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廠提交試生產申請報告同時需要提交環評批復文件嗎
對於污水處理廠項來目開工前自就需要取得《環評批復》,市局給出的批復需要你們給縣局裡1份存檔。
也就是說在你們提交試運行報告的時候,縣局應該知道你們有批復了。
如果你們還沒取得環評批復,那試運行報告估計沒人敢給你們批。
其他情況的不是很了解。
作為污水處理廠應該與當地環保部門積極配合溝通,減少各種不必要的麻煩。
⑵ 污水處理廠試運行時間多長,法律法規有規定嗎
運行內容有進水出水指標達到設計要求例如COD氨氮總磷氯離子等等運行中污水處理裝置的運行指標DO污泥體積污泥指數等等
⑶ 我公司污水處理站將要投入使用,向環保局申請試運行。他們到現場檢查提出要建議一個400立方的應急處理池和
其實 為了確保安全 防止突發事故 一般會設應急處理池的
比如:在污水處理某個階段的環節上出問題了
污水得有個暫時調節構築物
不過至於多大 得看所建污水處理廠的規模以及工藝了
⑷ 污水處理廠試運營的規定
在城市也稱污水處理廠或污水廠。設在工廠的常稱處理站,出水放入城市排水管道時,處理站實際上是一種預處理設施。廢水處理的一般目標是去除懸浮物和改善耗氧性(即穩定有機物),有時還進行消毒和進一步的處理。工業廢水的處理側重於油類、懸浮物、重金屬和妨礙城市污水廠運行的或高殘留的有機物的去除或轉化,以及pH值的調整。
流程和設施
城市污水廠的流程依照需要的處理程度和經濟分析確定。通常區分為三級:①一級處理。採用沉澱法,懸浮固體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一般可分別達到60%和30%左右。②二級處理。採用水的生物處理法,懸浮固體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一般都可達到90%左右,採用高負荷率活性污泥法時五日生化需氧量去除率在60%左右。③三級處理。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未處理的物質。[1]
一級污水廠的主要處理構築物是[2]沉澱池。二級污水廠再加生物器(曝氣池、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或曝氣生物濾池等)和後沉澱池。因前後都有沉澱池且作用有差別,故常稱前者為初次沉澱池,後者為二次沉澱池。還有輔助性的設施和處理沉澱池污泥的設施。輔助性設施一般為格柵和沉砂池(也稱雜粒池)。格柵去除塊狀物和布片等。沉砂池去除易沉物以免在後繼深池中積累,影響運行。處理污泥的設施一般是消化池和脫水設備(干化床或脫水機)。廢水處理廠建築物通常有泵房、化驗室、污泥脫水機房、修理工廠等。活性污泥法污水廠往往還有鼓風機或空氣壓縮機房。 為了控制運行,經濟調度和提高管理水平,污水廠開始採用自動化裝置和電子計算機控制,包括:①水質、水量和電源電壓等運行參數的遙訊、遙測、記錄和報警;②閥門啟閉和水泵機組調度的自動控制和遙控等;③三級處理。二級處理的出水水質有時不能滿足排放要求,於是作進一步的處理(或稱深度處理)。生物處理法出水一般富含氨、氮、硝酸鹽和磷酸鹽,排放潺湲水體(如湖泊和海灣)時水體常出現富營養化。這時,常增設除氮、磷的設施。當出水排放到水質要求極高的水體或灌溉草地、球場和游息綠地,水質需全面提高時,常增設雙層濾床濾池。也有採用生物塘和土地處理的
⑸ 試運行時排放污水怎麼處罰
污水處理廠建設竣工後應進行試運行。試運行由建設單位向環保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同意後方可進行。同時告知污水處理主管部門。污水處理廠自試運行之日起三個月內,建設單位必須向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保主管部門申請環境保護驗收,試運行三個月仍不具備環境保護驗收條件,建設單位應向環保主管部門提出書面延期申請,說明延期的理由及擬驗收的時間,經批准後方可延長試運行。試運行時間一般不得超過一年。主要出水水質指標穩定達標並經環保驗收後,建設單位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程序組織工程竣工驗收並備案。污水處理廠竣工驗收。
⑹ 請問污水處理廠試運行時間是多長在那個規范上能找到,謝謝
這個據我所知好像沒有具體規范,但是一般是調試試運行時間是3個月,省市有自己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辦法》,裡面有強調試運行時間的,有沒有明確說明的。具體的都是以當地環保局的文件為准。
⑺ 污水處理廠試運行方案
先調節水的COD達到進水要求、按照厭氧活性污泥25-35度、間氧活性污泥25-35度、好氧活性污泥25-30度步驟進行正常運行、觀察COD、氨氮、去除率、然後再調整各項指標
⑻ 急問:污水處理廠試運行後,安全驗收和環保驗收應由誰來組織完成
對環保驗收來說,建設方、代建方、業主都可以向環保局提出申請,內不過都是以業容主的名義提出的,這個就要看你們合同是怎麼簽定的了,如果合同規定以通過驗收後付款,就可以讓建設方、代建方去做,這方面相對來說他們要熟悉一些,可以規避一些問題
⑼ 建築法及建設工程管理條例對市政污水處理廠調試、試運行、竣工驗收、環保、安全消防驗收的關系及規定
真實案例:
某私企以BOT形式投資的中型市政污水處理廠,預計投資大約6000萬元。在項目策劃階段,投資公司即業主方的項目部打算在建設過程中由於想盡早發揮使用效益的需要,在污水處理廠土建、安裝基本完畢後便立即開始設備聯機調試,設備及電器自控均正常運行同時水池沒發現漏水後,未等工程竣工驗收、環保驗收便提前開始進行污水處理廠工藝上的微生物培養調試過程(該過程非常耗時),以便於盡早達到「污水水質排放水質達標」後來收取排污費。
而法定的各類驗收都還沒開始做驗收,需要補做。至少需要環保驗收過程中的一項「污水排放水質達標」合格後才能正常收取每噸污水的排污費。
問題①:
一般市政公用類得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在聯機調試、試生產、微生物調試培養、竣工驗收、環保驗收、安全設施驗收、消防設施驗收之間的關系順序是如何的?主要是環保驗收的順序,其時間窗口問題。
上述案例中的盡早滿足污水排放達標做法能否實現或者變相實現?
問題②:
時間上有沒有必須的先後順序,條例上要求的是試生產30日內申請環保驗收,但是竣工驗收是需要在試生產之前還是之後。污水處理廠微生物調試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甚至是半年時間,這個時間俗稱「調試期」,這個微生物調試是不是就是法律上「試生產」的概念?
問題③:
如果污水處理廠沒有竣工就開始進行微生物調試,則污水處理廠在試生產或者調試期內若能污水處理達標了排放了則產生了環境效益,則是不是可以有權申請收取污水處理費了?
備註:污水處理廠特點是:
①建設完畢後需要設備單機及聯機試車調試,之後才能算是安裝工程部分驗收合格。
②污水處理廠環保驗收如果需要污水排放水質達標,這就需要培養微生物直至其穩定,但微生物這東西很難培養,也說不好什麼時候能將污水處理合格,至少需要試運行2—3個月時間有的甚至是半年時間也說不準的(這個時間段環保行業里通常叫做「調試期」,這個調試期是不是試生產的概念?)。
③污水處理廠的環境影響評價都是需要編制《環評報告書》的,它屬於比較敏感的市政工程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大。
④BOT投資是屬於社會公司對地方市政項目投資的一種模式,污水處理廠需要按照未來20—30年間每噸達標排放污水收取污水排污費的方式來回收BOT的全部初期投資及日常經營開銷。形式類似於私人投資並維護高速公路並對每輛汽車收過路費的方式。污水處理廠建設時通常建設期政府只給一年時間,一般這個時間都不夠用,主要是因為微生物培養時間一般都很長。
⑽ 四川省 污水處理廠調試試運行期間環保部門有啥規定,麻煩提供一下具體的規範文件
沒有什麼具體規定,只要到時候試運行時間完了,能通過環保驗收就可以了!但是基礎的出水達標,污泥培養到一定數量愛上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