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井點降水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通過打井,抽取井內水,降低基坑范圍內地下水水位,保證基坑的乾地施工條件,防止基坑涌水突起的危險發生。
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順序:設備進場→井點定位→管井施工→試抽水→開始降水→基礎施工→基礎回填→管井封閉→設備退場。
2.管井定位
根據軸線控制點,用經緯儀、鋼捲尺定位。
3.成井
採用泥漿護壁迴旋鑽機鑽進成孔。成孔後要洗井沖凈孔底沉渣,並連續下入井管和濾料。
4.安裝管井
井管採用300無砂管井,保證降水深度達到要求。在管身上面用尼龍網布均勻纏繞在濾管上並綁牢,用鉛絲扎緊。井管外填濾料,濾料採用黃沙灌至地面。擺放無砂管時要扶正,確保井管整體垂直度。
5.洗井
管井安裝後,及時放入1.5千瓦的高揚程水泵抽水洗井,防止時間閑置,使濾管堵塞。
6.抽水
洗井12—24小時後,流出清水,即可連續抽水。如出現出水混濁並大量含有粉粒成分時,要調細濾料粒徑。
7.施工控制
降水過程中要進行地下水位觀測,可以根據水位觀測情況適當調整降水井數。管井內水泵位置置於井低上方1米處,當管井內水位低於水泵時,停止抽水,當水位高於水泵位置,繼續抽水。 井水位的觀測一般採用井水位電測繩。
B. 輕型井點降水施工步驟
我的大學課本,絕對正確,不謝~
C. 基坑降水的計算全過程
地面開始計算至需要降至的水位之間的動水深度 ≠原地面下水位標高 - 基坑開挖底標高 +0.5 =原地面標高-基坑開挖底標高 +0.5
應按照降水至基底下0.5-1.0m考慮,但若為天然地基,基底為不透水層,則基坑降水深度可按減壓降水考慮,只要基底上覆土層能壓住承壓水頭即可。
公式來源:
JGJ 120-2012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的附錄有各種類型基坑降水量計算公式。
JGJ 111-1998建築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的公式6.3.2,降水井打設深度計算公式。
基坑降水方法主要有:
明溝加集水井降水、輕型井點降水、噴射井點降水、電滲井點降水、深井井點降水等等。各種降水方法有其特點和適用情況,比較如下:
(一)明溝加集水井降水
明溝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種人工排降法。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簡單,費用低廉的特點,在施工現場應用的最為普遍。
在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工程中,這種方法往往作為阻擋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輔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潛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較豐富地區,若僅單獨採用這種方法降水,由於基坑邊坡滲水較多,錨噴網支護時使混凝土噴射難度加大(噴不上),有時加排水管也很難湊效,並且作業面泥濘不堪阻礙施工操作。
因此,這種降水方法一般不單獨應用於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中,但在低水位地區或土層滲透系數很小及允許放坡的工程中可單獨應用。
(二)輕型井點降水
輕型井點降水(一級輕型井點)是國內應用很廣的降水方法,它比其他井點系統施工簡單、安全、經濟,特別適用於基坑面積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場合。
該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m之間,若要求降水深度大於6m,理論上可以採用多級井點系統,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夠的空間,以便於放坡或挖槽,這對於場地受限的基坑支護工程一般是不允許的,故常用的是一級輕型井點系統。
輕型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位0.1-50m/d,當土層滲透系數偏小時,需要採用在井點管頂部用粘土封填和保證井點系統各連接部位的氣密性等措施,以提高整個井點系統的真空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噴射井點降水
噴射井點系統能在井點底部產生250mm水銀柱的真空度,其降低水位深度大,一般在8-20m范圍。它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與輕型井點一樣,一般為0.1-50m/d。但其抽水系統和噴射井管很復雜,運行故障率較高,且能量損耗很大,所需費用比其他井點法要高。
D. 如何處理地下水基坑降水什麼意思用什麼辦法
不外降、排、擋。復降水一般指制在坑中或坑外周邊設置輕型井點或管井,採用專用設備抽取地基土中賦存的地下水,使得坑內水位低於施工作業面。排水一般指在地下水不豐富的地基中開挖基坑時邊挖邊用普通污水泵明排地下水及雨水。而擋水一般是在地基中設置各種形式的帷幕或擋水牆,將坑內外的水力聯系通道隔斷,採用擋水措施一般還需要與排水及降水措施配合。
E. 基坑降水的方法有哪些
基坑降水方法主要有:明溝加集水井降水、輕型井點降水、噴射井點降水、電滲井點降水、深井井點降水等等。
(一)明溝加集水井降水
明溝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種人工排降法。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簡單,費用低廉的特點,在施工現場應用的最為普遍。在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工程中,這種方法往往作為阻擋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輔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潛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較豐富地區,若僅單獨採用這種方法降水,由於基坑邊坡滲水較多,錨噴網支護時使混凝土噴射難度加大(噴不上),有時加排水管也很難湊效,並且作業面泥濘不堪阻礙施工操作。
因此,這種降水方法一般不單獨應用於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中,但在低水位地區或土層滲透系數很小及允許放坡的工程中可單獨應用。
(二)輕型井點降水
輕型井點降水(一級輕型井點)是國內應用很廣的降水方法,它比其他井點系統施工簡單、安全、經濟,特別適用於基坑面積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場合。
該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m之間,若要求降水深度大於6m,理論上可以採用多級井點系統,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夠的空間,以便於放坡或挖槽,這對於場地受限的基坑支護工程一般是不允許的,故常用的是一級輕型井點系統。
輕型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位0.1-50m/d,當土層滲透系數偏小時,需要採用在井點管頂部用粘土封填和保證井點系統各連接部位的氣密性等措施,以提高整個井點系統的真空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噴射井點降水
噴射井點系統能在井點底部產生250mm水銀柱的真空度,其降低水位深度大,一般在8-20m范圍。它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與輕型井點一樣,一般為0.1-50m/d。但其抽水系統和噴射井管很復雜,運行故障率較高,且能量損耗很大,所需費用比其他井點法要高。
(四)電滲井點降水
電滲井點適用於滲透系數很小的細顆粒土,如粘土、亞粘土、淤泥和淤泥質粘土等。這些土的滲透系數小於0.1m/d,用一般井點很難達到降水目的。
利用電滲現象能有效地把細粒土中的水抽吸排出。它需要與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結合應用,其降低水位深度決定於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在電滲井點降水過程中,應對電壓、電流密度和耗電量等進行量測和必要的調整,並做好記錄,因此比較繁瑣。
(五)管井井點降水
管井井點適用於滲透系數大的砂礫層,地下水豐富的地層,以及輕型井點不易解決的場合。每口管井出水流量可達到50-100m3/h,土的滲透系數在20-200m/d范圍內,降低地下水位深度約3-5m。這種方法一般用於潛水層降水。
(六)深井井點降水
深井井點是基坑支護中應用較多的降水方法,它的優點是排水量大、降水深度大、降水范圍大等。
(5)衛星降水處理步驟擴展閱讀:
基坑降水須考慮的因素
在採取上述處理方法對基坑進行降水處理時,對選擇的降水方法還應該考慮以下因素:
(一)場地條件及該建築物設計施工資料
場地條件制約著降水方案的制定,它主要包括場地四周已有建築物的高度、分布、結構和離擬建工程的距離;地基四周的地下設施(包括給排水管道、光纖電纜、供氣管道等);向外抽水排水通道以及供電情況等。有關設計施工資料包括基坑開挖尺寸和分布;地下建築物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這些條件決定了所採用降水方法和具體的設計施工方案,也決定了具體保證周邊建築物和地下設施安全的實施措施。
(二)地質情況
了解地基土分層地質柱狀圖及地質剖面圖,各層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地下水類型及埋藏情況,水文地址情況,水質分析結果,特別是土層的滲透性。土的滲透系數取決土的形成條件、顆粒級配、膠體顆粒含量和土的結構等因素,因此場區土層的不同深度和不同方位的滲透系數是不同的。
滲透系數計算結果的真實性,勢必直接影響降水方案的選擇。由於影響滲透系數的因數復雜,一般勘察報告提供的數值多是室內試驗數據,誤差往往較大,只能供降水設計時參考,對重要工程應做現場抽水試驗加以確定。
(三)場地地下水情況
地下水分潛水和承壓水兩種。潛水儲存於地表與第一層不透水層之間,是無壓力重力水,可向四周滲透。從工程實踐來看,潛水大多來源於大氣降水和地下埋設的上下水管道破裂漏水,主要積存於地表下雜填土和老建築物被沖刷掏空的地基中。承壓水儲存於兩個不透水層之間含水層中,若水充滿此含水層,則水具有壓力。
所以,要根據地質和水文資料,搞清楚場區各處透水層和不透水層向下沿深度的分布厚度和變化情況;掌握場區各處承壓靜止水位埋深,混合靜止水位埋深和他們的年變化幅度及水位標高;查明場地地下水補給源的方位、距離和透水層的聯系情況。
搞清楚地下水層是否與江、河、湖、海等無限水源連通;不論潛水或承壓水若與無限水源連通,都會造成降水困難甚至於降水無效。
綜上所述,在基坑工程降水存在許多缺陷如會引起鄰近建築物的不均勻沉降,施工時要採取措施防止不均勻沉降;根據場地條件及該建築物設計施工資料;地質情況;場地地下水情況選擇合適的降水方法,以減少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事故。
應急處理措施:
1、防止沉降的回灌措施
降水工程實施前按設計要求建立沉降監測網,若通過沉降監測發現有的建築物沉降已達到危險程度時,應及時採取回灌措施。在沉降區域施工回灌井,回灌井與降水井之間的距離必須>5.0m,回灌井點的設計應根據發生沉降的具體建築物情況而定。
2、備用電源措施
為了保證降水期間抽水持續作業,防止因停電造成水位回升,影響施工,降水期間採取如下措施:
(1)在原有供電系統上,還要採取做為第二路供電系統應急備用電源,並配有自動切換裝置。
(2)如因現場無法實施第二路供電系統時,則根據抽水用電量情況配備1~2台發電機作為應急備用電源,並配有自動切換裝置。
3、建立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主要綜合考慮五方面的內容:井管保護應急預案、排水系統應急預案、電路系統應急預案、降水設備應急預案、人員組織應急預案。
(1)人員組織應急預案
應急降水運行人員如應急項目負責人、應急電工、應急發電機工和應急降水操作人員做到24小時隨叫隨道,各負其責,參加應急搶險,排出險情。
(2)井管保護、降水設備應急預案
備足井管材料、降水設備,做到小數量險情庫存隨時提供,大數量險情5小時內廠家及時供給。
(3)電路系統應急預案
為了防止大面積停電的突然發生以及現場電路系統故障,降水井運行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提供雙電源保證措施,當有一路正常工業用電的同時配備柴油發電機,同時在電路設計時採用雙向閘刀,確保工業電與柴油發電機供電自由切換。
在提供雙電源保證的情況下,應對雙電源電路進行認真布設。電路布置主要考慮線路負載以及降水電箱負載兩個主要方面,每級電路所用電線必須達到負載要求,電箱同樣必須達到負載要求,同時電箱必須作為降水專用電箱,其它用電設備不能隨意接入。
(4)排水系統應急預案
突發事件排水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到降水能否正常運行,一般情況下排水可按設計,但是對於突發事件來說(突遇大暴雨、洪水等),抽水量相當大,降水量相當多,每天的出水量非常大,對排水系統要求非常嚴格,要求有專門的應急排水計劃線路,就近排入地表水體中(如明渠、運河等)。
參考資料:網路-基坑降水
F. 井點降水的步驟
井點降水的步驟為:
井點的平面布置為環狀井點,並點管至坑壁不小於1.0m,防局部發生漏氣。高程布置,根據井點的埋設深度H(不包括濾管)。H≥H1+h+IL(m)
H1——井管埋設面至基坑底的距離;
h——基坑中心處底面至降低後地下水位的距離,一般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環狀井點1/10;
L——井點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離。
同時還應考慮井點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濾管必須埋在透水層內,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總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線,這樣事先應挖槽,水泵軸心標高宜與總管平行或略低於總管,總管應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層),各段總管與濾管最好分別設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懸殊。
首先排放總管,再埋設井點,管用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連通,然後安裝抽水設備,在這里,井點管的埋設是一項關鍵性工作。
井點管採用水沖法埋沒,分為沖孔與埋管兩個過程,沖孔時先將高壓水泵,利用高壓膠管與孔連接,沖孔管與起重設備吊起,並插在井點的位置上,利用高壓水(1.8N/mm2),又經主沖孔管頭部的噴水小孔,以急速的射流沖刷洗土壤,同時使沖孔管上下左右轉動,邊沖邊下沉,從而逐漸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後,拔出沖孔管,立即插入井點管,並及時在井點管與孔壁之間填灌砂濾層,以防止孔壁塌土。
認真做好井點管的埋設和砂濾層的填灌,是保證井點順利抽水,降低地下水的關鍵,同時應注意,沖孔過程中,孔洞必須保持垂直,孔徑一般為30mm,並在口下一致,沖孔深度宜比濾管低0.5m左右,以防止拔出沖孔管時部分土回填而觸及濾管底部砂濾層宜選用粗砂。以免堵塞濾管網眼,並填至濾管頂上1.0—1.5m。砂濾層填灌好後,距地面下0.5—1.0m的深度內,應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氣,井點系統全部安裝完畢後,需進行抽試,以檢查有無漏氣現象。
井點降水使用時,一般應連續抽水,時抽時停,濾網易堵塞出水混濁,並引起附近建築由於土顆粒流失而沉降、開裂,同時由於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也可能引起邊坡塌方等事故,抽水過程中,應調節離心泵的出水閥以控制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勻,正常的出水規律是「先大後小,先混後清」,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斷井點系統工作情況是否良好的尺寸,必須經常檢查並採取措施,在抽水過程中,還應檢查有無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探摸時,應用冬暖夏涼的感覺)死井太多,嚴重影響降水效果時,應逐個用高壓水反復沖洗拔出重埋。
G. 基坑降水的方法都有那些種
基坑降水的方法:
(一)明溝加集水井降水
明溝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種人工排降法。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簡單,費用低廉的特點,在施工現場應用的最為普遍。在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工程中,這種方法往往作為阻擋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輔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潛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較豐富地區,若僅單獨採用這種方法降水,由於基坑邊坡滲水較多,錨噴網支護時使混凝土噴射難度加大(噴不上),有時加排水管也很難湊效,並且作業面泥濘不堪阻礙施工操作。因此,這種降水方法一般不單獨應用於高水位地區基坑邊坡支護中,但在低水位地區或土層滲透系數很小及允許放坡的工程中可單獨應用。
(二)輕型井點降水
輕型井點降水(一級輕型井點)是國內應用很廣的降水方法,它比其他井點系統施工簡單、安全、經濟,特別適用於基坑面積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場合。
該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m之間,若要求降水深度大於6m,理論上可以採用多級井點系統,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夠的空間,以便於放坡或挖槽,這對於場地受限的基坑支護工程一般是不允許的,故常用的是一級輕型井點系統。輕型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位0.1-50m/d,當土層滲透系數偏小時,需要採用在井點管頂部用粘土封填和保證井點系統各連接部位的氣密性等措施,以提高整個井點系統的真空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噴射井點降水
噴射井點系統能在井點底部產生250mm水銀柱的真空度,其降低水位深度大,一般在8-20m范圍。它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與輕型井點一樣,一般為0.1-50m/d。但其抽水系統和噴射井管很復雜,運行故障率較高,且能量損耗很大,所需費用比其他井點法要高。
(四)電滲井點降水
電滲井點適用於滲透系數很小的細顆粒土,如粘土、亞粘土、淤泥和淤泥質粘土等。這些土的滲透系數小於0.1m/d,用一般井點很難達到降水目的。 利用電滲現象能有效地把細粒土中的水抽吸排出。它需要與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結合應用,其降低水位深度決定於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在電滲井點降水過程中,應對電壓、電流密度和耗電量等進行量測和必要的調整,並做好記錄,因此比較繁瑣。
(五)管井井點降水
管井井點適用於滲透系數大的砂礫層,地下水豐富的地層,以及輕型井點不易解決的場合。每口管井出水流量可達到50-100m3/h,土的滲透系數在20-200m/d范圍內,降低地下水位深度約3-5m。這種方法一般用於潛水層降水。
(六)深井井點降水
深井井點是基坑支護中應用較多的降水方法,它的優點是排水量大、降水深度大、降水范圍大等。
對於砂礫層等滲透系數很大且透水層厚度大的場合,一般用輕型井點和噴射井點等方法不能湊效,採用此法最為適宜。深井井點適用的土層滲透系數為10-250m/d、降低水位深度可大於15m,常用於降低承壓水。它可以布置在基坑四周外圍,必要時也可布置在基坑內。有時這方法與其他井點系統組合應用降低水位效果更好。
對於基坑底部有可能發生突涌、流砂、隆起的危險場合,深井點降低承壓水位,有助於減除壓力、保證基坑的安全性。深井點的缺點是:由於降水深度大、出水量大和水位降落曲線陡等原因,勢必造成降水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大,因此基坑周圍建築物的不均勻沉降要足夠重視、慎重對待、定時觀察,及時處理。
H. 井點降水試驗步驟
查資料,到書城或者圖書館去找書
I. 輕型井點降水吸管的處理方法
輕型井點降水法: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間距布設井點管,井點管底部設置濾水管插入透水層,上部接軟管與集水總管進行連接,集水總管為Φ150鋼管,周身設置與井點管間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後通過真空吸水泵將集水管內水抽出,從而達到降低基坑四周。
J. 關於地基降水處理
降水後可以在周邊砌擋水牆啊,現在有很多很實用的技術可以解決你這個問題,南方的地下水位低,那還都別施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