人員迅速轉送至有高壓氧治療條件的醫院。
工程技術方面
1、採用和推廣密封、密閉等先進技術,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各種煤氣設備、設施的泄漏。這應包括設計、設備製造、施工安裝、生產和維修等各個環節。
2、採用和推廣煤氣自動化、機械化技術。這是針對煤氣人工危險作業,尤其是煤氣中毒事故頻率較高的作業而言。應根據條件盡可能採用自動化機械化設備來取代人工危險作業。在這方面,國內一些較為成熟的設備和經驗,應予以大力提倡和組織採用及推廣。
3、採用和推廣煤氣安全監測和監控技術。在煤氣危險區域,有條件的企業應採用一氧化碳區域監控技術;在易於泄漏煤氣的地點應採用固定式或攜帶型一氧化碳檢測儀;進入煤氣設備內作業,必須檢測一氧化碳濃度不高於允許濃度,並加強通風。
4、在當前的實際情況下,應突出強調個體防護,在煤氣危險區域或經常有煤氣泄漏的場所作業,或者進行人工煤氣危險作業時,應嚴格佩戴空氣呼吸器等保護用具。
F. 請問各位,首鋼京唐,遷鋼,貴州水鋼,山西長鋼哪個好
這幾個鋼廠都是首鋼集團旗下的鋼鐵企業,其中首鋼京唐和遷鋼位於河北省的曹妃甸和遷安,從建廠歷史看,首鋼京唐建廠歷史最短,設備最先進,其次是遷鋼!水鋼和長鋼設備沒有這兩個鋼廠先進!收入水平上看,京唐的略高!
G. 水鋼鋼筋上的4E5E25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種HRB400級熱軋帶肋鋼筋、一種HRB500級熱軋帶肋抗震鋼筋,它們的直徑是25mm。
根據原口秀昭編著《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入門》第六章:
4E是HRB400級熱軋帶肋鋼筋,5E是HRB500級熱軋帶肋抗震鋼筋。25是直徑25mm。一般表示是4E25或者5E25。
E是表示滿足抗震要求的三項指標(屈標比、強屈比、延伸率)。
性能
鋼筋工藝性能包括許多項目,針對不同產品的特點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普通鋼筋要求進行彎曲和反向彎曲(反彎)試驗,某些預應力鋼材則要求進行反復彎曲、扭轉、纏繞試驗。
所有這些試驗的形式不同程度地模擬了材料在實際使用時可能涉及的工藝加工方式,如普通鋼筋需要彎鉤或彎曲成型,預應力鋼絲有時需纏繞等。
而其目的就是考核材料對這些特定塑性變形的極限承受能力,因而工藝性能也是對材料的塑性要求,且與上述延性(伸長率)要求是相通的,一般來說伸長率大的鋼材,其工藝性能好。
然而與拉伸時的單向受力狀態相比,工藝性能試驗的受力狀態就復雜得多,試樣變形類型與大小則各向(軸向、徑向)不同,鋼材的組織結構、晶粒大小、有害殘余元素含量特別是內部和表面任何影響連續變形的缺陷如裂紋、夾雜等都可能影響和導致試驗不通過。
另外鋼筋的反向彎曲試驗本質上是一項應變時效敏感性試驗這是由於鋼水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游離氮(N),也稱殘余氮,含量過高時,可導致鋼材經塑性變形後在室溫下脆化。
由於鋼筋常常需彎曲成型以後使用,已經產生了塑性變形,如果材性變脆,結構就不能承受使鋼筋再產生塑性變形的外加荷載(如地震),所以國內外都將反彎試驗作為一項重要技術要求列入鋼筋標准,同時對鋼的氮含量予以限制(不超過0.012%)。
H. 水鋼五個再提升內容是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兩條主線,堅持極致提升產量、極致降低成本、極致管控費用、提升購銷效益,鞏固「安全環保、設備管理、科技創新、信息化提升、依法治企」五項基礎,對標找差,提質增效,穩固鋼鐵主業,加快多元發展,全面完成2021年各項目標任務,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