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雨污系統管網檢查內容及標准
你好 樓主。
很幸運的看到你的問題。
但是又很遺憾到現在還沒有人回答你專的問題。也可能你現屬在已經在別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對於你的問題我愛莫能助!
可能是你問的問題有些專業了。或者別人沒有遇到或者接觸過你的問題,所以幫不了你。建議你去問題的相關論壇去求助,那裡的人通常比較多,也比較熱心,可能能快點幫你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夠幫到你!
祝你好運。
快過年了,
最後祝您全家幸福健康快樂每一天!
Ⅱ 污水處理工程中河道中鋪設污水管道資料需要做哪些
光做資料比較簡單了,因為做資料不考慮做圍堰情況比如排水、護坡、支撐等。這只是一種施專工方式做個施屬工方案說明就可以了
很多東西是方案需要詳細說的,資料基本上跟管溝開挖施工沒有太大區別,過河施工其實類似管溝沿線障礙物清理。比如你在某地施工蓋房修了一條便道,你的竣工資料是不會有修路的資料的,盡管修路很重要。
大概資料目錄就這些了
放線測量記錄
管溝開挖記錄
溝槽驗收記錄
管道安裝記錄
管道檢查記錄
管道安裝示意圖
管溝回填記錄
Ⅲ 初次做污水管道資料,請指點。
首先我要說明,由於所處地域的不同,所用表格也會有些微差異,以下答案只能用於參考,不是指導性意見!對於污水管網,首先必須確定整個工程的分部分項劃分,比如:可將整個污水管網工程作為一個單位工程,然後按照施工工序劃分分部(如基槽開挖-墊層-安管-檢查井-回填),最後按照段落劃分分項工程如(W1-W10為一個分項,W10-W20為一個分項)。所需要的資料有:一.基槽開挖1.工程測量放線記錄 2.基槽開挖施工記錄 3.基槽開挖質量檢驗評定表 4.工程現場檢驗報驗單 5.基槽開挖質量驗收記錄表二、管道墊層1.排水管道墊層施工記錄 2.管道墊層質量檢驗評定表 3.工程現場檢驗報驗單 4.管道墊層質量驗收記錄表三、管道安裝1.排水管道安裝施工記錄 2.管道安裝質量檢驗評定表 3.管道附件安裝施工記錄 4.工程現場檢驗報驗單 5.管道安裝質量驗收記錄表四、檢查井砌築1.檢查井砌築施工記錄 2.砌體質量檢驗評定表 3.砌體抹灰質量檢驗評定表 4.井座井蓋安裝施工記錄 5.檢查井質量檢驗評定表 6.工程現場檢驗報驗單 7.檢查井質量驗收記錄表五、管溝回填1.管溝回填施工記錄 2.管溝回填質量檢驗評定表 3.工程現場檢驗報驗單 4.管溝回填質量驗收記錄表六、其他資料1.砂漿強度評定表 2.混凝土強度評定表(用於有混凝土的地方)3.混凝土澆注記錄 4.鋼筋加工質量檢驗評定表 5.鋼筋成型與安裝質量檢驗評定表 6.管道閉水試驗記錄 7.各個匯總表 8.各個分部評定表 9.管道竣工測量成果表 10.各功能性試驗資料 11.各原材料試驗資料 12.設計變更及技術洽商資料 13.工程竣工報驗單 還有不清楚的可以咨詢監理單位及查詢當地檔案館備案資料目錄。希望能幫到你,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請採納答案,謝謝!
Ⅳ 室外雨污水管道工程需要做什麼資料
那要復看你的雨水管是什麼制材料了,我看一般雨水排放也就用用鋼筋混泥土管了。
如果是鋼筋混泥土管的話,那麼一般是需要交工技術文件說明、開工報告、工程中間交接證書、工程交工證書、交工技術文件移交證書、材料檢查記錄,有些崗位需要有上崗證的登記表、施工檢查記錄、壓力試驗、隱蔽工程資料,這些主要是項目中單項目或以上的,如果你所說只是管道系統的一部分,那麼只要隱蔽工程的相關資料,閉水試驗,監理還要審查施工方案的,其他的要等真個管道系統完成一起做的資料吧,語言組織能力不行,不知道樓主能明白否?
Ⅳ 污水管拉管監理旁站記錄怎麼寫
監理規范里對需要旁站的部位有羅列的,至於排水工程,在大檢查井採用混凝土鋼筋結構的才有旁站,其他裝管砌磚什麼的施工內容寫在日記里,監理工作就是對這些內容過程質量的控制。
Ⅵ 污水管道立管通球檢查記錄的附圖或說明怎麼填
基礎編號就按照「基礎圖紙」里的承台(或基礎)的編號。如下圖: CT1和CT2。 基礎軸線就是幾軸和幾軸交匯處,如1/A(就是1軸交A軸),基礎(承台)編號CT1。
以上答案由問問我建築服務綜合平台整理發布。
Ⅶ 市政雨污水管道的無壓力管道嚴密性試驗記錄怎麼填呀
開始基本資抄料 什麼工程名稱啊 施工單位啊 起止內徑啊 試驗段長度啊。。。設計水頭啊 允許滲水量啊。。。這些具體的你按表格填寫!
最主要的就是滲水量測定記錄
次數 觀測起始時間T1 觀測結束時間T2 恆牙時間t 恆牙時間補入水量W 實際滲水量q
1. 9:12 9:23 11 9.6 0.0168
2. 9:30 9:43 13 11.3 0.0167
3. 9:51 10:03 12 10.4 0.0167
平均 0.0167
摺合平均實測滲水量 24.05
外觀記錄,鑒定意見。。。。。
這樣能看懂吧,實際就這樣編制的,
實際滲水量 =W/(t*試驗段長度)
摺合平均實測滲水量=平均*24*60
Ⅷ 污水管道系統布置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污水管道系統布置復的主要內容可參考制以下:
1.確定排水區界、劃分排水流域
2.污水廠和出水口位置的選定
應遵循以下原則選定污水廠和出水口的位置:
1、出水口應位於城市河流的下游。
2、出水口不應設回水區,以防回水區的污染。
3、污水廠要位於河流的下游,並與出水口盡量靠近,以減少排放渠道的長度。
4、污水廠應設在城鎮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並與城鎮、工礦企業以及郊區居民點保持300M以上的衛生防護距離。
5、污水廠應設在地質條件較好,不受雨洪水威脅的地方,並有擴建的餘地。
Ⅸ 室外給排水、雨、污水管道施工驗收資料都有哪些
室外給水、排水管要做資料有:
1. 單位工程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性檢測表記錄表
2. 單位工程質量控制資料核查表
3. 管道位置高程及管道變形測量表
一、給水管道系統:
1. 各類管道安裝檢查記錄
2. 管道防腐保溫施工檢查記錄
3. 管道嚴密性試驗記錄
4. 壓力管水壓試驗記錄
5. 閥門試壓記錄表
6. 陰極保護安裝及系統測試報告及檢驗表
7. 管道焊接無損檢測記錄表
8. 管道的沖洗 與清毒記錄
9.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表
10. 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表
二、排水管道系統:
1. 排水管安裝檢查記錄
2. 混凝土塊抗壓強度試驗報告
3. 地基基礎加固檢測報告
4. 閉水試驗記錄
5. 排水管滲水試驗記錄
6.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表
7. 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表
Ⅹ 排水管道運行管理包括哪些工作內容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城市生命保障系統之一的排水管道統有了更高的要求,排水管道的建設影響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實現城市協調、穩定和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因此,排水管道的施工及運行管理應引起足夠重視。
1 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見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1 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見問題
(1)在排水施工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管道位置偏移或積水測量不準,未按原位置施工或者為了避讓原有城市管線,就會在平面上產生位置偏移,從而在立面上產生積水甚至倒坡現象。 (2)管道滲漏問題,在污水管道安裝完成以後,會進行管道密閉性試驗,如果沒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來做閉水試驗,將會造成管道滲水、漏水的發生。另外管道及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管材及其介面施工質量差、閉水段端頭封堵不嚴密、井體施工質量差等原因也會造成漏水現象。
(3)對於排水管道附屬設施,如果構配件產品質量差或者安裝質量不合格也會對排水管造成影響,如檢查井變形、下沉,井蓋質量和安裝質量差,鐵爬梯安裝隨意性太大,都會影響外觀及其使用質量。
(4)施工後沉降量大,若回填土沉陷壓實機具不合適;填料質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響壓實效果,會在施工完成後的運行過程中產生過大的沉降。
1.2 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見問題產生原因
排水管道是比較單一的隱蔽工程,其常見問題的出現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人為運行管理不當造成的。在工程建設中,很多單位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沒有實施項目法人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同時不按照施工基本建設程序進行施工。建設程序的缺失也就相應缺失了約束質量的關鍵原因。在進行排水管道施工時,很多單位都只重視工期,對於施工質量往往忽略,甚至在工程完工後不進行質量檢查;排水管道施工負責人對於質量標准不能夠強制執行,這就造成質量標准被人為的降低,同時對於工程資料的整合,也常常出現資料和工程進度不同步,甚至出現事後才補充工程資料的情況以及造價資料等情況;在排水管道施工過程中,監理是工程質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很多排水管道施工時,企業會找各種借口迴避監理的管理與監督,從而使排水管道施工質量得不到應有的監督,從而降低了排水的施工質量。 排水管道施工管理措施
2.1 排水管道施工技術管理
(1)在排水施工前必須結合相關單位和責任人進行排水管道施工圖紙的審核、校驗工作以及設計概況交底。同時還應該按照實際工程情況,編寫出具體的施工技術方案以及施工專項作業計劃書,並應該積極的向施工技術人員進行排水管道施工技術交底。
(2)為了更便於排水管道運行管理,首先在施工時,應該全程實行停檢制度,在遇到施工質量控制點的時候應該暫停施工,對控制點應該進行質量檢驗,聯合各方質量單位對其檢驗合格後在進行下一工序的進行,如管道放線、管道介面、管道安裝及管道驗收等關鍵環節。 (3)對於污水管道,在管道安裝完成之後且檢驗合格以後,按照市政施工規程要求,必須在回填前做閉水試驗。閉水試驗前,施工現場應具備以下條件:管道及檢查井的外觀質量及「量測」檢驗均已合格;管道兩端的管堵(磚砌築)應封堵嚴密、牢固,下游管堵設置放水管和截門,管堵經核算可以承受壓力;現場的水源滿足閉水需要,不影響其它用水;選好排放水的位置,不得影響周圍環境。
2.2 排水管道施工質量管理
(1)施工企業要從根本上提高質量意識,要明白質量才是工程的靈魂,同時要求下屬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做好施工質量的管理。對於施工技術人員也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性質,抓好質量。
(2)施工企業應該明確監理對質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要只顧自身的利益來迴避監理的監督與管理,應該積極配合監理,做好質量管理、控制工作。 管道施工、管道安裝、管道驗收是給排水管道運行管理的關鍵,只有抓好了施工質量才能夠從根本上保障給排水管道運行管理的正常進行。
排水管道運行管理的幾點建議 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後,在運行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3.1 排水管道管理方面 應注意定期檢查、定期維護、保持良好的水力功能和結構狀況;排水管道應明確雨水管、污水管或合流管的類型屬性;在分流制排水地區,嚴禁雨污混接。
3.2 排水管道養護方面 應定期巡視排水管道,內容包括污水冒溢、晴天雨水口積水、井蓋和雨水箅子缺損、違章占壓、違章排放、私自接管及影響管道排水的施工等情況。清理管道、檢查井和雨水口內的樹枝、石塊等阻礙排水的雜物,並清理積泥使其保留在允許深度內。檢查井採用防盜型的鑄鐵井蓋和雨水箅子,或採用混凝土、鋼纖維材料或其它符合材料的將該和雨水箅子。當發現井蓋缺失會損壞後,必須及時安放護欄或警示標志,並在 8 小時內恢復。
3.3 排水管道檢查方面 管道施工後的移交檢查包括,滲漏、錯口、積水泥沙、碎磚石、固結的水泥漿、未拆除的殘牆、壩根等。施工移交後的運行期間也應加強管道的檢查工作,包括檢查管道的功能狀態和結構狀態兩類檢查。功能檢查包括管道積泥、檢查井積泥、雨水口、排放口積泥、泥垢和油脂、樹根、水位和水流及殘牆、壩根等。結構檢查包括管道裂縫、變形、腐蝕情況、錯口、脫節、破損與孔洞、滲漏及異管穿入等。功能狀態的檢查周期一般為1~2 年一次,結構性能狀態的檢查周期為 5~10 年一次,施工質量差和重要的管道檢查周期應縮短。應急事故檢查包括滲漏、裂縫、錯位、積水等。
3.4 排水管道維修方面 在管道維修過程中應注意,重力流排水管道不應採用上跨障礙物的敷設方式。污水管、合流管和位於地下水位以下的雨水管應採用柔性介面的管道。封堵管道時應先封上游管口,再封下游管口,拆除封堵時,應先拆下游封堵,再拆上游封堵。如需廢除主管道,應經過管理部門的批准;除了原位置的翻建管道外,舊管應在所有支管均已接入新管後才能拆除;廢除的舊管應該拆除,實在不能拆除的,應該進行填實。
3.5 檔案及信息管理方面 排水管道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排水管網檔案資料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檔案資料管理人員;排水管網檔案資料應包括工程竣工資料、維修資料、管道檢查資料及管網圖等;排水管道工程竣工後,排水管道管理部門應對建設單位移交的竣工資料及時歸檔以便今後的運行管理。 另外排水管道管理部門可以建立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採用計算機技術對管網圖等空間信息實施智能化管理,減輕運行管理工作量,提高運行管理水平。
結語:排水管道的運行質量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後期運行管理的質量,在排水管道施工時,應該從源頭防止出現質量問題,應提高施工企業、施工技術人員的質量意識,加強施工過程中監理的作用、使監理工程師能夠真正起到工程質量監督的作用,把好施工質量關,為後期管道的運行、維護與管理提供質量保證減少運行期間的維護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