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幫忙找些資料
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生產規模急劇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從自然界獲得的資源超過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時排入環境的廢棄物超過了環境容量,出現了全球性的資源耗竭和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水污染就是尤為嚴重的一個,我們幾位同學們用課余時間對三明市水質狀況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查詢了國內有關資料,對於水污染這一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何謂「水污染」?
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
水的污染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江流總量的14%以上,而近年來,我國城市水污染問題嚴重,1998年監測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較重,據統計,1999年全國城鎮廢污水排放總量為606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量佔67%,廢水污水排放總量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根據水利部門監測結果。1980年全國受污染的河長比例為21%,1999年增加到38%。據監測,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我國的現行措施自70年代以來,我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採取了許多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建立了管理機構,加強了監測和監督建設了一批污水處理設施,推廣潔水和清潔生產工藝,如治理淮河污染的「零點行動」等。
不足之處有:1、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一些流域造紙、化工企業數量仍然過多,一些企業「舊病復發」繼續超標排污。污染負荷難以削減。達標排放之前,許多地方做的是表面文章,達標排放「零點行動」一旦結束,一些企業便「舊病復發」。
2、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缺乏力度。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即化肥、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在一些流域已成為主要污染來源,如滇池,生活污染源佔45%~56%,面源污染佔33%~40%,滇池在實現工業化污染源達標排放後,雖然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明顯下降,但在緩解湖水富營養化方面效果並不明顯。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資料顯示,一些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緩慢,已成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3、枯水季河流自凈能力差,污染有所加重。
4、一些地方仍未能正確處理水利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劇了水的惡化,一些地方為了防洪抗旱和保證工農業用水、修建了很多水庫、閘壩,如淮河流域就建有水庫5000多座、閘壩4000多處。有的地方閘壩一堵就是一年,等到水變黑變臭,便將污水下泄,污染下洲。「流水不腐」的道理誰都懂得,但「三河三湖」流域,許多地方變成了「死水一潭」因此,一些流域達標排放後又出現反彈。
應採取的措施:1、繼續健全有關的法律體系,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和普法宣傳,提高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
2、加強水污染防治和監測的管理,建立水環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統一管理、科學管理和民主管理。
3、推廣節水技術,引起生產工藝和廢水處理回用技術,繼續降低污水排放系數。
4、調整產業結構。特別在缺水地區,限制耗水,排污大的行業發展。
5、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資金,確保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和管理措施的實施。
中國是一個嚴重的絕對的貧水國!貧水意味著什麼?貧水就是貧血!水污染呢?那是血的污染!
美國的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井不幹,人們是不知道水的價值的」。我們真的應該記住他的話,因為,目前的趨勢下去我國在水問題的上會很快出現非常窘迫的局面。
看完了國家的現在,我們在回頭來看看三明的吧。
我們曾在采訪市民時,得到了如下回答:
我們問:老大爺,請問您覺得沙溪河同過去相比有什麼區別?
老大爺答:有國家檢查時就干凈些,時間一長就又臟了,沒辦法!
我們又向附近的幾位住戶詢問:您覺得沙溪河是否清潔呢?
答:我們覺得這里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老是有工業廢水排放,大量的污水從那裡排出,河水都是黑色的,上面漂浮著許多白色的泡沫,垃圾特別多,並有腥臭味,簡直不能讓人靠近。現在好了,你們瞧,現在的河水清涼了許多,甚至夏天還有人在這兒釣魚呢。我們覺得這里比以前干凈多了。還有的回答說:「我是這里的住戶,以前一到夏天,河水又臟又臭,周圍的居民也沒有環保意識,總往河裡或者岸邊倒垃圾,小孩子兒隨地大小便,弄得沙溪河周圍蒼蠅蚊子漫天飛,誰都不願意住在這兒!
當我們再次向岸邊的行人詢問後,我們初步得出以下結論:三明的河比過去有了很大改觀,除了國家出資治理以外,三明人,特別是周圍居住的人環保意識也在明顯提高。但是,流動人口和周圍的小攤小販還缺乏一般的衛生常識,有時會隨手丟棄垃圾造成污染,因此沙溪河還需要進一步整治和維護。這關鍵在於提高居住在三明的人的環保意識,加大環保宣傳,對那些自覺性較差和對公共事業漠不關心的人,需要進一步宣傳教育,加強監督治理。
我們走訪了相關環境部門,得到以下結論:
沙溪河上的漂浮物很少,大部分河水清澈,個別河岸有垃圾堆放,河水不能飲用,轄區水域水質狀況總體良好,與上年相比變化不大,沙溪流域地表水達標率為90%,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石油類,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6%,主要污染因子為糞大腸菌群:湖庫水質呈富營養趨勢,主要為氮、磷污染。
根據年度環境統計,全市廢水排放總量2.39億噸,較上年增加了2.38%,其中工業廢水佔80.3%,生活污水佔19.7%,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達44849噸,比上年削減8.2%。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89.8%,三明市列東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懸浮物、氨氮、化學需氧量(COD)總磷4項出現超標。
而這些污染的來源主要有:
1、部分家庭還使用含磷的洗衣粉。
2、大量污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向沙溪河中,其中包含各種污染物質。
3、附近人群將廢棄物直接倒入河中。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四點的治理方法:
①水污染防治法的貫徹得到各級重視。
②狠抓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工作。
③多方融資加快設施建設。
④大力實施環境創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貳』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
凡排放工業「廢水」中含有下列十九類有害物質時,其車間或車間處理設備出口的崐排放濃度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工業「廢水」最高容許排放濃度(1) mg/L
序 號 有害物質或項目名稱 最高容許排放濃度
1 汞及其無機化合物 0.02(按Hg計)
2 鎘及其無機化合物 0.1(按Cd計)
3 六價鉻化合物 0.5(按Cr6+計)
4 砷及其無機化合物 0.5(按As計)
5 鉛及其無機化合物 1(按Pb計)
6 pH值 6~9(2)
7 懸浮物(水力排灰、洗煤水、水力沖渣) 500
8 生化需氧量(5天20℃) 30(3)
9 化學耗氧量(高錳酸鉀法) 50(4)
10 硫化物 1
11 揮發性酚 1
12 氰化物 1(按CN ̄計)
13 有機磷 0.5
14 石油類 10
15 銅及其化合物 1(按Cu計)
16 鋅及其化合物 5(按Zn計)
17 氟的無機化合物 10(按F計)
18 硝酸苯類 5
19 苯胺類 3
注: (1) 凡排入流量小,稀釋能力較差及供捕撈、養殖用水體的工業「廢水」最高容許排放度,跟據當地具體情況,從嚴掌握。
(2) 指工廠廢水總出口。
(3) 造紙、化纖漿粕及製革三種「廢水」和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系統的工業「廢水」的生化需氧量排放標准可允許為200mg/L。
(4) 造紙、化纖漿粕及製革三種「廢水」的耗氧量排放標准可允許為500mg/L; 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系統的工業「廢水」的耗氧量排放標准可允許為200mg/L。
同時,請參考國家《綜合污水參考標准》。
『叄』 水污染治理現狀
一、水污染源治理現狀
70年代,我國的工業污染治理主要集中在點源上,以治理工業「三廢」為主;80年代,通過調整不合理的工業布局、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結合技術改造,強化環境管理等措施,對工業污染進行了綜合防治,並在小范圍內開展了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進入90年代以來,在加強工業污染防治的同時,大規模開展了重點城市、流域的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力爭使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國家確定的「三河」、「三湖」的水污染防治全面展開。
1998年度我國廢水排放總量為395億t,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1499萬t。分別比上年下降了5.0%和14.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01億t,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06萬t,分別比上年降低了11.5%和24.9%;生活污水排放量194億t,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693萬t,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6%和1.3%(表7-3)。
表7-31998年與1997年廢水及化學需氧量排放對比
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廢水處理率和排放達標率分別為87.4%和65.3%,比上年分別提高了8.5%和10.9%。全國已建成並運行的城市污水廠266座,日處理能力1136萬t,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超過20%。
二、水污染治理技術現狀
1.污水常規處理技術
污水處理技術,按其作用原理大體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類。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使污染物在不改變其化學性質條件下從污水中分離的方法,如沉澱、過濾、氣浮、吸附、蒸發等方法,多用於污水的預處理和後處理;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轉化成無害物質的方法,如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電解法等,多用於污染物濃度較高、毒性較大或微生物難以降解的工業污水處理;生物法則是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並轉化為無害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可生化性較好的有機污水的治理。生物法根據微生物對氧的需求可分為厭氧法和好氧法兩大類,同時又根據生物絮體在反應器中的存在方式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厭氧法多用於處理高濃度污水,好氧法則多用於處理較低濃度污水。
國內外污水處理工藝主要以生物法技術為主,原因在於生物法具有微生物來源廣、種類多、繁殖力強、容易馴化和發生變異的特點,處理成本相對較低。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對微生物凈化機理和反應動力學認識的深入,生物法技術也更加成熟和完善,不僅凈化效率和出水效果有了很大提高,運行成本也有了大幅度降低。我國污水處理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基礎上,通過積極的研究與開發,也已形成了一系列適合我國國情的新技術、新工藝。
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包括:好氧法中的傳統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A-B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厭氧法中的厭氧污泥床法、兩相厭氧消化法;厭氧、好氧相結合的A-O法、A-A-O法等。
(1)傳統活性污泥法。傳統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建成第一座試驗廠以來已有80多年歷史,通過多年生產實踐中的不斷完善,現已十分成熟,並在許多國家的大中型污水廠應用。其凈化機理重點利用了微生物對數增長期的高活性,因此具有凈化效率高的特點。
該工藝的優點是凈化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缺點是污泥產量大、脫氮除磷能力差,操作管理技術要求嚴,一旦疏與管理將引起活性污泥的異常現象(如生物中毒、污泥膨脹等),重新恢復需較長時間;因此該工藝目前已逐步被其它工藝取代。
土耳其安長拉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水量76.5萬t,運行參數如表7-4。我國北京(高碑店)城市污水廠、天津(紀莊子)城市污水廠也屬此類。
表7-4土耳其安卡拉污水處理廠效果
(2)氧化溝法。氧化溝又稱循環曝氣池或氧化渠,50年代由荷蘭衛生工程研究所開發,屬活性污泥法的變種,凈化機理也稍有不同。開發的目的在於滿足污水處理要求的同時,使剩餘污泥量進一步減少,從而降低污泥處理成本。原理是通過延長曝氣反應時間,並採用環形循環曝氣池,使污水在池內有一個較長的循環期,在距曝氣器較近的區段溶解氧濃度高,微生物處於高活性期,有利於有機物的降解;在遠離曝氣區,溶解氧濃度偏低,微生物處於缺氧環境,有利於提高系統中污泥的自身消化和脫氮、磷能力。氧化溝法就其結構形式而言,又有許多變種,其中較典型的有奧拜爾式(orbal)、卡魯塞爾式(cor-rousel)和交替式。
該工藝的優點是工藝流程簡單,出水水質好,氮、磷去除率高,污泥產量少。缺點是污水停留時間長、基建投資大,同時由於該法採用表面轉蝶曝氣,水渠較淺,不僅曝氣效率低,對環境溫度要求也較高。
工程實例:河北省邯鄲市橋東污水廠引進丹麥技術建成了一套三溝交替式氧化溝系統,水處理規模10萬m3/d,各項運行指標均優於設計要求(表7-5)。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石油化工污水廠(6萬m3/d)、昆明市蘭花溝污水廠(5.5萬m3/d)則分別採用的是奧拜爾式和卡魯塞爾式氧化溝,運行效果也十分理想。
表7-5邯鄲市污水處理廠運行效果
(3)A-B活性污泥法。A-B活性污泥法又稱吸附-生物氧化法,是德國亞琛大學賓克教授於70年代中期,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難降解有機物而設計的。該法按微生物反應原理將污水處理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A)為高負荷吸附合成段,第二段(B)為低負荷生物氧化再生段。通過分段,使每段中的生態系相對獨立,避免生物間的相互干擾,可充分發揮不同生物群體自身的凈化作用,提高系統的總體凈化能力。在A段,由於微生物較強的吸附作用和自身合成能力,不僅能較高程度地去除可生物降解污染物,還可大量去除難降解污染物;在B段,由於在低負荷環境下運行,有利於消化菌和聚磷菌的繁殖,因此還可提高系統的脫氮、除磷能力。
該工藝的特點是:凈化效率高、基建投資省、耐沖擊能力強、出水水質好。缺點是工藝較復雜,運行管理不便。
工程實例:德國Krefeld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4萬m3/d,進水水質BOD5400mg/L、COD800mg/L、TKN45mg/L、TP10mg/L,其處理結果見表7-6。
表7-6德國Krefeld污水處理廠運行結果
(4)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屬生物膜法的一種,70年代由日本初創。原理是在生物反應器中裝載填料(或稱載體),利用微生物自身的附著作用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使污水在與生物膜接觸過程中得到凈化。該方法由於填料的存在,一方面增大了反應池內的生物量,提高了系統的凈化能力;另一方面還由於生物膜是由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和較高等的水生動物共同組成的高密集生態系,因此具有良好的凈化效果。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供氧多採用底部鼓風曝氣方式,空氣氣泡在填料間迂迴上浮過程中,一方面可與生物膜充分接觸,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鼓風動力消耗。另一方面由於氣泡的攪動作用,還可促進生物膜的更新,提高生物活性。
該法的優點是凈化效率高,抗沖擊能力強,污泥產率低,操作管理方便,動力消耗低,脫氮除磷能力強。缺點是對於較大型污水廠需要填料量過大,不便於運輸和裝填。近幾年我國又在普通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基礎上根據生物吸附原理,開發出了二段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進一步提高了該技術的凈化效率和脫氮除磷能力,拓寬了應用范圍。
工程實例: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星城生活污水處理廠(2萬m3/d)、內蒙古東勝市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3萬m3/d)、河北邯鄲叢台酒廠(2000m3/d)、河北晉州市印染廠(2000m3/d)等均採用了二段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運行效果良好。
(5)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厭氧法也稱厭氧消化法,是在無氧條件下,借兼性菌及專性厭氧菌對有機物的消化降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方法。消化降解過程可分為酸性水解和鹼性消化(鹼性發酵或甲烷消化)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通過酸性腐化菌或產酸菌的作用,最終產物是包括丁酸、丙酸、乙酸和甲酸在內的有機酸以及醇、氨、CO2、硫化氫、氫以及生物能量,為下一階段的甲烷消化作準備;第二階段中,在甲烷菌的作用下,第一階段的產物進一步分解成消化氣,主要產物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就是在厭氧反應原理下產生的。所謂污泥床,是指在人工培養或馴化條件下,厭氧污泥以顆粒狀絮體形式沉積於反應器的底部所形成的高濃度污泥層。當污水向上流動、首先穿過污泥層時,就會使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消化氣。因此,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成功的關鍵是要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顆粒狀高活性污泥。
該方法的優點是有機負荷高,凈化能力強,能夠直接處理較高濃度的有機廢水,並能產生新的能源。缺點是對反應溫度要求嚴,當污水中含硫化合物濃度較高時會對反應產生抑製作用。
目前,該方法已廣泛應用於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中,如啤酒、制葯、食品、肉類加工、酒精等行業。
(6)兩相厭氧消化法。前已述及,厭氧消化過程包括酸性水解和鹼性消化兩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自己獨立的微生物群體參與其反應。由於兩大類微生物群體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有很大差異,對底物的反應速率也不相同,整個反應過程受鹼性消化速率所控制。因此,當在同一個消化池中生活棲息這兩大類微生物群體時,必然不能使它們都處於生長繁殖的最佳狀態,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兩相厭氧消化法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將兩個反應階段分別在兩個消化池中完成,使每一段的生物菌體都生長在各自最佳環境條件,從而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有機物分解程度和系統有機負荷,還提高了消化氣中甲烷的純度。此外,由於酸化水解段中微生物群體對反應環境(水質、溫度、pH值等)的要求范圍比第二段寬得多,因此還增強了該工藝的適用范圍,特別是對於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通過第一段的預處理,可較大程度地提高污水生化性能,為後續處理打下了良好基礎。
目前,由於兩相厭氧第一段的特殊凈化作用,人們還利用這一點,使其與好氧法工藝直接相連,開發出了A-O和A-A-O法等新工藝,克服了好氧法不敢涉足高濃度污水或生化性較差污水的不足。
2.污水處理非常規技術
污水二級處理,並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污染,處理後的污水也不能直接回用於工農業生產。隨著世界各國水資源的急劇短缺,單純的污水二級處理已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西方發達國家已逐步開始了污水三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但在實際運行中,其昂貴的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使許多水廠陷入了困境。為了尋求既經濟又節能的處理技術,人們打破常規,又重新回到了自然凈化的老路。如近幾年大力推廣應用的土地處理、人工濕地和氧化塘技術等,被稱為革新與代用技術(Innovative and Alternative Technology),簡稱IA技術。目前IA技術在發達國家的污水深度處理中已廣泛應用,如美國、英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在污水二級處理方面,發展中國家也進行了大膽嘗試,並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在許多國家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國。
IA技術的優點是基建費用和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簡單、易維護、處理水質好。缺點是凈化效率較低、佔地面積大、不適宜在寒冷地區應用。
(1)土地處理系統。土地處理系統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將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過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和植物根系吸收,使污水得到自然凈化的污水處理技術。基本工藝包括:漫滲、快滲、地表面漫流和濕地。為了更好地提高凈化效率和經濟效益,有的還專門引種了具有較高經濟價值、較強凈化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植物或林木,稱為人工土地處理系統。利用該技術最有代表性的國家是以色列。在該國,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幾乎80%以上都要再經土地處理進一步凈化,然後回用於工農業生產。
我國近幾年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並在污水二級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工濕地和內蒙古寧城老窖酒廠的土地快速滲濾系統等。
(2)穩定塘(俗稱氧化塘)。穩定塘是利用天然或經人工改造、修建的池塘,通過諸如厭氧、好氧、兼性生物分解和水生植物吸收等自然凈化能力,完成污水凈化的處理技術。穩定塘根據塘中溶解氧含量的不同,可分為厭氧塘、好氧塘和兼性塘,在實際應用中根據各種塘體的功能、效能進行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處理負荷以系統自凈能力為限。為了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凈化能力,還可加入許多人工措施,從而又派生出了諸如強化曝氣塘、水生植物塘和生態系統塘等。
工程應用:如聯邦德國Ohlstadt城的Biolak曝氣塘、巴西Bahia省的水葫蘆塘和我國北京燕化公司牛口峪水庫的生態塘等。
(3)生態系統法。生態系統法是根據生態學觀點和系統學理論,通過多種廉價處理技術的優化組合,實現污水凈化的技術方法。該法1990年於我國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水庫石油化工污水處理中(5.5萬m3/d)首次應用,不僅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還迅速恢復了庫區生態,得到了國內外環保專家的高度評價,被稱之為既治標又治本的「中醫療法」。
採用的生態系統包括:
·有機質→菌、藻類→原(後)生動物→高級水生動物(生物凈化系統)
·有機質→微生物→水、陸生植物(植物凈化系統)
·有機質→生物床→土壤層(土壤凈化系統)
『肆』 主要的污染部門及排污種類
石油經濟是區內經濟的主體,對水體的影響也主要是石油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水。企業排放工業廢水的具體情況如下。
1.主要工業污染行業
石油開采過程中,以採油產生的廢水最多。採油與煉化兩大部門構成了主要污染部門(圖4-1)。採油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為74.85%,是第一工業廢水污染行業。煉化部門僅次於採油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7.36%,是第二工業廢水污染行業。兩者等標污染負荷累計為92.21%。油水井作業過程中,也可產生廢水,由於一般都進干線,實行無污染作業,僅有少量廢水排入井場土池中。1993年全局作業部門等標污染負荷比為僅為0.24%,是工業廢水污染最小的部門。全局工業污染部門等標污染負荷計算結果及評價結果及評價結果見表4-2。
表4-2 主要工業污染部門評價表Tab.4-2 Assessment of major instrial sources of pollution
圖4-1 水體石油污染的主要污染部門組成圖
Fig.4-1 Sources of water petro-pollution
2.石油行業主要的污染企業
全局工業廢水主要污染企業有五個,其中四個是採油廠。仙河採油廠等標污染負荷比為41.59%,是第一工業廢水污染企業。其餘按等標污染負荷比為大小順序依次是:石油化工開發總公司、東辛採油廠、孤島採油廠和孤東採油廠,其等標污染負荷比依次是17.36%、12.89%、10.24%和6.63%。以上五個單位的等標污染負荷累加比達88.71%,是主要的工業廢水污染企業。各類廢水排放達標率見圖4-2,石油污染源分布見彩圖11。
圖4-2 各類廢水排放達標率
Fig.4-2 Percentage of standard-satisfaction of different wastewater discharge
3.主要污染物排放種類
表4-3列出11項污染物的等標污染負荷,從表4-3和圖4-3中可以看出,揮發酚等標污染負荷比最高,為51.63%,是第一污染物。石油類等標污染負荷比為32.78%,是第二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2.99%,是第三位污染物。三者等標污染負荷累加負荷比達到97.40%,是主要污染物。懸浮物、硫化物、氰化物、銅、鉛、汞、鋅和六價鉻8項污染物相對污染較輕,等標污染負荷比總和僅為2.6%。
表4-3 石油企業工業廢水主要污染物評價表Tab.4-3 Assessment of major contaminants in wastewater from petro-instries
①重金屬含Cu、Pb、Hg、CN—、Zn和Cr6+6項污染物。
圖4-3 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
Fig.4-3 Category of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伍』 廢水排放達標率怎樣計算
計算廢水排放達標率首先要明確是 什麼廢水 多大范圍(地域)
例如一個市市區范圍內所有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的 廢水排放達標率
就是看有多少工業企業廢水排放未達標
然後按照某種計算方式進行計算(按排水水量或者按企業數目等等因人而異)
『陸』 污水排放達標率是什麼
達標的污水排放量比上污水排放總量乘於100%就是達標率
『柒』 中國水環境廢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在2003年,中國的水環境廢水排放總量達到了460.0億噸,相比上一年度有所增長,增長率為4.7%。這一總量中,工業廢水占據了較大份額,排放量為212.4億噸,比前一年增長2.5%。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則為247.6億噸,增長速度較快,達到了6.6%的年度增長率。
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COD)排放方面,總量為1333.6萬噸,盡管有所下降,但幅度微小,為2.4%。其中,工業廢水中COD排放量為511.9萬噸,較上年度減少了12.3%,顯示出工業廢水處理成效。相反,城鎮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為821.7萬噸,增長了5.0%,反映了城市污水處理壓力增大。
氨氮排放量方面,2003年為129.7萬噸,比上年增加0.7%。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為40.4萬噸,較上年度下降了4.0%,表明工業界在氨氮控制上有所進步。而城鎮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為89.3萬噸,增長了3.0%,顯示出城鎮污水處理對氨氮減排還需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廢水排放的達標率在2003年有所提升,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89.2%,相較於前一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其中,重點企業的達標率達到了90.5%,上升1.1個百分點,但非重點企業的達標率則下降了2.6個百分點至77.7%,這提示我們工業廢水處理的不平衡性仍需關注和改進。
2006年2月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七大水系的411個水質監測斷面中,有41%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3類標准,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32%的斷面為 4~5類水質,上升2個百分點;超過5類水質的斷面比例佔27%,下降1個百分點。 2003年度七大水系407個重點監測斷面中,38.1% 的斷面滿足Ⅰ~Ⅲ類水質要求,32.2%的斷面屬Ⅳ、Ⅴ類水質,29.7%的斷面屬劣Ⅴ類水質。其中七大水系幹流的118個國家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佔53.4%,Ⅳ、Ⅴ類水質斷面佔37.3%,劣Ⅴ類水質斷面佔9.3%。各水質幹流水質好於支流水質。
『捌』 調查報告
環境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當今境污染時人類面臨的一大嚴重問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體廢棄物超過30億噸,廢水6000—7000億噸,排放廢氣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億噸。因環境污染造成上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成千上萬的疾病和死亡。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相當嚴重。每年廢水排放量360億噸,導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污染。據調查523條河流中有436條受到污染;在47個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層次污染的有43個;在2億城市居民中僅有1/2能獲得安全的飲水,而農村中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飲水。我國每年排入大氣的粉塵約2000萬噸,二氧化碳1500萬噸,氮氧化物400多萬噸,大氣中有害物質含量遠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准。此外我國每年固體廢棄物排放量高達7億噸,佔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此次調查,通過分析環境污染的現狀,找出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關於環境保護的幾點對策,撰寫此篇調查報告。
二、調查途徑
(一)公眾方面的調查
公眾對於環境保護態度總體上是積極負責的。如;90%的公眾對於「迅速增加的汽車所排放出的煙塵與其所帶來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對意見,62%的公眾認為「農業燒荒」會引起大氣污染。當時當環境保護與公眾的切身利益相沖突的時候,公眾的分歧就顯示的比較明顯了。如塑料會產生白色污染的問題,人們在認識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眾認為:塑料袋對環境造成污染,應該回收,但在使用上卻只有4.2%的人選擇「堅決不用」,應為這樣污染的是環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據觀察和調查,我們發現:公眾對於環境保護個人的參與行為還比較積極,但對於制止他人的環境污染問題上,表現出的積極卻並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費水時不到5%的公眾會加以制止,而對於亂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還只有2.5%。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公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又一次體現出來了。
此外就城市垃圾一事來說據了解,我國僅「城市垃圾」的年產量就近1.5億噸,這些城市垃圾絕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僅影響城市景觀,同時污染了與我們生命至關重要的大氣、水和土壤,對城鎮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垃圾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棘手問題。垃圾不僅造成公害,更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每年年產1.5億噸的城市垃圾中,被丟棄的「可再生資源」價值高達250億元!北京市現日產垃圾13000噸,全年生產495萬噸,而且每年將以8%的速度遞增。我國目前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還有衛生填埋,這種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產生的問題,其缺點是建填埋場佔地面積大,使用時間短(一般十年左右),造價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資源浪費了;再是焚燒,使垃圾體積縮小50%~95%,但燒掉了可回收的資源,釋放出有毒氣體,如二惡英、這個電池中的汞蒸汽等,並產生有毒有害爐渣和灰塵;第四種是堆肥,這種方法需要人們將有機垃圾與其它垃圾分開才行,它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北京市現處理一噸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處理費用就是5億多元。這還不包括建設垃圾處理場的費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廠就得花1~2億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燒廠就得花20多億元,這又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當前大量未經分類就填埋或焚燒垃圾,既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又會產生二次污染。而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為此國家也投入使用了大量標有分類字樣的垃圾桶,但是據了解成效並不是很明顯了,為什麼了?據調查其實許多人是有這個心卻沒有這個耐性,或是有這個耐心但卻對於分類知識知之勝少。此外也不乏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只知發展不知環保,提倡先污染後治理的方針。但是在我們分析看來還有一點是造成這個結果的一個不能少的原因即;環保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完善。但是不能否定的是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地提高,使得有的地區在垃圾問題上已經波有成績了。以北京為例:過去北京市秋末冬初,大街小巷堆著臟稀稀的白菜幫子,環衛工人用大卡車不斷的往外運,而現在菜幫還田,凈菜上市,臟的景象消失了。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二)企業方面的調查
說起污染,我國的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工業性污染,即企業。因此我們認為企業方面的調查時十分必要的,他不僅對於環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決定環境和經濟發展能不能齊頭並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個企業發放的2000份,回收率高達86.7%的問卷中我們也許能對此有一個比較初步的了解。在樣本中,囊括了輕紡、冶金、橡膠石化、能源、建材、機電及其它汗液分別佔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區域劃分,商業、住宅區佔22.2%。工業區佔56.6%,農業區佔14.4%。重點體現在老廠較多,污染大戶多;城區企業多,國營企業多。此外據了解大多數企業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能源、輕紡、建材是污染大戶。
如今隨著國人環保意識的復甦我們來看看現在企業的環保狀況:
如:三廢治理效率情況
單位:%,萬噸
指標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 85.2 88.3 89.2 90.7 91.2 90.7 91.7 92.4
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 61.3 70.2 69.1 75.6 79.4 81.9 86.3 88.8
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 67.3 75.0 78.5 80.2 82.9 87.0 88.2 89.6
工業粉塵排放達標率 50.2 61.7 54.5 71.1 75.1 82.9 88.1 89.3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52.1 51.9 54.8 55.7 56.1 60.2 62.1 64.3
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 15.7 17.1 17.5 22.1 23.2 27.4 23.4 26.4
「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 344.6 385.6 441.0 573.3 755.5 1026.9 1351.3 1621.4
此外據了解自2007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1.7%,比2001年提高了6.5個百分點;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86.3%,提高了25.0個百分點;工業粉塵排放達標率為88.1%,提高了37.9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62.1%,提高了10.0個百分點;「三廢」綜合利用也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達到1351.3億元,提高近3倍。這應該算得上是一個飛躍吧。
企業的環保狀況還體現在各企業環保人員的狀況,據我們調查表明211個企業中,有121個企業擁有專職環保人員131人,平均每個企業一人。此外我們還對環保裝置的運行進行了調查表明:「基本正常,無障礙」的佔71.0%(全國平均數為50%);「有時出故障」為24.1%;「經常出故障」的為4.3%,而環保裝置主要出現的問題為費用不足,專業人員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問題。
(三)政府方面的調查
1979年9月,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批准和頒布了建國以來第一部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把我國的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方針、任務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標志著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步走上法制軌道,也標志著我國的環境法制體系開始建立。之後,國家陸續頒布了許多重要的環境保護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情況制定和頒布了一批環境保護條例。把環境保護建立在法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環境法律體系,嚴格執法程序,加大執法力度,保證環境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
二十世紀80-90年代,我國的環境立法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90年代,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成立,加快了資源環境立法的進度。在這一階段,國家在制定其他法律法規的過程中也特別關注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強調可持續發展。迄今為止,國家針對環境保護對象制定頒布和修訂了多項環境保護專門法以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資源法。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體系的環境法律和標准體系。在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在資源和生態保護方面,制定了《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在防災減災方面,制定了《防震減災法》、《防洪法》和《氣象法》等,環境立法在環境保護的主要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到目前為止,制定了8部環境保護法律、15部自然資源法律,制定頒布了環境保護行政法規50餘項,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近200件,軍隊環保法規和規章10餘件,國家環境標准800多項,批准和簽署多邊國際環境條約51項,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環境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共1600餘項。國家頒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為消除放射性廢物、醫療廢物環境安全隱患奠定了法律基礎。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體系的環境法律和標准體系,這些法律法規,對我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壞資源環境的活動,加快治理污染的進程,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此外我國政府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強,國家積極開展環境執法大檢查,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大。目前,我國的環境執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執法檢查活動為推動,以日常監督執法為基礎,以環境監察執法稽查為保證,以公眾和輿論監督為支持的現場監督執法工作體系。國家對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等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推動重點地區的污染治理。實施關停「十五小」企業,檢查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流域限批,提高執法效果。總體來說,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環境執法工作不斷得到加強。截止到目前,我國已建立起國家、省、地、縣四級環境執法體系,擁有環境監察機構2954個,環境監察人員5.7萬人。通過標准化建設,環境執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逐年增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佔GDP比重穩步提高也是政府環保意識大大提升的一個很顯著的方面。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環保治理投資每年為25-30億元,約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資總額超過一百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0.60%左右;「九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1010.3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02%,首次突破1%;「十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2388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30%;2007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3387億元,是1981年25億元的135倍;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6%。
三、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
(一)規劃不當,矛盾較多
規劃不合理導致區域功能混亂,是許多環境污染糾紛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我縣的武溪、浦市兩鎮較為突出,白沙鎮部分區域也有存在。常見規劃不當的現象有:城鎮小型加工廠與居住區之間沒有緩沖區,小型的加工廠安插在居民樓,居住區中開辦有污染的飲食娛樂服務企業,這樣往往易造成企業雖經規劃部門批准且達標排放,但周邊群眾環境質量卻無法得到保障。
(二)我縣老污染治理欠帳多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縣的環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離我們經濟社會日益發展,老百姓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還相差很遠,老污染糾紛的處理還存在較多的遺留問題,並且深層原因涉及到移民、國企改制等問題,情況較為復雜,這也是我縣工業這也是我縣污染糾紛的一個特點。
(三)以鄰為壑,地方保護
一些地方在規劃中,僅僅考慮了如何避免功能布局對本地居民的污染影響,而無視對相鄰區域可能造成的危害。受害地政府對排污單位鞭長莫及,排污地政府受利益驅動對污染問題是能拖則拖或僅做出象徵性的處理,而上一級環保部門在協調處理時往往難以決斷,導致不少跨界污染糾紛的出現。比如我縣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受到辰溪釩廠直排廢水的嚴重威脅問題,峒河水質污染問題等等。
(四)環保法律法規不完備,界定困難
首先,污染糾紛的內容呈現復雜化的趨勢,而法律規定不全面,如在居住區內禁止建設飲食娛樂服務項目的規定,在商住樓是否適用?建築雜訊和夜間施工管理在鄉鎮和農村無法可依等;其次,標准空白現象較多,如光污染等;再次,環境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如對環境污染損害缺乏經濟賠償的處理程序和計算標准等。同時,環保部門還缺乏必要的強制執行手段。
四、環境保護的發展對策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
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指導我縣的經濟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實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改進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制度,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把社會穩定、環境質量等納入考核內容;要逐步樹立環境質量也是政績的觀念,不單純以GDP論發展。
(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以滿足居民不斷提高的對生活環境的需要為出發點,科學制訂城市總體規劃,逐步推進城市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做到新區開發統籌兼顧、合理布局;功能布局統籌兼顧;開展城市總體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保障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推進。
(三)建設集中工業區,集中污染,綜合治理,並適度對區內群眾進行遷移
可以有效地整合污染治理、生活後勤服務等資源,以較底的成本化解矛盾糾紛,我縣大力興建的武溪工業園區則是解決矛盾的最好實踐。
(四)狠抓便民服務和首問責任制
環保污染大都時效性,就要求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事業新和責任感,同時我局推行「24小時到現場解決」的限時解決機制,可以有效地把矛盾和污染糾紛化解在萌牙階段,在糾紛調處中也要注意認真受理,推動整改。首先要迅速、及時地開展調查工作,摸清事實真相,把握糾紛焦點和雙方責任;其次,進行深入、細致的政策宣傳,統一認識,為下一步協商處理打下思想基礎;最後,協商處理方案,並對違法者追究法律責任,以真抓實乾的作風,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