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怎麼使用DSC法測定UV膠固化率
DSC測定法
使用DSC測定法可方便、准確的測定UV膠水固化率,因為UV膠水固化反應一般是放熱反應,如果用DSC檢測會看到固化峰。正常固化完全的UV膠再測試DSC此峰會消失,但是如果固化不完全,DSC曲線上仍會出現後固化峰。固化程度越高,後固化峰越小,樹脂的交聯程度增加,交聯後高分子的分子量增加,其粘接強度也增加。根據樣品剩餘反應熱與樹脂完全固化所放出的熱量就可以得到其固化率。
通過測定原膠的焓值和固化後的焓值,使用公式:固化率=(原膠焓值-固化後焓值)/原膠焓值*100%。一般來說,使用DSC來測定UV膠的固化率比較准確,但是也有其弊端,就是測試時間較長,設備昂貴,測試使用的鋁盤多,價格較貴。
② 關於怎麼加快環氧樹脂固化速度。。
1、提高溫度:如果要從理論上來說它的溫度每升高10℃,那麼固化速度就可以快1倍裂旅雀。
2、提高促進劑用量:比如說促進劑越多,那麼就會固化得越快。
3、改變促進劑類型:最好就是使用活性更高的促進劑,注意就是活性更高,那麼潛伏性就差,如果是單組份的產品,那麼就可以找一個平衡,雙組份就不要考慮這個了。
4、固化劑加量:可以考慮改變固化劑量那麼就會改變固化物結構,這樣也就改變了漆膜或者塗層或者製品的性能,這點一定要考慮清楚。
5、改變固化劑類型:這樣做也是能夠使用更高活性的固化劑,此法風險跟上面兩點差不多,使用的時候要注意,最好提前試驗比較好。
6、加入高活性成分:比如用鄰甲酚醛型環氧替換雙酚A型環氧,可以說這種在使用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的風險。
7、使用高固分環氧或者粉末環氧:可以減少溶肆早劑揮發時間。
(2)樹脂凝固時間測試設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使用環氧樹脂膠的時候需要了解一下使用說明,第一個方面就是基本特性膠水是分兩組的,所以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混合使用,這樣的話,比較大的空隙也可以被填充起來,第二個就是操作環境,在平常的室內溫度中,膠水就會固化,在進行兩種膠水的混合操作時,可以直接用手混合,也可以使用一些專業的設備,如膠槍等。
2、在保存環氧樹脂膠的時候,還有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項,環氧樹脂不能接受陽光的鎮爛直射,所以陰涼處是保存的最佳環境,這種膠水的保存時間也是有一定的期限的,超過12個月之後就不能使用了。
3、環氧樹脂膠在使用的時候,要做的就是把要粘結的物體表面清理干凈,初步擦拭之後,使用一些清潔劑進行第二遍的擦拭,以達到充分清潔的目的。
4、如果是常溫環境的話,環氧樹脂固化2到6個小時就可以了,如果溫度可以達到40到50度的話,環氧樹脂固化的時間達到1到3個小時就可以了,完成粘結後的第十天,粘結的效果可以達到最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氧樹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氧樹脂固化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固化速率
③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固化時間一般為多少為什麼我測的都3、4分鍾啦,是不是測試方法不對啊
要看你樹脂與固化劑的比例是多少。固化時間會隨固化劑用量的增加而減少。般而言,室溫(25攝氏度)條件下,固化劑用量為5%時,其固化時間為4-5分鍾。溫度升高,固化時間縮短。
④ 丙烯酸樹脂的固含量如何測定
固含量檢測,按照如下方法進行測試:
測試設備及溶劑:鼓風恆溫烘箱;玻璃乾燥器(內放乾燥劑);分析天平(精確度0.001g);回形針,錫箔紙,直徑約75mm,邊高約5mm;中性溶劑:甲苯:無水甲醇(工業級)=7:3體積比
操作步驟
1 精確稱取錫箔紙+回形針重量,記為m ;然後去皮扣重.
2 稱取1±0.1g樣品(精確至0.001g),攤平於錫箔紙上,記錄m1;然後添加10g左右中性溶劑(甲苯:無水甲醇(工業級)=7:3體積比)用回形針輕輕將樣品攪拌均勻後放置5min左右再放入108±2℃烘箱中烘烤1h.
3 到規定的烘烤時間後,取出樣品,放置於乾燥器內,待冷卻後稱重,記為m2
4 同一樣品,至少測試兩個平行樣.置信水平為95%,重復性不超過0.5%,再現性不超過1%.
結果計算
樹脂固體含量(NV)岩凳按下式以被測產品重量的百分數來計算:
NV=(m2-m0)*100/m1
式中:m0—錫箔紙的重量(毫克數);
m1—加熱返碼前試樣粗世旅的重量(毫克數);
m2—加熱後試樣的重量(毫克數);
以兩次測試的算術平均值(精確到兩位小數)報告結果.
⑤ 製作樹脂工藝品需要哪些設備
如果製作特別高檔的樹脂工藝品至少要真空機,攪拌機,電磨,噴槍等回,製作樹脂工藝品經驗很重要,答不然材料貴,容易浪費。
如果製作的樹脂工藝品不是特別高檔的樹脂產品也可以用兩塊錢左右一公斤的膠水來固化,充當樹脂工藝品原材料,三分鍾固化完成,可以自由調節固化時間。
成本相當低廉,固化後非常堅硬光滑,最新研究出來的配方兩三個毫米的厚度都不易掰斷,非常適合做仿樹脂工藝品或台燈燈座,鏡框,歐式線條,浮雕等等,應用廣泛。
(5)樹脂凝固時間測試設備擴展閱讀
樹脂工藝品是以樹脂為主要原料,通過模具澆注成型,製成各種造型美觀形象逼真的人物、動物、昆鳥、山水等,並可製成各種模擬效果。如:仿銅、仿金、仿銀、仿水晶、仿瑪瑙、仿大理石、仿漢白玉、仿木等樹脂工藝品。
樹脂工藝品廠主要生產石膏,水泥,菱鎂,人造砂岩,玻璃鋼製品。人像,佛像,動物,噴泉,花盆,圓雕、浮雕,歐式構件,仿石假山,模擬樹,砂岩裝飾藝術牆磚,園林藝術,城市雕塑,生態餐廳,景觀廣場,大型人造假山的設計與施工。人造奇石盆景,微縮景觀及情景製作技術的研發及生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樹脂工藝品
⑥ 用熱風槍吹樹脂可以加速凝固么,AB膠1:3的那種,已經涼了13h了
樹脂都有自己的凝膠時間的,加熱可以加快固化的,過了凝膠時間一般沒戲了。試試紫外線固化的辦法,曬曬太陽看看能不能固化,樹脂大都可以紫外線固化的。膠水保存不當,變質也會導致不凝膠,凝膠不完全的
⑦ 如何加速使液體樹脂快速凝固且不變形無氣泡
配方工藝調整下,固化用量很關鍵
不飽和聚酯樹脂中阻聚劑及其他添加劑的影響
為了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穩定,常在其中加入阻聚劑或緩聚劑。這是一種能與鏈自由基反應形成非自由基或不能再引發的低活性自由基,使交聯固化速率降低為零的物質。因此,低反應活性的樹脂有可能因為其中加入的阻聚劑量很少而顯得反應活性很高,而高反應活性的樹脂也可能因其中加入了過量的阻聚劑而變得不甚活潑。另外其他添加劑例如:阻燃劑、色漿、低收縮劑、各種填料的加入,引入了磷、鹵、金屬離子或其他因素,都會影響樹脂交鏈反應活性。
(6)固化劑、阻聚劑用量的影響
用JX-196樹脂作固化實驗,不同固化劑、阻聚劑用量的影響如下:
組號 BPO TBC HQ N-Cu 凝膠時間min 放熱峰溫度℃ 固化時間min
1 0.3 0 0 0 3.7 178 1.7
2 0.3 0.02 0.07 0.07 12.9 143 3.05
3 0.3 0.02 0.07 0.02 12.3 167 2.7
4 0.3 0.04 0.04 0.04 11.3 164 2.6
5 0.6 0.02 0.07 0.07 8.3 181 1.7
6 0.6 0.02 0.07 0.02 6.4 184 1.5
7 0.6 0.04 0.04 0.04 7.6 185 1.3
8 0.9 0.04 0.04 0.04 4.2 191 1.2
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三組不同固化劑用量固化結果形成三個階梯,用量越大,固化越快,放熱峰越高。不同的阻聚劑和不同的用量固化效果也為不相同。因此在樹脂製造和使用過程中,掌握好阻聚劑、固化劑的合理匹配十分重要。
2 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網路結構分析
2.1不飽和聚酯樹脂交聯網路結構
不飽和聚酯中的雙鍵與交聯劑中的雙鍵聚合形成不溶不熔的交聯網路結構,網路中含有兩種聚合物分子鏈結構。網路主體由不飽和聚酯分子鏈的無規線團組成,苯乙烯共聚分子鏈穿插其中,將不飽和聚酯分子鏈連接和固定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網。在網中不飽和聚酯分子鏈平均分子量為1000-3000。連接在不飽和聚酯分子鏈間苯乙烯分子鏈的長度為1-3個,而從某個引發點開始,聚酯分子 → 苯乙烯 鏈 → 聚酯分子 → 苯乙烯鏈 → 這樣的連續重復,最多也只有7-8個交替,這樣苯乙烯共聚物分子鏈平均分子量可達8000-14000。整個網路結構平均分子量為10000-30000。如果網路分子量小於10000會直接影響製品的力學性能 ,如強度、彈性和韌性等。
2.2 不飽和聚酯樹脂交聯網路的長壽命自由基
不飽和聚酯樹脂交聯網路在固化過程中,不飽和聚酯和苯乙烯各自雙鍵的聚合進程及殘留率的變化具有一定的特色。實驗表明不管聚酯樹脂交聯網路完善與否,都會產生一些自由基無法終止的空間位阻的死點,形成長壽命自由基。這些長壽命自由基又只會存在於不飽和聚酯鏈上,而不會出現在只有兩個官能度的小分子的交聯劑上。由於長壽命自由基的存在,不飽和聚酯樹脂固化後交聯反應仍能進行。溫度的升高,特別是接近樹脂玻璃化溫度時,分子的可動性大大增加,長壽命自由基得以活動,可以和殘余的交聯劑單體繼續進行交聯反應,這就是樹脂後固化可以提高固化度的原因。
2.3 聚酯樹脂網路結構中的微相分離現象
實驗分析表明,在交聯良好的不飽和聚酯樹脂中也存在著一種微相分離結構。這種微相分離很可能是在聚合過程中,由於不同分子鏈的相互排斥作用,聚酯鏈和交聯劑以某種方式分別斂集在一起而產生了分相。固化初期的放熱峰使兩相相互溶合在一起,這是不飽和聚酯樹脂形成均勻網路的重要條件。但放熱峰後相分離的過程又在隨著時間的延續不斷進行和發展。低溫的處理可加速該微相分離的發展,相反,熱處理可以消除這種微相分離。當溫度升高時首先可以使斂集較松的分相區破壞,溫度再升高又可使斂集較緊的分相區破壞,最後,玻璃化溫度以上的高溫就可使所有分相區消除。相區一經破壞,再重新聚集分相就不象聚合時單體運動、排列自如,而要受到網路的限制。而在兩相玻璃化溫度以上的高溫處理導致在網路均勻狀態下進一步的聚合和交聯,可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微相分離。
微相分離現象的存在對材料的性能有相當大的影響。實驗表明,同一條件下聚酯澆鑄體樣品,25℃室溫固化30天,固化度達到90.2%,其巴柯硬度為38.5。而經高溫處理後,雖然固化度提高不大為92.6%,但由於消除了相分離的影響,巴柯硬度竟達到44.4。可見微相分離對樹脂的硬度影響很大。同時也可以理解高溫後處理試樣剛度大大超過室溫固化試樣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們要十分強調不飽和樹脂玻璃鋼製品,尤其是防腐蝕、食品用等玻璃鋼設備,一定要經過高溫後處理,消除微相分離現象再投入使用。
2.4交聯劑對網路結構的影響
上面已經說到,兩種單體交聯固化時,競聚率在影響不飽和聚酯樹交聯網路的均勻性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選擇交聯劑時必須注意競聚率,使交聯劑與不飽和聚酯能很好的交替共聚,形成均勻的網路結構。此外交聯劑分子量要小一點,官能度要低,與聚酯要有優良的相容*聯劑用量的選擇上,一般說來交聯劑用量過少,不飽和聚酯的雙鍵不能完全反應,用量過多又必然形成大量的塑性鏈,這兩種情況都不能使樹脂形成均勻緊密地網路。實驗表明,交聯劑苯乙烯的用量通常為35%左右,即與聚酯雙鍵之比在1:1.6-2.4之間。
2.5不飽和聚酯分子量對交聯網路的影響
聚酯分子量越大,分子鏈越長,分子量越小,分子鏈越短。實驗表明,隨著聚酯分子量的增加,形成完整網路的概率也越大,分子量小,形成完整網路就較困難。隨著分子量增加,網路中端基減少,節點增加,耐熱性越好。因此分子量大的樹脂耐熱性能較高。
2.6 不飽和聚酯分子結構對網路性能的影響
不飽和聚酯交聯點間分子結構對網路熱性能有直接的影響。不飽和聚酯分子結構單元由雙鍵、酯鍵、醚鍵、亞甲撐、芳環類等集團組成。一般情況下,雙鍵之間的鏈節越短,樹脂的熱變性溫度就越高。雙鍵間鏈節延長會使熱變性溫度降低。
彎曲強度是材料拉伸強度和抗壓強度的綜合體現,是材料性能重要的指標。樹脂的交聯密度越高,承受負荷的分子鏈越多,彎曲強度也應越高。但有時實際上卻非如此。這是因為樹脂網路是極不均勻的,而且均勻*聯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外力的作用下,各分子鏈的受力也不均勻。再有,高交聯密度樹脂其分子張緊而難以運動,變性量很小,在外力作用下寧折不彎。可見高交聯樹脂由於均勻性差,分子鏈難以鬆弛雙重原因會造成他們彎曲強度不高。一個有高溫使用價值的樹脂,其理想的分子結構應該是在雙鍵間主鏈中引入一連串非對稱的芳雜環結構,最好能帶有少量的極性鍵。
2.7 引發劑及固化條件對樹脂網路結構的影響
(1)引發劑種類不同 ,樹脂交聯固化性能也不同。以過氧化環己酮(HCH)/環烷酸鈷(CoN)和過氧化苯甲醯(BPO)/二甲基苯胺(DMA)兩種氧化-還原體系為例進行固化實驗可以看到:以BPO/DMA體系引發以苯乙烯為交聯劑的樹脂,固化達80h的過程中用丙酮萃取的百分率緩慢下降至24.9%,而以HCH/CoN體系引發同樣以苯乙烯為交聯劑的樹脂固化至4.5h後即下降至24.5%,可見以HCH/CoN體系引發固化不飽和聚酯樹脂要比BPO/DMA體系引發更為有效。同時發現,以HCH/CoN引發體系固化的樹脂網路中長壽命自由基的數量10個月後仍然不低於固化80天後的數量。相比之下,以BPO/DMA引發體系固化的樹脂網路中長壽命自由基的數量卻很快消失殆盡了,充分說明該體系對樹脂網路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尤其固化後期要達到較高的固化程度比較困難。
(2)固化條件不同樹脂固化網路的性能也將有很大差異。以天津巨星公司JX-196樹脂為例:取JX-196樹脂,加入HCH/CoN引發體系後分成兩份,分別置於25℃恆溫水浴和25℃空氣浴中,記錄下每一試樣在固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到,在固化前期樹脂的溫度情況水浴與
空氣浴基本一致,但是在凝膠以後,在空氣浴中固化樣品放熱峰較高,而在水浴中固化樣品放熱峰溫度比前者要低20-30℃。再將兩種樣品進行後固化處理以後測定,在空氣浴中固化的試樣各種性能參數都明顯優於在水浴中固化的試樣。這說明同一樹脂在經歷不同固化條件時,起始的固化度有明顯差別。雖然只要有足夠的引發劑存在並經高溫後處理,最終固化度將趨於一致,可是固化性能卻有顯著差別。這就是說,初始的固化條件奠定了交聯網路結構基礎,因而也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確定了材料的物性。所以在固化工藝中有一種所謂成夾生飯無法再煮熟之說。樹脂固化以後分子就難以穿插運動了,因此影響網路結構的關鍵時刻是凝膠時刻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為了保證樹脂網路結構的均勻性和連續性,要求交聯劑繼續滲透和溶脹,而此時出現的放熱峰起到了這種作用,雖然交聯產物最終固化度未見得更高,但性能卻要比無放熱峰者為好。
JX-196樹脂在空氣浴與水浴中固化性能比較
凝膠時間min 放熱峰溫度℃ 巴柯硬度 彎曲強度KPa
空氣浴℃ 9.7 184 43 211
水浴℃ 11.6 163 30 188
⑧ 光敏樹脂二次固化時間
10s至30s。光敏樹脂二次固化時間是10s至30s,置於高功率紫外燈下進棚喊汪行二次固化滲如,使用的後固鏈仔化設備功率越高需要的時間越短。一般情況下600W全波段紫外燈,否則模型容易出現應力集中導致開裂。
⑨ 如何才能知道樹脂已完全固化
查手冊,問廠家,他們都做過試驗的。
但是人家的數據不見得准確,內並且也不見得符合自己的情況。
如果是容自己做試驗,也不願麻煩用儀器測試,那隻好憑借經驗和感官判斷了。
將已經固化的試塊拿出來摔打一下,很脆的肯定固化還不完全,另外試塊的溫度如果比烘箱的溫度高很多的話,也表明還未完全固化(正在反應中)。。。
為什麼不用甲基四氫或者六氫苯酐?為什麼不加入促進劑?毒性揮發性都小,速度快,操作性好,為什麼不呢?一戶侯
⑩ 環氧樹脂膠粘劑測試性能需要什麼設備 ╮ ▽╭
一、前言
環氧樹脂膠粘劑是膠粘劑中重要的品種之一,環{TodayHot}氧樹脂對各種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鋁、鋼、鐵、銅、木材、玻璃、混凝土)、熱固性材料(酚醛塑料、氨基塑料、不飽和聚醋)等都有優良的粘接性能,因此有萬能膠之稱[1].
由於環氧樹脂膠粘劑的眾多優越性能,所以在土木建築中用於結構方面尤其受到青睞,近十幾年來發展十分迅速,膠種也向著環保、能夠在特速條件(潮濕、低溫、水下)下固化、室溫固化、高強度的方向發展,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2-4].
但是,我們在生產與使用環氧樹脂結構膠的過程中也發現一個問題.目前,我國大量使用的結構膠固化時間均需要較長時間,一般為4-7天,而有些工程需要膠粘劑較快固化(如室溫下24小氏固化)、強度要求並不高,我們的大部分膠粘劑就無法滿足此類要求.雖然市面上有些產品能夠滿萬這些要求,但是這些產品產量小、價格高,不適合在土木建築方面大規模應用.所以我們考慮研製一種能夠滿足這類要求的產品.
二、實驗部分
1、原材料
實驗中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E-51環氧樹脂、活性環氧稀釋劑、增韌劑、偶聯劑、改性脂肪胺固化劑A、改性脂環胺固化劑B以及氣相觸變劑二氧化硅,填料.
2、試樣制備
以1Cr18Ni9Ti不銹鋼為被粘基材,經砂紙打磨,丙酮清洗擦洗後,塗膠並進行粘接.室溫固化24小時後測試其鋼一鋼拉伸剪切強度.
3、性能測試{HotTag}
按GB/T 7124試驗.試驗結果取五個試件的算術平均值.
三、結果與討論
1、快速固化環氧膠粘劑組份的選擇
考慮到膠粘劑的環保要求,我們在選用稀釋劑(組份A)與增韌劑(組份B)的時候均採用了活性組份,活性稀釋劑與活性增韌劑能夠參與到環氧樹脂的固化反應中去,揮發性小,符合現在環保的要求.偶聯劑(組份C)選用硅烷偶聯劑.因為要求膠粘劑能夠快速固化,毒性低,材料成本又不能太高,所以我們挑選了兩種性能較好的改性脂肪胺A(組份D)與改性脂環胺B(組份E).填料選用滑石粉,根據使用要求適當添加.在現場使用時可能需要膠粘劑有一定的觸變性,所以在膠粘劑中添加適量的氣相二氧化硅做為觸變劑.
2、正交實驗設計方案與結果
為了確定各組份的配比,決定選用正交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通過兩組正交實驗,分別考察兩種固化劑制的性能,同時確定其它組份含量.
(1)改性脂肪胺固化劑A實驗
取E-51環氧樹脂100份為基礎,其它各組份均與此相配比.考察稀釋劑A (3, 6, 9)、增韌劑B(4, 8,12) ,偶聯劑C (0.5,1,15)、固化劑A(20,30,40)4個因素,選用L9(43)正交表.
參照GB 7124-1986
膠粘劑拉伸剪切強度測定方法(金屬對金屬)
1.適用范圍
規定了在室溫下金屬對金屬搭接的膠粘劑拉伸剪切強度測定方法.本標准適用於規定
條件下制備、測試的標准試樣.
GB 7124-1986等效採用ISO 4587-1979《膠粘劑—高強度膠粘劑拉伸搭接剪切
強度的測定》.
2.原理
試樣為單搭接結構.在試樣的搭接面上施加縱向拉伸剪切力,測定試樣能承受的最大
負荷.搭接面上的平均剪應力為膠粘劑的金屬搭接的拉伸剪切強度.
3.裝置
3.1試驗機
使用的試驗機應使試樣的破壞負荷在滿標負荷的15%-85%之間.試驗機的力值示
值誤差不應大於1%.
試驗機應配備一副自動調心的試樣夾持器,使力線與試樣中心線保持一致.
試驗機應保證試樣夾持器的移動速度在(5士1) mm/min內保持穩定.
3.2量具
測量試樣搭接面長度和寬度的量具精度不低於0. 05mm.
3.3夾具
膠接試樣的夾具應能保證膠接的試樣符合條文4的要求.
(註:在保證金屬片不破壞的情況下,試樣與試樣夾持器也可用銷、孔連接的方法.但不能用於仲裁試驗.)
4.試樣
4.1除非另有規定,試樣應符合圖1的形狀和尺寸.標准試樣的搭接長度是(12.5士
0. 5)mm,金屬片的厚度是(2.0士0.1)mm [ISO厚度為(1.6士0.1)mm].試樣的搭接
長度或金屬片的厚度不同對試驗結果會有影響.
4. 2建議使用LY12-CZ鋁合金、1Cr18Ni9Ti不銹鋼、45碳鋼、T2銅等金屬材料.
4.3常規試驗,試樣數量不應少於五個.仲裁試驗試樣數量不應少於十個.
註:1.對於高強度膠枯劑,側試時如出現金屬材料屈服或破壞的情況,則可適當增加金屬片厚度或減少搭接長度,兩者中選擇前者較好.
2.測試時金屬片所受的應力不要超過其屈服強度σs,金屬片的厚度t可按下式計算:
t= lgτ/σs
式中: t 一金屬片厚度,mm;
l 一試樣搭接長度,mm;
τ 一膠粘劑拉伸剪切強度,Mpa;
σs —金屬材料屈服強度,MPa .
5.試樣制備
5.1試樣可用不帶槽(如圖2)或帶槽的(如圖3)的平板制備,也可單片制備.
5.2膠接用的金屬片表面應平整,不應有彎曲、翹曲、歪斜等變形.金屬片應無毛刺,
邊緣保持直角.
5.3膠接時,金屬片的表面處理、膠粘劑的配比、塗膠量、塗膠次數、晾置時間等膠接
工藝以及膠粘劑的固化溫度、壓力、時間等均按膠粘劑的使用要求進行.
5.4制備試樣都應使用夾具,以保證試樣正確地搭接和精確地定位.
5.5切割已膠接的平板時,要防止試樣過熱,應盡量避免損傷膠接縫.
6.試驗條件
除非另有規定,試樣的停放時間和試驗環境應符合下列要求.
6.1試樣制備後到試驗的最短時間為16h,最長時間為一個月.
6.2試驗應在溫度為(2312)℃的環境中進行.仲裁試驗或對溫度、濕度敏感的膠粘劑
應在溫度為(23士2)℃、相對濕度為45%^-55%的環境中進行.
6.3對僅有溫度要求的測試,測試前試樣在試驗溫度下停放時間不應少於半小時;對有
溫度、濕度要求的測試,測試前試樣在試驗環境下的停放時間一般不應少於16h.
7.試驗步驟
7.1用量具測量試樣搭接面的長度和寬度,精確到0. 05mm.
7. 2把試樣對稱地夾在上、下夾持器中,夾持處至搭接端的距離(50士1)mm..
7. 3開動試驗機,在(5士1) mm/min內,以穩定速度載入.記錄試樣剪切破壞的最大負
荷.記錄膠接破壞的類型(內聚破壞、粘附破壞、金屬破壞).
8.試驗結果
8.1對金屬搭接的膠粘劑拉伸剪切強度按下式計算:
τ=P/(B×L)
式中:τ 一膠粘劑拉伸剪切強度,MPa;
p —試樣剪切破壞的最大負荷,N;
B —試樣搭接面寬度,mm;
L —試樣搭接面長度,mm.
8.2試驗結果以剪切強度的算術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數字.
9.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膠粘劑的型號和批號;
b.金屬材料的型號、厚度及表面處理方法;
c.試樣制備方法(不帶槽平板、帶槽平板、單片)和膠接工藝的必要說明;
d.試樣搭接長度;
e.試樣數量;
f.試驗結果(算術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
g.試樣的破壞類型和數量;
h.膠層的平均厚度;
i.與本標准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