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污水處理 CAST工藝中 進水COD高 還需要投加澱粉之類的營養物嗎
可以算下B/C的比值,在0.5以上可以生化,在0.5以下生化困難,因此你要根據進水水質的情況,來進行計算出的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增加營養物質。
❷ 污水處理中把麵粉,白糖作為營養物質添加進去,有什麼弊端
麵粉白糖,來這都是優源質碳源,最大的弊端可能就是成本太高了!呵呵,至於其它的,像你提到的白糖碳氮磷比例問題,可以通過添加尿素磷肥調節,麵粉也可以先在一個容器里攪拌溶解以後再投入避免堆積。真要說弊端,個人經驗是,麵粉白糖都屬於糖類,非常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轉化,所以在這種營養環境里成長的優勢菌種抗沖擊能力弱一些,鏡檢活性污泥會發現菌膠團較鬆散,鍾蟲等原生生物數量多,而在天然污水環境中培養的活性污泥菌膠團較厚實,微生物種類較多,有大量輪蟲等後生生物。但是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❸ 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建成 初調試 投加同類污水處理廠的干污泥得多少營養物加多少
1.含水率為85%的污泥的含固率為15%,即濃度為150000mg/L=150kg干泥/M3
如果你控制污泥的濃度在內3000mg/L時,10000*3=30000KG
30000/150=200M3
看你的污泥控制多容大的濃度,自己除以下
2.C:N:P=100:5:1是質量比,用BOD來表示C,140mg/L=0.14kg/m3
24000*0.14=3360kg,
N =3360/20=168KG
P=3360/100=3.36KG
然後根據你投加的營養物的含量再折算出投加物的量
❹ 污水調試時污水處理菌種投加量如何計算
污水處理菌種按整個生化池(好氧池、厭氧池、缺氧池)的有效容積1m3投加500~800PPM量投加培養,投加量根據實際情況做配比。
污水處理菌種培養過程中需要填料或者污泥做載體培養,生化池採用活性污泥培養一般用到干污泥、活性污泥、濃縮污泥,而污水處理菌種是【甘度】復合菌種、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兩者搭配培養可以快速繁殖生物膜或者生物絮體。
生化投加污泥怎麼計算?
1、干污泥(污水廠壓濾機污泥)接種法
由於干污泥含水率約為75%-80%,即污泥含量約為20%,故生化池污泥濃度約為3000mgL,即3kg/m3。因此,曝氣池的干污泥添加量至少應為3*20%=15kg/m3,即100m3生化池的干污泥添加量約為15kgm3×100m3=1500kg。優先選用不含絮凝劑的干污泥。
優點:用量少,運輸方便。缺點:一般添加絮凝劑,不利於生化池微生物培養。
2、利用現有活性污泥培養微生物
利用吸泥車泵運送現有污水處理廠污泥池的泥水混合物。一般情況下,泵送的泥水混合物量約為調試工程池容積的60%。如果儲罐容積為100 m3,則約為60 m3。當進水量達到100%時,污泥濃度約為3000mgL。
優點:生化池沒有化學物質,馴化速度更快。缺點:體積大,運輸成本高,培養周期長。
3、採用濃縮污泥培養
按整個生化池的總容積5-10%,一般在40%的基礎上加5%,即加污泥後污泥仍占污水的5%,為自然沉澱濃縮污泥,含水率接近100%;。
例如:生化池容積100m3,
濃縮污泥用量:100×5%=5M3;濃縮污泥;
❺ 不進水不出水只加營養物質可以調試污水處理廠嗎
污水處理廠一般調試的方法如下;
(1)間歇培菌。將曝氣池注滿廢水,進行悶曝(即只曝氣而不進廢水),數天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1 h ,然後排出池內約1/5的上層廢水,並注入相同量的新鮮污水。如此反復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的進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悶曝時間要比上次縮短。在春秋季節,約二、三周就可初步培養出污泥。
(2)連續培菌。先將曝氣池進滿廢水,然後停止進水,悶曝半天至一天後可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從小到大逐漸增加,連續運行一段時間(與間歇法差不多),就會有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
(3) 濃縮污泥接種培菌。採用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作菌種(種泥或種污泥)來培養。
(4) 干污泥接種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經過脫水機脫水後的泥餅,其含水率約為70~80%。本法適用於邊遠地區和取種污泥運輸距離較遠的情況。
❻ 污水處理中碳源投加如何計算計算
你可以測下污水中的COD含量,然後再根據污水所需的營養比,就可以知道碳源的投加量。要是以葡萄糖計算的話,葡萄糖含有六個碳,它和COD的比就應該是6:1.換算成葡萄糖就行了
❼ 污水處理站生化系統投加哪些營養物營養比例是什麼樣的啊
污水制處理中營養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投加比例100:5:1
BOD:N:P=100:5:1.如果按照COD的話,一般是200:5:1
你的COD是1200,那麼N需要30mg/L。P需要6mg/L。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分子量為60.而N佔28/60.然後根據比例直接計算
❽ 活性污泥營養物投加的問題
BOD5:N:P=100:5:1,麵粉不是一次性加進去,而是隨進水分幾次加入的,池中維持在200mg/L左右。培養污泥和處理污水相似但也不全相同。
❾ 生物接觸氧化法調試生活污水中營養物質的投加量如何計算,接觸氧化池的池容為0.07立方米
按元素c:n:p=100:5:1投加,根據麵粉,尿素,磷酸二氫鉀中的c,n,p量計算
❿ 想問一下污水處理站里的生化系統應該加哪些營養物比例是多少
生化指的是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在這個系統中包含厭氧、兼氧、好氧三個階段。
在污水的好氧處理中,對微生物來講,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一般為C:N:P=100:5:1。而在污水的厭氧處理中,對污水中N,P的含量要求低,有資料報導,只要達到COD:N:P=800:5:1即可,但一般來講,要求C/N比達到(10-20):1為宜。應為濃度比。我們一般投放麵粉、二胺(含N,P)
首先,如果是用葡萄糖來配置營養液,可以理解COD近似等於BOD,也就是說COD和BOD都可以表示為碳源,營養比應該表示為C:N:P=100:5:1.
在常規活性污泥系統中,若廢水中C為100(即BOD5為100),大體上3/4的C經異化作用後被徹底氧化為CO2,1/4(即25)的C經同化作用合成為微生物細胞。從菌體中元素比例得知,N為C的1/5,P又為N的1/5,故在合成菌體時,25份C同時需5份N,1份P。因此在去除100份C所需的營養配比為BOD5:N: P=100:5:1。
從化學式下手,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180),尿素(NH2)2CO(分子量60),磷酸二氫鉀KH2PO4(分子量136),分子量C:12/N:14/P:31,按照C:N:P=100:5:1,C應取1200g,N應取70g,P應取31g,因要求COD為500mg/L時,C應取0.5g,則0.5:1200=1:2400,則可求出N實際應取0.029g,P應取0.013g.
而取用的是化合物,用分子量換算一下,則有實際取用尿素=60×0.029÷14=0.124g,實際取用磷酸二氫鉀=136×0.013÷31=0.057g,因實際取用尿素中含有C=0.124×12÷60=0.0496g,則最終取用葡萄糖=180×0.5÷12-0.0496=7.45g
應取葡萄糖7.45g;尿素0.124g;磷酸二氫鉀0.057g.
COD進水為170,出水假設為80,則需要去除90ppm,一天800方,則需要去除的COD為:800*90g=72000g=72kg
按COD:N:P=100:5:1可以計算出需要N為3.6kg,P為0.72kg。
然後再根據尿素和過磷酸氫二鉀的分子式和濃度來計算所需要的尿素量和過磷酸氫二鉀量。
可以網路我的名字咨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