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處理廠污泥量的計算
單純數學題的話:
先要確定出水水質,出水假定20mg/l,那麼懸浮物去除量就是50-20=30mg/l
去除掉的就是產生內的干污泥量=30mg/lx10000m3/d=0.03kg/m3x10000m3/d=300kg/d
應該沒容算錯。出水假定都去除掉,或按10mg/l算,也可以。
當然這僅是SS去除所產生的泥量,具體設計中還有其他的。
㈡ 污水中污泥產生量有沒有計算公式
產泥量=(0.4~0.6)COD*Q+(0.9~1.0)SS*Q-(0.03~0.05)MLSS*V
㈢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如何計算 最好詳細一些。
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
也可通過物料平衡來推算,但實際上一般是通過經驗積累實測數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量按照南方的多個城市統計;1萬噸污水處理廠年平均值1噸/日絕干污泥,摺合含含水率80%,產污泥5噸。10萬噸污水處理廠含水率80%,產污泥50噸/日。一般夏季多一點,冬季略少一點。
(3)污水處理站干污泥量公式計算擴展閱讀
分類
根據污泥從污水中分離的過程,可將其分為如下幾類:懸浮物濃度一般在1%~10%,低於此濃度常常稱為泥漿。由於污泥的來源及水處理方法不同,產生的污泥性質不一,污泥的種類很多,分類比較復雜。
1、按來源分
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業廢水污泥和給水污泥。
2、按處理方法和分離過程分
污泥可分為以下幾類: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澱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二沉池產生的沉澱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部分生物接觸氧化池等)污水處理工藝中二次沉澱池產生的沉澱物。
化學污泥: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或三級處理)後產生的污泥。
3、按污泥的不同產生階段分
沉澱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澱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澱污泥,混凝沉澱污泥,化學沉澱污泥。
生物處理污泥(biologicalsludge):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由污水中懸浮狀、膠體狀或溶解狀的有機污染物組成的某種活性物質,稱為生物處理污泥。生污泥(freshsludge):指從沉澱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離出來的沉澱物或懸浮物的總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泥產生量
㈣ 處理站污泥的產生量怎麼算
第一種根據COD減量,根據COD降解的量加上混凝葯劑,折算成干污泥量。然後根據出泥的含水率放大成污泥量。第二種是初略演算法,比如印染廢水處理的污泥大約是0.3%(含水率在80~85%)。污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數量,依污水水質與處理工藝而異。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產生的污泥量計算。例如,當沉澱時間為1.5h,含水率為95%,每人每天產生初沉池污泥量為0.4~0.5L/d·人。污泥量也可通過物料平衡來推算,但實際上一般是通過經驗積累實測數據。日處理量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每天會產生100噸的濕污泥。污水處理廠在選購污泥處理設備時首先要計算每日產生的污泥量,這里所說的污泥產生量包括污水處理每個工序產生的污泥,以及處理完最終產生的污泥。影響污水處理廠污泥產量的原因有許多方面,其中污水處理工藝,以及水質的影響比較大。投產的污水處理廠,一般一萬噸污水會產生10噸以上的污泥,這些污泥含水率較高,一般在80%以上。而污水處理廠都要求配有相應的污泥處理設備,對污泥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後,才可運輸到污水處理廠外。污泥壓干機、污泥壓濾機等經過多個污水處理廠使用,可將含水率90%以上的污泥壓干成含水率40%的泥餅,使污泥體積減小為原來的1/10,很大程度的實現了污泥的減量化,既便於運輸,又解決了佔地面積大、污染范圍大的難題。通過以上數據可粗略估算,如果一座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量為10萬噸,則會產生100噸的濕污泥。因此也需要處理量不小於100噸/日的污泥處理設備,才能順利運行,不因污泥堆置問題影響正常運營。當最低溫度T=15℃、出水NH3-N=5.0mg/L、DO=2.0mg/L、K0=1.3時,μ=0.28d-1,θ=1/μ=3.6d,安全系數取2.5,則設計污泥齡為9.0d。為保證污泥穩定,確定污泥齡為25d,μ=0.04d-1。
㈤ 污水站投泥量怎麼計算
首先污水站肯定有活性污泥濃度的設計參數,通常為x g/L,污水站的活性污泥處理版系統的有效權容積,也就是正常運行時的容積。容積乘以污泥濃度就是運行時需要的活性污泥量。
需要投加的污泥,也就是接種污泥(通常是脫水污泥),需要測定其污泥含水率,這樣就可以知道每噸接種污泥中除去水分含有多少干污泥。
需要的活性污泥量也就是接種污泥的干污泥量,通過折算就可以知道需要多少脫水污泥。
污水站啟動時的投泥量可以一次性投加到位,也可以按30%——50%的量投加,然後馴化是污泥濃度達到設計值
㈥ 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污泥量怎麼計算
污泥濃度、泵每天排泥多少噸(含水),污泥池的體積,泥齡(一般25天,也就是每天排出污泥池1/25的量),脫水率,就可以算出來了。
㈦ 新建污水處理廠,好氧池干污泥投加量怎麼計算
投加干污泥應根據進水情況分布進行,剛開始時,進水量較少,投加一定比例的干污泥,封池燜曝,逐步增加進水量,同時按比例投加污泥,以提高污泥增殖速度!
㈧ 請問 污水處理站計算怎麼計算
這問題太籠統了,污水處理站的設計首先在於工藝的選擇如果你剛畢業或者還沒畢業,肯定會很困惑,因為大部分書上說的在實際中都用不上,原因很簡單,書上說的要麼強調理論、原理,要麼就是特定場合下的東西。在工程上一個污水處理站針對一種來水水質,很難見到完全一樣的。因此需要活用書本的知識。而且目前污水處理的設計其實理論研究進行的並不完整,基本上還是採用經驗計算。數學模型法目前還沒有特別成功的。所以,如果你是想干這個環境工程行業,還是問問父輩師傅帶徒弟時候是怎麼做的吧。。。。
如果你就是想知道怎麼計算一座污水處理站,方法如下:1、針對來水水質選用合適的處理工藝,比如A/O,厭氧,生物膜,活性污泥等等方法,然後根據相應的工藝的經驗演算法推算池子的大小,溶解氧的需氧量,還要考慮來水中有沒有有毒有害物質,有沒有腐蝕性物質,酸鹼是否需要調整等等,總之核心一句話,你想用微生物處理污水中的廢物,那麼就要給微生物提供所必須的生存條件,溫度,溶解氧,PH,食物,營養鹽,這里是物理化學生物的天下,然後就是的考慮我怎麼讓空氣進到池子里啊?我怎麼讓污水進到池子里啊?於是開始按照計算出的需要的空氣,需要的流量選擇水泵,風機,在考慮我怎麼讓水流走啊,最好少用水泵多自留啊,我怎麼布局池子可以最省錢啊,我怎麼連接池子最能省管道啊,我的管道冬天需要不需要保溫啊,如果活性污泥法處理我每天產生的污泥怎麼處理啊?怎麼運輸啊?我的設備需要供電,那麼怎麼走電纜啊?我的設備需要自動控制,怎麼編寫程序啊?我的儀表需要檢測什麼要素啊?我這個處理站一旦出現事故怎麼解決啊?當你把所有的方面全部都考慮到時候,你會發現你設計的有很多矛盾的地方,那麼就要按照一個優先標准來調整,至於這個有線標准每一次都可能不一樣,也許是佔地面積,也許是價格,甚至是必須工藝、水泵基礎、建築物等等。然後開始改,在開始算,在重復上述過程,當你重復了四五遍後,一座污水站基本就算出來了。前提是,你必須熟練掌握全部的電氣,儀表,自控,環境處理工藝,給排水,暖通,土建,結構,采購專業的全部知識。
因此,你像算著玩兒,那麼就找本書看看很簡單,但是你像自己一個人設計一個污水處理站,那麼你最少要1人做8個資深工程師的工作。所以,別小看任何一個工作啊,如果想吃這碗飯,就守號自己的飯碗。而工程師的飯碗是經驗,同時也是知識。
希望對你的這個問題有幫助。。
㈨ 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量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簡單的計算,就是按水量的1-1.5%折算
精細點的,可以根據SS的去除率折算污泥量+剩餘污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