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酵母浸膏中總氮量和氨基氮分別值得是什麼呀!
首先你要明白以下幾個專業術語的區別,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傻帽不專業不懂裝內懂,經常把以下容幾個概念弄混,概念弄混了,以後會出現很多常識性錯誤:
1. 氨氮: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NHx 形式存在的 離子,自由基團 。都算氨氮
2. 氨基氮:專指以有機自由基團存在的形式 大多為有機物,比如氨基酸中的氮NHx ,就是氨基氮。而硫酸銨電離出來的NH4 就不是氨基氮
3. 氨基酸態氮: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
4. 揮發性鹽基氮:指蛋白質分解產生氨和胺類物質,而氨和胺類在鹼性條件下均具有揮發性,故稱「揮發性鹽基氮」。
1包含2;而1或者2和3相互獨立,4兼具1、2和3的部分成分,因此測定值應該是各不相同的。
至於測定氨基酸態氮的方法我覺得可以採用GB/T 5009.39-2003中的第二法比色法,雖然也使用到了甲醛但是僅作為顯色劑的一部分,應用濃度較低,使用量較小,相比第一法要顯得「健康」許多,而且比色法適用於大批量檢驗,比第一法的滴定法日通量大很多。假如想絕對不使用甲醛的話,目前可以參見的方法就是HPLC法測定所有氨基酸,然後加以匯總計算,不過成本會明顯提高,一般分析也不適用。
② (一) 尿素又稱碳醯胺,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業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其反應分
(一)①由圖象可知在15分鍾左右,氨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氨基甲酸銨後不再變化,發生的是第一步反應,氨基甲酸銨先增大再減小最後達到平衡,發生的是第二部反應,從曲線斜率不難看出第二部反應速率慢,已知總反應的快慢由慢的一步決定,故合成尿素總反應的快慢由第二步決定,
故答案為:二;
②依據圖象分析,二氧化碳再進行到10min時物質的量為0.25mol,所以此時的反應速率為=
| ||
10min |
4bVmol |
3V |
4b |
3 |
c(NH4+)?c(OH?) |
c(NH3?H2O) |
| ||
a?
|
4b |
3a?4b |
4b |
3a?4b |
總質量 |
體積 |
a×a |
6?a |
③ 胺氮6600,COD20000的工業污水怎麼處理
撒點金坷垃——美海醬,可是即將成為我妻子的女孩啊(ฅ>ω<*ฅ)《來自風平浪靜的明天》【Shiodome Miuna】
④ 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氨氮是多少
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氨氮濃度主要取決於污水來源。
1、如果是一般生活污內水處理廠的氨氮容的濃度在15-35mg/l。
2、如果處理工業廢水,其氨氮就遠大於上述濃度,需要進行預處理,一般正規的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氨氮濃度控制在35mg/l以下。
(4)工業胺氮污水處理廠擴展閱讀
氨氮廢水主要來源於化肥、焦化、石化、制葯、食品、垃圾填埋場等,大量氨氮廢水排入水體不僅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體黑臭,給水處理的難度和成本。
甚至對人群及生物產生毒害作用,針對氨氮廢水的處理工藝有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種處理工藝等。
⑤ 為什麼污水處理廠出水指標一般使用氨氮而不使用總氮
氨氮是氮元素的一種存在形式,多在污水中出現。污水處理廠出水標准中有氨氮版標准,也有總氮標權准。由於氨氮去除比較容易,總氮去除比較難,國家或有關部門現階段重點關注氨氮指標,對總氮指標要求不嚴格,可能過倆年國家就會重視總氮指標了。氨氮的去除基本是轉化成其它形態的氮,並未真正從水中脫出,對水體富營養化治理的效果不徹底。
⑥ 在有機化學中,為什麼說伯胺上的氮有2對未共用電子對
基的N原子上只有一對孤對電子,SP3雜化的N原子,5個電子占據在4個SP3雜化軌道上,其中三個專是單電子,屬成鍵;餘下兩個是孤對電子。
至於說到胺的烴基化反應,你的【理解錯了】,N原子上都有【同樣一對】孤對電子,因此能繼續充當親核試劑進攻鹵代烷中的α-碳原子,因此可以繼續反應。無論是伯胺,反應的實質是有故對電子的N作親核試劑進攻鹵代烷、仲胺、叔胺,盡管結果看上去是烷基取代了N原子上的氫
⑦ 何為醯胺氮
=C-N- 這樣結構中的N就是指醯胺氮。
||
⑧ 在有機化學中,為什麼說伯胺上的氮有2對未共用電子對
氨基的N原子上只有一對孤對電子,SP3雜化的N原子,5個電子占據在4個SP3雜化軌道上專,其中三個是單電子屬,成鍵;餘下兩個是孤對電子。
至於說到胺的烴基化反應,你的【理解錯了】。無論是伯胺、仲胺、叔胺,N原子上都有【同樣一對】孤對電子,因此能繼續充當親核試劑進攻鹵代烷中的α-碳原子,因此可以繼續反應,反應的實質是有故對電子的N作親核試劑進攻鹵代烷,盡管結果看上去是烷基取代了N原子上的氫。
⑨ 氮胺里含氯的成份能放魚塘里嗎
碳胺撒魚塘為魚提供了一個高溶氧、低耗氧、餌料豐富的生態環境。一般認內為底泥較肥容的池塘每畝每次施10斤碳胺,5一10斤過磷酸鈣,每周一次。對較瘦或新開挖的魚池應適當增氮為宜。
注意問題:
①化肥是無機肥,只能促進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長,為養殖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生物,它不是直接供魚吃的餌料。因此並非所有的魚類都能通過施化肥得到增產的效果,如養草鯉。化肥養魚對象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的濾食性魚類,尤以鰱魚效果最佳。
②雖然化肥有作用強烈、肥效快的特點,但其肥效不持久故應採取少施,勤施的辦法,用量不易過大,否則會污染水質,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長,甚至使魚類中毒死亡。
③目前使用的化肥,主要以磷肥和氮肥為主,但這兩種化肥的營養成份不全,因此使用時最好結合有機肥使用。
④使用化肥,不能和生石灰等鹼性物質混合施用,否則會降低肥效。
⑤水溫對化肥的肥效影響甚大,低溫時效果較差,300C左右施化肥效果最佳。一般宜在晴天.卜午施化肥(化水全池遍散)。
⑩ 污水處理廠氨氮廢水去除方法是怎樣的呢
氨氮廢水特點:
氨氮廢水的一般的形成是由於氨水和無機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廢水中氨氮的構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種是無機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銨,氯化銨等等。氨氮廢水主要來自化工、冶金、化肥、煤氣、煉焦、鞣革、味精、肉類加工和養殖等行業。排放的廢水以及垃圾滲濾液等。
氨氮廢水危害:
氨氮廢水對魚類及某些生物也有毒害作用。另外,當含少量氨氮的廢水回用於工業中時,對某些金屬,特別是銅具有腐蝕作用,還可以促進輸水管道和用水設備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設備。
氨氮廢水處理方法:
處理氨氮廢水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見的有化學沉澱法、吹脫法、化學氧化法、生物法、膜分離法、離子交換法以及土壤灌溉等。
氨氮廢水處理方法以及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1、化學沉澱法。又稱為MAP沉澱法,是通過向含有氨氮的廢水中投加鎂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氫鹽,使廢水中的NH4﹢與Mg²﹢、PO4³﹣在水溶液中反應生成磷酸按鎂沉澱,分子式為MgNH4P04.6H20,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影響化學沉澱法處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溫度、氨氮濃度以及摩爾比(n(Mg²﹢):n(NH4﹢):n(P04³-))等。
化學沉澱法的缺點:由於受磷酸鐵鎂溶度積的限制,廢水中的氨氮達到一定濃度後,再投人葯劑量,則去除效果不明顯,且使投入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化學沉澱法需與其它適合深度處理的方法配合使用;葯劑使用量大,產生的污泥較多,處理成本偏高;投加葯劑時引人的氯離子和余磷易造成二次污染。
2、吹脫法。去除氨氮是通過調整pH值至鹼性,使廢水中的氨離子向氨轉化,使其主要以游離氨形態存在,再通過載氣將游離氨從廢水中帶出,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影響吹脫效率的因素主要有pH值、溫度、氣液比、氣體流速、初始濃度等。
吹脫法去除氨氮效果較好,操作簡便,易於控制。對於吹脫的氨氮可以用硫酸做吸收劑,生成的硫酸錢製成化肥使用。吹脫法是目前常用的物化脫氮技術。但吹脫法存在一些缺點,如吹脫塔內經常結垢,低溫時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脫的氣體形成二次污染等。吹脫法一般與其它氨氮廢水處理方法聯合運用,用吹脫法對高濃度氨氮廢水預處理。
3、化學氧化法包含:折點氯化法、催化氧化法、電化學氧化法;
4、生物法包含:傳統生物脫氮技術、新型生物脫氮技術(同時硝化反硝化(SND)、短程消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
5、膜分離法。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對液體中的成分進行選擇性分離,從而達到氨氮脫除的目的。包括反滲透、納濾和電滲析等。影響膜分離法的因素有膜特性、壓力或電壓、pH值、溫度以及氨氮濃度等。
膜分離法的優點是氨氮回收率高,操作簡便,處理效果穩定,無二次污染等。但在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時,所使用的薄膜易結垢堵塞,再生、反洗頻繁,增加處理成本,故該法較適用於經過預處理的或中低濃度的氨氮廢水。
6、離子交換法。通過對氨離子具有很強選擇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沸石、蒙脫石及交換樹脂等。
離子交換法是通過對氨離子具有很強選擇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沸石、蒙脫石及交換樹脂等。
7、土壤灌溉。是將低濃度氨氮廢水直接作為肥料使用的方法。對於有些含有病菌、重金屬、有機及無機等有害物質的氨氮廢水需經預處理將其去除後再進行灌溉。土壤灌溉要求氨氮濃度一般為幾十毫克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