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即墨有幾家污水處理廠
弱水無極,國內不錯的一家污水處理公司
❷ 即墨高新區在哪裡怎麼樣啊有什麼企業
即墨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介
一、基本概況
即墨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是2001年1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高新區,2006年7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對開發區的審核驗收並予以公告。即墨高新區位於即墨市華山鎮,是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環境優美鎮,通過對綜合競爭力、發展潛力、區域輻射與帶動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華山鎮被確定為青島市首期規劃建設五大重點鎮之一,其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現代化、開放型旅遊工業城鎮。該區域地勢平坦開闊、氣候適宜,水資源豐富。高新區按照綠色生態型現代化工業園區的標准進行了整體規劃,形成了一區多園的布局,產業定位:電子、醫葯、精密機械、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是青島市醫葯產業區(「葯谷」)。
二、地理位置
高新區距即墨市區12公里,道路交通發達,青煙一級公路(204國道)、青石公路、青威高速公路在園區內縱橫聯通,與青島市區、機場、港口實現高速交通和高等級公路交通。
三、基礎設施
高新區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建有國際水準的36洞華山高爾夫球場,基礎設施達到「九通一平」配套標准,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1、道路:園區 「八縱八橫」道路網路,青威高速公路和青煙國道縱貫園區。
2、供水: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日,供水價格為3.00元/立方米(含污水處理費)。
3、雨水:雨水管網排放網路齊全。
4、污水:單設直徑40-120cm污水管線排放污水,污水處理能力5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費0.8元/立方米(包含在供水價格內)。
5、電力:建有35千伏變電站,供電總容量20000千伏安,可保證雙迴路不間斷安全供電。
6、供熱:供熱中心供蒸汽能力40噸/小時。
7、燃氣:天然氣供應能力7萬立方米/日;2700萬大卡/小時。
8、通訊:形成電話通訊、數據傳輸、寬頻網路等多種現代通訊網路。
9、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網路有效覆蓋。
四、優勢及優惠政策
即墨高新區屬國家批准設立的開發區,土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均為建設用地,可依法辦理土地出讓手續,部分土地已經辦理《土地使用證》,可轉讓;根據《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高新區屬於十類用地區域,每平方米土地價格為168元,約合每畝11.2萬元,徵用土地價格低,徵用土地相關聯的稅費低;土地使用成本低,土地使用稅2.4元/平方米/年;綜合服務功能完備,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即墨市工業基礎好,產業門類齊全,便於為企業配套。
華山鎮是青島市首期規劃建設五大重點鎮之一,青島市委市政府給予特殊扶持政策: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建設管理等方面享有縣級管理許可權;地方財政收入全額留給華山鎮;用地指標實行單列,不佔用縣市指標。
企業入駐即墨高新區,除享受國家、青島市、高新區等各級優惠政策,高新區給予特殊優惠政策:
1、積極協助企業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積極協助企業取得國家鼓勵類項目認定,免徵進口設備關稅和增值稅,購國產設備退稅;
3、免收基礎設施配套費(66元/建築面積•平方米);
4、自來水增容費減半徵收(500元/日用水量/立方米)。
五、生活配套
1、商住
高新區為投資企業建有職工公寓,還建有17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北部2公里青島華山國際鄉村俱樂部建有36洞國際標准高爾夫球場、國際會議中心和五星級酒店、別墅、公寓。
2、學校
高新區有小學5座、初級中學1座、職業技術學校1座。
3、醫療
高新區內有即墨市人民醫院華山分院,該院屬綜合性三等甲級醫院,醫療設備齊全,並設有即墨市急救中心分站。
4、治安
高新區治安情況好,公安派出所警力充足,有巡邏車二十四小時巡邏,遠程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控,並可向單位提供保安服務。
六、人力資源
即墨高新區所在地即墨市華山鎮人口5萬,勞動力資源豐富,鎮屬職業學校每年都向企業輸送大批技術工人。青島高級技師學院落戶即墨市,即墨高新區管委協助企業招聘勞動力、協助企業辦理職工戶口、子女入學等,解決企業後顧之憂。
七、企業服務
高新區管委會設經濟發展局、規劃建設局、投資服務中心三個為企業服務為主要工作職責的部門,對所有進區項目實行聯絡員制度,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為落戶高新區的企業提供服務。設立商務中心,無償為落戶園區的企業提供籌建期間商務辦公場所。
八、代表企業
高新區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體系和優美的園區環境,成為眾多國內外客商青睞的投資熱土。區內共有內外資企業50餘家,其中內資企業40餘家,外資企業10餘家,2007年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4538萬元,高新技術產值118600萬元。重點企業有國際著名電子產品製造商新加坡創新科技公司投資的創新科技(山東青島)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電腦聲霸卡、MP3、MP4等產品;日本臟器制葯株式會社投資的青島小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韓國發瑞特公司、香港萬瑞汽車零部件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
❸ 新鄭市龍湖鎮西部污水處理廠在哪裡
目前,龍湖鎮區域內的污水處理主要由兩個污水處理廠完成,分別是:
龍湖內污水處理廠。該容廠位於新鄭市龍湖鎮雙湖大道中段北、軒轅路東側,服務面積19.42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5萬。設計規模為日處理城市污水2.5萬噸/日。項目於2010年3月開始工程建設,9月24日開始試運行,2011年8月6日正式開始商業運營,目前實際日處理水量2.2萬噸左右。
❹ 青島市自然生態環境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位於東經119°པ″~120°57འ″,北緯35°34″~37°09༼″。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0654km2,其中市區(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7個區)1102km2,所轄膠州、膠南、即墨、平度、萊西5市9552km2。
2.地形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陷,其中山地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5.5%,丘陵佔25.1%,平原佔37.8%,窪地佔21.7%。全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
3.水文
青島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條,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較大河流3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km2以上的5條,即大沽河、北膠萊河、南膠萊河、小沽河、澤河。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招遠市阜山,流經萊西、平度、即墨各市和城陽區,於膠州市營房鎮碼頭村南入海,流域面積6131.3km2,總長179.9km,青島市境內流域面積4850.7km2,是目前市區汲取徑流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地。
至2002年青島市共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1座,另有小(一)型水庫73座,小(二)型水庫397座,塘壩376座,大小攔河閘167座,機電井7.2萬眼,地表攔蓄能力總計為10.2×108m3(其中引黃1.1×108m3)。
二、生態環境
1.土壤環境
青島地區地形復雜,土壤類型較多,但主要有五大類,即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青島市土壤總面積82.55×104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4.35%。
2000年青島地區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40.64×104hm2,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6.6%,其中中等水力侵蝕面積佔44.2%,中等以上程度的水力侵蝕面積佔10.83%。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22.92×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6.4%;耕地中度水力侵蝕面積9.65×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3.8%,佔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的42.1%。草地水土流失面積880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0.22%。
2000年青島地區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為3885hm2,占國土總面積的0.35%,比1986年減少了4607hm2,但耕地鹽漬化面積增加到2085hm2,占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的53.7%。近10年來,由於連續乾旱和治理,青島地區膠萊河谷平原、即墨西北窪、萊西姜山窪地等砂姜黑土已基本擺脫了澇、漬的危害,目前鹽漬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即墨市的藍村、王村、溫泉、嶗山王戈庄、流亭、膠州營房等以及大沽河下游的濱海低窪地區,造成鹽漬化土地的直接原因是海(咸)水入侵,如即墨市周瞳河下游、濱海地帶的海水入侵,造成大批機井報廢,大片良田荒蕪。
2000年青島地區沙化土地總面積714hm2,占國土總面積的0.06%,主要分布於萊西市的孫受及膠河、白馬河河床附近以及膠南寨里等地的海灘近岸處,總體危害不大。
2.濕地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青島的濕地總面積為17.76×104hm2,約占青島市總面積的16%,是沿海地區濕地資源比較豐富的區域,其中面積最大的濕地是膠州灣。青島的濕地可以分為5類:①海岸濕地,包括青島灣、金沙灘、即墨的丁字灣、沙子口灣、靈山灣等海灣;②河口海灣,包括膠州灣的河流入海口等;③河流濕地,主要有大沽河、小沽河、洋河等大小河流;④湖泊,主要包括嶗山水庫、產芝水庫等大小水庫和池塘;⑤沼澤濕地,主要分布在城陽區的棘洪灘、膠州營海等處,以蘆葦叢濕地為主要表現特徵。
3.森林狀況
青島市現有林地總面積360122.1hm2,其中有林地面積247404hm2,灌木林地面積3773.9hm2,疏林地面積2550.6hm2,未成林造林地18368.3hm2,苗圃地面積6864.7hm2,無立木林地303.3hm2,宜林地80817.3hm2,輔助生產林地40hm2;另有潛在林地55200.9hm2;林木總蓄積量556.03×104m3;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31.37%。
4.植被
青島市天然植被較少,多為人工栽培或通過封山育林次生形成的喬、灌、草植被資源。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蔬菜等,主要果樹有蘋果、梨、桃、葡萄等,主要喬林有松、槐、楊、柳等,主要灌林有棉槐、胡枝子等,此外還有眾多草本植物。
三、城市環境質量狀況
就各年的三廢排放情況而言,總的趨勢是逐年增加,自2000年到2004年,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增加了20.27×104t,年平均增加5.07×104t;工業廢氣排放總量增加了4924259×104m3,年平均增加1231064.75×104m3;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增加了145.49×104t,年平均增加29.1×104t。三廢的增加,加重了生態環境的負荷,但各區的排放情況不盡一致。
從分區的資料看,黃島區的情況比較嚴重,各項指標的單位GDP排放量基本居全市之首,應加強重點管理和治理。
就市區城市污水處理廠而言,情況大不一樣。各處理廠年度內處理污水的量相差較大,各自的負荷也不同,壓力最大的為團島污水處理廠和海泊河污水處理廠,2004年能力利用在87%以上。據最新資料顯示,海泊河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已經不能滿足污水處理的要求,必須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就空氣質量而言,情況也大不一樣,郊區各區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明顯好於市內4個區。
❺ 青島市地質-生態環境綜合分析與評價
一、青島市的地質-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一)青島市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
1.礦山環境工程地質問題
青島地區的礦產主要以非金屬礦為主,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石材、砂類,包括花崗岩和大理岩及建築用砂,花崗岩主要分布在嶗山、大澤山、小珠山等地,大理岩則主要分布在平度、萊西等地的荊山群及粉子山群中,建築用砂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下游地帶;另一類是石材以外的非金屬礦,種類比較多,分布也比較廣,但以荊山群及粉子山群中的石墨為主。金屬礦產分布較少,以金為主,主要產在平度、萊西等地。
礦石環境地質問題主要由采礦造成,包括對植被和農田的破壞、雨季引起的渣石流及水的污染,采空區的崩塌、積水、礦山簡易道路引起的滑坡、采礦、采砂對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的破壞等。青島地區最為重要的礦石環境地質問題是采礦對植被和農田的破壞、礦區排污對地下水的污染,以平度石墨采區、萊西一帶最為嚴重。
2.崩塌
青島地區的崩塌主要指岩體的崩塌,多發生在嶗山、小珠山、大澤山等地勢陡峻地帶,該區險石林立,斷裂帶縱橫切割,裂隙發育,風化強烈,組成山體斜坡的岩體被若干組結構面切割成規模不等的多面體,在重力、地表水、震動作用下,岩體發生失穩快速下落,有岩塊滑動、崩落、坍塌等不同方式。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開山辟路、工程建設及廢氣的採石場,破壞了山體邊坡地應力的自然平衡,加大了崩塌隱患,在每年的雨季,大小不等的岩體崩塌、滑落時有發生,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公路交通及旅遊業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3.地裂縫
地裂縫是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產生開裂,並在地面形成一定長度和寬度裂縫的地質現象,其形成原因復雜多樣。
1983年9月中旬一場大雨過後,青島市城陽去仲村西北沿青———即公路東側10多米處發現一條走向25°,長80m、寬約0.3~0.4m、深度大約1.5m的地裂縫,該地裂縫始於1981年初,後於1982年7月及1983年9月兩次出現,均發生在雨後,並逐次有所延長。
4.濱岸侵蝕
青島地區由於絕大部分海岸是基岩海岸,侵蝕災害主要發生在局部沙質海岸部位。眾所周知,沙質和粉沙質海岸是寶貴的旅遊資源。但由於前些年海岸帶地區的無計劃開發,特別是無限制的掠奪性挖沙給沙質海岸環境帶來一系列的災害。如青島流清河一帶的挖沙,使海岸侵蝕加劇,波及公路橋梁安全,迫使公路內遷。
(二)青島市的環境水文地質問題
1.原生環境水文地質問題
青島地區主要地方病為斑齲病(氟斑牙)及氟骨病,屬生物地球化學疾病之一,這主要是由於長期飲用氟含量高的水及食用含氟高的糧食、蔬菜,使過量的氟積存在體內導致,而其中飲水是人體氟的主要來源,約占總量的65%。青島地區的氟病發病區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中下游西岸至膠萊河之間的山前沖積平原低窪地區,氟含量最高區在平度市中庄鎮西北一帶,最高為國家標准飲用水標準的13.75倍,為高氟病重點防治地區,另外在萊西市夏格庄、姜山鎮、即墨太址庄等地附近也有零星分布。
高氟區地形主要為平緩或封閉的鹽鹼低窪區,上覆第四系粉質黏土中普遍夾有不規整的鈣質結核層,含氟量較高,底部基岩為白堊系清山群和王氏群碎屑岩類,氟含量達(545~600)×10-6,且易溶系數高。
高氟區地下水特點為:地下水徑流交替緩慢,偏鹼性,pH=7.5~8.3,陽離子中Ca佔主導地位。
2.人為環境水文地質問題
(1)海(咸)水入侵
青島地區的海(咸)水入侵,主要發生在地下水比較豐富、開採集中、開采量大且靠近海(咸)水的地區,也有因改變耕作方式或沿海灘塗開發不當造成的。
(2)區域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水質污染是指在人為活動影響下,地下水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發生不利於人類生活或生產的變化,其結果造成原本緊缺的地下水資源無法利用或因處理被污染的地下水而造成用水成本提高和資源浪費。地下水循環速度慢,一旦污染很難恢復,因此預防和治理地下水水質污染非常重要。
選取能夠代表青島地區地下水水質污染狀況的Cl-、SO2-4、礦化度、硬度、NO-3、NO-2、酚、錳等指標,進行地下水水質污染分析。結果表明,小沽河上游補給區為金礦和石墨礦集中分布區,工業污染比較嚴重,再加上農業污染,水質曾嚴重超標,近幾年通過治理整頓,污染勢頭得到控制;支流大沽河主要受萊西市排污影響,經過污染治理,Cl-有下降趨勢,但水質仍然超標,如孫受-朴木段;大沽河下游、白沙河-城陽河下游、張村-李村河、洋河、漕汶-島耳河及王戈庄河下游主要為城鎮工業污染及海水入侵,尤其近年的城市規劃多將該處劃為工業輻射區,隨經濟、城鎮的發展,污染速度較快,主要超標組分有Cl-、SO2-4、NO-3、礦化度及總硬度、酚、錳等,急需加強整治,遏制污染加劇趨勢。
(3)地下水降落漏斗
長期超量開采地下水資源,會使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青島地區現存主要的地下水開采漏斗位於平度市南窪區,漏斗中心位於蓼蘭-中庄附近,主要由蓼蘭新華造紙廠超采和農灌超采引起。平度南窪漏斗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逐漸發展起來的,80年代以來,乾旱持續時間較長,使地下水長期處於采大於補的狀態。該漏斗在長時間中面積有擴有縮,基本在多年調節允許范圍內,不是在無限擴展。該漏斗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工農業開采,漏斗呈箕形向膠萊河擴展並延至高密市境內,其主要特徵為:漏斗發育處於多年調節允許范圍,且范圍較小,深度較淺,另外距離海岸較遠,由此帶來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是地下水資源減少,取水深度及難度加大,大批淺井報廢,易引起地下水測向徑流污染。
2002年平度南窪漏斗現狀是:枯水期漏斗面積146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2.03m,最低水位標高-1.56m;豐水期漏斗面積199.7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2.94m,最低水位標高-2.37m。總的來看,平度南窪漏斗現狀處於收縮期,是蓼蘭新華造紙廠停產、開采量減少、區域地下水徑流向西補給的必然結果。
(三)青島市的生態環境問題
1.植被發育情況
青島地區的植被按其發育程度、種類可分為密林區、一般林區、稀疏林區、農田植被、沼澤植被、裸岩植被及其他植被等。
2.水土流失
(1)土壤類型
青島地區的地形復雜,土壤類型較多,但主要有五大類,即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鹽土。青島市土壤總面積82.55×104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4.35%。
(2)水土流失現狀
2000年青島地區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40.64×104hm2,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36.6%,輕、重、中等水力侵蝕面積佔10.83%。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22.92×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56.4%,耕地中中等水力侵蝕面積9.65×104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3.8%,佔耕地水土流失總面積的42.1%。草地水土流失面積880h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0.22%。
3.農業污染情況
2000年青島地區耕地面積為54.6×104hm2,農葯施用總量達7451t,平均每公頃使用農葯18.7kg。化學農葯是農業生產中使用量最大、施用面積最廣、毒性最高的一類有毒化學品,如此高的施用強度,使青島市不少地區地下水受到污染,嚴重地破壞了農業生態的平衡,農林病蟲鼠害的天敵資源被大量滅殺,農產品品質令人擔憂。
本次生態環境地質調查共採集地下水農葯污染樣品40件,測試項目為有機氯的六六六、滴滴涕兩項指標和有機磷的甲基對硫磷、對硫磷、樂果、馬拉硫磷4項指標,測試結果表明青島地區地下水農葯污染主要分布在大沽河、白沙河、洋河流域,以有機氯污染為主,尤以滴滴涕最為嚴重,檢出率高達22.5%,超標率達15%,最大超標倍數達80倍。
4.污廢水及垃圾排放
青島市工業廢水主要污染源排放區域為李滄區和四方區,主要行業為電力、化工、食品、造紙等。工業廢水中COD排放量最大,其次為氨氮、石油類及揮發酚、氰化物、砷等。
青島市飲用水源區范圍內有眾多的工業污染源(包括中、小企業),排放工業廢水直接或間接進入水源區的有70多家,年排廢水500多萬噸。排放污染物及廢水量進入水源區最多的是萊西市的工業企業,廢水量占總量的70%,納污最多的水源地是大沽河幹流江家莊以下河段,其次是小沽河、白沙河水源區內產生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較多,全市生活污水中直接進入飲用水源區的為170多萬噸/年,占總量的1.2%,其餘污水就地排放蒸發或滲入地下。
青島市區地處膠州灣東岸,南臨黃海,市區工業廢水經處理後或經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大部分直接或間接進入膠州灣,少部分排入黃海或萊州灣。
隨著青島市區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和流動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加,2001年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25×104t,較上年度有所增加。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採取填埋方式,清運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二、青島市地質-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
根據青島市地質-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特點和要求,制定較為詳盡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自然生態環境、地質環境和人為環境3個系統,地貌類型、土壤類型、植被發育程度、森林覆蓋率、平均降水量、地下水富水性、水土流失問題、海水入侵、面源污染問題、岩土體類型、地殼穩定性、地下水污染狀況、斜坡環境變異問題、礦山環境問題、人口密度、耕地面積比例、地下水開采程度、單位面積國民生產總值等具體指標。
本次評價范圍以青島市地質圖作為底圖,將評價區域劃分為2765個2.0km×2.0km評價單元,對每個單元根據相應指標進行賦值評價。
上述指標賦值的方法有3種:一是根據實測結果得來,如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開采程度等;二是根據統計計算得來,如人口密度、單位面積國民生產總值等;三是根據實際情況,對Ⅰ、Ⅱ、Ⅲ、Ⅳ類工程地質環境質量分別用1、2、3、4標度。
2.評價模型與計算過程
評價模型仍採用神經網路BP模型,參照分區指標,確定40個樣本(單元)為學習樣本,輸入指標18個,輸出層神經元1個,隱層神經元1個,隱節點數20個,最大總誤差為0.01,最大個體誤差為0.001,訓練次數只需200次即可,正常系統誤差為0.00996,得到的結果要求保留小數點後6位,系統收斂情況很好。樣本學習結束之後,就可以判斷其餘樣本的歸屬問題,根據輸出結果,判定某一樣本屬於哪一類生態地質環境質量區。整個計算根據神經網路的BP模型,由計算機完成。根據該模型的計算結果,編制青島市地質環境質量分區圖(圖14-5)。
3.評價結果分析
計算結果表明,青島市分Ⅰ、Ⅱ、Ⅲ、Ⅳ類地質-生態環境質量區,它們所佔的比例分別是28%、25.6%、36%和10.4%。
1)地質-生態環境質量優良區(Ⅰ類區):分布在青島中東部嶗山中低山區,北部大澤山低山區,南部的低山丘陵,萊西北部丘陵等地區,佔全區面積的28%。該類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植被發育,一般無明顯的環境地質問題,有少量崩塌點,采礦、採石坑少,局部有輕微的水土流失,地下水質量為Ⅲ級,人類工程活動強度不大。
2)地質-生態環境質量良好區(Ⅱ類區):分布在中北部沖洪積平原、剝蝕堆積準平原的大部分地區,膠南市東南地區,青島市區周圍等地區,佔全區面積的25.6%。該類區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植被比較發育,一般有較明顯的環境地質問題,如有少量采礦、採石坑分布,地下水質量為Ⅲ-Ⅳ級,有地表污染源,人類工程活動強度較大。
圖14-5 青島市地質-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分區
3)地質-生態環境質量中等區(Ⅲ類區):分布在青島市北部的平度-萊西一帶的采礦點,平度市西部,膠州灣沿海地區,嶗山北部,膠南東部、北部地區,佔全區面積的36%,在各類區中佔比例最大。該類區自然生態環境中等,植被不很發育,一般有明顯的環境地質問題,例如,采礦過程中,形成了采礦坑、礦渣堆,並在采礦過程中形成大量廢水,由此引起植被破壞,邊坡失穩、地下水污染等問題。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程度較重,平度西南部一般分布由於地下水高氟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症,地下水污染,地表水資源貧乏,地下水超采引起了地下水降落漏斗。人類工程活動強度大。
4)地質-生態環境質量較差區(Ⅳ類區):分布在青島市北部的平度-萊西一帶的采礦點,膠州灣沿海地區,膠南市北部地區,佔全區面積的10.4%。該類區自然生態環境較差,植被不很發育,一般有很明顯的環境地質問題,一是采礦引起比較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和地質環境破壞問題,二是海鹹水入侵。人類工程活動強度大。
❻ 合肥西部組團污水處理廠的西部組團是什麼意思
合肥西部組團是一個城市規劃概念
合肥西部組團規劃范圍:東至312國道和玉蘭大道,南至寧西鐵路,北至白蓮岩路、方興大道和小廟鎮西北附近,西至小廟中心鎮向西約5km。規劃總面積約185平方公里。
❼ 於洪新城的碧桂園銀河城那有污水處理廠么
在沈陽的西面我只知道有個西部污水處理廠,別的還沒聽說過
❽ 城陽污水處理廠地址在哪有公交車經過嗎
學校西大門座即墨到城陽的就可以直達即墨!到了即墨座2,4,6,路往西的!都可以到
❾ 沈陽西部污水處理廠怎麼走
.這是網路上面顯示的地址 親可以打電話咨詢一下
污水處理設備採用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簡稱MBR〕技術是生物處理技術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工藝,取代了傳統工藝中的二沉池,它可以高效地進行固液分離,得到直接使用的穩定中水。又可在生物池內維持高濃度的微生物量,工藝剩餘污泥少,極有效地去除氨氮,出水懸浮物和濁度接近於零,出水中細菌和病毒被大幅度去除,能耗低,佔地面積小。70年代在美國、日本、南非和歐洲許多國家就已開始將膜生物反應器用於污水和廢水處理的研究工作。其水源取自生活污水(如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等〕和冷卻水。
適用范圍
適宜住宅小區、辦公樓、商場、賓館、飯店、機關、學校、部隊、工廠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如紡織、啤酒、造紙、製革、食品、化工等行業的有機污水處理。
工藝流程
原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生物反應器→循環泵→膜組件→消毒裝置→中水貯池→中水用水系統
工藝流程說明
污水經格柵進入調節池後經提升泵進入生物反應器,通過PLC控制器開啟曝氣機充氧,生物反應器出水經循環泵進入膜分離處理單元,濃水返回調節池,膜分離的水經過快速混合法氯化消毒(次氯酸鈉、漂白粉、氯片)後,進入中水貯水池池。反沖洗泵利用清洗池中處理水對膜處理設備進行反沖洗,反沖污水返回調節池。通過生物反應器內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啟閉。膜單元的過濾操作與反沖洗操作可自動或手動控制。當膜單元需要化學清洗操作時,關閉進水閥和污水循環閥,打開葯洗閥和葯劑循環閥,啟動葯液循環泵,進行化學清洗操作。
本一體化生物反應器採用可編程序控制器(PLC)控制。有以下功能:
·膜生物反應器全過程採用自動控制系統,大大減少了運行管理費用。
·當生物反應器內水到高水位時,提升泵停止運行,當水位降至低水位時提升泵自動開啟。
·根據中水貯水池水位自動開啟、關閉循環泵。
重金屬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自動開啟、關閉加葯泵,加葯量可根據需要調整。
·自動運行膜清洗、消毒程序。
·電機設有過流、過載保護。
已建的中水回用工程普遍存在處理效果欠佳、運行費用較高、設施佔地面積較大等問題,處理設施運轉不理想。因此我國的城市中水處理事業迫切需要開發經濟高效適用的處理工藝和配套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