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污水是如何收集的,採用生態塘處理污水是否經濟有效
問題一:
生態塘很難在中國廣泛使用。原因:1佔地太大,目前國內土地所有制體制很難給哪個用戶這么大的地方做生態塘,除非把現有的魚塘進行升級改造。2生態塘效率畢竟不高,不能指望只用這個東西來處理生活污水等高濃度污水,我見到的處理養豬廢水已經是個極端的個案,缺乏廣譜性。正常運行的生態塘出水一般都很好,可以就近排放到附近水體,關鍵是看水體的規劃水質,一般自然水體的排放要求都很高,起碼也是地表水水質標準的IV類水水質標准,低濃度的污水來說生態塘肯定沒問題,生態塘主要是用於污水深度處理,例如生活污水用常規工藝處理後,其出水COD一般也就是40-60之間,難以達到地表水IV標準的30mg/L水平,所以此時用生態塘是個不錯的選擇。
問題二:
你講述的是一個簡單的人工濕地工藝流程+生態塘後深度處理的典型流程。人工濕地分為表面流、豎流式、潛流式幾種。其中豎流式和潛流式都有底部過水墊層(石子層),都可以實現水的集中收集。豎流式的水是用墊層+管道收集的,層流式是石子層+U型塑料管的連通器原理出水的,表面流比較簡單就是水直接從表面走並出來的,這些濕地的出水一般工程上都會有主幹管道或者主幹渠道溝槽之類的可以統一收集並出水的,這樣可以直接送到生態塘中。
對於沒有管道的濕地,一般都是渠道出水,你可以把主幹渠直接接到的生態塘入水口處,如果標高不夠可以適當使用低楊程大流量的農用軸流泵來抽水進來,很省電很經濟。
生態塘的流程比較單一,基本就是「進水→塘→出水」,進水對水質較為挑剔,盡量控制水中的SS濃度,越低越好,畢竟這個塘底泥太多了不好管理,前端是人工濕地,濕地的出水一般SS都在5mg/L以下,還算是比較靠譜的。
問題三:
做這個塘很困惑的就是讓它發揮經濟價值,很多時候以養殖為目的的做這個塘可能難以找到很好的魚類和禽類組合,這些動物對水質水深水溫都很挑剔,一般都是找現成的魚塘特別是養不怕肥水的魚,如唐獅、鯰魚等。
對於污水來水濃度較高的項目,為確保魚類適應水質,你的水塘應分級設置,每級之間宜明顯隔開甚至是用水泵進行調水,盡量不要讓水相互串。分級管理可以自由控制水質和曝氣量,同時可以控制魚類的種群溶解氧和投喂方式。這一點你最好請教當地的養魚的人,或者找農業方面的專家幫你解答。從環境工程角度來說,水塘分級利於水中的菌群控制,做水處理善於分級是很重要的,水中污染物的濃度不同,菌差異很大,如果不分級容易相互干擾甚至是抑制。
曝氣很有必要,生態塘污水BOD氨氮等的處理很好氧,自然通風不給力的時候,用魚塘曝氣設備增氧務必保持4mg/L以上,否則魚容易死。
㈡ 穩定塘的類型和優缺點是什麼
穩定塘處理工藝的優缺點 1、 優點
(1)能充分利用地形,結構簡單,建設費用低。
採用污水處理穩定塘系統,可以利用荒廢的河道、沼澤地、峽谷、廢棄的水庫等地段建設結構簡單,大都以土石結構為主,在建設土地具有施工周期短,易於施工和基建費低等優點。污水處理與利用生態工程的基建投資約為相同規模常規污水處理廠的1/3-1/2。
(2)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實現水循環,既節省了水資源,又獲得了經濟收益。
穩定塘處理後的污水,可用於農業灌溉,也可在處理後的污水中進行水生植物和水產的養殖。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水生作物、魚、水禽等物質,提供給人們使用或其他用途。如果考慮綜合利用的收入,可能到達收支平衡,甚至有所盈餘。
(3)處理能耗低,運行維護方便,成本低。
風能是穩定塘的重要輔助能源之一,經過適當的設計,可在穩定塘中實現風能的自然曝氣充氧,從而達到節省電能降低處理能耗的目的。此外,在穩定塘中無需復雜的機械設備和裝置,這使穩定塘的運行更能穩定並保持良好的處理效果,而且其運行費用僅為常規污水處理廠的1/5-1/3。
(4)美化環境,形成生態景觀。
將凈化後的污水引入人工湖中,用作景觀和游覽的水源。由此形成的處理與利用生態系統不僅將成為有效的污水處理設施,而且將成為現代化生態農業基地和游覽的勝地。
(5)污泥產量少。
穩定塘污水處理技術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產生污泥量小,僅為活性污泥法所產生污泥量的1/10,前端處理系統中產生的污泥可以送至該生態系統中的藕塘或蘆葦塘或附近的農田,作為有機肥加以使用和消耗。前端帶有雁洋塘或鹼性塘的塘系統通過其底部的污泥發酵坑使污泥發生酸化、水解和甲烷發酵,從而使有機固體顆粒轉化為液體或氣體,可以實現污泥等零排放。
(6)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圍的波動,其適應能力和抗沖擊和能力強。
我國許多城市其污水BOD濃度很小,低於100mg/L,是活性污泥法尤其時候氧化溝無法正常運行,而穩定塘不僅能夠有效的處理高濃度有機物水,也可以處理低濃度污水。
2、缺點
(1)佔地面積過多。
(2)氣候對穩定塘的處理效果影響較大。
(3)若設計或運行管理不當,則會造成二次污染。
㈢ 污水處理廠氧化塘系統什麼意思
穩定塘舊稱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內。其凈化過程與自然容水體的自凈過程過程相似。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並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穩定塘污水處理系統具有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低、維護和維修簡單、便於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無需污泥處理等優點,
㈣ 污水處理的六個步驟是什麼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之一:污染源、水量、水質
確定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來源,是哪個環節那個因素導致;最好後期無論在管理上還是在技術上做的清潔生產。水質情況也是要確定,建議不間斷規律性的取樣做檢測從而得出科學的水質情況。水量也是是污水處理的規模,一般設計就打不就小,並且應該長遠規劃考慮後期的規模。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之二:污水排放標准
這個排放標准,如果能零排放最好。前期在做環境影響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溝通好,這個標准很大程度上影響這個整個項目的造價。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之三:污水處理方案、工藝、佔地、經濟性
尋找有經驗,做過類似案例的環保單位,邀請其勘查現場,給其提供水質檢查報告或者提供多次提取的水樣,審核通過的環評資料以及指定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場地,要求環保單位按照現有情況出污水處理方案(含污水處理工藝、佔地面積、運行維護費用)及造價等。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之四:把控施工質量
施工前准備工作、施工過程中隱蔽工程檢查工作,嚴格按照設計規范經行有序施工。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之五:試車、調試、人員培訓
項目施工完成之後要做好單一設備試車、一聯動設備試車,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試車完成之後要進水調試、待檢測合格之後方可完成。後期一定要系統的經行相關資料提交、人員培訓等等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之六:日常維護
設備日常維護一定要按照環保單位提供的相關維護資料操作,嚴謹私自維修變更設備型號等等。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工藝。污水一級處理應用物理方法,如篩濾、沉澱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懸浮固體和漂浮物質。污水二級處理主要是應用生物處理方法,即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進行物質轉化的過程,將污水中的各種復雜的有機物氧化降解為簡單的物質。
污水處理注意事項
按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許可,在嚴格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滿足國家有關標准要求和水體自凈能力要求的條件下,可審慎採用城市污水排入大江或深海的處置方法。
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不能滿足水環境要求時,在有條件的地區,可利用荒地、閑地等可利用的條件,採用土地處理系統和穩定塘等自然凈化技術進一步處理。
㈤ 廢水處理 厭氧池 氧化塘各什麼作用
缺氧池中配上攪拌機,進行反硝化作用。可以去除總氮,加葯後去除總磷。1、污水處內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容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2、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㈥ 污水處理生態塘可以種植或者養殖什麼
我們的人工濕地種植的是美人蕉合風車草,以及荷花。
㈦ 氧化塘和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有何異同
氧化塘: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其凈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回自凈過程過程相似答。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並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穩定塘污水處理系統具有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低、維護和維修簡單、便於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無需污泥處理等優點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
四川永沁環境
㈧ 什麼是氧化塘處理廢水的特點其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的原理是什麼
氧化塘處理廢水的特點
穩定塘舊稱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種利用天然凈化能力對污水進行處理的構築物的總稱。其凈化過程與自然水體的自凈過程相似。通常是將土地進行適當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並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塘內生長的微生物來處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穩定塘污水處理系統具有基建投資和運轉費用低、維護和維修簡單、便於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和病原體、無需污泥處理等優點。
降解和去除污染物運行原理
穩定塘是以太陽能為初始能量,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植物,進行水產和水禽養殖,形成人工生態系統,在太陽能(日光輻射提供能量)作為初始能量的推動下,通過穩定塘中多條食物鏈的物質遷移、轉化和能量的逐級傳遞、轉化,將進入塘中污水的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和轉化,最後不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產、水禽的形式作為資源回收,凈化的污水也可作為再生資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實現污水處理資源化。
人工生態系統利用種植水生植物、養魚、鴨、鵝等形成多條食物鏈。其中,不僅有分解者生物即細菌和真菌,生產者生物即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還有消費者生物,如魚、蝦、貝、螺、鴨、鵝、野生水禽等,三者分工協作,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更有效地處理與利用。如果在各營養級之間保持適宜的數量比和能量比,就可建立良好多生態平衡系統。污水進入這種穩定塘其中的有機污染物不僅被細菌和真菌降解凈化,而其降解的最終產物,一些無機化合物作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陽能為初始能量,參與到食物網中的新陳代謝過程,並從低營養級到高營養級逐級遷移轉化,最後轉變成水生作物、魚、蝦、蚌、鵝、鴨等產物,從而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氧化塘的類型
按照塘內微生物的類型和供氧方式來劃分,穩定塘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好氧塘:好氧塘是一種菌藻共生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塘。深度較淺,一般為0.3~0.5m。陽光可以直接射透到塘底,塘內存在著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由藻類的光合作用和風力攪動提供溶解氧,好氧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降解。
兼性塘:有效深度介於1.0~2.0m。上層為好氧區;中間層為兼性區;塘底為厭氧區,沉澱污泥在此進行厭氧發酵。兼性塘是在各種類型的處理塘中最普遍採用的處理系統。
厭氧塘:塘水深度一般在2m以上,最深可達4~5m。厭氧塘水中溶解氧很少,基本上處於厭氧狀態。
曝氣塘:塘深大於2m,採取人工曝氣方式供氧,塘內全部處於好氧狀態。曝氣塘一般分為好氧曝氣塘和兼性曝氣塘兩種。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類型的穩定塘:
深度處理塘——作用是進一步提高二級處理水的出水水質。
水生植物塘——在塘內種植一些纖維管束水生植物,比如蘆葦、水花生、水浮蓮、水葫蘆等,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對氮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生態系統塘——在塘內養殖魚、蚌、螺、鴨、鵝等,這些水產水禽與原生動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細菌、藻類之間通過食物鏈構成復雜的生態系統,既能進一步凈化水質,又可以使出水中藻類的含量降低。
由於穩定塘具有很多類型,所以可以組合成多種不同的流程來處理不同類型的廢水。
㈨ 魚塘水質凈化
茶色、黃褐色
這種水色優勢藻類種群常為硅藻,容易被魚類直接食用,是養殖的優良水色。
黃綠色、油綠色
這種水色優勢藻類種群常以綠藻為主並含有多種硅藻,是養殖不可多得的好水。
淡綠色、翠綠色
這種水色優勢藻類種群以小球藻、扁藻、衣藻等綠藻為主,是養殖的好水色
濃綠色(濃而不濁)
這種水色優勢藻類種群以小球藻、扁藻、衣藻等綠藻為主,是養殖的良好水色。
藍綠色
這種水色的藻類種群以微囊藻為主,是養殖的不良水色。
灰綠色或灰藍色
這種水色的藻類種群以藍綠藻或微囊藻為主,是養殖的不良水色。
磚紅色
這種水色的種群以鞭毛藻類和原生動物為主,是養殖的不良水色。
醬油色
這種水色的種群以鞭毛藻類和原生動物為主,是養殖的不良水色。
黃色
這種水色的種群以甲藻、金藻等鞭毛藻為主,是養殖的不良水質。
白濁水或乳白色
這種水色的種群以纖毛蟲、輪蟲、橈足類等浮游動物為主,是養殖的不良水質。
另外還要看你養殖的是什麼魚,都是有好處的,就看哪個意義更大,如果是濾食性魚的話,這種水色比較好,有更大的意義。
㈩ 你好,污水處理池算是塘體結構嗎,如果做竣工資料,可不可以用塘體結構的表格來做
污水處理池不算塘體結構,因為污水處理池存在塘體結構中無法比較的防滲漏的指標要求,而且結構也不同。就是依照塘體結構來建設,也是要求大於塘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