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湯劑含有附子這些湯劑由什麼組成
你好,有附子湯、加味附子湯、人參附子湯、桂枝附子湯、乾薑附子湯等。
附子湯: 【組成】附子二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芍葯三兩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升,日三服。
【功能與主治】治房室忽中風,惡風多汗,汗出粘衣,口乾上瀆、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名曰內風。
加味附子湯:【組成】人參2錢,乾薑1錢,白術1錢,細辛5分,甘草1錢,蔥白1寸,大棗1枚。 【主治】瞑目症。二目不疼不腫,緊閉難睜,頭暈神昏。
【用法】水煎服。另用牙皂、鏡砂、明礬各等分,為末,隨前葯水沖服。
人參附子湯:【組成】人參15克 附子10克
【用法】附子10克加入水500ml,先在火上煎30分鍾以上,小火熬至附子葯水無麻感覺(用筷子到葯水蘸一下,用舌尖嘗一下),再加入人參15克,小火熬10分鍾後就可以。
【功用】回陽救逆,大補元氣,散寒止痛。
【主治】氣滯寒凝所致的暈亡陽虛脫,肢冷脈微,散寒止痛。
桂枝附子湯:【組成】桂枝三兩45g(去皮)甘草二兩30g(炙)生薑三兩45g(切)大棗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15g(炮)
【用法】上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現代用量】桂枝(9克) 生薑(9克) 大棗(3枚) 甘草(6克) 附子(3—6克)
【功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
【主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現用於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屬於風寒濕邪而成者。
乾薑附子湯:【組成】乾薑60克 附子5克(生用)
【用法】上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頓服。
【主治】傷寒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竭;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
「專家」團隊很高興為你答疑解惑,希望您繼續選擇「專家」團隊為您服務。
⑵ 服用帶附子的補腎葯兩年,現在懷疑附子慢性中毒!
【制附子性味與歸經】 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功能與主治】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用法與用量】 3~15g,先煎,久煎。
【注意】 孕婦慎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萎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腎虛怎麼能有這樣的葯呢 中醫對回陽救逆的解釋是運用具有溫熱作用的葯物,以治療陰寒內盛危重證的治法。回陽救逆常與益氣固脫法、利水法、降逆定喘法、補氣、養血、生津等治法配合使用。是一種急救葯物 不能亂服用的
⑶ 祛風百脈附子的作用有什麼
附子可以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祛風寒濕邪,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可以加快心率,增強心肌收縮力、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輸出量,起到強心的功效,還可以升高血壓,收縮或者擴張血管,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而且,附子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延緩衰老。中醫還認為,附子可以溫脾陽、補腎陽、補元陽,可用於治療陽虛證及腎陽不足之症。
⑷ 附子有什麼作用
中葯附子是一個溫里葯,葯性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它的功效能夠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臨床常用於:一、亡陽證。附子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是回陽救逆第一要葯。常與乾薑、甘草、人參等同用,治療手足厥冷、惡寒、腹痛等。如四逆湯、參附湯等,現在在臨床上仍然比較常用。二、陽虛證。凡腎、脾、心諸臟陽氣衰弱者均可使用,配伍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可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代表方如右歸丸。配伍黨參、白術、乾薑等,可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內盛導致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如附子理中湯。配伍茯苓、白術等,可治療脾腎陽虛、水氣內停導致的小便不利、肢體浮腫,如真武湯。三、寒痹證。附子走而不守,能溫經通絡,驅逐經絡中風寒濕邪,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風寒濕痹周身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其是寒痹疼痛劇烈的,如用甘草附子湯。需要注意的是本品有毒,內服一般是經過炮製的附子,需要先煎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
⑸ 中葯附子「走而不守」、「回陽救逆」的葯理作用是什麼
所謂的歸陽主要是針對楊的死,在古代漢語中,死亡之陽的字面意思是陽氣筋疲力盡,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突發性急性疾病,如嘔吐,腹瀉,大汗淋漓,最典型的症狀是,四肢發冷,脈搏極薄,原因是患者的腎心陽氣下降,幾乎熄滅,附子之所以有壯陽,解惑的作用,是因為它同時也是一種良葯和毒葯,擁有其他葯材無法比擬的熱量,想想那些用毒葯中毒的古人,大多數中毒的人死於七體出血。
生烏頭首先需要油炸,以消除烏頭鹼的毒性和對神經的麻痹作用。對於風濕性關節痛和四肢關節痛的患者,必須遵循醫生的建議,按照醫生的指示,煎葯和溫葯,外用葯中可以添加烏頭,促進經絡通暢,達到溫經止痛的效果,附子在用於養陽和挽救不良疾病時有很好的效果,但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最後,關於以上中葯附子走而不守回陽救逆的葯理作用是什麼的問題,今天就分析到這里。
⑹ 附子臨床應用
附子臨床應用廣泛。配伍得當能治很多病。
如;附子配麻黃,強心發汗。附子配杏仁,強心定喘。附子配茯苓白術,強心利尿。
⑺ 祛風百脈附子的作用是什麼
祛風百脈療法屬於物理療法 沒有副作用 效果好 但是需要幾個療程 逐漸就好了
⑻ 生附子用打細粉用多少克
附子,主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是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常見的中葯材之一,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等功效,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宮冷等症。
1.抗氧化
附子能夠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可提高小鼠體液免疫功能 及豚鼠血清補體含量,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2.散寒止痛
附子氣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溫經通絡,逐經絡中風寒濕邪,故而有較強的散寒止痛的作用。凡是風寒濕痹周身骨節疼痛者均可使用,特別善於治療寒痹劇痛者。
3.強心
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4.改善血液循環
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作用。附子注射液或去甲烏葯鹼靜脈注射有明顯擴張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狀動脈血流量。
5.調控血壓
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
6.抗休克
可以顯著延長休克動物的生存時間。附子的抗休克作用,與其強心,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以及擴張血管,改善循環等作用有關。
7.抗凝血
附子煎劑有抑制凝血和抗血栓新的作用。
8.抗炎鎮痛
附子有顯著的抗炎作用,中烏頭鹼、烏頭鹼及次烏頭鹼均有鎮痛作用。
9.回陽救逆
附子上能阻心陽,中能溫脾陽、下能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葯」。《本草匯言》稱「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回生之殊功。」附子可以治療久病體虛,陽氣衰微,陰寒內盛,或大汗、大吐、大瀉所致的亡陽證,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欲絕者;亦可回陽救逆與大補元氣的人參同用,治療亡陽兼有氣脫者;還可以用來治療寒邪入里,直中三陰,見有四肢厥冷,惡寒倦卧,吐瀉腹痛,脈象沉遲無力或者無脈者。
10.補火助陽
補火,就是補命門之火,命門之火就是人體的元陽、腎陽。用於陽虛證。附子辛甘溫煦,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之效,能溫一身之陽,凡陽虛者如腎、脾、心諸臟及衛陽虛弱者均適用。
1.可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導致的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頻多者。
2.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所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大便溏泄者。
3.可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水氣內停所導致的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者。
4.可治療心陽衰弱,心悸氣短,胸痹心痛者。
⑼ 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的中葯有哪些
你好,有附子理中丸,金貴腎氣丸,右歸丸,艾附暖宮丸等都具有溫補脾腎,散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