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中水,怎樣得到中水
經過了處理但還不能喝的水
中水回用處理方法:
按目前已被採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 4 類:
( 1 )生物處理法
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包括好氧和厭氧微生物處理,一般以好氧處理較多。
( 2 )物理化學處理法
以混凝沉澱(氣浮)技術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提高了水質,但運行費用較高。
( 3 )膜分離技術
採用超濾(微濾)或反滲透膜處理,其優點是 SS 去除率很高,佔地面積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減少了很多。
( 4 )生物處理法和膜分離技術結合
中水回用新技術膜生物反應器(MBR),具有出水水質穩定,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等特點,出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中水回用標准。
中水原水相對於城市污水具有流量小、可生化性較好的特點,屬於可生化降解的有機污水。根據國內外的實踐經驗,對該類污水的治理多以生物治理單元為主,結合物化法,能達到回用的要求。生物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型。由於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不是太高,且水溫較低,不宜採用厭氧發酵的處理方法,主要應考慮選擇合適的好氧處理工藝。好氧生物處理有多種型式,傳統方法有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接
觸氧化法、SBR法、CASS法、AB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浮動床生物膜法、曝氣生物濾池(BAF)、懸掛鏈式曝氣工藝、速分法等。
普通活性污泥法
是早期應用的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處理效率雖高,但佔地面積大、不耐沖擊負荷、難以實行自動控制,近年來,已較少使用。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兩者之間的生物處理技術。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具兩者的優點。附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是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的主體作用物質。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中需要大量的軟性或半軟性填料,使運行維護困難,且投資增大。較之普通活性污泥法,佔地面積大大減小,耐沖擊負荷能力明顯提高,但其動力消耗大、處理效率較低。
A/O法和A2/O法
在九十年代以後被廣泛採用,其處理效果好、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在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中均受青睞,但其基建規模大、投資高、工藝參數控制要求嚴格、需要較高的操作管理水平。
AB法
即兩段活性污泥法,主要適合進水負荷波動大或含有少量毒性物質的污水處理,其處理效率高、佔地面積大、運行管理復雜,國內污水處理中受資金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採用該工藝。
氧化溝法
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重大改進工藝,它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曝氣池的雙重優點,採用低負荷、高泥齡的運行參數和特有的曝氣設備——曝氣轉刷。因此,氧化溝工藝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可靠、剩餘污泥少、曝氣系統大為簡化、運行非常方便、可自動控制的特點,但其能耗較大。
曝氣生物濾池
是綜合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優點開發研製的一種新工藝,該工藝具有過濾、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多重凈化作用,佔地面積省,處理效率高,操作簡單等優點,但該工藝需大量特製填料,造價高,需同時滿足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的要求。
浮動床生物膜工藝
是近年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採用比重接近於水的填料加入曝氣池中,曝氣時填料能懸浮於水中並在全池內均勻移動,使生物膜、廢水、溶解的氧氣三相充分接觸,提高有機物降解速率。該工藝無須污泥迴流,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率高,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水處理工藝。但目前懸浮填料的市場價格仍較高,使該工藝的應用受到限制。
懸掛鏈式曝氣工藝
是一種全新概念的曝氣技術,可以在一體化構築物中實現污水處理,減少工程費用和運行費用,污泥產量少,可以去除氨氮、磷等污染物。適用於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化工、化纖、釀造、造紙、印染、紡織、皮革、製糖、啤酒等有機污水的處理。
SBR工藝(即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是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先進工藝,它具有間歇進水、處理效率高、抗沖擊負荷高、佔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兼具脫氮除磷功能、剩餘污泥少等優點,特別適用於間歇進水的工業,在國外污水處理中已被廣泛採用。SBR是現行的活性污泥法的一個變型,採用間歇進水的方式,其反應機制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機制和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僅運行操作不一樣。其區別在於原污水不是順次流經各個處理單元,而是放流到單一反應池內,按時間順序實現不同目的的操作。在一個周期內,所有過程都在一個設有曝氣或攪拌裝置的反應槽內依次進行,這種操作周期周而復始反復進行達到不斷進行污水處理的目的。
速分法
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固定床膜法先進工藝,現廣泛應用於小區和市政污水處理、景觀水體的處理中。同上述其他處理方法相比較,最大的優勢在於將生物處理過程中好氧和厭氧有機結合,氨氮去除率高,既減少污泥的產生,杜絕二次污染;同時對於湖泊、河道、景觀等微污染水源的處理有較大的優勢。
以上所述的各種處理方法,存在各種弊病,如:運行管理復雜,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高,因此人為因素影響大,同時也存在氨、氮、磷等氣味去除率低,易波動,容易產生大量污泥,自動化程度要求高,佔地面積大等問題。速分法處理工藝已成功地解決了以上存在的諸多缺點,並應用於多個工程。
② 環保局查廠,說噪音大,要公司寫一份承諾書並作出改善,怎麼寫
永沁環境工程公司是污水處理項目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商。憑借高新技術、產業經驗、完善的網路和專業化服務團隊,立足環境建設服務和環保專業設備服務領域,為客戶提供設計研發、工程建設、設備生產、運營管理完整產業鏈的一站式服務。公司涉及軟純水、中水回用、污水處理、設備製造等多個領域。永沁環境公司取得了環境污染治理乙級等諸多資質和社會榮譽,締造了行業的領先品牌地位。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創新和諧的水環境而努力。
環境污染治理乙級資質單位、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企業、信用等級AAA級企業、節能環保認證企業、環保會員單位、客戶滿意度AAAAA級企業。
③ 根據你了解得水的凈化方法,寫出將生活污水凈化處理成中水的兩種方法
由於當今世界的水資源短缺以及水體污染日益嚴重,中水回用技術自產生以來至今版發展非權常迅速.生活污水因其來源穩定、水量充足、可生化性好,非常適於作中水的水源,關於生活污水回用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為了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優化整個處理系統,我們就生活污水中水處理系統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1)對比了三種填料的掛膜特性.海綿懸浮填料掛膜速度最快,3~4天即可掛膜成功,COD及NH-N去除率均較高;彈性填料7天左右掛膜成功,處理效果較好;球型填料掛膜困難,不推薦使用.(2)採用改進型分離式膜生物反應器(MBR)處理生活污水、洗車廢水及賓館污水,出水均達到回用水水質標准.根據該工藝研製成的中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具有體積小,效率高、成本低的優點.(3)出水有機物含量對消毒劑的投加量有顯著影響,須根據不同水質情況確定消毒劑的最適用量.二氧化氯的消毒能力遠優於次氯酸鈉,是一種優質高效的消毒劑,使用前景非常廣闊
總而言之 就寫 過濾 吸附就行了吧
④ 河道水質改善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改善河道水質來的主要方法如下源: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機械除藻、引水沖淤和調水等。疏浚污染底意味著將污染物從(河道)系統中清除出去。可以較大程度地削減底泥對上覆水體的污染貢獻率,從而改善水質。調水的目的是通過水利設施(如閘門、泵站)的調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潔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質。此類方法往往治標不治本。
2、生態--生物法
包括河道曝氣復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復法,土地處理法、水生植物凈化法。
3、生物膜技術
是指使微生物群體附著於某些載體的表面上呈膜狀,通過與污水接觸,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攝取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吸收並加以同化,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4、水生植物凈化法
該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凈化機能的污水凈化方法。例如採用浮萍、濕地中的蘆葦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圍進行凈化處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會產生臭氣、害蟲和景觀影響等問題,因此選用時要綜合考慮上述問題,如選擇在春夏季下風口的位置種植蘆葦等。
⑤ 基礎設施改善工程是指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
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基礎設施建設是指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的完善、改造等社會工程。
(5)中水回用改進擴展閱讀:
設施建設:
隨著城市容量的擴張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缺水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障礙,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加強水資源的再利用成為新形勢下城市水務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國城鎮萬元工業增加值水效率較低,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達20%左右。提升節水能力,增加水資源再利用設施是節水重要環節,「十五」期間,中國城市每年平均節水約35億立方米以上,2005年達38億立方米。
2005年全國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83.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由2000年的220.21升減少到204.1升,呈穩中有降的趨勢,用水結構朝著合理的方向調整。
在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中國全面推進節水型技術、設備的研究和應用,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推進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水資源再利用基礎設施建設。
⑥ 清潔生產措施
緊扣「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八字方針,抓住企業能耗高的位置(鍋爐、大功率設備),提出鍋爐改進方案,如清潔生產能源天然氣、生物質的使用;蒸汽管道保溫、余熱回收;煙氣一定要達標排放。大功率設備提出變頻技術運用,在負荷變化大的設備上比較適用,設備選型的合理,設備的維護保養、先進設備的應用等(將行業推廣的清潔生產技術方案提出來)。
污染物分析,首先明確該行業的特徵污染物有哪些,針對這些行業特徵污染物盡可能的提出削減、或處理的方案,如中水回用、廢水處理,沼氣利用等等。
⑦ 污水處理廠整改施工方案
污水中水回用就是把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經過深度的技術處理,去除污水中的各種雜質、有毒有害物質以及某些重金屬離子,進而進行消毒滅菌,實現污水的循環利用的過程。消毒滅菌後污水的水體不僅無色、無味、水質清澈透明,更能達到或者高於國家規定的雜用水標准。中水回用處理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種:
1、回用於工業
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廢水,根據用途的不同可直接或再經過進一步處理達到更高的水質後應用於工業生產過程中,如用做冷卻水,熄焦、熄爐渣用水,灰渣水力輸送用水,工廠綠地澆灑,地面、設備、車輛沖洗,消防用水,其中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用途是工業冷卻用水。
2、城市雜用
城市中水回用技術應用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市生活沖廁用水,二是城市部分商業用水(如洗車行業),三是道路噴灑用水與城市綠地灌溉,四是非接觸性景觀中水與消防用水等。其中,城市生活用水是比較穩定的用水渠道,道路噴灑用水與城市綠地灌溉具有一定的季節性。
3、農業灌溉
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的廢水只需再經過簡單的過濾即可達到農業灌溉用水的水質標准,其環境衛生和農產品的衛生學狀況均良好。中水用於灌溉農田,通過土壤過濾、吸附、離子交換、化學反應、土壤微生物代謝和作物根系的吸收等機理,也能進一步凈化水質,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水分和肥分,使農作物增產,節省大量化肥,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中水回用處理於農業灌溉,一般尚需建設一定的調蓄、灌溉工程,才能達到充分利用的目的。農業灌溉用水受季節性的影響明顯。
4、水利工程
(1)城市二級河道景觀用水。國家對景觀水質制定了水質標准,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與河道景觀用水水質要求相似。在衛生指標上加以再處理即可達標。只要河道是流動的,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這樣不僅使城市景觀得到改善,也為河道兩岸中水處理公司提供了輸水渠道。
(2)用於地下含水層的存儲及恢復。由於地下水的開采量過大,引起地面下沉。為了控制下沉,除限制開采量或禁止開采外,還要採取回灌措施。中水可以作為回灌水的水源之一,但要經過進一步處理,以達到地下水回灌的水質要求方可回灌。
⑧ 現在解決城市污水處理的措施都有哪些
污水處理問題一直都是我國面臨的嚴重問題,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尚處於起步階段,城市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建設滯後,污水處理設施難以充分發揮效益,這是全國存在的共性問題。保障污水處理廠穩定高效運行 ,對於保護良好生態環境、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改進城市污水處理方法
首先,我們應該掌握一些污染源治理技術和城市污水處理技術的最新情況,推動我國污水處理方法的發展,大力開發低耗高效污水處理的科學技術,對我國現有污水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根據實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術,更高的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有力的控制水污染。創新並優化污水處理工藝,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各種技術的綜合運用,使其達到現階段城市污水處理回收再利用的標准,提高水資源的重發利用率。其次,是加大人才和資金的投入,建立專門的研究和開發機構,提高技術水平,積極開發、研製和應用城市污水回用技術和新設備,提高污水處理和回用能力;引進和開發新技術,通過積極推廣各種膜分離技術、臭氧化技術以及安全消毒技術的應用,將污水中的廢物分離,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標准,完善處理系統,達到再生水的指標,提高水的重發利用率。最後就是排水合理分區和合理布局,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其規模和對污水利用的方便程度,對城市污水的排水范圍進行規劃,污水處理廠要適度集中,合理劃分,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對選址和方案進行合理規劃,促進城市污水處理工作的合理進行,盡量做到最低投入成本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強化一級污水處理法,根據自身條件適時選擇二級處理法,降低城市污水處理設備的負荷和處理成本,將水處理由原來單一模式轉變成綜合利用處理模式,轉變我國水資源缺乏的局面。
2、完善污水處理管理機制
改革污水處理單位的考核制度,對處理後的水質、水量同時監管,將處理後的水體指標納入考核范圍,有效改善污水處理工作的質量水平,提高處理後水質的標准。政府加強對污水處理的管理,明確分工,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採用問責制度,並對出現問題的責任人進行懲治,保障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政府將傳統的城市排水體制分為分流制和合流制兩種,明確各個部門責任,各個部門互相監督。分流制適合於新建區、擴建區、新建開發區,並不受歷史因素影響;合流制適合具有歷史因素的大中型城市。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管理制度,對城市污水處理進行多元化管理,引進投資模式,保證城市污水處理的持續發展。借鑒城市污水處理較好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改進自身的技術,政府應該建立一系列的監管體系,全方位的展開工作,並且要通過政府、企業和公民「三位一體」,強化監督機制,提高員工的監管水平和監管素質,依法對污水處理全過程進行監督,提高污水治理的徹底性,促使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揮改善環境質量的效能。
3、提高民眾認識,樹立環保觀念
積極利用各種媒介,提高全民的水資源危機意識以及綜合利用意識,倡導建立節水型社會,其次就是樹立污染者收費意識,同時應該做到「誰污染,誰治理」,同時可以用來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的資源投入,改進設備,加大技術投入。
4、污水處理的資源化 和產業化
城市污水處理之後也是一種水資源,成為城市的第二種水源,回用之後,可以很大的節約水資源的供應量,同時還能減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污染,既解決了供水緊張又改善了環境,還可以就近處理利用,節省管道投資和運輸消耗,實現水源的可持續發展。分類供水,從而實現對水資源的回收利用,並且鼓勵中水回用,對廢水回用之後的污泥進行研究,將它變廢為寶,真正的提高污泥的資源程度。對於那些排放污水的企業要繳納相應的費用,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提供資金,加強污水處理的能力,採用市場化的方式來發展污水處理行業。
⑨ 自己設計的家用中水回收方案可行嗎
可行,太復雜,不是很經濟適用。
中水水源(洗手池、淋浴房等)——蓄水箱(0.5立方專米)頂部——屬過濾柵——蓄水箱底部——加壓泵(水位感應自動)——高位水箱———獨立管道—坐便器
蓄水箱定期清理即可
家庭單獨做,其實並不合算:
1、加壓泵頻繁啟動容易壞,噪音也大;
2、蓄水箱佔地少則比較高,需要考慮承重,佔地大又不合算;
3、管道需要單獨設置,成本高;
4、從經濟角度,水錢和設備費、用電費用等比較,不經濟;
5、從環保角度,節約的水和增加的資源比較,更不經濟。
這種一般在小區,或大的庭院式別墅(多房間、多衛生間)或整體樓房使用,如果你僅僅是住家,不建議考慮。
⑩ 中水是什麼
經過了處理但還不能喝的水就是中水
中水回用處理方法:
按目前已被採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 4 類:
( 1 )生物處理法
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包括好氧和厭氧微生物處理,一般以好氧處理較多。
( 2 )物理化學處理法
以混凝沉澱(氣浮)技術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提高了水質,但運行費用較高。
( 3 )膜分離技術
採用超濾(微濾)或反滲透膜處理,其優點是 SS 去除率很高,佔地面積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減少了很多。
( 4 )生物處理法和膜分離技術結合
中水回用新技術膜生物反應器(MBR),具有出水水質穩定,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等特點,出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中水回用標准。
中水原水相對於城市污水具有流量小、可生化性較好的特點,屬於可生化降解的有機污水。根據國內外的實踐經驗,對該類污水的治理多以生物治理單元為主,結合物化法,能達到回用的要求。生物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型。由於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不是太高,且水溫較低,不宜採用厭氧發酵的處理方法,主要應考慮選擇合適的好氧處理工藝。好氧生物處理有多種型式,傳統方法有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接
觸氧化法、SBR法、CASS法、AB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浮動床生物膜法、曝氣生物濾池(BAF)、懸掛鏈式曝氣工藝、速分法等。
普通活性污泥法
是早期應用的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處理效率雖高,但佔地面積大、不耐沖擊負荷、難以實行自動控制,近年來,已較少使用。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兩者之間的生物處理技術。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具兩者的優點。附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是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的主體作用物質。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中需要大量的軟性或半軟性填料,使運行維護困難,且投資增大。較之普通活性污泥法,佔地面積大大減小,耐沖擊負荷能力明顯提高,但其動力消耗大、處理效率較低。
A/O法和A2/O法
在九十年代以後被廣泛採用,其處理效果好、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在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中均受青睞,但其基建規模大、投資高、工藝參數控制要求嚴格、需要較高的操作管理水平。
AB法
即兩段活性污泥法,主要適合進水負荷波動大或含有少量毒性物質的污水處理,其處理效率高、佔地面積大、運行管理復雜,國內污水處理中受資金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採用該工藝。
氧化溝法
是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重大改進工藝,它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曝氣池的雙重優點,採用低負荷、高泥齡的運行參數和特有的曝氣設備——曝氣轉刷。因此,氧化溝工藝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可靠、剩餘污泥少、曝氣系統大為簡化、運行非常方便、可自動控制的特點,但其能耗較大。
曝氣生物濾池
是綜合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優點開發研製的一種新工藝,該工藝具有過濾、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多重凈化作用,佔地面積省,處理效率高,操作簡單等優點,但該工藝需大量特製填料,造價高,需同時滿足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的要求。
浮動床生物膜工藝
是近年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採用比重接近於水的填料加入曝氣池中,曝氣時填料能懸浮於水中並在全池內均勻移動,使生物膜、廢水、溶解的氧氣三相充分接觸,提高有機物降解速率。該工藝無須污泥迴流,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率高,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水處理工藝。但目前懸浮填料的市場價格仍較高,使該工藝的應用受到限制。
懸掛鏈式曝氣工藝
是一種全新概念的曝氣技術,可以在一體化構築物中實現污水處理,減少工程費用和運行費用,污泥產量少,可以去除氨氮、磷等污染物。適用於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化工、化纖、釀造、造紙、印染、紡織、皮革、製糖、啤酒等有機污水的處理。
SBR工藝(即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是近年來從國外引進的先進工藝,它具有間歇進水、處理效率高、抗沖擊負荷高、佔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兼具脫氮除磷功能、剩餘污泥少等優點,特別適用於間歇進水的工業,在國外污水處理中已被廣泛採用。SBR是現行的活性污泥法的一個變型,採用間歇進水的方式,其反應機制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機制和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僅運行操作不一樣。其區別在於原污水不是順次流經各個處理單元,而是放流到單一反應池內,按時間順序實現不同目的的操作。在一個周期內,所有過程都在一個設有曝氣或攪拌裝置的反應槽內依次進行,這種操作周期周而復始反復進行達到不斷進行污水處理的目的。
速分法
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固定床膜法先進工藝,現廣泛應用於小區和市政污水處理、景觀水體的處理中。同上述其他處理方法相比較,最大的優勢在於將生物處理過程中好氧和厭氧有機結合,氨氮去除率高,既減少污泥的產生,杜絕二次污染;同時對於湖泊、河道、景觀等微污染水源的處理有較大的優勢。
以上所述的各種處理方法,存在各種弊病,如:運行管理復雜,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高,因此人為因素影響大,同時也存在氨、氮、磷等氣味去除率低,易波動,容易產生大量污泥,自動化程度要求高,佔地面積大等問題。速分法處理工藝已成功地解決了以上存在的諸多缺點,並應用於多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