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如何脫氮
污水中的氨氮、總磷是分別兩種指標同時存在的,因此在處理的時候應該分開來處理。因為有部分客戶以為一種葯劑就可以同時處理氨氮和總磷,但是根據我司多年來的案例分析及研究,如果一種葯劑同時處理兩種超標,效果是會大打折扣的。就好像我們生病一樣,不同的病狀需要不同的葯物來處理的道理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指的污水處理脫氮除磷葯劑是什麼呢?
分別針對氨氮和總磷的兩種葯劑(即氨氮去除劑和除磷劑)。
一、「污水處理脫氮除磷」之 「氨氮去除劑」特點:
反應速度快,6分鍾左右即可完成反應過程;
去除效率達96%以上;
無2次污染產生,真正的環保葯劑
無需設備,直接投加,操作方便。
不改變原有工藝。
現場使用方法:
1、氨氮葯劑投加點氨氮葯劑的反應非常迅速,可在6分鍾左右完成反應,可以直接對氨氮超標的廢水進行處理,因此在沉澱池之後的砂濾池或者回調池進行投加即可,為了確保反應完全,需要有曝氣或者攪拌。
2、投加量由於廢水(原水)的氨氮值高低不一樣,因此投加量會因氨氮高低而不同;廢水的投加量建議通過實驗確定,並最終在使用中進行調整。
二、「污水處理脫氮除磷」之 「除磷劑」特點:
使用范圍廣,針對各種鋁氧化、化學拋光、塗裝、磷化等高含磷廢水;
具有除磷、混凝、調PH等多重功效,是一種多功能高效除磷劑;
使用pH值范圍廣;
除磷徹底,出水清澈。
現場使用方法:
1、投加方法:可配成5%-20%的溶液後投加,也可直接投加;
2、現場使用:可根據現有的處理流程,在反應池工序投加;3、使用條件:PH值使用范圍為3-6。
② 污水處理氨氮怎麼去除
在生物脫氮處理的過程中:
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將污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
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污水中溢出。
氨氮的去除可使硝化細菌,其主要解決污水中氨氮超標問題。
③ 污水中總氮中的有機氮如何去除
污水中總氮中的有機氮用AO法及AOO法去除。
AO法及AOO法是近年來開發出的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與傳統的化學和生物脫氮除磷相比,它還有效提高了BOD、COD、SS的出水指標。
AO法是缺氧、好氧的簡稱,AOO法是厭氧、缺氧和好氧的簡稱,脫氮是在缺氧段完成的,除磷則要求有厭氧段。AO法主要是脫氮,AOO法可以同時去除氮、磷。這兩種工藝都要求污水充分曝氣,使含氮有機物充分硝化,所以必須降低污泥負荷,延長曝氣時間和增大鼓風量。
根據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和沈陽市北部污水處理廠的實踐,採用AO工藝比傳統活生污泥流程的曝氣池容積、二沉池容積、迴流污泥量、鼓風量和曝氣裝置數量都增大一倍左右,而且由於該工藝要求比較低的污泥負荷。
否則不足以達到污泥好氧穩定,所以AO法將帶來基建投資和電耗的大幅度增加。AOO法在缺氧段前面還加有一個厭氧池,以達到對磷的有效去除效果,基建費用與電耗比AO工藝更高點。
(3)污水中酸鹽氮為什麼去除不掉擴展閱讀:
氮污染的來源:
其人為來源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硝酸、氮肥、火葯等排放的廢氣。氮氧化物是光化學煙霧反應的起始反應物,它和氧化亞氮在平流層對臭氧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因此它們都是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水體中的氮主要來自生物體的代謝和腐敗,氮肥的流失,以及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水體中氮過量時會造成富營養化,使水質惡化,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及繁殖。土壤中的固氮菌和植物的根瘤菌等可將空氣中的單質氮轉化為氨、硝酸鹽等化合態氮,供植物作養分,但氨或銨鹽存在過量時,反而會使土壤的土質變壞,影響植物生長。
此外,土壤中的硝酸鹽可經反硝化作用生成N2O,N2O進入平流層大氣時會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而消耗臭氧層中的臭氧。所以,土壤也是產生臭氧層破壞的痕量氣體發生源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氮污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城市污水
④ 氨氮如何去除
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滲透、蒸餾、土壤灌溉等處理技術;化學法含離子交換、氨吹脫、折點加氯、焚燒、化學沉澱、催化裂解、電滲析、電化學等處理技術;生物法含藻類養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術等處理技術 。
目前比較實用的方法有:折點加氯法、選擇性離子交換法、氨吹脫法、生物法以及化學沉澱法。
折點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點氯化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將廢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當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最低,氨的濃度降為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就會增多。因此該點稱為折點,該狀態下的氯化稱為折點氯化。處理氨氮廢水所需的實際氯氣量取決於溫度、pH值及氨氮濃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氣。pH值在6~7時為最佳反應區間,接觸時間為0.5~2小時。 折點加氯法處理後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進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殘留的氯。1mg殘留氯大約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時會產生氫離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殘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計)。折點氯化法除氨機理如下:
Cl2+H2O→HOCl+H++Cl- 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
折點氯化法最突出的優點是可通過正確控制加氯量和對流量進行均化,使廢水中全部氨氮降為零,同時使廢水達到消毒的目的。對於氨氮濃度低(小於50mg/L)的廢水來說,用這種方法較為經濟。為了克服單獨採用折點加氯法處理氨氮廢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點,常將此法與生物硝化連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殘留氨氮。氯化法的處理率達90%~100%,處理效果穩定,不受水溫影響,在寒冷地區此法特別有吸引力。投資較少,但運行費用高,副產物氯胺和氯化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適用於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
⑤ MPR過慮式污水處理中氮氮超標,磷酸鹽超標,是什麼原因
MBR膜孔徑是過濾不掉磷酸鹽和氨氮的,主要還是考慮生化效果不好, 重點應該調生化。
⑥ 傳統活性污泥法,傳統的,曝氣池後接沉澱池.為何無法脫氮除磷
氮在污水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有機氮、氨氮、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脫氮過程中有氨化作用即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氮,硝化作用即硝化細菌在好氧條件下將氨氮轉化為硝酸鹽,反硝化作用即有反硝化細菌在缺氧條件下將硝酸鹽和亞硝酸鹽轉化為氮氣,從而完成氮的去除.
而除磷需要利用污水中聚磷菌的作用,聚磷菌具有在厭氧條件下釋磷,在好氧條件下過量吸磷的能力,這樣污水中的磷就從污水轉移到了污泥中,通過排出剩餘污泥的方式將磷去除.
在這個工藝中沒有厭氧、缺氧、好氧環境的交替,因此沒有脫氮除磷能力.
⑦ 廢水中氨氮的去除
廢水中的氨氮如何去除?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對水的需求回量在不斷地增大,隨之答而來的是廢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水體中的氨氮污染已引起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水中存在的氨氮能夠產生水體富營養化等危害。水中氨氮的去除非常必要;
方法/步驟
1/4分步閱讀
廢水中的氨氮去除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首先根據污水情況,利用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處理。其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折點氯化法、化學沉澱法、吹脫法及氣提法、離子交換法、短程硝化反硝化法、A/O工藝、液膜法等方法處理。
2/4
2)有些廢水成分復雜、濃度高,利用單一的處理方法很難達到排放標准,需要使用幾種方法結合處理,才能使廢水處理達標。
3/4
3)如果按以上方法處理氨氮污水仍達不到排放要求,需選擇相關水處理葯劑處理,即可選擇氨氮去除劑處理。
4/4
氨氮去除劑主要特點如下:
氨氮葯劑廣泛應用於電鍍廢水、造紙廢水、印染廢水、紡織廢水、屠宰廢水、線路板廢水、電器廢水等。氨氮處理葯劑適合氨氮廢水後期處理很主要的原因是其添加與使用比較方便,反應過程比較快速,幾分鍾即可完成反應。
編輯於2017-01-05,內容僅供參考並受版權保護
贊踩分享閱讀全
⑧ 在污水處理中用乙酸鈉作為碳源,反硝化中去除1mgTN需要多少乙酸鈉,具體化學方程式是怎樣的
利用序批式反應器,以乙酸鈉為唯一碳源,對反硝化污泥進行了50d的長期馴化。之後,利用緩沖溶液將反硝化過程中pH值的上升幅度控制在0.5范圍內,研究了不同碳氮比下的反硝化規律。
結果表明,無論碳源是否充足,反硝化過程中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即反硝化過程中均會出現亞硝酸鹽氮積累且隨後逐漸消失的現象。
硝酸鹽氮還原完畢時,亞硝酸鹽氮會出現最大積累量,同時反硝化速率出現拐點,速率開始明顯加快。
當碳氮比從1.0增加到3.7時,反硝化速率明顯增加。反硝化菌可過量吸附乙酸鈉,因此在以乙酸鈉為外加碳源進行反硝化時,即使乙酸鈉投加過量,出水COD值也能維持在較低水平。
硝化用硝酸或硝酸鹽處理,與硝酸或硝酸鹽結合,尤指將〖有機化合物〗轉化成硝基化合物或硝酸酯(如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處理)。
反硝化也稱脫氮作用反硝化細菌在缺氧條件下。還原硝酸鹽,釋放出分子態氮或一氧化二氮的過程。
乙酸鈉一般以帶有三個結晶水的三水合乙酸鈉形式存在。三水合乙酸鈉為無色透明或白色顆粒結晶,在空氣中可被風化,可燃。易溶於水,微溶於乙醇,不溶於乙醚。
⑨ 污水中氨氮含量高 怎麼去除
氨氮/COD的去除在污水處理中多採用生物法,是在指廢水中的氨氮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最終形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生物法脫氮的工藝有很多種,但是機理基本相同。都需要經過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 氨氮/COD超標主要是硝化反應控制不好所致。硝化反應是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包括兩個基本反應步驟:由亞硝酸菌參與的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反應。由硝酸菌參與的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反應。亞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自養菌,它們利用廢水中的碳源,通過與NH3-N的氧化還原反應獲得能量。反應方程式如下:亞硝化: 2NH4++3O2→2NO2-+2H2O+4H+ 硝化 : 2NO2-+O2→2NO3- 解決措施:控制好PH與溫度。硝化菌的適宜pH值為8.0~8.4,最佳溫度為35℃,溫度對硝化菌的影響很大,溫度下降10℃,硝化速度下降一半;DO濃度:2~3mg/L;BOD5負荷:0.06-0.1kgBOD5/(kgMLSS?d);泥齡在3~5天以上。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廢水中逸出由於兼性脫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成N2的過程,稱為反硝化。反硝化過程中的電子供體是各種各樣的有機底物(碳源)。以甲醇為碳源為例,其反應式為: 6NO3-+2CH3OH→6NO2-+2CO2+4H2O 6NO2-+3CH3OH→3N2+3CO2+3H2O+6OH- 反硝化菌的適宜pH值為6.5~8.0;最佳溫度為30℃,當溫度低於10℃時,反硝化速度明顯下降,而當溫度低至3℃時,反硝化作用將停止;DO濃度<0.5mg/L;BOD5/TN>3~5。 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含氮化合物,總氮去除率可達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較經濟,因此在國內外運用最多。其缺點是佔地面積大,低溫時效率低。為了能使微生物正常生長,必須增加迴流比來稀釋原廢水;硝化過程不僅需要大量氧氣,而且反硝化需要大量的碳源,一般認為COD/TKN至少為9。
⑩ 污水中總氮中的硝態氮如何去除
硝態氮主要是指硝酸根離子,目前有採用離子交換、膜滲透、吸附以及生物脫氮的內方法。其中離子交換法、容膜滲透法以及吸附法都只是硝酸根離子的濃縮與轉移,無法真正去除總氮,濃縮以後的硝酸根廢液需要進一步處理。
在生物脫氮中,主要是指硝酸根離子通過反硝化細菌降解轉化為氮氣的過程。在傳統的生化方法中,需要極大地佔地面積,而且由於微生物密度低,微生物脫氮效率很低,而且出水不清澈,有懸浮物,不耐毒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