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進行污水處理廠的高程計算及平面、高程布置
污水處理廠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
一、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
污水處理廠的平面布置應包括:
- 處理構築物的布置
- 廠內管線的布置
- 輔助建築物的布置
處理構築物的布置時,要根據各構築物(及其附屬輔助建築物,如泵房、鼓風機房等)的功能要求和流程的水力要求,結合廠址地形、地質條件,確定它們在平面圖上的位置。在這一工作中,應使聯系各構築物的管、渠簡單而便捷,避免遷回曲折,運行時工人的巡迴路線簡短和方便;在作高程布置時土方量能基本平衡;並使構築物避開劣質土壤。布置應盡量緊湊,縮短管線,以節約用地,但也必須有一定間距,這一間距主要考慮管、渠敷設的要求,施工時地基的相互影響,以及遠期發展的可能性。構築物之間如需布置管道時,其間距一般可取5-8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構築物(如消化池、消化氣罐等)的間距則按有關規定確定。
廠內管線的布置應使各處理構築物或各處理單元能獨立運行,當某一處理構築物或某處理單元因故停止運行時,也不致影響其他構築物的正常運行,若構築物分期施工,則管、渠在布置上也應滿足分期施工的要求;必須敷設接連人廠污水管和出流尾渠的超越管,在不得已情況下可通過此超越管將污水直接排人水體,但有毒廢水不得任意排放。廠內尚有給水管、輸電線、空氣管、消化氣管和蒸氣管等。所有管線的安排,既要有一定的施工位置,又要緊湊,並應盡可能平行布置和不穿越空地,以節約用地。這些管線都要易於檢查和維修。
輔助建築物包括泵房、鼓風機房、辦公室、集中控制室、化驗室、變電所、機修、倉庫、食堂等。它們是污水處理廠設計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建築面積大小應按具體情況與條件而定。有可能時,可設立試驗車間,以不斷研究與改進污水處理方法。輔助建築物的位置應根據方便、安全等原則確定。如鼓風機房應設於曝氣池附近以節省管道與動力;變電所宜設於耗電量大的構築物附近等。化驗室應遠離機器間和污泥干化場,以保證良好的工作條件。辦公室、化驗室等均應與處理構築物保持適當距離,並應位於處理構築物的夏季主風向的上風向處。操作工人的值班室應盡量布置在使工人能夠便於觀察各處理構築物運行情況的位置。
此外,處理廠內的道路應合理布置以方便運輸;並應大力植樹綠化以改善衛生條件。
應當指出:在工藝設計計算時,就應考慮它和平面布置的關系,而在進行平面布置時,也可根據情況調整構築物的數目,修改工藝設計。
總平面布置圖可根據污水廠的規模採用1∶200~1∶1000比例尺的地形圖繪制,常用的比例尺為l:500。
二、污水處理廠的高程布置
污水處理廠高程布置的任務是:確定各處理構築物和泵房等的標高,選定各連接管渠的尺寸並決定其標高。計算決定各部分的水面標高,以使污水能按處理流程在處理構築物之間通暢地流動,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污水處理廠的水流常依靠重力流動,以減少運行費用。為此,必須精確計算其水頭損失(初步設計或擴初設計時,精度要求可較低)。水頭損失包括:
1. 水流流過各處理構築物的水頭損失,包括從進池到出池的所有水頭損失在內;在作初步設計時可按表1估算。
2. 水流流過連接前後兩構築物的管道(包括配水設備)的水頭損失,包括沿程與局部水頭損失。
3. 水流流過量水設備的水頭損失。
水力計算時,應選擇一條距離最長、水頭損失最大的流程進行計算,並應適當留有餘地;以使實際運行時能有一定的靈活性。
計算水頭損失時,一般應以近期最大流量(或泵的最大出水量)作為構築物和管渠的設計流量,計算涉及遠期流量的管渠和設備時,應以遠期最大流量為設計流量,並酌加擴建時的備用水頭。
設置終點泵站的污水處理廠,水力計算常以接受處理後污水水體的最高水位作為起點,逆污水處理流程向上倒推計算,以使處理後污水在洪水季節也能自流排出,而水泵需要的揚程則較小,運行費用也較低。但同時應考慮到構築物的挖土深度不宜過大,以免土建投資過大和增加施工上的困難。還應考慮到因維修等原因需將池水放空而在高程上提出的要求。
在作高程布置時還應注意污水流程與污泥流程的配合,盡量減少需抽升的污泥量。污泥干化場、污泥濃縮池(濕污泥池),消化池等構築物高程的決定,應注意它們的污泥水能自動排入污水人流干管或其他構築物的可能性。
在繪制總平面圖的同時,應繪制污水與污泥的縱斷面圖或工藝流程圖。繪制縱斷面圖時採用的比例尺:橫向與總平面圖同,縱向為1∶50-1∶100。
現以圖2所示的乙市污水處理廠為例說明高程計算過程。該廠初次沉澱池和二次沉澱池均為方形,周邊均勻出水,曝氣池為四座方形池,表面機械曝氣器充氧,完全混合型,也可按推流式吸附再生法運行。污水在入初沉池、曝氣池和二沉池之前;分別設立了薄壁計量堰(矩形堰,堰寬0.7m,梯形堰,底寬0.5m)。該廠設計流量如下:
近期 =174L/s
遠期 =348L/s
=300L/s
=600L/s
迴流污泥量以污水量的100%計算。
各構築物間連接管渠的水力計算見表2。
處理後的污水排入農田灌溉渠道以供農田灌溉,農田不需水時排入某江。由於某江水位遠低於渠道水位,故構築物高程受灌溉渠水位控制,計算時,以灌溉渠水位作為起點,逆流程向上推算各水面標高。考慮到二次沉澱池挖土太深時不利於施工,故排水總管的管底標高與灌溉渠中的設計水位平接(跌水0.8m)。
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地面高程為50.00m。
高程計算中,溝管的沿程水頭損失按表2所定的坡度計算,局部水頭損失按流速水頭的倍數計算。堰上水頭按有關堰流公式計算,沉澱池、曝氣池集水槽系底,且為均勻集水,自由跌水出流,故按下列公式計算:
B=(1)
=1.25B(2)
式中Q--集水槽設計流量,為確保安全,常對設計流量再乘以1.2~1.5的安全系數();
B--集水槽寬(m);
h0--集水槽起端水深(m)。
高程計算:
高程(m)
灌溉渠道(點8)水位
49.25
排水總管(點7)水位
跌水0.8m
50.05
窨井6後水位
沿程損失=0.001×390
50.44
窨井6前水位
管頂平接,兩端水位差0.05m
50.49
二次沉澱池出水井水位
沿程損失=0.0035×100=0.35m
50.84
二次沉澱池出水總渠起端水位
沿程損失=0.35-0.25=0.10m
50.94
二次沉澱池中水位
集水槽起端水深 =0.38m
自由跌落=0.10m
堰上水頭(計算或查表)=0.02m
合計 0.50m
51.44
堰F3後水位
沿程損失=0.0028×10=0.03m
局部損失==0.28m
合計 0.31m
51.75
堰F3前水位
堰上水頭=0.26m
自由跌落=0.15m
合計 0.41m
52.16
曝氣池出水總渠起端水位
沿程損失=0.64-0.42=0.22m
52.38
曝氣池中水位
集水槽中水位=0.26m
52.64
堰F2前水位
堰上
Ⅱ 污水處理廠設計計算書,非常實用!
一、粗格柵設計計算
設計流量為日平均流量和最大日流量,日平均流量Qd為30000m³/d,最大日流量Qmax為42000 m³/d。柵條間隙數根據水深、過柵流速、格柵傾角和柵條寬度等參數計算得出。柵槽寬度B為0.015m×(32-1)+0.02×32=1.11m。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過格柵的水頭損失以及柵後槽總高度等參數也都經過詳細的計算。每日柵渣量的計算則依據單位柵渣量和污水量。
二、細格柵設計計算
設計流量Q為30000m³/d,最大流量Qmax為0.486m³/s。柵條間隙數、柵槽寬度、總槽寬、進水渠道漸寬部分長度、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窄部分長度、過格柵的水頭損失以及柵後槽總高度等參數都通過計算得出。每日柵渣量的計算依據單位柵渣量和污水量。
三、沉砂池設計計算
採用曝氣沉砂池,設計兩組,每組設計流量Q為0.243 m³/s。池子總有效容積、水流斷面積、池長、每小時所需空氣量q、沉砂池所需容積、每個沉砂斗容積、沉砂池上口寬度、沉砂斗有效容積等參數通過計算得出。進水渠道通過DN1000的管道送入,出水採用沉砂池末端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
四、輻流沉澱池設計計算
選擇兩組輻流沉澱池,每組平流沉澱池設計流量為0.243m³/s。沉澱部分有效面積、沉澱池有效水深、沉澱池直徑、污泥所需容積、周邊傳動刮泥機、污泥斗容積、沉澱池總高度、進水配水井、進水渠道、進水穿孔花牆、出水堰、出水渠道等參數通過計算得出。進水擋板和出水擋板、排泥管、刮泥裝置等設施的設計也都有詳細的過程。
五、污水生物處理設計計算
設計條件包括進入曝氣池的平均流量、最大設計流量、污水中BOD5和SS濃度、TN和TP濃度及水溫等。污水處理程度計算、設計參數(BOD5污泥負荷率、曝氣池內混合液污泥濃度)及平面尺寸計算(曝氣池的有效容積、單座曝氣池面積、曝氣池長度、曝氣池總高度)等都有明確的計算依據。進出水系統的設計包括曝氣池進水設計、曝氣池出水設計及其他管道設計。
六、二沉池計算
採用輻流沉澱池,設計二組,每次設計流量為0.243/s。沉澱池表面積、沉澱池直徑、沉澱池有效水深、徑深比、污泥部分所需容積、沉澱池總高度、進水管的計算、進水豎井計算、穩流筒計算、出水槽計算、出水堰計算、出水管設計等參數通過計算得出。排泥裝置設計採用周邊傳動刮吸泥機。
七、消毒設施計算
污水經過處理後,採用液氯作為消毒劑進行消毒。加氯量計算依據二級處理出水採用液氯消毒時的液氯投加量。平流式消毒接觸池設計採用2個3廊道,單池設計計算包括消毒接觸池容積、表面積、池長、池高等參數。
八、污泥處理構築物設計計算
初沉污泥直接進行消化、脫水處理,剩餘污泥則先進行濃縮處理,後進行消化、脫水處理。初沉池污泥量計算依據間歇排泥的運作方式。剩餘污泥量計算包括曝氣池內每日增加的污泥量和曝氣池每日排出的剩餘污泥量。輻流濃縮池設計依據濃縮前污泥量含水率和濃縮後污泥含水率。貯泥池設計用於貯存來自初沉池和濃縮池的污泥,其設計容積根據貯泥池設計進泥量確定。
Ⅲ 污水處理廠,氣浮溶氣罐有人懂的嗎
根據你的簡單描述,可以從下邊幾個方面分析問題:1,氣浮池比較混濁,說明氣浮效果比較差,檢查一方面溶氣水迴流量是否充足,一般通常要求迴流比要達到5%~10%。2,檢查設計空氣量是否滿足,一般要求設計空氣量最好多出來25%來考慮。3,檢查溶氣壓力是否夠,通常溶氣壓力採用0.2~0.4mpa。4,檢查溶氣釋放器的選型是否匹配。我不知道你所用的溶氣方式是什麼樣的。所以不好妄加分析評論。
至於溶氣罐的液位為什麼降低,因為溶氣罐內正常情況下都是高壓狀態,可以檢查進水管道是否安裝止回閥,同事,如果中間停機,罐體內高壓也會將罐內的溶氣水隨著出水管道壓出,造成液位降低。如果是正常工作時罐體內液位逐漸降低,那就需要從進出水管的流量,壓力等參數上找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