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污水溝流水量表示方法

污水溝流水量表示方法

發布時間:2025-05-08 18:21:44

『壹』 排水工程設計

排水工程設計應在滑坡或崩塌防治總體方案基礎上,結合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及降水條件,制訂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二者相結合的方案。當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排水工程對於滑坡或崩塌穩定系數的提高值可不作為設計依據,但可作為安全儲備加以考慮。

(一)地表排水工程設計

1.地表排水工程

地表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溝、截水溝、自然邊溝、急流槽和跌水。

(1)排水溝

排水溝是指位於滑坡體或崩塌體上的地表排水設施,用於排泄滑坡體或崩塌體上由降水、泉水等轉化的坡面水流或者由截水溝所排出的水流。

排水溝斷面形狀可為矩形、梯形、復合形及U形等。矩形、梯形斷面的排水溝易於施工,維修清理方便,具有較大的水力半徑和輸移力,在設計時應優先考慮。當坡面較緩時,宜採用梯形排水溝;當坡面陡峻時,宜採用矩形排水溝。

改變排水溝的設置方向可以調整水流速度。一般來說,對於水流速度接近2m/s的排水溝,可以採用圓弧彎曲的方法來改變水流方向,圓弧半徑不應小於3倍的排水溝寬度;對於流速大於2m/s的排水溝,可以採用增大圓弧半徑來實現。為了不使水流溢出,也可通過留足出水高度或採用多級跌水來實現排水溝方向的改變。

(2)截水溝

當滑坡或崩塌體上方地表徑流量較大時,應設置攔截地表徑流的截水溝。截水溝應結合地形和地質條件沿等高線布置。如果滑坡體的界限基本明確,應在滑坡體的周界外設置截水溝。公路排水設計規范規定,截水溝坡度為(1∶1.0)~(1∶1.5),溝底寬度和溝的深度不宜小於0.5m。地質條件較差,有可能產生滲漏或變形時,應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截水溝長度以200~500m為宜,超過500m時,可在中間適宜位置設置泄水口,由急流槽或急流管分流排引。截水溝的水流一般通過急流槽匯入排水溝、自然邊溝中。

截水溝的斷面形狀一般為矩形或梯形。當自然斜坡較緩時,宜採用梯形截水溝;當山坡陡峭時,宜採用矩形排水溝。

對於多級挖方邊坡,每級邊坡的平台均設置平台截水溝,平台截水溝一般有兩種設計:上凸式和下凹式。平台截水溝常通過急流槽將水引至自然邊溝或截水溝中。

(3)自然邊溝

自然邊溝是指位於滑坡體或崩塌體下方坡腳處或公路邊的已有排水設施,用於排泄排水溝、截水溝匯集的水流。

以往的設計,各級公路的邊溝都習慣採用梯形(土質)和矩形(岩質)橫斷面。具體採用何種形式應按公路等級、所需排水設計流量、設置位置和土質或岩質選定。但對高速和一級公路,在行駛車輛偏離出路基時,梯形和矩形邊溝容易造成較大的安全事故,宜採用淺三角形或碟形橫斷面;而流量大,過水斷面相應較大時,為減少開挖量,可採用設有槽蓋板的矩形橫斷面。

邊溝縱坡坡度通常與路線縱坡坡度相同或相近。設計時縱坡坡度、出水口位置和溝壁的允許流速或沖刷防護,三者綜合考慮,相互協調一致。

自然邊溝一般宜通過急流槽與排水溝或自然水渠相接。

(4)急流槽

急流槽是集中排泄流水的重要設施,在滑坡或崩塌防治中,急流槽一般有3種類型:截水溝接排水溝的急流槽、截水溝接邊溝的急流槽、排水溝接邊溝的急流槽。

公路排水設計規范對急流槽作了以下規定:

1)急流槽可採用由漿砌片石或混凝土預製件鋪砌的矩形橫斷面。漿砌片石急流槽的槽底厚度為0.2~0.4m,槽壁厚度0.3~0.4m,混凝土急流槽的厚度可為0.2~0.3m。槽頂應與兩側斜坡表面齊平。槽深最小0.2m,槽底寬最小0.25m,槽底每隔2.5~5.0m設置一個凸榫,嵌入坡體內0.3~0.5m,以免槽體順坡下滑。

2)當急流槽縱坡坡度大於1∶1.5時,宜採用金屬管,管徑至少20cm。各節急流管用管樁錨固在坡體上,其介面應做防水聯結,以免管內水流滲漏或沖刷坡面。

3)急流槽或急流管的進水口與溝渠泄水口之間做成喇叭口式聯結,變寬段應有至少15cm的下凹,並做鋪砌防護。急流槽或急流管的出水口處應做消能設施,可採用混凝土或石塊鋪築的消力坪或消力池。

圖2-1為典型的急流槽設計。

(5)跌水

跌水為人工排水溝的特殊形式,用於陡坡地段,溝底縱坡可達100%,是山區崩塌或滑坡防治中地表排水常見的結構物。因縱坡大、水流急、沖刷嚴重,故跌水必須用漿砌塊石或水泥混凝土砌築,且應埋設牢固。

圖2-1 典型的急流槽設計(單位:cm)

在跌水的結構設計中,可採用單級跌水設計和多級跌水設計,如圖2-2、圖2-3所示。

2.地表排水工程的布設

對於滑坡體,地表排水工程一般由外圍截水溝和地表排水溝組成。外圍截水溝應設置在滑坡體後緣,遠離周界裂縫5m以外的穩定斜坡坡面上,依地形而定,多呈環形;地表排水溝設置在滑坡體上,依地形而定,平面上呈「人」字形。地表排水溝與外圍截水溝相連通或不連通均可。

圖2-2 涵洞排水單級跌水

圖2-3 等截面多級跌水

對於崩塌體,因其坡面較陡,故一般僅設置外圍截水溝,而不設置地表排水溝。外圍截水溝應設置在崩塌體可能發展的邊界以外,遠離邊界5m以上的穩定斜坡坡面上,依地形而定,多呈環形。

外圍截水溝和地表排水溝均要與坡腳邊溝連接,使截排的地表水匯入自然邊溝後流出滑坡或崩塌區。

3.設計徑流量的確定

(1)計算公式

可根據中國水利科學院水文研究所提出的小匯水面積設計流量公式計算。計算公式為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式中:Qp為設計頻率地表水匯流量(m3/s);Φ為徑流系數;S為設計降雨強度(mm/h);F為匯水面積(km2);T為流域匯流時間(h);n為降雨強度衰減系數。

當缺乏必要的流域資料時,可按中國公路科學研究所提出的經驗公式計算。即

當F≥3km2時,公式為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當F<3km2時,公式為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2)參數取值

1)設計降雨強度(S)的計算公式及方法可參見《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J 018—97)。

2)匯水面積(F)由等高線確定。對於已治理過的滑坡或崩塌,必須考慮以前治理方法對匯水面積的影響。例如,在上游已設置截水溝,則由於截水溝的作用,使匯水面積增大,因此設計排水系統時,應按增大了的匯水面積考慮。

3)徑流系數(Φ)為徑流量與總降水量的比值,可按匯水范圍內的地表種類由表2-1確定。當匯水范圍內有多個地表種類時,應按各個地表種類的面積加權平均徑流系數取值。

表2-1 徑流系數(Φ)經驗數值一覽表

4.排水溝管的水力學計算

排水溝管的水力學計算的目的是根據設計徑流量,確定溝管的斷面尺寸,並復核其流速是否滿足允許值。

(1)溝管水力半徑

計算公式為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式中:R為水力半徑(m);ω為過水斷面面積(m2);X為過水斷面中水與溝管相接觸部分的周長(m)。

常用溝管水力半徑和過水斷面面積按表2-2確定。

表2-2 溝管水力半徑和過水斷面面積計算總表

續表

(2)溝管泄水能力

溝管的泄水能力計算公式如下: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式中:Q為設計的泄水能力(m3/s);v為平均流速(m/s);ω為過水斷面面積(m2)。

上式中的平均流速(v)可按曼寧公式確定: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式中:v為平均流速(m/s);R為水力半徑(m);I為排水溝管坡降,(‰);n為溝管壁的糙率,可按表2-3取值。

表2-3 溝管壁的糙率(n)經驗值

(3)淺三角開溝泄水能力

淺三角開溝泄水能力修正計算公式如下: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式中:Q為設計的泄水能力(m3/s);i為淺三角開溝的橫向坡降,(‰);I為淺三角開溝的縱向坡降,(‰);H為水深(m);n為溝管壁的糙率。

5.排水溝管的允許流速

《公路排水設計規范》(JTJ 018—97)對排水溝管的允許流速作下列規定:

1)明溝的最小允許流速為0.4m/s,暗溝和管的最小允許流速為0.75m/s。

2)管的最大允許流速:金屬管為10m/s;非金屬管為5m/s。

3)明溝的最大允許流速:在水深為0.4~1.0m時,按表2-4取用;其餘按表2-4所列數值乘以表2-5中相應的修正系數。

表2-4 明溝的最大允許流速規定值

表2-5 明溝的最大允許流速修正系數

6.截排水溝的技術要求

1)截排水溝宜用漿砌片石或塊石砌成,當地質條件較差時,如坡體松軟段,可用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修建。砂漿的標號宜用M7.5—M10。對堅硬塊石或片石砌築的排水溝,可用比砌築砂漿高1級標號的砂漿進行勾縫。毛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標號宜用C10—C15。

2)陡坡和緩坡段溝底及邊牆應設伸縮縫,伸縮縫間距為10~15m。伸縮縫處的溝底應設齒前牆,伸縮縫內應設止水或反濾盲溝或同時採用。

3)當截排水溝斷面變化時,應採用漸變段銜接,其長度可取水面寬度之差的5~20倍。當截排水溝通過裂縫時,應設置疊瓦式溝槽,可用土工合成材料或鋼筋混凝土預制板製成。

4)截排水溝進出口平面布置宜採用喇叭口或「八」字形導流翼牆,導流翼牆長度可取設計水深的3~4倍。

5)截排水溝的安全超高不宜小於0.4m。對於彎曲段的凹岸,應考慮水位壅高的影響。

6)設計截排水溝的縱坡,應根據溝線、地形、地質以及與山洪溝連接條件等因素確定。當自然縱坡大於1∶20或局部高差較大時,可設置陡坡或跌水。陡坡或跌水進出口段應設導流翼牆,與上、下游溝渠護壁連接。梯形斷面溝道多做成漸變收縮扭曲面;矩形斷面溝道多做成「八」字形。

7)陡坡和緩坡連接剖面曲線應根據水力學計算確定,陡坡或跌水段下游應採用消能和防沖措施。當跌水高差在5m以內時宜採用單級跌水,跌水高差大於5m時宜採用多級跌水。

8)截排水溝彎曲段的彎曲半徑,不得小於最小容許半徑及溝底寬度的5倍。最小容許半徑可按下式計算: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

式中:Rmin為最小容許半徑(m);v為溝道中水流流速(m/s);ω為過水斷面面積(m2)。

(二)地下排水工程設計

用於崩塌和滑坡防治的地下排水工程多為滲溝、排水洞、排水孔、集水井。

1.滲溝

滲溝按作用的不同,可分為支撐滲溝、邊坡滲溝和截水滲溝3種。

(1)支撐滲溝

適用於滑面埋深2~10m的滑坡體支撐,兼有排除和疏干滑坡體內地下水的作用。

支撐滲溝有主幹滲溝和分支滲溝兩種。主幹滲溝平行於滑動方向,布設在地下水露頭處。分支滲溝應根據坡面匯水情況合理布設,可與滑動方向成30°~40°交角,並可伸展到滑坡范圍以外,以起攔截地下水的作用,如圖2-4所示。

圖2-4 支撐滲溝平面布置圖

支撐滲溝的平面形狀一般有「III」形和「YYY」形。滲溝橫向間距視土質情況,可採用表2-6所列數據。

表2-6 滲溝橫向間距

支撐滲溝的深度一般以不超過10m為宜,寬度一般採用2~4m,視滲溝深度、抗滑需要及便於施工等因素而定。

支撐滲溝的基底應埋入滑動面以下0.5m,並設置2%~4%的排水縱坡。當滑動面較陡時,可修築成台階,台階寬度視實際需要而定,一般不小於2m,如圖2-5所示。

(2)邊坡滲溝

當滑坡前緣的路基邊坡上有地下水均勻分布或坡面有濕地時,可修建邊坡滲溝。邊坡滲溝具有疏乾和支撐邊坡、攔截坡面徑流和減輕坡面沖刷的作用。

邊坡滲溝的平面形狀一般有垂直的、分支的及拱形的。分支滲溝的主溝主要起支撐作用,而支溝則起疏干作用。分支滲溝可相互連接呈網狀,如圖2-6所示。拱形滲溝因拱部易變形,故不宜推廣使用。

圖2-5 支撐滲溝結構示意圖

圖2-6 網狀邊坡滲溝

圖2-7 截水滲溝平面布置圖

邊坡滲溝的間距取決於地下水的分布、水量和邊坡土質等因素,一般採用6~10m。邊坡滲溝的深度一般不小於2m,寬度為1.5~2.0m。邊坡滲溝的基底應設置於濕土層以下的穩定土層,並鋪設防滲層。

(3)截水滲溝

截水滲溝垂直於地下水流向設置,用於攔截滑坡外圍的地下水,防止地下水進入滑坡體內。截水滲溝一般修築在滑坡體可能發展范圍5m以外的穩定土體上,平面上呈環形或折線形,如圖2-7所示。截水滲溝的深度一般不小於10m,斷面大小不受流量控制,主要取決於施工方便。基底應埋入最低含水層下的不透水層,當其底部未埋入完整基岩時,應採用漿砌片石修築溝槽。截水滲溝的迎水溝壁應設反濾層,背水溝壁設隔滲層。

為便於維修與疏通,在截水滲溝的直線段每隔30~50m或轉彎、變坡處應設置檢查井,如圖2-8所示。檢查井井壁應設置泄水孔,以排除附近的地下水。

2.排水洞

排水洞是人工開挖的隧洞,通常在隧洞的周圍布置一定深度的排水孔,形成一個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統。

排水洞一般平行於邊坡走向布置,必要時可在其他方向布置支洞,穿過可能的阻水帶,擴大排水范圍。對於較高的邊坡,通常在不同高程布置若干條排水洞,以最大限度地排泄地下水。

在土體和風化嚴重的岩體中開挖的隧洞需進行襯砌支護,宜採用全斷面支護的形式,以防止排水洞的水通過洞底滲入邊坡內。

圖2-8 檢查井(單位:cm)H—檢查井深度;Φ—鋼筋鐵圈直徑

3.排水孔

(1)排水孔的分類

排水孔是地下排水的一種重要方式,其優點是易於施工,且可以控制較大范圍的地下水。排水孔通常可分為以下兩種:

1)通過坡面(包括擋土牆面)打排水孔,以疏乾地下水;

2)與地下排水廊道或抽水井相連,以增加排水范圍。

(2)排水孔的布設要求

1)排水孔應具有足夠大的直徑,保證水流通暢,以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

2)在坡面上一般以上仰角布設排水孔,坡度一般為3%~10%;

3)排水管應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防止孔壁坍塌;

4)排水管中一般布設有排水孔,並用起反濾作用的材料保護排水孔,以防堵塞;

5)在堅硬的岩體中布設的排水孔可不加任何保護而直接排水,但此類排水孔極易因孔壁坍塌而堵塞,縮短使用壽命。因此,排水孔中通常插入一定材質的排水管。按材質分,排水管通常可分為金屬排水管、硬質排水管和透水軟管3種。

4.集水井

當通過排水洞和排水孔匯集的地下水不能依靠重力自然排出坡體時,可以考慮採用集水井排水。在滑坡體外的相對穩定區域,選擇地下水集中地帶,設置直徑大於3.5m的豎井,並在井壁上設置短的水平鑽孔,一般為2~3層,使附近的地下水匯集到井中,採用水泵把水排至地表。

集水井的深度一般為15~30m。對於不穩定地段,集水井應達到比滑動面淺的部位;對於穩定的地段,集水井應達到基岩,並深入基岩2~3m。

『貳』 市政工程中偏溝式雨水口平箅式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

1、平蓖式雨水口和路面的側平石一樣高,通過道路路面的橫坡收集雨水版。權

2、偏溝式雨水口是通過側石來收集的。

3、還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平蓖式的蓖子四周是做成有坡度的導流面的,偏溝式的蓖子有一側面是緊靠側石或立緣石用於收集雨水。

(2)污水溝流水量表示方法擴展閱讀:

一種是平蓖式,這種排水口和馬路的平石一樣高,基本等寬,通過道路的橫坡收集雨水。另外一種就是側排式(應該就是偏溝式),這種排水是通過側石來排水的。

特性特點:

環保無噪音;

本產品環保無噪音,板和框都經過車床加工,使板和框能能100%的吻合。

載重能力高;

本產品載重360KN 600kn 900kn 多種承載產品。

防盜能力強;

該產品採用雙防盜設計,防盜性能更上一籌,有力的保證交通道路的安全。

使用壽命長;

該產品的防盜、防噪音設置牢固,經久耐用。

參考資料:單箅雨水口-網路

『叄』 養豬場廢水處理工藝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固液分離
無論畜禽養殖場廢水採用什麼系統或綜合措施進行處理,都必須首先進行固液分離,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藝環節,其重要性及意義主要在於:首先,一般養殖場排放出來的廢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很高,最高可達160000mg/L,相應的有機物含量也很高,通過固液分離可使液體部分的污染物負荷量大大降低;其次,通過固液分離可防止較大的固體物進入後續處理環節,防止設備的堵塞損壞等。此外,在厭氧消化處理前進行固液分離也能增加厭氧消化運轉的可靠性,減小厭氧反應器的尺寸及所需的停留時間,降低設施投資並提高COD的去除效率。固液分離技術一般包括:篩濾、離心、過濾、浮除、沉降、沉澱、絮凝等工序。目前,我國已有成熟的固液分離技術和相應的設備,其設備類型主要有篩網式、卧式離心機、壓濾機以及水力旋流器、旋轉錐形篩和離心盤式分離機等。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2、厭氧處理
由於養殖業廢水屬於高有機物濃度、高N、P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數量的「三高」廢水。因此厭氧技術成為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技術。對於養殖場這種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採用厭氧消化工藝可在較低的運行成本下有效地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機物,COD去除率達85%~90%,而且能殺死傳染病菌,有利於養殖場的防疫。如果直接採用好氧工藝處理固液分離後的養殖業廢水,雖然一次性投資可節省20%,但由於其消耗的動力大,電力流水消耗是厭氧處理的10倍之多,因此長期的運行費用將給養殖場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目前用於處理養殖場糞污的厭氧工藝很多,其中較為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厭氧濾器(AF)、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復合厭氧反應器(UASB+AF)、兩段厭氧消化法和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SR)等。近年來,厭氧消化即沼氣發酵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養殖場廢物處理中,到2002年底我國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數量已經達到2000餘處,是世界上擁有沼氣裝置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雖然,在我國的沼氣工程建設中也不乏失敗的例子,工程建設成功率僅為85%,但這一技術不失為解決畜禽糞便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問題的最有效的技術方案。畜禽糞便和養殖場產生的廢水是有價值的資源,經過厭氧消化處理既可以實現無害化,同時還可以回收沼氣和有機肥料,因此建設沼氣工程將是中小型養殖場糞便污水治理的最佳選擇。
養殖廢水處理工藝3、好養處理
好氧處理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處理養殖廢水的一種工藝。好氧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天然好氧處理和人工好氧處理兩大類。
天然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來凈化廢水的方法,亦稱自然生物處理法,主要有水體凈化和土壤凈化兩種。前者主要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養殖塘等;後者主要有土地處理(慢速滲濾、快速法濾、地面漫流)和人工濕地等。自然生物處理法不僅基建費用低,動力消耗少,該法對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和細菌的去除率也高於常規的二級處理,部分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效果。此外,在一定條件下,該法配合污水灌溉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該法的缺點主要是佔地面積大和處理效果易受季節影響等。但如果養殖場規模小且附近有廢棄的溝塘和灘塗可供利用時,應盡量選擇該方法以節約投資和處理費用。人工好氧生物處理是採取人工強化供氧以提高好氧微生物活力的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 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厭氧/好氧(A/O)及氧化溝法等。就處理效果來講,接觸氧化法和生物轉盤的處理效果要好於活性污泥法,雖然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也很好,但易於出現濾池堵塞現象。氧化溝、SBR和A/O工藝均屬於改進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出水水質好、產生泥量少,也可對污水進行脫氮處理,但其處理的BOD負荷小、佔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SBR法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能夠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但其缺點是BOD負荷較小,一次性投資也大。A/O體是一種兼有去除BOD和脫氮雙重作用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其投資雖然偏大,但經該法處理後的水易於達標排放。因此對於那些養殖規模大、廢水產生量多且有較強經濟能力的養殖場可選擇A/O法,而對於中等規模的養殖場可選擇接觸氧化和生物轉盤等好氧處理工藝。
四川永沁環境

『肆』 禽畜養殖廢水處理方法

養殖場每天排放的廢水量大、集中,並且廢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屬、殘留的獸葯和大量的病原體等,因此如不經過處理就排放於環境或直接農用,將會造成當地生態環境和農田的嚴重污染。那麼禽畜養殖廢水處理方法是什麼下面和裕祥安全網了解下吧。
固液分離
無論畜禽養殖場廢水採用什麼系統或綜合措施進行處理,都必須首先進行固液分離,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藝環節,其重要性及意義主要在於:首先,一般養殖場排放出來的廢水中固體懸浮物含量很高,最高可達160000mg/L,相應的有機物含量也很高,通過固液分離可使液體部分的污染物負荷量大大降低;其次,通過固液分離可防止較大的固體物進入後續處理環節,防止設備的堵塞損壞等。此外,在厭氧消化處理前進行固液分離也能增加厭氧消化運轉的可靠性,減小厭氧反應器的尺寸及所需的停留時間,降低設施投資並提高COD的去除效率。固液分離技術一般包括:篩濾、離心、過濾、浮除、沉降、沉澱、絮凝等工序。目前,我國已有成熟的固液分離技術和相應的設備,其設備類型主要有篩網式、卧式離心機、壓濾機以及水力旋流器、旋轉錐形篩和離心盤式分離機等。
厭氧處理
由於養殖業廢水屬於高有機物濃度、高N、P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數量的「三高」廢水。因此厭氧技術成為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技術。對於養殖場這種高濃度的有機廢水,採用厭氧消化工藝可在較低的運行成本下有效地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機物,COD去除率達85%~90%,而且能殺死傳染病菌,有利於養殖場的防疫。如果直接採用好氧工藝處理固液分離後的養殖業廢水,雖然一次性投資可節省20%,但由於其消耗的動力大,電力流水消耗是厭氧處理的10倍之多,因此長期的運行費用將給養殖場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目前用於處理養殖場糞污的厭氧工藝很多,其中較為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厭氧濾器(AF)、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復合厭氧反應器(UASB+AF)、兩段厭氧消化法和升流式污泥床反應器(USR)等。近年來,厭氧消化即沼氣發酵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於養殖場廢物處理中,到2002年底我國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數量已經達到2000餘處,是世界上擁有沼氣裝置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雖然,在我國的沼氣工程建設中也不乏失敗的例子,工程建設成功率僅為85%,但這一技術不失為解決畜禽糞便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問題的最有效的技術方案。畜禽糞便和養殖場產生的廢水是有價值的資源,經過厭氧消化處理既可以實現無害化,同時還可以回收沼氣和有機肥料,因此建設沼氣工程將是中小型養殖場糞便污水治理的最佳選擇。
好氧處理是指利用好氧微生物處理養殖廢水的一種工藝。好氧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天然好氧處理和人工好氧處理兩大類。
天然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來凈化廢水的方法,亦稱自然生物處理法,主要有水體凈化和土壤凈化兩種。前者主要有氧化塘(好氧塘、兼性塘、厭氧塘)和養殖塘等;後者主要有土地處理(慢速滲濾、快速法濾、地面漫流)和人工濕地等。自然生物處理法不僅基建費用低,動力消耗少,該法對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和細菌的去除率也高於常規的二級處理,部分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效果。此外,在一定條件下,該法配合污水灌溉可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該法的缺點主要是佔地面積大和處理效果易受季節影響等。但如果養殖場規模小且附近有廢棄的溝塘和灘塗可供利用時,應盡量選擇該方法以節約投資和處理費用。人工好氧生物處理是採取人工強化供氧以提高好氧微生物活力的廢水處理方法。該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
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厭氧/好氧(A/O)及氧化溝法等。就處理效果來講,接觸氧化法和生物轉盤的處理效果要好於活性污泥法,雖然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也很好,但易於出現濾池堵塞現象。氧化溝、SBR和A/O工藝均屬於改進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出水水質好、產生泥量少,也可對污水進行脫氮處理,但其處理的BOD負荷小、佔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SBR法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能夠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但其缺點是BOD負荷較小,一次性投資也大。A/O體是一種兼有去除BOD和脫氮雙重作用的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其投資雖然偏大,但經該法處理後的水易於達標排放。因此對於那些養殖規模大、廢水產生量多且有較強經濟能力的養殖場可選擇A/O法,而對於中等規模的養殖場可選擇接觸氧化和生物轉盤等好氧處理工藝。
以上是水污染成因與污水處理方法。我們在平時最好多學習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識,飲用水盡量安裝家用凈水器過慮在飲用,這樣更有利於用水安全。

『伍』 管道清淤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管道爬行機器人
管道CCTV電視檢測系統是由三部分組成:主控器、操縱線纜架、帶攝像鏡頭的「機器人」爬行器。主控器可安裝在汽車上,操作員通過主控器控制「爬行器」在管道內前進速度和方向,並控制攝像頭將管道內部的視頻圖象通過線纜傳輸到主控器顯示屏上,操作員可實時的監測管道內部狀況,同時將原始圖象記錄存儲下來,做進一步的分析。當完成CCTV的外業工作後,根據檢測的錄象資料進行管道缺陷的編碼和抓取缺陷圖片,以及檢測報告的編寫,並根據用戶的要求對CCTV影像資料進行處理,提供錄象帶或者光碟存檔,指導未來的管道修復工作
2.絞車清淤
先用竹片穿過需要清通的管道,然後利用管道兩端的檢查井上的絞車往復絞動鋼絲繩,使淤積物被清通工具推入下游檢查井中,絞車有手動、機動、電動等,清通工具也有很多種,根據管徑大小和用戶需要選用。這種方法適用各種直徑的管道,比較適合管道淤積嚴重,淤泥粘結密實的管線。
絞車清淤缺點:從一個井口向另一個井口送竹片需人工下井完成,井下很惡劣的工作環境給工作帶來極大不便,還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3.通溝機
用於同管道之間為剛性密封的清淤器,在空氣或液體壓力作用下作為一個噴射體穿過管道,同時清除了管道內的異物,這種方法要求管壁光滑規則,淤積物不能太多,所以多用於核能及工業金屬排污管道清淤中。與此類似的一種氣動式通溝機,藉助壓縮空氣把清淤器從一個檢查井送到另一個檢查井後,由絞車拉動其尾部的鋼絲繩,使翼片張開,淤積物隨清淤器被刮出管道。另一種軟軸通溝機是有電機或汽車引擎產生動力,通過一根軟軸傳送給清淤工具,軟軸的轉動使清淤工具邊旋動邊前進,將淤積物攪松刮入另一檢查井中。

『陸』 什麼是閉水試驗

試驗條件
對於污水管道,按照市政施工規程要求,必須在回填前做閉水試驗。閉水試驗前,施工現場應具備以下條件:
1)管道及檢查井的外觀質量及「量測」檢驗均已合格;
2)管道兩端的管堵(磚砌築)應封堵嚴密、牢固,下游管堵設置放水管和截門,管堵經核算可以承受壓力;
3)現場的水源滿足閉水需要,不影響其它用水;
4)選好排放水的位置,不得影響周圍環境。
編輯本段適用范圍
1)污水管道
2)雨污水合流管道
3)倒虹吸管
4)其他設計要求閉水的管道
編輯本段試驗程序
在具備了閉水條件後,即可進行管道閉水試驗。試驗從上游往下游分段進行,上游實驗完畢後,可往下游充水,倒段試驗以節約用水。試驗各階段說明如下:
1)注水浸泡:閉水試驗的水位,應為試驗段上游管內頂以上2米,將水灌至接近上游井口高度。注水過程應檢查管堵、管道、井身,無漏水和嚴重滲水,在浸泡管和井1~2天進行閉水試驗;
2)閉水試驗:將水灌至規定的水位,開始記錄,對滲水量的測定時間,不少於30分鍾,根據井內水面的下降值計算滲水量,滲水量不超過規定的允許滲水量即為合格。
3)試驗滲水量計算:滲水量試驗時間30分鍾時,每km管道每晝夜滲水量為Q=(48q)*(1000/L),
式中Q---每km管道每d的滲水量
q---閉水管道30分鍾的滲水量
L---閉水管段長度
當Q≤允許滲水量時,試驗即為合格。

閱讀全文

與污水溝流水量表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管網水力計算書 瀏覽:634
電廠的污水實驗室化驗做什麼項目 瀏覽:941
陶氏濾芯為什麼貴 瀏覽:432
生活廢水污水都排到哪裡了 瀏覽:929
污水池對拉螺栓安裝怎麼對齊 瀏覽:445
奇駿燃油濾芯多少公里換 瀏覽:500
pvc污水管怎麼驗收 瀏覽:831
什麼是一級二級油煙凈化器 瀏覽:272
超濾能過濾抗生素嗎 瀏覽:878
市政排污水管直徑 瀏覽:625
海爾凈水器和歐恩哪個好 瀏覽:467
換下來的過濾芯有什麼用 瀏覽:988
污水站運行記錄造假怎麼處罰 瀏覽:114
酒精蒸餾實驗室原理 瀏覽:993
洗手台水垢是紅色的 瀏覽:48
大眾換個濾芯多少錢 瀏覽:192
沁園凈水器濾芯報警怎麼回事 瀏覽:195
惠爾頓凈水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16
雨水回用設備報價 瀏覽:112
柴油濾芯哪裡最好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