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脲醛樹脂結構式是什麼
Urea-formaldehyde Resin 結構單元是-(CH2-N-CO-N-CH2)- 其中N上面還可以接支消運鏈,學化學的拿運梁應悄搏該看的懂這個吧:)
Ⅱ 除了澱粉外,還有什麼也有糊化現象
通常說的糊化,主要就是澱粉類。
Ⅲ 影響脲醛樹脂固化時間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取決於加熱的溫度與及加入的催化劑(影響其酸鹼度,如氯化銨,草酸等這類酸性物質)的多少,即酸性越強固化越快,溫度越高固化也越快。
Ⅳ 脲醛樹脂化學組成
只以脲甲醛樹脂為例。
尿素與甲醛發生親核加成反應,反應如下:
第一步生成聚合前體:
H2N-CO-NH2 + 2H-CHO = HOCH2-NH-CO-NH-CH2OH (酸性條件)
H2N-CO-NH2 + 2H-CHO = HOCH2-N(CH2OH)-CO-N(CH2OH)-CH2OH (鹼性條件)
第二步聚合:
線性結構脲醛樹脂:nHOCH2-NH-CO-NH-CH2OH = HO-[-CH2-NH-CO-NH-CH2-O]n-H + (n-1)H2O (酸性條件)
體性結構脲醛樹脂就是n個HOCH2-N(CH2OH)-CO-N(CH2OH)-CH2OH脫水(鏈上-CH2OH手尾連成鏈,N上-CH2OH一上一下脫水交聯,形成空間網狀結構)
綜上,酸性條件得線性結構脲醛樹脂,鹼性得體型結構。
性質可參看:http://ke..com/view/488820.htm?fr=ala0_1
Ⅳ 脲醛樹脂的組成
(1)樹脂用作壓塑粉的脲醛樹脂要求採用反應程度較淺的縮聚物,此時樹脂粘度小,便於浸漬填料,並可保證在較長的生產周期和進行乾燥後仍有適當的流動性,在工業上多採用尿素與甲醛在低溫下的縮合物(一、二羥甲基脲的混合物)。通常採用脲與甲醛的配比為1:1.5(摩爾比),在PH=8(及溫度)30—35度下全部溶解後,再加入脲量0.3%——0.54%的草酸及0.33%—0.88%的草酸酯,隨即發生放熱反應,溫度上升,溫度保持在55—60度,並嚴格控制PH=5.5—6.5,經60—75min 即得所需的脲醛樹脂。由於縮聚度較低,實際上僅剛過加成反應階段,主要的縮聚反應是在固化過程中進行的。
(2)固化劑壓塑粉中所用的固化劑要求具有一定的潛伏性,常用的有草酸、鄰苯二甲酸、苯甲酸、一氯乙酸等。
(3)填料最常用的填料是紙漿,其次為木粉或無機填料(石棉、玻璃纖維、雲母等)。所用的紙漿是以木材為原料,經亞硫酸鹽處理,溶去木材中非纖維素雜質,再經漂白即得的純凈的纖維素。填料的用量為總物料量的25%-32%,用量過小,壓塑粉流動性大,製品強度低;反之,用量過多時,壓塑粉流動性減小,製品表面不光滑,耐水性降低。
(4)著色劑著色劑可賦予塑料鮮艷的色彩,選用著色劑時要注意,所用著色劑的著色能力強,在塑料中能分散均勻,在加工溫度下和長期的日光照射時不變色,不從製品中析出。通常用的著色劑是顏料,染料較少使用,用量為物料量的0.01%-0.2%。
(5)潤滑劑潤滑劑在壓製成品時可提高料的流動性,並可從製品中析出,在製品和模具間形成隔離膜,使製品不易粘模。常用的潤滑劑為硬脂酸的金屬鹽(如鋅、鈣、鋁、鎂等的金屬鹽)、有機酸的酯類(如硬脂酸環己酯、硬脂酸甘油脂等)。其加入量為物料量的0.1%-1.5%,過多時會污染製品的外觀,減少光澤;過少則製品難於脫模。
(6)穩定劑在壓塑粉中加入的催化劑雖說是潛伏性的催化劑,但是在室溫的存放過程中仍會有少量的酸放出,從而影響到壓塑粉的質量,因此通常加入一些鹼性的物質以吸收放出的酸,常用的鹼為六亞甲基四胺或碳酸銨。
(7)增塑劑在壓塑粉中一般不用增塑劑,只在特殊的場合使用,目的是提高料的流動性,並降低固化時的收縮率。可用的增塑劑有脲及硫脲。
Ⅵ 氯化銨能使脲醛樹脂固化的原因
原因是脲醛樹脂膠中存在游離甲醛,加入固化型手劑氯化銨即與脲醛樹脂中游離卜跡嫌醛發生反應,氯化銨與水反應及氯化銨州做熱分解分別放出鹽酸,以上3個反應為可逆反應。使脲醛樹脂膠pH值迅速下降,實現弱酸固化,分子量逐漸增大,以此形成體型網狀結構樹脂。
Ⅶ 脲醛樹脂結構簡式
線性結來構脲醛樹脂:nHOCH2-NH-CO-NH-CH2OH = HO-[-CH2-NH-CO-NH-CH2-O]n-H + (n-1)H2O (酸性條源件)
體性結構脲醛樹脂就是n個HOCH2-N(CH2OH)-CO-N(CH2OH)-CH2OH脫水(鏈上-CH2OH手尾連成鏈,N上-CH2OH一上一下脫水交聯,形成空間網狀結構)
+2(n-1)H2O
Ⅷ 水性*膠漆脲醛樹脂(UF)在造紙中的應用
氨基樹脂叢春作為紙張濕強劑
纖維是親水性的,一般紙張被水濕透後,纖維發生膨脹,纖維之間鍵力減弱,從而失去其大部分強度,餘下部分強度通常稱為濕強度。
一般來說,濕強度大於15%的紙就成為濕強紙。
由於脲醛樹脂為非離子性,故不能被帶陰性電荷的紙纖維較好的吸附,因此,用作紙張濕強劑時不能直接在漿內,而只能用浸漬法(如表面塗布)。
脲醛樹脂作為紙張濕強劑,其樹脂間的化學交聯形成網狀結構包裹在纖維周圍,這種化學交聯不會被水解,從而阻止了紙中的半纖維素的吸水膨脹,減少了紙張在潤濕條件下的強度下降,像一拍鄭塵個網子一樣,了纖維的潤漲,從而保持了紙張的濕強度。
傳統的脲醛樹脂(UF)由於有游離甲醛危害,國外已禁用,而不含甲醛的濕強劑成本比較高,因此人們開始對改性脲醛樹脂進行研究。
以乙二醛部分或全部代替甲醛脲醛樹脂的條件以及產物對紙張的濕強效果,結果表明產物無污染、穩定性能好、增強效果明顯。
作為塗布交聯劑
交聯劑也可稱為硬化劑,由於某些塗布紙需經濕壓光、膠版印刷、放置室外等與水接觸的情況,因此塗布乾燥後必須具有抗濕性。
通常聚合物膠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但澱粉、聚乙烯醇、蛋白質、海藻酸鈉等天然塗布粘合劑和表面施膠劑的抗水性很差,需要使用交聯劑以增強塗布紙張耐濕摩擦能力,特別對於膠版印刷,耐濕摩擦是很重要的指標。
王蕾,苗宗成等人採用改性脲醛樹脂(PUF),它克服了脲醛樹脂(UF)耐水、耐熱、耐老化性能差及使用過程中釋放甲醛、貯存期短等缺點。
並對改性脲醛樹脂塗布紙抗水性進行了測試,得出其在造紙抗水劑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作為膠體絮凝劑
陽離子型改性脲醛樹脂季銨鹽(MU-FRQA)是一種新型的高分子絮凝劑,水溶性較好,生產成本低,對陰離子性膠體的絮凝效果好。
龔福忠等人以尿素、甲醛、環氧氯丙烷、三甲胺為原料,了水溶性陽離子脲醛樹脂季銨鹽,用紅外光譜進行了表徵,測定了該產物的表面活性,用膠體化學方法研究了加入陽離子型改性脲醛樹脂季銨鹽後黏土懸浮分襲禪散體系的電動電位和等電點以及絮凝體粒徑大小變化,得到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
作為造紙膠粘劑
脲醛樹脂膠粘劑是一種熱固性樹脂,價格低廉、原料易得、能夠在常溫下迅速固化膠層沒有顏色且耐老化等優點。
但是脲醛樹脂最主要缺陷是在使用過程中會釋放出甲醛,並且製品在使用過程中,也可能不斷釋放出甲醛。
釋放甲醛的原因主要是脲醛樹脂膠中存在的游離甲醛;其次是樹脂中甲醛與尿素反應生成不穩定的亞甲基醚鍵,在熱壓和使用過程中分解釋放出甲醛。
吳蓁等人採用特的羥基丙烯酸酯樹脂(液)及端異氰酸酯基水性聚氨酯樹脂,結果發現這種新型改性劑既可降低游離甲醛含量,又能明顯提高粘合強度及耐水性,且改性效果隨改性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其中,聚氨酯樹脂對脲醛樹脂黏合強度的改進最為明顯,但對耐水性的改性效果稍差;而高羥基含量的丙烯酸酯樹脂比低羥基含量的改性效果好。
林武滔等人
採用PVA和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樹脂,實驗發現:PVA的加人可以降低膠粘劑中的游離醛含量,提高其貯存穩定性。
三聚氰胺的加人使膠粘劑的耐水性能有較大的提高,游離醛含量也有所下降。
Ⅸ 樹脂怎麼由植物的哪部分化學變化得到的
樹脂一般認為是植物組織的正常代謝產物或分泌物,常和揮發油並存於植物的分泌細胞,樹脂道或導管中,尤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心材部位的導管中。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通常為無定型固體,表面微有光澤,質硬而脆,少數為半固體。不溶於水,也不吸水膨脹,易溶於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數有機溶劑。加熱軟化,最後熔融,燃燒時有濃煙,並有特殊的香氣或臭氣。分為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兩大類。
方程式和資料可看:
http://www.pep.com.cn/gzhx/gzhxjs/ghlw/200803/t20080319_451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