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路板中的BT 是什麼
BT板是指以BT基板為材料加工成PCB的統稱。
目前應用在貼片發光二級管(SMD LED)產品上面的PCB載板,屬於特殊PCB種類,是最簡單的IC 載板,市場上BT基板主要是使用日本三菱瓦斯公司開發的BT樹脂,主要以B (Bismaleimide) and T (Triazine) 聚合而成。以BT樹脂為原料所構成的基板具有高Tg(255~330℃)、耐熱性(160~230℃)、抗濕性、低介電常數(Dk)及低散失因素(Df)等優點。BT銅箔基板(應用在SMD LED上面)以CCL-HL 820系列為主,現在發展到最新版本型號為CCL-HL 820WDI,主要厚度規格有0.10、0.20、0.40及0.46mm,BT銅箔基板所覆蓋的銅箔厚度規格有1/2oz、1/3oz ,因此相對應的BT板成品厚度有0.18+/-0.03mm、0.28+/-0.03mm、0.48+/-0.03mm、0.54+/-0.03mm。現有的BT板主要是以雙面板為主,按導通方式不同可分為鑽孔板和鑼槽板,按表面處理可分為電鍍金和電鍍銀兩種,目前市場上主要以電鍍金工藝為主,隨著電鍍銀工藝在BT板中的應用,正順應市場對LED亮度的需求。
Ⅱ 印製線路板中的制板材料:BT料,是指什麼材料,請大家幫忙具體說一下,謝謝!!!
日本三菱瓦斯公司開發出來的bt樹脂, 主要以b (bismaleimide) and t (triazine) 聚合而成,,以bt樹脂為原料所構成的基板具有高tg(255~330℃)、耐熱性(160~230℃)、抗濕性、低介電常數(dk)及低散失因素(df)等優點.
http://wenku..com/view/80bd09868762caaedd33d433.html
Ⅲ PBT樹脂的生產工藝
當今世界上主要有以下兩條工藝路線:一條是酯交換法(DMT法);另外一條是直接酯化法(PTA法),我公司PBT生產採用PTA法。
1.3.1 PBT樹脂的生產工藝路線
1、酯交換法
這種方法先由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1,4-丁二醇(BD)經過酯化反應生成BHBT和甲醇,單體BHBT進一步聚合生成PBT,同時脫出BD,又因BD脫水(H2O)環化而生成副產物四氫呋喃(THF)。本工藝可分為間歇法和連續法兩種。將熔融DMT和BD送入反應器,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行酯交換反應和預聚合反應。酯交換過程中,大部分甲醇及THF餾出,酯交換結束後,生成物即為單體(BHBT),經過過濾。除去機械雜質後進行縮聚反應,在高溫減壓下進行預縮聚。最後,在高真空下縮聚,達到所需要的黏度。在冷凝器中分離出BD可供回收,但甲醇和THF因分離困難,只能作焚燒處理。縮聚完畢即用釜底的齒輪泵將料送至切粒機冷卻切粒,乾燥後稱重包裝,此法生產的PBT樹脂的最大特性黏度可達1.25dl/g。
2、直接酯化法
這種方法先由PTA和BD經過酯化反應生成BHBT和水,單體BHBT進一步聚合生成PBT,同時脫出BD,又因BD脫水環化而生成副產物THF。
1.3.2 PTA法與DMT法的比較
早期,由於PTA法的主要原料對苯二甲酸(PTA)的純度不夠,導致直接酯化速度慢,反應溫度高,副產物THF多(最高可達37%),原料單耗大,生產成本高,因此PBT的生產大多採用DMT法。但是隨著高純度的PTA的出現和直接酯化高效的催化劑的開發,PTA法便逐漸顯示出其獨特的優越性,兩者各類消耗值如表1-2 所示。
表1-2 PTA和DMT法消耗值的比較
項目 DMT法(連續) PTA法(連續)
原料消耗 DMT:885kg/t PTA:753kg/t.PBT
BD:442kg/t.PBT BD:470kg/t.PBT
副產物 甲醇(<95%=290kg/t
THF(>99.5%)40kg/t
THF(<40%=21kg/t
相對於DMT法而言,PTA法消耗PTA量較少,BD的單耗PTA法雖然較DMT法高,但實際其中有50kgBD生產了THF。在PTA法中THF與H2O易於分離、提純方便,THF本身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制葯、溶劑等行業重要原料之一;而DMT法的主要副產物甲醇和THF則難於提純,經濟效益很難提高。因此相對而言,PAT法較TMD法有較大的優越性。隨著近年來,PTA的生產日益增高,遠較DMT易得,PAT法將是今後PBT生產的主要方式,也是PBT今後發展的主流方向。
Ⅳ 基板的發展歷史
基板材料技術與生產,已歷經半世紀的發展,全世界年產量已達2.9億平方米,這一發展時刻被電子整機產品、半導體製造技術、電子安裝技術、印製電路板技術的革新發展所驅動。
自1943年用酚醛樹脂基材製作的覆銅箔板開始進入實用化以來,基板材料的發展非常迅速。1959年,美國得克薩斯儀器公司製作出第一塊集成電路,對印製板提出了更高的高密度組裝要求,進而促進了多層板的產生。1961年,美國Hazeltine Corpot ation公司開發成功用金屬化通孔工藝法的多層板技術。1977年,BT樹脂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給世界多層板發展又提供了一種高低Tg的新型基板材料。
1990年日本IBM公司公布了用感光樹脂作絕緣層的積層法多層板新技術,1997年,包括積層多層板在內的高密度互連的多層板技術走向發展成熟期。與此同時,以BGA、CSP為典型代表的塑料封裝基板有了迅猛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後期,一些不含溴、銻的綠色阻燃等新型基板迅速興起,走向市場。
我國基板材料業經4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年產值約90億元的生產規模。2000年,我國大陸覆銅板總產量已達到6400萬平方米,創產值55億元。其中紙基覆銅板的產量已躋身世界第三位。但是在技術水平、產品品種、特別是新型基板的發展上,與國外先進國家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Ⅳ 什麼是bt樹脂
電子產品在多功能化、高i/o數及小型化趨勢下,ic構裝技術隨之改變內,因此由1980年代以前的通孔插容裝(pth insertion),1980~1993年大幅變革成表面黏裝smt方式,進展到至今以bga、csp及flip chip為主的構裝方式,由ic載板生產成本來看,材料價佔比重高達40%~50%,原料中又以bt樹脂(bismaleimide triazine resin)為主,bt樹脂是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公司於1982年經拜耳化學公司技術指導所開發出來,擁有專利也商業化量產,因此是目前全球最大的bt樹脂製造商。
日本三菱瓦斯公司開發出來的bt樹脂, 主要以b (bismaleimide) and t (triazine) 聚合而成,以bt樹脂為原料所構成的基板具有高tg(255~330℃)、耐熱性(160~230℃)、抗濕性、低介電常數(dk)及低散失因素(df)…等優點,
Ⅵ BT板的BT板概論
「BT」是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公司生產的一種樹脂化學商品名,它是由雙馬來醯亞胺(Bismaleimide,BMI)與氰酸酯(cyanate ester,CE)樹脂合成製得的,BT樹脂基覆銅板(簡稱BT板)因具有很高的高玻璃化溫度(Tg),優秀的介電性能、低熱膨脹率、良好的力學特徵等性能,能使其在當前逐漸流行的高密度互連(HDI)多層印製板和封裝用基板中得到廣泛的應用。BT板開始只用在晶元封裝上,目前已有十幾個品種,如:高性能覆銅板、晶元用載板、高頻用覆銅板、塗樹脂銅箔等,應用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