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雨污系統管網檢查內容及標准
你好 樓主。
很幸運的看到你的問題。
但是又很遺憾到現在還沒有人回答你專的問題。也可能你現屬在已經在別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對於你的問題我愛莫能助!
可能是你問的問題有些專業了。或者別人沒有遇到或者接觸過你的問題,所以幫不了你。建議你去問題的相關論壇去求助,那裡的人通常比較多,也比較熱心,可能能快點幫你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夠幫到你!
祝你好運。
快過年了,
最後祝您全家幸福健康快樂每一天!
㈡ 室外工程施工步驟是什麼
室外工程施工方案或步驟,供參考。
一、 工程概況
某XXX室外工程,包括室外道路廣場及室外雨水系統;室外工程砼採用自拌砼。
二、 總體工序
室外工程總體施工順序:開挖、鑿除原廣場道路垃圾、余土→雨水管挖土安裝管井砌磚填土→廣場及道路基層→井蓋及雨水篦子安裝→道路面層→道牙、廣場磚、圍牆及伸縮門施工→綠地平整。
三、 土方挖填
1.施工順序:土方挖填施工先後順序為:樓東廣場→樓南廣場→樓西廣場→北側綠地。
2.施工方法:室外工程廣場余土開挖,採用人工挖土裝車,將好的土運至廣場東側,其餘的土自卸汽車外運,開挖好的基底人工平整後,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兩遍。溝槽井池等土方採用人工挖土,自卸汽車外運;回填土採用廣場東側的土倒至溝槽坑邊,人工分層鋪設蛙式打夯機夯實。
3.材料要求:素土回填時,回填土料不得含有雜草、樹根等有機質,土質應含水適中,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灰土回填時,石灰採用袋裝粉灰,其粒徑不大於5mm,不得含有過多的水分。
4.施工要點:
⑴.素土、灰土施工時,應適當控制含水量,工地檢驗方法是:手將灰土緊握成團,兩指輕捏即碎為宜。如土料水分過大或不足時,應晾乾或灑水潤濕;
⑵.灰土拌合時,灰土的配合比使用體積比,拌合時必須均勻一致,拌合好的灰土顏色應一致。
四、 室外雨水系統
1.施工順序:雨水管道安裝先後順序為:樓東側道路下→樓南廣場下→樓西側道路下,管道走向尺寸見竣工圖。
2.室外雨污水管網施工:
⑴.室外雨水管道採用波紋管及UPVC排水管,承插連接,膠圈密封;UPVC排水管採用膠水粘結。
⑵.排水管溝及井池的土方工程、溝底的處理、管道穿井壁處的處理、管溝及井池周圍的回填要求等,均參照排水管溝及井室的規定執行。各種排水井、池應按規范標准圖集施工。
⑶.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須符合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嚴禁無坡或倒坡。管道埋設前必須做灌水試驗和通水試驗,排水應暢通,無堵塞,管介面無滲漏。檢驗方法:按排水檢查井分段試驗,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管頂加1m,時間不少於30min,逐段觀察。
⑷.排水檢查井底板及進、出水管的標高,必須符合規范要求;井、池的規格、尺寸和位置應正確,砌築和抹灰符合要求。
五、 道路及廣場
1.施工順序:道路及廣場砂石墊層及砼澆築先後順序為:樓東道路→樓南廣場→樓西道路。
2.施工方法:
1) 按道路廣場標高坡向鋪設路基砂石墊層,砂石厚度為5-150px,路基砂石墊層採用人鋪打夯機夯實。
2) 砼澆築振搗,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振搗,振搗時快插慢拔,避免漏振和過度振搗。掌握好持續振搗時間,以砼面不再出現氣泡,泛漿和砼面不再沉落為准。砼澆築須連續進行,若間歇,間歇時間不得超過砼初凝時間。砼路面表面應無裂縫、脫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平整度用3m直尺檢查時不大於5mm;接縫高低差不大於2mm;坡度應控制在0.4%以內,坡向正確,無積水。
3) 砼養護利用平均氣溫高於+5℃的自然條件,用工業麻袋片覆蓋後澆水養護。使砼在一定的時間內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適當溫度和濕度條件。砼養護在澆築完畢後12小時內開始進行,普通砼養護時間不得少於7天。
4) 路側模板,應在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害時,方可拆除。
5) 按設計要求設置脹縫和縮縫。砼路面連續澆築時,應將脹縫填縫板預先埋入砼中。縮縫在砼澆築完畢7天後用切縫機切縫。
六、 道牙及廣場磚鋪設
1.施工順序:道路及廣場地磚鋪設先後順序為:樓東道路→樓南道路及廣場→樓西道路。
2.施工方法:
⑴.室外廣場磚鋪設做法為:清理基層;水泥砂漿貼廣場磚,脹縫及建築物四周縫寬25mm,其餘縫寬15mm。脹縫、縮縫及建築物四周縫用瀝青混合材料填縫;其餘縫用1:1水泥砂漿勾縫。廣場磚鋪貼前,必須先安設計要求標高安裝好道牙。
⑵.鋪設廣場磚的結合層和填縫的水泥砂漿,在面層鋪設後,表面應覆蓋、濕潤,其養護時間不應少於7d。當板塊面層的水泥砂漿結合層的抗壓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方可正常使用。
⑶.鋪貼廣場磚面層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在鋪貼前,應對磚的規格尺寸、外觀質量、色澤等進行預選,浸水濕潤晾乾待用;勾縫和壓縫應採用同品種、同強度等級、同顏色的水泥,並做養護和保護。
⑷.面層所用板塊的品種、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面層與下一層的結合(粘結)應牢固,無空鼓。
⑸.磚面層的表面應潔凈、圖案清晰,色澤一致,接縫平整,深淺一致,周邊順直。板塊無裂紋、掉角和缺楞等缺陷。面層表面的坡度應控制在0.4%以內,坡向正確,無積水。
㈢ 求解答:商品房住宅小區安裝水、電、氣,哪個先安裝管道又哪個先通呢 謝謝!
先室內、後室外。先隱蔽後明裝,先地下後地上。先通水、汽,後電氣通。安裝室內室外管、線水在下方、電在上方保安全。
㈣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當前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程度空前,黨的十九大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將「美麗」作為社會主義強國目標的重要內容,水環境治理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之一。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治污基礎設施之一,是治水工作的關鍵環節,其處理規模、處理水平等直接影響治水成效。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已建的上海白龍港、廣州新華、寶雞市高新區、通遼市污水處理廠,太湖地區、三峽庫區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發現其運行普遍存在運行負荷率較低、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出水水質難穩定達標等問題,通過深度剖析原因,科學地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為全面貫徹《水污染防治計劃》,全國各城市先後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城市污水處理廠在保障水環境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污水處理廠是解決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不低於85%。「九五」期間,我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開始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開始成為各地落實水污染物減排責任目標的主要途徑。
在中央財政資金和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發展,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的進展,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和規模迅速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不斷提高。
統計資料顯示,至2016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3.44%,其中污水集中處理率89.8%。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2496座,較2006年相比提高了140%。到2016年末,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達到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
但是,污水處理率與處理能力的持續提高與水環境污染依然矛盾突出。環保部公布的《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1940個監測斷面中,仍有32%為IV類及以下水體。截止2017年底,住房與城市建設部和環保部認定的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數量有2100個。
與此同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不斷提高,2015年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
由於我國城鎮污水普遍存在著水質水量變化幅度大、碳氮比偏低、無機懸浮固體含量高、冬季水溫低、工業有毒有害污染物沖擊等突出問題,明顯影響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出水難以穩定達標。即使在達標排放的情況下,符合一級A/B標準的水質仍接近V類水(表1),是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
表1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主要污染物指標對比 單位:mg/L
一些城郊結合部因居民亂扔、亂排生活污水,對水環境也帶來嚴重危害。為此,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我國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廠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1運行負荷率普遍較低,部分超負荷運行
根據住房與城市建設部2012年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2011),城鎮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水量應達到計劃指標的95%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偏低,難以達到住房與城市建設部的要求。
遼寧省污水處理廠月均負荷在80%以上的僅占污水廠總數32%。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現狀水量未達到設計值,近一半處理設施閑置。廣西城鎮污水處理廠2010年負荷率達到60%以上的污水廠占總量的65%。三峽庫區2014年176座污水處理廠的平均運行負荷僅為56.5%。
全國已建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僅有65%~70%,遠低於德國2008年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95%。而一些城市由於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數量增長過快,污水處理廠已超負荷運行,處理壓力大。
污水廠處理設施負荷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廠網建設不配套,污水管網覆蓋率和收集率偏低。污水處理廠只有和排污管網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治污作用。
由於污水廠建設相對簡單、集中、建設周期短,管網建設相對復雜、牽涉面廣、建設周期長,我國城市管理者普遍重建廠、輕管網、輕管理。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排水管道長度僅增加了17%。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建設不同步,導致一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後面臨無污水可處理的尷尬境地。
有些城市先期只建設了污水干管,由於資金不到位支管網建設推進緩慢。部分城市新建的管網存在諸多問題無法與已有干管接駁,如設計標高與已有干管不一致,已有干管積水堵塞等。
導致建成管網沒有「織網成片」,污水收集率偏低。另一原因是污水廠設計規模與實際情況不符。由於部分城市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重視不夠,對污水來源和收集缺少詳細的規劃和充分的論證,管網、泵站等輔助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設計規模往往基於理論設計計算。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人均實際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對偏低,導致設計規模偏大,實際污水量不足。
而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加。污水廠設計規模滯後於人口經濟增長速度,污水廠處理能力不足,出現超負荷運行現象。
1.2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與設計值不符
污水廠原水水質和水量是影響污水處理工藝運行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我國城市污水廠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部分污水廠進水負荷波動幅度可達到-47%~4%。
上海白龍港污水廠進水BOD5日平均濃度波動范圍為14~382mg/L,CODCr波動范圍為96~824mg/L。昆明市合流制排水區域污水處理廠進水受雨季影響,懸浮物波動大。除了水質波動,一些污水廠進水水質有機物濃度與設計值有差異,嚴重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
寶雞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除NH3-N和TN外,其他各指標均高於設計值。寶雞十里鋪污水處理廠進水TP高於設計值外,其它各指標均低於設計值。
分析原因,主要是排水管網雨污分流不徹底、管網漏損、沿河截污沖擊污水處理系統。我國老城市的排水體制一般為雨污合流制,後來部分城市改為截流式合流制。
合流制排水體制下,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受多種因素影響。雨季時排水管網同時收集了生活污水和大量的雨水,引起污水廠水量的波動。
其中初期雨水污染物濃度高、污染嚴重,部分污染物指標高於旱季污水濃度,造成水質的波動。在我國,由於管網維護的不及時,老舊管網滲漏嚴重,地下水、河水及雨水的混入也直接影響了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水質。
在一些南方地區,由於前端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廠旱季水量偏小,需要抽取河道水;但在雨季,雨污合流管網的水量又遠超過污水廠的處理規模,造成了旱雨季水質波動較大。
沿河截污系統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沖擊,是造成水質水量波動的又一原因。作為合流制改造過程中的過渡產物,沿河截污系統在一些南方城市較為常見。
該系統可極大程度地改善河流長期以來的黑臭狀況,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系統雨季收集的合流水含有大量雨水,導致污水廠旱、雨季污水處理量逐年加大,污水處理廠雨季負荷普遍偏大。
而截污箱涵系統大部分尚未配備相應的末端處理設施,攜帶大量污染物的初小雨直接進入污水廠,造成水質波動,處理效果難以保障。
另外,我國處於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區域經濟差異明顯。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集地區的城市不斷擴容,但實際擴容速度與規劃往往不一致,致使污水增長量與污水廠設計規模不一致。
當污水量超過設計規模時,污水處理廠處於「吃不飽」狀態,當設計規模超過實際處理需求時,又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
西北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則由於服務數量不足、管網配套差等問題處於「吃不飽」狀態,這些都影響著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水量。
1.3出水水質難以穩定達標,NH3-N、TN超標
我國現有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標准,其中執行一級A標準的占總數量的29.3%,執行一級B標準的接近60%。截至2016年底,我國僅有30%的污水廠尾水達到一級A標准,高達70%的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達到或低於一級B排放標准。
大部分污水廠主要超標污染物為NH3-N、TN,上海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採用A2/O工藝,出水NH3-N一級B達標率僅有46%,TN一級B達標率68%。
三峽庫區176座污水廠一級B達標率60.7%,通遼污水廠一級A達標保障率低於50%,寶雞十里鋪污水廠NH3-N、TN一級A達標保障率分別為42.4%、42.5%。
廣州新華污水處理廠出水TN和NH3-N在1-3月份偶爾超標,不能穩定達到一級A標准。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不達標,無法充分發揮效能,不僅降低了污水廠投資效益,也給污水廠運行管理帶來困難,應充分引起運行管理者的重視。
工藝是污水廠處理效果的關鍵保障因素,我國城鎮污水廠使用的工藝主要為普通活性污泥工藝、氧化溝及其改良工藝、A2/O及其改良工藝、SBR及其改良工藝、A/O及其改良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BAF)工藝,這六類工藝覆蓋了全國9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藝類型。
上述工藝具備脫氮功能,而實際運行中由於進水水質水量波動或與設計值不符、生物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行、碳源不足、碳氮比不足等原因,出水難以達到排放標准。
當污水處理廠進水BOD5、TN、TP濃度低於設計進水濃度時,從多方面嚴重影響污水處理效果。一方面,污水中BOD5濃度過低導致生物處理單元中的微生物所需有機物不足,影響反硝化階段脫氮效果。
另一方面,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時生物反應池中曝氣量高於微生物需求量。如不能及時調整曝氣池曝氣量,容易出現曝氣過量,導致活性污泥沉澱分離效果較差。
除此之外,南方地區冬季缺少保暖措施,致使進水水溫較低,不利於硝化反硝化細菌的生長,出水NH3-N、TN濃度無法保障。除了工藝方面的原因,污水廠的運行管理水平也對出水水質有重要影響。
污水廠的運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操作人員應在水質、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各種工藝的彈性進行適當調整,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操作人員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物理、化學及微生物學方面的知識,還需了解污水處理基本知識、廠內構築物的作用以及化驗指標的含義及其應用等。
在國外,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通常由博士來實施。在國內,由於薪資水平等原因的限制,大部分污水廠的員工學歷層次普遍偏低、技術素養不足,往往憑經驗操作污水廠各工藝設施,嚴重製約和影響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水平。
1.4其他問題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郊結合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這種「結合」是城市與鄉村、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市民的結合,充滿著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過渡和轉型。
城郊結合部的城中村建築廢棄物、生活垃圾四處堆積,居民亂排生活污水,流經的小河流顏色發黑,垃圾漂浮,污染嚴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時威脅著當地居民的健康。由於制度措施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使得城郊結合部出現這樣的難題。工業園區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也在加劇。
大型集中的工業園區一般都有污水處理廠,對大量的、中小型工業企業的廢水,採用經預處理後與園區生活污水合並處理的方式,實際運營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出現。
一是實際水量與設計不符。在園區污水處理廠設計階段,由於對發展規模預估不足,實際污水量超出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部分企業由於生產狀況不穩定,使污水處理廠處理量不足。
二是實際進水水質與設計不符。實際入園企業的類型與規劃不符,導致污水特徵發生較大變化,使污水廠難以達標排放。
2對策與建議
2.1政府統籌規劃,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同步推進
政府各部門應結合各自職能,協調一致,科學組織,實現污水處理廠的長效管理[11]。住建部門會同環保、發改委等部門,緊跟城市發展腳步,牽頭編制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統籌規劃,以前瞻性思維規劃和設計污水處理廠。
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推進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規范化,與物價、住建、財政等部門聯合,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
財政部門應增加對污水處理廠的資金投入,創新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提高污水廠運行人員的工資水平,從而吸引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進行運行管理。環保部門要加強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的檢查監督,對整治不力的要嚴肅查辦。
2.2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實現水量濃度「雙提升」
為充分發揮污水廠效能,要堅持廠網並舉,將排水管網和污水廠作為一個整體建設。首先要加快新增污水管網建設,建成從「用戶—支管—干管—污水處理廠」路徑完整、接駁順暢、運轉高效的污水收集系統,提高已建污水廠運行負荷。
其次是要強化老舊管網改造,對漏損嚴重的管網、排水口、檢查井進行維修,減少管道淤積,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水量穩定。再者是要徹底進行合流制管網改造,難以改造的地區加快建設截流、調蓄等設施,減少雨季雨水對污水廠水量水質的沖擊。
2.3源頭分散處置初期雨水,減輕進廠污水量變化幅度
針對初期雨水影響進水水質水量問題,宜源頭分散處置。從初期雨水的特點和國內外初期雨水處置經驗來看,初期雨水應採用源頭分散收集、分散處置等方式;初期雨水集中收集非常困難,主要原因在於若設置集中收集系統,上游初期雨水到達時,下游早已是干凈的雨水,很難保證能夠收集到20~30分鍾前的初期雨水。
已建設初小雨收集系統的城市,應增設相應末端處理設施,減輕初小雨對污水處理廠的水質影響。有條件接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應論證污水處理廠具備接收條件後再接入。
2.4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防患於未然
重視建成污水管網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加強管網的精細化管理[12]。首先是要加強日常巡查,對存量管網「修補測」、「定期體檢」並加以修繕。
採用CCTV和QV手段對管道內部進行檢測,掌握其病害的分布狀況和程度,為管道修復提供基礎。其次要實行定期清淤制度,保證污水管道正常通水。
目前大部分城市管道仍採用人工清淤,不僅工作環境惡劣,且效率低下,無法滿足需求。可引進高科技清淤手段,如清淤機器人等,實現自動高效清淤。
再者,對排水管網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建立污水管網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實時掌握水質情況。當水質出現異常時可及時查出管段存在問題,並提醒污水處理廠採取有效應對措施[34]。
2.5優化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提標擴容
污水處理廠一般位於城市建設區,隨著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的開展,城市污水量增長較快而污水處理廠或污水系統擴容困難的矛盾日益突出。
對污水廠超負荷運行的地區,通過服務范圍的調整解決污水處理廠污水增量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考慮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進行污水廠擴建。
按照GB18918-2015《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徵求意見稿)》的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污水處理廠和自2018年起敏感區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均執行一級A標准。
對排放標准較低污水處理廠改造,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造措施,提高出水水質。提標改造路徑一般包括水力改造、設備改造和工藝升級改造等,其中污水處理工藝改造是提高出水水質的關鍵。
TN和NH3-N主要通過生化系統處理去除,這兩個指標是生化系統改造的主要目標污染物。TN的去除效果受制於進水碳氮比,由於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進水碳氮比偏低,可通過改進運行方式,合理利用內部碳源,或投加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能力。
當NH3-N不達標時,可在二級生物處理後增加曝氣生物濾池。涉及具體項目時,按照「一廠一策、分門別類」的原則制定適宜的工藝方案。
2.6集散結合,統籌治水
城市主城區的生活污水應集中處理,通過建設完善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而在城郊結合部,有條件建設管網的城市應逐步完善管網系統,對污水進行集中處理。短期內無法建設管網系統的,應採取分散處理的措施。
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具有移動靈活、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處理效果好的特點,在城中村等分散式污水處理中已有大量應用,是解決城郊結合部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工業園區污水廠存在的問題並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需要改革和發展來解決,加大對污染源排放的控制力度,工業企業要嚴格執行相關法規,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3結語
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是城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是減少水體外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保障其安全、穩定、高效地運行,對於水環境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放矢地總結存在問題,可為今後污水廠科學化管理奠定基礎。只有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進行提標擴容建設,才能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的環境效益,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促進水環境治理成效的長久保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㈤ 建築給排水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格式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適用於工科類、理科類專業)
課題名稱
副 標 題
學院(系)
專 業
學生姓名
XXXXXX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給水排水工程 XXX 學 號 XXXX
2008
年 3 月 19 日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背景(含文獻綜述)
1986 年以來, 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建築給水排水專業迅速發展, 已成為給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內, 在專業隊伍上已具有積累了一定經驗並經過專業培訓的設計、施工、安裝管理人員。在技術上, 積累了以前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的新技術,專業技術有了明顯的突破和發展, 其中消防給水系統在建築給排水中的發展尤為突出。在組織上, 成立了全國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標准技術委員會和中國土木學會給水排水學會建築給水排水委員會。近年來學術活動踴躍, 並加強了國際間的技術交流。在1996 年召開了全國建築給水排水青年工程師大會, 舉行中日學術交流會, 並參加了國際給水排水會議(W PC) 等加強了技術聯系。此外, 這個階段內我國建築給排水產品設備的發展也促進了建築給排水技術的發展。建築給水排水技術的發展是與科研工作、工程實踐(設計、安裝)、產品開發等多方面有關。近年來, 高層建築給排水日趨增加, 例如上海在浦東將建成的金茂大廈( 88 層, 420m ) 和上海國際環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e Center 96 層, 465m ) , 促進了建築手掘給排水技術的發展。我國在這方面的科研基礎工作還做得較少, 但在工作實踐中特別是設計方面已處於一定的水平。在產品開發上, 也不斷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為了使傳統的給排水工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在我國的經濟條件下有機結合, 我國正積極發展水工業,作為給水排水工程在21世紀的新發展。其中也要求建築給排水向舒適、衛生、安全可靠發展。
1 給水
1. 1 供水方式
在居住小區給水的供水方式中, 逐步向多種形式發展。傳統的屋頂水箱供水具有系統可靠、簡單, 降低用水高峰值以緩解用水的供需矛盾, 能充分利用市政給水管網的壓力, 投資省、維修方便等優點兄嘩。但也存在水質畢塵核易被污染、水壓不足、抗凍性差、影響建築外觀、增加結構荷載等問題。上海市規定, 新建住宅區規模在400戶以上多層住宅, 不宜採用水箱供水方式, 可採用水池——水泵等給水方式。
在高層建築給水方式中, 一般有分區串聯供水方式和分區並聯供水方式。
1. 2 增壓設施
在我國城市供水管網中, 管網最不利處的水壓要求≮0. 1M Pa, 並且城市水廠的供水發展速度滯後於住宅和公共建築用水需求的發展速度, 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壓能力下降, 故對於大多數建築的供水來說都需要局部加壓和水量的貯存、調節。我國常用的增壓設施是水泵、氣壓給水設備和變頻調速給水設備, 後二者技術的運用已日趨成熟。
1. 3 減壓方式
在高層建築中主要運用減壓閥、水箱、水泵三種方式來進行給水的豎向分區。現在採用最多的是減壓閥,它克服了佔地多、噪音大、二次污染、造價高的缺點。在生活給水系統中, 通常採用彈簧減壓閥。生活給水系統要求衛生潔具的最大靜水壓力≯0. 6M Pa, 住宅、旅館、醫院等分區壓力控制在0. 3- 0. 35M Pa, 辦公樓等僅白天活動的建築分區壓力控制在0. 35- 0. 45M Pa。在消防給水系統中, 我國目前多採用比例式減壓閥來分區。消火栓給水系統控制最
不利消火栓處的最大靜水壓力≯0. 80M Pa, 自動噴水滅火給水系統控制管網內的工作壓力≯1. 20M Pa。
1. 4 儲水裝置
在外部管網供水不足的情況下, 設鋼筋混凝土貯水池, 其底部及內壁應鋪設白瓷磚。設於屋頂的調節水箱, 從材料和加工方式上向多元化發展, 有鍍鋅、搪瓷、復合鋼板, 還有採用塗塑、玻璃鋼和不銹鋼的水箱, 目的是克服水箱的二次污染、減輕結構重量和施工不便問題。
1. 5 節水技術
我國人均淡水資源並不多, 加上水污染, 使節水成為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建築給排水中, 主要是推廣節水配件和建築中水道。節水配件有液壓式沖洗水箱配件, 二檔沖洗大便器配件、屋頂水箱的配重逆開止回閥、水力控制的多功能閥以及給水的衛生器具配件, 可具有限流、溫度自動調節、高溫限制等功能。配件的改進還著重於節省用水量和防止漏水。在建築中水設計中, 將污廢水分流, 廢水經生化處理後回用, 用於沖洗廁所用水、循環冷卻水補充水等。我國的北京、深圳等城市已明確要求廢水回用, 以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1. 6 生活用水量設計秒流量計算
從1990 年至1995 年, 我國對城市生活用水定額進行了新的研究。採集了全國55 個城市的歷年資料和77 個居住小區的測試資料, 提出了不同城市規模、不同地區的居民生活用水量、綜合生活用水量等建議值。
生活給水管道的設計秒流量在《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平方根和同時使用百分比的兩種公式。近年又提出了當用水規律符合發達國家用水特點時, 按美國亨脫法(概率法) 來計算設計秒流量和熱水設計秒流量。
1. 7 分質供水
在營造現代化生活的住宅環境和高質量的生活社區中, 人們對飲用水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改善飲用水水質, 我國最初是以小型家用凈水器的方式來處理飲用水, 其主要方式是用活性炭吸附過濾, 但是它在使用時濾料更換不易控制。近年來, 出現了「優質飲用水」這一概念, 它是指能達到直接生飲水水質標準的水, 其中有超純水、純水、蒸餾水、礦泉水和深度處理水等。優質飲用水的水源是來自城市自來水或地下礦泉水, 其處理工藝有離子交換、超濾、膜濾、蒸餾、消毒殺菌等。供水方式有桶裝供應和管道分質供應, 桶裝供應是在居住小區內設置集中的優質水供應站, 用桶裝送至居民家中或自取, 這種方式在目前佔大多數; 管道分質供水系統在上海住宅小區已建成一套, 該工藝採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預塗膜精濾、微電解和紫外線殺菌等技術, 可以去除對人體有害的有機物質, 特別是致癌、致畸、致突變物, 同時又保留了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優質飲用水經凈化處理後送至每戶廚房, 採用變頻恆壓供水系統, 管道末端循環。
1. 8 隔振、防噪
在水泵的隔振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除了卧式泵外還解決了立式水泵的隔振元件, 開發了橡膠隔振器和彈簧隔振器。在水泵管路上還運用了可曲繞橡膠接頭, 防止振動和噪音
的傳遞, 現已開發出大口徑軟接頭, 還有可曲繞彎頭、異徑管接頭, 使一個配件的功能增多, 便於管路的設計布置和安裝。
在水泵的出水管上, 要求安裝消聲止回閥以及防止水錘和噪音。生活給水管內水流速度控制是, 當管徑≤25mm 時, 水流速度控制在0. 8~ 1. 2mös; 當管徑>25mm 時, 流速控制在≯2. 0mös。
2 熱水
2. 1 熱水的加熱方式和設備
熱水的加熱方式有直接加熱和間接換熱。在採用熱水鍋爐加熱設備中, 主要有燃氣熱水鍋爐、燃油熱水鍋爐, 從總體上講一次換熱的效率要高於二次換熱的效率。現國內研究出的全自動高效熱水鍋爐, 基本解決了熱水鍋爐設於樓上的安全問題, 以適用於我國南方無熱力管網的地區。在直接加熱中, 利用太陽能也取得一定進展。近二年, 國內還多次開展了熱水供應、加熱方式和設備方面的研討。
在間接加熱方式上, 採用的熱媒主要為蒸汽和熱水。其換熱設備的理論得到一定的發展, 對容積式水加熱的設計提出了「紊流加熱」的概念, 即提高熱媒和被加熱水的流速, 以提高熱媒對管壁的放熱系數和管壁對被加熱水的放熱系數, 用以改善傳熱效果。在二次加熱設備中, 出現了導流型容積式熱交換器、半容積式熱交換器、半即熱式熱交換器。在設計中已意識到綜合考慮設備的安全、先進性以及設備一次性投資與佔地面積的因素, 合理經濟地選擇加熱設備。
2. 2 熱水供應的設計計算
在綜合性熱水供應的場所,對最大小時熱水用水量的計算有了合理的認識。對熱媒耗量的計算能反映出水加熱設備的產熱水能力、熱媒的加熱能力和貯熱量之間的關系。還出現了計算系統熱量的最大極限值方法和循環水量的簡捷計算方法。
在系統設計中, 注重保持供水水壓、水溫的平衡與穩定, 以達到用水舒適、節約的目的。在冷熱水壓力平衡中, 注意控制水頭損失、重視水加熱設備的設置位置、合理選擇冷熱水的豎向分區。在穩定水溫控制中,選擇合適的水加熱設備的自動溫度調節裝置,處理好熱水的機械循環系統。
2. 3 熱水系統中的節能
熱水供應系統節能問題提到新的位置, 其節能措施有: 提高給水溫度、降低使用水溫、採用混合龍頭或恆溫調節裝置、減少熱損失、選用優質的保溫材料、改進加熱方式、選用高效換熱設備等。
2. 4 熱水的水質處理
主要是防止熱水結垢, 損壞設備管道, 降低傳熱效率。當用水量大、水質差時,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應在加熱前進行水質軟化處理, 在處理技術上除運用加葯處理外還有運用靜電處理技術、電子處理技術和磁化處理技術, 以保證熱水在循環中的水質穩定。
此外, 熱水中的軍團菌(Legionella)問題, 也引起了關注。我國在熱水器或貯罐的容積以及構造上進行了改進, 採取了一定的抑制細菌和軍團菌滋生的條件。
3 排水
3. 1 排水立管通水能力的設計理論
塑料排水管的推廣應用, 深入了排水立管通水能力設計理論的討論。現存在三種觀點: 一是環水膜重力流理論, 它假定立管內水流壓力波動不大、不致破壞器具的水封, 由此產生了立管設計流量的負荷極限值; 二是對環水膜重力流量計算公式的否認, 在環水膜流狀態下, 建立立管氣流運動能量方程, 由此推出的立管排水量結果存在著矛盾; 三是認為環水膜重力流狀態是為達到流量計算目的而高度假設的水流狀態, 它用於計算是保守、可行的, 而用於建立氣流運動能量方程則是不全面的。在這方面國內還缺少大量的試驗和實踐來加以驗證。 立管通水能力的控制關鍵還是立管中的壓力, 它是與上述的排水量、管壁粗糙系數, 還有水流速度等因素有關。
3. 2 排水通氣技術
主要目的是提供排水中氣體的散逸, 達到透氣的作用; 防止排水系統中出現水封的負壓虹吸及正壓噴濺現象, 確保空氣的循環; 保持排水迅速通暢、安靜。其通氣方式有內(外) 通氣和透導式通氣方式。並開展了通氣閥和特製配件單立管排水系統的開發, 通氣閥用於補氣和防止管道內部氣體進入室內, 現處於工程實踐階段; 特製配件單立管排水系統已出台了設計規程,其立管的通水能力增大、減少了立管的數量。但該產品現局限於鑄鐵製品。
3. 3 屋面雨水排水問題
通過多年工程實踐經驗, 對屋面雨水排水技術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並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設計中明確管路系統中水流狀態是壓力流排水還是重力流排水,這二種設計方法均列入了我國的《屋面雨水排水設計
規程》。
3. 4 小型生活污水局部處理和消毒
我國在南方地區已在一定范圍內設置建築物用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這對建築給排水的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築的生活污水與城市污水有一定的區別,其處理後排放標准有自己的特點。在處理工藝上常採用接觸氧化、A2O 法、SBR 工藝流程, 處理的目的以降低BOD、COD 以及氨氮指標。處理構築物可設在室外地下或建築內地下室, 材料採用混凝土、玻璃鋼或鋼結構的。建築污水處理還需考慮臭氣的排放處理。
在污水消毒上, 南方採用氯片消毒較多; 北方地區採用二氧化氯協同消毒裝置, 以電解的方式產生ClO 2混合氣體。
3. 5 衛生潔具
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衛生潔具提出新的要求, 衛生器具更注重舒適、可靠、安靜、節能, 現也出現了各類高標準的、休閑的衛生器具。國外很多知名廠家也進入我國生產各類新產品。 4 建築滅火技術
4. 1 消火栓給水系統
建築滅火設計已成為建築給水排水的重要部分。在消火栓給水系統中更注重撲救初期火災, 系統中常採用穩壓泵保持系統的常高壓。增設小口徑自救式水槍, 提供非消防專業人員
使用。在分區中有採用減壓閥的、多出口水泵的、還有採用穩壓閥的, 以保證消火栓的水壓和出水量。為保證滅火設置能及時投入運行, 加強了工作泵和備用泵的自動切換裝置。
4. 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高層、超高層以及大規模工業建築的發展, 加強了自動噴水滅火技術的應用。自動噴水滅火設施設置在易起火部位、疏散通道、人員密集場所、不易發現火災部位、人員不易疏散部位以及需噴水降溫的地點。在高層建築中對玻璃幕牆、中庭迴廊、自動扶梯開口部位和普通防火卷簾處, 採取了噴頭加密的方式來替代水幕。在高架倉庫內引進了國外的大水滴噴頭、ESFR 噴頭,把噴水滅火從「控火」引入以「滅火」為目的。
4. 3 氣體滅火
積極應用鹵代烷的代用品。目前, 氣體滅火劑和滅火系統日趨多樣化, 有FM 200、CEA、IN ERGEN、Trio-dide 等等, 此外還有將水噴霧運用到電氣滅火, 將泡沫噴水運用到汽車庫滅火, 擴大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應用范圍。
5 管材和設備
5. 1 管材及連接方式
在給水方面, 熱浸鍍鋅鋼管、給水塑料管和金屬塑料復合管相繼出現。硬聚氯乙烯是積極推廣應用的化學建材, 它克服了管道的銹蝕問題, 水流阻力小、重量輕、安裝方便。這些新材料已開始應用到熱水供應、飲用水系統中。
排水方面, 建設部在1989 年頒布了建築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技術規程, 並在100m 以下的建築內部排水工程中推行U PVC 管的應用。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 管道的伸縮、耐熱要求、抗老化性等技術問題已得到解決, 現側重於介面防漏、排水噪音控制和塑料管在高層建築中的應用。還出現了復合型塑料管減少噪音的傳出, 採用防火套管來防止高層火災的蔓延, 開始採用離心澆鑄成型或採用球墨鑄鐵管。管道的連接, 除對夾式外還有柔性連接, 如RK 型、RP 型、STL 型、ZPR 型柔性介面。
5. 2 建築給排水設備
在氣壓給水技術上, 出現了強制性水力自動補氣方式, 有補氣罐高位設置和低位設置形式; 出現可緩解、調節熱水體積膨脹量的形式, 還可專用於消防水量的調節與壓力控制。在變頻調速給水技術上, 出現了變壓變數給水設備、多點控制恆壓變數給水設備、用於生活和消防系統的雙恆壓給水設備、變頻調速和氣壓水罐相結合的變頻式氣壓給水設備。在水泵產品上, 出現了低重心、低位出水的立式水泵, 有二個或以上出水口的多出口水泵, 有適用於消防給水用的流量—— 揚程曲線平緩的水泵等等。在熱交換器生產中採取了改進措施, 如提高熱媒流速使加熱盤管顫動、行成局部紊流區、增設導流擋板、分隔水加熱和貯存區域、減少被加熱水的過水斷面、設置循環水泵以在加熱過程中不斷循環、利用蒸汽凝結水的余熱等等。另外, 國內已能生產給水減壓閥並積累了一定的測試數據。在排水上已廣泛應用潛水泵, 開發了帶撕裂功能和碾磨裝置的無堵塞排水泵。局部水處理設備, 如隔油池、沉澱池等已成系列。地漏生產有多通道、防溢、快開、可調、側牆等多種形式。建築內的生活污水處理、中水處理設備已有多種產品可供選用。游泳池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開始應用機械制浪和
水力制浪技術設備。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 冷卻塔生產已達到國際水平, 水質處理和穩定均有相應的設備。
6 其他方面
6. 1 工程建設標准
過去, 規范編制的周期較長、內容過於簡單、技術滯後嚴重, 近年來加強了規范的修訂工作。建築給排水技術方面在有強制性規范的同時, 已完成10 多本推薦性規范, 填補了國內工程建設標準的空白。在標准圖建設上也不斷補充新的內容, 經常修改、更新, 增強可操作性。及時反映建築給水排水技術水平, 提高了整體專業的水平。
6. 2 CAD 技術的應用
CAD 技術在設計人員中已推廣應用。給排水專業出現了多種應用軟體包。在計算機繪圖方面, 能做到繪制平面圖的同時自動生成並顯示出透視圖, 使平面和三維更直觀。軟體也可在平面繪制後再生成透視圖。在軟體的開發上,突出了專業的特點, 均以AutoCAD 為平台, 但是在計算和優化方面軟體還未能較好開發。軟體處於初級繪圖應用階段。
6. 3 智能化建築中的給排水設計
重視樓宇自動化系統和運用計算機技術對給排水設備進行測量、監視及自動控制。給排水專業主要對衛生設備及滅火設備方面提出監控要求。在給水系統中,提出能對流量、壓力(壓差)、溫度、液位的監視、控制、測量、記錄; 排水系統中, 提出能對流量的測量、記錄、阻塞的顯示等; 消防滅火系統中, 提出監控方式、監測位置, 並能及時反映運行狀態。
自動化系統起步較晚, 但現已有了智能建築設計標准。在住宅區內, 給水計量開始推廣應用遠傳水表。由於產品規格偏少、投資偏大, 限制了給排水對自控的要求。
為了我國建築給水排水事業的發展,我們必須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國外的新技術,創造建築給水排水技術體系,把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技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畢業設計(論文)方案介紹(主要內容)
蘇中話物設備通信樓建築給水排水和消防設計的給水排水及消防施工圖的設計和編制,擴初設計說明書和各系統計算書;外文翻譯。
本建築項目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臨新城河,北臨文昌西路,本建築地下二層,地上13層,總建築面積2.9萬余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2.29萬余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6.9萬余平方米,高59.5m,屬一類高層建築。
下二層為非機動車庫;地下一層設有一個戰時人防物資庫、水池、泵房、強弱電間等;一層與二層為客戶接待服務處;三層為食堂及餐廳;四層為會議活動室;五~七層為呼叫中心;八~九層辦公室;十一~十三層為數據機房;屋頂設機房層。
一)給水相關初步方案
本工程由城市市政自來水管進水以滿足生活以及消防用水要求,從北側文昌西路市政給水管接入,市政水壓0.16Mpa。
供水方式採用分區給水,地下室、一層以及二層採用市政管網直接供水,二層以上採用水泵和水箱相結合的「市政管網—貯水池—加壓水泵—屋頂水箱—用水點」供水系統。
水池、水泵房集中設置在地下一層。
二)排水相關初步方案
生活污廢水室內外均合流,經化糞池預處理後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系統。
餐飲廢水廢水經隔油池除油,地下車庫廢水經隔油後提升至室外後排入市政管網。 屋面雨水採用重力流雨水系統,直接排入就近雨水檢查井。
三)消防相關初步方案
1、自動滅火系統
本工程中故除建築面積小於5平方米的衛生間、不宜採用水撲滅的電器設備間及與室外相通的敞廊以外均設置自動噴淋系統,以中危險級計算布置。
報警閥組集中設置於地下一層水泵房內。
噴淋用水通過噴淋泵從消防水池直接抽取,屋頂設消防水箱,室外設水泵結合器。 當消防水箱靜壓力不滿足要求時設增壓穩壓泵系統。
另:所有數據機房,電池室和變電所擬採用七氟丙烷FM200氣體滅火系統
一層柴油發電機房採用水噴霧滅火系統
2、消火拴系統
消火拴用水通過消防泵從消防水池直接抽取,屋頂設消防水箱,室外設水泵結合器。 各層均設置消火拴滅火系統。
擬在消火拴出口壓力大於0.5MPa處使用減壓穩壓消火拴。
當消防水箱靜壓力不滿足要求時設增壓穩壓泵系統。
3、消防水池
由於本工程只有一路進水,故設消防水池保障消防安全性。消防水池設於地下室水泵房內。大小根據自動噴淋和消火拴保護時間用水量確定。
4、滅火器配置
本工程各個樓層均應布置滅火器。辦公區域按中危險等級配置,機房區域按嚴重危險等級配置,強弱電間、電梯機房、控制室以及變電所均應加設滅火器。
四)人防工程相關初步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人防共設有一個人防物資庫。需設自動噴淋以及消火拴滅火系統。 給水,排水以及消防系統設計計算時須參考各人防工程相關規范的具體要求。
三、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
1)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冊(常用資料).第二版.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2)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2冊(建築給水排水).第二版.北
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3)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1冊(常用設備).第二版.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4)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2冊(器材與裝置).第二版.北
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5) 陳耀宗,姜文源,胡鶴均.建築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
社,1994.
6) 王增長,高羽飛,曾雪華.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第五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7) 馮翠敏,付婉霞.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循環方式與節水.中國給水排水.2001,17(9):
46~4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50015-2003.中國計劃出版社.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中國計劃出版社.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自動噴水滅火設計規范.GB50084-2001.中國計劃出版社.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1-96.中國計劃出
版社.
12) 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給水排水標准圖集合訂本 S1(下).北京:中國建築標准
設計研究所出版,2002.
13) 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給水排水標准圖集合訂本 S2(上).北京:中國建築標准
設計研究所出版,2002.
14) 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給水排水標准圖集合訂本 S3(上).北京:中國建築標准
設計研究所出版,2002.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中國計劃出版社.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中國計劃出版社.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中國計
劃出版社.
18) STD BSI BS EN 12109-ENGL.Bacuum drainage systems inside buildings.1999
19) AEA.CFX-4.2 User Guide.AEA Technology,Harewell,UK,1997
20) ATV REGELWERK(1992):Besondere Entwaesserungsverfahren Unterdruckentwaesserung
-Druckentwaesserung
㈥ 獵德污水處理廠的獵德污水處理廠
廣州市獵德污水處理廠是廣州市第2座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位於天河區獵德村以東、華南大橋珠江北岸,佔地面積39萬平方米,主要負責收集處理珠江前航道以北的大部分市中心區,包括西濠涌、沿江自排系統、東濠涌、二沙島及天河區的部分污水,服務面積228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296萬人。該廠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於1991年立項,1999年正式投產,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22萬噸,採用AB兩段吸附降解生物處理工藝,工程總投資約12億多元人民幣(包括二期工程部分項目);二期工程於2002年4月動工,2003年10月通水運行,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22萬噸,採用組合交替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三期工程於2004年動工,2006年11月通水運行,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20萬噸,採用改良A2/O工藝(缺氧/厭氧/好氧)。
獵德污水處理廠的一、二期工程的建成投產標志著廣州市污水處理事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它將在廣州市政府、市政園林局和市污水治理有限責任公司的領導下,以「凈化水質,造福人民」為已任,早日凈化珠江、重現水碧魚歡躍的美景,為廣州市的可持續發展、市民的生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
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後,日處理能力達64萬噸。獵德污水處理廠廠外共設有東濠涌、西濠涌、天河南路、林和東路4座污水提升泵站,其中東濠涌泵站還承擔了中心城區防洪排澇的任務。廠內主要的構築物包括:提升泵房、沉砂池、生物反應池、二沉池、濃縮池、脫水機房、接觸池等。污水由廠外泵站輸送到廠區後,經過廠內提升泵房的粗細格柵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再經離心式潛水泵提升進入廠區高架渠箱流入沉砂池;經沉砂處理後的污水分別進入一、二期生物反應池處理,再經過二次沉澱、消毒後達標排放。
廠內系統設備總裝機容量為3100KW。廠內中控室設計選用「DOS」集散式測控系統,通過工業計算機終端網路中設置的12個現場測控工作站實現對生產、工藝的運行管理。污泥處理工藝採用生污泥直接脫水。該廠運行以來,著力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構建起「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位一體科學管理體系,確保各項出水指標均優於國家一級B標准。同時,注重科技創新,自主研發設備管理軟體和泵站遠程通訊系統,並進行一系列技術改造,其中加蓋除臭技術應用走在全國污水處理廠前列。
獵德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於2009年9月動工,2010年6月通水運行。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56萬噸,採用改良A2/o工藝(預缺氧/厭氧/缺氧/好氧)。另外四期工程建有高效沉澱池,可以在雨季對合流雨水進行處理,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56萬噸。加上原有的一、二、三期處理能力,獵德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20萬噸,將成為廣州市污水處理廠的「老大」。升級擴容後的獵德污水處理廠「胃口」將大大增加,其整體納污范圍將覆蓋珠江前航道以北的大部分市中心區,包括西濠涌、沿江自排系統、東濠涌、二沙島及天河區的一部分,服務面積達143.3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226萬人。
據獵德四期工程項目部負責人介紹,與其它污水處理廠不同的是,獵德四期根據進廠水質以及排放標准,在處理工藝上採用了國際先進設備轉盤濾池作為深度處理工藝,即污水經過城市污水管網收集到污水處理廠提升泵房前,通過提升泵房提升進入泵房出水渠道、細格柵、曝氣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最後通過轉盤濾池、紫外消毒池出水,大大提高了出廠水的水質標准。此外,該項工程的另一大亮點是採用了高效沉澱作為初雨處理工藝。當雨季來臨時,大量的、含雜質相對較少的雨污合流水可經曝氣沉砂池處理後進入高效沉澱池單獨處理。該項技術不僅提高了處理效率,也可節約處理成本;而在旱季時,高效沉澱池則可用於獵德二期工程部分生化出水的深度處理,一舉兩得。據介紹,該初雨沉澱池日處理量將達66萬噸,居全國同類項目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