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管理督查表

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管理督查表

發布時間:2021-03-16 02:56:03

①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以及監督管理等活動。
醫療衛生機構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
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葯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准執行。
第四條國家推行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鼓勵有關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國家對邊遠貧困地區建設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給予適當的支持。
第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醫療廢物處置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和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投訴、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醫療廢物管理的一般規定
第七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防止因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
第八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制定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有關的規章制度和在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方案;設置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負責檢查、督促、落實本單位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防止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發生。
第九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
第十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為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受到健康損害。
第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減少危害的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同時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第十四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五條禁止郵寄醫療廢物。
禁止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
有陸路通道的,禁止通過水路運輸醫療廢物;沒有陸路通道必需經水路運輸醫療廢物的,應當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採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後,方可通過水路運輸。
禁止將醫療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
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醫療廢物。
第三章醫療衛生機構對醫療廢物的管理
第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及時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並按照類別分置於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的容器內。
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應當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
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的標准和警示標識的規定,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第十七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區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場所,並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和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防盜以及預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
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定期消毒和清潔。
第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使用防滲漏、防遺撒的專用運送工具,按照本單位確定的內部醫療廢物運送時間、路線,將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至暫時貯存地點。
運送工具使用後應當在醫療衛生機構內指定的地點及時消毒和清潔。
第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
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在交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前應當就地消毒。
第二十條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後,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第二十一條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自行就地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自行處置醫療廢物的,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容易致人損傷的醫療廢物,應當消毒並作毀形處理;
(二)能夠焚燒的,應當及時焚燒;
(三)不能焚燒的,消毒後集中填埋。
第四章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
第二十二條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有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活動。
第二十三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符合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的醫療廢物貯存、處置設施或者設備;
(二)具有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以及相應的技術工人;
(三)具有負責醫療廢物處置效果檢測、評價工作的機構和人員;
(四)具有保證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的規章制度。
第二十四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貯存、處置設施,應當遠離居(村)民居住區、水源保護區和交通幹道,與工廠、企業等工作場所有適當的安全防護距離,並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至少每2天到醫療衛生機構收集、運送一次醫療廢物,並負責醫療廢物的貯存、處置。
第二十六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運送醫療廢物,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使用有明顯醫療廢物標識的專用車輛。醫療廢物專用車輛應當達到防滲漏、防遺撒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
運送醫療廢物的專用車輛使用後,應當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場所內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潔。
運送醫療廢物的專用車輛不得運送其他物品。
第二十七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在運送醫療廢物過程中應當確保安全,不得丟棄、遺撒醫療廢物。
第二十八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裝置,並確保監控裝置經常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第二十九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衛生標准、規范。
第三十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環境污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檢測、評價結果存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檔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一次。
第三十一條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醫療衛生機構收取醫療廢物處置費用。
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規定支付的醫療廢物處置費用,可以納入醫療成本。
第三十二條各地區應當利用和改造現有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和其他設施,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並達到基本的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
第三十三條尚無集中處置設施或者處置能力不足的城市,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應當在1年內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縣級市應當在2年內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縣(旗)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建設,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在尚未建成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期間,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符合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的醫療廢物過渡性處置方案,確定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置方式和處置單位。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按照職責分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從事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工作人員的衛生

② 醫療廢物,污水工作人員防護檢查表怎樣寫

組織管理 是否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工作的人員和管理人 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查書面 記錄) 自行建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醫療衛生機構是否定期對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污 染防治和衛生學效果進行檢測、評價,並將檢測、評價效果存檔、報告(查書 面資料) 對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置工作是否實施督查、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查書面資 料) 是否設置專門的分類收集點 設置的分類收集點是否做到相對獨立 分類收集 (抽查二個 醫療廢物產 生較多的部 門(注射室 、口腔、手 術、化驗室 、產科等) 設置的收集地點是否標明收集醫療廢物類別的文字說明或示意圖 是否全部使用專用包裝袋(盒)分類收集醫療廢物,是否有醫療廢物警示標識 專用包裝物(容器)是否有中文標識(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日期、類別及 需要的特別說明等) 不同類別的醫療廢物是否有混合收集的情況 部門內的地面上是否有丟棄的醫療廢物 在操作台以外的場所是否存在未及時收集整理的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登記表格基本項目是否齊全,填寫內容是否是缺項(來源、種類、重 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去向、經辦人簽名等項目) 是否將醫療廢物包裝物載於周轉箱(桶)或封閉容器中轉運 運送醫療廢物容器或工具上是否印有醫療廢物警示標識或文字說明 運送醫療廢物的時間和路線未作具體規定,運送線路是否符合要求(查書面資 料) 是否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 療廢物混入其它廢物和生活垃圾 使用後的醫療廢物運送工具是否在指定的地點消毒和清潔(查書面記錄)

③ 如何製作醫療廢棄物廢水處理記錄表

製作醫療廢棄物廢水處理記錄表,可以參照醫療廢物處理方面的回具體的國家標准。
如果貴方答曾經做過環評的話,相應的報告書或報告中應當有統計採納的記錄表。

去環保部網站、或地方環保局網站上找找,興許能找到現有的格式。

④ 醫療質量關鍵環節,重點部門管理標准與措施的落實督查表怎樣寫

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評價標准
公共衛生服務管理部分(160分)
嚴格執行《**省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規定》。
一、公衛辦設置(10分)
按要求配置公衛辦人員、業務用房和相關設備設施,落實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待遇。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與管理(20分)
1設立傳染病診室,負責接診、留驗傳染病人和疑似傳染病人。(5分)
2建立傳染病登記簿和實驗室檢測(包括肺結核X線檢測)結果登記本,各項填寫清晰完整。(3分)
3及時收集、登記、核實並按法定時限進行疫情信息的網路直報。(5分)
4按照責任分工,落實霍亂、結核病、艾滋病、血吸蟲病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治措施。(7分)
三、免疫規劃(40分)
1預防接種門診有候種室、接種室,各室有明顯的標識。(5分)
2對兒童預防接種工作實行信息化管理。轄區內目標兒童預防接種相關信息計算機錄入、管理率100%。(10分)
3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要求,做好疫苗的接收、儲運、分發和使用工作。冰箱、冷櫃專人管理,疫苗按品種、批號、效期分類碼放,溫度記錄完整。(15分)
4預防接種卡、證、冊齊全,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全程接種率以鄉為單位大於90%。(10分)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10分)
1建立和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值班和工作記錄完整。(5分)
2協助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調查、采樣處落實相關防控措施。(5分)
五、婦幼衛生工作(50分)
1每月召開一次村級保健人員例會,掌握本鄉鎮婦幼保健基本情況,專干下基層時間每月不少於15天,及時建立轄區內孕產婦保健手冊,正確、完整填寫工作相關表、卡、冊,定期上報婦幼衛生工作信息報表。(11分)
2按規定完成孕情掌握、產前檢查產後訪視,落實高危孕產婦建卡、追蹤管理和指導選擇分娩地點任務。負責產後42—56天健康檢查。孕情掌握率大於95%,高危孕產婦管理率達100%。(12分)
3做好新生兒訪視、7歲以下兒童「4、2、1」定期體檢或生長發育監測工作。對兒童體檢中所發現的體弱兒童進行專案管理。專案管理率達60%以上。(10分)
4開展住院分娩技術服務的鄉鎮衛生院,《**省鄉鎮衛生院產科建設指導標准》。(6分)
5實行孕產婦分級管理,杜絕截留高危孕產婦。批准開展剖宮產的鄉鎮衛生院剖宮產率控制在25%以內。(6分)
6宣傳動員並協助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產前篩查與診斷。《出生醫學證明》的發放與管理規范。(5分)
六、農村健康教育(10分)
1利用農村有線廣播、宣傳櫥窗、農民技術學校、衛生科普趕集和民族傳統節目等開展健康教育。(3分)
2開展傳染病、寄生蟲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職業病防治知識宣傳。(4分)
七、村衛生室管理(10分)
1實施以公共衛生服務為重點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加強轄區內鄉村醫生的監管,定期召開鄉村醫生例會,統籌安排工作任務。(5分)
2按照《**省鄉村醫生從事公共衛生服務勞務補助辦法》要求,做好鄉村醫生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及勞務補助發放工作。(5分)
八、公共衛生管理(10分)
1.掌握轄區餐飲單位及從業人員本底,指導鄉村醫生建立農村聚餐信息登記制度並及時上報,對農村聚餐活動開展檢查與指導。(5分)
2.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對轄區內村衛生室醫療廢物處置情況進行監管。(5分)
臨床診療服務管理部分(300分)
(一)建立健全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15分)
1.結合本院實際,建立各類人員崗位職責,有資料可查。(15分)
2.各類人員熟悉各自的崗位職責,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抽查醫務人員回答正確率100%。(5分)
3.建立各類人員崗位績效考核制度並實施到位,有記錄可查。(5分)
(二)健全並落實各項規章制度(35分)
1.建立並重點落實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書簽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談話告知制度等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有記錄可查。(6分)
2.嚴格執行湖南省《鄉村醫療機構醫療文書書寫規范與管理規定》。病歷書寫及時、准確、完整、規范,抽查病歷合格率100%,病歷優良率大於或等於90%,入、出院診斷符合率大於或等於90%。(10分)
3嚴格按照處方書寫要求開具處方,隨機抽查門診處方和病歷:處方合格率大於或等於90%,臨床診斷記載比例達100%。(8分)
4.加強手術病例醫療質量管理。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大於或等於90%,無菌手術切口甲級癒合率大於或等於90%,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小於或等於1%。(5分)
5.嚴格遵守診療護理常規和操作規程。加強門(急)診診療工作的管理,配齊常用急救葯品、器材,並使其保持良好的備用狀態,確保門(急)診診療及時、有效。規范轉診病人的轉診指針和轉診程序。有記錄可查。(6分)
(三)建立醫療質量管理體系(25分)
1.明確衛生院院長為醫療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醫療質量工作。(5分)
2.根據衛生院的規模,結合實際明確1名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具體負責醫療質量監管工作,行使指導、檢查、考核、評價和監督職能。(5分)
3.制定並落實醫療質量監督管理、檢查評價、分析講評、信息通報等制度。定期進行醫療環節質量檢查、講評、通報,整改措施落實。有記錄可查。(10分)
4.制定並落實醫療質量管理措施、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方案和醫療質量檢查評價標准。有記錄可查。(5分)
(四)加強醫療服務安全管理(20分)
1.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結合本院醫療安全方面的薄弱環節,經常性地開展醫療服務安全教育,定期開展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安全分析(每季度一次)。(5分)
2.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制定並落實醫療糾紛和投訴受理、調查、處理、反饋制度,明確一名兼職人員具體負責,不上交矛盾,不推脫責任。有記錄可查。(5分)
3.衛生院與個人簽訂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責任狀,責任分解到人,實行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責任追究到人。有記錄可查。(5分)
制定並落實醫療事故防範預案和處理預案,有資料可查。及時上報醫療糾紛、醫療事故和重大醫療過失行為。重大醫療過失行為和醫療事故報告率100%。(5分)
(五)強化「三基」訓練,掌握並使用農村衛生適宜技術(35分)
按照「三嚴」要求,以**省衛生廳《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三基」培訓指南》為依據,加強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三基」訓練。
1.建立「三基」培訓制度和考核獎懲措施,制定「三基」培訓計劃,有具體的培訓安排和培訓記錄。(5分)
2.衛生院每季度自行組織一次「三基」理論考試,每半年組織一次「三基」技能考核,有考卷和記錄可查。(6分)
3.監督檢查時隨機抽查醫護人員「三基」理論考試合格率大於或等於80%。(7分)
4.按照,《**省農村與社區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手冊》要求,每位醫師能熟練掌握並使用農村適宜技術10項以上。(10分)
(六)加強護理管理,提高護理質量(80分)
1.健全護理管理體系。根據衛生院規模,設置護理管理負責人或護理部,護理管理實行在院長領導下的護士或護理部主任負責制。護理人力配置符合有關規定,能滿足臨床需求。(10分)
2.按照湖南省衛生廳編寫的《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規范》要求,建立並落實各項護理工作制度、護士崗位職責和工作標准、常見病多發病護理常規以及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程序等。有記錄和資料可查。(20分)
3.轉變護理工作模式,加強臨床基礎護理,落實「以病人為中心」服務宗旨和人性化護理服務措施,提供康復和健康指導。基礎護理合格率大於或等於90%。(5分)
4.制定護理質量評價標准,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和評價,增強鄉鎮衛生院護理人員質量意識,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服務水平。(15分)
5.加強手術室、產房和供應室的管理。服務建設、設備配置與功能需求相適應,用房布局和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要求。(10分)
6.加強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包括院內培訓、學歷教育、上級醫院進修培訓和外出參觀學習等,提高護士隊伍整體水平。有記錄可查。(10分)
(七)中醫葯服務管理(35分)
1.嚴格執行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鄉鎮衛生院中醫葯服務管理基本規范》和省衛生廳《**省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標准》,加強中醫科中葯房的建設和管理,中醫科的設置、設備的配備和中醫葯專業人員的配置等均符合要求。(10分)
2.提供基本的中醫醫療服務,在門診、病房、出診等工作中運用中醫葯理論處理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35種以上;中醫葯服務應佔全院醫療服務總量的25%以上。(8分)
3.在醫療臨床及康復保健服務中運用中葯及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熱熨等中醫葯適宜技術5種以上。能提供100種中成葯和300種以上的中葯飲片,滿足臨床用葯需要,中葯銷售額占葯品銷售總額的30%以上。(7分)
4.嚴格遵守國家有關中醫診斷治療原則、技術標准和操作規范。(5分)
5.充分運用中醫葯知識預防各種傳染病,開展2種以上利用中醫葯技術防治疾病的一體化服務,運用中醫理論和技術參與健康指導和行為干預;採取多種形式,宣傳中醫葯防病保健科普知識。(5分)
(八)臨床用葯管理(30分)
1.加強抗菌葯物使用管理(共13分)。
嚴格執行衛生部《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建立健全合理用葯管理制度。制定並落實本院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分級管理制度。有資料可查。(2分)
門診處方和住院醫囑嚴格控制抗菌葯物不合理聯用,提倡單用,兩種以上慎用,三種以上禁用。對使用三級抗菌葯物的病人必須有上級醫院專家會診或本院醫生會診討論記錄。分別抽查住院病歷和出院病歷各5份、死亡病歷一份,住院病歷中,對抗菌葯物的選用、改用、停用必須有記錄(各5分,共10分)
外科圍手術期用葯必須按照抗菌葯物臨床合理使用指導原則要求嚴格執行,特殊情況必須有科主任簽字並在病歷中記錄(1分)

閱讀全文

與醫療廢物污水處理管理督查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蒸餾測定器參照什麼規程 瀏覽:150
水處理前途 瀏覽:227
無紡布可以過濾雜質嗎 瀏覽:835
日立怎麼拆液壓濾芯蓋 瀏覽:790
污水板框機低壓進料為什麼有倒流 瀏覽:260
凈水器反滲透膜出來的水發臭 瀏覽:905
ctpps版樹脂感光液 瀏覽:144
反滲透純水設備廣州 瀏覽:496
凈水器哪個好性價比高2020 瀏覽:654
用醋洗水垢化學方程式 瀏覽:810
泰州二手煙凈化器大概多少錢 瀏覽:374
RO反滲透膜的安裝方向 瀏覽:3
污水管覆土達不到要求怎辦 瀏覽:264
如何更換陶瓷台式濾芯 瀏覽:592
edi構造 瀏覽:929
污水處理初級證好考嗎 瀏覽:598
EDI酸最多清洗多久 瀏覽:962
誤喝5克除垢劑的水 瀏覽:343
樹脂飾品設備 瀏覽:994
污水處理廠畢業設計日誌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