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微污染水處理方案

微污染水處理方案

發布時間:2025-07-20 06:12:19

㈠ 微污染水源的化學技術

2.1 預氧化技術
預氧化技術是指向原水中加入強氧化劑,利用強氧化劑的氧化能力,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提高混凝沉澱效果。常用的氧化劑有氯氣、臭氧和高錳酸鉀等[5]。
臭氧氧化法是在水處理中受到普遍關注的氯消毒副產物對人體具有致命危害之後開始重視並廣泛採用的方法。臭氧(O3)是應用最廣泛的新型氧化劑。O3可提高水中有機物的生化性,有助於提高絮凝效果,減少混凝劑的投加量,但有資料表明:(1)含有有機物的水經O3處理後,有可能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在這些中間產物中,也可能存在致突變物。(2)在O3投量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去除水中氨氮,因為當水中有機氮含量高時,O3把有機氮氧化成氨氮,致使水中氨氮含量反而增高。(3)O3對水中一些常見優先污染物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多氯聯苯等物質的氧化性差,易生成甘油、絡合狀態的鐵氰化合物、乙酸等,從而導致不完全氧化產物的積累。
高錳酸鉀預氧化可控制氯酚、THMS的生成,並有一定的色、嗅、味去除效果,對烯烴、醛、酮類化合物也有較好的去除能力。但經高錳酸鉀氧化後的產物中,有些是鹼基置換突變物前驅物,它們不易被後續工藝去除,當Cl2投量高時,前驅物轉化為致突變物,增加出水的致突變活性。
二氧化氯(ClO2)可有效破壞藻類、酚,改善水的色、嗅、味。二氧化氯是氧化劑,不是氯化劑,不會像Cl2那樣與水體中的有機物發生鹵代反應而生成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的有機鹵代物。有研究認為,甚至ClO2本身的氧化作用也能去除THMS的前體物。但是,往往由於氧化不徹底,一些小分子有機物更易生成三鹵甲烷。
2.2 光化學氧化法
光化學氧化法是在化學氧化和光輻射的共同作用下,使氧化反應在速率和氧化能力上比單獨的化學氧化、輻射有明顯提高的一種水處理技術。光氧化法均以紫外光為輻射源,同時水中需預先投入一定量氧化劑如過氧化氫,臭氧或一些催化劑,如染料、腐殖質等。它對難降解而具有毒性的小分子有機物去除效果極佳,光氧化反應使水中產生許多活性極高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很容易破壞有機物結構。屬於光化學氧化法的如光敏化氧化,光激發氧化,光催化氧化等[6]。
光激發氧化法是以臭氧、過氧化氫、氧和空氣等作為氧化劑,將氧化劑的氧化作用和光化學輻射相結合,可產生氧化能力很強的自由基。紫外—臭氧聯用技術可以氧化臭氧所不能氧化的微污染水中的有機物,如三氯甲烷、六氯苯、四氯化碳、苯,使之變成CO2和H2O,降低水中的致突變物活性,其氧化效果比單獨使用UV和O3要好。但是,紫外—臭氧工藝對有機物或THMs的去除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探討,而且該工藝費用較高,還不容易推廣應用。
光催化氧化法是在水中加入一定數量的半導體催化劑,它在紫外線輻射下也能產生強氧化能力的自由基,能氧化水中的有機物,常用的催化劑有TiO2。該方法的強氧化性、對作用對象的無選擇性與最終可使有機物完全礦化的特點,使光催化氧化在飲用水深度處理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是TiO2粉末顆粒細微,不便加以回收,同傳統凈水工藝相比,光催化氧化處理費用較高,設備復雜,近期內推廣使用受到限制。光催化氧化投入實際應用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確定長期運行過程中催化劑中毒情況及尋求理想的再生方法;解決催化劑的分離回收或固定化問題;反應器的設計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等。可以預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光催化氧化必將越來越得到重視[7]。
光敏化降解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水環境中的石油污染物直鏈烷烴。敏化劑能夠從直鏈烷烴的碳原子上奪取氫原子後生成羥基,在氧的作用下使其降解為酮、烯、醛、醇等。這些化合物均比烷烴更加容易被水環境中的微生物所降解。光敏化降解常用的敏化劑是蒽醌[8]。
光化學氧化法目前尚處於研製階段,由於運行成本較大,尚難大規模的在生產中應用,但該項技術發展很快,在生產上的應用將為期不遠。

㈡ 水處理預處理微生物污染怎麼處理

生物處理由抄於運轉費用低、運行襲管理方便、去除效果好等一系列優點,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重視和關注。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預處理大多採用生物膜法,我國目前應用和研究較多的是曝氣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工藝。
(1)生物陶粒濾池
生物陶粒濾池是國內在水源水生物預處理中研究最為廣泛的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形式。其結構形式與普通快濾池相似,濾池主體分為配水系統、布氣系統、承托層、陶粒填料層、沖洗排水系統等五部分。

(2)BIOSMEDI工藝
BIOSMEDI工藝是一種淹沒式上向流生物濾池,其濾料為輕質懸浮球形顆粒濾料。是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針對微污染原水開發的一種新型生物濾池,該濾池以輕質顆粒濾料為過濾介質,濾料比重較小,一般約在0.1左右,粒徑的大小為4~5mm左右,比重及粒徑的大小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確定,這種濾料具有來源廣泛、濾料比表面積大、表面適宜微生物生長、價格便宜(300~500元/m3)、化學穩定性好等一系列優點。濾池根據需要可採用混凝土或鋼制,濾料上部採用多孔濾板抵擋濾料的浮力及運行時的阻力。

㈢ 五種常見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五種常見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包括:

1. AO工藝 簡介:AO是Anoxic Oxic的縮寫,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A是厭氧段,用於脫氮除磷;O是好氧段,用於除水中的有機物。 特點:流程簡單、投資較少、總氮去除率在70%以上。但由於沒有獨立污泥迴流系統,對難降解的有機物處理效率較低,且脫氮效率難以達到90%。

2. A2O工藝 簡介:也叫厭氧缺氧好氧處理工藝,是AO工藝的改進版本。 特點:對生活污水中氮、COD、有機物的去除率更高,同時還能去除磷,是目前處理生活污水的主流生化處理方式之一。

3. MBR工藝 簡介:是活性污泥法和膜分離技術組合的新型工藝。 特點:處理效率高,水質標准高,適用於難降解的有機污水以及對水質處理要求較高的生活污水。此外,還廣泛用於工業污水處理、建築污水處理等行業。

4. 曝氣生物濾池 簡介: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 特點: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的作用,應用范圍廣泛,可用於水深度處理、微污染源水處理、難降解有機物處理、低溫污水的硝化等。

5. SBR工藝 簡介:也叫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活性污泥處理技術。 特點:運行上有序和間歇操作,適用於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場合,如學校生活污水處理、加工廠間歇排放的工業污水、中小型污水處理站等。

㈣ 解決水產養殖中海水或淡水的微污染的方法,即原水脫毒

傳統海水原水處理工藝:
簡單沉澱-過濾-氣浮-消毒,其中過濾採用三級砂濾;氣浮採用射流氣浮工藝,主要目的是除去海水中氨氮和蛋白質,對海水中重金屬沒有處理效果,該工藝也只有少量苗場使用;消毒主要採用氯制劑、碘制劑等化學消毒方式,有一定葯物殘留,對幼苗影響大。

AFF-引氣氣浮- MBFB-紫外消毒養殖育苗原水解毒工藝:
AFF-引氣氣浮-MBFB-ACFF-紫外消毒工藝,其中AFF直接濾除原水中直徑大於5μm懸浮物;氣浮採用引氣氣浮工藝,通過添加重金屬捕捉劑,除去海水中重金屬; PACBFB-MBR和ACFF都是環境激素處理技術,能有效除去水體中難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機化合物;
消毒主要採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藝,消毒效率高,無葯物殘留。
淡水原水處理工藝和海水大同小異,只是沒有氣浮工段,其重金屬除去手段主要是在AFF過濾時,加入重金屬捕捉劑,同時也作為生物絮凝劑,將水體中分子量大於10000D的有機物絮凝,便於AFF濾除。
濤鑫環境科技公司立足西雅圖公司研究成果,由佘年博士發起,生物化學專家K.B.chipasa博士和水產專家E.hontoria博士加盟,集中了生物化學、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多專業的精英組成的研發團隊,主要研發城市地表水生態管理系統、水產養殖復合酶系統,無機膜分離系統及膜生物反應器研究等,已取得美國專利3項,2004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年度發明獎,在河道湖泊治理、工業化海水及淡水循環水養殖、水產育苗等多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

㈤ 生物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飲用水源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飲用水的清潔和安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成分也越來越復雜。傳統的水處理方法已不能滿足要求,需要進行深度處理,單一的材料和方法已不再適用。因此,來源廣泛、易於再生、可重復使用的活性炭受到了高度關注。活性炭獨特的孔隙結構和表面特性使其具有極強的吸附功能、氧化還原功能、電性能,並且還可以與其他材料結合,作為催化劑和催化劑的載體。所有這些結構特性使得活性炭在水處理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顆粒活性炭(GAC)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GAC表面易於微生物的繁殖,並且具有微生物繁殖的活性炭使用壽命比無微生物的GAC要長。1978年,美國專家米勒(G.A.Miller)和瑞士R.W. Rice首次使用「生物活性炭」(BAC)這一術語。實際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歐洲一些國家就使用BAC技術進行深度水處理,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國也於70年代開始對BAC進行研究,但在廢水處理方面,BAC技術才剛剛起步,但該技術的優越性在實際應用中已被廣泛認可。

BAC的作用機理:
生物活性炭(BAC)技術以粒狀活性炭為載體,通過富集或人工固定化微生物,在活性炭表面形成生物膜,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生物膜的生物降解效果來去除污染物。同時,生物膜通過生物降解活性炭吸附的部分污染物而再生活性炭,從而大大延長了活性炭的使用壽命。

(1)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是通過活性炭固體表面具有多孔性的特點,吸附去除污水或廢水中的有機物及有毒物質,以達到凈化的目的。研究顯示,活性炭對分子量在500~1000范圍內的有機物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對有機物的吸附受其孔徑分布、有機物的極性和分子大小的影響。相同大小的有機物,溶解度越大、親水性越強,活性炭對它的吸附性能越差,反之,對溶解度小、親水性差、極性弱的有機物如苯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等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

(2)微生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BAC憑借微生物群體的新陳代謝活動,微生物通過污染物的氧化分解過程獲取營養和能量,同時水中的污染物也因此改變其化學結構,從而改變化學和物理特性,最終達到去除水中污染物及活性炭獲得再生的目的。

總之,BAC通過活性炭與微生物的協同作用,提高了微生物對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活性炭顆粒的表面成為微生物的良好培養基,並對微生物進行吸附。同時,其表面粗糙凹處還具有遮擋水流剪切力的效果。同時,好氧微生物可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延長其使用壽命。

2. BAC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國外開始使用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的異味,並於1930年在美國費城建立了第一個使用活性炭吸附去除異味的水廠。50年代後,歐美國家開始大量使用活性炭處理城市飲用水和工業廢水。中國對BAC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使用活性炭去除受污染水源的異味。80年代初,北京市政工程設計院在北京田村山水廠進行了活性炭吸附試驗,試驗表明,活性炭吸附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機物、有毒物質是有效的。近年來,由於對飲用水的色度、金屬含量(Fe、Al、Mn等)及三鹵甲烷化合物(THM)的限制越來越嚴格,使得大家對臭氧與生物過濾相結合的工藝產生了興趣。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以預臭氧化替代預氯化,可以使水中原本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變成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臭氧化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此外,水中溶解的臭氧濃度很低,自分解速度又快,活性炭對溶解臭氧有催化分解效果,因此不會抑制床中微生物的生長,與預氯化時的情況完全不同。

國內外許多專家還研究使用BAC技術與臭氧相結合處理污染水源的方法,均表明對微污染水源的處理非常有效。呂炳南等的研究結果表明,BAC技術大大減少了出水中的有機物種類。日本Kanamachi水質凈化廠[7]1984年開始使用粉末活性炭處理水中產生的霉臭物質2-甲基異龍腦(MIB),取得了良好的效果。W.Nishijima等[8]研究了臭氧預氧化後生物可降解溶解有機碳(BDOC)在BAC上的吸附與解吸特性,以及BDOC在BAC上被非生物可降解溶解有機碳(non.BDOC)置換,實驗結果顯示,臭氧預氧化後產生的BDOC的吸附能力略低於生物降解後剩餘的non.BDOC。因此,BAC之前的臭氧預氧化可以延長活性炭的使用壽命,降低BAC段的有機負荷。

2.2 BAC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國外一些大學研發的生物活性炭攪拌池反應器,在處理印染廢水上獲得了很好的效果,該研究對BAC、生物砂床、單純活性炭吸附及單純生物降解進行了平行試驗,並對不同類型的染料廢水的處理效果進行了分析。由表2可見BAC系統的染料去除速率比單純生物降解及單純活性炭吸附兩個過程染料去除速率的和要高。
F.Nishimura等採用BAC-BZ(生物沸石)組合工藝處理同時含有抑制硝化效果的有機物和高濃度氨氮的污泥干化廢水。實驗結果顯示,抑制性有機物濃度通過BAC反應器後大幅度下降,氨氮濃度在通過BZ反應器後大大下降,污染物的下降均為介質吸附過程和生物降解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
荷蘭專家使用活性炭生物膜(BACF)法與反滲透法組合來處理含殺蟲劑的污染水,對殺蟲劑的去除率達到99.5%,且臭氧-BACF的效果明顯減輕了反滲透膜的污染問題,處理效果優秀且穩定。

2.3 BAC在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BAC技術在生活污水處理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由於BAC法結合了生物降解和吸附兩個過程,對於去除非離子合成表面活性劑(NISS)非常有效。
德國的Schroder等專家在進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研究時,採用了新的總和參數分析及質量光譜分析來檢測污染物的去除率,證明了使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法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對其中烷基苯灰化合物及其降解產物等極性化合物的去除率更好,這類化合物對水體中生物群落的內分泌系統有很強的毒性作用。
在芬蘭,人們研究了臭氧-雙級活性炭法,對可同化有機碳(AOC)的處理效果更好(出水AOC<10μg/L),因為經過BAC工藝處理,水質優良。
A.S.Sirotkin等採用BAC工藝處理含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廢水,實驗結果顯示,在系統運行初期,活性炭的物理吸附發揮主要作用,隨著吸附逐漸達到飽和以及微生物活性的逐漸增強,生物降解效果也逐漸增強,最終兩者協同作用,這種協同作用表現為微生物對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再生,再生度為20%~24%。

3 結語:
BAC技術處理微污染水源、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具有許多優勢,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處理水的出水水質,增加去除有機污染物的效率,在今後BAC技術的發展中,應加強對BAC技術與臭氧、膜技術、超濾技術等其他水處理工藝的聯用工藝的研究和開發。同時,活性炭作為微生物群落集結地和降解污染物的場所,對微生物的吸附與建立群落層次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活性炭材質對BAC的形成及降解能力的強弱值得我們關注。

㈥ 為什麼要加水處理葯劑

加水處理葯劑能讓污水排放達標

㈦ 目前在我國水處理(水產育苗)解決的微污染問題採用的是什麼工藝

<p>從有機物分子量分布特徵角度看,常規處理方法如混凝、沉澱、過濾,主要是除去分子量大於10000的有機物,對於低分子量有機物除去率很低,特別是相對分子量小於500的有機物,幾乎沒有去除。</p>
<p>    我國目前育苗場原水處理工藝主要採用沉澱一過濾一氣浮-消毒等常規水處理工藝,主要去除水中濁度、懸浮物、膠體雜質並殺滅病菌,適用於處理較為清潔的原水,而對水中存在的農葯、除草劑、消毒劑等小分子難降解有機物,常規技術和工藝無法將其除去,必須對育苗原水進行深度處理。 </p>
<p>     先進工藝介紹:</p>
<p>原水脫毒處理工藝:</p>
<p>海水原水處理採用AFF-引氣氣浮-ACFF-紫外消毒組合工藝或AFF-引氣氣浮-MBFB-紫外消毒組合工藝,其中AFF直接濾除原水中直徑大於5微米懸浮物;氣浮採用引氣氣浮工藝,通過添加重金屬捕捉劑,除去海水中中金屬;MBFB和ACFF都是環境技術處理技術,能有效出去水體中難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機化合物;消毒主要採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藝,消毒效率高,無葯物殘留。</p>
<p>淡水原水處理工藝和海水大同小異,只是沒有氣浮工段,其重金屬除去手段主要是在AFF過濾時,加入重金屬捕捉劑,同時也作為生物絮凝劑,將水體中分子量大於10000D的有機物絮凝,通過AFF濾除。</p>
<p>該工藝適用於精養模式水產養殖、工廠化養殖、水產育苗和大規模塘魚暫養等領域。</p>
<p></p>

閱讀全文

與微污染水處理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槽下面怎麼裝凈水器 瀏覽:578
污水過濾池裡面放什麼 瀏覽:445
怎麼使污水變清澈 瀏覽:197
凈水器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瀏覽:197
洛陽有多少污水處理廠 瀏覽:269
美國陶氏反滲透膜回收 瀏覽:907
水罐污水閥如何纏生膠帶 瀏覽:187
生活污水源分離 瀏覽:467
污水處理廠與再生水廠區別 瀏覽:909
印染廠廢水處理水質分析 瀏覽:575
污水處理全套資料 瀏覽:726
反滲透清洗工藝流程圖 瀏覽:310
乾旱地區水回用 瀏覽:446
大7納智捷空調濾芯怎麼換 瀏覽:58
海爾熱水器鎂棒除垢影響加熱嗎 瀏覽:452
用什麼方法祛除暖壺水垢 瀏覽:917
安吉爾3m怡口凈水器哪個好 瀏覽:939
戴森吸塵器濾芯哪裡有賣的 瀏覽:286
超濾膜酸洗後損壞有什麼反應 瀏覽:366
家裡水垢太嚴重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