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廢水提純系統項目背景

廢水提純系統項目背景

發布時間:2024-06-10 08:54:34

① 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產生背景

18世紀早期,城市和人類文明似乎在自我毀滅的邊緣上搖搖欲墜,刺鼻的臭味和污水惡臭熏天,帶來的疾病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疾病泛濫,由於是霍亂和引起發燒的疾病。老鼠和蟑螂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歐洲所有城市都面臨著這種威脅,就在這個時候污水處理系統到來了,他拯救了西方文明,拯救了不計其數的生命。

② 水的提純處理

(一)沉澱物過濾
(二)硬水軟化
(三)活性炭吸附法
(四)去離子
(五)逆滲透法、反滲透
(六)超過濾法
(七)蒸餾
(八)紫外線消毒法
(九)生物化學法
(十)正向滲透法,自然凈化方法的人類新創造。 「滲透」在海水淡化、脫鹽、水處理領域,啰嗦、復雜一下又稱正滲透、或正向滲透,以示與反滲透、反向滲透法、逆滲透的差異、區別或對應、強調,正向滲透法是與反滲透互逆的一對方法。正滲透作為一種潛在的水純化和淡化新技術,世界上正對其進行著多角度、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壓力驅動反滲透膜分離技術(RO)在膜、膜組器、設備和工藝等方面都有了較大創新和改進,但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RO技術在節能、環保領域存在的局限,而且就脫鹽來講,RO技術可認為已接近發展的頂峰。因此,國外已經開展了「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FO)」的相關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海水淡化、污水處理、食品加工、醫葯等領域得到了應用,特別是「壓力延緩滲透(FRO)海水發電」,更是一項極具前景的清潔再生能源開發技術。但是國內對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關注得很少,相關研究和論文也不多。雖然,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有了創造性的發明「非加壓吸附滲透法海水淡化」(CN92110710。2)。
國外1976年,有液-液體系的原始嘗試,國內1992年,發明過液-固體系的正向滲透(非加壓)吸附滲透法脫鹽(CN92110710。2)。直到約10年後,又重新跟隨國際潮流,開始標準的模仿復制的模式,2008年開始有綜述報告。
正向滲透分離技術很早就得到了應用。很久以前,人們就採用食鹽來長期貯存食物,因為在高鹽環境下多數細菌、黴菌和病原菌由於滲透作用會脫水死亡或暫時失去活性。
如今,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進行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垃圾滲透液處理等研究;食品工業在實驗室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來濃縮飲料;緊急救援時的生命支持系統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製取淡水。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正向滲透技術已經應用於人體的葯物控制釋放。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於被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分子在達到一定數量時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註:植物也參與了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夏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在地球表面有71%被水資源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就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濕地、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水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比如:死海。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360,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佔了1,320,000,000立方公里(97.2%);冰川和冰蓋佔了25,000,000立方公里(1.8%);地下水佔了13,000,000立方公里(0.9%);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000 立方公里(0.02%);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000立方公里(0.001%)。
雨水的葯用功能
雨水,又名無根水,中醫認為其性輕清,味甘淡,諸水之上也。夏日尤佳。飲之可以去病。(剛下的雨水中含有大量塵埃,特別在現代化的和工業污染嚴重的城市,成分相當復雜,甚至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但在未受污染的地方,干凈的雨水功能依舊)。 1.古中國人早已把水靈活運用到農業中:為保證水稻生活的環境濕潤,他們在田沿築起土埂,防止田內余水流失,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他們還使用桔槔,桔槔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當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滿水以後,由於杠桿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輕易把水提拉至所需處。桔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相當普遍,而且延續了幾千年,是中國農村歷代通用的舊式提水器具。
2.古代亞述國王在其首都四周種滿珍稀植物。為了灌溉這些植物,他修了一條長長的運河,用來從附近的水源處引水灌溉這些植物。
3.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諾奇幕特蘭四周有許多湖,阿茲泰克人在湖中建台田。他們挖出湖裡的淤泥鋪在田上,再種上作物。阿茲泰克人在台田周圍挖了溝渠,類似於中國的水田用於灌溉。
4.以色列位於沙漠之中,沙漠占國土面積的60%,不僅耕地少,而且是一個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季節性強,區域分布不均,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突出,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一建國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資源為公共財產,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除興修水利外,還大力發展節水技術。農業生產中基本不用常見的漫灌、溝灌、畦灌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多採用噴灌,占灌溉面積的87%,滴灌佔10%。80年代後,滴灌開始普遍採用,本世紀初已佔灌溉面積的90%,主要用於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種植上。滴灌投資並不比噴灌高,不僅節水,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力和氣候影響,肥料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葯,還可防止產生次生鹽漬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滴灌技術的採用,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種植業產值的90%以上來自灌溉農業。 對於人來說,水是僅次於氧氣的重要物質。在成人體內,60~70%的質量是水。兒童體內水的比重更大,可達近80%。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僅依靠自己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或消耗自體組織,可以活上一個月。但是如果不喝水,連一周時間也很難度過。體內失水10%就威脅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險,足可見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水還有治療常見病的效果,比如:清晨一杯涼白開水可治療色斑;餐後半小時喝一些水,可以用來減肥;熱水的按摩作用是強效的安神劑,可以緩解失眠;大口大口地喝水可以緩解便秘;睡前一杯水對心臟有好處;惡心的時候可以用鹽水催吐。
1.溶解消化功能
水是體內一切生理過程中生物化學變化必不可少的介質。水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和電離能力(水分子極性大),可使水溶性物質以溶解狀態和電解質離子狀態存在,甚至一些脂肪和蛋白質也能在適當條件下溶解於水中,構成乳濁液或膠體溶液。溶解或分散於水中的物質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有效進行。
食物進入空腔和胃腸後,依靠消化器官分泌出的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胰液、腸液、膽汁等,才能進行食物消化和吸收。在這些消化液中水的含量高達90%以上。
2.參與代謝功能
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內物質交換和化學反應都是在水中進行的。水不僅是體內生化反應的介質,而且水本身也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合成、分解等化學反應。水是各種化學物質在體內正常代謝的保證。
如果人體長期缺水,代謝功能就會異常,會使代謝減緩從而堆積過多的能量和脂肪,使人肥胖。
3.載體運輸功能
由於水的溶解性好,流動性強,又包含於體內各個組織器官,水充當了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在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吸收、氣體的運輸和交換、代謝產物的運輸與排泄中,水都是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運送氧氣、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酶、激素到全身;把尿素、尿酸等代謝廢物運往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
4.調節抑制功能
水的比熱高,對機體有調節體溫的作用。
防止中暑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這是因為認為攝入的三大產能營養素在水的參與下,利用氧氣進行氧化代謝,釋放能量,再通過水的蒸發可散發大量能量,避免體溫升高。當人體缺水時,多餘的能量就難以及時散出,從而引發中暑。
此外,水還能夠改善體液組織的循環,調節肌肉張力,並維持機體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
5.潤滑滋潤功能
在缺水的情況下做運動是有風險的。因為組織器官缺少了水的潤滑,很容易造成磨損。因此,運動前的1個小時最好要先喝充足的水。
體內關節、韌帶、肌肉、膜等處的活動,都由水作為潤滑劑。水的黏度小,可使體內摩擦部位潤滑,減少體內臟器的摩擦,防止損傷,並可使器官運動靈活。
同時水還有滋潤功能,使身體細胞經常處於濕潤狀態,保持肌膚豐滿柔軟。定時定量補水,會讓皮膚特別水潤、飽滿、有彈性。可以說,水是美膚的佳品。
6.稀釋和排毒功能
不愛喝水的人往往容易長痘痘,這是因為人體排毒必須有水的參與。沒有足夠的水,毒素就難以有效排出,淤積在體內,就容易引發痘痘。
其實,水不僅有很好的溶解能力,而且有重要的稀釋功能,腎臟排泄水的同時可將體內代謝廢物、毒物及食入的多餘葯物等一並排出,減少腸道對毒素的吸收,防止有害物質在體內慢性蓄積而引發中毒。因此,服葯時應喝足夠的水,以利於有效地消除葯品帶來的副作用。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一、化學性污染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主要是生活與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和磷。
(6)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海洋採油和油輪事故污染最甚。
二、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
(1)懸浮物質污染:懸浮物質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等。它們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礦、採石、建築、食品加工、造紙等產生的廢物泄入水中或農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妨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氧氣的溶入,對水生生物不利。
(2)熱污染:來自各種工業過程的冷卻水,若不採取措施,直接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增加等現象,從而危及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
(3)放射性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醫學、工業、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使放射性廢水、廢物顯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三、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別是醫院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後,往往可以帶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來存在於人畜腸道中的病原細菌,如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等都可以通過人畜糞便的污染而進入水體,隨水流動而傳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發現。某些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也可通過水進行傳播。由此看見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防止工業污染和病原微生物對水體的污染也是保護環境,更是保障人體健康的一大課題。 1. 廢水流過沉澱槽,固狀物會沉澱下來。
2. 在滴流過濾中,廢水流過沙礫得以過濾,沙礫表面也可鋪細菌,以分解污水中的廢物。
3. 還可在水中加入漂白粉,氯氣等殺死微生物。
4. 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可以天然凈化。
5. 廢水經過「旋水分離器」,能過濾。
石英砂過濾是去除水中懸浮物最有效手段之一,是污水深度處理、污水回用和給水處理中重要的單元。其作用是將水中已經絮凝的污染物進一步去除,它通過濾料的截留、沉降和吸附作用,達到凈水的目的。
二.適用范圍
1.用於要求出水濁度≤5mg/L能符合飲用水質標準的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及市政給水系統;
2.工業污水中的懸浮物、固體物的去除;3.可用作離子交換法軟化、除鹽系統中的預處理設備,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業給水的粗過濾設備;
以及用在游泳池循環處理系統、冷卻循環水凈化系統等。 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類的童年時期,由於科學水平低,對於水的認識不足,不能從科學角度解釋水的性質,對於水能滅火,能養育人類,但也可以淹溺,兼有養育與毀滅能力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感情,產生了水崇拜,此種崇拜帶有迷信性質。

③ 哪些污水處理技術可以處理澱粉廢水

粉廢水是以玉米、馬鈴薯、小麥、大米等農產品為原料生產澱粉或澱粉深加工產品(澱粉糖、葡萄糖、澱粉衍生物等)的工業產生的廢水,一般都屬於高濃度有機廢水,是造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本文將詳細分析澱粉廢水的污水處理工藝,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主要處理工藝選擇

近日,環保部新發布了澱粉廢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43-2014)。此標准以我國現行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污染控制技術為基礎,規定了以玉米、小麥和薯類等為原料生產澱粉及後續產物的生產廢水治理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等技術要求。

澱粉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43-2014)標准為首次發布。其中明確了澱粉生產廢水來源及主要處理工藝選擇:

澱粉生產廢水的來源

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澱粉時,廢水主要來源於玉米浸泡、胚芽分離與洗滌、纖維洗滌、浮選濃縮、蛋白壓濾等工段蛋白回收後的排水,以及玉米浸泡水資源回收時產生的蒸發冷凝水。

以薯類為原料生茶澱粉時,廢水主要來源於脫汁、分離、脫水工段蛋白回收後的排水、以及原料輸送清洗廢水。

以小麥為原料生產澱粉時,廢水由兩部分組成:沉降池裡的上清液和離心後產生的黃漿水。

以澱粉為原料生產澱粉糖時,廢水主要來源於離子交換柱沖洗水、各種設備的沖洗水和洗滌水、液化糖化工藝的冷卻水。

澱粉廢水主要污染物有懸浮物(SS)、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總氮(TN)和總磷(TP)。

澱粉廢水治理工藝路線的選擇應根據現行國家和地方有關排放標准、污染物來源及性質、排水去向確定澱粉廢水處理程度,選擇相應的處理工藝。

澱粉廢水治理總體上宜採用「預處理+厭氧生物處理+好氧生物處理+深度處理」的污染治理工藝,工藝流程圖如下:澱粉企業額根據澱粉生產的原料和產品種類、廢水性質選擇合適的廢水工藝路線和單元技術。

預處理工序中,澱粉生產廢水應通過格柵、沉澱、氣浮等工藝去除懸浮物後進入調節池,進行水量調節;馬鈴薯澱粉生產廢水應在沉澱池前設置消泡設施;薯類澱粉廢水中的原料輸送清晰廢水應通過沉沙等工藝去除污水中的沙粒後進入調節池。

厭氧生物處理可選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反應器(EGSB)、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等工藝;廢水在進入厭氧反應器前應先進行PH調節和溫度調節;澱粉糖及變性澱粉生產廢水需投加營養鹽調節碳氮比後在進行厭氧生物反應。

好氧生物處理可選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缺氧-好氧(A/O)+二沉池、氧化溝+二沉池等工藝。

深度處理可選用混凝沉澱、砂濾、膜生物反應器(MBR)等工藝;根據用水需求可通過納濾、反滲透處理後回用。根據回用目的的不同,回用時可選擇超濾、超濾+反滲透(RO)、超濾+RO+混合離子交換床等工藝。其中,可採用MBR代替好氧生物處理(脫氮除磷)+深度處理,也可將MBR作為深度處理工藝。

澱粉廢水處理方案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背景

某某有限公司在紅薯澱粉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高濃度酸性有機廢水,廢水主要來源於澱粉加工過程中的洗滌、壓濾、濃縮等工藝段。廢水中含有大量溶解性的有機污染物,如澱粉、蛋白質、糖類、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等,其次是含N、P的無機化合物,另外還含有一定量的揮發酸、灰分等,屬生化性較好的高濃度有機廢水,但由於氨氮和鹽份含量高,較難處理。這些有機廢水排入水體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如不經治理直接排放,將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澱粉生產大約有80%是以紅薯為原料,其餘以玉米、小麥、大麥、燕麥以及其他富含澱粉的植物塊根等為原料。原料中除含有澱粉以外還含有其他的多種成分—蛋白質、纖維素、機鹽等。在澱粉生產由原料處理、浸泡、粉碎、過篩、分離澱粉、洗滌、乾燥等幾個主要工序組成。但具體操作上因原料的不同存在著一些差異,廢水的主要來源也因澱粉生產原料的不同而異。

(二)污水排放

水量及排放規律

根據業主的要求,參考對國內眾單位多年積累的設計資料和在食品污水處理方面的成功經驗,同時考慮到雨水倒灌和生產高峰情況,該社區污水處理量按2m3/H設計。

該污水處理站設備運行採用全自動兼人職守操作,每天工作24小時,年生產按365天計。

位於山西平定縣一農村社區,該食品企業處理的生產廢水所含COD、SS、BOD5均較高。廢水間歇排放,排放量為20 m3/d左右,日均水質波動較大。且該生產廢水中含有多種高指標的有機污染物,但污水的B/C為0.5,可生化性能較好,因此採用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觸氧化+MBR膜工藝處理為主體工藝,消毒處理為輔助處理。該組合處理工藝對此類生產廢水處理效果穩定、操作簡單、剩餘污泥產量少,且具有很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經過處理的廢水最終出水水質要求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准,其原始廢水水質情況及排放標准要求如表 1所示。

表1廢水水質及排放標准

(三)污水水質狀況

根據一般食品生產污水水質監測報告和實際情況,該廢水水質狀況如下:

二、本方案編制的依據、原則和范圍

(一)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企業提供的水質、水量及相關情況;

3、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的一級排放標准;

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47;

5、國家現行的有關工程設計規范。

(二)編制原則

1、認真貫徹國家關於環境保護工作的方針和政策,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規范、標准;

2、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環保的各種法規,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國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3、積極穩妥地採用先進可靠的處理技術,為節省建設資金和合理利用資金創造條件。

4、貫徹經濟性和可靠性並重的設計原則,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價和運行費用的同時,合理的兼顧運行操作條件和管理維護條件。

5、需要與可能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可觀條件,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採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使工程各項指標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6、經廢水處理工程處理後出水水質,應能滿足國家和地方環保部門有關標准。

7、廢水處理規模應留有一定餘地,以滿足生產發展需要,布局緊湊,盡量少佔土地,實行科學管理。

8、選用的工藝流程處理效果好,技術先進成熟穩妥可靠,適應性強,經濟合理,在確保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力求簡單實用,以方便管理操作;

9、盡量降低一次性投入,力求運行成本降低,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10、創建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努力創建現代化花園式污水處理工程。

(三)編制范圍

1、本方案只涉及廢水處理站內的設計和施工概算;

2、消防設計、冬季保暖及廢水處理站外的管網設計、供電系統設計和概算由企業自行安排。

三、排放廢水特點概述

該食品企業的生產廢水排放屬中等偏低濃度的有機廢水,主要含有有機污染物質,不含有毒物質,廢水的BOD5/CODcr為0.6左右,可生化性好,易於生化處理。在澱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生產廢水含有澱粉、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等溶解性有機物質,小顆粒澱粉、纖維等不溶性細小顆粒有機物及泥砂等無機物。為了減輕後續處理構築物的處理負荷,保護後續處理設施,應在輸送、清 洗排放的廢水預處理處理設施的後端安裝氣浮設備,以截留原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或漂浮物、去除廢水中沉澱物。

該企業廢水屬高濃度可生化有機廢水,故可採用生化處理方法。由於原水的BOD較高,要求達到的處理效果也較高,擬採用厭氧一好氧的處理路線。廢水中難降解的COD經厭氧處理後轉化為較易降解的COD,高分子有機物轉化為低分子有機物,好氧生物處理法工藝成熟、穩定性好、出水水質較好。因此,採用厭氧一好氧的處理路線較合理。

四、廢水治理工藝選擇

(一)工藝選擇

根據該企業現場實際,建議採用一體化的鋼體結構,具有佔地面積小、靈活、耐用、基本無噪音和運行費用低等優點,相對投資不大,處理工藝仍採用生化處理。

一體化澱粉廢水處理設備,採用以厭氧工藝、好氧工藝為主的處理工藝。前置預處理工藝,應設置格柵、調節池或沉澱池等,以盡量降低進入生物處理構築物的懸浮物,確保後續工藝正常運行。綜合分析考慮,確定使用氣浮法+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觸氧化+MBR膜工藝處理+消毒處理工藝處理該廢水。

污水經由調節池隔油調節池提升進入混凝加絮凝裝置,依次投加PAC和PAM。充分進行混凝、絮凝反應。經混凝、絮凝反應好後的廢水進入高效組合氣浮,除去大部分油和SS,出水基本達標,經過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去除水中的COD、BOD、氨氮、PH值等,最後一道工序加二氧化氯進行最終消毒,出水達標排放。

氣浮裝置去除參數:

廢水經氣浮設備處理後流入調節池進行初步的勻質、勻量,主要是因為在調節池內對廢水進行預曝氣及攪拌可以盡可能地避免大量SS在調節池內堆積和發酵,同時還能夠將廢水中的低分子有機污染物吹脫氧化。隨後由潛污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中得到馴化、培養的大量厭氧微生物,則直接將廢水中所含的大部分高分子有機污染物破碎降解為小分子有機污染物,進而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有效地緩解後續好氧生化處理工序的處理壓力。廢水經水解酸化處理後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接觸氧化池中的好氧微生物種群及硝化菌菌群在池內羅茨鼓風機曝氣充氧的情況下,大量的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種群氧化降解為CO2和H2O,廢水中的氨氮則被氧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得以去除。經接觸氧化池處理後的出水進行最終的混凝沉澱反應,作用是使廢水中不易沉澱的細小顆粒絮體凝聚形成大顆粒絮體,混合液隨後進入二沉池內進行固液分離,保證最終出水水質穩定達到排放標准要求。固液分離後的上清液溢流進入出水流量堰可達標排放,剩餘污泥則排入污泥濃縮池進行污泥濃縮處理。

膜-生物反應器(MBR)

主要作用:利用微生物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可溶性有機物,大量降低廢水的COD和氨氮,由於膜的高度分離特性科使出水基本不含的懸浮物。經過MBR的處理使廢水完全達標排放,其出水水質由於國家所要求的污水排放標准。

污泥處理工藝流程簡述

沉澱池底部集泥斗內的沉澱污泥由氣提裝置抽入污泥濃縮池,隨後在污泥濃縮池內進行污泥重力濃縮處置,污泥斗凝聚濃縮後的污泥由污泥泵加壓泵入廂式壓濾機,再進行後續的壓濾脫水處理。最終污泥濃縮池上清液及廂式壓濾機濾液則統一迴流至調節池進行處理。脫水後的污泥經收集後由專用污泥運輸車外運至衛生填埋場進行處理。

(二)生物處理技術

在生物處理技術中,我們選擇了近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一種好氧生物處理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法+MBR膜工藝。

該法屬於生物膜法的一種,該法的生物載體主要是池內裝置的優質生物填料。與其它生物處理方法相比,其主要特點是:

1.由於填料的比表面積大,池內的充氧條件良好,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單位體積的生物固體量(10~20g/L)都遠遠高於活性污泥法曝氣池的生物量(1.5~3.0g/L)。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3.0~6.0kgBOD5/m3˙d),是活性污泥法的6~7倍。

2.由於相當一部分微生物固著生長在填料表面,不存在令人頭痛的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方便。

3.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質屬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4.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有機容積負荷較高,其F/M(有機基質F 與微生物M 的比值)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產量低於活性污泥法。

5.處理能力大,佔地面積小,容積負荷高,池子容積小,相當於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溝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6.氧的利用率高(15%以上)運行動力省。

在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中,有兩種供氧方式,一種是鼓風曝氣,一種是射流曝氣。這兩種方式相比,鼓風曝氣具有氧利用率高、能耗省等特點,因此本方案決定採用《鼓風曝氣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對該企業廢水進行生化處理。

該技術具有投資少、效益高、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耐沖擊負荷強等特點。

7.MBR膜的清洗方法一般根據膜的性質和處理液的性質來確定。無機膜的分離對象是活性污泥混合液。生物反應器中的微生物對餐飲業污水中的有機物降解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餐飲污水中的營養成分主要是油、澱粉、蛋白質等,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吸收作用,將其轉變成能量和自身的一部分。微生物正常代謝會產生粘性多糖類物質、粘性多肽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等.細菌死亡後,這些物質一部分可被其它微生物所利用,一部分可能存在於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同樣,來自餐飲污水的少量無機鹽也會部分被細菌等微生物攝人,剩餘部分也存在於活性污泥混合液中。這些殘留在污泥混合液中的成分,最終到達膜表面,形成了堵塞膜的凝膠層。

五、污水處理站設計技術方案

(一)工程地點

污水池排水口右側空置區域。

(二)設計參數

1.設計處理能力:Q=20m3/d,每天24小時運行,設計:1m3/h。

2.設計進水水質(見表1)

表1-設計進水水質-進入綜合污水池後

3.設計出水水質(採用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中的一級標准)。(見表2)

表2-設計出水水質

(三)工藝流程說明

廢水經氣浮設備除去漂浮物及漂浮油,流入調節池進行水質與水量的調節預處理,然後,再進入一級和二級接觸氧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同時對一級和二級接觸氧化池的水用鼓風機進行曝氣。經過二級接觸氧化池進行生化處理之後的水含有殘余的生物膜,必須經行沉澱,經MBR膜工藝處理,經沉澱後的上清液排出,此時的出水水質達到GB8978-1996一級標准。經沉澱池後產生的污泥回化糞池進行厭氧處理。經過化糞池進行厭氧處理後的上清液再流入調節池進行處理,如此循環。

(四)本工藝流程中採用的特色技術

1.本工藝對產生的污泥經過巧妙設計,不需要外排處理,而是進行厭氧消化。這樣大大改善了污水處理站的環境。由於整個污水處理實施全部埋在地下,基本做到不佔地。

2.生物接觸氧化池:該裝置為整個廢水處理工藝中關鍵技術,這里應用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不會堵塞的曝氣裝置——可變孔曝氣軟管和新型的組合式多孔環生物填料。保證了生化系統的高效運行。

(五)廢水處理效果預測

表2 工程運行監測結果

由此可見 ,處理後水質達到GB8978-1996一級標准。該處理後水質再經過濾處理完全可回用於企業辦公樓、住宅樓沖廁、澆花草、灌溉農田等。

(六)主要構築物及設備概述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組成:

1、格柵:在綜合污水進入調節池前設置一道格柵,用以去除生產污水中的軟性纏繞物、較大固顆粒雜物及飄浮物,從而保護後續工作水泵使用壽命並降低系統處理工作負荷。

2、調節池:綜合污水經格柵處理後進入調節池進行水量、水質的調節均化,保證後續生化處理系統水量、水質的均衡、穩定,並設置預曝氣系統,用於充氧攪拌,以防止污水中懸浮顆粒沉澱而發臭,又對污水中有機物起到一定的降解功效,提高整個系統的抗沖擊性能和處理效果。

3、提升泵;調節池內設置潛污泵,經均量,均質的污水提升至後級處理。

4、A級生物池:將污水進一步混合,充分利用池內高效生物彈性填料作為細菌載體,靠兼氧微生物將污水中難溶解有機物轉化為可溶解性有機物,將大分子有機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機物,以利於後道O級生物處理池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通過迴流的硝炭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進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5、O級生物池:該池為本污水處理的核心部分,分二段,前一段在較高的有機負荷下,通過附著於填料上的大量不同種屬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參與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種有機物質,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後段在有機負荷較低的情況下,通過硝化菌的作用,在氧量充足的條件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氮,同時也使污水中的COD值降低到更低的水平,使污水得以凈化。

6、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去除生化池中剝落下來的生物膜和懸浮污泥,使污水真正凈化

7、消毒池:二沉池出水流入過濾消毒池進行消毒,使出水水質符合衛生指標要求,合格外排。

8、鼓風機:供A/O級生化池、調節池中充氧曝氣,攪拌、和污泥提升、污泥消化。

9、污泥提升泵:調節池內設置潛污泵,經均量,均質的污水提升至後級處理。

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http://www.ep360.cn/

④ 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

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1 項目背景
「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運輸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發展建設所面臨的生態環境承載壓力、資源需求壓力等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國家環境污染治理將從當前的污染物總量控制轉向總量控制與環境質量改善並重,對污染排放的控制將更為嚴格。交通運輸行業的污染治理面臨著國家的更高要求。
2 項目概況
三淅高速公路西坪至寺灣(豫鄂省界)段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境內,是中部地區崛起高速公路網「七縱、十九橫」布局的第七縱侯馬~十堰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寺灣服務區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客貨車流量大、停留時間長的特點,污水處理站的建設對於服務區的生態建設和自然環境起到了決定性的保護作用,是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科學保護、循環利用的重要手段,污水經過一套合理、經濟、運轉效率高的工藝流程處理,以達到回用水的標准,減少污水排放,減輕對服務區周遭環境污染。這不僅僅對於保護地方環境,減輕環境污染有著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同時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並對其他高速公路服務區具有示範意義。
3 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設計
高速公路服務區一般遠離城市,產生的污水無法就近排放到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服務區還消耗大量的生活用水、洗車用水、澆灌綠化用水、消防用水等,除生活用水水質指標要求嚴格,只能採用市政供水或自備水源外,其他用水均可經處理達到相應標准後可進行循環利用,這樣不僅可以徹底消除污染物排放對周邊區域的污染,同時節約大量新鮮用水量。在服務區建設以曝氣生物流化床+人工濕地+消毒為核心工藝的污水處理及回用系統,處理服務區產生的生活污水和洗車廢水。
根據類似工程經驗,確定設計進水水質如下:
CODCr≤250 mg/L,BOD5≤150 mg/L,氨氮≤30 mg/L,SS≤120 mg/L
設計出水水質建設單位要求,應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18920-2002)中城市綠化用水標准,其主要指標如下:
BOD5≤20mg/L,氨氮≤20mg/L,總大腸菌群/(個/L) ≤3,溶解氧/(mg/L)≥1.0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數據:本工程日處理污水水量為240m3/d,即10m3/h。
工藝簡述:化糞池出水經過格柵處理去除大部分懸浮物,經沉砂池去除砂礫後,進入調節池,污水在調節池內調節水量、調勻水質,然後經提升泵提升至生物流化床,在曝氣狀態下,池內微生物通過好氧作用將水中大部分污染物質分解消化,將有機物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使水質得到凈化。流化床出水進入二沉池,在沉澱池中進行泥水分離,沉降下來的污泥一部分由污泥泵迴流至生物流化床,一部分剩餘污泥排入污泥池,上清液迴流至調節池,濃縮後的污泥經儲存後外運處理。二沉池出水進入人工濕地,進一步去除包括N、P、SS、有機物、病原體等污染物。出水可達到回用水標准,人工濕地出水進入回用水池貯存、消毒,可外排或回用。工藝流程為污水→格柵→沉砂池→調節池→生物流化床→二沉池→人工濕地→消毒→回用。
4 主要構築物
格柵沉砂池:格柵主要是攔截污水中較大的雜物,格柵為簡易人工格柵。
沉砂池是利用自然沉降作用,去除水中砂粒或其他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的構築物。
調節池:用於均衡水質、水量,減少後續處理設施運行負荷。本系統設置調節池一座,池內設污水提升泵2台,穿孔曝氣攪拌裝置1套,可間斷開啟,對污水進行攪拌,防止沉澱。
生物流化床:用於降解碳源有機物,是污水生物處理的核心單元,其載體在流化床內呈流化狀態,使固(生物膜)、液(廢水)、氣(空氣)3相之間得到充分接觸,顆粒之間劇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斷更新,微生物始終處於生長旺盛階段。該技術能使床內保持高濃度的生物量,傳質效率極高,從而使廢水的基質降解速度快,水力停留時間短,運轉負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0~20倍,耐沖擊負荷能力強。
本系統設生物流化床1座,池內布置生物載體和曝氣裝置,上部為沉澱區,下部為流化床區,底部為污泥斗;上部沉澱污泥自流進入下部流化床,多餘的污泥進入底部污泥斗外排。
二沉池:對來自生物流化床的混合液進行泥水分離,二沉池下部的濃縮污泥由污泥泵抽排迴流至生物流化床,剩餘污泥排至污泥池;上部上清液自流進入人工濕地進行深度處理。二沉池採用豎流式沉澱池。
人工濕地:污水通過人工建造和控制來運行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濕地上,使污水在濕地土壤縫隙和表面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生態系統的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氧化還原、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其他作用等。
本工程採用水平潛流人工濕地;規格:45×16×1.3m;結構:半地下復合機構;設備:1)布水系統:1套;2)收水系統:1套;3)濕地填料:720m3;4)水生植物:10000株。
回用水池的作用是對人工濕地的出水進行暫貯,經消毒後作為站區內綠化用水使用。本系統設回用水池1座,池內設有投加消毒劑的裝置,並設有回用水泵。
污泥池:主要是用來貯存整個系統產生的剩餘污泥,待達一定數量後,由泵車外運處置,池內頂設溢流口,上清液可溢流至調節池。規格:4×4×4.5m;結構:地下式鋼砼。
綜合房建於調節池上,房內放置有鼓風機、二氧化氯發生器、配電櫃、自控櫃等。
5 結語
目前服務區污水處理及回用主要採用接觸氧化、MBR、生物濾池、生物流化床等技術,本項目結合現場情況,綜合考慮運行成本、處理效果、管理養護、使用壽命、系統穩定性等因素,選擇以曝氣生物流化床+人工濕地+消毒為核心工藝的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應用於本服務區。該技術具有凈化效果好、處理成本低、管理養護簡單、技術成熟度高、具備景觀效果等優勢。
附屬設施沖廁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污水管網,餐廳排放的污水經隔油池處理後排入污水管網,其餘生活污水及洗車廢水等直接排入污水管網,經以潛流人工濕地為核心工藝的水處理系統處理後,出水滿足《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GB/T18920-2002)要求儲存於中水池,再經變頻供水系統輸送至沖廁、綠化各用水點。
節能減排效益:服務區內所有污水經收集後進行處理後回用,不產生污染物排放。處理後的污水達到中水回用標准,可用於沖廁及綠化用水,節約大量新水資源。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⑤ 關於煤焦化廢水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關於煤焦化廢水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1、煤化工是耗水量巨大產生的廢水量也大,水質復雜的產業,而我國,煤化工企業纖昌和項目的主要分布地區,往往是水資源短缺的地區。
2、在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等省市,儲毀歷扒藏的煤炭量約爛毀為我國已知儲量的67%,以上幾個省市的水資源卻只佔水資源總量的3.85%左右需要及時解決問題。

⑥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背景介紹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plant ( GB 18918-2002 2003-07-01實施)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版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促進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和污水資源化利用,保障人體健康,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結合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制定本標准。本標准分年限規定了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廢氣和污泥中污染物的控制項目和標准值。本標准自實施之日起,城鎮污水處理廠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泥的控制一律執行本標准。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工業廢水和醫院污水,應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2002)、相關行業的國家排放標准、地方排放標準的相應規定限值及地方總量控制的要求。居民小區和工業企業內獨立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按本標准執行。本標准為首次發布。

閱讀全文

與廢水提純系統項目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