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樣的大腿假肢接受腔好
假肢對於肢殘人士來說,就是第二次生命,不僅在生理上得到了幫助,在心理上也得到了安慰。所以肢殘人士在選擇假肢的時候非常的慎重,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但怎樣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假肢呢?
1、選用假肢的原則是什麼?
1)以功能為主的原則:裝配假肢是要求恢復截去肢體的基本功能。但有些情況如部分手截肢後裝配了裝飾假手反而失去了殘手感覺,妨礙殘手殘余功能的發揮,則不一定要勉強裝配。
2)注重實效和價格效益比,不盲目追求高價格:國內生產和國外進口的各種假肢種類很多,價格差距很大,截肢者選擇時要了解和比較相關假肢的性能、特點和價格。有的假肢是為某些特殊人群設計的,如英國生產的一種叫智能腿的大腿假肢,價格高達幾萬元,適合經常需要快速行走者使用,老年人就不適合選用。有些假肢是專門為比賽設計的,日常生活中反而會很不自然。
3)注重品牌,包括假肢裝配單位本身和採用的假肢部件兩個方面。要考慮安裝單位是否有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體系。採用的假肢部件應注重質量、性能、是否經過時間考驗等因素。還要考慮是否便於維修,便於更換易損部件。例如某些非主流進口品牌假肢在國內沒有維修服務,遇到較嚴重損壞必須寄送到國外,這樣路途遙遠,費用和時間成本很高,不宜採用。
2、裝配假肢需考慮哪些細節問題?
1)假肢部件的選擇:根據自己的殘肢情況、身體及年齡狀況、經濟狀況、生活工作環境等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假肢部件。一般的截肢者選擇國家假肢標准部件就可以了;特殊性能的假肢部件,截肢者可根據自己經濟狀況選擇。
2)接受腔的選擇:在假肢裝配中心有專業的假肢師,會給出一些裝配意見。截肢者殘肢正常的話,一般選用樹脂或板材接受腔即可。如果是由於特殊原因造成截肢致使殘肢條件不是很好的,如殘肢過短、神經瘤等可選擇硅膠或凝膠接受腔。
3、兒童及老年人選擇假肢有何要求?
兒童患者選擇假肢時,不一定要選擇裝配高檔的假肢。因為兒童時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視發育情況,一年需更換一次接受腔、兩年換個假肢,有助於生長發育,可預防生長發育階段身體其他部位變形。例如骨盆、脊柱習慣性畸形等。
老年患者尤其由於糖尿病、脈管炎等原因截肢患者,在選擇假肢時,一般選用材質輕、關節穩定性好的假肢部件或老年專用假肢部件。因為大部分老年人裝配假肢來步行,不會做劇烈的運動等(特殊要求的除外);糖尿病、脈管炎患者建議選擇專用硅膠或凝膠護套保護殘肢皮膚,以預防穿戴假肢時皮膚磨破等情況。
殘肢植皮及疤痕粘連情況較為嚴重的,一般使用硅膠、凝膠等軟性護套來保護殘肢皮膚,以預防使用假肢過程中皮膚磨破所帶來的不便。同時,可以減輕穿著假肢行走的負擔。
4、裝配假肢的適應症,禁忌症和並發症有哪些?
1)適應症:原則上所有截肢者都有裝配假肢的適應症,目前假肢製作技術水平,可以使任何殘缺類肢體裝配假肢。
2)禁忌症:A、血管末梢循環不良,估計使用後會使殘端的血循環惡化。B、殘端有炎症、疼痛、神經瘤、皮膚過緊等。C、年老體弱,活動能力很差,估計裝配假肢也無助於行動。
3)並發症:裝配假肢後,就定期檢查假肢結構及其機械性能有無損壞,殘端病理變化。假肢本身不利因素(接受腔受力,對線不正確)的存在,常會在使用假肢後發生疼痛、壓迫潰瘍、神經痛、滑囊炎、皮炎、骨贅增生等並發症,影響穿戴假肢,應及時對症處理。長期使用承重不合理的假肢,會引起皮膚擦傷等並發症,應及時解決。
5、下肢截肢肢體使用假肢前要進行怎樣的訓練?
安裝假肢前的訓練:一般來講,術後第二天應在床上進行呼吸運動和健肢運動,術後第3~5d開始進行全身適應性訓練,包括增強體能訓練、心理上准備、假肢的製作等。
1)全身運動訓練:尤其是截肢水平較高,或雙下肢截肢,患者年老體弱、多病、體質較差時,加強體能訓練就更加重要。可以選擇各種適合患者的運動訓練項目,如輪椅籃球、坐地排球、引體向上、上肢抗阻訓練、腰背肌訓練等。
2)殘肢訓練:在不影響殘肢手術效果的情況下應該盡早進行殘肢運動訓練。小腿截肢者應該盡早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訓練,大腿截肢者應該盡早進行臀大肌和內收肌的等長收縮訓練,前臂截肢者要進行屈伸肌和肩關節周圍肌肉的訓練;當硬綳帶包紮去除以後應該盡早地在運動療法師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恢復和增加肌肉力量及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從徒手訓練開始,逐步增加到使用沙袋、滑輪牽引等抗阻訓練。這是預防關節攣縮、防止畸形的重要措施,也為盡早穿戴假肢創造有利的條件。
B. 用國產樹脂做假肢接受腔,人會不會中毒
不會的但畢竟是化學材料對皮膚有刺激而且時間長了有異味不容易清洗
C. 假肢接受腔什麼材料比較好,板材和樹脂的各有什麼優缺點
板材相對來說要稍微軟一點。
樹脂接受腔更容易調整,使假肢穿戴更舒適。
總之兩者各有優勢,要看你裝配的廠家比較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接受腔就裝什麼類型的。
D. 假肢接受腔什麼材質好
假肢接受腔一般用的分國產和進口兩種
國產 有國產樹脂和國產板材的,國產樹脂是三種配方的
進口 有進口樹脂和進口板材, 進口樹脂是兩種配方,進口板材的接受腔
現在普遍使用的接受腔是進口合成樹脂的
E. 假肢接受腔有幾種
大腿假肢由假腳、踝關節、小腿、膝關節、接受腔、懸吊裝置等幾部分組成。由於大腿假肢的結構比較復雜,可採用不同的接受腔和膝、踝等關節件,故假肢的品種較多。
1.按整體結構類型分
大體可分為傳統式大腿假肢和現代組件式大腿假肢,又可分為外殼式大腿假肢和骨骼式大腿假肢。
①傳統式大腿假肢:採用外殼式結構,接受腔為圓錐形插入式,需用腰帶懸吊。根據接受腔用材,傳統式大腿假肢主要有鋁大腿假肢和皮大腿假肢。這類假肢雖然製作成本較低,但其裝配技術較為陳舊,接受腔的適配不盡合理,而且比較笨重,因此現在已基本上被淘汰,只為少數特殊需求的患者製作。
②外殼式組件化大腿假肢:組件化大腿假肢在是8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初期多為外殼式假肢,膝關節採用塊狀結構。這種假肢採用樹脂復合材料抽真空成形接受腔,全面接觸,重點部位承重;膝、踝、足及其連接件採用標准件,便於組裝、調整和維修。接受腔的口型按生理解剖要求製作,承重合理;接受腔下端裝有排氣閥,利用接受腔與殘肢間的負壓懸吊假肢(又稱為吸著式大腿假肢),不用腰帶等懸吊裝置,穿脫方便。對於殘肢狀況太差或患者穿不慣吸著式接受腔的情況,也可做成不完全接觸(尤其是殘肢末端)的接受腔,再加腰帶進行懸吊。
③骨骼式組件化大腿假肢:近代,組件式假肢普遍採用骨骼式結構,即標准組件化的關節、連接件、支撐件呈內骨骼狀,外加裝飾軟泡和針織襪套,外形更加逼真。隨著膝關節等組件的不斷向多功能、高強度和輕量化的改進,假肢的性能也大有提高。
F. 為什麼要改進假肢接受腔的設計你認為應該如何改進
做接受腔就是修骨型,現在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只是患者在這個唯一體現技術含量的工序忽視太多。比如加硅膠套做全接觸式的接受腔,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幻肢痛。
G. 假肢接受腔什麼材料好
板材相對來說要稍微軟一點。
樹脂接受腔更容易調整,使假肢穿戴更舒適。
總之兩者各有優勢,要看你裝配的廠家比較常用的是什麼類型的接受腔就裝什麼類型的。
H. 你好,看見你對假肢的評論,我想問一下。換一個假肢的接受腔大概要多少錢呢
現在目前為止接受腔分幾種1:樹脂 幾百2 :PP板材【就是朔料】幾百3: 碳纖 不超過2千
I. 按假肢做接受腔板材的好,還是樹脂的好
各有各的有點,板材的相對來說容易清潔沒有異味!尤其是長時間使用(8--10年以上)不會乾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