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好嗎怎樣
挺不錯的: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EMCC)是1981年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以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府,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環保系統的「最高學府」和培養環保人才的「黃埔軍校」。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委員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振華局長先後出任學院院長。學院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西有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東有世界著名的長城起點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學院現有教師360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150人、教授副教授共132人(其中正教授33人、副教授99人),在校學生7000餘人,並設有校本部(海港區)和北戴河校區兩個校區。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原隸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執行《國務院關於高校體制調整的決定》,行政劃歸河北省管理,業務和教學上仍受國家環保總局指導。20多年來,全國3000多名各省、市、縣級環保局長在學院接受了局長崗位培訓,2萬多名環保在職幹部在學院接受了以知識更新為目的的專業環境教育培訓,為社會各級環保戰線培養各類專門環保人才近8000人。
學院現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生態學系、環境藝術系、法學系、信息工程系、經濟學系、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和公共課部、體育部、培訓部等8系3部,共36個專業,即: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監測、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水務工程、環保產業與設備工程、物業設施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海洋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園林工程技術、環境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設計與製作、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環境法學、法律事務、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社區環境景觀設計、環境雕塑、攝影藝術、美術、財會電算化、公共關系與文秘、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建築經濟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體育旅遊和社會體育。
其中,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法學、標志設計、平面構成等五門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院有著良好的硬體環境,擁有1000多台機型先進的計算機,300座位的語音室,84.6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學院還設有環境教育研究所、環境規劃管理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生態保護研究所、環境信息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所、環境社會研究中心、環境藝術設計中心、法律咨詢與服務中心以及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現代化教學中心、網路中心、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和電教館等14個配套的教學科研機構(所)。中國與荷蘭政府合作項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由荷蘭政府全額建設的水處理技術全模擬實驗室——中荷水處理示範研究培訓中心已在我院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由世界500強之一的跨國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富士康水環境處理實驗室也正在穩步建設之中。
學院自1986年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的學歷教育,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學生6000餘人,成人大專生600餘人。20多年來,已有大批畢業生走上了環保工作第一線,他們中有的已成為領導幹部,更多的已成為業務骨幹,在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信息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外,學院還與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和河北體育學院等高校開展了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合作。
學院在堅持為環境保護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同時,還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科研咨詢工作,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省市政府大量的課題研究。近十年來,共取得科研、教學成果150餘項。學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組織編寫了適合我國環境教育特點的各類專業教材60餘種,均已公開出版發行,被全國環保系統及部分高校採用;有10餘種專業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家二級刊物《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日本、荷蘭、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朝鮮、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環保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近兩年來,成功舉辦了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歐環境管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中歐城市廢物管理建設網路項目開題會,接待了地球理事會聯合會等代表團的訪問。1999年與荷蘭萬豪學院建立了聯合辦學關系;2005年與加拿大羅伊爾羅斯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畢業生可赴加留學。2006年將與荷蘭萬豪學院、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辦本碩連讀學歷教育..
㈡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的專家學者
附1、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院外專家學者一覽表(以姓氏筆畫為序)
1 Bert Schutte 荷蘭萬豪學院環境系主任 客座教授
2 Frits Droge 荷蘭萬豪學院國際項目負責人 客座教授
3 Ir. Onno van Dijk 荷蘭萬豪學院水處理專家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4 Jan Koning 荷蘭水處理咨詢公司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5 Jannie van der Luit 荷蘭萬豪學院國際部主任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6 Leo Groendijk 荷蘭萬豪學院水處理專家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7 Maurice F?Strong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特別顧問 榮譽教授高級顧問
8 Marcelo de Andrade 地球理事會聯合會主席 客座教授
9 Pim Hamminga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客座教授
10 Sameh Sayed 荷蘭萬豪學院教授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1 Tommy E. Short 地球理事會聯合會理事長 客座教授
12 Wiebe Weiling 荷蘭萬豪學院院長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3 馮貴平 原秦皇島駐澳門辦事處主任、澳門生態學會會員 客座教授
14 高衛哲 燕山大學教授 客座教授
15 耿順 日本櫻美林大學教授 客座教授
16 宮本憲一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 客座教授
17 關樹權 澳門生態學會會長 客座教授
18 何偉添 澳門生態學會理事長 客座教授
19 洪木利 台灣高雄師范大學教授 客座教授
20 姬振海原河北省環保局局長 客座教授
21 吉井正澄 原日本水俁市市長 客座教授
22 吉羊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教授 客座教授
23 江竟瑞著名環境美學家 中國書畫藝術學會理事 客座教授
24 陳衛建國家一級美術師 石家莊市美協副主席 客座教授
25 李俊卿河北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26 利根川治夫 日本地域計劃研究所 客座教授
27 凌江國家環保總局辦公廳副主任 客座教授
28 劉鴻亮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士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
29劉建軍秦皇島市環保局長、燕山大學教授 兼職教授
30 盧風清華大學倫理與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客座教授
31 呂炳南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客座教授
32莫一夫 澳門生態學會副會長 客座教授
33曲格平 中華環保基金會會長 終身教授
34 任耐安 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教育處教授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客座教授
35 宋 韜 西圖公司中國集團總裁 客座教授
36 孫盤柱 秦皇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 客座教授
37 童健生 景德鎮環保局局長 客座教授
38 王耀先原國家環保總局規劃司副司長,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副會長 客座教授
39王彥彬 加拿大凡莎應用技術學院(Fanshawe College, Canada)國際合作處亞洲專員 客座教授
40 王子彥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客座教授
41 韋進寶 武漢大學教授 環境科學系主任,兼職教授
42 魏文娜 原唐山市環保局局長、唐山市人大副主任 客座教授
43 徐修文 益益久集團董事長、博士 客座教授
44 楊通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員,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客座教授
45 楊智明河北省環保局副局長 客座教授
46 余謀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博士生導師,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會長 客座教授
47 圓田太一 水俁市環境課長 客座教授
48 張紅軍美國資深律師 客座教授
49 張坤民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教授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50 張玉林秦皇島市環保局副局長 客座教授
51 趙群英 河北省環境保護局污控處處長 中荷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52 志水恆雄 水俁病資料館長 客座教授
53 朱威權 澳門生態學會副會長 客座教授
54 祝曉光 河北省環保局宣教中心主任 客座教授
55 湯江雲著名山水畫家 客座教授
㈢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新校區歸哪個派出所管轄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EMCC)是1981年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以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府,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環保系統的「最高學府」和培養環保人才的「黃埔軍校」。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委員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振華局長先後出任學院院長。學院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西有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東有世界著名的長城起點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學院現有教師360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150人、教授副教授共132人(其中正教授33人、副教授99人),在校學生7000餘人,並設有校本部(海港區)和北戴河校區兩個校區。 %D%A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原隸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執行《國務院關於高校體制調整的決定》,行政劃歸河北省管理,業務和教學上仍受國家環保總局指導。20多年來,全國3000多名各省、市、縣級環保局長在學院接受了局長崗位培訓,2萬多名環保在職幹部在學院接受了以知識更新為目的的專業環境教育培訓,為社會各級環保戰線培養各類專門環保人才近8000人。 %D%A學院現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生態學系、環境藝術系、法學系、信息工程系、經濟學系、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和公共課部、體育部、培訓部等8系3部,共36個專業,即: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監測、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水務工程、環保產業與設備工程、物業設施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海洋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園林工程技術、環境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設計與製作、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環境法學、法律事務、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社區環境景觀設計、環境雕塑、攝影藝術、美術、財會電算化、公共關系與文秘、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建築經濟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體育旅遊和社會體育。%D%A其中,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法學、標志設計、平面構成等五門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D%A學院有著良好的硬體環境,擁有1000多台機型先進的計算機,300座位的語音室,84.6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學院還設有環境教育研究所、環境規劃管理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生態保護研究所、環境信息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所、環境社會研究中心、環境藝術設計中心、法律咨詢與服務中心以及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現代化教學中心、網路中心、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和電教館等14個配套的教學科研機構(所)。中國與荷蘭政府合作項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由荷蘭政府全額建設的水處理技術全模擬實驗室——中荷水處理示範研究培訓中心已在我院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由世界500強之一的跨國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富士康水環境處理實驗室也正在穩步建設之中。%D%A學院自1986年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的學歷教育,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學生6000餘人,成人大專生600餘人。20多年來,已有大批畢業生走上了環保工作第一線,他們中有的已成為領導幹部,更多的已成為業務骨幹,在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信息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D%A此外,學院還與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和河北體育學院等高校開展了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合作。 %D%A學院在堅持為環境保護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同時,還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科研咨詢工作,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省市政府大量的課題研究。近十年來,共取得科研、教學成果150餘項。學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組織編寫了適合我國環境教育特點的各類專業教材60餘種,均已公開出版發行,被全國環保系統及部分高校採用;有10餘種專業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家二級刊物《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D%A學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日本、荷蘭、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朝鮮、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環保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近兩年來,成功舉辦了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歐環境管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中歐城市廢物管理建設網路項目開題會,接待了地球理事會聯合會等代表團的訪問。1999年與荷蘭萬豪學院建立了聯合辦學關系;2005年與加拿大羅伊爾羅斯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畢業生可赴加留學。2006年將與荷蘭萬豪學院、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辦本碩連讀學歷教育
㈣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怎麼樣具體位置在哪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EMCC)是1981年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以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府,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環保系統的「最高學府」和培養環保人才的「黃埔軍校」。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委員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振華局長先後出任學院院長。學院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西有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東有世界著名的長城起點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學院現有教師360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150人、教授副教授共132人(其中正教授33人、副教授99人),在校學生7000餘人,並設有校本部(海港區)和北戴河校區兩個校區。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原隸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執行《國務院關於高校體制調整的決定》,行政劃歸河北省管理,業務和教學上仍受國家環保總局指導。20多年來,全國3000多名各省、市、縣級環保局長在學院接受了局長崗位培訓,2萬多名環保在職幹部在學院接受了以知識更新為目的的專業環境教育培訓,為社會各級環保戰線培養各類專門環保人才近8000人。 學院現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生態學系、環境藝術系、法學系、信息工程系、經濟學系、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和公共課部、體育部、培訓部等8系3部,共36個專業,即: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監測、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水務工程、環保產業與設備工程、物業設施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海洋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園林工程技術、環境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設計與製作、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環境法學、法律事務、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社區環境景觀設計、環境雕塑、攝影藝術、美術、財會電算化、公共關系與文秘、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建築經濟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體育旅遊和社會體育。 其中,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法學、標志設計、平面構成等五門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院有著良好的硬體環境,擁有1000多台機型先進的計算機,300座位的語音室,84.6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學院還設有環境教育研究所、環境規劃管理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生態保護研究所、環境信息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所、環境社會研究中心、環境藝術設計中心、法律咨詢與服務中心以及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現代化教學中心、網路中心、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和電教館等14個配套的教學科研機構(所)。中國與荷蘭政府合作項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由荷蘭政府全額建設的水處理技術全模擬實驗室——中荷水處理示範研究培訓中心已在我院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由世界500強之一的跨國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富士康水環境處理實驗室也正在穩步建設之中。 學院自1986年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的學歷教育,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學生6000餘人,成人大專生600餘人。20多年來,已有大批畢業生走上了環保工作第一線,他們中有的已成為領導幹部,更多的已成為業務骨幹,在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信息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外,學院還與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和河北體育學院等高校開展了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合作。 學院在堅持為環境保護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同時,還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科研咨詢工作,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省市政府大量的課題研究。近十年來,共取得科研、教學成果150餘項。學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組織編寫了適合我國環境教育特點的各類專業教材60餘種,均已公開出版發行,被全國環保系統及部分高校採用;有10餘種專業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家二級刊物《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日本、荷蘭、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朝鮮、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環保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近兩年來,成功舉辦了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歐環境管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中歐城市廢物管理建設網路項目開題會,接待了地球理事會聯合會等代表團的訪問。1999年與荷蘭萬豪學院建立了聯合辦學關系;2005年與加拿大羅伊爾羅斯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畢業生可赴加留學。2006年將與荷蘭萬豪學院、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辦本碩連讀學歷教育。
在秦皇島金港大道8號
㈤ 關於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
挺不錯的: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EMCC)是1981年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以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府,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環保系統的「最高學府」和培養環保人才的「黃埔軍校」。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委員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振華局長先後出任學院院長。學院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西有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東有世界著名的長城起點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學院現有教師360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150人、教授副教授共132人(其中正教授33人、副教授99人),在校學生7000餘人,並設有校本部(海港區)和北戴河校區兩個校區。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原隸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執行《國務院關於高校體制調整的決定》,行政劃歸河北省管理,業務和教學上仍受國家環保總局指導。20多年來,全國3000多名各省、市、縣級環保局長在學院接受了局長崗位培訓,2萬多名環保在職幹部在學院接受了以知識更新為目的的專業環境教育培訓,為社會各級環保戰線培養各類專門環保人才近8000人。
學院現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生態學系、環境藝術系、法學系、信息工程系、經濟學系、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和公共課部、體育部、培訓部等8系3部,共36個專業,即: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監測、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水務工程、環保產業與設備工程、物業設施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海洋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園林工程技術、環境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設計與製作、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環境法學、法律事務、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社區環境景觀設計、環境雕塑、攝影藝術、美術、財會電算化、公共關系與文秘、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建築經濟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體育旅遊和社會體育。
其中,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法學、標志設計、平面構成等五門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院有著良好的硬體環境,擁有1000多台機型先進的計算機,300座位的語音室,84.6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學院還設有環境教育研究所、環境規劃管理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生態保護研究所、環境信息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所、環境社會研究中心、環境藝術設計中心、法律咨詢與服務中心以及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現代化教學中心、網路中心、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和電教館等14個配套的教學科研機構(所)。中國與荷蘭政府合作項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由荷蘭政府全額建設的水處理技術全模擬實驗室——中荷水處理示範研究培訓中心已在我院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由世界500強之一的跨國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富士康水環境處理實驗室也正在穩步建設之中。
學院自1986年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的學歷教育,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學生6000餘人,成人大專生600餘人。20多年來,已有大批畢業生走上了環保工作第一線,他們中有的已成為領導幹部,更多的已成為業務骨幹,在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信息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外,學院還與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和河北體育學院等高校開展了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合作。
學院在堅持為環境保護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同時,還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科研咨詢工作,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省市政府大量的課題研究。近十年來,共取得科研、教學成果150餘項。學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組織編寫了適合我國環境教育特點的各類專業教材60餘種,均已公開出版發行,被全國環保系統及部分高校採用;有10餘種專業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家二級刊物《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日本、荷蘭、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朝鮮、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環保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近兩年來,成功舉辦了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歐環境管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中歐城市廢物管理建設網路項目開題會,接待了地球理事會聯合會等代表團的訪問。1999年與荷蘭萬豪學院建立了聯合辦學關系;2005年與加拿大羅伊爾羅斯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畢業生可赴加留學。2006年將與荷蘭萬豪學院、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辦本碩連讀學歷教育..
請採納。
㈥ 德國大學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有什麼區別。環境工程比較好的大學有哪些
1、環境工程是實踐性較強的,如果是環境科學的話就是比較偏學術性,就好比,污水處理是工程類的,而各種環境學術實踐不強上的東西就是學術了!
2、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在中國環境工程排在前15的有
1) 同濟大學 - 環境工程
2)北京理工大學 - 環境工程
3) 南京大學 - 環境工程
4)天津大學 - 環境工程
5)北京大學 - 環境工程
6) 廈門大學 - 環境工程
7)中國海洋大學 - 環境工程
8)華南理工大學 - 環境工程
9)北京師范大學 - 環境工程
10)四川大學 - 環境工程
11)華中科技大學 - 環境工程
12)武漢大學 - 環境工程
13)南京理工大學 - 環境工程
14)中山大學 - 環境工程
15)上海交通大學 - 環境工程
3、國內的環境工程學校全部排名
http://wenku..com/link?url=7F--heqQVBWGI2As15__hbT-z2s_ee
4、國外的環境工程學校排名,重復表示實力相差無幾
1 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4名
2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綜合排名:第21名
2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綜合排名:第38名
4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綜合排名:第44名
5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4名
6 喬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綜合排名:第35名
6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綜合排名:第25
8 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綜合排名:第5名
8 卡內基美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22名
8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綜合排名:第28名
11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綜合排名:第7名
12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 [Virginia Tech] 綜合排名:第71名
12 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2名
12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綜合排名:第42名
15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綜合排名:第38名
16 愛荷華大學 [University of Iowa] 綜合排名:第64名
16 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綜合排名:第42名
16 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 [Pur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綜合排名:第64名
19 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4名
19 賓州州立帕克校區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綜合排名:第48名
21 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8名
21 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名
21 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綜合排名:第79名
24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3名
25 密歇根理工大學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24名
25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24名
25 克拉克森大學 [Clarkson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24名
25 萊斯大學 [Rice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7名
25 亞利桑那大學 [University of Arizona] 綜合排名:第96名
25 辛辛那提大學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三級國家大學
25 佛羅里達大學 [University of Florida] 綜合排名:第49名
25 克萊姆森大學 [Clemson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67名
33 科羅拉多礦學院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綜合排名:第75名
33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24名
33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2名
33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綜合排名:第44名
33 馬薩諸塞大學Amherst校區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綜合排名:第96名
38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綜合排名:第12名
38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9名
38 密歇根州立大學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71名
38 俄勒岡州州立大學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三級國家大學
38 倫斯勒理工學院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綜合排名:第44名
44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綜合排名:第96名
44 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綜合排名:第57名
44 羅格斯大學新伯朗士威校區 [Rutgers – New Brunswick] 綜合排名:第59名
47 德雷塞爾大學 [Drexel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08名
47 塔夫斯大學 [Tufts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28名
47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綜合排名:第118名
47 康涅狄格大學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綜合排名:第64名
47 康拉華大學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綜合排名:第71名
52 德州農工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綜合排名:第62名
52 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綜合排名:第27名
52 范德堡大學 [Vanderbilt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19名
56 匹茲堡大學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綜合排名:第59名
56 利哈伊大學 [Lehigh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31名
56 東北大學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綜合排名:第69名
㈦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在什麼地方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EMCC)是1981年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以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府,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環保系統的「最高學府」和培養環保人才的「黃埔軍校」。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委員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振華局長先後出任學院院長。學院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西有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東有世界著名的長城起點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學院現有教師360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150人、教授副教授共132人(其中正教授33人、副教授99人),在校學生7000餘人,並設有校本部(海港區)和北戴河校區兩個校區。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原隸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執行《國務院關於高校體制調整的決定》,行政劃歸河北省管理,業務和教學上仍受國家環保總局指導。20多年來,全國3000多名各省、市、縣級環保局長在學院接受了局長崗位培訓,2萬多名環保在職幹部在學院接受了以知識更新為目的的專業環境教育培訓,為社會各級環保戰線培養各類專門環保人才近8000人。
學院現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生態學系、環境藝術系、法學系、信息工程系、經濟學系、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和公共課部、體育部、培訓部等8系3部,共36個專業,即: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監測、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水務工程、環保產業與設備工程、物業設施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海洋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園林工程技術、環境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設計與製作、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環境法學、法律事務、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社區環境景觀設計、環境雕塑、攝影藝術、美術、財會電算化、公共關系與文秘、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建築經濟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體育旅遊和社會體育。
其中,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法學、標志設計、平面構成等五門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院有著良好的硬體環境,擁有1000多台機型先進的計算機,300座位的語音室,84.6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學院還設有環境教育研究所、環境規劃管理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生態保護研究所、環境信息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所、環境社會研究中心、環境藝術設計中心、法律咨詢與服務中心以及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現代化教學中心、網路中心、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和電教館等14個配套的教學科研機構(所)。中國與荷蘭政府合作項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由荷蘭政府全額建設的水處理技術全模擬實驗室——中荷水處理示範研究培訓中心已在我院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由世界500強之一的跨國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富士康水環境處理實驗室也正在穩步建設之中。
學院自1986年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的學歷教育,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學生6000餘人,成人大專生600餘人。20多年來,已有大批畢業生走上了環保工作第一線,他們中有的已成為領導幹部,更多的已成為業務骨幹,在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信息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外,學院還與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和河北體育學院等高校開展了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合作。
學院在堅持為環境保護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同時,還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科研咨詢工作,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省市政府大量的課題研究。近十年來,共取得科研、教學成果150餘項。學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組織編寫了適合我國環境教育特點的各類專業教材60餘種,均已公開出版發行,被全國環保系統及部分高校採用;有10餘種專業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家二級刊物《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日本、荷蘭、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朝鮮、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環保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近兩年來,成功舉辦了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歐環境管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中歐城市廢物管理建設網路項目開題會,接待了地球理事會聯合會等代表團的訪問。1999年與荷蘭萬豪學院建立了聯合辦學關系;2005年與加拿大羅伊爾羅斯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畢業生可赴加留學。2006年將與荷蘭萬豪學院、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辦本碩連讀學歷教育
㈧ 荷蘭留學,環境工程!
非211/985院校是可以申請到TU/e 的,同樣推薦的院校有瓦格寧根大學和屯特大學。這三所院校在環境工程與環境科學方面都是非常優秀的,相對來說,瓦格寧根大學和屯特大學的申請難度與埃因霍分相比較低。
㈨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這學校怎麼樣啊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EMCC)是1981年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教育部備案的一所以培養環境保護專業人才為主的全日制高等學府,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教育的高校之一,被譽為中國環保系統的「最高學府」和培養環保人才的「黃埔軍校」。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曲格平委員和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解振華局長先後出任學院院長。學院坐落在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西有中外聞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東有世界著名的長城起點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學院現有教師360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150人、教授副教授共132人(其中正教授33人、副教授99人),在校學生7000餘人,並設有校本部(海港區)和北戴河校區兩個校區。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原隸屬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0年執行《國務院關於高校體制調整的決定》,行政劃歸河北省管理,業務和教學上仍受國家環保總局指導。20多年來,全國3000多名各省、市、縣級環保局長在學院接受了局長崗位培訓,2萬多名環保在職幹部在學院接受了以知識更新為目的的專業環境教育培訓,為社會各級環保戰線培養各類專門環保人才近8000人。 學院現有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生態學系、環境藝術系、法學系、信息工程系、經濟學系、人文與社會科學系和公共課部、體育部、培訓部等8系3部,共36個專業,即: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監測、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環境工程、水務工程、環保產業與設備工程、物業設施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海洋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園林工程技術、環境信息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設計與製作、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環境法學、法律事務、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社區環境景觀設計、環境雕塑、攝影藝術、美術、財會電算化、公共關系與文秘、國際貿易、市場營銷、建築經濟管理、社區管理與服務、體育旅遊和社會體育。 其中,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法學、標志設計、平面構成等五門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院有著良好的硬體環境,擁有1000多台機型先進的計算機,300座位的語音室,84.6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學院還設有環境教育研究所、環境規劃管理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生態保護研究所、環境信息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所、環境社會研究中心、環境藝術設計中心、法律咨詢與服務中心以及環境技術研究與實驗中心、現代化教學中心、網路中心、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和電教館等14個配套的教學科研機構(所)。中國與荷蘭政府合作項目,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由荷蘭政府全額建設的水處理技術全模擬實驗室——中荷水處理示範研究培訓中心已在我院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由世界500強之一的跨國集團「台灣富士康集團」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富士康水環境處理實驗室也正在穩步建設之中。 學院自1986年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的學歷教育,現有普通高等教育學生6000餘人,成人大專生600餘人。20多年來,已有大批畢業生走上了環保工作第一線,他們中有的已成為領導幹部,更多的已成為業務骨幹,在環境管理、環境監察、環境信息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此外,學院還與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和河北體育學院等高校開展了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合作。 學院在堅持為環境保護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同時,還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科研咨詢工作,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省市政府大量的課題研究。近十年來,共取得科研、教學成果150餘項。學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組織編寫了適合我國環境教育特點的各類專業教材60餘種,均已公開出版發行,被全國環保系統及部分高校採用;有10餘種專業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國家二級刊物《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日本、荷蘭、德國、加拿大、奧地利、朝鮮、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或環保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近兩年來,成功舉辦了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中歐環境管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大會、中歐城市廢物管理建設網路項目開題會,接待了地球理事會聯合會等代表團的訪問。1999年與荷蘭萬豪學院建立了聯合辦學關系;2005年與加拿大羅伊爾羅斯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畢業生可赴加留學。2006年將與荷蘭萬豪學院、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開辦本碩連讀學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