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泵出水管的粗細,對水泵和電機有影響嗎
你說的現象很正常,因為出水口加大,所以流量也加大了,多出的水需要多消耗電能才能實現。此時電機電流就會增加。發熱也就不奇怪了。(不要認為減小水泵出水壓力就會減小負載,這種對水泵的認識是錯務的)
『貳』 22kw水泵、出水管150mm的最大流量是多少功率與流量如何換算
你的問題沒法回答,最大流量與壓力有一定關系,也就是說流速大了,流量也就大了,經驗值最大出水量250方,正常流量在180-200方,至於功率和流量的關系,要與揚程放在一起才好說。不然關系不成立。
『叄』 水泵該用多粗的出水管揚程和管徑的關系
水泵進出口和管路的管徑應該由流量決定,跟那個揚程沒有多大關系。
『肆』 關於水泵出水管徑的問題
每台都是:2018m3/h,84m.的話
同開的話,應該在6000噸左右啊,如果達到8000,泵出口壓力小回於84米了,那樣的話,流答量會增大,只要控制水泵的出口閥門,使之壓力在84左右,就會在額定的流量2018,這樣就不會過流過載~~
至於說管徑, 我查不到對應的流量(4000噸/shi)的經濟流速,如果您自己可以查的到,那就可以算管徑啦。
想不該管路的話,就在泵出口,在總管連接前的位置設閥門,加大出口壓力!這樣就不會過流啦!
反過來說,如果出現過流,而揚程有夠你的系統需求,那說明你們的設計師把揚程選太大了,管路損失考慮的系數太大了,這樣浪費電源也浪費系統的設備投入!
『伍』 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一樣的直徑有什麼好處
1、水泵的輸來水量=吸水管截源面面積乘以流速;2、水泵的輸水量=壓力水管截面的面積乘以流速.。
以上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因為吸水管壓力下水的重度和壓水管內水的重度差是極小的,所以兩種輸水量的演算法都可以說是正確的。
『陸』 水泵出水管管徑有什麼要求,是不是越大越好
1、一般是按水泵出口口徑選配水管的管徑;
2、水泵連接的出水管,不是管徑越大越好,是選的管徑能滿足流量的要求,而且阻力損失又合理時為好。
『柒』 如何選水泵電機功率和管直徑
Q=500立方米/小時來=0.139立方米/秒
水泵有效源功率 P1 = 9.8*0.139*100 =136.22千瓦
電機功率 P2=P1 /電機效率/水泵效率=136.22/0.7/0.6 = 324千瓦
上式中取電機效率70%,水泵效率60%
取管內流速 V=2米/秒,則
管徑 D=[4Q/(3.14V)]^(1/2)
=[4*0.139/(3.14*2)]^(1/2)=0.298 m
取管徑 D=300毫米
『捌』 水泵進出水口直徑與進出水管路直徑的差異有什麼聯系
水泵參數中註明了進出水口的標准參數!
進水口當然大一點好,能夠降低阻力!!
而出水口變小會影響揚程和出水量!!!
『玖』 水泵揚程和出水管直徑有什麼關系
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在輸入功率一定的情況下,揚程越大需要的管道越細。內
水泵是向高處運水的工具容。運水要花多大的力氣(功率)和要運多少水(管子大小)以及運多高(揚程)有關系;
不講花多少力氣,看不出運多少水以及運多高之間有什麼關系;
確定了用多少力氣,就可以看出花同樣的力氣,運得越高水的數量就越少,要想數量多就不能運太高。
『拾』 如何確定水泵出水口管徑
1、水泵出水口管徑要比水泵口徑大1個規格以上。管壁比較薄時,管外徑與管內徑相差內無幾,所以取容管的外徑與管的內徑之平均值當作管徑稱呼。通常指一般合成材料或是金屬質地的管道,且內徑較大時才取內徑和外徑的平均值為管徑。如果管道材料為混凝土及其他預制或是現場澆築的材料,管壁較厚,此時就不能取外徑和內徑的平均作為管徑值,此種情況,需要註明內徑外徑,不能模糊稱為管徑。
2、水泵是輸送液體或使液體增壓的機械。它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加,主要用來輸送液體包括水、油、酸鹼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金屬等,也可輸送液體、氣體混合物以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水泵性能的技術參數有流量、吸程、揚程、軸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據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為容積水泵、葉片泵等類型。容積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積的變化來傳遞能量;葉片泵是利用回轉葉片與水的相互作用來傳遞能量,有離心泵、軸流泵和混流泵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