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廠從調節池 (設計流量是833立方米每小時 設計參數是4.5小時)
不可來以。這個比較簡單,計源算管道截面積就行了。
主管道DN350=3.14*17.5*17.5=961.6cm2
主管道DN300=3.14*15cm*15cm=706.5cm2
分管介面DN250=3.14*12.5cm*12.5cm=490.6cm2
DN350才能基本滿足分管介面的流速。DN300就不行了
Ⅱ 污水處理廠設置調節池的目的主要是調節污水中的ph值是對還是錯
調節池的功能:調節水量,均和水質【包含PH、水溫、間歇排水的水質等】。
Ⅲ 求個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一般流程
1.進水
2.格柵處理來(去自除大件垃圾)
3.沉砂池(去除一定重量的顆粒)
4.調節池(存污水。因為進水時有時無,有些含量時高時低,集中後可以讓污水混合,讓後面的工藝步驟均勻的接收差不多水質的污水。)
5.水解酸化(向水中充氧氣,調節水中氧含量,培養細菌。)
6.初沉池(從水中沉澱有活性的淤泥,一般都是水解酸化里培養出來的。然後把活性淤泥返回到水解酸化中)
7.絮凝反應(讓細菌被禁錮在絮凝劑生成的反應物中,使顆粒變大)
8.二沉池(沉澱絮凝反應後變大的顆粒,成為沒有活性的淤泥)
9.出水
這樣出來的水還是很臟的。
Ⅳ 市政污水處理廠為什麼不設調節池
我認為,流入城市管網的總水量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而且管網的管徑都比較大,在污水在流入污水廠的過程中,本身就起到了調節的作用。
只是個人的意見,僅供參考。
Ⅳ 小流量污水處理廠有調節池是不是就不用泵房了
一般情況下,中大型污水廠管網比較復雜,比較長,從主幹管始發端流到污水專廠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夜裡水屬量會有所減少但是變化不會特別大。管線一般都十幾公里甚至更長,液位降低十厘米水量就比較大了。 小型污水廠容易受水量波動影響
Ⅵ 污水處理廠調節池容積、停留時間怎麼確定
樓上兩位的回答只能讓樓主更困惑
誰都知道 HRT*Q 就是容積,但關鍵的是 這個 HRT 和 Q 該如何版確定?!權
科學的做法應該是,樓主根據實際調查出的水量,做曲線,橫軸為時間(一天24小時),縱軸為流量,首尾相聯作直線,並作平行切線,得到最高、最低切點,兩點的差值即為調節池的理論容積,在理論容積基礎上增大13%左右,即為實際容積。
這個容積是其充分部分的有效容積,再考慮調節池的最低液位,超高等高度,可計算出調節池總容積。
Ⅶ 污水處理廠調節池設計參數
主要體積參數,來源來於調源節池來水水量的變化圖,——將一天中的調節池小時變化量繪成圖,首尾相聯作直線,並作平行切線,得到最高、最低切點,兩點的差值即為調節池的理論容積,在理論容積基礎上增大13%左右,即為實際容積。
水質均衡:利用來水水質與同期來水水量的乘積,得到來水水質變化圖,計算水質調節效果。為後續處理提供水質參數。
一般調節池多有沉澱,為了防止沉澱池池底於泥,可設置攪拌或曝氣裝置;因為污水水質比重差別大,設置的攪拌或曝氣能耗差別較大,生活污水的參數(供參考):0.002KW/立方米每天,
Ⅷ 污水處理廠中調節池面積多少算大的需要分格
370m³的調節池算是小的了,一般調節池設計都是在設計量的1/3左右,像這里大概就是1500立方
Ⅸ 污水處理廠調節池容積,停留時間怎麼確定
樓上兩位的回抄答只能讓樓主更困惑襲
誰都知道
HRT*Q
就是容積,但關鍵的是
這個
HRT
和
Q
該如何確定?!
科學的做法應該是,樓主根據實際調查出的水量,做曲線,橫軸為時間(一天24小時),縱軸為流量,首尾相聯作直線,並作平行切線,得到最高、最低切點,兩點的差值即為調節池的理論容積,在理論容積基礎上增大13%左右,即為實際容積。
這個容積是其充分部分的有效容積,再考慮調節池的最低液位,超高等高度,可計算出調節池總容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