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廠是不是每天都出污泥的
不是。
污水處理廠是否出泥(這里理解為污泥運出廠外處置)需要考慮以下條件(專前兩項起決定性作屬用):
1、污水處理廠使用的工藝;
2、污水廠的規模;
3、污水廠運行的具體情況;
4、污水廠設計時其儲泥池的大小、設計排泥時間以及結合污泥性狀和池中水質情況調整的排泥時間。
傳統活性污泥法中,中、大型污水廠每天出泥(處理能力5000立方米/天以上),例如使用AAO工藝、氧化溝工藝、接觸氧化工藝等污水處理廠。但是同樣的工藝,小型污水廠就會設計污泥干化池或者先於污泥濃縮池中存放,一段時間內都不排泥。
另外工藝的不同,例如MBR工藝、生物轉盤等,工藝原理決定了其產生的污泥較少,結合處理的水質、水量,系統每天產生的污泥量不足以出泥,也是一段時間內才出泥一次。
實際運行中,遇到突發情況,例如管網破裂雨水湧入等意外情況,一天不排泥也是正常的。
所以,污水處理廠並不是每天都出污泥的。
2. 污水處理廠不進水了,用不用補充碳源
產生原因:
缺少營養,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菌膠團生長不良;
PH值高或過低,引起絲狀菌大量生長,污泥鬆散,體積偏大。
解決辦法:
按營養配比調整進水負荷,氨氮滴加量,保持數日污泥顏色可以恢復;
調整進水pH值,保持曝氣池pH值在6~8之間,長期保持PH值范圍才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脹。
2、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發現污泥發黑
產生原因:
曝氣池溶解氧過低,有機物厭氧分解釋放出H2S,其與Fe作用生成FeS
解決辦法:
增加供氧量或加大迴流污泥,只要提高曝氣池溶解氧,10多小時左右污泥將逐漸恢復正常。
3、化驗過程中污泥過濾困難或出水色度升高
產生原因:
缺乏營養或水溫過低,污泥生長不良,大量污泥解絮
解決辦法:
增加負荷均衡營養,提高水溫,改善污泥生長環境。
4、曝氣池內產生大量氣泡
產生原因:
進水負荷過高,沖擊負荷較大,造成部分污泥分解並附著於氣泡上使氣泡發粘不易碎,因此水面積存大量氣泡。
解決辦法:
減少進水,稍微加大迴流污泥量,穩定一段時間後氣泡減少系統逐漸正常。
5、曝氣池產生茶色或灰色泡沫
產生原因:
污泥老化,泥齡過高,解絮後的污泥附於泡沫上。
解決辦法:
增加排泥,逐漸更新系統中的新生污泥,污泥的更新過程需要持續幾天時間,期間要控制好運行環境,保證新生污泥有較強的活性(保證溶解氧在1.0~3.0內的穩定水平,營養物質比例要均衡,適當投加營養鹽)。
6、沉澱池有大塊黑色污泥上浮
產生原因:
沉澱池有死角,局部積泥厭氧,產生CH4、CO2,氣泡附於污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較高;
迴流比過小,污泥迴流不及時使之厭氧。
3. 污水處理廠用的到污泥嗎
污水處理廠用的到抄。
在建設初期生物處理部門的菌種自生緩慢,可以考慮在厭氧和好氧投加菌種污泥,縮短培養時間,使生物處理階段填料盡早掛膜,盡早運行。通過生物細菌的吸收、分解、吹脫等能力,降解污水中污染物。填料掛膜後正常運行情況下生物和污泥的量會增加,形成良性循環。
另外,在運行過程中,也會出現生物菌活性不足,污泥量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也可以考慮適當補充菌種污泥。
當然,投加的菌種污泥活性要好,裡面需要含有比較多的生物菌,且活性好,含水率不要太高。一般選用生活污水處理廠的二沉池產生的剩餘污泥。
4. 污水處理中有沒有不排剩餘污泥.直接排出混合液的情況
沒聽說過類似技術,理論上也不切合實際。如果直排混合液,水質不達標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如果不進行泥水分離,活性污泥會大量流失,這會直接影響污水廠的穩定運行,導致處理效果持續降低。如果說特殊情況,那肯定是有的,但不屬於污水廠穩定運行的范疇,例如污泥上浮、沉降性不足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估計當地環保局會很快聯系你們。此外,雨天溢流的時候超過處理能力的污水可能不進廠,直排污水,但估計也不是你所設想的情景。
5. 污水處理中污泥無法中壓濾機中濾出,為什麼
具體不了解設備具體情況,但是一般不出泥原因有三個。
1.進泥濃度低是主要原因
污泥濃度,常稱之為污泥含固率,污泥含固量低於1%,直接機械污泥脫水效果不理想,且絮凝劑需求增加。如濃度低於1%的生活污泥或粘性工業污泥進入帶式壓濾機會導致漏泥,壓不出泥,處理效率低。
解決方法:傳統的做法是土建增加污泥濃縮池。離心式污泥濃縮機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經污泥濃縮機濃縮後,污泥濃度可提高至3.5%-11%左右,非常適宜進入帶式壓濾機進行壓濾脫水工序,避免了因污泥濃度過低導致漏泥的情況。在一些污水量大、污泥含固量低的如生活污水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污泥的絮凝效果不理想
壓濾脫水機對調質的依賴性更強。如果加葯量不足,調質效果不佳時,污泥中的毛細水不能轉化成游離水在重力區被脫去,因而由模形區進入低壓區的污泥仍呈流動性,無法擠壓。反之,如果加葯量太大,一是增大處理成本,更重要的是由於污泥粘性增大,極易造成濾帶被堵塞。
解決方法:對於城市污水混合污泥,採用陽離子PAM時,干污泥投葯量一般為1~1Okg/t,具體可由試驗確定,或在運行中反復調整。
3.濾布老化或壓濾機選型不當
濾布在壓濾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化或破裂,自然會影響壓濾機出泥,另外,壓濾機選型不當也是壓濾機不出泥的原因之一。
解決方法:濾布老化的請及時更換濾布,壓濾機選型不當則需要重新選擇壓濾機。至於方法你都可以試試。
6. 有沒有污水處理設備不排放污泥的
不管是生物處理,還是化學處理,不排污泥都是不現實的。污水廠每年的產泥倆都是要上報的,這也是管控的指標。如果採用生物處理技術,微生物在攝取營養物質後生物量肯定要增長,這是一般規律;而如果採用化學技術,預處理的沉澱過程活著混凝沉澱都會排泥,不然濁度是無法達標的。同理即便採用人工濕地等技術,時間長了,濕地底部也會產生大量淤積無,需要及時清理,綜上,不排泥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技術下實現不了。此外,有人認為污泥消化技術能夠不排泥,實際上該技術只能減少產泥量(1/3左右,供參考),但是不能不排放。
7. 污水處理廠氧化溝絮體少沒有污泥是什麼原因
主要是進水有機物濃度小,另外檢測下排出的污泥含水率是多少
看看是不是脫水機沒調好
8. 污水處理中壓不出泥怎麼辦
在擠壓段,污泥絮團受到更大的剪切力,如果絮團強度不夠,易於解體,從而造成跑泥。需要具有更強的抗剪切性能的絮凝劑,造成污泥來不及處理發生測漏,可以將帶速調快看看。二是葯劑選型可能有問題,在重力區看起來可以,但污泥顆粒不結實,在擠壓造成破碎而測漏。建議把葯劑從新選型該污泥在帶式壓濾機里漏出,我們採用了離心分離機,只要污泥和水存在密度差,它就可以很好的分離,帶式壓濾機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污水處理,希望大家在生產中都能有效的利用設備自身的能力,做到最大效率的提高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