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幫我介紹一下達州
達州市仔鋒搜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地處川渝鄂陝接合部,是中國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慶、西安、武漢交匯輻射的中心地區,轄通川區、達縣、大竹縣、渠縣、宣漢縣、開江縣,代管省轄萬源市,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38萬居全省第3位,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5位。
達州是中國「漢闕之鄉」和「薴麻之鄉」,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氣、煤電、化工基地,是全國、全省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川東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川渝鄂陝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貿中心。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達州上古屬巴地,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歷為州、郡、府、專署、地區所在地,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為達州,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達州是原達縣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3年設立達川地區,1999年撤地成立達州市。
達州曾養育過宋代文學家張思訓、清代著名思想家唐甄等一代名流。
達州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向前、 *** 、許世友、王維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浴血奮戰,走出了張愛萍、陳伯鈞、魏傳統、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國名將。
交通便捷,商貿活躍。
達州是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國道210、318線縱橫全境;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四通八達;河市機場復航後可直達成都、武漢、西安、廣州、深圳、北京等地;達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2小時以內就直通重慶,到成都也僅需3個半小時;達陝高速公路也正在規劃建設,渠江航運經重慶可直達上海。
今日達州,已建成集水陸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基拿。
良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加速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向達州聚集,同時由於達州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很大,達州已成為全省五大二級物流中心之一,商貿流通十分活躍。
資源富集,物產豐饒。
全市已探明可開發利用礦產28種,天然氣、鉀鹽、石灰石、煤、石膏、富鉀鹵水、硫磺礦、鋰、鍶、錳、釩等,儲量十分豐富,特別是天然氣儲量高達1.5萬億立方,是僅次於新疆、東海的全國第三大氣田。
工業基礎較好,已形成天然氣、煤電、化工、冶金、建材、醫葯、食品、紡織等支柱產業,培育了達鋼集團、華鎣電力、達竹煤電、華川汽車、川東電纜、川環橡膠、地奧天府、美好塑業、智鵬麻業、金橋麻業等一批優勢企業。
達州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加工增值潛力很大,是全國、全省重要的商品糧油、畜禽、薴麻、茶葉、中葯材生產基地,燈影牛肉、巴山雀舌、東漢醪糟、大竹薴麻、渠縣黃花、開江銀杏和油橄欖等享譽巴蜀內外,特色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前景廣闊。
山川秀美,生態宜人。
全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國家AA級旅遊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4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
各種自然、人文景觀精彩紛呈。
宣漢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堪與「三星堆」媲美,開發潛力極大;渠縣漢闕堪稱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萬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壯麗,幽深高遠,有「川東峨眉」之美稱;宣漢百里峽,風光秀麗,曲折幽深,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大竹五峰山竹海綿連萬余畝,相傳為「天下竹林之根」;達縣真佛山廟群念歷是集「佛教、儒教、道教」合一的宗教勝地。
誠信 *** ,服務優良。
全市制定和完善了鼓勵外來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成立投資服務中心,實施「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全程幫辦、特事特辦、限時辦結」制度,改善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重商、親商、護商、愛商的政務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改善投資軟環境,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商機無限,前景美好。
當前,達州市委、市 *** 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大力弘揚「指導思想求實、工作作風務實、工作效果講實」的「三實」精神,認真落實「想幹事、敢幹事、善幹事、干成事」的「四干」要求,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全面實施「融入成渝、聯動秦巴,強工重農、興城活商,追趕跨越、富民強市」的發展思路,堅定不移地推進跨越式發展,在未來3—5年內投資300億元,加快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傾力打造中國西部的「天然氣煤電化工基地」。
達州是改革開放的熱土,達州是投資興業的樂園;達州商機無限,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十分美好。
開放的達州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到達州旅遊觀光、投資興業、合作發展,共創美好明天。
商貿繁榮興達州
近年來,達州市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實施「流通興市」戰略,夯實市場基礎,培育市場主體,打造艦隊,集聚商氣,努力構建秦巴地區商貿中心,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0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4.4億元,增長15.2%,增幅居全省第2位。
其中: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52.2億元,同比增長15.8%;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42.2億元,同比增長14.5%。
達州區位優勢突出,商品輻射能力較強,人氣旺盛。
達州地處川渝鄂陝接合部,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
近年來,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四通八達,210、318國道縱貫全境,渠江航運通江達海,達渝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河市機場將於年底復航,達州已發展成集水陸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
郵電通訊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
獨特的區位、交通樞紐和通訊優勢,促進了商品的輻射能力的顯著增強,目前已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客商湧入達州,上海上聯集團、香港南益集團、北京全贏、台灣德克士等企業紛紛入駐達州謀求發展。
去年以來,達州大力實施「融入成渝、聯動秦巴,強工重農、興城活商,追趕跨越、富民強市」的「24字」發展思路,商貿流通產業煥發蓬勃生機。
達州積極構建個體私營為主的商貿流通生力軍,形成了國有、集體、聯營、股份制、個體等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方式並存,多渠道、少環節競相發展的商品流通新格局。
2003年,民營企業實現零售額55.8億元,占市場份額的59.1%,增長24%,比2002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
各商貿流通企業通過營銷創新,連鎖經營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各種形式的便民連鎖店、連鎖超市、專賣店加盟連鎖等競相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業已開始進步。
目前,全市連鎖網點1600多個,2003年全市連鎖企業零售額實現20.5億元,約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
全市重點培育了煙草公司、中油集團達州分公司、達州商業集團、天泰醫葯集團、金屬材料公司、鑫儂供銷集團、新華書店有限公司、中貿糧油總公司8個骨幹商貿企業,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實現稅利1.09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29.7%,6.2%。
商品市場發展方興未艾,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體系。
2003年底止,全市有各類商品市場563個,經營總面積近100萬平方米。
外貿自營出口也有了新的發展,出口產品除紡織品類和食用肉類兩大主體產品外,已拓展到機電產品、中葯材、傢具等產品,2003年外貿自營出口額達到1030萬美元,比2002年增長36.1%。
農業產業化譜新篇
達州,自古以來就是四川農業大市和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
近年來,達州市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2003年,達州農業總產值、糧食總產量位居全省第二位,肉類總產量、鄉鎮企業總產值位居全省第三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53元,比上年增加130元。
達州特色農業資源豐富,加工增值潛力巨大。
宣漢的黃牛奶牛、萬源的舊院黑雞和板角山羊、開江的白鵝等家禽獨具特色,大竹的薴麻、渠縣的黃花、達縣的蠶桑、萬源的富硒茶和兩耳一菇(黑耳、白耳、香菇)、宣漢的地道中葯材等經濟作物久負盛名。
近年來,達州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
一是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全市農村專合組織共有1426個,其中16戶獲「省百強農技協」稱號,資產總額達3.2億元,年經營收入20億元,帶動農戶31.8萬戶致富。
二是培育龍頭企業。
全市共有龍頭企業4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龍頭企業60多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家。
今年1—5月,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6.45億元,實現稅金5564萬元。
三是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目前,全市糧經播面比達到65:35,農產品綜合優質品率達到48%。
四是重點培育支柱產業,建設商品基地。
全市發展薴麻、肉牛、茶葉、油橄欖四大支柱產業,大力建設「優質糧油、畜禽、薴麻、茶葉、果品、中葯材」等六大商品基地。
全市現已建成全國肉(奶)牛基地縣3個、全國油料基地縣1個、省級薴麻基地縣2個、省產茶大縣2個、省瘦肉型豬基地縣5個、省水禽基地縣3個,渠縣黃花、柑桔基地被確認為「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大竹被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命名為「中國薴麻之鄉」。
五是積極推進勞務開發。
達州始終把勞務開發工作作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來抓,取得了顯著成效。
2001—2003年,全市年均輸轉農村富餘勞動力108萬人,年均勞務收入30億元以上,全市農民年人均勞務收入600元以上。
天然氣開發備受青睞
達州市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儲量達1.5萬億立方米,是僅次於新疆、東海的全國第三大氣田。
中國石油集團西南油氣田分公司組建的川東北氣礦和中國石化集團西南分公司進駐達州,全面負責天然氣勘探、開發、建設與管理及終端市場開發等工作。
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市委、市 *** 高度重視,要求宣漢縣委、縣 *** 舉全縣之力抓好天然氣資源開發,以更大的勇氣,更務實的作風,更優惠的政策,更靈活的舉措,積極創造良好的開發環境,營造出了重商、親商、護商、安商的政務環境,全力打造四川重要的天然氣化工基地。
開明和誠信吸引了兩大石油國企公司在宣漢上100億元的投資。
中石化集團西南分公司計劃總投資56.2億元開發天然氣,其中天然氣凈化廠投資15億元。
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在宣漢投資25億元建羅家寨凈化廠,第一期工程投資13億元,2007年1月正式竣工投產,建成後日處理含硫天然氣600萬方,年外輸天然氣16.6億立方米,年產硫磺30萬噸
。
第二期工程投資12億元,2009年投產,年外輸天然氣15億立方米,年產硫磺26萬噸。
該廠建成後將成為國內乃至亞洲日處理能力最大、處理含硫量最高的凈化廠。
同時,還將投資近50億元,開發其它幾個氣田。
今年3月,香港明倫集團看好宣漢豐富的天然氣儲量,投資10億元在宣漢建立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年產40萬噸甲醇」項目已正式動工修建。
該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均銷售收入52920萬元,投資利潤率13.45%,投資利稅率23.6%,投資回收期(稅後)7.31年。
該項目的啟動標志著達州市充分利用天然氣資源優勢,進行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為該市建設天然氣化工基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達州天然氣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必將帶動和促進達州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達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旅遊文化光彩奪目
達州古時稱「通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紅軍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獨具特色,具備建設和發展休閑度假旅遊、生態文化旅遊的獨特優勢,是川東旅遊類型齊全和高品位旅遊資源大市。
目前,全市有國家AA級旅遊區3處(達縣真佛山、宣漢百里峽、渠縣龍潭—漢闕),國家級森林公園1處(大竹五峰山),省級風景名勝區4處(達縣真佛山、宣漢百里峽、萬源八台山—龍潭河、渠縣龍潭—漢闕),省級自然保護區2處(宣漢百里峽、萬源花萼山),省級森林公園4處(達縣鐵山和雷音鋪、渠縣大坡嶺、宣漢觀音山)。
達州歷史文化古老厚重,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個(渠縣漢闕和宣漢羅家壩遺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
宣漢羅家壩遺址,距今3000—4700年,33號墓坑凸現巴國王侯蹤跡,是目前面積最大的先秦文化遺址;渠縣馮煥、沈府君等7闕(稱漢闕之鄉),是我國最大的漢闕群,以藝術精湛而著稱於世,引起了中外歷史學家和漢學家的廣泛關注;達縣真佛山,一佛寺雙塔刺破雲天,是集「儒教、佛教、道教」合一的宗教勝地。
達州是革命老區,以萬源保衛戰戰史陳列館、王維舟紀念館、張愛萍故居為代表的紅色遺跡,生動再現了當年徐向前、 *** 、王維舟、張愛萍等老一輩革命家血與火的戰斗歷程。
達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渠縣三匯彩亭,踩高蹺、雜技、戲劇於一爐,堪稱中華一絕;通川元九登高、巴山薅草鑼鼓、大竹嗩吶、巴山民歌等蜚聲巴蜀內外。
城市面貌展新顏
達州市在推進「三個轉變」過程中,始終把經營城市作為重點,植入新觀念,創新經營思路,突出和彰顯達州自身的特點,使達州舊貌換了新顏,2003年全市經營城市收入實現8.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2億元,位居全省第四名。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7億元,佔全年目標任務的54%,其中,中心城區完成投資1.13億元,其他各縣(市、區)完成投資1.57億元。
市本級經營城市收入11053.6萬元。
為了彌補建設資金嚴重不足,達州人廣辟城建融資渠道。
按照「加快三個轉變,推進三化進程」的總要求,全市上下創新了經營城市理念,堅持把凡是可以用市場經濟規律經營的 *** 資源全部納入經營城市的范疇,全方位推進了城市土地、礦產及水、氣、污水處理、城市計程車、公交線路經營權等城市公益性事業、公共資源經營。
成功推出了城區1053輛計程車經營權公開競賣,實現競賣收入8074萬元;對市給排水總公司、市燃氣總公司、市電力公司、市污水處理廠等幾家公用企事業單位實行整體出讓,目前各項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由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強力推進,達州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2003年全市城鎮化水平提高到18.8%,2003年底中心城區建成面積達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35萬人,與2002年底相比,建成區面積增加3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增長了3萬人左右,中心城市擴張進入加速期。
達州市委、市 *** 決定抓住機遇,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把達州建成人口50萬人以上,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以上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大城市。
㈡ 210國道1464公里600米處是什麼地方
具體地理位置是在萬源市交警大隊第二中隊駐地(萬源市羅文鎮交警二中隊,小地名:鹽地灣),那個地方最愛設置超速、禁止標線指示等。
關於再次公布全市固定測速點及限速值的公告
為了進一步規范執勤執法行為,增強執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社會知曉率,接受廣大交通參與者的監督,近日我支隊對全市已啟用的固定測速設備再次進行了集中排查和規范,現將全市39處固定測速設置地點及限速值公告如下:
一、通川區
01、達州城區通川北路鳳凰大橋北頭(小地名:達州市銘仁園中學路段),限速40公里/小時。
02、達州城區陽平路金山北路路口(小地名:達州城區西外新區羅浮陽光路口),限速40公里/小時。
03、達州市西河路0公里+400米(小地名:達鋼鋼花賓館路段),限速40公里/小時。
04、達州市省道201線196公里+800米(小地名:通川區碑廟鎮施家河道班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二、達川區
05、達川區省道202線359公里+200米(小地名:達縣南外三里坪村六組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06、達川區省道202線304公里+500米(小地名:達縣石梯鎮四埡村溫家灣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07、達川區省道202線390公里+500米(小地名:達縣麻柳雙堰塘村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08、達州市環城路萬家河卡口(小地名:達川區河市鎮萬家河),限速60公里/小時。
三、宣漢縣
09、宣漢縣宣南路0公里+500米,南壩鎮方向(小地名:東鄉鎮南岸社區),限速40公里∕小時。
10、宣漢縣宣雙路2公里 +700米(小地名:東鄉鎮金家丫坡),限速60公里∕小時。
11、宣漢縣宣羅路14公里+500米(小地名:宣羅路黑龍橋),限速40公里∕小時。
12、宣漢縣省道201線4公里+200米 (小地名:宣漢縣宣羅路周橋村), 限速40公里/小時。
四、開江縣
13、開江縣省道S202線413km+100m (小地名:普安鎮石坎路段), 限速60公里/小時。
14、開江縣省道S202線421KM+850M(小地名:新寧鎮夾柏樹路段),限60公里/小時。
15、開江縣省道S202線436km+100m(小地名:講治鎮朝陽寺村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16、開江縣省道S202線461km+700m (小地名:新街鄉頂興場小學路段),限速40公里/小時。
17、開江縣普(安)靈(岩)路5km+500m (小地名:永興鎮糖房壩村路段),限速50公里/小時。
18、開江縣達萬高速公路普安連接線,限速60公里/小時。
19、開江縣省道202線461KM+700米(小地名:開江縣任市鎮), 限速40公里/小時。
五、大竹縣
20、大竹縣國道318線2036公里+100米,(小地名:大竹縣九盤山村),限速60公里∕小時。
21、大竹縣國道318級1988公里+240米,(小地名:石橋鋪湯家營村),限速60公里∕小時。
22、大竹縣國道318線2019公里+200米(小地名:雙馬車站),限速60公里∕小時。
23、大竹縣竹龐路3公里+600米(小地名:竹北鄉黃溪廟),限速40公里∕小時。
24、大竹縣國道210線1637公里+100米(小地名:城東鄉半邊街),限速60公里∕小時。
25、大竹縣國道318線2015公里+200米(小地名:竹北鄉雲台村雲東大道),限速60公里∕小時。
26、大竹縣國道210線1630公里+600米(小地名:東柳鎮群峰村),限速60公里∕小時。
27、大竹縣國道210線1668公里+900米(小地名:大竹縣歐家鎮高峰村二組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六、渠縣
28、渠縣國道318線2069公里+700米(小地名:渠縣渠南鄉長勝橋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29、渠縣望(溪)石(梯)線17公里+900米(小地名:渠縣李渡鄉新渡村路段),限速50公里/小時。
30、渠縣國道318線2082公里+800米(小地名:渠縣定遠鄉定遠社區三組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31、渠縣省道204線113公里+700米(小地名:渠縣鶴林鄉檀木村一組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32、渠縣望(溪)石(梯)線2公里+900米(小地名:渠縣望溪鄉鄧家大溝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七、萬源市
33、萬源市210國道1464KM+600M(小地名:羅紋鎮街道),限速60公里/小時。
34、萬源市萬白路18KM+600M(小地名:萬源市榮仕駕校路段),限速40公里/小時。
35、萬源市國道210 線1403公里+900米(小地名:萬源市鞠家壩),限速40公里/小時。
36、萬源市國道210 線1409公里(小地名:萬源市污水處理廠),限速40公里/小時。
八、達州市經開區
37、達州市國道210線1575公里+30米(小地名:達州市經開區福達焦化廠路段),限速60公里/小時。
38、達州市金龍大道長田隧道卡口(小地名:達州市經開區長田隧道), 限速60公里/小時。
特此公告
2013年11月8日
達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
㈢ 幫我介紹一下達州
達州,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省東部,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為該地區州、郡、府、縣所在地。達州幅員面積16591平方公里,轄2個市轄區(通川區、達川區)、4個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代管1個縣級市(萬源市),另附加一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690萬人(截至2018年12月,達州中心城區建成面積100平方公里 、人口102.5萬人)。
達州市是四川省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革命老區;達州羅家壩遺址、城壩遺址,是長江上游古代巴人和巴文化中心遺址的發源地 ;是四川巴渠文化的中心地帶;是全國三大氣田之一和國家「川氣東送」的起點站;是國家天然氣綜合開發利用示範區 [4] ;是國家重要能源資源戰略基地;素有「巴人故里、中國氣都」之稱。
達州是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圈、川東北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是中國公路運輸主樞紐和四川省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是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是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是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
達州物產豐饒,資源富集。享有中國薴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美稱。2016年7月,達州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2016年12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6年12月,被推選為2016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達州鳳凰國際大酒店
㈣ 幫我介紹一下黃州
黃州簡介
黃州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自隋唐以來,歷為「州」、「府」、「縣」駐地,向有「古名勝地,人文藪澤」之稱,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留下了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黃州建制幾經變更,新中國建國後原名黃岡縣,1990年改建黃州市,1995年撤銷黃州市,分設黃州區和團風縣。2005年,黃州區轄3鎮、1鄉、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95個行政村、41個社區。全區國土面積353平方公里。年末總人口37.2萬人(轄區)。其中,黃州區人口29.0萬人,農業人口19.08萬人。
黃州區東連浠水,北接團風,西南與鄂州隔江相望,距武漢80公里,為湖北省黃岡市委、市政府和黃州區委、區政府兩級政府所在地。
農業工業
全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享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全區農業基礎堅實穩固,經濟穩步提高。1996年,全區農業實現總產值2.7380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4768億元,畜牧業5531萬元,水產業產值6905萬元,林業176萬元,糧食產量65488噸,棉花產量3170噸,油料產量6173噸,生豬出欄6.02萬頭,比上年增長7.5%,水產品產量15541噸,比上年增長29.6%。區內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逐年完善,圍繞蔬菜、畜牧、水產三大品業,基本形成了基地、企業、市場三位一體的格局。
全區已建成赤壁、路口、陳策樓、火車站等4個工業小區,現有工業企業1494戶,其中國有企業40戶,集體企業72戶,個體和私營企業1362戶,「三資」企業20戶。199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5億元。現已建成紡織服裝、建材、石材、造紙印刷和包裝裝潢、機械電器、食品飼料、醫葯化工等系列支柱產業,1996年鄉以上工業累計完成技改投入9632萬元,新上項目14個,技改項目20個,7個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產值8000萬元,新增利稅200萬元;全區共開發新產品2個,創市級精品名牌2個,其中「春爾美」高效電子節能燈質量性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1996年全區大力發展商貿、旅遊、金融、房地產、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產貿服務業重點圍繞發展龍頭經濟,開發長江 、京九商業走廊,按大市場、大貿易、大流通的要求,培植一批過億元的大型商場、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組建一批緊密型商貿集團公司,使其逐步成為黃岡市的商品交換和資金匯聚中心。旅遊業重點以城區為中心,加快東坡赤壁、寶塔公園、遺愛湖風景區景點開發,開辟京九鐵路旅遊專線。房地產業重點抓好「安居工程」等經濟適用商品房建設,1996年城區建設住宅生活小區和組團9個,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長城西湖花園小區、東門小區和星火小區。
地理交通
黃州地勢為東北部高,西部南部低,為江河沖積地帶,以平原為主,丘陵崗地兼有,境內多湖泊。黃州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233毫米,光照充足,常年日照時數2082小時,年平均氣溫16.8℃。
黃州交通便利,區位優勢獨特。南靠長江黃金水道,上可入川,下通寧滬。國家二類港口——黃州港可停靠5000噸級貨輪,各類外貿物資可在該港進出檢驗。西南臨近武黃高速公路、武黃鐵路兩大交通干線。東北106、318國道和京九鐵路貫通全境,西有「通天大道」——黃團公路直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正在興建的滬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沿線港口碼頭年貨物吞吐量達1000萬噸,客運量800萬人。黃州港二類口岸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正在抓緊籌建之中。全區基本構成京九鐵路為主軸,以106國道、黃團公路為干線,長江、舉水、巴河為脈絡的多路並進,干支相接,水陸配套的立體交通網路。
市場與貿易
黃州城鄉一體,經濟繁榮,城區商貿經濟繁榮活躍。以黃州商場、金橋商場、七一商場和黃州商城為龍頭,青雲街、勝利街、考棚街等小商品市場為紐帶,城鄉批發市場為組團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商貿網路基本形成。建築面積為10平方米的黃州商城集市貿易年成交額達到2億元。1996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651.9萬美元,其中出口額524.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3.44%,創匯524.1萬美元。主要出口品種有燈具、石材荒料、墓碑、時裝鞋、人造發絲和化工產品、竹器製品,其中高效電子節能燈、花崗石製品、脫脂紗布、工藝美術品、柳編及喹乙醇等20種產品遠銷拉美、西歐、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文化教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區現有各級學校99所,其中大中專院校35所,1996年末,全區共有教師2872名,在校學生4.08萬名,高考升學率超過60%,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自1984年以來,黃岡中學學生參加全國數、理、化三科競賽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有3名學生四次榮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3枚,銀牌2枚,銅牌1枚。
黃州文化事業日新月異,境內有文化事業機構18個,其中圖書館3個、文化館(站)10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2個、劇團2個、廣播台6個。黃州區藝術團被省文化廳授予「百團下鄉」演出先進集體。黃州農民畫享譽日本和東南亞各國,是全國農民畫鄉。
全區有科研單位56個,科技人員1萬 人,擁有高、中級職稱的達3000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16人。全區科技進步在工、農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分別達到35%和45%。
主要景點
由於漫長、悠久的歷史文化,黃州境內古跡較多。主要景點有堵城古遺址螺師山、禹王城等;觀光名勝地有東坡赤壁、鄂東名剎安國寺、黃州青塔、遺愛湖風景區;還有李四光紀念館、龍王山風景區等。
特色小吃
東坡肉
東坡肉為黃州傳統名菜。其具體製法為先將帶皮五花豬肉切成4寸見方塊狀,投入鍋內,煮至五成熟取出;再將肉面劃成網眼狀,放入有鍋墊的砂鍋中,加水和料酒、冰糖、醬油、薑末等佐料,旺火煮開後再用文火燉4-5小時;待肉爛透後,取出將肉皮朝上扣在濾盆內,倒入原汁,撒上蔥花、味精、胡椒即可。此菜色澤紅亮,形整不散,軟爛如腐,鮮香不膩。相傳蘇東坡謫居黃州期間常燒此菜,有客待客,無客自食。後人為紀念他,名之曰東坡肉。
黃州蘿卜
黃州蘿卜以清香甜脆著稱。乾隆《黃岡縣志》特別記述了「黃州蘿卜」,黃州蘿卜長得粗壯,形似冬瓜,人稱「冬瓜蘿卜」。這種蘿卜特別長,在地里生長時,上端總有部分沖出土外,又稱為「系馬樁」。
黃州人用蘿卜煨排骨湯、炒蘿卜絲、炒蘿卜肉片、涼拌蘿卜絲、用蘿卜煮蝦米、制醬蘿卜、曬蘿卜干、做蘿卜蜜餞等蘿卜食品。
黃州的豆腐
黃州的豆腐,在鄂東北流傳著這樣的民謠:「過江名士笑開口,樊口鯿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味佳,盤中新雪巴東藕」。黃州豆腐與樊口魚、武昌酒、巴東藕並稱為鄂東北名產。
黃州豆腐在用水、選料、泡豆、磨漿、點漿、壓板等方面有一套獨特的操作技藝。製作豆腐,水質十分重要,黃州的水井依山傍水,水質清澈、冷冽、無雜質。用這種水做的豆腐,肉嫩、質膩、色白,黃州豆腐不僅潔白細嫩,沒有豆腥氣,而且極有韌性,用手指頂而不破,放在菜籃中不破不裂,切絲打湯不碎不散。
黃州廚師心靈手巧,他們可以用這種豆腐做出各式各樣的豆腐菜,如魚頭豆腐、炸豆腐泡、千張皮、豆腐丸子、黃乾子等。黃州豆腐可燒、可炸、可鹵、可汁、可氽湯、可涼拌,在豆腐系列菜中,以「東坡豆腐」和「豆腐丸子」最有名。
「東坡豆腐」的原料是豆腐塊、白菜心、香菇、火腿、冬筍、小蔥、生薑、料酒、豬油、肉湯、細鹽等,先用少量麵粉裹上豆腐塊炸成金黃色,再加配料烹燜,色味俱佳。
「豆腐丸子」的做法簡介,將否認摻上麵粉、澱粉、薑末、蔥花、鹽等拌勻後,捏成丸子,然後用麻油炸成金黃色,即可入盤上席。
燒梅
古城黃州,不僅有東坡赤壁供人憑吊,而且還有眾多的風味食品任君選擇品嘗,其中以燒梅、豆腐、蘿卜風味最佳,人稱三絕。
燒梅,黃州府城的傳統甜食名點。相傳在北宋初年就創制出來,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它的製作特點首先是選料精細,選用上等精製白面、桔餅、新鮮花生米、豌豆粉、葡萄乾、肥豬肉、糖漬桂花、冰糖、白砂糖、細鹽等多種配料。其次是做工講究,將麵粉反復揉和,一直揉到面團不沾盆、案,再把揉好的面團壓搓成條,切成小段,分別取一段用擀麵杖飛快旋擀,邊擀邊灑澱粉,直到擀成荷葉似的包皮為止。餡均要細切成丁或搗碎,然後拌勻,捏成團狀包在麵皮內,其三是造型美觀,包好的燒梅,形似石榴,做好以後,要用食用色素在上端「花瓣」上裝扮一番,宛如一叢紅梅,因此又稱石榴燒梅,寓含「榴結百子,梅呈五福」的吉祥之兆。
黃州燒梅既可籠蒸,也可用麻油炸食,每逢迎親嫁娶,歡度節日,黃州人總喜歡做燒梅,辦「燒梅酒」,燒梅是黃州人待客的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