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聚己內醯胺與聚醯胺樹脂是一種東西嗎
那肯定是不抄一樣啦。。
聚醯胺樹脂包括了聚己內醯胺(PA6)。聚醯胺是指高分子鏈上具有醯胺基(-CONH-)重復結構單元的聚合物。其中以脂肪族為主連的聚醯胺稱為尼龍。從制備化學反應類別來區分,通常聚醯胺有兩大類,一類由二元酸和二元胺的分子間縮聚或氨基酸的分子縮聚反應製得,另一類由內醯胺開環聚合而得(如PA6),此外,一些內醯胺還可以通過陰離子聚合反應製得聚醯胺(如鑄型尼龍)。
1931年美國杜邦 W.H.Carothers發明了尼龍66,不僅開創了聚醯胺的歷史,同時也為現代高分子化學理論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到了1937年法本 P.Schlaek發明了尼龍6。
還有就是,一般人都會聽說纖維,如尼龍纖維。
關於纖維和樹脂:
聚醯胺包括了聚醯胺纖維和聚醯胺樹脂,而聚醯胺纖維又包含了尼龍纖維和芳聚醯胺纖維,聚醯胺樹脂呢,又含有尼龍樹脂和芳聚醯胺樹脂。
表示結構的場合:
聚醯胺就說的是尼龍和芳聚醯胺。
B. 環氧樹脂和聚醯胺樹(固化劑)的比例
這個沒有固定的比例,一般是1:1。要固化快點,可多點固化劑;要固化後硬點,還是多版加點固權化劑;固化劑少了會很長時間都不固化,固化後也軟軟的。
環氧樹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環氧基團的有機化合物,除個別外,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都不高。環氧樹脂的分子結構是以分子鏈中含有活潑的環氧基團為其特徵,環氧基團可以位於分子鏈的末端、中間或成環狀結構。由於分子結構中含有活潑的環氧基團,使它們可與多種類型的固化劑發生交聯反應而形成不溶的具有三向網狀結構的高聚物。凡分子結構中含有環氧基團的高分子化合物統稱為環氧樹脂。固化後的環氧樹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能,它對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的表面具有優異的粘接強度,介電性能良好,變定收縮率小,製品尺寸穩定性好,硬度高,柔韌性較好,對鹼及大部分溶劑穩定,因而廣泛應用於國防、國民經濟各部門,作澆注、浸漬、層壓料、粘接劑、塗料等用途。
聚醯胺樹脂,是性能優良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按其性質可分為兩大類:非反應性或中性聚醯胺及反應性聚醯胺。中性聚醯胺主要用於生產油墨、熱合性粘結劑和塗料,反應性聚醯胺用於環氧樹脂熟化劑,和用於熱固性表面塗料、粘結劑、內襯材料及罐封、模鑄樹脂。
C. 聚醯胺樹脂、改性聚丙烯樹脂、聚氨酯樹脂之間的區別及能否相互代替
塗層(PA、PU) 聚丙烯酸酯塗層膠(Polyacrylate簡稱PA) 聚丙烯酸酯類織物塗層膠是目前常用的塗層膠之一,它有下列優點: ² 耐日光和氣候牢度好,不易泛黃; ² 透明度和共容性好,有利於生產有色塗層產品; ² 耐洗性好; ² 粘著力強; 成本較低。 其缺點是: 彈性差,易折皺; 表面光潔度差; 手感難以調節適度。 最初的聚丙烯酸酯類塗層膠屬於單純防水型產品,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的品種不僅具有防水透濕,阻燃等多種功能,而且還有低溫節能的特色。聚丙烯酸酯類塗層膠一般均由硬組分(如聚丙烯酸甲酯等)和軟組分(如聚丙烯酸丁酯等)共聚而成。聚丙烯酸酯塗層的主要單體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為了提高其防水性能,必要時可加入丙烯醯胺和丙烯腈,聚合引發劑一般用過氧化物(如過硫酸鉀等)。 3. 聚 氨 酯 塗 層 膠(Polyurethane 簡稱PU) 聚氨酯塗層劑是當今發展的主要種類,它的優勢在於: 塗層柔軟並有彈性; 塗層強度好,可用於很薄的塗層; 塗層多孔性,具有透濕和通氣性能; 耐磨,耐濕,耐乾洗。 其不足在於: 成本較高; 耐氣候性差; 遇水、熱、鹼要水解。 PU塗層劑按組成分類有:聚酯系聚氨酯;聚醚系聚氨酯;芳香族異氰酸酯系聚氨酯;脂肪族異氰酸酯系聚氨酯。按使用上採用的介質分為溶劑類和水系類[2]。 PA塗白和PU塗白或塗PA和PU透明膠從外表看很難分辨,但是PA與PU還是有區別的,一個是手感:PA的手感比較澀PU較滑爽,PU的彈性比PA的好;一個是光澤:PA沒有光澤,PU有光澤較亮;再一個PU具有很好的膜感,摸起來有皮膜的感覺。總之,PU較亮、彈性好、有膜感,而PA就不具備這些條件。當然,光靠這些一般的新手還是很難分辨的,對了,教你一個小竅門吧:1、用橡皮用力壓在布面上然後提起來,PA會跟著橡皮粘上來而PU則粘不起來。2、在2塊布的塗層面上各滴幾滴甲苯(如有條件的話),然後用手輕輕的搓(注意保護,手不要直接接觸甲苯),PA 塗層會掉,PU 不會掉。 之所以要分PA和PU,主要還是根據所需面料的塗層要求而定。 PA塗層,又叫AC膠塗層,即丙烯酸塗層,是目前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塗層,塗後可增加手感,防風,有垂感。 PU塗層,即聚氨酯塗層,塗後織物手感豐滿,有彈性,表面有膜感
聚醯胺樹脂,是性能優良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按其性質可分為兩大類:非反應性或中性聚醯胺及反應性聚醯胺。中性聚醯胺主要用於生產油墨、熱合性粘結劑和塗料,反應性聚醯胺用於環氧樹脂熟化劑,和用於熱固性表面塗料、粘結劑、內襯材料及罐封、模鑄樹脂。
中性二聚酸聚醯胺樹脂在聚乙烯等基質上粘附性好,特別適合於在聚乙烯麵包裝膜、金屬箔復合層壓膜等塑料膜上印刷;中性聚醯胺樹脂配製的油墨有光澤性,粘結性能好,醇稀釋性優良,膠凝性低,快乾,氣味小。
二聚酸基的熱合性樹脂,廣泛用於製鞋、制罐、包裝及書籍裝訂;用於罐頭包裝的邊縫密封;用於冷凍蘋果、桔子及其它果汁的新型結構容器的粘結。熱合性聚醯胺粘結劑,因具有耐乾洗、耐強力洗滌劑、漂白劑及洗衣房與家庭的高溫洗滌條件,對織物粘聯強度大使用方便而用於強物粘聯;因具有必要的粘結力及優良的抗濕性而用於熱縮性電纜套。中性聚胺樹脂的其它用途包括制備觸變型塗料、民用水基膠、織物抗靜電劑、透明蠟燭及洗滌劑。
反應性聚醯胺樹脂進一步反應而用作環氧樹脂的固化劑,產生廣泛交聯成為熱固性樹脂。用作固化劑時,具有配副隨意性大、無毒性、能常溫下固化以及柔軟不脆等優點,可使環氧樹脂具有極好的粘結性、撓曲性、韌性、抗化學品性、抗濕性及表面光潔性。二聚酸基酸胺樹脂一環氧樹脂的最大用途是粘結劑、表面塗料及罐封、模鑄樹脂。該粘結劑潤濕性能好、粘結強度大、內增塑性好,比以胺熟化的環氧樹脂能耐更大的沖擊力。這種粘結劑可作金屬的邊縫粘結劑以及塑料、汽車車身的焊接劑及堵縫材料,還可作金屬---金屬粘聯的結構粘結劑。二聚酸基聚醯胺熟化的環氧樹脂,具有柔性、抗化學品、抗鹽蝕、抗撞擊及高光澤等優異性能,廣泛用作表面塗料。
D. 大孔樹脂和聚醯胺樹脂有什麼區別
這是我自己總結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大孔樹脂
1.原理: 大孔吸附樹脂是以苯乙烯和丙酸酯為單體,加入乙烯苯為交聯劑,甲苯、二甲苯為致孔劑,它們相互交聯聚合形成了多孔骨架結構。
不同於以往使用的離子交換樹脂,大孔吸附樹脂為吸附性和篩選性原理相結合的分離材料。
吸附性是由於范德華力或產生氫鍵的結果。
篩選性是由於其本身多孔性結構所決定。
因此,有機化合物根據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樹脂的吸附機理和篩分原理作用下實現分離。
2.類型
按其極性和所選用的單體分子結構分為:
(1)非極性大孔樹脂 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也稱芳香族吸附劑。(如HPD-100,D-101等)
(2)中等極性大孔樹脂 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以多功能團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交聯劑,也稱脂肪族吸附劑。
(3)極性大孔樹脂 含硫氧、醯胺基團,如丙烯醯胺。
(4)強極性大孔樹脂 含氮氧基團,如氧化氮類。
3 選擇
選擇樹脂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如:待分離化合物的分子大小、所含特有基團等)
適當孔徑下,應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具有適宜的極性;與被吸附物質有相似的功能基。
二 聚醯胺
1.原理:聚醯胺(polyamide,PA)是由醯胺聚合而成的一類高分子物質,又叫尼龍、錦綸
色譜中常用的聚醯胺有:尼龍-6(己內醯胺聚合而成)和尼龍-66(己二酸與己二胺聚合而成)。既親水又親脂,性能較好,水溶性物質和脂溶性物質均可分離。錦綸11,1010的親水性較差,不能使用含水量高的溶劑系統。原理暫時有2種:
①氫鍵吸附原理:酚、酸的羥基與聚醯胺中羰基形成氫鍵;
芳香硝基、醌類化合物的硝基或羥基(醌)與聚醯胺中游離氨基形成氫鍵;
脫吸附通過溶劑分子形成新氫鍵取代原有氫鍵而完成。
②雙重層析原理:
聚醯胺既有非極性的脂肪鍵,又有極性的醯胺鍵。
當用含水極性溶劑作流動相時,聚醯胺作為非極性固定相,其色譜行為類似反相分配色譜,所以苷比苷元容易洗脫。
當用非極性氯仿-甲醇作為流動相時,聚醯胺則作為極性固定相,其色譜行為類似正相分配色譜,所以苷元比其苷容易洗脫。
2.適用:
聚醯胺層析可用於黃酮、酚類、有機酸、生物鹼、萜類、甾體、苷類、糖類、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類等的化合物的分離,尤其是對黃酮類、酚類、醌類等物質的分離遠比其它方法優越。
特點:對黃酮等物質的層析是可逆的;分離效果好,可分離極性相近的類似物,其柱層析的樣品容量大,適用於制備分離。
E. 層析用的聚醯胺粉和聚醯胺樹脂是同一種物質嗎
聚醯胺來:簡稱PA,俗稱源尼龍又稱聚醯胺。具有許多重復醯胺基團的樹脂性物質的總稱。包括脂肪族聚醯胺、脂肪族-芳香族聚醯胺及芳香族聚醯胺、脂肪族-芳香族聚醯胺及芳香族聚醯胺。主要由二元酸與二元胺,或由氨基酸經縮聚而成。通常是白色至淡黃色的不透明固體物。熔點180~280℃,密度1.05~1.15。不溶於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烴類普通溶劑,但溶於酚類、硫酸、甲酸、乙酸和某些無機鹽溶液。耐油脂、礦物油和水,但在高溫和壓力下會導致水解。共同特點是耐燃、耐磨和拉伸強度高,熔融態樹脂流動性高。主要用於制合成纖維、增強塑料等。
F. 聚醯胺樹脂和聚醯胺的區別,別和我說兩個一樣~~~
您提問又限制回答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只是文字表述不同而已。
樹脂一般指高分子量的固態,聚醯胺指整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細分出各種不同形態及用途。
G. 醛酮樹脂與聚酮樹脂有什麼不同,有什麼明顯的區別
一般來說,酮醛樹脂120是指軟化點為120度左右的環己酮-甲醛樹脂。它一般應用於醇酸,內丙烯酸容,聚氨酯,環氧,酚醛塗料中都有較好的增加附著力、光澤及硬度的效果,也有用來作為塗料通用色漿的研磨樹脂。一般在塗料中的用量在5-8%(相對於塗料成膜物質總量)左右,應用時,先用溶劑將其溶解成50%固含的樹脂溶液,再將其加入到塗料中。
H. 請問環氧樹脂和聚醯胺樹脂配比
環氧樹脂和聚醯胺樹脂這2種產品不是用在一個地方的,是2種完全不一樣的產品,一個是粘貼作用,一個是裝飾作用,
I. 求問一下,聚醯胺樹脂和環氧樹脂怎麼使用,是配好直接塗上去嗎
200低分子聚醯胺用作環氧樹脂膠黏劑的韌性固化劑,參考用量為50~100份,固化條件室溫/7d或65℃/3h。當E-51/200=100/55(質量)25~O固化7d,熱變形溫度77~80℃;若E-51/200=100/50,加入間苯二胺3.8份,150~C/4h固化,固化物熱變形溫度104~C。加熱固化可有效地提高固化物的物理力學性能,例如固化件23~C/16h+100~c/2h,固化物熱變形溫度118℃,拉伸強度32MPa。200低分子聚醯胺還用作PVC塑溶膠的增粘劑。 可作為環氧樹脂個固化劑 環氧樹脂100份 低分子聚醯胺樹脂100--150份
J. 樹脂材料與塑料的區別
樹脂是塑料的原材料之一,塑料是樹脂的成品,或者說,未成型的是樹脂,成型後為塑版料。塑料,是指以樹脂為主要權原料而具有可塑性的材料及其製品。
塑料一般是指成品,如塑料杯、塑料碗等;樹脂一般是指原料,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酯樹脂等,但一般情況下塑料和樹脂兩個名詞可以通用。所以,可以說,塑料就是樹脂,樹脂就是塑料。
塑料是以單體為原料,通過加聚或縮聚反應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俗稱塑料(plastics)或樹脂(resin),可以自由改變成分及形體樣式,由合成樹脂及填料、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添加劑組成。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樹脂。樹脂這一名詞最初是由動植物分泌出的脂質而得名,如松香、蟲膠等,樹脂是指尚未和各種添加劑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樹脂約占塑料總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決定於樹脂的本性。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樹脂所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劑,如有機玻璃、聚苯乙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