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國演義一句話概括95回
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為了功勞,不用諸葛亮的計謀,被司馬懿看破並打敗,失了咽喉要道的孔明,在全軍撤退之際用空城計嚇跑了仲達!
㈡ 三國演義第95回的內容概括(250字)快~~~~~~~~~
第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琥侯彈琴退仲達
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要派一大將去扼守要地街亭。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但他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林木深處安營紮寨,結果犯了低級錯誤,被司馬懿打敗,導致街亭失守。
這一重大失誤,導致蜀軍斷了戰略咽喉之路,孔明見街亭、列柳城相繼失守,再戰會損失更慘,只好安排退兵之計。司馬懿奪了司馬懿街亭之後,隨即率大軍追趕蜀軍。
而在此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2500名老弱殘兵駐扎於城中,於是諸葛亮決定唱一出空城計。
他命令軍士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此情景,疑心有伏兵,考慮再三調頭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2)用十個字概括三國演義第95回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人物:
1、馬謖
馬謖是蜀漢安遠將軍、中參軍。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隨兄馬良仕劉備入蜀。劉備臨終對丞相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您要謹慎!」
諸葛亮並未聽取,以馬謖為心腹。建興三年,諸葛亮征南中,馬謖定攻心之計,諸葛亮深以為然。後為安遠將軍。建興六年,隨諸葛亮北伐,以馬謖為中參軍。
諸葛亮出軍祁山,馬謖自告為先鋒往守街亭,但不從副將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軍敗。馬謖曾下軍令狀,諸葛亮將他斬首以正軍法,時年三十九歲。後以線縫首於屍,諸葛亮親寫祭文。
2、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早年避亂荊州,躬耕於南陽。
後來輔佐劉備聯吳破曹,逐漸與吳、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蜀漢建立,亮為丞相。劉備死後,他又輔佐劉禪、出師伐魏,因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卒於軍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㈢ 誰能幫忙概括《三國演義》第九十一、九十二回
《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諸葛亮回到成都,上《出師表》一道,勸後主劉禪盡心治國。諸葛亮率領眾將北伐,令趙雲、鄧芝為前部先鋒。魏主曹丕身亡,曹睿繼立,派遣武帝曹操女婿夏侯茂引兵迎戰蜀軍。
《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西涼名將韓德帶領四子出馬迎戰蜀軍,但五人皆被趙雲所殺。諸葛亮用計生擒夏侯茂,命他前去招安安定、天水二郡太守。安定太守崔諒詐降,但被諸葛亮識破,崔諒身死。
㈣ 三國演義第95回回目名稱是什麼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㈤ 三國演義95回梗概500---800字
第95回梗概: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去守街亭。司馬懿指揮大軍把馬謖的軍營圍困在一座土山上,蜀軍不戰自亂,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頻頻失利。司馬懿兵到西城,諸葛亮臨危不懼,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第96回梗概:馬謖自縛後前來請罪,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然後又上表劉禪,自貶三級。曹休准備進攻吳國,鄱陽太守周魴到曹營詐降,以自刎、斷發之舉騙取了曹休的信任,結果曹休中計大敗。
㈥ 三國演義九十五回簡單概括,越簡略越好
第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琥侯彈琴退仲達
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要派一大將去扼守要地街亭。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但他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林木深處安營紮寨,結果犯了低級錯誤,被司馬懿打敗,導致街亭失守。
這一重大失誤,導致蜀軍斷了戰略咽喉之路,孔明見街亭、列柳城相繼失守,再戰會損失更慘,只好安排退兵之計。司馬懿奪了司馬懿街亭之後,隨即率大軍追趕蜀軍。
而在此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2500名老弱殘兵駐扎於城中,於是諸葛亮決定唱一出空城計。
他命令軍士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此情景,疑心有伏兵,考慮再三調頭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6)用十個字概括三國演義第95回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人物:
1、馬謖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2、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㈦ 三國演義第九回內容概括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李儒讓董卓把貂嬋賜與呂布,收買其心。卓告貂嬋,嬋哭訴不去。李儒嘆曰:「我等皆死於女人之手矣。」董卓領貂嬋去眉塢,王允與呂布計議殺卓,派李肅假傳天子詔要禪位於卓,卓欣然以往。被殺。蔡邕哭董卓,王允將他下獄縊死。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從謀士賈詡計聚陝人反之,敗呂布,圍長安,殺王允,欲殺獻帝謀大事。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社會動盪、群雄逐鹿,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歸於一統的歷史畫面,場景宏大,情節復雜,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明珠。
《三國演義》的作者具有非凡的敘事才能,詳略張弛,縱橫開合,都處理得極為恰當。其對幾次大戰的全景式描寫,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寫得波瀾起伏、跌宕曲折,讀來驚心動魄,將簡略的史實演義得生動細致,令人嘆為觀止。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創作背景: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
㈧ 三國演義章節概括10字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凶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九回 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
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
㈨ 急求三國演義第93,94,95,96,97回概括
1、第93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諸葛亮派趙雲攻打天水城,大將姜維出迎。趙雲引軍而回,諸葛亮用反間計離間姜維和天水太守馬遵之間的關系,姜維因受馬遵所攻而降蜀,諸葛亮取了天水。諸葛亮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戰諸葛亮,軍師王朗欲說降諸葛亮,卻反被諸葛亮罵死。
2、第94回: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魏軍與西羌結連,西羌鐵車兵大敗蜀兵。孔明乘天降大雪,誘西羌鐵車兵陷入坑塹而大敗之。曹真兩路先鋒被趙雲、魏延所斬,上表乞授。
鍾繇保舉司馬懿,曹睿加懿為平西都督,使由宛城赴長安。司馬懿得孟達造反信,不奏朝延,先予征除,後見曹睿,舉張郃為先鋒,往破蜀兵。
3、第95回:馬謖拒諫失街亭,琥侯彈琴退仲達
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要派一大將去扼守要地街亭。馬謖自告奮勇去守街亭,但他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林木深處安營紮寨,結果犯了低級錯誤,被司馬懿打敗,導致街亭失守。
這一重大失誤,導致蜀軍斷了戰略咽喉之路,孔明見街亭、列柳城相繼失守,再戰會損失更慘,只好安排退兵之計。司馬懿奪了司馬懿街亭之後,隨即率大軍追趕蜀軍。
而在此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2500名老弱殘兵駐扎於城中,於是諸葛亮決定唱一出空城計。
他命令軍士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見此情景,疑心有伏兵,考慮再三調頭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4、第96回: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周魴斷發賺曹休
馬謖違抗諸葛亮軍令又不聽王平勸諫,大意失了街亭。諸葛亮以空城計另司馬懿退兵後,追究街亭失守一事,馬謖自縛請罪,諸葛亮依照軍令將馬謖斬首後大哭。後給予馬謖厚葬。街亭失守諸葛亮上書自貶丞相之職,引軍回川中調養生息以備後戰。
且說魏主曹睿聞聽諸葛亮積聚糧草,便與諸大臣商議收川,忽報東吳周魴願以郡來降,曹營謀士意見不一,於是曹睿派司馬懿與曹休一同處理此事。
曹休會見周魴,出言試探周魴真心,周魴假意自刎並且斷發為誓騙取了曹休的信任,順利誘因曹軍深入並大敗曹軍。東吳取勝後即致書諸葛亮,教其起兵攻打曹魏。
5、第97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維詐獻書
東吳挫敗魏軍後,派遣使者到蜀國,商定合力討伐魏國。這時,蜀軍已是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為了完成統一大業,諸葛亮正率領蜀軍准備出兵。趙雲病重而死,劉禪厚葬趙雲。
諸葛亮再度上表請求伐魏,這就是著名的《後出師表》。孔明二出祁山,領兵三十萬進兵陳倉,遭到了守將郝昭的頑強抵抗。同鄉靳祥兩番說郝來降,郝斷然拒絕。
孔明幾次攻城不下,魏將王雙又前來助戰,連斬兩員蜀將,便向姜維求計。曹真為了與司馬懿比功,大舉進兵,姜維詐降曹真,部將費耀替曹真出征,中計自刎,蜀兵三至祁山。
㈩ 賞析三國演義第95回
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心理:得意、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