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常滲透實驗的半透膜可以有哪些
半透膜能透過光線啊!。
如果覺得答案解決了你的問題,請採納,有問題繼續追問吧,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Ⅱ 動物的滲透作用時,哪一部分作為半透膜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常見的主要有20種,可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沒有一種是生物特有的,這說明生物與非生物具有統一性的一面,同時,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含量又與非生物有明顯不同,這是生物與非生物差異性的一面。
9.原生質泛指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部分。原生質以蛋白質和核酸為主要成分,但並不包括細胞內的所有物質,如構成細胞的細胞壁。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自由水/結合水的比例升高,細胞代謝活動增強。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生物的性狀是由蛋白質來體現的。蛋白質形成過程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n-m(其中n是該蛋白質中氨基酸總數,m為肽鏈條數),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相對分子總質量-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對分子總質量。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生命活動的控制者。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16. 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運動的,這決定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結構的流動性保證了載體蛋白能從細胞膜的一側轉運相應的物質到另一側,由於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因此,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數量、速度及難易程度也不同,即反映出物質交換過程中的選擇透過性。流動性是細胞膜結構的固有屬性,而選擇透過性是對細胞膜生理特徵的描述,這一特性只有在流動性基礎上,才能完成物質交換功能。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細胞壁由果膠和纖維素構成。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合成組織蛋白,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分泌蛋白。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細胞種類不同,細胞周期的長短也不相同。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一般而言,受精卵的全能性大於生殖細胞,生殖細胞的全能性大於體細胞,植物細胞全能性大於動物細胞。
31.癌細胞具有的主要特徵是: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表面發生了變化,易在有機體內分散和轉移。衰老細胞具有的主要特徵是:水分減少;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逐漸積累;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
32.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3.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5.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縮寫。酶和ATP是生物體進行新陳代謝的兩個必要的條件,酶作為生物催化劑,催化各種代謝反應的完成,ATP為各種代謝直接提供能量。
36.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光反應階段:在葉綠體的類囊體上進行,實現光能→電能→活躍化學能貯存於ATP和NADPH2中。暗反應階段:不需要光,在葉綠體的基質中進行。暗反應是活躍的化學能轉變為穩定化學能的過程,通過碳同化來完成。碳同化的途徑有C3途徑、C4途徑等。根據碳同化的最初光合產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為C3植物和C4植物兩類。C4植物維管束鞘細胞外面有「花環狀」的葉肉細胞。
37.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①光:光照強弱直接影響光反應,從而影響光合作用的速度;②溫度:溫度高低會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影響光合作用的速度;③CO2濃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CO2濃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進行;④水份: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介質,另外水份還影響氣孔的開閉,間接影響進入植物體;⑤礦質元素:礦質元素是光合作用產物進一步合成許多有機物所必需的物質。
38.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利用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不僅可以判斷細胞的死活,初步測定細胞液的濃度,還能作為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膜的方法。
39.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40.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脂質。糖類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時,蛋白質和脂肪才能轉變成小分子氧化分解供給能量,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不足時,動物體內的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
40.脂肪來源太多時,肝臟就要把多餘的脂肪合成脂蛋白,從肝臟中運輸出去,如果肝功能不好或磷脂合成減少時,脂蛋白合成受阻,體內過多的脂肪不能及時搬運出去,在肝臟積累形成脂肪肝,肝臟發生病變後,肝細胞通透性增加,谷丙轉氨酶滲透到血漿中。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生物的新陳代謝包括①自養需氧型:綠色植物、藍藻屬光能自養需氧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屬化能自養需氧型。②自養厭氧型:如綠硫細菌。③異養需氧:人和大多數動物。④異養厭氧型:乳酸菌、大腸桿菌、某些寄生蟲。另外,酵母菌屬於兼性厭氧菌。
43.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有光無光不影響生長素的合成,兩者產生生長素的速率基本一致。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在尖端,對光敏感點在尖端,但發生效應的部位在尖端以下一段。雲母片不能使生長素透過,而瓊脂對生長素的運輸和傳遞沒有阻礙。分析植物生長狀況一看生長素的產生,有,生長;無,不生長也不彎曲。二看分布均勻否,均勻,直立生長;不均勻,彎麴生長。生長素具有極性傳導和橫向運輸的特點。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44.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5.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6.植物激素共有五類:生長素類、赤黴素類、細胞分裂素類、脫落酸和乙烯。五大類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分為兩方面: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7.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傳人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每一種反射,都有一定的反射弧。所以,一定的刺激便引起一定的反射活動。反射弧的任何一個環節破壞,都將使相應的反射消失。反射活動的種類很多,按其形成的條件和過程的不同,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種類型。條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的。
48.神經沖動產生的興奮的傳導:神經纖維上傳導(雙向傳導):刺激→電位差→局部電流→局部電流迴路。細胞間傳遞(單向傳遞):軸突→突觸小體→突觸小泡→遞質→突觸間隙→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或細胞體。即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中傳導的方向是細胞體→軸突→樹突、樹突→細胞體→軸突→另一個神經元。
49.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 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極體是動物體內伴隨著卵細胞的形成過程而產生的。極核是綠色植物特有的,是指植物胚囊中央的兩個核,也是伴隨著卵細胞的形成而形成的。
65.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包括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等階段。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整個子房發育成果實。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
66.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7.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後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後,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一般的,兩棲類和昆蟲類的胚後發育是變態發育。
68.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動物,在胚胎發育的早期,從胚胎周圍的表面開始,形成了胚膜,胚膜的內層叫做羊膜,羊膜內有羊水。羊膜和羊水保證了胚胎發育的水環境,還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
Ⅲ 當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時,是否發生滲透作用
滲透作用是指兩種不同濃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許溶劑分子通過,不允許溶質分子通過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從低濃度的溶液通過半透膜進入高濃度溶液中的現象。
所以半透膜兩側濃度相同就不具有滲透作用。
Ⅳ 如圖為滲透作用實驗,此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和單糖分子通過,向a側加入質量分數為5%的蔗糖溶液,向b側加入
剛開始,抄兩側的濃度和體積相同,所襲以兩側的溶質的質量相同,由於蔗糖是二糖,分子量大於葡萄糖,所以b側的葡萄糖分子數多於a側的蔗糖分子數,b側水分子數少於a側,所以水由多向少擴散直至ab兩側水分子數相同,所以a低於b.隨著時間推移,此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和單糖分子通過,所以a側的蔗糖分子不能透過半透膜進入b側,而b側的葡萄糖分子可以進入a側,最終a側高於b側.
故選:C.
Ⅳ 做半透膜滲透試驗時 當液面不再上升時 還發生滲透作用嗎
實驗過程中滲透作用一直在進行,只是當燒杯中的水分子透過半透回膜進入漏斗的分子數答量,與在液面壓力作用下,從漏斗透過半透膜進入燒杯中的水分子數量相等時,液面不再上升,但水分子仍然會不停的透過半透膜進進出出。
Ⅵ 生物必修一半透膜實驗,漏斗內外分別為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溶液,為什麼最終滲透平衡時兩側濃度不同
濃度不一定一樣大。兩邊的溶液濃度不同會有滲透壓。高濃度濃度會吸走一部分低濃度溶液的水。濃度高的一邊液面上升會受更高的大氣壓。所以兩邊溶液濃度還沒一樣時,就會停止。 所以高濃度的依然是會高一點。
Ⅶ 當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時,是否發生滲透作用
高中教材關於「滲透作用」的概念是「溶劑分子(水分)通過半透膜從低濃度一內側向高濃度一側擴散。」容我以為此概念應做廣義的表述:「滲透作用是溶劑分子(水分)通過半透膜的擴散。」這樣,當半透膜兩側濃度相等時,兩側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滲透作用強度相同。(xhw)
Ⅷ 如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實驗所用半透膜為玻璃紙,請回答下列問題:(1)漏斗內溶液(S1)和漏斗
(1)一般兩側溶液的濃度並不相等,因為液面高的一側形成的靜水壓,會阻止溶劑由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擴散,故兩者濃度關系仍是S1>S2.
(2)圖中半透膜模擬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從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徑大小控制物質進出;原生質層是選擇透過性膜,靠能量和載體控制物質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以完成逆濃度梯度的主動運輸,原生質層由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構成.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過半透膜,而KNO3能夠通過半透膜,滲透平衡時裝置X能出現液面差,裝置Y不能出現液面差.故滲透平衡時,X漏斗內的液面高於燒杯里的液面,Y漏斗內的液面等於燒杯里的液面.
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選潔凈的載玻片分別編號,在載玻片中央分別滴加蒸餾水,製作臨時裝片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初始狀態.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到整個細胞呈現紫色,原因是紫色物質存在於占據了細胞大部分空間的液泡中.
③蔗糖分子不能透過原生質層,蔗糖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後不會自動復原,KNO3能被細胞吸收,導致細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濃度差被消除,從而發生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的現象.
(4)上述實驗中最能體現兩種膜功能差異的實驗現象是KNO3溶液中的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後會自動復原.
故答案為:
(1)S1>S2
(2)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3)①高於等於
②蒸餾水中央液泡
③發生質壁分離質壁分離後會自動復原
(4)KNO3溶液中的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後會自動復原
Ⅸ 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滲透作用發生的兩個必備條件半透膜和濃度差
四部,第一,有濃度差無半透膜,第二,有半透膜無濃度差,第三,兩者皆無,第四,兩者皆有
Ⅹ 半透膜滲透作用問題
在動物細胞中,細胞膜相當於半透膜,因此可以發生滲透作用。
而在植物細胞中版,最外層的細胞壁由於權具有全透性,所以不符合滲透的要求.故而在植物細胞中原生質層充當半透膜角色.而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膜之間的細胞質。
擴充一下,滲透的要求是:1.具有濃度差;2.具有半透膜
其實從滲透的概念中就可以明白細胞膜也是半透膜了.因為動植物細胞都可以發生滲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