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區分膠體和溶液
要講明膠體的概念,先看分散系的概念吧:化學上把由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統稱為分散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質叫做分散質,另一種物質叫做分散劑。
溶液,膠體,懸濁液或乳濁液都是根據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來劃分的:分散質粒子小於1nm的是溶液;大於100nm的是懸濁液或乳濁液;分散質粒子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就是膠體。
只要分散質滿足以上的要求,就形成膠體。
牛奶是乳濁液,而並非膠體(絕對沒有錯!)。
膠體有很多一般溶液沒有的性質,例如:膠體有丁達爾現象、電泳現象、聚沉現象(明礬凈水的原理)和滲析(血液透析的原理)。
⑵ 下列關於膠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丁達爾現象可用來區別膠體與溶液B.膠體能透過半透膜C.膠體
A、丁達爾現象是膠體的性質,光線通過出現光亮的通路,溶液無丁達爾現象,可以用來區別膠體與溶液,故A正確;
B、依據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膠體、濁液不能通過半透膜,溶液能通過,故B錯誤;
C、膠體具有丁達爾現象,光線通過出現光亮的通路,膠體微粒吸附帶電粒子所以在通電條件下發生電泳現象,移向某一電極,在一定條件下如加入電解質溶液、加熱、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會發生聚沉,故C正確;
D、分散質微粒直徑的大小是溶液、膠體、濁液的根本區別,故D正確;
故選B.
⑶ 怎麼區分溶液、濁液和膠體有幾種方法
在光的傳播過程中,光線照射到粒子時,如果粒子大於入射光波長很多倍,則發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於入射光波長,則發生光的散射,這時觀察到的是光波環繞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稱為散射光或乳光。丁達爾效應就是光的散射現象或稱乳光現象。由於溶膠粒子大小一般不超過100nm,小於可見光波長(400 nm~700nm),因此,當可見光透過溶膠時會產生明顯的散射作用。而對於真溶液,雖然分子或離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強度隨散射粒子體積的減小而明顯減弱,因此,真溶液對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強度還隨分散體系中粒子濃度增大而增強。所以說,膠體能有丁達爾現象,而溶液沒有,可以採用丁達爾現象來區分膠體和溶液。
懸濁液,乳濁液的離子半徑與膠體差不多,不可以的(中學沒有考慮,應該是可以的,所以最好不要用這方法)
濁液分為兩種:懸濁液 乳濁液 微粒半徑>100nm
懸濁液一般含有固體顆粒 久置會分層 可以通過過濾分離 比如泥漿水
乳濁液一般兩種不溶液體 久置也會分層 但不含固體 要通過分液得到 比如植物油與水的混合物
膠體是一種穩定的分散系 微粒半徑在1-100nm之間
膠體可以是液體 氣體 甚至固體。將FeCl3滴入沸水中 可以製取氫氧化鐵膠體。膠體和溶液相似 但是它的微粒較大 膠粒帶有相同電性 可以穩定存在於溶液中。通過半透膜可以分離膠體和溶液。通過丁達爾現象可以區別溶液和膠體
溶液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分散系 微粒半徑<100nm
溶液是由一種或一種以上液體或固體加入溶劑中產生。一般通過蒸餾或分餾才可以將他們分離。
回答完畢 膠體在高考中最常考到 注意掌握
⑷ 不用丁達爾效應,區別膠體和溶液
電泳現象:對帶電膠體通電,發現膠體向某一電極靠近,用U形管現象更明顯。帶正電膠體移向負極,帶負電膠體移向正極
穩定性差異:膠體加熱,加入電解質都會發生聚沉,而溶液不會
⑸ 用半透膜分離膠體和溶液是滲析的方法嗎
您的發帖格式有問題.請注意查看吧規.
⑹ 滲析實驗無法區別膠體和溶液
滲析實復驗肯定無法區制別膠體和溶液,我舉個例子來講,氫氧化鐵膠體是怎麼製成的?向沸水中滴加幾滴氯化鐵溶液。才幾滴的氯化鐵,所形成的膠體粒子少的可憐,就算是你用半透膜去滲析,使氫氧化鐵膠體留在半透膜上,現象也就是在半透膜上有一點點的紅褐色痕跡,這痕跡就是氫氧化鐵膠體,但是說真的,這現象想一想都會知道它不會很明顯,再者說,如果讓半透膜滲析氯化鐵溶液,也會讓半透膜沾上氯化鐵,光線再暗點,恐怕看起來也接近於紅褐色。
還有,要求是
區別
膠體和溶液,應該用一束光線去照,看看有沒有丁達爾現象,有就是膠體,沒有就是溶液。而滲析是用來
分離
膠體和溶液的。
⑺ 也不可以用半透膜鑒別溶液和膠體
不可以,它們都能透過半透膜!
⑻ 用半透膜分離膠體與晶體溶液的方法稱為
滲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