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環境工程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和方法
隨著城市的加快發展,各種建設層出不窮,城市中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了污水製造量,城市污水影響了城市環境,城市環境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過改善污水處理,提高居民生活環境,在環境工程的建設中,對於城市中污水處理要加大重視。良好的處理城市污水是環境工程中的一大難題,環境工程毀山需要對城市污水進行准確的分析,提出適合於處理城市污水的州散辦法,才能有效解決城市污水問題。基於此,文章簡要分析了如今環境工程城市污水處理存在的現狀,隨後從四個方面分析了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方式,以此來共相關人士參考交流。
城市污水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有效的解決城市污水問題是環境工程的主要工作目標。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城市中水資源受到了各種物質的污染,水污染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用水與健康,為了妥善解決城市中污水問題,要先對污水問題進行分析,然後制定合理的污水處理方案。在環境工程處理城市污水的過程中,要確保因地制宜與符合環保生態目標。1如今環境工程城市冊余氏污水處理存在的現狀1.1現存環境工程城市污水處理問題水資源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隨著水資源日益污染嚴重,城市污水處理問題油然而生。在小規模的城市中,垃圾滲濾液會給城市水資源造成很大的污染,對於這方面的內容,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的。小城鎮中污水處理廠比較小,污水廠在處理污水時,通常採用的是直接將污水排放到垃圾滲濾液中,這種方法是直接污染了城市水資源,對水的污染還是比較嚴重,基於這種情況,對於小城鎮中的污水處理廠建立位置,需要進行慎重合理的選擇,要綜合考慮垃圾滲濾液與水污染之間的關系。污水處理廠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污水處理廠主要是為了處理城市污水而建立的,污水排放經過處理,但是在處理的過程中,層層過濾,水經過了很多流程,但是這些流程在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已經積攢了很多泥污,導致水在污水處理廠會受到二次污染,因此對於污水處理廠必須加以改善[1]。1.2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不足方面環境工程中,污水處理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在城市發展中,水污染的種類變多了,而污水處理的方式還是一樣,這樣就導致了污水不能有效的處理,在污水處理中還面臨著一下幾種問題:1、處理城市污水的資金短缺,為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正常,污水處理系統是最基本的設施,能夠很大力度改善城市環境,有效提高居民用水質量,減少城市中水污染情況,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城市污水處理的資金不足,導致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設施不完善,污水處理的效果不是很好,在技術方面還是原來的處理方式,無法引進新的處理技術,與先進的處理設施。
2、在污水排水系統中,模式單一,進行污水處理時有很大的局限性。城市中處理污水的排水系統一般是直接將污水排出去,而不考慮雨水的問題,在處理過程中,不能良好的利於雨水資源,通過排水系統,直接將兩者同時排出城市,這樣的處理模式會導致污水在處理過程中再受到雨水的污染。3、對於污水處理系統沒有合理的規劃,現如今使用的污水處理系統是參考不同地區的城市規模與用水指標,在根據《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對歷史用水的綜合數據制定污水處理系統的章程,但是這種方法制定出來的排水系統是不準確的,數據范圍較大,與城市的實際污水處理情況不相符,也沒有結合城市中污水處理設施的真實情況[2]。
1.3處理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缺少的專業性人才處理污水的環境工程中,需要專業的人才與技術的支持,但是目前來看,處理污水的專業人員不多,污水處理技術落後,只要提高城市污水處理人員的專業性,才能合理根據城市不同制定合理的處理方案,在面對污水處理問題時,專業的人才也能及時想到有效的解決辦法。現如今,在小城鎮中,污水處理的工作人員使用的還是傳統的處理方案與技術,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還不足,落後的管理觀念也關繫到污水處理的有效性,因為污水處理人員的專業性不強,導致整個城市的污水處理效果相對滯後。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污水處理廠需要對的員工進行專業培訓,引進新的技術,合理的利用人才,通過解決人才問題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3]。2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方式2.1環境工程中城市污水的二次利用地球上能供給人類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對於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就需要對水資源進行二次利用,因為水資源二次利用效率低下,導致水資源無法良好利用,增加了污水排放量,造成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基於此,環境工程就要考慮水資源二次利用的問題,採取科學有效的策略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與再次利用問題。通過有效的污水處理,進而達到水資源再生,但入如果經過污水處理之後,水資源還不能二次利用,那麼環境工程處理城市污水就失去了有效利用水資源的意義。對於水資源二次利用的問題,需要專業人員繼續專研,研發新的污水處理技術,因為在城市中,很多居民對水資源二次利用有很大的誤解,對於此應該改變居民的傳統思維模式,提高對水資源二次利用的知識,讓居民對水資源再次利用有一定的了解,對於目前水資源二次利用問題的解決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2.2對於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合理的建設在環境工程處理污水的過程中,對於污水處理廠合理的建設是很重要的,在以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中,有關部門考慮問題單一,對於污水處理廠建設的位置是否合理考慮不周。在傳統的建設污水處理廠過程中,都會選擇建設在城市下游或者是遠離城市的偏遠地區,要依靠管網攔截和重力流動才能將城市污水流到污水處理廠,在此過程中,污水處理需要經過很多的程序,才能進行處理。對於這種情況,城市應該改變污水處理的布局,在排放方式上選擇分散式小型排放,依據就近原則,在布局上合理的利用,實現污水處理最有效的方式,通過對污水處理廠有效建設,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污水處理布局問題。對於建設污水處理廠,不能因為資金問題導致污水處理廠設施不完善,處理技術落後等,這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污水處理的最終效果[4]。2.3完善處理城市中污水設施污水處理有效性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很多城鎮中污水處理設施都不完善,環境工程很多方面有待改進,對於提供完善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需要在資金方面有足夠的支持,為了改進現在設施中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對於資金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城市發展,拓寬污水處理的融資渠道,針對現階段融資渠道的不足加以改正,制定出合理的融資方案,資金充足是污水處理廠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持。污水處理設施陳舊會導致污水處理效率降低,污水處理不達標等問題,在排污水管道中,可能會造成水管堵塞,不能進行日常的污水排放,城市中污水處理設施陳舊落後等問題,都需要有關部門重視,對於污水處理設施加強管理。3結語在污水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城市工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難度也在逐漸增加,為了城市中的污水得到更好的處理,要合理的利用新技術,制定適宜的污水處理策略。城市污水的處理時城市綜合實力的體現,雖然目前城市污水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也暴露了更多的問題,城市工程需要經過不斷的研究與發展,符合城市環境的基本要求,提升城市工程的整體服務質量。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❷ 污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
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趨勢
——提標改質是城鎮污水處理未來發展方向,農村污水處理需求大
一直以來,我國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問題嚴重,同時廢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水環境亟待改善。目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已經基本達到要求,截止2019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96.81%和93.55%,而農村污水處理滲透率仍較低,進行污水處理的建設鎮及鄉數量佔比較低,同時農村污水處理率不到30%。
整體來看,未來我國污水處理需求將會逐漸往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提標改質是未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的主要增長點,農村污水處理發展空間巨大。
此外,我國污水處理長期存在「重廠輕網」問題。一方面,污水處理設施雖然已經建成,但是由於收集管網不到位,「曬太陽工程」寫低負荷率的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由於管網年久失修、破損滲漏以及錯誤接駁,影響河道水質。
相對於污水處理廠有明確的收費來源,管網的建設和維護基本依賴政底付費,給地方政府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這也是未來我國污水處理模式創新的重點與難點。
在市場競爭方面,PPP政策趨嚴、項目績效考核強化,促使擁有不同優勢的市場主體加速資產整合,領先企業積極並題,鞏固市場地位,除傳統水務公司外,外部企業也紛紛通過並購等方式跨界進入污水處理行業,轉型進入污水處理領域,市場競爭呈現多元化趨勢,同時促進行業加速走向集中。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分散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其分析
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詳細闡述了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促進分散性生活污水的治理服務水平,並供同行參考與借鑒。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我國逐漸認識到治理分散污水的重要性,到目前為止,我國對城鎮生活產生的污水以及工業生產造成的廢水等的污染源具有較好的控制,不過在一些農村地區、偏遠的度假區以及旅遊參觀區等,由於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對分散污水源的收集較為缺乏,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通常情況下,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分布情況都比較分散,有些位於偏遠一些的地區,水量在一天或者一小時內的系數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此外,集中鋪設管道網路的基礎建設費用非常高,而且容易導致二次污染,還需要對二次污染物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針對分散性污水源,採取分散處理的模式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合理的對污水進行利用,促進生態自然的規律循環,有利於美化環境。在本文中主要針對幾種常用的污水防治工藝技術,根據工藝技術本身具有的特點以及適用性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1.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簡介以及分析
1.1凈化沼氣池工藝技術
凈化沼氣池主要是在凈化糞池這一技術的基礎上演變發展的,是一種早期應用於處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工藝手段。通常情況下,凈化沼氣池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二級厭氧池以及後續生物濾池:其中二級厭氧池當中填充了一定量的軟性填料;而生物濾池一般分為兼性濾池以及好氧濾池兩種,其中包括若干個小隔室,在前面的隔室中主要填充軟性填料,而後面的隔室里主要填充硬性填料。生活污水首先要經過沉砂池將一些比較粗大的污染物過濾掉,然後在一級厭氧池當中完成發酵從而產生具有一定利用價值的沼氣。接著在二級厭氧池當中進行厭氧過濾,將污水中包含的污泥進行有效的截留,與此同時進一步發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最後,污水在經過凈化之後需塌空要按照岩燃次序填充相應的軟性填料或者硬性填料,要求出水COD、NH4+-N、TN、TP等各項指標都能夠滿足相關污水排放標准規定的二級標准。
在選擇進水方式的時候可以按照實際的處理量,確定合流式或者是分流式,由於凈化沼氣池的水力會停留較長的時間,一般在2到4天之間,所以通常能夠對規模在200m3/d以下的生活污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其中合流式由於投資的成本相對較低,在處理100m3/d以下規模的生活污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相關調查我們知道:凈化沼氣池的沼氣產率一般可以達到0.02~0.15m3/(m2·d),而且對於COD的去除率非常高,可以達到80%~90%,相比傳統的厭氧消化工藝技術要高出5%~10%。不過該技術對氮磷的處理不是很好,通常不能滿足GB 18918-2002當中規定的一級B標准。所以,凈化沼氣池可以聯合人工濕地、土地滲濾等工藝技術,有效的對氮磷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最後將出水應用到灌溉中或者排入到自然水體中。
1.2蚯蚓生態濾池工藝技術以及高效藻類塘技術
蚯蚓生態濾池這一工藝技術起源於法國和智利,該技術能夠很好的處理城市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蚯蚓的食物包括懸浮物、部分微生物以及生物污泥等,可以排放出小塊有機物質,能夠促進污染物質的降解,為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所以,蚯蚓生態濾池不僅可以有效的延長生物食物鏈,去除有機污染物質,還可以提高濾料的滲透性能,提高水力負荷。除此之外,在蚯蚓生態濾池當中,生物污泥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毛細吸水時間一般保持在30~50s,污泥具有較好的脫水團棗瞎性,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泥處理費用。
不過蚯蚓對生存環境當中的濕度有較高的要求,如果長時間處於滯水環境當中,很可能加速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蚯蚓生態濾池的水力負荷,低於傳統二級處理工藝。如果COD負荷過高,容易將蚯蚓和微生物之間良好的協同關系破壞掉,降低了系統的處理效果。而在傳統穩定塘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了一種以人工強化的方式產生的高效藻類塘。該工藝技術主要是由於陽光、菌類以及藻類之間可以產生較好的協同作用,所以處理污染物質的效果非常明顯。
相對於傳統的穩定塘來說,高效藻類塘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能夠有效的去除氮磷;塘深通常在0.5米以內,是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參數;HRT相對較短,對於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具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應用於農村地區;在處理過程中採取的工藝技術較為簡單。該技術在國內外都有應用,我國還需要在出水藻類的含量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1.3膜生物反應器工藝
膜生物反應器是集活性污泥法與膜分離技術於一體的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根據膜孔徑的大小可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根據膜組件的不同,可分為中空纖維式、平板式、圓管式等;根據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的位置可分為一體式和分置式。
分置式是將膜組件與生物反應器分離放置,這種方式利於對膜組件的更換、反沖洗,在難降解工業廢水、有毒廢水、高濃度廢水等易發生膜污染的廢水中應用較多。一體式膜生物反應器由於佔地面積小、能耗較低而較多的應用於生活污水和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
膜生物反應器可實現水力停留時間與污泥停留時間的完全分離,從而可以提高反應器中的污泥濃度,增加其容積負荷。一般反應器內污泥齡較長,利於硝化菌的生長,故系統的脫氮效果好,其去除率可達90%以上。由於膜的高效分離作用,系統出水水質穩定,且可省去傳統二沉池,減少佔地面積。但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膜污染問題,使得膜組件需要定期沖洗或更換,從而增加了系統的運行維護費用。目前此技術已有較多應用,可用於大中小規模水量的處理。實踐表明其處理出水COD,SS質量濃度可以分別穩定在50,10mg/L以下,其它主要污染物指標可以達到中水回用標准,可用於沖廁、綠化灌溉、消防等,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由於此系統不設厭氧池,所以對磷的去除效果不好,可進一步通過化學方法除磷,也可與脫氮除磷工藝聯用。
1.4一體化處理裝置
一體化處理裝置是指將厭氧池、生物濾池、接觸氧化池、氧化溝、SBR等技術或單一或組合改造成小型一體化的污水處理系統。已應用的有一體化A/O生物膜反應器、一體化生物濾池、一體化SBR池、一體化氧化溝等。
根據具體情況,一體化處理裝置可建造為地埋式,基本達到不佔地的目標。適用於高速公路服務站、生活小區、旅遊景觀區生活污水的處理,也可應用於冬季較為寒冷的北方地區,以減小溫度對系統運行效果的影響。一體化處理系統的投資和運行成本一般均高於自然生態處理系統,但出水水質較好,可達到GB 18918-2002要求的一級B標准。
2.結語
目前雖有許多污水處理工藝被用於處理分散生活污水,但常常存在運行不穩定、處理出水不達標、處理裝置閑置率高等現象。而開發應用具有抗沖擊能力強、管理簡單、處理效果好兼具運行費用低、投資費用低特點的工藝必將成為今後的方向。同時,結合當地的條件,如在景區建造處理裝置時,可選擇處理效果好並且具有美化環境的自然生態技術。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❹ 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是資源化利用嗎
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是資源化利用。不但可節約用水量,解決村鎮分散式生活污水的隨意排放問題,改善環境,實現生活污水的循環利用。
農村生活污水由黑水和灰組成,其中黑水是指居民生活過程中廁所排放的糞便污水;灰水是指居民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洗浴、洗衣服和廚房污水等雜用水。
農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徵:農村生活污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農村生活污水濃度低,農村水質波動較大,受季節影響明顯,基本上不含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含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
農村人口數量相對少,且農村戶籍人口與實際人口差異大,留守老人、兒童多,青壯年人口少,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會逐漸減少,污水量也會逐漸減少。
農村大部分沒有污水排放管網,污水排放比較分散、不穩定,污水排放時變化系數大。特別是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呈現不連續狀態,早晚大於白天,夜間排放量極小,幾乎可以忽略。
❺ 北京採用什麼排水體制
北京採用污水分流的排水體制。
繼四海下水道建成之後,又於1955年將內城御河上段改成了暗溝,徹底解決了內城河湖退水和雨水出路問題。
這期間,還修建了安定門、東直門等多條下水道系統。據統計,1953-1957年,北京市新建下水道長度共251公里。這些排水干線工程的建成初步形成了城區雨污水排放的系統。在這一時期,北京市新建區開始按照雨污水分流制建設排水管道,確定了北京城市排水體制。
簡介:
雨污分流,是一種排水體制,是指將雨水和污水分開,各用一條管道輸送,進行排放或後續處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則通過污水管網收集後,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避免污水直接進入河道造成污染。
且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可降低水量對污水處理廠的沖擊,保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
❻ 什麼才是分散式生活污水
分散式污復水處理是相對制於污水的集中處理而言的,主要是指將污水進行原位處理,以達到排放或者回的標准。我們平時所說的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其實就是集中式處理系統,他將劃定的排污范圍內的污水收集後,通過官網系統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集中處理。集中處理方式中,市政官網的投資佔到污水處理投資的60-70%,如果某個地區比較偏僻,且其產生的污水量比較小,將其污水也接入官網的話,官網部分投資可能過大,這個是時候就可以對這部分污水進行單獨的處理,相對於大規模的集中處理,這部分污水的處理就是分散式的處理。還有,比如目前我國的廣大農村,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落後,人員素質也相對較低,但是水污染問題又迫在眉睫,這個時候分散式處理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以一個村子為例,村子裡邊居住相對集中的若幹家庭的污水可以收集後進行集中處理,那麼住的比較分散的就可以採用一家一戶的處理方式,具體的技術比如有土地處理系統,包括滲濾系統,人工濕地,還有生態溝渠,一體化的小型生物處理系統等等,這些技術投資低,運行管理簡單,而且有比較好的處理效果,適合農村地區使用。
❼ 污水處理類的論文
基於快速城市化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研究
【摘要】: 集中式污水處理是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的主要形式,具有處理效果好、便於管理、以及「規模效應」等優點,對城市水環境的保護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存在資金投入大、周期長等弊端,導致城市污水處理滯後,使城市快速擴張區污水排放成為加大城市水環境壓力的重要區域;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可實現污水就近處理,處理設施建設靈活、投資少,可以作為污水集中處理模式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本文以城市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為研究對象,首先通過集中、分散污水處理模式特徵及制約因素分析,對污水分散處理區域進行判定;其次,在污水分散處理技術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區域特徵,構建了達標排放分散處理技術模式和污水再生利用分散處理技術模式;最後,針對污水分散處理存在的制約因素,制定了污水分散處理運營管理模式及對策,得出以下結論: (1)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污水處理模式應該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從整體上實現城市污水集中和分散處理的有效結合,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改善城市對水環境的壓力。 (2)污水分散處理區域的判定是制定污水處理技術模式的依據。污水分散處理模式應用於以下區域:在集中處理污水管網規劃之外的污水排放區域,應建設永久性分散污水處理設施,進一步根據有無中水回用要求,又將分散處理模式細分為分散處理後直接排放和分散處理後再生利用兩類模式;在污水排放區域,集中管網規劃建設范圍之內而集中處理設施滯後的區域,應建設臨時性污水分散處理設施,其是或否回用應依據區域環境管理的要求而定。 (3)對於達標排放的項目,通過污水處理技術及特徵比較,得出在佔地面積為主要制約因素的條件下,當污水排放執行二級排放標准時,可選擇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兩種分散式污水處理工藝;當污水排放執行一級排放標准時,可選擇SBR分散式污水處理工藝。鑒於佔地面積制約,建議將污水分散處理設施設計成地埋式。對於污水處理後再生利用的項目,分居住區和高校兩種情形進行了分析,得出:當居住區中水回用於城市雜用水時,可採用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當回用於景觀用水時,可採用SBR工藝;MBR工藝可作為高檔住宅區的污水處理及回用工藝。當高校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受土地面積制約時,可選擇地下滲濾污水處理技術;當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受面積制約時,可選擇運行費用較低的生物氧化接觸法或生物曝氣濾池處理技術。 (4)在適宜於分散處理工藝模式選擇的基礎上,得出用戶自助模式可適用賓館、寫字樓、商業會所及高校污水處理系統的運營管理;建設-擁有-運營模式(Build-Owning-Operation,簡稱BOO)適用於中、小型居民社區污水處理及回用系統的運營管理;建設-經營-轉讓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簡稱BOT模式)適用於大型居民社區、經濟開發區的污水處理系統的運營管理。 (5)提出了加快制定污水分散處理技術體系、促進污水分散處理的優惠政策、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及在線監測等促進污水分散處理模式應用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化 污水分散處理 中水回用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國內外污水分散處理模式應用現狀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4.1 研究內容
1.4.2 技術路線
第二章 城市污水分散處理模式適用區域判定
2.1 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模式分析
2.1.1 污水集中處理特徵分析
2.1.2 污水集中處理制約因素
2.1.3 污水集中處理存在的問題
2.2 城市污水分散處理模式分析
2.2.1 分散處理模式的特徵分析
2.2.2 污水分散處理制約因素
2.3 城市污水分散處理區域判定
第三章 污水分散處理技術模式構建
3.1 分散污水處理技術分析
3.1.1 人工處理技術分析
3.1.2 自然處理技術分析
3.2 區域污水分散處理技術模式構建
3.2.1 達標排放分散處理技術模式
3.2.2 污水處理再生利用分散處理技術模式
第四章 污水分散處理運營管理模式與發展對策
4.1 構建污水分散處理運營管理模式
4.1.1 污水分散處理市場化運營管理
4.1.2 污水分散處理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的選擇
4.2 污水分散處理發展對策
4.2.1 建立污水分散處理技術體系
4.2.2 制定分散處理優惠政策
4.2.3 加強政府監督管理職能
4.2.4 完善收費制度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你還可以到誠信論文發表網(cxlw027),豆丁,紅袖添香論文網,維普,攜手論文網,萬方,知網……這些網站上面找論文,一般論文都可以在那些網站上面找到。
❽ 分散式污水處理的生物膜技術
生物膜技術又稱為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屬於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DeWaCH主要由濾床、布水設置和排水系統等部分組成,當污水由上而下從長有豐富生物膜的濾料的空隙間流過,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觸時,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並完全降解,最終轉化成CO2和N2,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