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處理廠專家 入國家庫條件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
1、遵守職業道德、誠實守信、作風正派、學術嚴謹。
2、評審專家原則上年齡在40周歲(含)以上,70周歲以下,身體健康,能夠承擔評審和相關技術工作。
3、熟悉所申報論證專業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建設工程相關技術標准、規范及管理規定,具有污水處理廠高級及以上相關技術職稱或從事相關專業工作滿15年以上。
4、具有豐富的與論證專業一致的設計、施工和安全管理實踐經驗。才能入國家庫。
❷ 石家莊哪家環保公司的設備做的比較好
當然是石家莊森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啦。
石家莊森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其成立於2000年。本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產和技術服務為一體,專業生產污水處理曝氣系列產品的企業。致力於石化、印染、紡織、食品、釀造、制葯、製革、造紙、焦化、鋼廠、電廠的環境治理工程,業務范圍涉及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及產品銷售。
公司擁有以五名工程師和五名高技術工人組成的新產品研製組,並且擁有經驗豐富的污水處理專家和多年機械設計、設備生產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還擁有由47名工人和管理人員組成的生產隊伍和售後服務隊伍.
公司有先進的數控、線切割設備、進口的硅橡膠曝氣膜微孔加工設備、注塑件生產設備,公司產品基本上做到自主生產。為保證曝氣產品的質量,公司設有室內試驗曝氣玻璃缸和室外大型水池,為曝氣產品出廠前的試驗創造了條件.
公司不斷消化吸收國內外同行業的先進技術,通過自主創新改進,具有生產污水處理曝氣充氧多種產品的能力,除生產過去傳統的曝氣軟管,曝氣盤和復合膜懸掛鏈曝氣器外,又開發了新型固定式曝氣管、具有抗腐蝕能力的棕剛玉懸掛鏈曝氣器、具有防進水能力的硅膠膜懸掛鏈曝氣器。在改善懸掛鏈曝氣膜抗撕裂抗腐蝕能力上邁出了新的一步,同時各曝氣指標得到了建設部給排水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檢測認證,以上產品在污水處理的領域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公司堅持創新、務實、精益求精的企業方針,以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產品、誠實的勞動、熱情的服務求生存、求發展為宗旨。誠邀國內外同行開展技術合作,全力推進中國環保科技與事業發展。
❸ 尹軍的簡介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但人類在利用水的同時,也污染了水。有一群人默默地為防治水污染辛勤工作著,原吉林建築大學校長尹軍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尹軍1954年出生於吉林市。在初中課程還沒有學完的情況下,16歲的尹軍到長春市自來水公司工作。這個不經意的人生安排,卻開始了他與水打交道的生涯。
在自來水公司做團委幹事時,尹軍養成了看書的習慣。1974年,他被單位推薦上大學。「就是平常所說的工農兵學員」,尹軍自己解釋說。他這個工農兵學員沒像有的人那樣,混個學歷就算了。他一直在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沒有滿足於拿到學歷。
在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習期間,尹軍喜歡上了這個專業。從1978年起,他連續3年報考研究生,終於被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市政工程專業錄取,當年該校只招了2名研究生,尹軍就是其中之一。專業方向是水處理,師從當時全國水處理界有名的專家王寶貞。1980年12月,尹軍研究生畢業了。他畢業論文的題目是「臭氧和活性炭處理水中污染物的研究」,這個方向當時在國際上也是剛剛起步,「這篇論文為我後來整個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尹軍說。
研究生畢業了,他來到了吉林建築大學工作,創建了學院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雖然已經碩士研究生畢業了,可尹軍依然沒有滿足,他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進一步提高自己。1984年,他考上了國家公派留學生。1985年7月,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建築專業城市環境研究室進修。由於他日語基礎較好,在此期間,他參與了研究室一些課題的研究。1986年12月回國後,他開展了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當時學院的條件不是很好,他就在一個由衛生間改造成的實驗室搞實驗,承擔的是長春市東部污水處理的項目。後來,他又帶領幾個老師相繼開展了其它項目,為學院帶起了一支科研隊伍。同時,也帶領老師們往日本的一些科技雜志上投稿。1985年,他被評為副教授,任系主任。1988年,他被評為教授。這時,日本早稻田大學邀請他去讀博士。1991年1月,他再次來到日本,1992年3月他就拿到了工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人。1992年6月,他謝絕導師的挽留,放棄在日本高薪工作的機會,攜妻帶女歸國工作。為此,他受到我國駐日大使館的高度評價,大使館參贊還獎勵了他5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
回國後,尹軍先後任吉林建築大學校長助理、副校長。1997年5月起,任校長。在行政職務不斷提升的同時,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也不斷提高。1992年到1994年,他又到哈爾濱建築大學做博士後。2000年,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尹軍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城市污水熱能回收技術、污水高級氧化技術、污水回用及中水道技術、污泥處理及資源化技術、污水生態治理工程技術、水污染流域綜合治理技術等是他的重要選題。在這些研究領域,近20年來,他曾參與主持完成20多項科研項目,發表180多篇學術論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特別是近5年來,在國內外20多種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刊物和大型國際會議上,以中、英、日3種文字發表論文近70篇,其中8篇被ISTP、EI、SCI收錄,出版學術編著4部。作為第一主持人完成科研項目5項,其中1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成果獲國家專利。目前,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作為第一主持人主持省重大、重點科技項目3項,教育部科技研究重點項目1項,中外合作項目和亞洲開發銀行項目各1項,培養博士、碩士20餘人。
❹ 致力於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有什麼技術
陳澤峰,1969年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豐泉環保集團董事長,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福州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環保行業品牌建設十大傑出企業家。榮獲「第14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中國十大傑出經理人」、「全國百名公益之星」、「中國環保產業(企業)傑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高中畢業的陳澤峰經過幾年的創業和打拚,於1995年創辦福建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做出了投身環保產業的抉擇,他決定製造出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設備。此後的幾年,陳澤峰反復攻關,不惜耗費巨資,終於攻克垃圾焚燒技術的三大世界性難題,大大降低焚燒成本,實現煙塵無污染排放和熱能的充分利用,製造出了垃圾焚燒爐。2001年8月,豐泉垃圾焚燒爐順利通過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檢測,成為全國第一台二英排放通過達標檢測的焚燒爐。其設備在境內外30多個城市運營,促進了我國生活垃圾從填埋污染水土到無害化焚燒處理的環保轉變,把垃圾燒成渣製成磚塊變成肥料,變成能源來利用。他還向寧夏、四川、湖北等省區的偏遠地區贈送價值300多萬元的焚燒爐。
陳澤峰創造出的兩項環保科技的拳頭產品,「工業廢水和中小城鎮污水水解拼裝成套設備」和「LFW系列智能型工業垃圾焚燒爐」,獲得13項國家專利,並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重點環保裝備國產化國債項目,獲得了1700萬元國債資金。由於他的「豐泉環保生態園」能有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不僅能大幅度減少政府和百姓處理垃圾的投入成本,而且對提升與改善環境質量、加大環保科技推廣力度、增加社會就業機會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69年,陳澤峰出生在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玉南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1987年,陳澤峰高中畢業後,在農村做了兩年手工業。隨後的幾年裡,他走南闖北,在全國各地推銷打火機、五金配件等小商品。一兩年的奔波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萬元。有了些本錢後,1989年,陳澤峰在安溪縣開了家小型機械廠,生產茶葉揉搓機、茶葉烘乾機、香菇脫水機、香菇烘乾機等小型設備。在管理工廠的過程中,陳澤峰感到了自己管理知識和能力的欠缺。這時的他,想去圓自己的大學夢,於是他入讀了天津大學的經濟管理專業,一邊讀書,一邊做生意。1990年,他與人合作在家鄉泉州建設鄉村小水電站和小水泥廠。1994年,25歲的陳澤峰已經有了近千萬元的資金積累。
就在做這些小企業的過程中,陳澤峰深切地感受到了污水、垃圾、廢氣對家鄉青山綠水的破壞。他在走南闖北跑銷售的過程中,看到一些城鎮垃圾到處堆放,惡臭隨風飄散,蒼蠅亂飛,白色污染使整個環境顯得破敗不堪。他想到人們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生活,怎麼可能心情舒暢呢?這是他決心放棄原來低科技、高污染的行業,而投身到環保產業的原因之一。1995年底,陳澤峰到了福州,建立豐泉公司,開始轉型高科技。在兩三年的時間里,他的豐泉公司業務拓展到電子、進出口、醫葯、廣告等多個行業,企業名稱叫做「豐泉集團有限公司」。這個時候,陳澤峰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覺得環境問題已是全球性問題,環保產業、生物技術產業、信息產業是21世紀的三大朝陽產業。他覺得公司要走得更遠就要有主打的產業,於是1998年改名為「豐泉環保集團」,關閉了大批其他產業的子公司。決心已定的陳澤峰,把目光瞄向了最為困難的污水處理和垃圾治理兩大難題。研發重點為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陳澤峰決定利用自己的優勢,製造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設備。
將垃圾填埋改為焚燒,是近年來環保的要求和趨勢。據測算,垃圾焚燒可使體積減小80%,重量減輕90%~95%,垃圾渣可用作肥料或建材原料。但是,垃圾焚燒絕不像老百姓在路邊燒垃圾那麼簡單,因為垃圾焚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二英。如果焚燒垃圾氣體直接上天,無異於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如何焚燒垃圾是個技術性課題。在國外,較多採用焚燒爐處理垃圾,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在20世紀80年代相繼建成垃圾焚燒廠。垃圾焚燒還可以用來發電、生產肥料,事實表明,垃圾焚燒這一處理是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小型焚燒爐要做得造價低、運營費用低、排放又能完全達標,是個世界性技術難題,也是環保企業界爭論的焦點。對此,豐泉環保集團依靠科技創新,在科研攻關的道路上奮力拚搏。在爐體設計方面,他們採用卧式固定爐膛、水牆結構;在節省助燃劑方面,採用高壓風管噴風助燃變頻控溫新技術,確保爐體溫度達到850~950℃;在燃燒技術方面,採用新材料和二次焚燒方法以確保垃圾和煙塵在爐內充分的燃燒時間;在氣體排放方面,研製了新型高效水浴處理裝置、新型高效文丘里凈化裝置、二級熱交換器和新型袋式除塵器,並在國內率先在小型爐上成功組合了高效纖維活性炭凈化裝置。針對小型焚燒爐用固定爐床的缺點,他們在爐內左、右和上方設置了幾百個噴風嘴,使垃圾在爐內能適當蠕動,確保充分焚燒。在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之後,又先後研發了日處理1.5噸、3噸、5噸、10噸四個級別的垃圾焚燒爐,形成了以熱解爐、爐鍋一體化、回轉窯爐、往復爐排爐等為龍頭的四種新產品系列,不僅大大降低了垃圾燃燒成本,而且成功解決了燃燒排放的污染,真正利用了燃燒產生的熱能。
1999年4月,由陳澤峰的豐泉集團開發的LFW-125型工業垃圾焚燒爐通過了省級科技鑒定。這種焚燒爐有兩大特點:一是在不添加任何輔助燃料的前提下,創造性地利用「空氣湍流」原理,瞬間使各種各樣的垃圾充分燃燒;二是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使外層流動隔熱水牆的溫度達到80攝氏度以上,引入澡堂可供洗浴,導入供熱管道可以取暖。2001年,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5位專家來到福州,對豐泉LFW型垃圾焚燒爐進行了嚴格的考核,測試結果表明,排放指標均達到國家標准,其中煙塵測試結果平均值僅為23毫克/立方米,屬國內領先水平。最重要的是測試表明,該型焚燒爐排放的煙氣中二英含量低於我國嚴格的環保標准,即每立方米煙氣中二英含量不超過1納克(1納克等於十億分之一克),成為我國首台通過二英檢測的小型垃圾焚燒爐,被視為「環保行業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
陳澤峰的小型垃圾焚燒爐的「星星之火」,首先是在福州市晉安區西園村點燒的。該村共有1,000餘戶,6,000多人,日產垃圾3噸以上,每年垃圾轉運費等就要10多萬元。後來,該村安裝了1台LFW-125型焚燒爐,處理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不僅實現了垃圾無害化就地處理,而且節省了轉運費,還利用熱能轉換蓋起了環保澡堂,安排了10多名農民就業。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各地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從惠安石崎到晉江陳埭,從安徽界首到寧夏、江西、湖南、湖北,一個個試點帶出一大片市場,在四川德陽,政府還專門發文推廣使用豐泉小型垃圾焚燒爐。2001年,陳澤峰分別向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一些單位捐贈LTW-210型小型垃圾焚燒爐及配套產品,總價值達600萬元。這些垃圾焚燒爐的投入使用,開創了垃圾「分片就地處理、焚燒綜合利用」新理念,有效解決了垃圾圍城問題,促進了當地環保事業的發展。
後來,陳澤峰引進了德國技術,與北京環科院合作成功開發了「水解拼裝式工業廢水中小城鎮裝置」。該產品代替進口,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佔地省、容易拆遷、工期短等特點,比同等規模的傳統工藝節省工程投資30%~40%,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肯定,已應用於福建、新疆等地多項污水處理工程,被科技部等五部委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並與「LFW系列智能型工業垃圾焚燒爐」一起,雙雙列入國家重點環保裝備國產化國債項目,獲得中央財政資金1,700萬元的支持,成為全國第一個榮獲兩個國債項目的環保企業。
2003年,陳澤峰將「工業廢水和中小城鎮污水水解拼裝成套設備」在泉州清濛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作為第一個試點。該廠建設周期5個月,一次性正式通過聯動試車成功,水質經泉州市環境監測站監測合格。這一工程總造價800萬元,日處理污水1萬噸,是全國建設速度最快、造價最低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在泉州取得成功模式之後,陳澤峰迅速進軍全國,而後在福建省泉州、江西、新疆等地同時投建6座更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廠。
2003年4月28日,正處「非典」時期,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緊急通知陳澤峰: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制醫療垃圾焚燒爐,盡快發往北京。陳澤峰對此高度重視,在一無合同、二無訂金的情況下,他推掉了其他訂單,全力組織生產和運輸。幾天後,陳澤峰生產的醫療垃圾焚燒爐,就在北京市崇文區和房山區安裝調試成功,用於焚燒被隔離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全北京治療「非典」的醫院所產生的醫療垃圾,受到了崇文區和房山區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同年5月7日,北京市崇文區市政管理委員會將一面寫有「和衷共濟,共抗非典」的錦旗,送給了福建豐泉環保集團。10月,陳澤峰的智能型垃圾焚燒爐在第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榮獲金獎。
2004年,陳澤峰在北京建造了目前中國最大的醫療垃圾處理中心。
陳澤峰的目標是不僅要做國內環保市場的「領頭羊」,還要做「世界的清潔工」,在世界范圍內做大型化項目、做高精尖技術,將公司打造成世界十大環保品牌之一。
「環保是一項既掙錢,又能積德的公益事業,還能夠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做環保,賺了是賺,虧了也是賺。」「這個社會不缺創業的機會,缺少發現的眼光。如何找到與別人不同的產品或行業,然後深入做下去,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非常關鍵。」「做環保企業很苦,同行一起開會時都說企業在虧損,有的甚至想轉產,我說只要你們能挺住,明天一定會很好。」
❺ 目前城市污水的現狀及處理措施
城市污水處理工作是社會發展的一重要組成部分,選擇恰當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意義非凡。因為污水處理工藝的好壞雖不是社會發展的中心卻牽動著中心的發展,雖不是保護環境的重點,卻可波及到環境保護的成果。好的污水處理工藝具有投資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簡單、處理效果達標且可回用等優勢。本文主要探討當前城市污水處理的一些方法。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環保問題,特別是城市污水處理已成為各國研究的熱點。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一直沿襲舊的經營管理模式,對污水處理設施方面的建造、設備運行和價費行使統一管理、分級領導的體制,給城市污水處理相關行業導致了很多弊端。城市污水的治理對改善城市水環境,保障城市經濟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城市污水的特點
城市污水指人類生活所產生的污水,以洗滌污水和排泄物等為主。城市污水的排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有關,其排量較大,平均每人每日產生污水150-400L。城市污水有區別於工業污水,但也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一個主要污染源。目前,除磷技術是城市污水處理的瓶頸問題。因為污水中含有的高量氮、硫、磷等物質在厭氧細菌作用下,極易生惡臭物質污染環境。此外,污水中還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微生物,以及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和一系列金屬物和鹽類物質。
二、城市污水處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國淡水資源十分緊缺,人均擁有量為2300立方米,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擁有水平的1/4。更不為樂觀的是我國的城鎮污水:自1997年起,居民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越了工業污水排放量(城市污水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45%),開始位居污水治理工作的首位。從而我國全面加強了城市污水的治理工作;1999年,城市污水污染負荷超過了工業廢水污染負荷,我國水污染控制重點也從工業污染轉變成了城市污水污染。到 2003 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為 460 億噸,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污水排放總量的53.8%,為247.6億噸;廢水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1333萬噸,其中生活污水占總量的61.6%,為821.7萬噸。如此醒目的數字說明了我國水污染的嚴峻形式,以及城市污水的嚴重所在。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經處理就直接排人江河湖海,比例高達80%。400億立方米的年排污量,污染了全國1/3以上的水域。專家指出,水污染無疑加重了水資源帶姿的緊缺程度,更為嚴重的是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及飲用水安全和工農業發展的進度。目前,城市污水已慢慢侵蝕人類的生存環蠢羨絕境,成為僅次於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的污染。而我國城市水污染之所以如此嚴峻,其主要原因是污水處理率低,導致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流,由此,加強污水處理力度迫在眉睫。
三、污水處理常用方法探討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也是目前全球採用最為廣泛的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途徑。該方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來分解並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和剩餘污泥派渣排放系統組成。具體流程為:①曝氣池作為一個生物反應器,容納廢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再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使氧溶人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同時保證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處於懸浮狀態,使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②混合液進入沉澱池後,懸浮固體經沉澱後和水分離,就有凈化水流出沉澱池。同時沉澱池中的污泥迴流(稱為迴流污泥)進曝氣池,確保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此外,在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微生物流經沉澱池時又被消除,來達到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的環境。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
3.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也是污水生物處理的常用辦法。該方法的工作原理為通過去除廢水中的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來達到凈化的目的。生物膜法的適用對象主要為中小規模的的污水處理系統,在南方運用更為廣泛。具體流程為:污水和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的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接觸反應後,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會溶解去除有機污染物,將其轉化為水、二氧化碳等物質,有機物消失達到凈化的目的。
3.氧化法 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可將氧化法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幾個種類。目前,氧化法處理污水採用率較高,且前景較為廣闊,但其中的化學氧化法操作簡單,但運行成本高且效果不佳,因此,採用率普遍不高。
4.氧化塘處理技術 氧化塘處理技術,是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通過在塘中生長的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被氧化分解,達到凈化效果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該技術投資小、構造簡單、運行維護管理方便、凈化效果好、節省能耗,在國內外城鎮污水處理領域被廣泛應用。
然而,污水處理在實際建設和運營中有著很多障礙,比如資金問題。因為與污水處理是一項側重於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工程,因此資金問題往往成為了效果的瓶頸。總的說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研究和應用領域,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往往運行費用高,設備不能滿足高效低耗的要求,且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②現隨著污水排放標準的不斷嚴格,污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排放要求逐步提高。而可以去除氮、磷物質的工藝就是活性污泥法了;但是活性污泥法只有形成多級反應池,通過增加內循環來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這樣運行管理就更加復雜且各項費用也會大幅度提高;③目前城市污水的處理多以集中處理為主,龐大的污水收集系統的投資遠遠超過污水處理廠本身的投資。因此,如何使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朝著低能耗、高效率、少剩餘污泥量、最方便的操作管理,以及實現磷回收和處理水回用等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已成為目前水處理技術研究和應用領域共同關注的問題。
綜上所述,城市污水處理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目前遇到的最到的問題是技術的改良和污水處理實際落實的問題。還希望城市污水廠和相關部門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投資進行新技術的研究,保護好人們賴以生存的寶貴的水資源環境。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