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為什麼要加碳源
絕大多數市政的污水廠基本都是以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為處理污水的核心的處理方式,在這種處理方式下,微生物本身的生長需求也就成了採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廠首要解決的問題。微生物本身也是有機生命體,不過是體態及其微小,肉眼無法直接看到而已。但是從這些微生物的生命的延續的本質上,和地球上的人類等大型生命體是沒有區別的。它們也是需要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長,它們的食物和我們大型生物體的食物成分是一樣的,都是來組成自身生命生長需要的有機物。但是它們的食物和我們的大型生物體的食物也有不同,它們需要更直接,更細微的食物來滿足自身微小的個體的特殊需求。而溶於水中的有機物就是它們的食物,特別是我們人類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是它們最佳的食物。而污水廠里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正是大量吞食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才得以生存,生長,繁殖。而所謂的有機物其實就是地球上含碳的化合物,正是這些含有各種各樣復雜的碳鏈的化合物,才組成了地球上豐富多彩的有機體世界。而微生物所需要的有機物,在污水廠里,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稱為碳源。
但是對於微生物來說,並不是所有的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都是適合它們生存所需的,特別是它們的生命體的組成是對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要有一個比例關系的。從污水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需要氮和磷來生長和繁殖。微生物需要氮來形成蛋白質,細胞壁成分和核酸;需要磷來維持生長所需的能量。科學家對這些微生物所需要的這些碳源和營養物質的比例用一個分子式來表示,那就是C5H7NO2P0.074。在採用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時,通常要求水中BOD:N:P的比例對於應該約為100:5:1,這樣的比例才能滿足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正常生長。
污水廠的管理的核心在於對污水廠內的微生物的管理,為這些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營養和環境是每個污水廠運行管理人員需要認真進行的工作。但是由於飲食習慣的地區差異,工業企業的生產廢水排放,處理水量的大小等等因素,實際進入污水廠的污水水質中的C:N:P的營養比例並不是按照微生物生長所需的100:5:1的,正是由於進水水質中的比例失衡,才造成了污水廠運行人員對碳源甚至營養物質的探討。在一些工藝調整人員看來,人工投加的碳源以甲醇,乙酸,葡萄糖,麵粉等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便於微生物吸收利用,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污水廠內碳源的補充是萬能的解葯,對於任何工藝問題都要進行碳源的補充,那麼碳源真的是萬能的么?今天就來探討下污水廠需要碳源的補充的一些情況。
一、污水廠的活性污泥培養馴化階段。
作為一個污水廠在初期投產階段,由於建設的生物池內沒有微生物,需要進行微生物的培養聚集和馴化,在這個階段微生物的生長過程屬於對數增殖期,這個階段的微生物需要大量的碳源來維持自身快速生長。這個階段正常的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碳源就不能滿足微生物的生長需求。同時由於生活污水中的碳源是復雜的有機物,往往不能被初期生長的微生物吸收利用。這個階段為了快速的培養活性污泥,一般會採用投加外界碳源的方式來加快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這是由於外加碳源一般是甲醇,乙酸,葡萄糖等易被利用的有機物,便於微生物吸收,從而加快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在這個階段的碳源投加主要是為了加快微生物的培養。對於一些營養比例穩定的城市生活污水來說,在沒有外加碳源的情況下,微生物也可以培養出來的,不過是時間的快慢問題。因此在培養階段,要注意分析進水水質的情況,再根據廠內自身的經濟條件進行選擇碳源的投加,這種碳源的投加一般隨著微生物的培養成熟,污水穩定進入廠內就會逐步減少乃至停止。
二、污水廠的進水營養不均衡。
在很多污水廠,特別是收納范圍小,收集人口少,或者是工業廢水廠內,污水的碳源營養組成比例和我們通常認為的100:5:1是不吻合的。有些是進水水質受雨污合流,地下水滲流等原因,導致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極少,碳源極少,但是氮和磷的含量較高,這樣的水質為了處理氮磷達標,需要在生物池內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數量,對氮和磷進行降解,這就產生了較低的有機負荷-食微比F/M非常低,極低的食微比F/M會造成活性污泥老化解體,如下圖所示,造成出水水質超標。因此在這樣的進水環境下,需要對微生物進行碳源的補充,來維持微生物的較高的活性,這時就需要進行碳源的補充。
⑵ 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生物脫氮去除廢水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生物脫氮主要是指生物反硝化作用,即用生化的方法將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許多異氧微生物能在缺氧條件下產生反硝化作用.假若有足夠的有機碳源,生物脫硝是在厭氧條件下由異氧微生物完成的,它利用硝酸鹽作為氫受體.多種常見的兼性菌可完成脫硝作用.當氨和硝酸鹽濃度類似於化肥水時,濃氨廢水的硝化和濃硝酸鹽廢水的反硝化已有成功的例子
二、離子交換去除廢水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如果高效的除去或回收硝酸鹽,則可採用離子交換法處理.離子交換法已成功地用於硝酸銨化肥廢水中銨的回收.硝酸銨廢水首先通過強酸性陽離子樹脂除去銨離子.該離子交換往往出水中含有硝酸,這是廢水中的硝酸鹽與樹脂中的氫離子反應所致.從陽離子交換柱中流出的無氨廢水再通過陽離子交換柱,除去硝酸根.最後的出水中所含有銨離子和硝酸鹽濃度均很低,因而可用作補充水.
三、硝酸鹽回收
當廢水中硝酸鹽的濃度很高時,可以作為副產品回收.例如硝酸銨,由於其在廢水中濃度很高,所以可以從硝酸銨生產冷凝液中進行回收.該高濃度硝酸鹽廢水可作為原料供給硝酸廠,使其在內部循環,同時提高產率.回收過程可與離子交換、蒸發等預濃縮處理相結合.
四、其他方法去除廢水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處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其他方法包括化學還原、土地應用及反滲透等.有幾種化學葯劑已被研究用來還原硝酸鹽為氮氣,只有亞鐵離子在經濟上可行,但還沒有工業應用.該工藝中的反硝化過程要求用銅做催化劑,且必須在鹼性PH值的條件下進行.硝酸鹽的去除率只有70%,並存在使用大量亞鐵的缺點.
⑶ 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氨氮是0.1,硝酸鹽氮是3.0,為什麼總氮是10以上
【1】總氮(TN)的含義依據HJ636-2012的定義是:總氮包括亞硝酸鹽氮、內硝酸鹽氮、無機銨鹽、溶解容態氮及大部分有機含氮化合物;
【2】有上述定義可見 ,題面給的: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氨氮是0.1,硝酸鹽氮是3.0,僅僅是總氮10的一部分成分,所以其數據比對不矛盾。
⑷ 硝酸鹽廢水如何處理
若廢水中有硝酸鹽,在處理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版種:
一、反滲透 採用反權滲透膜對硝酸鹽進行去除,去除率不是很高,還要防止反滲透膜出現結垢現象,這種處理方法成本比較高。
二、催化脫氮 將硝酸鹽進行還原,能夠將硝酸鹽完全去除,這種處理方法對溫度和酸鹼值有一定的要求,處理過程可進行自動控制,適用於小規模的水處理。
以上就是硝酸鹽廢水的幾種處理方法,希望您看了之後有所了解。
⑸ 廢水亞硝酸鹽高怎麼辦
工業廢水中的亞硝酸鹽不穩定,易轉化為硝酸鹽,會導致水中的硝態氮超標,繼而版難處理,對於硝權態氮處理,可採用HDN-FT高效脫氮設備,專門針對解決廢水硝態氮問題,將硝態氮轉化為氮氣釋放到大氣中,可做到有效處理。
⑹ 污水中硝氮含量一般會比亞硝氮含量高嗎
污水中硝氮含量一般會比亞硝氮含量高嗎
這個不一定
主要看你污水池內污染版物含量和DO值權
DO是影響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主要原因 DO高污染物氧化比較充分 產生的硝酸鹽含量高
當DO比較低時 氧氣含量比較低 產生的亞硝酸鹽相對較多
由於水中DO值含量有限 ,當污染物含量較高時 雖然增加曝氣但是DO達到界限值 這時也會產生缺氧現象 這時的氧化也會產生較多亞硝酸鹽
⑺ 廢水中硝酸鹽的去除方法
去除含氮污染物可通過生物轉化和化學轉化兩種方式,化學轉化是靠化學氧化或高級氧化再加回氯去除答,成本較高。一般多採用生物轉化,方式為有機氮氨化形成氨氮,氨氮再通過硝化作用形成硝態氮,最後再經反硝化以氮氣形式釋放。硝酸鹽濃度高,說明反硝化效果不好,影響因素主要為生物填料的類型/C源的選取/微生物活性/水質波動/反應器有效空間等。湛清反硝化生物濾池技術採用了專一性反硝化菌,優良的氮氣釋放結構等先進技術,具備脫氮效率高,佔地面積小,全自動控制,污泥產量少,運行成本低的優勢,對工業化難降解硝態氮具有很好的處理效果。
⑻ 污水中氨氮含量高 怎麼去除
氨氮/COD的去除在污水處理中多採用生物法,是在指廢水中的氨氮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最終形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生物法脫氮的工藝有很多種,但是機理基本相同。都需要經過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 氨氮/COD超標主要是硝化反應控制不好所致。硝化反應是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包括兩個基本反應步驟:由亞硝酸菌參與的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反應。由硝酸菌參與的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反應。亞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自養菌,它們利用廢水中的碳源,通過與NH3-N的氧化還原反應獲得能量。反應方程式如下:亞硝化: 2NH4++3O2→2NO2-+2H2O+4H+ 硝化 : 2NO2-+O2→2NO3- 解決措施:控制好PH與溫度。硝化菌的適宜pH值為8.0~8.4,最佳溫度為35℃,溫度對硝化菌的影響很大,溫度下降10℃,硝化速度下降一半;DO濃度:2~3mg/L;BOD5負荷:0.06-0.1kgBOD5/(kgMLSS?d);泥齡在3~5天以上。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廢水中逸出由於兼性脫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成N2的過程,稱為反硝化。反硝化過程中的電子供體是各種各樣的有機底物(碳源)。以甲醇為碳源為例,其反應式為: 6NO3-+2CH3OH→6NO2-+2CO2+4H2O 6NO2-+3CH3OH→3N2+3CO2+3H2O+6OH- 反硝化菌的適宜pH值為6.5~8.0;最佳溫度為30℃,當溫度低於10℃時,反硝化速度明顯下降,而當溫度低至3℃時,反硝化作用將停止;DO濃度<0.5mg/L;BOD5/TN>3~5。 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含氮化合物,總氮去除率可達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較經濟,因此在國內外運用最多。其缺點是佔地面積大,低溫時效率低。為了能使微生物正常生長,必須增加迴流比來稀釋原廢水;硝化過程不僅需要大量氧氣,而且反硝化需要大量的碳源,一般認為COD/TKN至少為9。
⑼ 污水處理化驗no3-n硝酸鹽氮的意義
是這樣的,一方面,NO3-N作為氨氮硝化反應的主要產物,對監控污水處理中硝化作用進行回的程度有著重要的意義答。
另一方面,現行生物脫氮中,TN的去除最終要以N2的形式回歸自然環境中,NO3-N作為反硝化反應進行的反應物,其在缺氧條件下常作為電子受體同有機碳源反應生成N2,所以檢測NO3-N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在於監控生物反硝化脫氮進行的程度。
當然,還可以通過核算NO3-N、氨氮以及總氮等氮的指標去推算硝化反應中是否存在亞硝酸鹽氮的幾類以及推算水中有機氮的多少等等,如果有條件監控進出水中的NO3-N還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