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諦聽為什麼不當面拆穿六耳獼猴,卻讓他去找如來佛祖
小說《西遊記》第五十六回,介紹了孫悟空將攔路的強盜頭目打死,引起唐僧的不滿,嘮叨:「孫大聖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
之後,師徒在「老楊」家借宿時,孫悟空又將要替頭領報仇的老楊的強盜兒子打死,唐僧惱怒的念起《緊箍兒咒》,最終逼走悟空。
最後,諦聽讓他們前往如來佛祖處辨認,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當年就是如來降伏了大鬧天宮孫悟空。這樣一來,即使如來也難難以分辨,但他卻有收服真假美猴王的本事。
如此一來,地府與這事沒關系,僅是看熱鬧就行了。
B. 跟唐僧取經的是真正的孫悟空嗎還是六耳獼猴求真相!
被一棒打死的是真的孫悟空!我不做詳解,想聽的可以繼續問我。前情提要: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被觀音騙帶了緊箍咒,內心中並不是自願入佛門,送唐僧取經只是完成承諾以交換去掉緊箍的條件。悟空的師傅是菩提老祖,和如來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道和佛的關系我想我不用多提了,劇中交代的很清楚,世間三界唯有一人能躲得過如來的法眼,就是菩提老祖,悟空大鬧天空代表的其實是道家的身份,試問若不是如來發現了悟空一身的本事,他幹嘛大老遠從靈山跑到天庭收拾孫悟空呢?你還記得悟空回去找菩提老師傅的時候,發現他不見了,那是因為道家不想與如來再有爭執矛盾。線索1:諦聽其實知道誰是真假美猴王,卻不說,因為六耳獼猴的後台是如來,旁邊的地藏菩薩不怕孫悟空,但怕如來!線索2:在各種龍王,觀音等等辯真假的環節一番折騰都無效的最後,兩個孫悟空都去找如來,如來說自己早就知道一切了,說孫悟空和六耳獼猴幾乎一摸一樣,但內在本領有所不同之處,六耳獼猴有知過去未來的本事,那既然如此,只有知道真悟空會被打死,它才會來到如來面前去辯真假,因為六耳獼猴知道自己根本不會死!如來。要的是一個自己的人進佛門!
C. 緊箍只有一個,唐僧念咒語時,為何六耳獼猴也會疼
六耳獼猴是觀音幫助孫悟空設計的最大騙局!沒有之一!
孫悟空通過假扮六耳獼猴打了老唐,出了氣,並徹底取得了取經隊伍的領導權。
其三,假猴王和悟空有一樣的本領,要說七十二變不是悟空的獨門絕技,二郎也會,八戒會三十六變,但筋斗雲在西遊世界之中,只有悟空會,假猴王是怎麼得到這種本領的?
其四,如來說假猴王是六耳獼猴,說它萬物皆明,能知過去未來事,既然它知道自己後來要被悟空打死,為什麼還要跟著悟空從天庭到地府又到如來那裡去?有人認為,真假美猴王是六耳獼猴打死了孫悟空,是如來的陰謀,這種論斷無論從邏輯上還是情理上都十分不通。
其五,地藏菩薩的諦聽是知道真相的,它說假猴王和悟空的本領一致,要是發起來怒,再鬧一次地府,可不得了。其實諦聽的話很明確了,假悟空其實就是真悟空的毫毛,如果諦聽拆穿了這個陰謀,那麼真悟空是真的會大鬧地府的。
其六,真假悟空打到靈山的時候,如來說出了一個關鍵證據,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剛要說破真相,觀音這時候急匆匆趕來,跟如來說了一句,希望佛祖辨明辨明,連說了兩遍,如來這下明白了,立刻轉變了立場,幫助觀音圓了謊。
所以,六耳獼猴其實就是觀音和悟空解決內部矛盾的計策。
D. 有人說讓六耳獼猴去假扮孫悟空是玉帝安排的,有何憑據
六耳獼猴為何敢前往靈山?原來後台背景如此強大,觀音菩薩都忌憚三分
眾所周知,《西遊記》和《紅樓夢》、《水滸傳》以及《三國演義》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可匹敵。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人類極其寶貴的文學財富,因為吳承恩在書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無不反應了現實人們的言談舉止,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更何況是以史料為基礎而創造出來的《西遊記》呢?
由此可知,六耳獼猴的能力和孫悟空不相上下。我們還知道其實知道真假孫悟空在整部《西遊記》中只有兩人,一個是如來,另一個就是幽冥地府的「諦聽」。可是「諦聽」明明知道真相卻不敢說出來,可見六耳獼猴背後勢力驚人,能夠讓幽冥地府如此畏懼的只有玉帝和如來。
再者,玉帝對真假美猴王的事情根本不知情,所以六耳獼猴的真正後台正是如來,六耳獼猴之所以敢大膽的前往靈山,正是因為又如來這個靠山,即使被拆錯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真假美猴王」的目就是如來明確警告「即使沒有孫悟空,唐僧一樣能夠取得真經」,不過,讓如來始料未及的是孫悟空居然毫無徵兆的在靈山大開殺戒,一棒結果了六耳獼猴,不知道泉下有知的六耳獼猴會作何感想?
E. 六耳獼猴明明知道自己是假的孫悟空,為何還敢去見如來
現在有一種說法是六耳獼猴其實並不是所謂的“四猴混世”,實際上六耳獼猴就是孫悟空的另一半,因為孫悟空在取經的路上“分心”了。如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真相是什麼,但是又不能拆穿孫悟空,於是就說了這么一個謊。
如來用缽盂收服了六耳獼猴,本來孫悟空要打死它,如來並沒有阻止它。因為求取真經的這條道路本來就是異常艱難的,如果心思不夠堅定,就會遇到很多的困難。
孫悟空如果能夠消除自己的“分心”,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這樣以後取經道路上他才能夠真正做到一心一意。
F. 六耳獼猴雖然以假亂真,但有一處和孫悟空不同,為什麼卻無人指出
六耳獼猴雖然當時能夠以假亂真代替孫悟空,但是他的武器卻跟孫悟空不一樣。沒有人能夠指出來是因為當時六耳獼猴的出現讓人們忽視了他的武器跟孫悟空不一樣,從而被六耳獼猴影響間接地失去了辨認武器的最好時機。
六耳獼猴和孫悟空曾經鬧到南海觀世音菩薩那裡,在沒有得到確切結果時候又找到了李天王,即使這樣還無法分辨兩個人。由於六耳獼猴的出現讓孫悟空太過於吃驚,所以他的思路便跟著六耳獼猴出現了變化。如果當初孫悟空和六耳獼猴能夠找到太上老君的話那麼他們便輕易可以分辨出對方的真實身份。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兩個人進行區分的過程雖然很艱難,但是六耳獼猴在最後依舊露出了馬腳。
G. 西遊記中被打死的到底是六耳獼猴還是孫悟空
打死的是六耳獼猴。
真假猴王簡介:悟空因打死強盜被唐僧趕走,六耳獼猴乘機假冒悟空打傷唐僧,搶走行李。沙僧從觀音處找來悟空,真假猴王大戰,觀音、玉帝、唐僧、地藏等都無法分辨。最後,如來佛識破六耳獼猴,讓他現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師徒團聚。
六耳獼猴,假悟空,無姓名,傳說的四大靈猴之一,實力和真孫悟空一般無二,大戰孫悟空,鬧到上天入地下海。一說為孫悟空之二心,故與孫悟空本領無二。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遊記》。孫悟空在歷代的這些民間神話里,被中國人奉為神明。
《西遊記》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