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環境污染治理新進展
一、污水規模化集中處理與系統優化理論的應用
我國對污染企業多年來一直執行的是「誰污染誰治理」和「三同時」的環保政策,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這種分散式點源治理模式又產生了新的看法,特別是對那些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普遍認為,小而散、散而全的污水廠建設不僅給國家和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投資浪費,還由於企業負擔過重,管理水平較低等原因,使預期的環境治理目標大打折扣。為此許多專家學者呼籲,集中建立規模化污水廠,變「誰污染誰治理」為「誰污染誰掏錢」的政策時機已經成熟。
其實國際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早已從過去的分散式源治理,發展到了利用系統理論觀點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的新水平。以美國Converse A.Q對新英格蘭洲Merrimack河域的污水處理系統規劃為例,該規劃通過建立全流域水環境容量、污水輸送、處理規模、處理程度以及環境效益等多因素的系統優化數學模型,獲得了該流域內設立4座集中污水處理廠最為經濟的投資方案,比原計劃的18座建設方案節省了40%以上的費用。又如日本,自1965年就已由原來單純追求污水處理技術和設備的改進,轉入了在系統理論指導下建立區域綜合污水處理廠的水污染治理方向,到1976年已建成29座綜合性污水處理廠,比分散式處理節省了20%以上的費用。
二、清潔生產概念的引入
清潔生產概念是於1989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工業與環境中心提出的,基本含義是採用清潔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工藝和技術,生產清潔的產品。由於清潔生產能對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等各個環節起到顯著成效,世界各國都在紛紛推行,尤其在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環保方面,由於清潔生產能夠通過改進生產工藝,降低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對環境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我國也於1993年正式提出了清潔生產的要求,並列入了1994年《中國21世紀議程》和《固體廢棄物環境污染治理法》。與此同時,還在世界銀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幫助下,由國家環保局承擔,在一些城市和行業開展了試點工作。如代號為B-4的清潔生產項目,在1993~1995年間已完成了國內29項試點,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把清潔生產引入全國3000家工業企業。
清潔生產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效益是十分可觀的,以河北邯鄲叢台酒廠的酒糟廢水治理項目為例,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環境工程技術設計研究院的幫助下,僅用40萬元的投入,進行了發酵罐蒸汽加熱工藝的改進,就基本實現了生產用水的閉路循環,使污水治理項目投資節約了600萬元以上。因此認為,清潔生產的推廣,在今後我國環保領域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三、生物基因工程的應用
自70年代P.Berg首次利用內切酶把分屬兩個不同屬的DNA重組到一起,宣告基因工程誕生以來,短短20多年間已給全社會各個方面帶來了重大變革。環保領域也是這樣,生物工程已開始顯示出無窮的威力。
目前常用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雖然在世界各國環境治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仍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承受COD、BOD能力低,反應時間長,污泥量大,難降解物質多,氮磷去除率不高等問題。為了克服這一弊端,人們採用了多種手段,如為提高微生物對污水環境的適應能力所開展的微生物馴化、針對某一特種污染物進行的專性菌體培養等,但在實際應用中不是凈化效果不理想,就是因菌種對環境的不適應而在短期內消亡,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基因工程的誕生使人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目前國內外專家通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可喜進展,如日本琉球大學的比嘉教授花費18年時間研製成功的一種稱為「Expedient microds」(有益微生物群)的高科技生物製品,在日本千葉縣一個連續20年污染居全國之首的湖沼中應用,投放僅三天,就發揮出神奇功效,湖水很快得到了凈化。我國針對水污染治理中的許多問題也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如針對甲苯類有機污染物生物難降解問題,將具有較高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基因導人具有較好絮凝能力菌體的研究工作已經獲得了成功。又如針對大多湖泊嚴重富營養化問題,將具有較強脫氮能力的硝化菌(Nitrobater、Nitrosomonas)和較強除磷能力的聚磷菌(Pseudomonas)基因重組,再導入生存范圍較寬的大腸桿菌的研究工作也已完成菌體基因的解譯,後續工作正在進行中。由此看來,傳統污水生物法的諸多弊端,通過基因工程去解決將是十分現實和有效的。生物基因工程的引入,必將給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帶來新的革命。
㈡ 廢水處理的技術
【技術概述】
微電解技術是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的一種理想工藝,該工藝用於高鹽、難降解、高色度廢水的處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還可大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該技術是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利用微電解設備中填充的微電解填料產生「原電池」效應對廢水進行處理。當通水後,在設備內會形成無數的電位差達1.2V 的「原電池」。「原電池」以廢水做電解質,通過放電形成電流對廢水進行電解氧化和還原處理,以達到降解有機污染物的目的。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新生態[?O H] 、[H] 、[O]、Fe2+ 、Fe3+等能與廢水中的許多組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比如能破壞有色廢水中的有色物質的發色基團或助色基團,甚至斷鏈,達到降解脫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進一步氧化成Fe3 +,它們的水合物具有較強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別是在加鹼調pH 值後生成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膠體絮凝劑,它們的絮凝能力遠遠高於一般葯劑水解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能大量絮凝水體中分散的微小顆粒、金屬粒子及有機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於電化學、氧化- 還原、物理以及絮凝沉澱的共同作用。該工藝具有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成本低廉、處理時間短、操作維護方便、電力消耗低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工業廢水的預處理和深度處理中。
【技術特點】
⑴反應速率快,一般工業廢水只需要半小時至數小時;
⑵作用有機污染物質范圍廣,如:含有偶氟、碳雙鍵、硝基、鹵代基結構的難除降解有機物質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⑶工藝流程簡單、使用壽命長、投資費用少、操作維護方便、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穩定。處理過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電解填料。填料只需定期添加無需更換,添加時直接投入即可。
⑷廢水經微電解處理後會在水中形成原生態的亞鐵或鐵離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劑更好的混凝作用,無需再加鐵鹽等混凝劑,COD去除率高,並且不會對水造成二次污染;
⑸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色度、COD去除率高,同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⑹該方法可以達到化學沉澱除磷的效果,還可以通過還原除重金屬;
⑺對已建成未達標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工程,用該技術作為已建工程廢水的預處理,即可確保廢水處理後穩定達標排放。也可將生產廢水中濃度較高的部分廢水單獨引出進行微電解處理。
⑻該技術各單元可作為單獨處理方法使用,又可作為生物處理的前處理工藝,利於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掛膜
【適用廢水種類】
⑴.染料、化工、制葯廢水;焦化、石油廢水; ------上述廢水處理水後的BOD/COD值大幅度提高。
⑵. 印染廢水;皮革廢水;造紙廢水、木材加工廢水;
------對脫色有很好的應用,同時對COD與氨氮有效去除。
⑶. 電鍍廢水;印刷廢水;采礦廢水;其他含有重金屬的廢水;
------可以從上述廢水中去除重金屬。
⑷. 有機磷農業廢水;有機氯農業廢水;
------大大提高上述廢水的可生化性,且可除磷,除硫化物
新型填料
【技術概述】
它由多元金屬合金融合催化劑並採用高溫微孔活化技術生產而成,屬新型投加式無板結微電解填料。作用於廢水,可高效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處理效果穩定持久,同時可避免運行過程中的填料鈍化、板結等現象。本填料是微電解反應持續作用的重要保證,為當前化工廢水的處理帶來了新的生機。
【鐵炭原電池反應】
陽極:Fe - 2e →Fe2+ E(Fe / Fe2+)=0.44V
陰極:2H﹢ + 2e →H2 E(H﹢/ H2)=0.00V
當有氧存在時,陰極反應如下:
O2 + 4H﹢ + 4e → 2H2O E (O2)=1.23V
O2 + 2H2O + 4e → 4OH﹣ E(O2/OH﹣)=0.41V 電鍍和金屬加工業廢水中鋅的主要來源是電鍍或酸洗的拖帶液。污染物經金屬漂洗過程又轉移到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將金屬(鋅或銅)先浸在強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隨後再浸入含強鉻酸的光亮劑中進行增光處理。
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鹽酸和鋅、銅等重金屬離子及有機光亮劑等,毒性較大,有些還含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劇毒物質,對人類危害極大。因此,對電鍍廢水必須認真進行回收處理,做到消除或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
電鍍混合廢水處理設備由調節池、加葯箱、還原池、中和反應池、pH調節池、絮凝池、斜管沉澱池、廂式壓濾機、清水池、氣浮反應,活性炭過濾器等組成。
電鍍廢水處理採用鐵屑內電解處理工藝,該技術主要是利用經過活化的工業廢鐵屑凈化廢水,當廢水與填料接觸時,發生電化學反應、化學反應和物理作用,包括催化、氧化、還原、置換、共沉、絮凝、吸附等綜合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金屬離子去除,使廢水得到凈化。 重金屬廢水主要來自礦山、冶煉、電解、電鍍、農葯、醫葯、油漆、顏料等企業排出的廢水。如果不對重金屬廢水處理,就會嚴重污染環境。廢水處理中重金屬的種類、含量及存在形態隨不同生產企業而異。除重金屬在廢水處理中顯得很重要。
由於重金屬不能分解破壞,而只能轉移它們的存在位置和轉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形態,達到除重金屬的目的。例如,廢水處理過程中,經化學沉澱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從溶解的離子形態轉變成難溶性化合物而沉澱下來,從水中轉移到污泥中;經離子交換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轉移到離子交換樹脂上,經再生後又從離子交換樹脂上轉移到再生廢液中。
因此,廢水處理除重金屬原則是:
除重金屬原則一:最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
除重金屬原則二:是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管理和操作,減少重金屬用量和隨廢水流失量,盡量減少外排廢水量。重金屬廢水處理應當在產生地點就地處理,不同其他廢水混合,以免使處理復雜化。更不應當不經除重金屬處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以免擴大重金屬污染。
廢水處理除重金屬的方法,通常可分為兩類:
除重金屬方法一:是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成不溶的金屬化合物或元素,經沉澱和上浮從廢水中去除.可應用方法如中和沉澱法、硫化物沉澱法、上浮分離法、電解沉澱(或上浮)法、隔膜電解法等廢水處理法;
除重金屬方法二:是將廢水中的重金屬在不改變其化學形態的條件下進行濃縮和分離,可應用方法有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發法和離子交換法等。這些廢水處理方法應根據廢水水質、水量等情況單獨或組合使用。 陶瓷膜也稱GT膜,是以無機陶瓷原料經特殊工藝制備而成的非對稱膜,呈管狀或多通道狀。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壓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內或膜外側流動,小分子物質(或液體)透過膜,大分子物質(或固體顆粒、液體液滴)被膜截留從而達到固液分離、濃縮和純化之目的。
在膜科學技術領域開發應用較早的是有機膜,這種膜容易制備、容易成型、性能良好、價格便宜,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微濾膜類型。但隨著膜分離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對膜的使用條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研製開發出極端條件膜固液分離系統,和有機膜相比,無機陶瓷膜具有耐高溫、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耐鹼、耐有機溶劑、機械強度高,可反向沖洗、抗微生物能力強、可清洗性強、孔徑分布窄,滲透量大,膜通量高、分離性能好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無機陶瓷膜在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大的障礙主要有二個方面,其一是製造過程復雜,成本高,價格昂貴;其二是膜通量問題,只有克服膜污染並提高膜的過濾通量,才能真正推廣應用到水處理的各個領域。
特點
⑴獨有的雙層膜結構: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系統在在膜過濾層表面,通過溶膠一凝膠法制備TiO2溶膠,採用浸漬提拉法在陶瓷膜上塗敷納米TiO2光催化材料,使陶瓷膜表面具有「自潔」功能,減緩有機在膜表面積累和堵塞,一方面降低膜污染,另一方面提高陶瓷膜管強度和膜過濾通量,提高膜通量穩定性;Al2O3—ZrO2復合膜結構:使膜管機械性能更加優良,由於材料本身的性能缺陷或制備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單一無機膜材料一般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因此無機負載復合分離膜的研製得到迅速發展,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採用整體復合技術,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Al2O3—ZrO2復合膜,由於含ZrO2材料與Al2O3、SiO2和TiO2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機械強度、化學耐久性和抗鹼侵蝕等特性,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而且復合膜的孔徑分布窄,呈單峰。
⑵可實現在線反沖,膜通量穩定:由於復合陶瓷膜獨特結構和機械性能,能有效承受0.4mp以下的反沖壓力,可實現在線反沖,從而獲得穩定的膜通量,克服了無機膜系統在水處理應用中價格高、易污染、膜通量小、設備龐大等問題,使無機陶瓷膜系統在水處理中應用成為可能。滌餌DEAR無機陶瓷膜是專為污水處理設計的,其最大特點是膜通量大,其運行膜通量是有機膜10-100倍,是普通多孔陶瓷膜的50-10倍、機械強度高、耐污染、可實現在線反沖。
技術參數
膜層厚度:50—60μm,膜孔徑0.01-0.5μm;
氣孔率:44—46%;
過濾壓力:1.0 Mpa,反沖壓力:0.4 Mpa以下;
膜材質:雙層膜,外膜TiO2;內膜Al2O3—ZrO2復合膜
應用領域
中水回用;
工業廢水回用:
工廠化養殖原水解毒處理;
發電廠、化工廠等大型冷卻循環水旁濾系統;
油田采出水回用處理;
軋鋼乳化液廢液處理;
金屬表面清洗液再生處理。
㈢ 廢水處理工程技術手冊的介紹
《廢水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可作為市政工程、環境工程等專業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工具書,也可以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㈣ 污水處理廠出水較難降解的指標有哪些對策
污水處理廠出水的理化指標有哪些是難降解的,?污水升級改造不能簡單提污水,首先應說是什麼污水,即水質是什麼?因為我們搞工程的經常有一句話叫做水量決定規模,水質決定工藝。不管水量多少,都是由水質與處理要求決定用什麼工藝技術。咱們第一個先說城市污水。其實這么多年來,我們國家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真正意義上純的生活污水已經在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不多見了。所謂城市污水是生活污水,市政污水,工業尾水等的混合水。合流制的管網系統還會有雨水在裡面。因為城市污水是混合污水,很可能它在提升達標時選擇的工藝不一樣。我們國內城市污水廠二級處理大部分是生化處理。經過生化處理後容易降解的有機物都降解掉了,剩下的是難降解的有機物,這個就是制約因素。另外一個情況是有的企業有處理過程,把容易生物分解的有機物降解掉了,剩下難降解的有機物進入城市污水裡面,經城市污水產處理後,主要剩餘難降解有機物,這樣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時COD就可能是難以降低的指標。另外一種情況是城市污水中碳氮比失調,主要是脫氮過程,微生物脫氮氮源不足,這是我們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通常有幾個水質控制指標,其中BOD,氨氮,總磷,SS指標都是容易做到,總氮的去除往往很難做到。氨氮通過曝氣可以轉化成硝態氮,但是硝態氮要變成氮氣的話,碳源不足是無能為力的。因此,深度處理採用什麼技術標,首先是要看水質。如果這種水碳源不足,你提升達標的時候選用簡單的工藝就不容易了,成本就高了,要加碳源,這樣運行成本是非常高的,對於大規模城市污水處理是不可行的。城市污水廠,一級B到一級A的提標過程,其實對於總氮要求並不高,十幾個毫克升就可以達標了。難的是要達到地表水的四類標准,總氮要求小於1.5毫克/升,碳源不足是相當難做到的。所以對於一級A而言,對於大多數地區的城市污水一般還是有條件能夠做到的;實際上脫氮是目前還是大多數污水廠提標時遇到的關鍵問題,碳源不足問題是制約因素。如果僅僅是有機物的問題,COD很難達標時,這種情況下,後續要針對有機物的去除選擇工藝。針對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問題,我們國內這幾年開發的深度處理技術還是很多的。有採用生物濾池的,也有為進一步去除有機物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有採用混凝沉澱過濾的、有採用膜技術的、也有採用強氧化技術的,工藝上都是不一樣的。尤其對難降解的工業廢水多的情況更是這樣。如果是剛才說的後一種脫氮的問題,這個需要採取另外的方式去做,我們現在開發一種新工藝,直接將城市污水處理到地表水四類標準的技術,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現在我們國家許多污水處理廠還是一級B出水標准,當時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或者說我們當時的標準的要求不同,大部分是一級B,從一級B提升到一級A的辦法很多。混凝沉澱過濾對需多廠就可以做到,還有MBR。MBR是很好的一種技術,但是它的成本也比較高,為了讓膜再生能耗是很高的。但是MBR做到一級A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有的人用MBR的方法,達到地表水四類標准,四類標准中一項指標不達標就不算達標,總氮就成了關鍵問題。你採用MBR不能解決碳源不足的問題,所以氮很難達標。現在對於提升達標中遇到的問題另外一種是,我們現在國家要進行水體修復。四類標準是景觀用水起碼要做到。我們為了做到地表水四類標准,現在許多地方採用的做法是先將城市污水處理達到一級A,再經過濕地處理做到地表水四類標准,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它的問題,消耗大量的土地資源,在我國大部分城市不可能將大量的土地資源用作污水處理。從我們國家目前的情況來看,處理一立方米的城市尾水,大概就需要兩平方米的土地,每平米每天500升。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需要20萬M2的土地。城市污水在城市裡產生,城市裡哪裡可能提供這么多土地讓你做水處理,土地在大城市寸土寸金,所以這個限制了這種在大城市的應用。在城鎮農村是有可能的,在城市是不可能的。那麼針對這種情況,在十一五的時候,我們承擔的一項任務,企圖想找到一個不用土地的處理方法,能做到地表水四類標准,保證總氮1.5毫克升以下。現在我們開發的一個技術已經做到了。一個是用纖毛,它有很強的脫氮功能,用作耗氧池裡面的填充材料。再一個是吸附劑,我們利用一種新的吸附劑把由於碳源不足不能去除的氮用這種東西把它吸附掉,保證出水水質達到地表四類水標准。我們在東莞日處理100多噸的工程已經運行一年了,八月份我們就完成了全部的驗證試驗,我們就進行總結和技術鑒定、國家驗收。這種技術成本不高。一噸水就增加幾毛錢就可以從一級B處理到地表水四類標准,這個還是有實用價值的,而且我們用的是無機吸附劑,用完還可以做生態磚,這樣就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的問題。而且還可以創造經濟效益。其實我說的是對一般而言,對某一個工程的時候選擇提升達標工藝時主要還是看水質。根據水質確定工藝,方法還是很多的。現在國內也有加了水處理葯劑以後用濾布濾池,還有人這幾年採用磁分離技術,這些技術在我們國家都用過,只不過各自都有優點,也有缺點,美國的磁分離技術我們用了一下,效果還是很好的,成本也比較低。因為你加完水處理葯劑要沉澱,沉澱以後要過濾,它是加磁粉沉澱,它的速度是我們現在有的沉澱池的污泥沉澱速度的15倍,佔地面積需要僅是傳統方法的十五分之一,工程投資就很低的。濾布濾池也有不少的工程案例,它有一個問題堵塞問題,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麻煩一點。混凝沉澱以後,採用活性陶瓷過濾技術。把陶瓷去膨化成像活性炭那樣輕,裝到過濾罐里頭。因為它比石英砂比表面積大很多。我們砂濾是表面過濾,到一定的時間堵塞,它的過濾不一樣,它是深層吸附過濾。它在一定的濾層內吸附污染物,所以它需要反沖洗的周期比較長。我們在東莞的工程也驗證它,也很便宜。所以方法應該有很多種,都有工程的實例。要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水質的具體情況而定。
㈤ 廢水處理工程技術手冊的圖書目錄
第一篇 廢水處理工程的建設與運行
第一章 項目立項
第一節 項目的投資開發程序
第二節 項目立項
第三節 項目建議書
附:城鎮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大綱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基礎情況調研和論證
第一節 水量水質調查
第二節 場址選擇
第三節 排放標准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價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一節 編制依據和范圍
第二節 工藝方案比較和選擇
第三節 方案設計
第四節 投資估算
第五節 財務分析
附: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大綱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工程設計
第一節 設計階段和內容
第二節 初步設計
第三節 施工圖設計
第四節 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常用標准和規范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工程建設
第一節 工程招標
第二節 工程施工
附:城鎮污水處理工程投標用總體施工組織設計編寫大綱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工程調試與驗收
第一節 工程驗收
第二節 工程調試及試運行
第三節 環境保護驗收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工程的運行管理
第一節 操作規程
第二節 運行管理的一般要求
第三節 常見單元工藝運行管理要點
第四節 監測與監控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廢水處理工藝設計
第一章 物理分離
第一節 篩分
第二節 沉砂
第三節 沉澱
第四節 隔油
第五節 氣浮
第六節 過濾
第七節 離心分離
第八節 磁分離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物化處理
第一節 調節
第二節 混凝
第三節 吸附
第四節 離子交換
第五節 蒸發濃縮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化學處理
第一節 中和
第二節 化學沉澱
第三節 氧化與還原
第四節 電解
第五節 濕式氧化
第六節 焚燒
第七節 脫色
第八節 消毒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膜處理
第一節 電滲析
第二節 反滲透
第三節 納濾
第四節 超濾
第五節 微濾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好氧活性污泥系統
第一節 傳統活性污泥法
第二節 AB活性污泥法
第三節 A2/O法
第四節 SBR法
第五節 氧化溝法
第六節 MBR工藝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好氧生物膜系統
第一節 生物濾池
第二節 生物轉盤
第三節 生物接觸氧化法
第四節 曝氣生物濾池
第五節 生物流化床
第六節 曝氣生物流化池
參考文獻
第七章 厭氧生物處理
第一節 基本情況
第二節 厭氧消化池
第三節 厭氧接觸池
第四節 厭氧濾池
第五節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
第六節 厭氧流化床(AFB)
第七節 厭氧膨脹床
第八節 水解(酸化)池
第九節 沼氣的凈化、儲存與利用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脫氮除磷
第一節 基本情況
第二節 生物脫氮工藝
第三節 生物脫氮工藝設計
第四節 生物除磷工藝
第五節 生物除磷工藝設計
第六節 化學除磷工藝
第七節 化學除磷工藝設計
第八節 城市污水脫氮除磷設計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污泥處理處置
第一節 污泥的性質
第二節 污泥濃縮
第三節 污泥消化
第四節 污泥脫水
第五節 污泥處置及利用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生態處理
第一節 氧化塘
第二節 土地處理系統
參考文獻
第三篇 常見廢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
第一章 食品及農副食品加工工業廢水
第一節 乳品廢水處理
第二節 澱粉廢水處理
第三節 豆製品廢水處理
第四節 肉類加工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飲料製造業廢水
第一節 飲料廢水處理
第二節 啤酒廢水處理
第三節 酒精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業廢水
第一節 化工廢水處理
第二節 氮肥工業廢水處理
第三節 農葯工業廢水處理
第四節 洗滌劑工業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制漿造紙業及皮革製造業廢水
第一節 制漿造紙業廢水處理
第二節 皮革製造業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紡織印染業廢水
第一節 印染廢水處理
第二節 洗毛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醫葯製造業廢水
第一節 生物制葯廢水處理
第二節 化學合成制葯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石油化工、電鍍及有色金屬業廢水
第一節 石油化工廢水處理
第二節 電鍍廢水處理
第三節 有色金屬冶煉廢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其他廢水
第一節 印鈔廢水處理工程實例
第二節 鑄造機加工廢水處理工程實例
第三節 工程施工廢水處理工程實例
第四節 煤礦綜合廢水處理工程實例
第五節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程實例
第九章 城市污水
第一節 城市污水處理
第二節 醫院污水處理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廢水的深度處理和再生水回用
第一節 工業廢水的深度處理回用
第二節 城市污水的深度處理回用
第三節 建築中水回用
參考文獻
附錄 廢水處理工程常用水質標准限值
㈥ 誰有電子版《難降解廢水治理技術》烏錫康
書名=難降解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烏錫康編著
頁碼=370
ISBN=978-7-5019-7733-8
出版社=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2010.09
附件已經上傳
㈦ 關於廢水中難降解COD
這個工作我實在沒看出意義在何處。。。
什麼是COD?什麼是難降解COD?再去仔細看看內COD的概念,光從容這一點就感覺,你鑽到字眼概念里去了,要麼就是你領導鑽進去了
你這「難降解COD」的浩大工程,如果有一天真的完成了,那就是水處理這一行的「本草綱目」甚至更甚
廢水水質千變萬化,同類型的水同樣的工藝,結果基本也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在一些難處理廢水的行業崗位上呆上幾年,多接觸幾種這類廢水,我想你可能就不會想搞這個「難降解COD」了
㈧ 高難度廢水治理是什麼
高難廢水分好多種,主要有高COD,高鹽,高氨氮,高毒等,總之很難處理的就叫高難度廢水;
如果高COD含苯環廢水你可以試試ACOA活性催化氧化工藝,用過還不錯,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如何制定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的技術方案
工業廢水(instrial wastewater )包括生產廢水、生產污水及冷卻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副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㈩ 現在的污水廢水處理技術A-Rcs,C-MBR,TJc-3E方法先進嗎
常見的污水處理技術都有哪些?
水資源是我們生存與生活中不能離開的重要資源,而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會產生大量的污水,如果處理不好,會污染到水源,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
對於被污水污染過的水源,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處理。
一、生物污水處理法
生物處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將污水中的的有機物降解為無害的物質,從而凈化污水的處理方法。常見的生物污水處理技術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1. 活性污泥法的使用量是最大的,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所需成本較低、處理效果好。缺點是對沖擊負荷適應力差、但是構築物佔地面積大、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高、管理復雜。
2. 生物膜法運行管理方便、剩餘污泥小、操作穩定毫克,缺點是活性生物人為控制難、運行靈活性差、出水澄清度低。
3. AO工藝法也被稱為厭氧好氧工藝法,AO工藝法效率高、流程簡單、缺氧反硝化過程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的降解效率。缺點是沒有獨立的污泥迴流系統,從而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功能的污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
二、物理污水處理法
物理污水處理法常用到的方法有沉澱法、過濾法、氣浮法、離心分離和磁力分離。
1. 沉澱法是利用水中懸浮顆粒的可沉降性,在重力作用下產生下沉的作用,從而達到固液分離的效果。沉澱法的優點是耗能少、工藝成熟穩定,操作簡單,缺點是佔地大 ,對產生的沉澱污泥,需要反復沉澱,才能進行污泥脫水。
2. 過濾法是利用介質截留懸浮物,常用到濾網、篩網、紗布、格柵等過濾材質或設備。過濾法的局限大,對於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難以處理,所以需在過濾之後加設其它設備進行處理。
三、化學法
常見化學處理污水的方法有混凝沉澱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和化學沉澱法。
1. 混凝沉澱法是在混凝劑的作用下,使廢水中的膠體和細微懸浮物凝聚成絮凝體,然後予以分離除去。混凝沉澱法在水處理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濁度、色度等感官指標,又可以除去多種有毒有害污染物。
2. 中和法通過化學方法使酸性廢水中氫離子與外加氫氧根離子,或使鹼性廢水的氫氧根離子與外加氫離子之間相互作用,生成可以溶劑或難溶解的其它鹽類,從海消除其有害作用。
3. 化學沉澱法是向廢水中投加化學物質,使它和廢水中欲去除的污染物發生直接的化學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沉澱物而使污染物分離除去的方法。不過經過化學沉澱法處理後會產生大量的二次污染。
以上就是最常見的污水處理方法,那麼污水處理如何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呢?我們下次再聊。