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四海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公司下設七部一室:市場營銷部、技術開發部、工程生產部、質檢部、采購供應部、售後服務部、財務部、辦公室。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以追求卓越、奉獻社會為目標,以團結、專業、創新、高效為標准,委任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擔任公司主要領導。採用情感管理與制度管理相結合,充分調動了各級員工的工作熱情,形成了良好企業文化。
公司選拔配備了老中青結合的專業製造安裝隊伍,技術過硬、服務熱情、高質高效、吃苦耐勞,無論是車間製造還是現場安裝,均受到了客戶的高度贊譽。公司位於山東省青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心,座落於交通順暢的309國道南側。地理位置優越,
公司以「專業製造精品,真誠服務客戶」為經營理念,樹立精品意識,嚴格按國家標准進行設計和生產,公司專設質檢部,從原材料采購到設備出廠、安裝調試實行全程質量檢查,要求合格率100%。周到的售後服務
公司從用戶利益出發,專設售後服務部。以「提高用戶的經濟效益,達到用戶滿意」為服務理念,不斷完善市場服務體系。顧客滿意是我們的追求,隨時為您提供細致周到的全優服務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宗旨! 主要經營:反滲透設備、全自動軟水器,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凈水器、盤式過濾器、網式過濾器、砂濾器、多介質過濾器,超濾設備等,其中反滲透設備是我公司採用世界先進膜元件及技術設計製造的,主要應用於乳業、酒水飲料、制葯、化工、電力、造紙等行業的脫鹽水製造或工藝純水製造等多種行業,技術水平達到世界先進行列。
公司業務在青州公司與濟南分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國建立了完備的銷售網路,產品銷售覆蓋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到十幾個國家。
公司先後承攬了湖南廣信集團、山東鳳凰紙業、豫西新華生物質能發電、山東華陽熱電、鞍山亞視光電、山東香馳集團、蒙牛集團、河北承德乾隆醉、武漢健民、魯安葯業等多項水處理工程,並順利完成了工程設計,安裝調試等工作。我們也熱忱的歡迎您到我公司考察知道工作。
『貳』 城市中下水管道的污水是往哪裡排呢
城市排水系統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處理廠組成。在實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況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處理後,排入水體或回收利用;雨水徑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後,就近排入水體。
城市排水系統規劃的任務是使整個城市的污水和雨水通暢地排泄出去,處理好污水,達到環境保護的要求。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估算城市排水量,選擇排水制度,設計排水管道,確定污水處理方法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位置等。
排水的渠道和道路不一樣。道路,可以上坡,也可以下坡。可是水只能往低處流,不會往高處流。假如這個地方原來有一條管道,建在地下不是很深的地方,現在挖了一個立交橋下去,高度比骨幹管網還要低,它的水是流不進管網的。
(2)鳳凰橋污水處理廠簡介擴展閱讀:
許多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還存在著另外一個問題——「重污水,輕雨水」。許多城市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排水系統採用雨污合流的形式,而污水是造成排水管道堵塞的重要的原因。據北京市水務局數據,北京城區排水系統有超過三分之一屬於合流制,雨水和污水走同一管道。
據統計,北京近八成的雨水排水管道內有沉積物,約一半的雨水排水管道內沉積物的厚度占管道直徑的10%至50%,個別管道內沉積物厚度甚至佔到管道直徑的65%以上,直接影響了城市排水系統功能的發揮。
『叄』 哪位達人告知一下蘇州市污水處理廠的聯系方式誠謝!!!
1、蘇州市福星污水處理廠位於蘇州市西南角,西、南面為京杭大運河(尾水受納水體),佔地7.5公頃,服務區域包括蘇州城區西片和南片約為46KM,服務人口約25萬,一期設計規模為8萬噸/日(二期設計規模為10萬噸/日)。福星污水處理廠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採用先進的UNITANK工藝,在中國(除澳門外)尚屬首家採用此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核心設備全部國外進口,一期總投資約1.55億元人民幣,於2002年底正式投產。
2、城東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蘇州古城區和城東新區包括蘇安新村、東港新村、東環新村、宏富新村和里河新村等小區,以及工業園區啟動區的生活污水。該廠位於古城區以東,相門外約850米,佔地約54畝,服務范圍為19.2km2,受益人口約37萬。處理工藝採用常規生物處理法——活性污泥鼓風曝氣法,污泥經濃縮,消化和脫水後外運農用。
城東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從1985年1月動建,1988年10月一級處理試運轉,1989年6月二級處理試運轉。為解決蘇州工業園區啟動區的生活污水出路,又增設了二級處理1.5萬m3/d,該項目從94年動建。城東廠目前二級處理總量為4.0萬m3/d,一級處理總量為9.25萬m3/d,一期工程投資1081.4萬元,擴建工程投費約1561.356萬元,城東污水處理廠工程由上海市政設計院設計。城東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收集系統以干將河為界城南地區的生活污水由西南向東北匯集至平直污水中途提升泵房,城北地區的生活污水由西北向東南匯集至懸橋污水中途提升泵房,經提升後匯入干將路干管,然後至相門污水中途提升泵房,經提升後至城東污水處理廠進水泵房。蘇州工業園區的部分生活污水,匯集蘇斜路污水中途提升泵房,與城東新區的生活污水匯合流入東環進水泵房,到城東污水處理廠處理。
城東污水處理廠主要接納生活污水,及部分與生活污水類似的工業污水和初雨徑流,設計水質進廠指標為BOD5=250 mg/l,SS=250 mg/l,經處理後出廠水水質BOD5<20 mg/l,SS<30 mg/l,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城東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產對改善古城區河道水污染狀況,保持姑蘇水城秀美風貌,保護太湖流域水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東廠投產以來,運行正常、工藝穩定,污水處理效果良好,完全達到設計的預定要求。2000年處理污水1466.28萬m3 ,日平均處理4.01萬m3/d,平均出廠水質BOD5、SS、CODcr分別達到7.8 mg/l和22mg/l、46.1mg/l。2001年處理污水1466.16萬m3 ,日平均處理4.02萬m3/d,平均出廠水質BOD5、SS、CODcr分別達到7.4mg/l、20mg/l和44.5mg/l。近年來,污水處理量年年達到設計規模,出水水質均低於建設部頒發的《城市污水廠污水、污泥排放標准》(CJ3025-93)的規定值即BOD5、SS、CODcr分別小於30mg/l、30mg/l和120mg/l。城東廠的污水處理極大的減輕了有機物污染,為整治市區水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3、 婁江污水處理廠地理位置處於蘇州市區東北角,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工業北區內,是市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一個重要子項目,婁江污水處理廠佔地8公頃,設計日處理能力14萬噸計劃分二期實施,全部建成後,將與日處理為4萬噸的城東污水處理廠共同承擔蘇州市中心規劃區東北片(古城區、城東地區、城北地區)以及洋板涇工業區排水區域的污水處理。
婁江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於2000年12月9日開始建設,2004年1月8日竣工。污水處理規模為6萬噸/日,總投資概算為1.45億元。處理工藝採用交替式活性污泥法,二級生化處理。設計進廠水質CODcr:360mg/l,BOD5:180mg/l,SS:250mg/l,NH3-N:35mg/l,設計出水水質CODcr:60 mg/l,BOD5:20mg/l,SS:20mg/l,NH3-N:15mg/l。廠內主要設備由日本國際協力銀行提供貸款,通過國際招標引進美國、日本、德國、瑞典、韓國等企業生產的設備和控制系統。處理後的出廠水經出水泵房提升後排入婁江(鳳凰涇下游500m)。
4、 城西污水處理廠位古城區以西,三香路寺涇橋南,佔地面積33.1畝。本廠隸屬於蘇州市排水管理處,主要接納新村住宅群,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部分單位排放的生活污水,現服務區域東起古城河以西,西至西環路北起干將路,南至胥江。服務面積5.6K㎡,總服務人口6.6萬人。處理工藝採用傳統曝氣活性污泥法。
城西污水處理廠於82年4月開始建設,83年6月一級處理投產運行,85年9月二級處理投產運行,日處理污水5000m3。後於89年開始擴建,擴建部分93年正式運行,日處理量為12500m3。遠期將達20000m3。總投資為13000.9萬元,由上海市政工程設計院設計。
該廠處理污水性質屬生活污水,設計進廠污水濃度為BOD=250㎎/l,SS=250㎎/l;處理後出水達到BOD5<20㎎/l,SS<30㎎/l。經處理後污水排入里雙河,後流入城外大運河,初沉池和二沉池剩餘污泥經濃縮池自然濃縮後外運填埋。
『肆』 鳳凰河二溝污水處理工程的鳳凰河二溝人工濕地生態系統
處理掉部分污染物的水經收集被泵入到鳳凰河二溝另一岸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人版工濕地權按1—8系列組成,1—8子系統由一級生物塘、一級植物碎石床、二級生物塘、二級植物碎石床和植物濾沙池組成(各子系統規格詳見表2—1)。經過人工快滲系統處理過的污水在人工濕地經沉澱、吸附、氧化還原、微生物分解等作用,達到無害化,成為促進植物生長的養分和水源。此外,對系統中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水質的時空變化設有幾十個監測采樣管,便於采樣分析,為保護濕地生態及物種多樣性的研究提供了實驗場地,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研究價值。人工濕地中種植有漂浮植物:浮萍、紫萍、大藻、鳳眼蓮、喜旱蓮子草等;挺水植物:蘆葦、蘆竹、姜花、傘草、香蒲、水竹芋、燈芯草、問荊等;沉水植物:金魚藻、黑藻等幾十種,與自然生長的多類魚、昆蟲和兩棲動物等構成了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除了具有治污功能外,鳳凰河二溝人工濕地還擁有游樂設施和一個小型的綠色湖泊廣場,不僅為我國小流域實施末端治理提供了樣本,也為老百姓提供了一個集休閑、旅遊和環境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生態樂園。
『伍』 天津7個污水處理廠
咸陽路污水處理廠:位於天津市外環線西半環外側,規劃中的大學路以北,與國際女子駕校相鄰,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45萬噸,佔地約60公頃,收水面積6806公頃
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河西區紫金山路2號 ,佔地面積(公頃): 35 處理規模(萬立方/日): 26
東郊污水處理廠: 天津市東麗區澄州路,佔地面積(公頃): 30 處理規模(萬立方/日): 40
北辰污水處理廠:位於北辰科技園區,日處理量可達10萬噸,服務人口達到20萬。
塘沽區新河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位於塘黃公路西側與京津塘高速公路南側交叉口處,佔地面積22公頃。收水總面積為42.05平方公里。收水范圍包括:塘沽城區的新河地區;以及遠期塘沽區河頭——中心橋鎮一帶規劃范圍。塘沽新河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規模為15萬噸/日(遠期2010年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為25萬噸/日)。
津南區環興污水處理廠:總投資: 5160萬元 項目概況: 津南區污水處理廠規模6萬噸/日,分兩期完成,一期處理3萬噸/日,總投資5160萬元,採用天津市環科院「復合水解+生物濾池」工藝。
大港區污水處理廠:大港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佔地6603平方米,建築面積2351平方米,綠化率37.36%,容積率35.62%,最終處理規模為4000噸/天。
塘沽區南排河污水處理廠:位於南大排污河以南、天津港散貨物流中心以北,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規劃日處理污水10萬噸。塘沽城區海河以南規劃范圍內的全部區域和新城鎮規劃范圍內的全部區域的生活污水都將由建成後的南排污河污水處理廠處理,總收水面積約27.6平方公里。
『陸』 成都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污水處理廠地址分別是哪
成都市第一污水處理廠:位於四川成都市天府新區成都市天府新區科學城中路(深圳路西段)以南,益州大道南二段以東,天府大道南二段以西,科學城南路以北。
成都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天府新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河心村 2 組
成都市第三污水處理廠:成都市-高新區-桂溪街道
成都市第四污水處理廠: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跳蹬河北路181號
成都市第五污水處理廠:武侯污水處理廠
成都市第六污水處理廠:成都市成華區龍潭街道辦高洪社區
成都市第七污水處理廠: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甘油村4組
成都市第八污水處理廠:成都市-青羊區-蘇坡街道
『柒』 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是什麼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等。
(7)鳳凰橋污水處理廠簡介擴展閱讀
生物除磷——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於受磷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國家環保局為控制磷污染,對磷排放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標准。化學強化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工藝以除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和各種形態的磷為主,
此污水處理工藝將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一體化,通過厭氧消化生物系統中活性污泥產生揮發性有機酸,作為聚磷菌生長的基質或稱之為營養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選擇性增殖,並將其迴流到生物系統中,使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在高效除磷狀態。。
『捌』 關於崇明的概況
地理環境
崇明縣目前由崇明、長興、橫沙等三島組成,三島陸域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
其中崇明島位於西太平洋沿岸中國海岸線的中點地區,地處中國最大河流長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中國僅次於台灣島、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嶼,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
全島三面環江,一面臨海,西接滾滾長江,東瀕浩瀚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及江蘇省太倉市隔水相望,北與江蘇省海門市、啟東市一衣帶水。
全島面積1267平方公里,東西長80公里,南北寬13至18公里。
島上地勢平坦,無山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東部略低。
90%以上的土地標高(以吳淞標高0米為參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間。
島嶼地理位置在東經121°09′30〃至121°54′00〃,北緯31°27′00〃至31°51′15〃,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島上水土潔凈,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優良,居民平均壽命76.7歲。
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南水道,東鄰橫沙島,北伴崇明島。
島呈帶狀,東西長26.8公里,南北寬2 ~ 4公里。
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灘塗面升襲積8.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26.2平方公里(不包括前衛農場)。
南沿有深水岸線近20公里,一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塌纖處-22米,可停靠30萬噸級輪船。
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嶼,三面臨江,一面臨海。
背靠長興,北與崇明島遙相呼應,南與浦東隔江相望。
島呈海螺形,南北長 12公里左右,東西寬8公里左右。
平均海拔2.8米。
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26.8平方公里。
目前尚有灘塗資源0米以吵衫兄上20萬畝、-5米以上67萬畝。
周邊岸線30餘公里,其中南端約有2公里深水岸線,水深-12米左右。
建制沿革
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
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長江口外海面上東沙西沙兩島開始出露。
以後許多沙洲時東時西、忽南忽北漲坍變化,至明末清初,始連成一個崇明大島。
公元696年(唐朝萬歲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島上居住。
公元705年(唐朝神龍元年),在西沙設鎮,取名為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
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設天賜鹽場,隸通州。
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升為崇明州,隸揚州路。
公元1396年(明朝洪武二年)由州為縣,先隸揚州路,後隸蘇州府,兼隸太倉州。
民國時期,先後隸屬江蘇南通、松江。
解放後,隸屬江蘇南通專區。
1958年12月1日起改隸上海市,目前是上海十九個區縣中唯一的縣。
長興島成陸於咸豐年間,橫沙島自1886年圍墾、遷居至今已有120年左右歷史。
自2005年5月18日起,經上海市人民 *** 報請國務院批准,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鄉行政區劃,成建制劃入崇明縣。
歷史現狀
崇明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明代抗倭斗爭中,崇明「沙兵」以英勇著稱。
1921年秋,崇明西沙農民暴動, *** 在當時的 *** 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報上著文介紹這一壯舉。
1926年9月, *** 江浙省委特派員陸鐵強、俞甫才回崇,建立了全國較早的農村基層黨組織。
在長期革命斗爭歲月中,許多崇明兒女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崇明縣目前轄有13個鎮和3個鄉。
縣 *** 所在地城橋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三島合並後,人口總量增加,但自然增長率仍呈負增長。
2005年底全縣戶籍人口為70.1萬人,比上年增加6.9萬人,外來流動人口8.3萬人,人口出生率5.9‰,死亡率 8.8‰,自然增長率-2.9‰。
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蒙古族、 *** 、滿族、壯族、白族、彝族、朝鮮族、 *** 爾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前景目標
規劃確立的總體目標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建設現代化生態島區的總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縣主戰略,加快三島聯動發展,努力使崇明三島成為適應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長遠需要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最佳區域之一。
崇明三島前景目標定位: 崇明是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
堅持三島功能、產業、人口、基礎設施聯動,分別建設綜合生態島、海洋裝備島、生態休閑島,依託科技創新,推行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產業,努力把崇明建成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生態島區。
崇明三島功能定位主要體現以下六個方面:森林花園島、生態人居島、休閑度假島、綠色食品島、海洋裝備島、科技研創島。
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
2005年,全縣經濟保持持續穩步增長。
全年完成增加值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連續三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6.1億元,比上年增長1.9%,佔全縣增加值的比重為16.8%,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7.0%,佔全縣增加值的比重為45.9%,比上年增加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1.7%,佔全縣增加值的比為37.3%,與上年相比持平。
今年以來中央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稅收來源穩步增加,財政收入得到保證。
全年完成財政收入26.4億元,比上年增長31.1%。
其中:縣級財政收入18.2億元,比上年增長53.2%。
新城開發形態建設進展順利,基礎設施投資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7億元,比上年增長35.1%。
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1.4億元,比上年增長75.6%;更新改造投資1.9億元,比上年增長9.3%;房地產投資7.8億元,比上年增長9.8%;農村集體投資6.6億元,比上年增長27.2%。
農業
2005年,全縣圍繞生態島建設的目標,以科技興農為主戰略,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農業,進一步推進農業主導產品的標准化、產業化,不斷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農業的經濟效益。
種植的「寒優湘晴」、「嘉花一號」及「金豐」等為主的優質水稻品種種植面積佔全縣水稻總面積的95%。
林業生產有新發展,全縣新增生態林2400公頃,新增經濟林84公頃。
畜牧業方面認真抓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實現群防群控,積極推進特色養殖業,豬禽蛋等主要農副產品上市量比上年有一定增長。
漁業生產進一步調優水產養殖品種,積極發展特色養殖業。
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完成4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種植業21.7億元,增長6.4%;林業0.9億元,下降11.2%;牧業5.5億元,增長1.1%;漁業14.8億元,下降1.6%;農業服務業0.9億元,下降12.1%。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50678公頃,糧食總產量達303031噸。
工業
工業企業克服交通不便、原材料能源緊張等不利影響,行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重點產品、優勢行業在全縣工業中所佔的份額增加,工業生產產銷銜接良好,生產總量達歷史最高水平。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 %。
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1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8%。
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繼續提高。
2005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30.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全年完成利潤總額5.4億元,比上年增長4.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優勢明顯,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8.9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4.7%。
重點行業增長幅度明顯,醫葯、海洋設備製造業的產值增幅均超過50 %。
「一業特強」產業有新增長,日用不銹鋼和商業設備製造業全年完成產值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7%。
建築業
建築業保持較快的發展。
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83.1億元,比上年增長32.9%;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
列入縣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房屋施工面積為77.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6%;竣工面積42.6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4.3%。
金融業
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銀行存貸總額繼續增加。
200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21億元,比年初增加34.5億元;貸款余額122億元,比年初增加2.1億元,其中住房貸款35.7億元,比年初減少1.5億元。
內外貿易
商業網點布局力度加大,市場銷售規模擴大。
2005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額5.8億元,增長11.4 %;穿的商品零售額2.4億元,增長9.8%;用的商品零售額9.0億元,增長10.6%;燒的商品零售額0.7億元,增長11.6%;集市貿易成交額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外貿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培育新增長點,出口能力明顯增強。
2005年完成外貿出口撥交額25.7億元,比上年增長20.8%。
其中工業品出口撥交額25.4億元,增長21.4%;農副產品出口撥交額0.3億元,下降11.4 %。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措施有力,成效顯著,兩大園區形態開發進入實質性階段。
2005年全縣引進各類企業1514戶,比上年減少108戶;注冊資金總額41.3億元,累計完成稅金19億元,比上年增長43.9%。
其中崇明工業園區和富盛開發區共引進注冊企業473家,注冊資金12.7億元,完成稅金9.1億元;各鄉鎮經濟小區引進企業1041家,注冊資金28.6億元,完成稅金9.9億元。
2005年,新批准三資企業24家,比上年減少23家;項目總投資6992萬美元,合同外資2741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60.3%和155.9%。
郵電通訊及交通運輸業
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鄉信息化服務程度明顯提高。
2005年全縣郵電業務收入2.3億元。
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3萬門。
年末擁有電話用戶22.7萬戶,比上年凈增2萬戶。
每百戶住宅電話擁有量達87部。
郵政業務平穩發展, 2005年進出函件670萬件,進出特快專遞10.8萬件,發行各類報刊雜志1444萬份。
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與應用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按照「務實、為民、高效」的工作要求,及時完成信息公開的各項任務,組織實施了崇明 *** 網站第二次改版工作,各委辦局積極推行使用正版軟體工作,利用現有網路資源,促進縣級網上行政審批工作,使 *** 門戶網站和公務網功能得到提升。
全年共採集社會保障卡信息7801人次,發放社會保障卡7246張。
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客運能力逐步提高。
2005年總投資3100萬元,建造了3艘高速輪和1艘車渡輪,新增客位830個,新增車位28個,滬崇之間的車客來往更加快速、便捷。
年內新開通了長興和橫沙兩條水上航線,使水運航線增至18條。
全年水運旅客1142萬人次;渡運車輛124萬輛次。
2005年年末,共有公交線路30條,線路長度910.7公里,全年運送旅客2199萬人次。
旅遊業
按照崇明生態島的功能定位,積極開發新的旅遊景點,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遊。
2005年新建了崇明西沙濕地生態修復實驗基地和世界河口沙洲展示館,新辟了明珠湖等旅遊景點。
利用節慶活動的契機,打造崇明旅遊品牌,成功舉辦了「環島駕車游」、「森林嘉年華」、「明珠湖杯垂釣賽」、「前衛金秋生態文化節」、「漁家歡樂節」、「農家樂風采攝影展」等主題活動,吸引島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2005年接待遊客79.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完成營業收入1.9億元,比上年增長27.3%。
社會事業
科技
圍繞「科教興縣」主戰略,發揮科技在生態島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崇明生態島建設科技支撐實施方案》正式落地,利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優勢資源,崇明生態科技創新基地在前衛村正式啟動。
各類、各級科技項目為生態島建設注入新的活力,2005年確定縣重點科研攻關計劃項目、農業科技成果示範推廣項目和科技產業化項目共36項,申報國家科技創新基金和市創新資金項目6項,申報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項、申報市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7項。
科普工作不斷扎實推進,科普活動形式多樣,通過科普早市、報告會、畫廊、展板巡迴展示等活動,將科普知識送到千家萬戶。
教育
全面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努力構築教育人才高地,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2005年總投資3700萬元的55所中小學校園網已全部完成;總投資5510萬元的明珠花苑小學完成了前期准備工作;各校校舍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
完成了崇明中學「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評審」的評審工作。
二期課改工作全面推廣。
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2005年從全國10多個省市引進各類教育人才248名,全年舉辦了5個本科學歷培訓班、5個碩士研修班、20個教師職務培訓班,派出38名教師赴國外進行專業培訓。
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5年小學畢業生合格率超過98%;初中畢業考試一次性合格率為94.8%;高中階段入學率在98%以上;高考上線率為83%,其中本科上線率達46.2%,這兩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文化、廣電
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05年成功舉辦了「第八屆文化藝術節」、「各屆人士中秋文藝晚會」、「台灣、海南、崇明兩岸三島藝術家作品展」、「21世紀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展」、「生態島建設圖片展」等一系列活動。
同時組織實施送文化下鄉活動,全年文藝演出256場次,觀眾達23萬人次;千場電影下農村,觀眾超過50萬人次;萬冊圖書送鄉鎮,增加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
廣電設施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報紙三大媒體做好輿論導向宣傳。
總投資2400萬元的廣播電視設備數字化改建已投入試運行,有線電視信號將在全島實行無線全覆蓋。
三大媒體圍繞黨員先進性教育和群眾性生態島建設教育等活動,共發布各類消息400多篇。
2005年崇明人民廣播電台共播出3376小時,播出新聞5447 條,崇明電視台共播出3285小時,播出新聞1920條。
全年新增有線電視終端用戶2.5萬戶,年末終端用戶達6.4萬戶。
衛生
衛生設施不斷改善,醫療水平有新的提高。
2005年總投資2.6億元的中心醫院一期改造工程基本結束。
總投資6000萬元的傳染病醫院遷建工程已開工建設。
總投資3950萬元的城橋、堡鎮、廟鎮、陳家鎮、建設、港西等鄉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全民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強,預防和控制了「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的發病和流行。
2005年全縣有各類衛生機構21個;擁有醫院病床2950 張。
各醫療機構完成診療次數136.7萬人次;收治入院人數6.8 萬人次。
體育
體育賽事有序開展,全民健身遍地開花。
2005年成功舉辦了「崇明島杯」全國公路自行車冠軍賽,組織開展了第44屆「烈士杯」籃球賽、中小學乒乓球賽、中小學田徑比賽、小學生籃球賽;承辦了縣首屆特奧會。
開展了第十屆全民健身節活動,對1760名各年齡段人員進行了體質測試。
66個健身苑建設完工。
公用事業
公用事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2005年有縣屬自來水廠4家,年供水量1750萬噸,管線長度110公里。
全年發電量14.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2%,售電總量達13.5億千瓦時,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5億千瓦時。
人民生活
人口
三島合並後,人口總量增加,但自然增長率仍呈負增長。
2005年底全島戶籍人口為70.1萬人,比上年增加6.9萬人,外來流動人口8.3萬人,人口出生率5.9‰,死亡率 8.8‰,自然增長率-2.9‰。
勞動就業
城鄉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就業人口總量增加。
2005年末,全縣城鎮職工人數為3.3萬人。
其中企業單位職工1.5萬人;事業單位職工1.5萬人;機關、團體0.3萬人。
通過開發「百人千人就業項目」,推進「雙困」對象就業,2005年新增就業崗位24109個,完成年度目標的177.0%,其中新增島外就業10237人;新增島內就業13872人。
職業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2005年實施各類培訓15000多人,超額完成年計劃7000人的目標任務。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提高,民生基礎保障工作得到落實。
2005年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農村養老保險投保率達93%。
城鎮居民低保繼續實現應保盡保。
2005年,實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7萬人次,保障金額2432萬元;補助協保對象2.6萬人次,補助金額336萬元;發放糧油幫困卡3.1萬張、糧油幫困券1330張,摺合金額127萬元;全年新增小城鎮社會保險參保人數3.9萬人,外來人員綜合保險參保人數2.5萬人。
農村低保也實現應保盡保,老年農民養老金補貼制度繼續實行,2005年全縣有7.5萬名65歲以上老年農民有了養老金。
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投入不斷增加,2005年市縣兩級共投資692萬元,分兩批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共4511間。
全年投資358萬元,對5個鄉鎮敬老院實施改造,新增養老床位280張,年末全縣共有福利養老院33所,收養人員2287人。
居家養老有序開展,全年有567名居家養老服務員堅持為1777名對象開展服務。
城鄉居民收入
城鄉就業工作的加強,增加了城鄉居民的收入來源,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5年,全縣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0020元,比上年增長15.6%;農村住戶年人均純收入6185元,比上年增長7.0%。
居民儲蓄總量不斷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141.2億元,比年初增加24.7億元,人均儲蓄達21170元,比上年增加2810元。
住宅建設
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房地產投資增幅比上年有所下降,住宅建設規模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5年,住宅建設完成投資額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4%;住宅施工面積45萬平方米,住宅竣工交付面積13.0萬平方米,完成了金月灣、怡祥居西苑、甘霖坊、博園新村、電業新村、匯秀園等商品房建設,兩個80萬項目的啟動,有力地推進商品房和中低價商品房建設。
全年投資1832萬元對城橋鎮、堡鎮、新河共19個舊區、59個街坊、355幢住房共計63萬平方米實施綜合改造。
年末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19.7平方米;農村家庭人均居住面積66.9平方米。
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
重點實事工程
重點實事項目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按照時間節點要求,有序推進實施。
《崇明三島聯動總體規劃》已經市委、市 *** 批准組織實施。
上海至崇明長江橋隧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新城和陳家鎮試點城鎮建設進入形態開發階段。
總投資9.1億元的陳海公路中段工程建設即將竣工。
總投資1.4億元,改建了一江山路、育麟橋路、鼓浪嶼路,新建了花鳥路和新東引路。
中雙港至陳家鎮220KV雙迴路和陳家鎮至長興島110KV雙迴路工程竣工。
建成了3×1500KW風力發電示範一期工程。
完成了城堡兩鎮18萬平方米住宅平改坡改造。
完成了214個行政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創建任務。
年內建設鄉村公路413公里,完成了10座縣級大河危橋改造。
環境保護
2005年是全面完成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工作目標的沖刺年,按照生態島建設的總目標,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總投資2.1億元的城橋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
總投資1億元的崇明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場一期也已正式啟動。
總投資3.2億元的北橫運河水源涵養林和陳海公路通道防護林已經建成。
全縣21個生態村創建工作加快推進。
依法實施對19戶廢水排放重點監管企業排污口的規范化整治。
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的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新建了陳家鎮、新河鎮等4個小型垃圾壓縮中轉站。
縣級河道和鄉鎮、村級溝河得到整治,開工建設南橫引河東段疏拓工程和張網港、東平河等4條斷頭河貫通工程。
造林綠化又有新的發展,全年新增林地面積2467公頃。
2005年全縣島域森林覆蓋率達到15.9%。
長興、橫沙兩島基本情況
經上海市人民 *** 報請國務院批准,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鄉行政區劃,自 2005 年 5 月 18 日起成建制劃入崇明縣。
實行上述行政區劃的調整,是上海市委、市 ***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於上海發展大局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利於「三島」(崇明、長興、橫沙)統一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有利於「三島」產業結構優勢互補,推進崇明生態島的建設。
長興鄉設有 24 個行政村, 260 個村民小組。
其中,漁業村 1 個。
總人口 3.6萬 人(不包括前衛農場)。
島內有鳳凰鎮、潘石鎮、圓沙鎮,其中鳳凰鎮為鄉 *** 所在地,位於島的中部。
長興島的功能定位是「海洋裝備島」。
橫沙鄉設有 24 個行政村, 1 個居委會, 246 個村民小組。
其中,漁業村 1 個。
總人口 3.3萬人。
鄉 *** 所在地為新民鎮。
1992 年,橫沙島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橫沙島的功能定位是「休閑度假島」,主要開發國際會務會展中心、國際娛樂中心、低密度高檔住宅別墅區、遊艇俱樂部等項目。
『玖』 陝西的污水處理廠有哪些
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
寶雞市區沿渭河川道帶狀分布,渭河是寶雞市的主要納污水體,近年來渭河水質嚴重污染,兩岸地下水資源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在渭河下游十里鋪建設一座日處理污水 12萬m3的污水處理廠,將解決福臨堡、八里橋、市中心、上馬營、十里鋪等五個片區的污水處理問題。新建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面積19.5km2,占市區總面積50%,服務區域現況人口約35萬人,占市區總人口60%。
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省計委陝計投資(2001)275號文批復立項,項目《初步設計》經陝計項目(2001)907號文批復。項目由寶雞市城建局主管,寶雞市十里鋪污水處理廠籌建處負責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准概算總投資1.43億元。資金來源為國債、貸款和自籌。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12萬m 3,其中,一期(本期)日處理污水9萬m3 。二期擴建到每日12萬m3,工程佔地89.9畝。工程採用先進的改良型SBR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工藝,處理後的污水達到一級排放標准,其中每日有1萬m 3再深度處理,達到回用水標准。工程2002年9月開工,計劃工期兩年,預計2004年6月可提前竣工。
十里鋪污水處理廠工程進展順利。至目前已完Ⅰ #、Ⅱ#、Ⅲ#(單池容積30000m 3)SBR生物池的土建施工;總進水井、進水渠道、提升泵房、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間的土建工程;污泥處理區完成了污泥濃縮池、污泥脫水機房和污泥儲運間主體工程;附屬工程完成了總、分變配電室的土建工程。成套設備和主要材料已陸續到場驗收和安裝。管道、線纜安裝工程也在同期進行。截止目前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379萬元。
現污水處理廠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已完成主要工作。收集的城市污水已於2004年3月陸續進池,開始生物菌種和活性污泥的培養,道路、圍牆、綠化、綜合樓等後續工程的建設施工;成套設備的聯合試運轉;SBR處理工藝的調試和投運等將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壓縮工期,加快施工進度,爭取在2004年6月全面竣工,確保6月底三個系列生物池SBR污水處理工藝順利運行,達到設計排放標准。
公司地址:寶雞市新建路西段13號
郵 編:721000
聯系電話:0917-3230206
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
1、污水處理廠概況:
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順利通過環保驗收並投入正式運行。漢中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漢江沿線陝西段第一家建成投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它的建成緩解了漢江的水污染狀況,切實保障了作為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水源的漢江水質。
該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城市污水10萬噸,一期工程日處理城市污水5萬噸/年。該項目是利用國債、政府投資、銀行貸款及丹麥政府設備貸款興建的對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凈化處理的一項重要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採用DE氧化溝工藝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廠。經過一年的試運行,其出水、出泥各項指標均按照國家標准嚴格控制,穩定達標,具備了正式運行的條件。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可處理漢中市城區50%—60%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包括漢江制葯廠、氮肥廠等十幾家企業的生產廢水和城東居民的全部生活污水。該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後,其服務范圍可覆蓋漢中市的大部分城區,同時將開發中水回用工程,在減輕漢江水污染的同時又能有效的節約水資源。
2.工藝流程及說明
(1)一期採用性污泥處理工藝,即吸附生物降解法。
其工藝流程如下圖:
污水→ 廠外泵站→ 粗格柵→ 廠內提升泵房→ 細格柵¬→ 曝氣池沉澱池→ 選擇池 →氧化溝 →終沉池 → 接觸池→漢江(見筆記)
污水進入工廠後先要通過粗格柵隔去大件的垃圾,像膠袋、樹葉等等。垃圾出來後會由環衛部門處理。由於由管道進廠的水水位很低(廠區比水平線還高),為了工作方便,提升泵房就起了很大作用。這里採用的是6台3000立方米/小時的潛水提升泵,水泵揚程為17米,這樣後面的工序就可在地面進行了。 細格柵是去小件的垃圾。
曝氣沉砂池是用於去除污水中細小的無機顆粒(如泥砂,煤渣等)以及表層的油。
接下來的是除污的關鍵之處。分為兩個部分,曝氣池和沉澱池。先在曝氣池的水中混入活性污泥(一種由微生物、細菌等組成的菌膠團),池底微孔不停冒出的氧氣促進其新陳代謝,活性污泥吸附和降解有機物;然後水進入沉澱池中,沉澱池用於去除懸浮物質,如SS,同時去除部分BOD5。在進行完活性污泥沉澱,分離之後,再迴流進曝氣池降解下一池的水。
此外曝氣沉砂池有三個系統,供氣系統,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放系統(微生物的量也不可超標,若過多就要排出)。兩段工序結合在一起,出來的水已去除絕大部分的有機物,已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可以直接排入漢江了。
漢江本來靠著豐富的生物鏈就可以實現自凈,只是由於生活污水的強烈污染,本來長的生物鏈變短,短的生物鏈變得幾乎消失,這樣水質才會每況愈下,而污水廠只是利用微生物加強其自凈功能,去除生活污水帶來的過量氮、磷有機物,改善其富營養化現象。(另外因為處理的不是工業污水,不需要特別進行金屬污染處理。)
(2)二期正在規劃中。
一期設計污水的進水水質:BOD5:150mg/l; SS:180mg/l; T-N:35mg/l; T-P:5mg/l。
出水質標准: BOD5≤25mg/l; SS≤25mg/l; NH3—N≤10mg/l; T-P≤3.5mg/l。
出水質標准: BOD5≤20mg/l; SS≤20mg/l; NH3-N≤10mg/l; CODcr : ≤60 mg/l, 磷酸鹽: ≤0.5 mg/l。
對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一期工程採用生物泥直接脫水的方式,脫水後的污泥將得到進一步深化處理,同時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污泥處置近期為外運填埋,遠期將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
3.工藝存在的優點及存在問題
(1)優點:
1) 把生物反應池、沉澱池、迴流泵房設計一個整體方池,比分離圓形幅流池、分離式迴流泵房等常規做法節約用地近40%。
2) 脫水後的干污泥,成功運用大容量高壓螺桿泵,遠距離管道輸送至珠江邊直接裝船。使得污泥運輸得到很好的壞境條件,比項屬國內首創,國外也屬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
3) 污水的沉澱出水採用不銹鋼潛水穿孔管,效果好,國內領先。
4) 把生物過濾除臭用於去除沉沙池產生的臭氣。在國內城市污水處理方面尚屬領先。
(2)存在問題:
1) 本工程原按1998年以前的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執行。自1998年1月1日以後實行的新標准,對除磷要求有所提高。今後可對一期工藝的的生物反應池略作改造調整,提高除磷效果,使得一期出水與日後建成的二期出水相當。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是企業單位,實行事業化管理機制,主要職能是收集、處理銅川市老市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全廠現有職工62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24人,高、中級職稱6人,人員素質較高。廠內現設置辦公室、生產技術科、計財科等科室,黨、政、工、團組織健全。
工程項目總投資6892萬元,屬省市重點建設項目,2003年12月建成,廠區共有6座SBR池和其他污水處理設施,擁有全長3公里的自用供電專線,廠外鋪設污水收集主、支幹管網17KM,設置倒虹吸10處,加壓提升泵站2座,完成污水接入口110個,採用國內較先進的SBR生化處理工藝處理污水,污水處理設計規模為3.5萬噸/日,服務區域為銅川市王益區和印台區。
工程於2005年6月9日啟動試運行,8月2日實現正式運行,經有關部門監測,出廠水COD、BOD5、SS等主要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水標准。12月6日,銅川市污水處理工程順利通過了省級竣工驗收,正式宣告了銅川市污水零處理歷史的終結。目前,日處理污水量1.7萬立方米,污水處理設施、設備運行狀態良好,工藝穩定。銅川市污水處理廠的正式運行在治理銅川城市污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保護銅川水資源,改善銅川境內漆水河水體污染,保護下游渭河水系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於2000年10月開工建設,2003年12月竣工,設計污水處理能力3.5萬噸/日,處理級別為Ⅱ級,採用SBR處理工藝,出水去向為該市渭河的二級支流漆水河,2005年6月9日正式運行。該廠污水處理設施運轉正常,主要污染物進水濃度:COD:471.8mg/L;BOD:208.2mg/L;總氮:51.5mg/L;總磷:4.1mg/L,主要污染物的出水濃度COD:70.8mg/L; BOD:13.7mg/L;總氮:26.04mg/L;總磷:0.84mg/L,達到排放標准。污泥通過濃縮池干化後,壓縮成型送垃圾場填埋。
渭南市污水處理廠
渭南市市區污水處理廠位於渭南市張庄東,佔地10037畝,近期設計規模6萬噸/日,遠期10萬噸/日。出水執行《GB8978—1996》中一級標隹。
工程開始籌建於1999年,一期工程竣工干2004年,是渭南市建設的第一座污水處理廠。 期工程總投資約115億人民幣,其中利用丹麥政府貸款469萬美元。
污水處理工藝採用序批式活性污泥處理工藝(SBR工藝),處理後的污水部分作為回用水廠水源,其餘部分排入尤河•污泥處理工藝採用污泥濃縮脫水體機直接脫水工藝,處理後的污泥用於綠化用肥或衛生填埋。
渭南市市區污水處理廠由於採用了先進的處理工藝,因此具有流程短、佔地省、節能、污水處理水質標;隹高的特點。目前,該工程的後續工程,日處理量4萬噸規模的凰用水廠工程正在建沒中。
西安市北石橋污水凈化中心
西安北石橋污水凈化中心採用具有脫氮除磷的DE型氧化溝系統(前加厭氧池),一期工程處理能力為15萬立方米/天,對各階段處理效果實測結果表明,DE型氧化溝處理城市污水效果顯著。COD、TN、TP的總去除效率分別達到87.5%-91.6%,63.6%-66.9%,85.0%-93.4%,出水TN為9.0-10.1mg/l,TP為0.42-0.45mg/l,出水水質優於國家二級出水排放標准。
郵編:710086
區號:029
法人:曹宇 電話:84297981
地址:西堯頭
主要產品:污水處理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建成後,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於西郊地區工業用水及市政雜用水,為缺水的西安市開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級處理程度比現狀也有提高,依據本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該項目改建成後,每年將減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噸,SS=14563.5噸,COD =18060.2噸。 由於減少進入皂河的污染物質,因此皂河水環境狀況將會大為改觀。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是西安市最早的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它始建於1956年,1958年投產,日處理能力4×104 m32/d;1963年進行第一次擴建,日處理能力提高到6×104 m32/d,污水為一級機械處理,污泥進行中溫消化,自然干化脫水;1976年進行第二次擴建,處理能力達到12×104 m32/d, 污水為二級生物處理,污泥經中溫消化後進行機械脫水。
該廠雖經過兩次擴建,但限於當時的條件,許多設備為非污水處理工程專用設備,經過多年的運行,設備性能下降,能耗高,處理效率降低,工藝落後,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產運轉,處理水質難以保證。為此,該廠進行全面的技術改造和適當的擴建,更新設備,以達到穩定的處理效果,提高處理能力,節能降耗,保證水質,並實現部分污水回用。
該工程總投資約1.1億元(含396萬美元丹麥政府貸款),主要設備和技術從丹麥krüger公司引進,目前改造工程正在實施,土建工程預計今年5月底完成,機械、電氣設備正在安裝,計劃2001年底通水試車。
工藝簡介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西安市西郊地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占總處理量的70%,生活污水佔30%。目前該廠處理能力為12×104m3/d二級生物處理,改擴建完成後將達到16×104m3/d,其中4×104m3/d一級處理後經地下暗涵排入皂河,6×104m3/d經中負荷生物處理後排放,另外6×104m3/d經A 2/o+絮凝過濾工藝處理後回用,作為市政雜用水和工業冷卻水。
進水水質為: COD=450mg/l TN=40mg/l
BOD5=220mg/l TP=8.5mg/l
SS=300mg/l NH3-N=26mg/l
PH=6.5~8.5 水溫T=13-25℃
這次改造主要是對污水處理工藝及設備進行改造,提高處理效率及水質,A2/O曝氣池是在原有普通推流式曝氣池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其剩餘活性污泥濃縮後直接進行機械脫水。中負荷系統採用傳統活性污泥法,其污泥採用污泥濃縮加中溫消化後直接進行機械脫水,脫水污泥含固率為20%左右。
改造後,預計出水水質可達到如下指標:
中負荷系統: COD≤100mg/l
BOD5≤30mg/l
SS≤30mg/l
PH=6.5~8.5
A2/O系統砂濾出水: COD≤50mg/l TN≤15mg/l
BOD5≤10mg/l TP≤1mg/l
SS≤5mg/l NH3-N≤5mg/l
PH=6.5~8.5
西安市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建成後,每天可提供6×104m3 /d 回用水,用於西郊地區工業用水及市政雜用水,為缺水的西安市開辟了第二水源。另外6×104m3 /d二級處理程度比現狀也有提高,依據本工程設計進出水水質,該項目改建成後,每年將減少向皂河排放污染物BOD5=9782噸,SS=14563.5噸,COD =18060.2噸。 由於減少進入皂河的污染物質,因此皂河水環境狀況將會大為改觀。
延安市污水處理廠
延安市污水處理廠位於延安市橋溝鎮,廠區佔地面積115畝,於2001年12月21日在延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注冊資金5000萬人民幣,主營污水處理、污水肥料加工,
延安市污水處理工程總投資18888萬元,包括污水處理廠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兩大部分,全部由污水處理廠管轄。工程於2003年3月完工進水調試,出水水質基本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二級)標准要求,污水處理廠配套四條日處理1.25萬立方米的奧佰爾氧化溝(Orbar Ditch)。其中兩條已完成配套生產設備,形成了日處理2.5萬立方米的能力。另外兩條氧化溝廠內土建工程已完工。目前,從污水收集量和經濟效益出發,投入了一條氧化溝試運行。據統計,2004年1----7月共處理污水285.84萬立方米,日均處理量為1.36萬立方米,已達到並超過設計水平。預測近期處理量2.5萬立方米/日,遠期處理量5萬立方米/日。
地 址:橋兒溝東十里鋪
郵 編:716000
電 話:228
注冊日期:10/16/1998
行政區號:612601
職工人數:62
法 人:徐亞平
經營范圍:負責城區污水處理、排放等工作。
『拾』 木瀆污水處理廠屬於政府單位么
污水處理廠一般都是政府投資,大部分也是政府負責運營
木瀆鎮政府於 1998 年動工建設了 木瀆污水處理廠規模為 10000m3/d 的一期工程, 主要收集處理木瀆鎮區西部(金山路以西, 包括老鎮區北部的部分居民) 的居民生活污水和第三產業(含賓館、 飯店和浴室)污水。 隨著木瀆鎮高新技術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和鎮區的人口急劇增加, 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持續增加, 木瀆污水處理廠陸續擴建投產了二、三工程。 木瀆污水處理廠現狀設計總規模達 5 萬 m3/d。 目 前隨著木瀆新區、 木瀆科技工業園及木瀆-胥口工業園相繼建設, 這些區域的城市污水均暫時排入了 木瀆污水處理廠, 由於這些區域的工業廢水比例較高, 水質成份復雜, 導致木瀆污水廠現有設施處理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污水量、水質標准提高及木瀆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因此, 根據木瀆片區總體規劃和排水工程規劃等, 吳中區木瀆鎮污水處理廠擬在木東公路與規劃鳳凰路交叉口東南側建設總規模為 10 萬 m3/d 的木瀆新城污水處理廠, 原木瀆污水廠廢除後改造成提升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