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處理中的沉澱池有哪幾種
平流式沉澱池
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部分組成。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設在池長的一端,一般採用淹沒進水孔,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後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面。沉澱池的出口設在池長的另一端,多採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澱後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平流式沉澱池多用混凝土築造,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澱池構造簡單,沉澱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使用廣泛,但佔地面積較大。若加設刮泥機或對比重較大沉渣採用機械排除,
可提高沉澱池工作效率。
豎流式沉澱池
池體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廢水由設在沉澱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進水的出口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然後沿池的整個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錐形污泥斗中,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設浮渣槽和擋板,保證出水水質。潤德凈化了解到這種池佔地面積小,但深度大,池底為錐形,施工較困難。
輻流式沉澱池
池體平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直徑較大而深度較小,直徑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於4米,周邊水深不小於1.5米。廢水自池中心進水
管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慢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並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B. 什麼是廢水處理系統的二次沉澱池
按照在污水處理流程中所處的位置,沉澱池可分為初次沉澱池和二次沉澱池兩種。初次沉澱池一般設置在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之後、曝氣池之前,二次沉澱池設置在曝氣池之後、深度處理或排放之前。
希望能幫到你~~
C. 污水處理的沉澱池,它原理是什麼
你好!題主。
污水處理池它的沉澱池的原理是什伏御么呢?
1、沉澱池是利用水流中懸浮雜質顆粒向下沉澱速度大於水流向卜流動速度、或向下沉澱時間小於水流流出沉澱池的時間時能與水流分離的原理實現水的凈化。
2、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將密度比水大的懸浮顆粒從水中去除的處理構築物,是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廣泛的處理單元之一,可用於廢水的處理、生物處理的後處理以及深度處理。
污水沉澱池的打開方式
1.沉砂池
污水處理中的預處理手段,用於去除水中易於沉降的無機性顆粒物,採用物理法將砂粒從水中沉澱分離出來的一個預處理單元。
其作用是從水中分離出相對密度大於1.5且粒徑為0.2mm以上的顆粒物質,主要包括無機性的砂粒、礫石和少量密度較大的有機性顆粒如果核皮、種籽等。
沉砂池一般設置在提升設備和處理設備之前,以保護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損,防止後續水構築物的堵塞和污泥處理構築物容積的縮凱春小,同時可以減少活性污泥中無機物的成分,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
2.初沉池
污水初級處理的過程,可較經濟有效地去除水中懸浮固體,同時去除一部分呈懸浮狀態的有機物,以減輕後續生物處理構築物的有機負荷。有時初沉池也單獨使用,對水進行一級處理後排放,一般設置在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之後、曝氣池之前。
初沉池用於處理城市污水時,沉澱時間一般為1.5-2h,對進水BOD5的去除率可以達到20%-30%,對懸浮物SS的去除率可以達到50%以上。
3.二沉池
二次沉澱池設置在曝氣池之後、深度處理或排放之前,包括進水區、沉澱區、緩沖區、污泥區和出水區五個部分。
一般如果出現氨氮、cod等指標超標的情況,需要投加葯劑才能達標,葯劑的投加位盯廳耐置就是在這沉澱池後面投加。
4.污泥濃縮池污水池中的顆粒濃度大,相互間發生干擾,分層,懸浮物顆粒濃度很高,顆粒間相互擠壓,相互支承,下層顆粒間的水在上層顆粒的重力下擠出,污泥得到濃縮。
粒群與水群之間有明顯界面,但水群之間密集,界面沉降速率很慢。
D. 沉澱池如何處理污水
沉澱池如何處理污水,顧名思義就是用沉澱的方法處理污水,根據不同的污水選用不同的聚凝葯劑,將其懸浮游離的物質聚凝沉澱到池底排除,同時水面上的漂浮物中冊及油脂選賣拿宏用不同方法予以清除.較清潔的水通過敏旁溢流沿予以回收利用.
E. 污水處理中沉澱池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如題 謝謝了
沉澱池就是把污水當中的水泥分開,,,好把污泥傳送到脫泥房去脫
F. 四川污水處理沉澱池怎麼設計
沉澱池是應用沉澱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築物,沉澱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考慮到顆粒沉澱過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設顆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變,並設起始沉速為零。結合考慮管內的流速分部,則斜管長度為:-d*tgθ式中a為顆粒沉速變化的加速度,即a=/dt上述三種方法,各有不足之處。
一般規則:
①污水自流進入,按最大設計流量計算;提升泵進入,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組合流量計算;按最小流量校核。
②沉澱池個數或分格數不應少於兩個,宜並聯。
③池子超高至少採用0.3m。
④一般沉澱時間不小於1.0h,有效水深多採用2~4m,對輻流沉澱池指池邊水深。
⑤沉澱池緩沖層高度一般採用0.3~0.5m。
⑥污泥斗的斜壁與水平面的傾角,方斗不宜小於60°,圓斗不宜小於55°。
⑦初沉池儲泥時間應與排泥方式適應,靜壓排泥時儲泥時間2d,機械排泥時可按4h污泥量計算;二沉池排泥時間不宜大於2h。
⑧排泥管直徑不應小於200mm。
平流沉澱池設計:
①池子(或分格)長寬比不小於4,長深比一般8~12.
②有效水深多採用2~4m。
③池底坡度多採用0.01~0.02,採用你都時,每斗應設單獨的排泥管及排泥底閥,池底橫向坡度採用0.05.
豎流式沉澱池設計:
①池子直徑(或正方形一邊)與有效水深之比不大於3.
②池子直徑不宜大於8m,一般採用4~7m,最大10m。
③中心管內流速不大於0.03m/s。
④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間的縫隙中污水流速不大於0.02m/s。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間的縫隙高在0.25~0.5m。
⑥喇叭口直徑及高度為中心管直徑的1.35倍。
輻流式沉澱池:
①池子直徑與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在6~12.
②池徑不小於16m。
③池底坡度一般採用0.05.
斜板(管)沉澱池設計:
①斜板垂直凈距一般採用80~100mm,管孔徑50~80mm。
②長度一般1~1.2m。
③傾角一般採用60°。
④斜板(管)區底部緩沖層高度一般0.5~1.0m。
⑤斜板(管)區上部水深一般為0.5~1.0m。
⑥斜板(管)沉澱池一般採用重力排泥,每日至少排泥1~2次,或連續排泥。
⑦初沉池池內停留時間不超過30min,二沉池不超過60min。
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資料庫http://www.ep360.cn/qita
G. 污水處理中的沉澱池有哪幾種
污水處理中的沉澱池有平流式、豎流式、輻流式、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澱池、水平管沉澱池五種。
1、平流式由進、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個部分組成。平流式沉澱池多用混凝土築造,也可用磚石圬工結構,或用磚石襯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澱池構造簡單,沉澱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使用廣泛,但佔地面積較大。
2、豎流式又稱立式沉澱池。池體平面為圓形或方形。廢水由設在沉澱池中心的進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進水的出口下設傘形擋板,使廢水在池中均勻分布,然後沿池的整個斷面緩慢上升。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錐形污泥斗中,澄清水從池上端周圍的溢流堰中排出。
3、輻流式池體平面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直徑較大而深度較小,直徑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於4米,周邊水深不小於1.5米。廢水自池中心進水管入池,沿半徑方向向池周緩慢流動。懸浮物在流動中沉降,並沿池底坡度進入污泥斗,澄清水從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4、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澱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設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澱效率,縮短沉澱時間,減小沉澱池體積。但有斜板、斜管易結垢,長生物膜,產生浮渣,維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壽命低等缺點。
5、水平管沉澱池是目前最接近「哈真」淺層理論的沉澱池,它將沉澱管水平放置,沿水平行流動,懸浮物垂直分離,具有沉澱和分離功能。安裝時可將預制的「水平管」模塊組裝為水平管沉澱池。
水平管沉澱分離裝置分成若干層,由此增加了沉澱面積,減小了懸浮物的沉降距離,縮短了懸浮物沉澱時間。
(7)廢水排沉澱池擴展閱讀
注意:
為避免短流,一是在設計中盡量採取一些措施(如採用適宜的進水分配裝置,以消除進口射流,使水流均勻分布在沉澱池的過水斷面上,降低紊流並防止污泥區附近的流速過大,採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長出流堰的長度。
沉澱池加蓋或設置隔牆,以降低池水受風力和光照升溫的影響;高濃度水經過預沉,以減少進水懸浮固體濃度高產生的異重流等);
二是加強運行管理,在沉澱池投產前應嚴格檢查出水堰是否平直,發現問題,要及時修理。在運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個出流堰的單位長度溢流量不等而產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員應及時清理堰口上的浮渣。
三是用塑料加工的鋸齒形三角堰因時間關系,可能發生變形,管理人員應及時維修或更換,以保證出流均勻,減少短流。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澱池的短流現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對於已經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長的藻類,可用高壓力水沖洗,往往一經沖洗即可去除附著的藻類。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二次沉澱池是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次沉澱池的運轉是否正常,直接關繫到處理系統的出水水質和迴流污泥的濃度,對整個系統的凈化效果產生重大影響。
H. 沉澱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目前,國內外的給水處理工藝大多採用沉澱(澄清)過濾和消毒形式,其中沉澱部分對原水中懸浮物的去除顯得尤為重要。沉澱池作為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主要設施之一,在水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縱觀沉澱構築物的發展可以發現,在20世紀6O年代以前主要採用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沉澱池,60年代起各種澄清池盛行一時,70年代後,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復合型沉澱池。沉澱構築物形式的改進提高了沉澱分離的效率。沉澱池的設計和開發都是圍繞怎樣增加沉澱面積和改變水流流態這兩方面進行的。沉澱池的設計總是以提高沉澱池的沉降效率為目的。
提高沉降效率有兩種方法:1)縮短顆粒的沉澱距離、增大沉澱池面積,斜管沉澱屬這一類;2)增大礬花顆粒的下沉速度,通過採用高效絮凝劑和優化絮凝工藝來實現。
I. 處理小量污水選用什麼沉澱池較好
如果是有機質污水濃度不高(COD低於1500MG/L)的話,直接用SBR法好了,集曝氣沉澱於一體,成本較低。
要是無機質污水就要看污染物成分了。
J. 什麼是廢水處理系統的初次沉澱池其作用是什麼
(慎閉攔1)經常檢查並調整二沉池的配水設備,確保進入各二沉態手池的混合液流量均勻。 (2)檢查浮渣斗的積渣情況並及時排出,還要經常用水沖寬胡洗浮渣斗。同時注意浮渣刮板與浮渣斗擋板配合是否適當,並及時調整或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