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設計污水處理方案
一、設計的認識
1、關於設計的價值
在很多人看來,水處理工程比較容易,大部分項目看看就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稍微多花點心思還可以弄出來一些「創新」。這么多年下來,各種專有技術的名詞層出不窮,而其實際的內容往往大同小異,各種各樣的環保公司也前仆後繼。在這種模仿和復制的過程中,佼佼者在慢慢積累經驗和教訓,也有很多人在其中跌倒而茫然不知方向。行業有句話是「好的項目經理都是拿錢砸出來的」,同時要明白的是,在不尊重客觀規律的情況下,拿錢也砸不出好的項目經理。對於一個項目,工程的設計是項目控制的主線,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復雜項目中,設計的好壞基本決定著項目的成敗。
設計向來不是簡單的參考和細化的過程,而是一個很活潑的東西。每個項目都有著不同的外部條件,從水質水量的分析到區域的差異性,還有用戶的使用習慣與投入產出預期。這些都需要進行充分的分析與溝通,並通過系統的專業化手段來進行協調,讓工程經濟高效地建設完成並達到預定的工藝目的。
在某種程度上設計是一個創作行為,具有其核心的價值。有價值的設計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很好地理解了工程的工藝目的,充分保證了工程本身的功能。
2)考慮了不同的用戶習慣及外部環境的建築美學等,工程各方面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3)工程設計與工程建設配合密切,節約了項目組織成本。
2、設計與畫圖的區別
設計和畫圖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般而言,設計指的是對一個完整的系統負責,包括了項目的基礎設計條件的確認、設計過程中各種要素的權衡和選擇,還包括了圖紙設計和配合項目實施等。在實際設計的工作中,為了保證設計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前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用於項目基本資料的收集和確認,比如現場考察及與業主溝通確認等,在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各種方案的討論與比選,還有各種因為外部條件發生變化產生的反復,有些項目還需要開展現場試驗等工作。以上工作都需基於扎實的專業基礎,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判斷,在條件不充分時還需要進行適當的預判,綜合素質要求高。
畫圖是設計的一部分,是設計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功。在具體的畫圖的工作中,工藝路線及總體方案已經確定,主要是總圖及各單體的細化設計工作,細致性和重復性的勞動較多。畫圖首先應充分理解設計意圖,才能在細化設計中少走彎路,高質量、快速地完成畫圖任務。
3、設計需要熟悉和掌握的基本知識
設計需要有良好的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廢水處理基本理論
工藝設計首先需要掌握相關基本理論,包括了廢水的組分與特性、污染物的去除機理,還需要具備基本的水力計算基礎知識。
工程設計最終是為工藝目的服務的,只有基於基本理論出發,設計才是有根的設計。
2)國家標准、規范與手冊
國家標准和規范為了規范工程建設而頒布的,具有強制性,在設計中需遵守。
設計手冊是為了方便開展設計工作而編制的,手冊較為全面地涵蓋了設計中的各個方法,是重要的參考資料。設計人員要熟悉並合理地加以利用。
3)常規單元的設計
設計都是針對具體的項目及組成項目的各個工藝單元而言,需要對工藝單元的設計要素有著充分的了解,才能開展工藝設計工作。
4)工程制圖基礎
工程設計是通過圖紙語言來闡述的,了解基本的投影理論、國家基本的制圖規定、圖紙的構成和深度要求等,可以讓圖紙設計有一個規范的開始。
AutoCAD軟體是通用的繪圖軟體,需要掌握基本的繪圖技巧。
5)設備、儀表與管道等知識
設備、儀表與管道等都是工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需要掌握相關知識,熟悉其規格參數及使用條件才能進行合理的選型和設計,使工程建設符合設計需求。
6)輔助專業常規知識
工藝設計人員還需要了解建築結構、電氣自控等輔助專業的常規知識,在專業配合方面才能順利對接。
4、不同階段能力的需求
對於設計人員而言,開始設計工作的切入點各有不同,但無論做那種工作,要想快速成長,需要時刻注意熟悉和掌握各種基本技能。
5、關於設計的周期
好的設計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在每個環節都進行仔細地考慮和權衡,並落實到文字和圖紙上。同時還涉及到各方的配合與協調,需要合理的反饋和決策時間,綜合下來形成了設計周期。
成熟的有豐富積累的設計團隊效率會高很多,設計周期也會短。要有更短的設計周期,除了執行能力外,考驗的是設計團隊的綜合判斷能力,特別是在條件不成熟時的預判能力,能快速在紛繁的需求中抓住項目的主線,協調解決關鍵問題,並指導項目的實施。
二、開始參與設計
對於新手而言,開始參與設計工作時,往往從一些簡單的事情做起:
1、項目現場實施配合
項目現場的實施配合是設計人員應該有的經歷,在協助解決現場施工和圖紙的相關問題的同時,可以幫助深入理解施工圖的構成,鍛煉將圖紙和實際工程聯系起來的能力。對於一個成熟的設計工程師而言,豐富現場經驗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
2、簡單工藝單體的圖紙設計
從簡單的比較容易理解的圖紙繪制,開始接觸設計工作,比如集水池、泵房等。在總體工作量不大的情況下,能了解和熟悉設計的過程和要點,圖紙的繪制技巧,各專業之間的配合等等。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更多資料在易凈水網(www.ep360.cn。)對圖紙設計工作形成整體的認識。制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抄圖:提高設計效率的有效途徑是參考外部圖紙,但同時設計中最容易犯的錯誤的是簡單的抄圖。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參考圖紙是以基本理論和設計規范作為依據,在設計中借鑒其他的設計成果。抄圖僅僅是在其他人的成果上改圖,不考慮設計的適用性,容易導致設計與項目實際需求不符,出現設計錯誤。
2)充分理解單元工藝功能:單元的工藝功能是根本,在設計經常由於外部條件變化需要適當做一些調整。只有充分理解了工藝功能,調整時才有靈活性,而且不影響工藝目的。
3)謹慎面對設備安裝檢修需求:設備廠家一般會提供安裝圖紙,而設備廠家往往提供的是通用圖,或其他類似項目的圖紙,不一定完全匹配本項目的需求。設計中需要充分理解設備的安裝檢修條件,結合項目的實際外部條件和需求再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考慮,才能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3、方案製作的參與
在工藝路線及設計參數都比較明確的情況下,以規范和手冊為基本依據,進行設計計算的校核、設備選型等工作,配合完善方案。簡單的文字工作比較容易參與,同時可以熟悉基本的設計計算、設備選型等技能。
設計經驗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在設計能力的台階上走得更高,尤其需要注意基本能力的積累。
三、設計經驗的成長
1、良好的心態
做好長期的打算。廢水處理工程涉及范圍廣,知識面要求全,項目建設周期一般較長,成熟的設計師都需要有大量的項目經驗,並經過完整項目的歷練,一般至少需要3~5年以上時間。而且在工作中,大量的時間實際上是處理非常瑣碎的事情,包括各種反復,但這些工作很多時候都是必要的,任何忽略可能帶來一些不好的後果。設計工作需要有良好的心態,一方面瑣碎的工作可以熟能生巧,另一方面,過程當中的各種錯誤和反復實際上也是設計能力提升的過程。
2、尋根問底的習慣
設計工作中盡量弄清楚各種設計考慮的原始出發點,工藝參數一般都能還原到理論依據,附屬的設計一般和經濟性、安裝檢修條件及運行方便性有關。有了尋根問底的習慣,設計才能建立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上。
3、工作的技巧
任務開始前,要充分理解任務的核心需求,首先滿足完成基本任務,再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適當發揮。工作首先應服從總體的安排,才能提高整體效率,設計當中的理解、溝通和協調技巧非常重要,是設計能力的重要組成。
4、設計能力的沉澱
平時多積累問題,通過設計項目的參與、現場的考察等積累相關經驗,多主動參與討論,將各種經驗轉化成自己的設計能力的沉澱。有了設計能力的沉澱,才能與項目結合,形成自己對於設計的獨立見解,才能真正具備獨立承擔項目的能力。
你也可以到易凈水網資料庫上看看,上面有很多污水處理設計方案案例可以借鑒。
『貳』 如何對一般生活小區污水處理系統中沉澱池的設計
一、概述 醫院、港口、公園、商業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區、高級住宅區、療養區、學校、農場、漁場、狩獵場等均可稱為小區,我們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區、療養院、商業中心、機關學校等一種功能或多種功能構成的相對獨立的區域,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根據當地的環保標准,必須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小區污水處理。 小區污水系統的處理能力,各國並無統一的限定。前蘇聯曾建議單個構築物的處理能力不宜超過1400m3/d,美國則把小廠的處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圍內。根據我國情況,建議把等於或小於4000m3/d的處理廠定義為小區污水處理廠。 小區污水不同於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於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徵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澱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後再經消毒回用等。由於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較為常用的處理工藝有:①污水→調節池→初次沉澱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觸氧化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主要優點是停留時間短、易掛膜,尤其適合設備化,埋地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但由於維修管理及設備防腐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應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鋼筋混凝土形式,設置人員通道以便維修,此種地下建設方式在小區水處理中具有較大市場,但這種方式一般處理規模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於幾百噸的小區較為理想。對上千噸的小區污水處理,推薦採用地面建設方式,生物處理部分可採用接觸氧化,也可採用SBR或其改進型CASS工藝,曝氣方式建議採用低噪音的風機或水下曝氣機。②污水→調節池→混凝沉澱→過濾→出水,對處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較小時,可採用此工藝,具有佔地面積小,異味小,管理簡單等優點。另外,在好氧生物處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於降低能耗,提高系統的總去除率。生活小區通常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如果把污水處理後回用於澆灌綠地、道路、沖洗汽車,應在上述處理出水後加上消毒或其它補充措施。 二、小區污水處理廠設計原則 1.處理出水要求和處理程度 一般來說,不同小區對出水的要求差異較大。應根據我國《地面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的有關規定和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確定處理程度,以確保出水水質。 如果出水採用土地處理法處理,則按土地處理法的要求計算;2.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和建設必須結合小區的整體規劃和建築特點,即外觀設計上要與小區建築環境相協調,以求美觀; 3.在污水處理工藝上力求簡單實用,以方便管理; 4.在高程布置上應盡量採用立體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置上要緊湊,以節省用地; 5.污水處理廠位置應盡可能位於小區下風向,與其它建築物有一定的距離,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6.設備化,定型化,模塊化,施工安裝方便,運行簡易,設備性能穩定, 適合分期建設; 7.處理程度高,污泥產量少,並盡可能採用節能處理技術; 8.處理構築物對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的適應范圍較大,使系統有較好的經受沖擊負荷的能力。 9.小區內的人口是逐漸增加的。因此,小區污水處理廠應按可預期的發展規劃作為流量設計的基礎。根據我國情況,可考慮採用20年的設計周期。 三、小區污水處理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築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 幾種常用的處理工藝: (1)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出水 (2)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澱池→出水 污泥迴流 (3)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 加葯 ↓ (4)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澱→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叄』 混凝氣浮池設計
一、設計:
(1)混凝工藝
向污水中投入某種化學葯劑(常稱之為混凝劑),使在水中難以沉澱的膠體狀懸浮顆粒或乳狀污染物失去穩定後,由於互相碰撞而聚集或聚合、搭接而形成較大的顆粒或絮狀物,從而使污染物更易於自然下沉或上浮而被除去。混凝劑可降低污水的濁度、色度,除去多種高分子物質、有機物、某些重金屬毒物和放射性物質[19]。
混凝劑的投加分為干投法和濕投法,本設計採用濕投法,相對於干投法,濕投法更容易與水充分混合,投量易於調節,且運行方便。
(2)氣浮工藝
氣浮過程中,細微氣泡首先與水中的懸浮粒子相粘附,形成整體密度小於水的「氣泡——顆粒」復合體,使懸浮粒子隨氣泡一起浮升到水面。由於部分迴流水加壓氣浮在工程實踐中應用較多,並且節省能源、操作穩定、資源利用較充分,所以本次設計採用部分迴流水加壓氣浮流程。
二、氣浮池的簡單介紹:
氣浮池是氣浮機的另一名稱,南北叫法不同,有的稱氣浮,氣浮機,氣浮池,超效淺層氣浮都是運用主要是運用大量微氣泡撲捉吸附細小顆粒膠黏物使之上浮,達到固液分離的效果。
不同的氣浮池效果不同,主要取決於氣浮溶氣系統和釋放效能系統。目前市場上從外形上區分,主要分兩大類氣浮池:圓形氣浮池和長方形氣浮池;圓形氣浮池稱為超效淺層氣浮,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氣浮機,主要是是運用了淺池理論和零速度原理,及高效運用了國際先進的微氧化技術和高密度的離子氣泡技術,改變了水的表面張力,大規模的提升了水中的溶解氧,大量的吸附了水中的短鏈有機物分子和有色基團,取得了生化和物化都難以降解的COD的技術突破。而長方形氣浮池是傳統的氣浮工藝,只是運用在水中注入大量氣泡,使水中顆粒狀懸浮物上浮,在運行過程中達不到靜態上浮效果,一般出水穩定性較差。
『肆』 已知廢水50t/天 混凝沉澱池尺寸跟容積怎麼計算
這個很多書本上都有計算公式的
參考網址:http://wenku..com/view/09d610eefab069dc502201c9.html
『伍』 急求混凝沉澱池設計計算過程
以豎流式為例1. 設中心管內流速 =0.03m/s,採用池數n=60,則每池最大設計流量: =Q/n=0.029m3/s 中心管面積: = / =0.97m22. 沉澱部分有效斷面積設污水在池內的上升流速為0.7mm/s,則:F= /v=41.43m23. 沉澱池直徑:D= =7.35m﹤8m4. 沉澱池有效水深設沉澱時間T=1.5h,則 =3600vT=3.78m5. 校核池徑水深:D/ =1.94﹤3(符合要求)6. 校核集水槽每嘧=米出水堰的進水負荷: = / D=1.26L/s﹤2.9L/s(符合要求,可不另設輻射式集水槽)7. ①剩餘污泥乾重設進水SS濃度 =250×50%=125mg/L,出水SS濃度 =20mg/L= /f=[( - )aQ-bV ]/f =551.33kg/d剩餘污泥的體積量(濕泥量),設污水含水率p=99.5%,則V= T/1000(1-p)=110.27m3/d污泥量為: = +V=871.60 m3/d設污泥清除間隔T=2d,則二沉池中的總泥量為: = T=1743.2m3/d8. 每池污泥體積: = /n=29.05m39. 池子圓錐部分有效容積設圓錐底部直徑d=0.4m,截錐高度為 ,截錐側壁傾角為 = =(D-d)tan /2=4.96m= ( +Rr+ )/3=74.14m3﹤29.05m3(可見池內足夠容納2d的污泥量)10.中心管直徑: = =1.11m11.中心管喇叭口下緣至反射板的垂直距離設流速該縫隙的污水流速 =0.02m/s喇叭口直徑: =1.35 =1.50m 則: = / =0.31m12.淀池總高度設池子保護高度 =0.30m,緩沖層高度 =0(泥面低),則:H= + + + + =9.35m1. 污泥迴流系統的設計與計算① 污泥迴流量:根據實驗結果污泥迴流比可採用50%,即R=0.5污泥迴流量為: =RQ/24=3125m3/h② 剩餘污泥量:污泥產泥系數Y=0.5,污泥自身氧化率 =0.065= = =333.09m3/d=13.88m3/h14.污泥總量: 每個池污泥量為: =52.31 m3/h
『陸』 混凝沉澱池的混凝沉澱池
2.1 絮凝反應池池型及特點 型式 優缺點 使用條件 隔板絮凝池 往復式 優點:絮凝效果好,構造簡單,施工方便。
缺點:容積較大,水頭損失較大,轉折處絮粒易破碎, 出水流量分配不易均勻。 水量大於30000m/d的水廠,水量變動小 回轉式 優點:絮凝效果好,水頭損失較小,構造簡單,施工方便。
缺點:出口處易積泥, 出水流量分配不易均勻。 水量大於30000m/d的水廠,水量變動小 ,適用於舊池改建和擴建 旋流絮凝池 優點:容積小,水頭損失較小。
缺點:池子較深,地下水位高處施工較困難,絮凝效果較差。 一般適用中小型水廠 渦流絮凝池 優點:絮凝時間短,容積小,造價較低。
缺點:池子較深,錐底施工較困難,絮凝效果較差。 水量小於30000m/d的水廠 折板絮凝池 優點:絮凝時間短,容積小,絮凝效果好。
缺點:造價高。 水量變化不大的水廠 穿孔旋流絮凝池 優點:構造簡單,施工方便。
缺點:絮凝效果差。 水量變化不大的水廠 機械絮凝池 優點:絮凝效果好,水頭損失較小,可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化。
缺點:需機械設備和經常維修。 大小水量均適用,並適應水量變動較大的水廠 2.2 隔板絮凝池設計要點
(1) 絮凝時間一般宜為20~30min;
(2) 絮凝池廊道的流速,應按由大到小漸變進行設計,起端流速宜為0.5~0.6m/s,末端流速宜為0.2~0.3m/s;
(3) 隔板間凈距宜大於0.5m。
2.3 機械絮凝池設計要點
(1)絮凝時間宜為15~20min;
(2)池內設3~4擋攪拌機;
(3)攪拌機的轉速應根據漿板邊緣處的線速度通過計算確定,線速度宜自第一檔的0.5m/s逐漸變小至末檔的0.2m/s;
(4)池內宜設防止水體短流的設施。
2.4 折板絮凝池設計要點
(1)絮凝時間一般宜為12~20min;
(2)絮凝過程中的速度應逐段降低,分段數不宜少於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別為:
第一段:0.25~0.35 m/s;
第二段:0.15~0.25 m/s;
第三段:0.10~0.15 m/s;
(3)折板夾角採用90°~120°;
(4)第三段宜採用直板。
2.5 柵條(網格)絮凝池設計要點
(1)絮凝池宜設計成多格豎流式;
(2)絮凝時間一般宜為12~20min,用於處理低溫低濁水時,絮凝時間可適當延長。
(3)絮凝池豎井流速、過柵(過網)和過孔流速應逐段遞減,分段數宜分三段,流速分別為:
豎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段0.14~0.10m/s;
過柵(過網)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
豎井之間孔洞流速:前段0.30~0.20m/s,中段0.20~0.15m/s,末段0.14~0.10m/s。
(4)絮凝池宜布置成2組或多組並聯形式。
(5)絮凝池內應有排泥設施。
『柒』 如何根據沉澱池來設計絮凝池長度
柵條絮凝時間一般為10-15min
2
柵條絮凝池分格大小按豎向流速確定;分格數按絮凝時間計算,多數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數均分成3段,其中前段各格為3-5min,中段3-5min,末段4-5min;
3
柵條的數量設計按前段較多,中段較少,末段可不放,但前段總數宜在16層以上,中段在8層以上,上下兩層間距我60-1750px;
4
每格的豎向流速,可以按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末段0.1-0.14m/s來定;
5
柵條的外框尺寸等於每格池的凈尺寸。前段柵條縫隙為50mm,中段縫隙為80mm;
6
各格之間的過水孔洞應上下交錯布置,孔洞計算流速;前段0.3-0.2m/s,中段0.2-0.15m/s,末段0.1-0.4m/s,各過水孔面積從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以過水孔須經常處於淹沒狀態,因此上部孔洞標高應考慮沉澱池水位變化時不會露出水面;
『捌』 急求混凝沉澱池設計計算過程
以豎流式為例1.
設中心管內流速
=0.03m/s,採用池數n=60,則每池最大設計流量:
=Q/n=0.029m3/s
中心管面積:
=
/
=0.97m22.
沉澱部分有效斷面積設污水在池內的上升流速為0.7mm/s,則:F=
/v=41.43m23.
沉澱池直徑:D=
=7.35m﹤8m4.
沉澱池有效水深設沉澱時間T=1.5h,則
=3600vT=3.78m5.
校核池徑水深:D/
=1.94﹤3(符合要求)6.
校核集水槽每嘧=米出水堰的進水負荷:
=
/
D=1.26L/s﹤2.9L/s(符合要求,可不另設輻射式集水槽)7.
①剩餘污泥乾重設進水SS濃度
=250×50%=125mg/L,出水SS濃度
=20mg/L=
/f=[(
-
)aQ-bV
]/f
=551.33kg/d剩餘污泥的體積量(濕泥量),設污水含水率p=99.5%,則V=
T/1000(1-p)=110.27m3/d污泥量為:
=
+V=871.60
m3/d設污泥清除間隔T=2d,則二沉池中的總泥量為:
=
T=1743.2m3/d8.
每池污泥體積:
=
/n=29.05m39.
池子圓錐部分有效容積設圓錐底部直徑d=0.4m,截錐高度為
,截錐側壁傾角為
=
=(D-d)tan
/2=4.96m=
(
+Rr+
)/3=74.14m3﹤29.05m3(可見池內足夠容納2d的污泥量)10.中心管直徑:
=
=1.11m11.中心管喇叭口下緣至反射板的垂直距離設流速該縫隙的污水流速
=0.02m/s喇叭口直徑:
=1.35
=1.50m
則:
=
/
=0.31m12.淀池總高度設池子保護高度
=0.30m,緩沖層高度
=0(泥面低),則:H=
+
+
+
+
=9.35m1.
污泥迴流系統的設計與計算①
污泥迴流量:根據實驗結果污泥迴流比可採用50%,即R=0.5污泥迴流量為:
=RQ/24=3125m3/h②
剩餘污泥量:污泥產泥系數Y=0.5,污泥自身氧化率
=0.065=
=
=333.09m3/d=13.88m3/h14.污泥總量:
每個池污泥量為:
=52.31
m3/h
『玖』 混凝後的沉澱池設計數據有哪些
第一沉澱池的污泥排回生化系統就相當於污泥迴流,就不再是剩餘污泥了,當然有影響,mlss上升了,有機負荷更低了,系統會運行不正常。
第二混凝沉澱池排泥應該是根據污泥周期來的,像您說的沉澱池污泥濃度太低有可能是混凝沉澱效果不好,建議做混凝沉澱實驗,找到最佳投加劑量。其次有可能拍泥太頻繁,建議減少排泥次數,增大間隔。最後難道你們廠沒有污泥濃縮池嗎,污泥難道直接排入脫水機房????
『拾』 沉澱池如何處理污水
沉澱池如何處理污水,顧名思義就是用沉澱的方法處理污水,根據不同的污水專選用不同的屬聚凝葯劑,將其懸浮游離的物質聚凝沉澱到池底排除,同時水面上的漂浮物及油脂選用不同方法予以清除。較清潔的水通過溢流沿予以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