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利號201010569535.2 誰能幫查下真假 跪謝
你好,專利有效,「磁共振水處理裝置」,2013年9月4日授權的,信息如下:
申請人:易乾東- 申請日:2010-12-02 - 主分類號:C02F1/48(2006.01)I
全文參考網址:
http://pdf.soopat.com/TiffFile/PdfView/
希望對你有幫助~
2. 在核磁共振測井中怎樣調整TE,為長TE短TE因為 θ=γB1τ,改變90°射頻脈沖或180°射頻脈沖其TE 是不變的
核磁共振測井是一種適用於裸眼井的測井新技術,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測量任意岩性儲集層自由流體(油、氣、水)滲流體積特性的測井方法,有明顯的優越性.
1、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技術是利用原子核的順磁性以及與它們相互作用的外加磁場。原子核是一具有自旋而且帶電的系統,所以它們的旋轉便產生磁場,其強度和方向可用一組核磁矩(M)的矢量參數來表示。在沒有任何外場的情況下,核磁矩(M)是無規律地自由排列的。在有固定的均勻強磁場 σ0影響下,這個自旋系統被極化,即M重新排列取向,沿著磁場方向排列。同時,原子核還存在軌道動量矩,象陀螺一樣環繞,這個場的方向以頻率ω0 進動。 ω0與磁場強度σ0 成正比,並稱 ω0為拉莫爾頻率。
在極化後的磁場中,如果在垂直於 的方向再加一個交變磁場,其頻率也為 ,將會發生共振吸收現象,即處於低能態的核磁矩,通過吸收交變磁場提供的能量,越遷至高能態,此現象稱為核磁共振。
造岩元素中各種原子核的核磁共振效應的數值是不同的,它首先決定於原子核的旋磁比,岩石中元素的天然含量以及包含該元素的物質賦存狀態。
核磁測井以氫核與外加磁場的相互作用為基礎,可直接測量孔隙流體的特徵,不受岩石骨架礦物的影響,能提供豐富的底信息,如地層的有效孔隙度、自由流體孔隙度、束縛水孔隙度、孔徑分布及滲透率等參數。
氫核在地磁場中具有最大的旋磁比和最高的共振頻率,根據含氫物質的旋磁比、天然含量和賦存狀態,氫是在鑽井條件下最容易研究的元素。因此,包含某種流(水、油或天然氣)中的氫原子核是核磁測井的研究對象。
對於靜磁場,熱平衡時,處於地磁場的氫核自旋系統的磁化矢量與靜磁場方向相同,加極化磁場後,磁化矢量偏離靜磁場方向,經核磁共振達到高能級的非平衡狀態,斷掉交變極化磁場後,磁化矢量又將通過自由進動朝著靜磁場方向恢復,使自旋系統從高能級的非平衡狀態恢復到低能級的平衡狀態,這個恢復過程稱為弛豫時間。
實際測井時,以地磁場當成靜磁場,通過下井儀首先把一個很強的極化磁場加到地層中,等氫核完全極化後,再撤去極化場,則氫核磁化矢量便繞地磁場自由進動,在接收線圈中就可測到一個感應電動勢。由於束縛水和可動流體的弛豫時間不同,所以束縛水、可動流體在接收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的強弱和持續時間也不一樣。測井前事先刻度出束縛水和可動流體的弛豫時間,這樣束縛水、可動流體的信息就可直接在測井曲線上反映出來,即可直接計算出自由水、束縛水飽和度。
3. 射頻激光器的種類
RFCO2激光器按輸出方式可分
1連續輸出;
2脈沖輸出—調制頻率高達1MHz
3Q開關輸出—電光調Q與聲光調Q
2RFCO2激光器按諧振腔的工作分
1波導腔—孔徑D=13mm
2自由空間腔—孔徑D=46mm
3RFCO2激光器按激勵極性分
1單相;
2反相。
4RFCO2激光器按腔體結構分
1單腔;
2多腔;
a折疊腔:V型—2折;Z型—3折;X型—4折。
b列陣腔:短肩列陣;交錯列陣。
c積木式:並聯—2腔;三角組聯—3腔。
3大面積放電
a平板型,b同心環型。
5RFCO2激光器按均恆電感分布方式分
1准電感諧振技術—用於低電容激光頭;
2平行分布電感諧振技術—用於高電容激光頭。
6RFCO2激光器按諧振腔材料分
1陶瓷—金屬混合型;2全陶瓷型;3全金屬型。
7RFCO2激光器按冷卻方式分
1空氣冷卻;2水冷卻。
8RFCO2激光器按封裝方式分
1封離型;2流動型。
諧振腔的資料一般為:金屬—A1陶瓷—BeOBNAINAl2O3等。
4. 有關於水處理 反滲透方面好的學習資料嗎 拜求
1、現在這樣的書復籍已經很多了,不制知道你可不可以去圖書館借書,如果可以的話,那應該有很多的,如 工業純水制備技術、設備及應用,很多的。
2、如果想搞設計,開始還要先去實踐一下比較好,對以後的設計有很大幫助。
3、如果借書不方便,現在網路這么方便,可以經常逛逛論壇,水世界 網易環保論壇
5. 電子除垢儀原理和應用范圍
XHDZ系列電子除垢儀由數碼變頻處理器和不銹鋼過濾器兩部分組成,通過數碼變頻專處理器和不銹屬鋼過濾器兩部分來對水質綜合優化處理。不銹鋼濾蕊由2-100目的不銹鋼濾網、排污裝置、流向閥組成。通過流向閥的打開、關閉來實現對污物的截留、反沖、排污。數碼變頻處理器可根據不同水質的變化,自行調節輸出能量(頻率和功率),使用效果更佳。
▆█福建標光閥門▆█電子除垢儀應用范圍
中央空調、冷水機組、製冷機:冷卻、冷凍循環水系統;低、高溫水採暖系統、地熱水系統、熱水器;公寓、酒店:生活洗浴熱水循環系統,餐飲、洗衣房、游泳池水處理等;各種容積式、板式熱交換器,熱水鍋爐;工業、民用、冷卻水;工業、民用、工藝冷卻循環水系統;加濕器、製冰機、空壓機、水冷變壓器、漁場及多種生產工藝用水系統等。
6. 射頻能是什麼
射頻(RF)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范圍從300KHz~30GHz之間。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
射頻即Radio Frequency,通常縮寫為RF。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范圍從300KHz~30GHz之間。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有線電視系統就是採用射頻傳輸方式。 在電子學理論中,電流流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磁場;交變電流通過導體,導體周圍會形成交變的電磁場,稱為電磁波。在電磁波頻率低於100khz時,電磁波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但電磁波頻率高於100khz時,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遠距離傳輸能力,我們把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射頻技術在無線通信領域中被廣泛使用。
射頻技術的分類
自動識別技術
自動設備識別技術是目前國際上發展很快的一項新技術, 英文名稱為 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簡稱AEI。 該項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採用一些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人們對各類物體或設備(人員、物品)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或惡劣環境)下的自動識別和管理。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自動識別技術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光學技術和無線電技術兩個方面。其中光學技術中普遍應用的產品有:條形碼和攝像兩大類。這兩類產品目前已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並已為人們所熟知。比如:條形碼用於商品管理,攝像用於抓拍違章車輛等。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依其採用的頻率不同可分為低頻系統和高頻系統兩大類;根據電子標簽內是否裝有電池為其供電,又可將其分為有源系統和無源系統兩大類;從電子標簽內保存的信息注入的方式可將其分為集成電路固化式、現場有線改寫式和現場無線改寫式三大類;根據讀取電子標簽數據的技術實現手段,可將其分為廣播發射式、倍頻式和反射調制式三大類。
1.低頻系統一般指其工作頻率小於30MHz,典型的工作頻率有:125KHz、225KHz、13.56MHz等,這些頻點應用的射頻識別系統一般都有相應的國際標准予以支持。其基本特點是電子標簽的成本較低、標簽內保存的數據量較少、閱讀距離較短(無源情況,典型閱讀距離為10cm)電子標簽外形多樣(卡狀、環狀、鈕扣狀、筆狀)、閱讀天線方向性不強等。
2.高頻系統一般指其工作頻率大於400MHz,典型的工作頻段有:915MHz、2450MHz、5800MHz等。高頻系統在這些頻段上也有眾多的國際標准予以支持。高頻系統的基本特點是電子標簽及閱讀器成本均較高、標簽內保存的數據量較大、閱讀距離較遠(可達幾米至十幾米),適應物體高速運動性能好、外形一般為卡狀、閱讀天線及電子標簽天線均有較強的方向性。
3.有源電子標簽內裝有電池,一般具有較遠的閱讀距離,不足之處是電池的壽命有限(3~10年);無源電子標簽內無電池,它接收到閱讀器(讀出裝置)發出的微波信號後,將部分微波能量轉化為直流電供自己工作,一般可做到免維護。相比有源系統,無源系統在閱讀距離及適應物體運動速度方面略有限制。
射頻在醫學上的應用
什麼是射頻除皺
是一種非侵入式的治療方式,是目前一個最為安全,最有效果的美容去皺方法之一。
射頻除皺的原理
射頻波穿透表皮基底黑色素細胞的屏障,使真皮層膠原纖維加熱至55℃-65℃,膠原纖維收縮,使鬆弛的皮膚皺紋被拉緊,從而達到美容去皺的目的。
射頻除皺特點
特點1:高效,實驗證明,射頻除皺能有效刺激膠原蛋白重組,緊致肌膚、減少皺紋,治療後滿意度較高。
特點2:安全,射頻除皺系統能保護表皮層,達到即安全又高效的滿意效果,比其它非侵入式的治療安全性更高。此外,治療後沒有恢復期,患者可以立即恢復日常作息,免去了其它治療後所必須的注意事項。
特點3:持久,治療後,因新生的膠原蛋白一直延續不斷產生,皮膚天天都會有改善。且會在4—6個月左右達到更加顯著,令人滿意的效果。
射頻消融
射頻是指無線電頻率,但它不屬於無線電通信中波段的劃分,因為在這樣的頻率范圍內輻射性能很低,故通訊設備中較少採用,面對生物體的作用主要是熱效應。當射頻的電流頻率高到一定值時( >100kHz),引起組織內帶電荷的離子運動即摩擦生熱(60~100℃)。射頻消融設備常用的頻率為200~500kHz,輸出功率100 ~400W。
組成部分
所有射頻熱消融垂塹均由電發生器、測控單元、電極針、皮膚電極和計算機五部分組成。該系統組成一閉合環路,將電極針與患者皮膚電極相連。測控單元是通過監控腫瘤組織的阻抗、溫度等參數的變化,自動調節射頻消融的輸出功率,使腫瘤組織快速產生大范圍的凝固性壞死。消融電極是射頻消融儀器的核心部件,因為它直接影響凝固壞死的大小和形狀。理想的凝固區形狀應為球形或扁球形。在B超或CT的引導下將多針電極直接刺人病變組織腫塊內,射頻電極針可使組織內溫度超過60℃,細胞死亡,產生壞死區域;如局部的組織溫度超過100℃,腫瘤組織和圍繞器官的實質發生凝固壞死,治療時可產生一個很大的球形凝固壞死區,凝固壞死區之外還有43~60℃的熱療區,在此區域內,癌細胞可被殺死,而正常細胞可恢復。
射頻消融治療的原理:
射頻簡介
射頻是一種頻率達到每秒15萬次的高頻振動。人體是由許多有機和無機物質構成的復雜結構,體液中含有大量的電介質,如離子、水、膠體微粒等,人體主要依靠離子移動傳導電流。在高頻交流電的作用下,離子的濃度變化方向隨電流方向為正負半周往返變化。在高頻振盪下,兩電極之間的離子沿電力線方向快速運動,由移動狀態逐漸變為振動狀態。由於各種離子的大小、質量、電荷及移動速度不同,離子相互磨擦並與其它微粒相碰撞而產生生物熱作用。由於腫瘤散熱差,使腫瘤組織溫度高於其鄰近正常組織,加上癌細胞對高熱敏感,高熱能殺滅癌細胞,而副作用不發生。
熱效應
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頻治療儀的治療機理主要為熱效應。射頻波本質上是特定范圍內的電磁波。目前醫用射頻大多採用200KHz - 750KHz的頻率。(內鏡)射頻治療儀工作頻率為400KHz。當射頻電流流經人體組織時,因電磁場的快速變化使得細胞內的正、負離子快速運動,於是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細胞內的其它分子、離子等的摩擦使病變部位升溫,致使細胞內外水分蒸發、乾燥、固縮脫落以致無菌性壞死,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射頻消融的治療過程
局麻下將3~4根電極導管經股靜脈、鎖骨下靜脈送入冠狀靜脈竇、高位右心房及希氏束、右心室等部位,刺激心房和心室誘發與臨床一致的心動過速,定位心動過速起源點,然後將消融用的電極導管送達已定位的起源點並與體外的射頻發生器相連。放電後重復電生理檢查,若不能誘發心動過速且臨床隨訪無發作,則說明消融成功。
射頻消融治療的適應症:
1、實體瘤
將射頻發生器產生的射頻,在B超引導下定點發射到子宮肌瘤中心,使肌瘤加熱至60℃以上,最後脫水、凝固、變性、壞死,以後逐漸被機體吸收排出體外,達到不用開刀消除子宮肌瘤、保留子宮的目的。 射頻生物熱效應使子宮肌瘤發生如下作用 1)肌瘤細胞死亡;2)血管損傷和閉鎖血供;3)肌瘤內的神經破壞;4)pH值下降;5)激素受體被破壞;6)免疫系統特別使吞噬系統被激活,最後瘤體達到自行縮小、消失。
2、常見的婦科疾病
射頻生物熱效應使子宮內膜發生如下作用:在凝刮子宮內膜同時,消融基底層到2~3mm的淺基層,使其脫落排出,從而達到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目的,對子宮肌層結構及卵巢功能無影響。 因射頻消融術是在B超的全程引導下完成,術中直觀易察,不需開腹,不會切除任何正常組織,從而完整的保留了子宮與盆腔結構的完整性。是婦科微創史中又一新的突破。 射頻消融除了能有效地消除肌瘤外,還可運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糜爛、尖銳濕疣等疾病,經過多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射頻消融在婦科方面所表現的效果是極為理想的,據臨床數據表明,當子宮肌(腺)瘤≤5CM時,一次性治癒率達97.83%;子宮出血時的一次性治癒率達91.58%。宮頸糜爛的治癒率為:97.03%。
3、根治心律失常
心臟用射頻消融治療儀心導管射頻消融是通過心導管將射頻電流(一種高頻電磁波)引入心臟內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細胞以融斷折返環路或消除異常病灶而治療心律失常的一種方法。是一種可以達到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根治快速心律失常誕生於20世紀的80年代中期,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初引進此項技術,目前在全國各大醫院均已開展此項技術,已累計完成手術例數數以萬計。成千上萬的原來深受心動過速之苦的患者徹底擺脫疾病之苦,恢復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
最廣泛為醫患雙方接受的新技術
可以說射頻消融術是迄今發展最迅速,最廣泛為醫患雙方接受的新技術。目前射頻消融術技術上已相當成熟,適應症已從當初的單純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主要是房室旁路,房室結雙徑路),發展到特發性室速,頻發的室性早搏,心房撲動,房性心動過速,房顫等。對於常見的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治療的成功率可達95%以上,術後復發率1-3%。
心導管射頻消融是如何進行的?
首先經過穿刺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和雙側股靜脈送入心導管電極行電生理檢查,以明確診斷和所需消融的病灶所在的部位。然後選用特製的大頭消融導管到達病灶部位,短時間內發射射頻電流,電流功率一般為20-30瓦,射頻電流接觸到心肌組織後產生局部的相對高溫,從而使局部心肌組織乾燥壞死,壞死的心肌組織不再起到傳導電信號作用,因而心律失常得以根治。射頻電流對心肌局部造成損傷非常局限,約3-4毫米直徑范圍及深度,不會影響心臟功能。經心內電生理檢查證實消融成功即結束手術。手術是在局麻狀態下進行,病人在整個手術中都是清醒的,隨時可將自已的感受告訴醫生。手術完成後,大部分病人在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動,一般兩到三天就可以出院目前用該技術可治療的疾病包括:預激綜合征和房室結雙經路引起的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撲和房顫、室性心動過速及房性心動過速。其中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根治率可達90%以上,室性心動過速的治癒率約在50%左右。房性心動過速、房撲及房顫的射頻消融正在臨床試驗階段。 4、腫瘤經皮射頻消融治療是在影像學(CT、B超等)導向下,使用射頻熱效應引起組織凝固性壞死而達到切除腫瘤的目的,目前已在眾多的姑息療法中成為新的熱點。該技術的主要作用原理為彈頭發出中高頻率的射頻波(460k Hz),能激發組織細胞進行等離子震盪,離子相互撞擊產生熱量,達到80-100℃,可有效快速地殺死局部腫瘤細胞,同時可使腫瘤周圍的血管組織凝同凝固形成一個反應帶,使之不能繼續向腫瘤供血和有利於防止腫瘤轉移。 整個治療過程是在電腦控制於電視屏幕監視下進行,集束電極發出的射頻波一次可使組織凝同性壞死范圍(滅活腫瘤區)達5cm×5cm×5cm,是一種最先進的殺傷腫瘤較多而損害機體較輕的「導向治療方法」和微創的腫瘤切除治療方法。
多極射頻腫瘤消融術
概述
是近年興起的實體腫瘤的微創治療新技術,能使患者免除開刀之苦,與傳統治療相比具有療效高、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無後遺症、無風險、適應症廣等優點,國內外專家譽為綠色治療技術。腫瘤細胞對熱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細胞差,局部加溫至39-40℃可使癌細胞停止分裂,達41-42℃時可致癌細胞死亡或引起其DNA損傷,49℃以上發生不可逆的細胞損傷。集束電極射頻電極發出高頻率射頻波,激發組織細胞進行等離子震盪,所產生的熱量可使局部溫度達到90℃以上,從而快速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
原理
該技術的原理是在CT 、彩色B超的引導下,將多極子母針消融電極准確刺入腫瘤部位,射頻消融儀在電子計算機控制下將射頻脈沖能量通過多極針傳導到腫瘤組織中,使腫瘤組織產生局部高溫(70 ℃ -95 ℃),從而達到使腫瘤組織及其鄰近的可能被擴散的組織凝固壞死的目的,壞死組織在原位被機化或吸收。
適應症:
射頻消融術可用於人體器官良、惡性實體腫瘤,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是:肝癌、肺癌、乳腺癌。原發性腫瘤、轉移性腫瘤、不能手術切除的晚期腫瘤、手術中探查發現不能完全切除的腫瘤、不能承受放療化療的腫瘤患者,均可接受射頻消融治療。
治療過程簡單
治療在局麻下進行,治療時間約1-2小時,患者可一邊聽音樂看電視,一邊接受腫瘤消融治療,安全系數較高,比較傳統的腫瘤治療方法,其費用低、痛苦小、恢復較快,術後觀察 1-3 天可出院。結合化療或放射治療,可達到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質量,減輕患者痛苦的目的。
射頻消融發展的歷史
射頻消融發展的歷史很久,因此技術也經過了不斷的完善和成熟,療效確切。射頻消融針從最初的單極發展到了多極,單極的有效消融范圍小,對於大腫瘤效果差,因此才有現在的集束多極針。經研究證明,如果用直徑4cm球形損毀灶治療一個直徑7cm的腫瘤,需要22個點才能完整地覆蓋(實際操作困難)。用直徑5cm球形損毀灶,也需要12個點。針對這種情況,美國RITA公司已經開發出針對不同大小腫瘤的系列射頻針。 根據腫瘤大小選擇個體化的射頻消融針直徑3cm以下的腫瘤可以選擇第一代傘狀多極針或單極針,但由於受溫度傳導影響,各種單極針損毀灶體積較小,3cm以上較大腫瘤損毀將不徹底,即使對腫瘤進行單極針分次多點損毀,也不能完全覆蓋, 對患者正常肺組織損傷也較大。直徑3cm至5cm的腫瘤應選擇二代多極針美國RITA公司研發的二代錨狀多極針一次最大消融直徑達5cm以上,因此適合5cm以下的所有腫瘤。直徑5cm至7cm以上的腫瘤應選擇最新第三代超級針經研究證明,如果用直徑4cm球形損毀灶治療一個直徑7cm的腫瘤,需要22個點才能完整地覆蓋(實際操作困難)。用直徑5cm球形損毀灶,也需要12個點。美國RITA公司最新研發第三代超級多極針,一次消融直徑達7cm以上,並使用了特殊注射泵,使熱傳導更快更均勻,治療時間大幅縮短,治療大腫瘤效果更確切,病人更輕松 一般採用局麻,CT掃描定位,按測定的距離和角度對腫瘤進行(經皮)穿刺,將電極針刺入腫瘤中心後,展開電極,開始進行射頻消融。
射頻消融治療適合三歲以後進行
射頻消融治療,是通過血管穿刺,將電極導管送到心臟腔內特定部位,尋找心臟的異常傳導路徑,或者異位起搏點的位置,精細標測後放電消融。通常,當一天中早搏次數大於1萬,病變的位置又便於導管操作時,可以選擇射頻消融治療。小兒快速型心律失常通常也需要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其特點是心跳突然加速,心率每分鍾可高達180—300次,除射頻消融術外,無其他根治方法。 心律失常可能會持續存在很長時間,例如早搏,多數會存在七八年,甚至十餘年,預激綜合征將終生存在。嚴重的心律失常發作時,孩子活動受限、生活質量差,如果反復發作,長時間以後會造成心臟擴大、心功能下降,應該盡早治療。 有些心律失常,如早搏,葯物不能縮短病程,只是緩解症狀。況且葯物是有毒性的,如果一直用葯,孩子得不償失。因此,只有當心律失常影響到孩子的生活質量、身體狀況時,才用葯治療,在合適的情況下也可採用射頻消融治療。 但是,由於小兒具有血管細、心臟小等特點,實施射頻消融術難度高、風險大,因此需要慎重選擇。對於3歲以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兒,盡量先採取葯物治療,3歲以上可以考慮射頻消融手術治療。
7. 超導托卡馬克的HT-7實驗系統
HT-7是一個寵大的實驗系統,它包括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本體,大型超高真空系統,大型計算機控制和數據採集處理系統,大型高功率脈沖電源及其迴路系統,全國規模最大的低溫液氦系統,兆瓦級低雜波電流驅動和射頻波加熱系統,以及數十種復雜的診斷測量系統。幾年來, 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經過不斷的改造,成功地進行了十幾輪實驗運行,取得若干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科研成果。為了實現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高功率、穩態運行,2001年,科技人員對HT-7的實驗系統進行了數項重大改進,在工程上向著 邁出了一大步:
1)極向場的穩態供電及控制;
2)利用釩鋼實現穩態條件下縱場波紋度的大幅度改善;
3)1MW穩態低雜波電流驅動系統;
4)高性能水冷石墨限制器及粒子排除系統;
5)新型射頻天饋系統;
6)海量數據實時與連續採集系統;
7)數項先進等離子體診斷系統。
在物理上,HT-7緊緊圍繞穩態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這一當今世界磁約束聚變最具挑戰性的前沿課題展開全面深入地研究。為達到這個目的所 如下:
1)低雜波電流驅動及改善約束;
2)離子伯恩斯坦波加熱及改善約束;
3)邊界湍流及輸運研究;
4)等離子體參數精細分布控制;
5)先進壁處理;
6)穩態運行及控制。
隨著物理實驗的不斷深入,2001年冬季實驗又獲重大進展,創造了許多令世人矚目的 1)實現了在低雜波驅動下電子溫度超過五百萬度、中心密度大於1.0×1019m-3、長達20秒可重復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2)實現大於10秒、電子溫度超過一千萬度、中心密度大於1.0×1019m-3的高參數等離子體放電,這是世界上第二個放電長度達到1000倍能量約束時間高參數准穩態等離子體;
3)在離子伯恩斯波和低雜波協同作用下,實現放電脈沖長度大於100倍能量約束時間、電子溫度二千萬度的高約束穩態運行;
4)最高電子溫度超過三千萬度。
迄今,HT-7超導托卡馬克達到的 1)等離子體參數:放電時間20秒,電子溫度 >3000萬度,電子密度6.5X1019m-3 ,等離子體電流240仟安;
2)裝置運行參數:磁場強度2.2特斯拉,本底真空4×10-6Pa,儲能≤10仟焦;
3)低雜波系統指標:最大注入功率700仟瓦,環電壓降至0,並向變壓器反充電;
4)離子迴旋波加熱和IBW指標:最大注入功率330仟瓦,等離子體電子溫度和離子溫度明顯升高;
5)等離子體和壁相互作用:RF清洗及RF硼化和硅化效果明顯,有效Zeff接近1;
6)診斷技術及所達指標:總診斷35種,400多路診斷信號;
7)加料技術:彈丸注入和IBW協同實驗,發現芯部約束改善;Laval噴嘴實驗已取得初步結果;
8)等離子體控制:多變數控制,等離子體電流、位移反饋,實現等離子體參數靈活調節,較高放電重復率。
以上指標充分說明,HT-7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已步入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進行高參數穩態條件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的先進裝置行列。
HT-7在未來幾年裡, 1)向更高參數沖擊,在2-3年內奠定HT-7在國際受控界不可取代的地位;
2)全面開展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HT-7U」托卡馬克的先行實驗。
力爭進入世界托卡馬克五大裝置,完成在穩態先進運行領域不可取代(前兩名)地位。
擬進行的物理研究內容如下:
通過實驗計劃的科學實施可在以下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做出突破性貢獻。建立有創新性和適合國家能源體系的 「穩態、先進模式」的 1)穩態模式的研究:在HT-7超導托卡馬克上實現30秒級的等離子體,存在時間約為能量約束時間的2000倍,等離子體各項參數均達到穩態。研究等離子體電流密度和參數分布的馳豫過程。
2)高約束模式的研究:在100倍於能量約束時間的尺度,利用低雜波,射頻波及兩波的協同和其它實驗手段(如加料方式,MHD抑制等)控制電流和壓強分布參數,實現先進的,自洽的高約束等離子體。提高能量約束時間(1-2倍)和電子溫度(>五千萬度)。
3)高磁比壓和運行極限的研究:實現具有約束改善的兆瓦級功率電流驅動和加熱,研究高磁比壓(高b N)條件下等離子體穩定性。
4)加料、排灰、排熱研究:研究准穩態條件下(100倍於粒子循環時間尺度)等離子體邊界行為和粒子再循環,實現加料、排灰、排熱的控制,使等離子體密度和壁的再循環達到穩態。
(汪舒婭供稿/02年11月)
此網頁最近更新於02年11月19日 。
「九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8. 射頻用途
畜牧業的管理系統、汽車防盜和無鑰匙開門系統的應用、 馬拉松賽跑系統的應用、自動停車場收費和車輛管理系統、自動加油系統的應用、酒店門鎖系統的應用、門禁和安全管理系統、智能物流管理系統。
射頻(RF)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范圍從300KHz~300GHz之間。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
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高頻(大於10K);射頻(300K-300G)是高頻的較高頻段;微波頻段(300M-300G)又是射頻的較高頻段。
(8)射頻脈沖水處理技術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系統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閱讀器通過發射天線發送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射頻卡進入發射天線工作區域時產生感應電流,射頻卡獲得能量被激活;射頻卡將自身編碼等信息通過卡內置發送天線發送出去。
系統接收天線接收到從射頻卡發送來的載波信號,經天線調節器傳送到閱讀器,閱讀器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後送到後台主系統進行相關處理;主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卡的合法性,針對不同的設定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發出指令信號控制執行機構動作。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的讀寫距離是一個很關鍵的參數。目前,長距離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的價格還很貴,因此尋找提高其讀寫距離的方法很重要。
影響射頻卡讀寫距離的因素包括天線工作頻率、閱讀器的 RF 輸出功率、閱讀器的接收靈敏度、射頻卡的功耗、天線及諧振電路的 Q 值、 天線方向、 閱讀器和射頻卡的耦合度,以及射頻卡本身獲得的能量及發送信息的能量等。大多數系統的讀取距離和寫入距離是不同的,寫入距離大約是讀取距離的 40%~80%。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射頻
中國知網-射頻技術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