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臭水體主要有哪些,在水環境生態修復中使用什麼工藝方法較好
什麼是城市黑臭水體,哪些水體屬於城市黑臭水體,這是需要首先明確的概念。
根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體是指城市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黑色或泛黑色),和(或)散發出令人不適氣味(臭或惡臭)的水體的統稱。根據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將其細分為「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兩級。「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的分級標准如下表所示。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體系(《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
黑臭水體治理的思路先行,避免為了治理黑臭而治理黑臭。黑臭水體治理思路可謂「百花齊放」,表面上看非朱即墨,實則殊途同歸,總體可以概括為「系統分析、綜合施策」。「系統分析「是指必須系統分析城市黑臭水體水質水量特徵及污染物來源,包括點源污染源(排放口直排污廢水、雨季溢水、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源(各類降水所攜帶的污染負荷、農村畜禽養殖廢水等)以及內源污染源(底泥污染物、漂浮物、懸浮物等),「系統分析」保障了「綜合施策」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綜合施策」既指綜合控源截污、內源控制以及生態修復等黑臭水體治理技術,避免單一治理技術的局限性,即再好的單一治理技術也不能徹底解決水體黑臭問題,亦指綜合水體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階段,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選用相對適宜的治理方案。根據污染程度與治理目標的不同,將黑臭水體治理分為應急治理、水質改善和長效保持三個階段。在應急治理階段,針對黑臭嚴重水體,採取有效措施,短期內快速緩解和消除黑臭現象。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1)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進入;(2)投加絮凝劑、除藻劑等葯劑,快速去除污染物;(3)底泥清淤,將大量污染物遷移出水體;(4)補水(地表水或再生水),快速遷移、稀釋污染物質。在水質改善階段,經過應急處理措施,黑臭現象緩解之後,進一步減輕水體污染負荷,採取工程措施凈化水質,恢復水體景觀功能。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1)人工增氧(曝氣、純氧增氧、化學增氧等),防止厭氧分解,提高水體中有機污染物質的降解速度;(2)投加底質改良劑或氮磷控制劑,降低內源污染釋放(僅適用於滯流型水體、封閉和半封閉型水體);(3)旁路處理,對水體進行循環處理;(4)植物凈化(植物塘、生態浮島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凈化功能改善水質。在長效保持階段,黑臭水體治理後,可能會面臨污染負荷再度升高等問題,使得水體水質惡化和黑臭反復,因此需要保證水質有效管理,確保水質改善效果的長效性。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1)清水補給,通過補水加快水體循環;(2)生態修復,提高水體自身的凈化能力;(3)水華控制,消除黑臭後的水體,仍然是富營養化水體,藻類容易暴發,最終導致黑臭,應採取必要措施控制水華。
學習污水處理技術上易凈水網
B. 城市黑臭水體成因應該如何治理
城市黑臭水體問題主要有四大原因:
1· 點源污染 ·排放口直排污廢水 ·合流制管道專雨季溢流、 ·分流制雨屬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 ·非常規水源補水等。
2·面源污染 ·降水所攜帶的污染負荷 ·城鄉結合部地區分散式畜禽養殖廢水的污染等。
3·內源污染 ·底泥污染 ·生物體污染 ·漂浮物 ·懸浮物 ·岸邊垃圾 ·未清理的水生植物 ·水華藻類等。
4·其他污染 ·城鎮污水廠尾水超標 ·工業企業事故排放 ·秋季落葉等。
黑臭水體治理,模式比技術更重要。治理應該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水文水質特徵、不同的治理目標、不同階段,綜合採用不同技術。
綜合治理法
「七字法」統籌化綜合治理法
何為「七字法」統籌化綜合治理法 」截、引、凈、減、調、養、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