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脫硫塔產生的廢水如何能夠反復使用
前,國內大多數火電廠的濕法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採用傳統的加葯絮凝沉澱工藝,但整體投運率很低。經傳統處理系統處理後脫硫廢水中SS和COD的濃度較高,且無法除去水中的Cl-。因含有高濃度的Cl-,導致處理後的廢水無法回收利用。出於環保要求和經濟效益的考慮,採用深度處理的技術實現廢水零排放是廢水處理的必然趨勢。
傳統工藝
石灰石-石膏煙氣濕法脫硫過程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雜質,主要成分為高濃度的懸浮物、高氯根、高含鹽、高濃度的重金屬廢水,如果將這些物質直接排入自然水系,勢必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目前,國內傳統的處理方法是通過加鹼中和脫硫廢水,使廢水中的大部分重金屬形成沉澱物,再加入絮凝劑使其沉澱濃縮成為污泥,最終污泥被送至灰場堆放。
脫硫廢水的深度處理技術新工藝
雖然脫硫廢水經過上述傳統物化處理能基本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但其回用范圍局限性很大。隨著國家對水資源的日益重視,零排放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要想回用燃煤電廠脫硫處理後的廢水,實現真正的廢水零排放,就要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
目前,常用的脫硫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包括膜濃縮法、蒸發濃縮法和結晶技術等。
膜濃縮法
採用DTRO膜法處理脫硫廢水,可有效解決採用卷式膜易受污染的問題,產水水質好,可有效的去除水中的雜質、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DTRO膜法處理脫硫廢水工藝流程:
蒸發濃縮技術
蒸發濃縮是工業中非常典型的水處理技術之一,其被廣泛應用於化工、食品、制葯、海水淡化和廢水處理等工業生產中。在脫硫廢水的濃縮處理中應用較多的是多效蒸發(MED)、熱力蒸汽再壓縮(TVC-MED)和機械蒸汽再壓縮(MVR)技術。
傳統的多效蒸發裝置(MED)主要以鍋爐生成的蒸汽
B. 為什麼脫硫廢水有的含鈣高有的含鎂高
可能原因有三種
脫硫工藝本身不同,石膏濕法脫硫原料為石灰石或者專石灰的,廢水中必屬定含鈣高;鎂法脫硫的原料為氧化鎂,廢水中必定含鎂高。
原料有偏差,雜質太多,這類原因較少見。
工藝水中鈣鎂離子含量高,跟水質有關,但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C. 發電廠中的脫硫廢水處理有什麼必要性
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日益增長,全國對電力的需求量不斷在增加,版作為主要電源供應的火力發權電廠也不斷增加和擴大規模。
各大火電廠也相繼投入煙氣脫硫系統,通過煙氣脫硫技術控制硫氧化物的排放,但由於脫硫工藝採用的是濕法脫硫,產生出大量的廢水,這些電廠脫硫廢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離子,直接外排會造成新的污染,因此必須進行脫硫廢水處理,以達到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的標准。
目前,火力發電廠依然擔負著中國70%以上的電力供應,燃煤機組的SO2排放量很大,國家要求電廠進行脫硫廢水處理主要是為了降低酸雨對環境的破壞。
石灰石-石膏濕法中的脫硫廢水含有大量固體懸浮物、過飽和亞硫酸鹽、硫酸鹽、氯化物以及微量重金屬,其中很多物質為國家環保標准中要求嚴格控制的第一類污染物。
D. 脫硫廢水處理中cod指標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1、影響COD的原因:1、COD通過化學氧化劑處理水體中的有機和無機可氧化物質。COD是用氧化劑的氧化能力來代替水中生物分解有機物的能力,我們知道在不同地區,不同水質中,有著不同的生物群落,對有機物的降解能力也不一樣。因此可能造成等量的COD值引起的污染程度不同。2、所使用氧化劑的種類、濃度和氧化能力,以及水體中是否存在難氧化物質等也會是測量結果,與實際結果不同。如:水中還原性物質通常有Cl-、NO2-、Fe2+、S2-、NH3或NH4+等,這些離子的存在會影響COD測定結果的准確性。3、水體檢測的地域性、工藝性差異。比如說溫度、氣壓、曝氧時間等等。4、空白試驗值對COD的准確度影響較大,特別是對低COD值的水質分析影響更大。大量試驗證明,影響空白值的主要因素有硫酸的質量、試驗用水及試劑濃度。5、水質的保存和均化,即盛水容器和廢水中的懸浮物和固體大顆粒。6、其他的例如,COD值較高時,稀釋後取樣量不小於5毫升,以及操作流程,使用試劑的規范和同一性
2、化學需氧量又稱化學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簡稱COD。是利用化學氧化劑(如高錳酸鉀)將徘水中可氧化物質(如有機物、亞硝酸鹽、亞鐵鹽、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後根據殘留的氮化劑的量計算出氧的消耗量,用於檢測水體中污染物含量,是表示水質污染度的重要指標。COD的單位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說明水質污染程度越輕。
3、上述資料總結於網路文庫資料
E. 脫硫廢水黃色是什麼引起的
廢水呈黃色,很有可能是鐵離子的原因。
F. 濕法石膏法脫硫廢水排除後比往常粘稠,上面漂浮大量泡沫樣的東西,泡
考慮是來點爐投油或燃燒不充分煙源氣進入脫硫塔內,加之日常脫硫塔廢水排放偏少,塔內漿液品質優於有機物、氯離子的增加而惡化,形成大量穩定的泡沫。日常應注意石灰石的品質,確定塔內有機物是煙氣帶入還是漿液帶入。注意可能出現虛假水位溢流現象
G. 脫硫塔循環水池中水變粘稠,並容易產生泡沫是什麼原因
吸收塔起泡的根本原因一直沒有定論,但由實際情況來看主要與吸收塔內漿液幾種成分有關:吸收塔內含Mg元素(主要來自石灰石中的MgO)、雜質(主要來自煙氣粉塵、石灰石)和油份(主要來自鍋爐的燃油)。當上述物質在吸收塔內富集到一定程度時,在循環漿液泵作用下吸收塔內液面容易產生泡沫。
吸收塔起泡後會出現如下現象:1)吸收塔上層攪拌器電流、氧化風機電流偏低;2)真空脫水皮帶機下料處(頭部)的漿液帶黑泡;3)嚴重時吸收塔溢流管流出帶濃黑泡沫的漿液。另外,我認為出現「通過除霧器沖洗水向吸收塔補水或供石灰石漿液時,吸收塔的漿液降低、氧化風機電流上升,反之,停止供水、供漿時,吸收塔液位上升」這種怪現象,主要是吸收塔內部泡沫過多引起的,往吸收塔供漿或供水時,由於漿液或水從除霧器或噴淋層高處灑落,具有沖刷力,能消除液面的部分泡沫,減輕了吸收塔起泡的程度,故此時液位下降,氧化風機電流上升。
吸收塔起泡往往是吸收塔漿液惡化的表徵,起泡越多漿液惡化越嚴重,脫硫率、PH值下降越快。故吸收塔起泡時應及早發現及早處理,一般的應急方法有:1)根據起泡程度加入適量的消泡劑或加大除霧器的沖洗,加消泡劑前應注意先根據起泡程度控制好液位,避免吸收塔上層攪拌器不必要的跳閘。2)在FGD煙氣量較少、脫硫率較高時可暫時停運一台(最好是上層的)循環漿液泵。3)可從事故漿液罐置換部分漿液至吸收塔。但這治標不治本,根本的方法是消除起泡的根源:1)更換品質好的石灰石,減少吸收塔漿液中Mg元素的含量。2)改善電除塵的運行工況,減少吸收塔漿液內的灰塵含量。3)鍋爐長時間投油時退出脫硫系統運行。4)加大脫硫廢水的排放,減少以上雜質在吸收塔內的富集。
另外,在處理吸收塔起泡過程中應注意吸收塔溢流,如果溢流管上的透氣口堵塞,溢流將源源不絕,吸收塔液位將不斷降低,會引起很嚴重的後果。此時應盡早疏通透氣口,破壞虹吸作用。
H. 濕法脫硫的廢液怎樣處理
脫硫廢水處理:鼓泡氧化——加入石灰乳(中和及沉澱重金屬)——加入有機硫(進回一步沉澱重金答屬)——加入絮凝劑PAC(混凝澄清)——沉澱池自然沉降——加入鹽酸HCL(調節PH值)——加入次氯酸鈉NaClO(降低COD殘留值)——外排(清水)
I. 脫硫廢水紅色的原因
化學需氧量CO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脫硫廢水出水和受污染的水版中,能被強氧化劑氧權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脫硫廢水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
J. 電廠脫硫廢水加鹼後變紅色是什麼問題(脫硫
脫硫廢水中的雜質主要來源於煙氣和石灰石。煤中的多種元素,如F、C1、Cd等,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多種化合物,隨煙氣進入脫硫裝置吸收塔,溶解於吸收漿液中。脫硫廢水一般呈弱酸性,pH為4~6,懸浮物含量高(脫硫廢水中的懸浮物主要是石膏顆粒、二氧化硅,以及鐵、鋁的氫氧化物),陽離子為鈣、鎂等離子,含量極高,鐵、鋁含量較高,其它重金屬離子含量不高,陰離子主要有CI一、S042一、SO]-.F『等,化學耗氧量與通常的廢水不同,在脫硫廢水中,形成化學耗氧量的主要因素不是有機物,而是還原態的無機物連二硫酸鹽l3]。雖然脫硫廢水量一般不大,但由於水質特殊,不能排入火電廠工業廢水處理系統處理,需要設置單獨處理系統。脫硫廢水的處理方法有:水與經濃縮脫水的石膏混合後排至干灰場,廢水中的重金屬及酸性物質與飛灰中CaO結合固化石膏;利用電除塵器與空氣加熱器之間的煙道問隙,加熱蒸發脫硫廢水;專用脫硫廢水化學中和處理;用於水力沖灰。脫硫廢水處理工藝採用物化法。針對脫硫廢水中主要污染物重金屬和懸浮物通過添加化學葯劑使其沉澱,再通過澄清器將沉澱物分離,出水排放,沉澱污泥通過板框機脫水後外運處理,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廢水通過管路流入中和箱,同時按比例加入制備合格的石灰漿液,將中和箱pH調整到9.2+0.3,此pH范圍適合大多數重金屬離子的沉澱。並非所有重金屬可通過與石灰漿作用形成很好的沉澱,其中主要是鎘和汞。因此,需要在沉降箱中按比例加入重金屬沉澱劑有機硫化物(TMTl5)。為了提高沉降效果,需向絮凝箱中按比例加入絮凝劑硫酸氯化鐵(FeC1SO),使氫氧化物、化合物及其它固形物從廢水中沉澱出來。為了讓絮凝後的廢水中產生的細小礬花積聚成大顆粒,以便於廢水進入澄清池後更快的沉降,在絮凝箱出口管路上添加助凝劑聚丙烯醯胺(PAM)。加葯混合反應後的廢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澄清池,進行固液分離。澄清池出水在出水箱中通過添加HC1將pH調整為標准要求的范圍(6~9)內排放。電廠脫硫廢水處理葯品是化學品,直接接觸對人體有傷害,但穿戴勞保用品合理使用,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