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渦輪增壓器,機械增壓器和電動增壓器有什麼區別,以及工作原理。
由於各類引擎的皮帶盤尺寸差異不大,同時受限於引擎安裝空間,因此機械增壓器的工作轉速遠低於30,000rpm,與渦輪增壓器經常處於100,000rpm以上超高轉域的情形相去甚遠,同時機械增壓器轉速是完全連動於引擎轉速,兩者呈現平起平坐的現象,形成一組穩定之等差數線,而且增壓器與引擎之間會互相影響,當一方運轉受阻的時候,必定會藉由皮帶傳輸而影響另一方的運作,這就是機械增壓器的特性。
由於製造成本的限制,市售車輛的引擎最高轉速多半維持在7500rpm以下,理想的機械增壓器應該在1000rpm-7500rpm的引擎工作區域之內,產生一足夠且穩定之增壓值,讓引擎輸出提升20-40%,因此機械增壓器必須在低轉速就產生增壓效應,通常引擎一脫離怠速區域,在1000rpm-1300rpm即能帶動機械增壓器產生增壓效果,並延續至引擎最高轉速,因此整體增壓曲線是呈現一緩步上升之平滑曲線,經由供油程序與泄壓閥的調整,即可達成「高原型」引擎輸出功率曲線的目標。
不過看似完美無缺的機械增壓系統,卻有一個小問題存在,由於機械增壓器的動力來源完全依靠引擎帶動,而引擎的負擔越輕,轉速提升就越快,這就是為什麼比賽用房車都事先拆除冷氣壓縮機的原因,若是方程式(formula)賽車,甚至連激活馬達、機油幫浦都改成外部連接,以減少對引擎造成的負擔,因此增壓器本身的運轉阻力必須越小越好,才不會拖累引擎的工作效率。
然而增壓器產生的能量(增壓值)與阻力成正比關系,如果一味追求增壓值,雖然引擎輸出的能量大增,但是相對的增壓器內部葉片受風阻力也會升高,當阻力達到某一界限時,增壓器本身的阻力會讓引擎承受極大的負擔,嚴重影響引擎轉速的提升,因此設計師必須在增壓值與引擎負擔之間取得妥協,以避免高增壓系統帶來的負面效應。
目前歐洲生產的機械增壓系統多半採取0.3-0.5kg/c㎡的低增壓,著重在於低轉速扭力輸出與中高轉速「高原型」馬力輸出,而台灣「特嘉」研發的新式低阻抗增壓器可以產生0.6-0.9kg/c㎡的中度增壓值,動力提升的幅度更為顯著,雖然機械增壓系統在現階段仍然無法突破1.0kg/c㎡的高增壓范圍,而渦輪增壓早已突破2.0kg/c㎡的超增壓境界,單就效率而言,渦輪增壓系統可以用「倍數」來提升引擎輸出,但是兩者在結構上無法相提並論。
高增壓渦輪增壓系統必須讓引擎承受由負壓轉變為正壓的劇烈變化與高壓,因此引擎內部機件的材質與加工精密度要求很高,對於冷卻、潤滑系統的要求也遠較一般引擎來得高,保養間隔短、手續繁雜、工作壽命短..等等都是高增壓值渦輪引擎的缺點。
在引擎機件維持原有形式,不用額外製造高單價精密機件的情形下,機械增壓系統可以讓引擎動力輸出增進20-40%,又不至於造成維修體系的負擔,因此各大車廠在近年都有開發機械增壓引擎的計劃,例如:BENZ、Jaugar、Aston Martin..等等歐洲高級車廠都採用機械增壓系統來延長現有引擎的生產壽命,並達成環保、省油、高效率的目標,以大幅節省新引擎的開發費用。
機械增壓共分為3類
離心式機械增壓(Centrifugal Superchargers):這種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很像,只不過它不是用發動機的廢氣驅動,而是用發動機的皮帶帶動。它和渦輪增壓增壓原理相同,吸入空氣靠離心力把空氣加壓,以達到壓縮空氣的目的。
基本式機械增壓(Roots Superchargers):你經常能在60到70年代的肌肉車上看到看到這東西,它從發動機蓋上的突非常明顯,正如圖中這輛野馬跑車一樣。這種機械增壓將空氣吸入增壓器內部,有兩個螺旋狀葉片將空氣壓縮,之後送到進氣歧管里。這種機械增壓能提供強大的扭矩輸出。它在加速比賽和街道競賽中十分流行。
螺旋式增壓器(Screw Superchargers):這個形式的增壓器是基本型的派生出來的,而且也長得很像,但它們的吸氣壓縮方式卻截然不同。當空氣被吸入增壓器時,被螺旋狀葉片強壓入進氣歧管內。這種形式的增壓器對於提升各個轉速的馬力都很有效
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和調整發動機的轉速,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了。參加競賽的跑車一般在發動機上裝有渦輪增壓器,以使汽車迸發出更大的功率。發動機是靠燃料在氣缸內燃燒來產生功率的,輸入的燃料量受到吸入氣缸內空氣量的限制,所產生的功率也會受到限制,如果發動機的運行性能已處於最佳狀態,再增加輸出功率只能通過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來增加燃料量,提高燃燒做功能力。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渦輪增壓器是唯一能使發動機在工作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輸出功率的機械裝置。
② 什麼是機械增壓
什麼是機械增壓?一起來看看吧!
機械增壓並不是依靠排出的廢氣能量來壓縮空氣,而是通過一個機械式的空氣壓縮機與曲軸相連,通過發動機曲軸的動力帶動空氣壓縮機旋轉來壓縮空氣。壓縮機是通過兩個轉子的相對旋轉來壓縮空氣的,正因為需要通過曲軸轉動的能量來壓縮空氣,機械增壓會對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損耗。
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有什麼區別
其主要區別在於機械增壓始終作用,而不像渦輪增壓在作用時有爆發感,而且機械增壓的優勢是在於中低速,渦輪增壓的優勢在於中高速。
綜上所述,機械增壓適合不需要高速運行的駕駛情況,而渦輪增壓適合需要強勁動力的駕駛情況。
知識拓展
機械增壓共分為3類
離心式機械增壓(CentrifugalSuperchargers):這種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很像,只不過它不是用發動機的廢氣驅動,而是用發動機的皮帶帶動。它和渦輪增壓增壓原理相同,吸入空氣靠離心力把空氣加壓,以達到壓縮空氣的目的。
魯茲式機械增壓(RootsSuperchargers):你經常能在60到70年代的肌肉車上看到這東西,它從發動機蓋上的突非常明顯,正如圖中這輛野馬跑車一樣。這種機械增壓將空氣吸入增壓器內部,有兩個螺旋狀葉片將空氣壓縮,之後送到進氣歧管里。這種機械增壓能提供強大的扭矩輸出。它在加速比賽和街道競賽中十分流行。螺旋式增壓器(ScrewSuperchargers):這個形式的增壓器是基本型的派生出來的,而且也長得很像,但它們的吸氣壓縮方式卻截然不同。當空氣被吸入增壓器時,被螺旋狀葉片強壓入進氣歧管內。這種形式的增壓器對於提升各個轉速的馬力都很有效
機械增壓的優缺點
相對於渦輪增壓技術,機械增壓完全解決了油門響應滯後,渦輪遲滯和動力輸出突然現象,達到瞬時油門響應,動力隨轉速線性輸出,增加駕駛性能能效果。此外,在低速高扭、瞬間加速,機械增壓技術都優於渦輪增壓技術。機械增壓技術不需跟發動機的潤滑系統連接,不需要冷卻,免維護,工作可靠,而且壽命長。在這里機械增壓是有些優勢勝於渦輪增壓,但它們各有所長,機械增壓比渦輪增壓也有不足之處。
缺點
1、加速效果不是很明顯,與自然吸氣引擎差別不大。
2、會損失發動機部分動能,機械增壓靠皮帶帶動,歸根到底驅動力還是引擎。
3、高轉速時會產生大量的摩擦,影響到轉速的提高,噪音大。
③ 強壓造粒機工作原理
強壓造粒機的構造巧妙,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即造粒機和強制脫氣裝置。首先,粉體物料或已預處理的混合物料在機械力的驅動下,接受脫氣增密的過程。然後,這些增密物料會被輸送至造粒機的軋輥表面。在此過程中,上方預壓力起著關鍵作用,它促使物料沿著軋輥表面運動,而軋輥則以相反的方向進行運動。
當物料接觸到軋輥的咬入角時,其初始的相對滑動現象會停止,接著進入壓縮階段。這個階段是連續進行的,物料在從開始壓縮到體積達到最小的過程中,盡管單位弧長上的物料重量保持恆定,但其容重卻呈現出逐漸增大的趨勢。這種獨特的工藝設計使得強壓造粒機能夠在保持物料重量穩定的同時,實現其密度的顯著提升。
④ 704拖拉機提升器能提多少斤
1.4t。704拖拉機配套選用進口噴油系統的常發柴油發動機,油耗低、提速快,配置卧式強壓提升器,提升力最大可達1.4t。提升器是拖拉機上用於提升犁的液壓裝置,靠油產生的液體壓強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