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關水污染的調查報告
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水也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目前,全世界都為潔凈水危機的面臨而懼怕,盡管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但仍然屬於嚴重的缺水國之一。我市和其他各地一樣,許多原來清澈見底的小河,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臭氣熏天的臭水溝。為弄清其原因,減少水污染對人們的危害,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利用暑假期間對我市水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進行了觀察、討論,並想出辦法,解決水污染的問題。
探究目的:
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為文化部門、環保部門提供更為詳細的資料,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從而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家鄉,熱愛美麗的大自然,珍惜人們的寶貴生命之源——水。
調查過程:
根據暑假前老師的安排,我們兩人利用暑假期間,進廠入村,進村入戶,訪問住在河邊的村民,查閱有關資料,聽取別人的介紹,把照片拍攝下來,對我市部分地區的水污染進行實地調查、討論。
綜合集中,形成了該調查報告。
清澈見底的小河變成了臭氣熏天的臭水溝
我們首先來到我市地質隊附近的那條小河,據當地的老人說,這條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裡嬉戲、打鬧。岸邊楊柳依依,倒映在風平浪靜的水面上,為小河增添了許多生趣,幽靜極了!那時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驕傲。可現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樣子了,變成了一條黑乎乎,臭烘烘,人見人厭的臭水溝了。我失去了自己以前美麗的外貌,被人們強迫地換上了一副醜陋的外表。河邊垃圾成堆,而且臭氣熏天,魚兒在河裡奄奄一息,`再也無法生存了,兩岸的楊柳早已枯死,路上的行人望而生畏,居民們連水都不能喝了,由於這氣味的刺激以及水質的惡化,許多居民常常生病,而且都已經搬家了。
河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① 據我們調查所知,工業廢水、生活廢棄物不經過專業的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就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農葯,也會污染水資源……受污染的水如果不經過處理的話,一般是不能作為飲用水的。
② 人們往往為了圖省事,把垃圾隨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裡,使水變臟、變臭,成為了臭氣熏天的臭水溝。嚴重的污染了周圍的環境、空氣,造成了三項損失。
③ 有些人經常隨便地把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料杯,還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隨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只要有風颳起,塑料製品就四處亂飛,刮到水裡、樹枝上,往往就動不了了,日積月累,裡面的污染物就會滲透到深水裡。水就會污染,也會造成白色污染。
④ 有些賣蔬菜的小攤,買完蔬菜後,剩下了一些壞的蔬菜,往往扔在一邊,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邊的家庭,經常也把一些壞了的菜扔到了水裡,在以後漫長的日子裡,臭菜腐爛了,就嚴重的污染了水資源,從而使小河變成了臭氣沖天的臭水溝。
⑤ 大部分船隻排放的油污、廢水,把魚兒們都毒死了。有些要使用水的工廠,用完水後,又把臟水再排回到河裡,快速的污染了水資源,還有一些工廠把顏料排到了河裡,更嚴重的污染了水資源。真可恨!
⑥ 有一些隱蔽的池塘都被污染了,池塘里的水都成了可口可樂的顏色了。池塘邊堆了數都數不清的垃圾、臭菜,不遠處,還有工廠正在排放污水,這是多麼的可怕呀!
調查後的疑問:
本調查結束後,我們產生了許多的疑問:
1. 人們為什麼不珍惜小河的美麗呢?
2. 當地的工廠為什麼不對污水進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呢?
3. 人們為什麼要把小河給污染了呢?
解開謎團: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又走訪了幾位居民和考察專家。原來在水污染剛開始時,就有當地居民找過有關部門反映,要求解決水污染問題。有關部門也想解決關於水污染的問題,但是一套現代化的有效污水處理程序,價錢是非常昂貴的,並且要在好幾年之後才能見經濟成效。所以誰也不願意花這冤枉錢,事情就這樣拖了下來,當地有些居民在氣憤之餘,也加入到對河水污染的隊伍中去,把垃圾不時的拋入了小河中。致使潺潺流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變成了漂著果皮,廢紙等垃圾的臭水溝。
得出的結論:
調查工作結束後,我們便在一起討論並分析總結我市河水污染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形成的:
1. 人們缺乏環保意識,亂扔垃圾。
2. 工業生產中排出了大量的油污,廢水和廢渣。
3. 城鎮生活污水以及農牧業的排水等等。而所有污染中,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工業廢水的污染尤為嚴重。通過查閱資料,聽取別人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鋼鐵廠等排出的生產廢水中含有酚類化合物和氰化物。人們在洗澡,洗衣服、洗菜時,要用洗滌劑,含有洗滌劑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後進入河流,這些生活污水雖然無毒,但水中無機鹽類、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會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
我們的建議:
1. 我們要節約用水,不浪費水。
2. 建議每個公民自覺維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3. 工廠里排出的臟水,要經過回收處理,直到不污染任何東西,才可以排出。
4. 政府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管理和執行力度,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源,工業廢水排放,要經過治理,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5. 從今以後,要宣傳「只有一個地球」,呼籲所有的人們、工廠,不要再製造污染了,要保護好我們美好的地球
6. 建議我市化工廠改進技術,更新設備,提高廢水、廢渣的治理效果,實行達標排放,保證廠區周圍的環境不受污染。
7.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千萬注意不要再污染其它水域了,更不要污染地下水了。
我們要盡快讓地球母親恢復它以前美麗的樣子吧!
Ⅱ 水質異常報告的範文
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生產規模急劇擴大,人口迅速增加,從自然界獲得的資源超過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時排入環境的廢棄物超過了環境容量,出現了全球性的資源耗竭和嚴重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水污染就是尤為嚴重的一個,我用休息時間對重慶市璧山縣水質狀況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查詢了國內有關資料,對於水污染這一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一、調查方法:
1、查閱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水污染的嚴重性。 2、詢問相關部門了解水污染問題。 3、通過各種渠道,水污染問題的解決措施。
二、調查的目的:
1、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更好地了解重慶市的污染情況和一系列環節問題。 2、為文化部門、環保部門提供更為詳細的資料,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治理污染的緊迫感和危機感從而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家鄉,熱愛美麗的大自然,珍惜人們的寶貴生命之源—水。
3、提出相關的應對策略。
三、水污染基本狀況:
(一)何謂「水污染」?
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
水的污染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江流總量的14%以上,而近年來,我國城市水污染問題嚴重,1998年監測的176天城市河段中,52%的河段污染較重,據統計,1999年全國城鎮廢污水排放總量為606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量佔67%,廢水污水排放總量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根據水利部門監測結果。1980年全國受污染的河長比例為21%,1999年增加到38%。據監測,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我國的現行措施自70年代以來,我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採取了許多措施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建立了管理機構,加強了監測和監督建設了一批污水處理設施,推廣潔水和清潔生產工藝,如治理淮河污染的「零點行動」等。
(二)、不足之處有:
1、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一些流域造紙、化工企業數量仍然過多,一些企業「舊病復發」繼續超標排污。污染負荷難以削減。達標排放之前,許多地方做的是表面文章,達標排放「零點行動」一旦結束,一些企業便「舊病復發」。
2、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缺乏力度。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即化肥、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在一些流域已成為主要污染來源,如滇池,生活污染源佔45%~56%,面源污染佔33%~40%,滇池在實現工業化污染源達標排放後,雖然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量明顯下降,但在緩解湖水富營養化方面效果並不明顯。國家環保總局的一份資料顯示,一些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緩慢,已成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3、枯水季河流自凈能力差,污染有所加重。
4、一些地方仍未能正確處理水利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劇了水的惡化,一些地方為了防洪抗旱和保證工農業用水、修建了很多水庫、閘壩,如淮河流域就建有水庫5000多座、閘壩4000多處。有的地方閘壩一堵就是一年,等到水變黑變臭,便將污水下泄,污染下洲。「流水不腐」的道理誰都懂得,但「三河三湖」流域,許多地方變成了「死水一潭」因此,一些流域達標排放後又出現反彈。
(三)應採取的措施:
1、繼續健全有關的法律體系,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和普法宣傳,提高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
2、加強水污染防治和監測的管理,建立水環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統一管理、科學管理和民主管理。
3、推廣節水技術,引起生產工藝和廢水處理回用技術,繼續降低污水排放系數。
4、調整產業結構。特別在缺水地區,限制耗水,排污大的行業發展。
5、建立投入保障機制,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籌集資金,確保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設和管理措施的實施。
中國是一個嚴重的絕對的貧水國!貧水意味著什麼?貧水就是貧血!水污染呢?那是血的污染!美國的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井不幹,人們是不知道水的價值的」。我們真的應該記住他的話,因為,目前的趨勢下去我國在水問題的上會很快出現非常窘迫的局面。
Ⅲ 關於渭河水質污染情況的調查報告
摘要:渭河是陝西省的第一大河,是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然而近年來渭河水體污染嚴重,水質嚴重惡化,基本喪失了生態功能,嚴重阻礙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針對渭河流域水質現狀,尋根溯源並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根據2007年陝西省渭河流域水質監測資料對渭河流域水質現狀進行了評價,並分析了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同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渭河流域水質污染控制對策。
關鍵詞: 渭河流域 水質現狀 保護對策
1 概況
1.1 渭河基本情況
渭河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的烏鼠山,流經隴東高原、天水盆地、關中平原(寶雞、咸陽、西安、銅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楊陵區),至潼關港口入黃河,共經甘肅、寧夏、山西三省(區)26個縣(市、區),幹流全長818 km,流域面積134766km2,其中陝西境內河長502.2 km,西起寶雞,東到潼關,南依秦嶺,北至黃龍山,流域面積67059 km2。
1.2 渭河水系特徵
渭河北岸支流源遠流長,但數量較少,主要有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涇河、石川河和北洛河等;南岸支流均發源於秦嶺北坡,比降大,流程短,流域而積小,由西向東主要有清姜河、石頭河、黑河、澇河、灃河、灞河、尤河等。
涇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流經寧夏、甘肅、陝西三省,至陝西省高陵縣的涇渭堡匯入渭河。涇河全長455km,流域而積4.54萬km2。陝西段河長275km,流域面積0.94萬km2,僅占總流域面積的21%。省內支流有黑河、三水河和泔河等。
北洛河是渭河第二大支流,發源於陝北吳旗白於山區的草梁山,流經延安地區,穿越渭北高原東部至大荔縣朝邑入渭,全長680.3km,區內長145km,全流域面積26905km2,區內面積3813km2,河系不發育,僅有石堡川、白水河、大峪河等短小支流。
1.3渭河流域社會經濟概況
渭河流域地處陝西中部,包括寶雞、咸陽、西安、楊凌、銅川、渭南等6個地市,工業集中,人口密集,農業發達,旅遊資源豐富,科技、教育實力雄厚,是陝西省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2007年區內總人口2340萬人,集中了陝西省62.7%的人口,85%的工業,81%的國民生產總值,是陝西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全區社會經濟概況詳見下表。
表1 渭河流域2007年社會經濟概況
分類 單位 西安 銅川 寶雞 咸陽 楊凌 渭南
總人口 萬人 822.52 83.19 375.86 497.44 15.68 545.65
耕地面積 千公頃 263.86 64.50 306.62 358.52 4.35 513.09
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1450.02 83.63 476.93 483.97 19.58 350.07
工業總產值 億元 948.87 69.20 364.80 320.79 8.43 277.79
農業總產值 億元 69.5 8.47 45.1 124.4 1.77 76.6
註:資料來源於《陝西省統計年鑒2007》。
1.4污水排放現狀
渭河橫貫關中地區,已經成為關中地區的排污河,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渭河深受其害。從2007年監測資料來看,渭河水不僅作為飲用水源己經不可能,作為農業灌溉用水也受到嚴重的威脅,而且幹流水體魚類等水生生物已經基本絕跡。渭河不僅基本喪失了它原有的功能,還影響到黃河的水質。關中地區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狀況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排污口及排污狀況統計表
排污口 指標及單位 西安 咸陽 寶雞 渭南 銅川 楊凌 合計
排污口總計 污水量(108?m3/a) 4.46 1.03 0.94 1.028 0.167 0.080 7.71
COD(104?t/a) 9.35 2.90 1.993 2.52 0.334 2.52 17.12
NH3—N(104?t/a) 0.832 0.217 0.205 0.174 0.023 0.009 1.46
排污口數量(個) 117 11 101 13 67 3 312
1.5面源污染
區域非點源污染的產生主要是降雨徑流過程,土地利用類型、植被情況及人類活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表明,渭河水系水質污染主要來自點源污染,即城鎮工業及生活廢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於沒有對河流面源污染狀況做詳細調查監測,在此僅對能夠產生面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作些分析。區域面源污染的發生
(1)與該區的水土流失密切相關,經多年治理後,1995年度關中地區尚有水土流失面積1.63萬km2,占關中總土地面積的29.5%,佔全省的流失面積26.9%。年產沙量5529萬t,佔全省7.4%,多年平均侵蝕模數為998t/ km2。
(2)與土壤背景值有關,渭河流域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於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層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最高,依次是寶雞、銅川、咸陽、渭南等市。在自然區域上的分布呈現出關中平原腹地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渭北原區。
(3)與農葯化肥的使用狀況有關,據統計,渭河流域農葯年總使用量為4728t,畝均使用量0.279kg,高於全省畝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總使用量341.5萬t,畝均使用量128kg,高於全省畝均使用量70.2%。農葯畝均使用量西安市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陽、寶雞、銅川。農葯畝均使用量超過0.5kg的有西安的四個郊縣及渭河兩岸的部分縣。西安市蓮湖區高達0.761kg/畝。咸陽市的化肥畝均使用量超過150kg,其中有10個縣超過200kg/畝。
(4)與大氣污染與酸雨有關,據監測,1995年渭河流域7個市縣二氧化硫年均值為0.085mg/m3,日均值范圍為0.003—1.130,超標率14.1%,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的只有銅川市,出現在冬季;7個縣市氮氧化物年均值為0.042 mg/m3,未超過國家二級標准。日均值范圍為0.002—1.000,超標率9.8%;總懸浮顆粒年日均值為0.618 mg/m3,日均值范圍為0.063—2.439,超標率為70.6%,7個縣市年日均值全部超標;自然降塵年平均為24.51t/km2.月,超過我省暫行標准(18.0 t/km2.月)的0.36倍。年平均降塵量范圍為12.26—41.46 t/km2.月;1995年關中地區降水PH值范圍為4.35—9.35,全年採集酸雨總量占采水總量的2.75%,酸雨樣品占總雨量的2.0%。關中僅在西安和渭南兩市出現酸雨。
(5)與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狀況有關,根據陝西省土地管理局土地面積調查結果,渭河流域總土地面積5558.7千公頃,佔全省總土地面積26.7%,其中耕地面積2162.26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38.9%,佔全省耕地面積的40.1%。園地面積107.89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0.01%。林地面積1850.45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33.3%。牧草地面積256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4.6%居民及工礦地面積375.98千公頃,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6.8%。交通用地面積74.28千公頃,占總面積1.3%。水域面積168.51千公頃占總面積的3.0%。未利用土地面積562.59千公頃,占總面積的10.1%。研究表明: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地的增加,森林覆蓋率的降低,人類活動的加劇等,都會使面源污染負荷量增大,目前渭河流域地區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有:首先是有林地和草地的總面積也是呈銳減的趨勢,由於耕地的減少,引起亂墾荒地,關中地區大於25°陡坡耕地有124.94公頃,佔到耕地面積5.8%,其中寶雞地區陡坡耕地佔到17.1%,這些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的隱患所在;其次是渭河水系水質的惡化,帶來的是渭河流域廣大灌區土壤作物的嚴重污染,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形勢十分嚴峻,加強水資源保護已刻不容緩。
2 渭河流域水質現狀
2.1河流水質現狀
2.1.1 斷面選擇與評價標准
1.1 斷面選擇
選擇了渭河幹流陝西段的6個監測斷面(拓石、林家村、咸陽公路橋、耿鎮、華縣、潼關吊橋)、支流8個監測斷面(黑河黑峪口、灃河入渭口、灞河馬渡王、涇河張家山、景村、北洛河吳旗、交口、狀頭)作為評價斷面,控制河長493公里。
1.2 評價指標、評價標准、評價方法
評價指標和標准:根據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表1中的24個指標。
1.3評價結果:
北洛河水系
北洛河水系評價河長541.4公里。全年平均、非汛期水質評價結果相同: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58.8%,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41.2%;汛期全部為劣Ⅴ類水質。主要超標項目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
涇河水系
涇河水系評價河長為222.5公里,汛期和全年平均水質評價結果相同: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72.6%,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7.4%;汛期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72.6%,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7.4%。主要超標項目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等。
渭河水系
渭河水系干、支流評價河長總計524.7公里。汛期:Ⅱ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1.6%,Ⅲ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12.2%,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0.6%,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5.6%;Ⅰ~Ⅲ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43.8%;Ⅳ~Ⅴ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0.6%;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非汛期:Ⅱ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22.8%、Ⅳ類水質河長26.0%、劣Ⅴ類水質河長51.2%;Ⅰ~Ⅲ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2.8%;Ⅳ~Ⅴ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6.0%;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全年平均:Ⅱ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2.8%,Ⅲ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12.2%,Ⅳ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9.4%,劣Ⅴ類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5.6%;Ⅰ~Ⅲ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35.0%;Ⅳ~Ⅴ類的水質河長占評價河長的比例為29.4%;主要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2.2功能區達標評價
渭河流域: 2007年參加評價的水功能區僅22段,評價河長1288.6公里。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31.8%;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4.3%。
表3 渭河流域按功能區評價統計表
水功能區 按個數達標評價 按河流長度達標評價
區劃個數 評價個數 達標個數 個數達標率(%) 評價河長(km) 達標河長(km) 河長達標率(%)
一級區 36 6 1 16.7 527.6 71.7 13.6
二級區 116 16 4 25.0 761.0 112.0 14.7
水功能區 152 22 7 31.8 1288.6 183.7 14.3
在評價的22段水功能區中一級區6段,河長527.6公里。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和16.7%;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3.6%。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在評價的22段水功能區中二級區16段,河長761.0公里。按個數評價達標率全年平均25.0%;累計河長達標率全年平均14.7%;超標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3 污染原因分析
3.1 河道生態水量不足
渭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內6~10月可得60%的降水和70%的徑流。渭河流域關中地區自產徑流約70億m3/a,扣除汛期水量,僅餘20億-30億m3/a水量,從渭河年取地表水約20億-25億m3,其中,渭河寶雞峽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平均年取水量4.83億m3,占河道水量的49.07%(見表3)。因此平時河道生態水量甚少,河流稀釋凈化能力很低。
從表4看出:1995年以後,盡管年徑流量逐年減少,但年引水量並沒有因此減少,且有加重的趨勢,造成河道的生態水量大幅下降,致使水體中的污染物濃度得不到稀釋和降解,從而說明河道生態水量的不足是1995年以後污染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表4 渭河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年引水量
*年引水量=年徑流量-斷面下游實測年徑流量。
年份 年徑 流量/億m3 斷面下游實測徑流量/億m3 年引水量/億m3 年引水量/年徑流量(%)
1990 25.82 21.63 4.19 16.23
1991 12.65 6.36 6.29 49.72
1992 22.84 17.91 4.93 21.58
1993 19.72 15.65 4.07 20.64
1994 10.74 5.94 4.80 44.69
1995 6.66 2.28 4.38 65.77
1996 7.66 3.25 4.41 57.57
1997 4.02 0.84 3.18 79.10
1998 9.43 4.08 5.35 56.73
1999 9.45 4.07 5.38 56.93
2000 8.74 2.55 6.19 70.82
平均 12.52 7.69 4.83 49.07
3.2化肥和農葯使用不合理
據資料報道,寶雞市土壤養分失衡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有機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土壤板結、耕層變淺、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現象日趨嚴重[7];且由於大量使用廉價低質的氮肥和農葯,以及氮、磷、鉀肥施用不成比例,因而使氮肥溶解而被沖人水體中造成污染[7]。這也是寶雞市區附近的卧龍寺橋、虢鎮橋斷面NH3-N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3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協調是造成水質惡化的重要因素
在生產活動中,只注重對環境的索取,過分強調人在環境中的主宰,割裂了與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片面地認識和利用整體性的「人類—環境」系統,則是產生渭河水污染的根源所在。只注重開發、不注重保護、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從宏觀到微觀對環境的認識和相互矛盾的決策,則是造成渭河水污染的重要認識根源。
3.4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劇了水環境問題
由於用水量加大而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水質型缺水。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據《陝西省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記報告》資料,渭河廢污水年排放量達7.05億噸,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
渭河水資源嚴重不足,污徑比不斷增大,自凈能力下降,同時,由於上游築壩攔水使渭河水量巨減。沿岸大量未經任何處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渭河,且遠大於渭河本身的環境容量,使得渭河幾乎喪失了自然稀釋凈化的功能。
3.5水土流失問題
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輸沙量達4.58億噸,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污染加劇。日趨嚴重的水污染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嚴重地威脅到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
4 保護對策
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環境保護法制在實現持續發展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實行的「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和「強化環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確立了我國環境立法的基本原則。強化政府職能。建議成立由一位省級領導負責,相關部門參加的統一協調機構,加大對綜合治理、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區域水體功能及產業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和監管力度,提高科學治污的能力和水平。
4.1 保證河道生態需水量
從分析可知,渭河寶雞林家村斷面以上引水量占斷面下遊河流徑流量的百分比由1991年的16%提高到2000年的71%,致使渭河徑流量大為減少,環境容量喪失殆盡,污染嚴重加劇。因此通過農業節水灌溉技術,降低農業灌溉用水量,以減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徑流量,在近期內使該斷面下游(渭河中下游,渭河污染最嚴重的河段)的河流徑流量提高2-3倍,以改善渭河中下游的水質,減輕中下游城市的治污壓力。
同時,關中平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水資源,主要來源於南北山地森林、丘陵的補給。因此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營造水源涵養林以增加渭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量,從而保證河道生態需水量 。
4.2 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及其污染控制
通過分析可知,渭河流域造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布廣,是造成COD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 因此:
1) 通過工業布局, 產業結構, 產品結構的調整, 淘汰排污量大的重點污染企業和產品。結合企業的技術改造, 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技術。
2) 結合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和流域治理, 關閉、搬遷一批污染嚴重而效益差的小造紙廠、小煉油廠等"五小企業", 使流域水環境污染得到緩解。
3) 對重大工業污染戶嚴格實行限期治理。對機械、電力和造紙工業等, 其污水必須治理達標後才允許排放。
4.3 加強面源污染控制
1) 推廣、採用各種類型的"持續農業"耕作法,減少土壤侵蝕,使排入渭河的泥沙沉積物減少,從而減少化肥中N、P流入水體的量,防止渭河水體富營養化。
2) 完善農田灌溉方式,採用噴灌、滴灌、滲灌等新技術以及肥料與水混合的灌溉技術,節約灌溉用水,節省肥料,防止水體污染。
3) 改善施肥方式,減少肥料流失。
4) 加強土壤和化肥的化驗和檢測, 科學定量施肥。
5) 調整化肥品種結構, 加強開發生態肥料與農葯,開發和推廣土壤及作物的固氮、固磷技術,鼓勵使用有機肥,減少常規化肥、農葯的使用量。
6) 加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增加地表覆蓋,實施濕地恢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體。
4.4 實施生物生態治理
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鎮和農村排放的城鎮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根據中小城鎮和農村的基本現狀,首先考慮採用荒地、廢地、劣地以及坑、塘、窪,建一廢水土地處理系統和廢水穩定塘系統等多種形式的處理系統,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質。這種經濟、簡易、節能的處理技術,如果與當地的生態農業相結合,形成污水回收與再用的生態農業就可以實現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達到生態治理的目的。
4.5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如果水體污染後再治理,要使水域生態系統恢復到原有的良性循環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保護水環境應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綜合利用方針。對於將來可能產生新污染的新工業,首先要嚴格控制興建,污染不重的要從預防為主,是工業污染物要在生產過程中解決;其次對污染物進行綜合利用;再次就是進行污水處理,根據河段和行政區域情況把污水處理到一定程度後才排放。
4.6 總量控制
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既污水處理設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並合理利用各種水環境的稀釋自凈能力,將過去的排放濃度控制改為總量控制。結合各水功能區、各行政區,及時對流域內的各種水體進行監測,逐漸做到從根本上解決污染。
4.7 嚴格生產管理,開展清潔生產
嚴格生產管理可以減少或降低生產過程中水、能資源和原材料的浪費,從而減少向水環境的排污;開展清潔生產除了加強生產管理外,還包括開發合理使用自然資源,保護自然環境的實用技術、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將污染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它於污染的末端治理相比,效果更佳,因為前者不僅排污,還具有相當的經濟效益,從而使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統一。
4.8 經濟手段
利用經濟手段使污染者對其造成的污染損失進行賠償,即使社會凈損失為零。
要改變原有的水資源無償使用的局面和觀念,明確水資源的產權,建立起一個合理的水資源價格體系,逐步推行排污總量控制,應用市場機制,有償使用環境容量。
污水經過處理變成可利用的水資源,具有雙重意義,既減輕了污染又增加了水資源。為此,應制定和頒布一系列有關污水資源化方面的法規、政策和獎勵制度,實行按質供水。
Ⅳ 生活污水對河道環境的影響!!!速度
增加水中的耗氧有機污染物,使得BOD增高,同時DO降低
大量P和N元素的增加使得水體富營養化
其中P元素的作用遠大於N元素
Ⅳ 有關河水污染問題的研究性課題論文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在新聞之上,我們總能看到河水污染的新聞,到底河水污染對我們有多大的危害,於是,我對河水污染做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案
1 通過網路了解污水對人體的危害。
2 通過書籍了解造成污水的原因的原因。
三調查情況
信息渠道 調查方面 具體內容
1人體中70%—80%是水分,因此長期飲用不良的水質,而導致體質不佳抵抗力自然減弱,則百病發生乃必然,再者長期累積之污染物到達身體無法承受時,再高明的醫生、再有效的葯物恐怕也難奏效,所以「水是百葯之王」的說法一點都不假。
2一是上遊客水污染。由於我市地處里下河、泰東河下游,興化工業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水,上游市區、集鎮排放的生活污水及農民將秸稈推入河中腐爛變質後產生的有機污染流入我市。二是城鎮生活污染。主要是城鄉居民大量的洗滌用水、組合化糞池排放的大量糞便水以及城鄉生活垃圾對水體的污染。三是農業污染。通榆河沿線均為水稻、棉花種植區,而水稻、棉花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葯使用量比較大,但真正被農作物吸收的只佔30-40%,絕大部分化肥農葯進入了水體,勢必加重了通榆河的污染程度。
1上網 污水對人體的危害。
2 書籍 造成污水的原因
四 結論
我國農村有3億人飲水不安全,其中有1.9億是水質問題。據調查,我國將近一半的湖泊處於嚴重的富營養化狀態,主要是由於這些區域的農業面源污染和人畜糞尿排放而造成的,水體中氮磷污染物三分之一來自農業面源污染。由於我國絕大多數水源在山區和水土流失區,水土流失作為載體在輸送大量泥沙的同時,也輸送了大量化肥、農葯和生活垃圾。我國積累在飲用水源特別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農葯,已經對至少13個省份、數百萬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脅,農業面源污染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局面。
關鍵字:農業 水質問題 富營養化 健康 污染
2污染不但危機人類,也給漁業帶來了巨大損失。嚴重使魚蝦死亡,還干擾魚類繁殖,漁產量和質量大大下降。污水還污染農田和農作物,使農業減產。水污染還造成其他環境的下降,影響人們的游覽,娛樂和休養。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對人類極其重要,而污染又是這樣厲害。因此我們更應該預防和保護好水資源,合理並利用好水。
Ⅵ 關於河水污染的科學報告怎樣寫有什麼步驟
範文一: 黑溪河水污染的調查報告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動物、人類都離不開水。可是,現在許多河流都成了廢物的排放場了。10月4日,我對自己居住的小區(樂業綜合樓)附近那條叫黑溪河的河流做了一次調查。(一)黑溪河的現狀:我調查的是從荷三路到中醫院這一段。黑溪河的上游雜草叢生,高的大約有一米多。在兩片密密的草叢中間,有一條窄窄的河道,水流的速度很快,河道里的水比較清。在雜草地邊緣的淺水區里,有許多小魚和一隻青蛙,看上去它們很快樂。下游的河水裡不僅有許多雜物,而且在一足浴店門口的河道里還有面條、米飯、塑料袋等。中醫院附近的一段幾乎是死水一潭——沒有魚、沒有水草、沒有浮萍,只有一層黑色的,像棉絮一樣的東西。河道內側有十幾個洞,有的正往外流著污水,有的殘留著污水流過的痕跡。河岸左邊共有5間洗車店,還有一些不太用水的店。河岸右側是一條柏油馬路,來往的車輛飛快地賓士著,被捲起的沙塵和落葉不斷地飄到河裡去。(二)原因分析:剛開始,我認為下游水污染的原因是洗車店的污水造成的。後來,我問了一家洗車店的叔叔,他說,污水不是排入黑溪河的,而是排入下水管道。我重新觀察了一下,確實只有少量洗車水流入黑溪河。其他幾家洗車店的情況也是這樣的。那麼造成水污染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查了資料知道,首先,這是水的富營養化污染。水的富營養化污染是指水中的磷、氮元素含量過多,使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河水中的細菌吸收氧氣,將廢物分解成養分,這些養分促進了藻類植物的生長。這些植物死去後,它們又向水中添加了有機廢物。細菌為分解這些廢物用了過多的氧氣,以致於使魚類窒息死亡。其次,黑溪河下游的水流動得很慢,很多垃圾不能被水沖走,就腐爛在水裡。這就造成黑溪河的下游水中營養過多而氧氣不足。另外,有許多生活污水排放入黑溪河的下游。現在我明白下游沒有魚的原因了。(三)建議保護措施:我覺得這種污染還是有辦法解決的。首先,要讓河水流動得快一些,這樣可以沖走生活垃圾;其次,要把河底的一些垃圾清理干凈,最好多造一些可走入河床的台階,這樣可以方便清理;第三,為了解決河水中的藻類過多的問題,可以在河裡放養一些吃藻類植物的魚。另外,我家鄉的小河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石塊,我認為在黑溪河裡放些石塊,水流動起來可以活潑一些。最後,我呼籲大家一起來保護水資源,因為水是生命之源,保護好水資源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範文二: 杏花河水污染調查報告
杏花河源出芽庄湖,上接章丘河客水,自滸山閘沿明集鎮南部流向東,至青龍山北首折向東北入韓店鎮境內,經上口村、甲子、張家、東白至孫鎮霍家坡南折向東行,又至袁家屋子再轉東北經徐王屋子,沿孫鎮與焦橋界至孫鎮大有里村東,轉至焦橋張官村北穿勝利河入桓台縣境,至金家攔河閘注入小清河。縣境內總長33公里,流域面積425平方公里。河道上口寬40米,底寬24米,平均深4米,堤距70米,防洪水位一般10.4—17.97米,最大行洪流量100—150立方米/秒。杏花河有9條河道匯入。分別為五十米大溝、黛溪河、鄭馬河、六六河、長白溝、新民河、安袁河、利民河、劉套大溝,除黛溪河為自然形成的排洪河道外,其他均為人工開掘排灌兩用河道。然而,居民區卻有大量廢棄物從通水口排入河內,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一、調查情況
我們於2003年4月10日來到杏花河,映入眼臉的是水流極為緩慢,水色渾濁,水草、樹葉全部漂於水上,還有可樂瓶、軟包裝等廢棄物。隨後,我們取了這條河的水樣,放在我們事先准備好的礦泉水瓶里,另一個一模一樣的瓶內裝潔凈的自來水,兩瓶水高度一樣,水溫一樣,然後將兩條一樣的小鯽魚分別放人兩個瓶中,我們每天為自來水瓶中的魚換新的自來水,也每天為河水瓶中的魚換新取來的河水,並每天同時喂它們同樣的食物,放在同一地方。13天後,我們發現,放在自來水瓶中的魚仍活著,而放在河水瓶中的魚卻死了。這再次說明了河水的不潔凈。但是魚到底死於化學物品,還是死於其他原因呢?我們又做了進一步的調查。
為調查清楚,2003年4月26日下午,我們又來到杏花河,順著河道向上遊走去,發現有的河道已經乾涸。在乾涸的河道兩邊和河底,我們發現了許多廢棄物。經我們詳細統計,河底廢棄物有酒壇子、廢舊的車輪胎、報紙、保溫瓶的瓶殼、軟包裝、紙盒、玻璃碴、煙頭、塑料袋、各種飲料瓶等,全是民用廢棄物。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18條規定:禁止向地表水體傾倒城市垃圾和其他生活廢棄物。如果此法貫徹得很好,為何還會有這么多的生活廢棄物沉於河底呢?為了調查得更清楚,我們在明集鎮內發放了調查問卷,結果如下:
問題 是 否
1.您認為水污染是否嚴重? 97.5% 2.5%
2.您認為水污染是否影響健康? 96.75% 3.25% 3.您是否投擲過廢棄物? 17.75% 82.25%
4.您認為政府是否重視水污染的管理? 45.75% 54.25%
5.您認為是否應全民普及水污染知識? 97.5% 2.5%
6.您是否願意為治理水污染貢獻一份力量? 99% 1%
7.您認為杏花河是否干凈? 12% 88%
8.您認為是否應往水中投廢棄物? 0% 100%
9.您認為這條河是否可以持續現在的狀況? 10% 90%
10.有關單位是否向您調查過水的情況? 2% 98%
11.您是否向有關單位反映過水的情況? 2% 98%
12.您是否認為這條河的治理需要您的力量嗎? 64% 36%
二、治理方案: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水資源總量的3%,而這3%中,可直接飲用的只有0.5%。據估計現在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的飲用水,有200萬人的死亡與水污染引起的疾病有關,我國有24%的人引用水質不良的水,可能被傳染上傷寒、霍亂、痢疾、肝炎、胃炎五大疾病。杏花河水污染主要來自民用污染。居民隨便投擲廢棄物,加上有些部門防治水污染設備不完善,污染越來越嚴重。經我們調查統計,有96.75%的人知道水污染會影響健康,100%的人知道不應該往水中投廢棄物,但仍有17.5%的人往水中投擲過廢棄物。
針對杏花河的這種情況,我們設想出以下7種治理方案:
(1)橋下設立隔離網。我們設想在橋下布一張網。把網布成"人"字形(由空中向下看)。當水流過網時,廢棄物就會被阻隔在"人"字的*口裡。只要將網斜向拉起,廢棄物就會全部兜上來,然後統一處理。
(2)設立循環水。我們設想可以在杏花河附近某地開設一個簡單的過濾廠,然後開辟水渠,接通杏花河兩端讓水流經過濾廠時對水質進行過濾、加工,再讓加工過的水流回杏花河。如此循環,使河中的水總保持潔凈。
(3)重新利用廢水。經我們調查,現還沒有專門機構負責杏花河廢水重新利用的工作。我們設想可以把廢水加工後澆灌河邊的綠地,或引水到農田進行灌溉,或發展養魚業等等。據調查,我國河道中的廢水大部分流入江河,如果利用這些廢水,可以節省大量資金。
(4)加大執法力度。我國自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以來,河道水污染有明顯好轉,但因執法力度不夠,不少居民正破壞著自己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們認為應加大執法力度讓居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消滅知法犯法的行為。
(5)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全民普及水污染知識。據調查,真正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內容的人未到一半,然而有關部門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日子也只有3月22日一天,媒體除了對某條河或某個海出了重大事故報道以外,也很少宣傳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知識。據我們調查統計,有97.5%的人認為應普及水污染知識。所以我們認為媒體應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知識的宣傳,向全民普及水污染知識。
(6)全民動員保護水環境,不要片面依靠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第七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水環境,並有權對破壞水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檢舉。據我們了解,以前曾有人到水利局舉報過不法分子,但現在已沒有了。經我們統計調查,有99%的人願意為防治水污染貢獻力量,然而有太多人在等別人命令去清理。我們認為應廣泛發動群眾,從自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一同保護水環境,協助政府做好工作。
(7)提高全民素質。水污染就發生在我們周圍,而且大部分是由人們自己造成的,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已頒布十四年,但水污染狀況仍不斷惡化,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民眾素質較低,所以我們認為我國應加速提高全民素質,使每一位公民都能自覺為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做出努力,我們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Ⅶ 寫一篇生活污水排放的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督導員反映某小區的2間廢棄門面污水橫流的情況屬實。東街社區協同居回民組、樓幢答長已於收到通知前著手處理此事。門面污水管破裂,污水流至路面的原因是此樓修建的基礎設施薄弱,化糞池系改建且10年以上都沒有清理過,造成化糞池至居民樓一段的下水道嚴重堵塞以至管道破裂,連下水道經過的門面地面都已漲裂,修復工程量大,經測算修復費用8000元以上,按管理責任應由居民戶出資自行修復。但考慮到此樓的居民多是還房戶或房管局租賃戶,經濟都非常困難,社區組織了居民組長、樓幢長及此樓的衛生管理人員召開居民會議多次,經聯系並請示市政局蹇世儒局長後,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堵塞單元的居民按產權情況每戶出資50-100元,大約有4000餘元,差額部分由市政局出資修復。社區、居民組長已協同樓幢長、衛生人員著手收費並協同盡快修復!
街道辦事處東街社區居委會
2008年6月9日
Ⅷ 跪求!~~水質調查報告
上面的兄弟好厲害啊。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