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注樁導管抓管器是什麼啊
套箍,導管起吊拆裝用,用鋼絲繩連接個半圓鐵環,套在導管頭上,以便吊裝。
2. 為什麼對於鑽孔灌注樁導管的底管長度有要求
長度不宜小於4cm。
3. 灌樁導管處理辦法
不懂這個,給你找點材料自己看看吧
一、鑽孔灌注樁混凝土施工中導管堵塞的原因
在鑽孔灌注樁混凝土施工中經常會出現導管堵塞的現象(稱之為「卡管」),這種現象的原因有:1.導管法蘭盤漏水(滲水)。導管內混凝土中間被水層隔離,這時導管內混凝土不能流動,導管被堵塞。2.導管內混凝土中間被氣包隔離。同樣出現導管內混凝土不能流動,導管被堵塞。3.導管裂縫。導管管壁太薄在施工中扯動過激,使管壁出現裂縫,還有他原因導致管壁出現裂縫。出現裂縫後,孔內水壓較大,水勢必將管內混凝土稀釋、離析,使混凝土失去流動性而增加混凝土對導管壁的摩擦力,從而出現堵塞問題。4.混凝土施工所用的砂、石等原材料級配不合格或水灰比不正確而出現混凝土離析,使石料與砂沉積在導管底端,水泥漿上浮;還有在施工中要求不夠嚴格,與實際要求發生較大偏離,更使得沉澱離析速度加快。5.混凝土灌注過程不連續,間斷時間過長,或是調整灌注過程的時間過長,使已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凝固,也會出現導管堵塞。6.初灌時,隔水栓堵塞導管。這些原因都會使得鑽孔灌注樁混凝土灌注施工不能正常進行。
二、根據分析得出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找出合理的避免和解決方法
上面已經對鑽孔灌注樁混凝土施工中出現導管堵塞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如何避免和解決導管堵塞,在實際施工中應充分的注意並能及時解決。以下來談談如何避免和解決導管堵塞問題。
(一)避免導管法蘭盤處不滲漏水:製作導管時,應著重解決焊縫的質量問題,導管各部位焊縫也一定要嚴格要求;法蘭盤平面與導管的軸線要求嚴格垂直(成90度角),否則各節導管相接時,整個導管不成直線,施工時容易被折而出現滲漏。為了保持法蘭盤位置正確和防止焊接時變形,焊制可在特製的胎具上進行。在施工前,不論是新制導管還是舊導管都必須進行水密、承壓、抗拉等實驗,發現漏水問題應及時補焊或拆換。
法蘭盤的對接螺栓不能太細,導管管徑越大管長越長,對接的螺栓也要越粗,一般要求直徑不能小於18mm。法蘭盤上的螺栓數量控制為雙數並對稱布置,一般控制在6~8顆為宜。法蘭盤的對接螺栓少或直徑較細,提拔導管時容易使導管漏水或被拉斷。提升導管的設施應設在孔底第一節導管處,使提升力由下而上傳遞,避免導管接頭受力過大。對法蘭盤之間的膠墊要求一定要嚴格,厚度應控制在4~5mm之間,並且要有很好的彈性和韌性,若是4mm以下的膠墊最好放兩層。
接導管時螺栓應擰緊。一是注意要由兩個人對稱擰螺栓,一直擰到不能再擰為止,二是導管在灌注混凝土之前下孔時,每進孔一節都要重新檢查擰緊一遍(導管起吊時,容易產生脫吊現象,所以一定要重新檢查再擰緊)。另外,每次混凝土施工後,所有使用過的導管都應拆下沖洗干凈,長時間不用時導管內壁應塗油,膠墊也要沖洗干凈,不應有泥砂、粘土等;每次接導管時,導管內壁和法蘭盤表面必須清理干凈,不能有任何污物,而且不能有任何一個螺栓鬆口的現象。
嚴格做到上述的幾項,基本上能夠保證導管不滲漏水。
(二)避免在導管內產生氣包:首盤混凝土把水壓出導管以後,應當連續不斷地灌注混凝土,但往往首盤混凝土把導管埋置了以後,用儲料斗灌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不能做到特別連續,這時便會在導管內產生氣包而出現氣隔現象;另外在卸導管時,混凝土在導管內的表面與泥漿面高差太大,儲料斗給料時也會產生氣隔。若出現此種情況,導管內的凝土就會不流動,產生堵塞導管現象。在施工中,如果導管內的混凝土流通後要連續不斷地給料保證施工的連續性,在卸導管時混凝土面盡量與上接料斗的法蘭盤相平或者高差不要太大,若有高差,在接儲料斗時,導管內的混凝土應填滿至法蘭盤後,再接儲料斗。
(三)避免在導管管壁上出現裂縫:主要原因是導管壁用料太薄,另一原因是導管使用時間太久和次數太多將導管壁磨薄了或者是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在施工中由於混凝土灌注不順暢而進行上下扯動時,因管內混凝土壓力過大,使導管壁薄弱部位出現裂縫。在新制導管時,不要用小於3mm的鋼板,用使用次數太多的舊導管時,要進行鑽孔檢查,若過薄或有薄弱部位應馬上處理或及時更換新導管。
三、導管堵塞的幾種處理方法
1. 若剛開始灌注混凝土時,壓水後發現導管有滲漏水現象,不要存在遷就施工的想法,應馬上提出導管進行處理,並且要求重新清孔後再重新進行混凝土澆築,以免因小失大。
2. 若導管底端處在混凝土中深的部位時,導管堵塞,可以用提升導管減輕水壓的辦法或上下抖動導管也可以用附著式振動器對導管進行振動,一般可以使管內的混凝土灌注下去。
3. 若灌注水下混凝土不太深時(例如3~4m),發現導管堵塞,無法灌注混凝土,應盡快提升導管,清理出已灌注的混凝土,重新下新管後再進行混凝土澆築,不得已時需要將鋼筋籠提出採取復鑽清除原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強行灌注,以免出現斷柱現象或是樁底的混凝土強度不夠,影響整個樁的施工質量。
4. 若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離水面不太大的情況下(小於5m),出現導管堵塞混凝土無法灌注,混凝土未初凝時,應及時提出導管,在導管底部設置防水塞(應使用混凝土特製),將導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內(導管側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泥漿的浮力),導管內裝灌混凝土後稍提導管,利用新混凝土的自重將防水塞壓出,然後繼續灌注。也可以根據實地情況,調整護筒、大開挖、開挖護坡或圍堰開挖等辦法,直接抽水進行旱地接樁。
4. 鑽孔灌注樁澆砼的時候,導管卡在樁裡面拔不出來是怎麼回事,如何處理
建議你舍棄這部分導管,人工挖的話如果導致安全事故,得不償失,導管在混凝土內不會影響強度和質量,繼續灌漿的時候加強振搗就可以了。
5. 混凝土灌注樁導管作用
1、清孔、清沉渣、調節泥漿比重;
2、灌注水下混凝土;
3、反插混凝土起密實作用。
6. 什麼叫沖孔灌注樁導管提升高度
混凝土灌注工作開始後,必須連續不斷地進行並且每斗混凝
土灌注問隔時間盡量縮短,拆除導管所耗時間嚴格控制,一般不
超過15 min,不能中途停工;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隨時探測混凝
土高度,及時拆除或提升導管,注意保持適當的埋深,導管埋深一
般保持在2 m~4 m,最大埋深不大予6 1TI。灌注混凝土應注意的
問題有以下幾點:
1)導管下端距樁底控制為0.3 m~0.4 m;在一切工作就緒,
經量測孔底沉澱層超標時,採用射水(射風)管沖射3 min~5 min。
2)導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任何時候不小於1.0 m。3)水下灌注
混凝土的實際樁頂標高應高出樁頂設計標高0.5 m左右。4)嚴
禁導管漏水或導管底口迸水(即封不住底)而造成斷樁事故,保證
施工質量。5)當混凝土灌注完畢後,待樁上部混凝土開始初凝,
解除對鋼筋籠固定措施,保證鋼筋籠隨著混凝土的收縮而收縮,
避免粘結力的損失。
7. 鑽孔灌注樁施工都需要什麼機械
卷揚機、鋼絲繩、滑車、鑽頭、泥漿泵、水泵及電氣設備。
採用機械鑽孔,鑽機就位後,對鑽機及配套設備,應進行全面檢查,如卷揚機、鋼絲繩、滑車、鑽頭、泥漿泵、水泵及電氣設備等,是否完好正常,潤滑部位加油後檢查合格後方可開鑽。採用液壓電動正反循環鑽機前,應隨檢查液壓油、潤滑油情況,注滿油料後,旋塞要擰緊、關嚴。
採用沖擊鑽孔時,選用的鑽錐、卷揚機和鋼絲繩等應配套,鑽架聯接牢靠,鋼絲繩性能應適應要求,其安全系數不小於12。沖擊過程中,要經常檢查鋼絲繩的損傷情況,當斷絲已超過5%時必須立即更換。
(7)灌注樁導管提升器擴展閱讀:
鑽孔灌注樁施工的相關要求規定:
1、夜間施工,注意照明安全、交通安全、超重安全、用電安全幾項措施,夜間施工有值班領導在場,特別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時,必須有項目領導值班。
2、鑽孔中發生故障需排除時,嚴禁作業人員下孔內處理故障,在特殊情況下,必須下到孔內時,應在有護筒或其它防護設施的鑽孔中,由潛水人員或具有水下打撈經驗的人下到鑽孔中處理事故。
3、成孔時嚴格控制泥漿密度及孔底沉淤,第一次清孔必須徹底清除泥塊,砼灌注過程中導管提升要緩慢,特別到樁頂時,嚴禁大幅度提升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